仁者国学万历野获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万历野获编卷九

 

  秀水沈德符景倩着

  桐乡钱 枋尔载辑

  内阁三

  ○内阁三

  阁臣进御笔

  江陵震主

  江陵家法

  江陵二乡人

  刘小鲁尚书

  三诏亭

  宰相对联

  为李南阳建坊

  内阁称大人

  貂帽腰舆

  谄附失利

  江陵始终宦官

  相公投刺司礼

  言官论人

  浙闽同时柄政

  闽县林氏之盛

  沈四明同乡

  李温陵相

  东西王李

  太仓相公

  亲书奏章

  王文肃密揭之发

  元旦诗

  五七九传

  阁臣致政迥异

  元老堂名相同

  古道

  不愿拜相

  宗伯大拜

  太宰推内阁

  宰相朝房体制

  冢宰避内阁

  阁部重轻

  大老居乡之体

  两殿两房中书

  书办

  仁智等殿官

  异途中书初授

  △阁臣进御笔

  【阁臣进御笔】今上四年六月。江陵张公为首揆。进阁中所藏世宗御笔圣谕六十三道。御制四十四道。圣制票帖七十道。又纂修馆中。得亲批本章。共六十三本。进之于上。时张公新被御史刘台纠劾。说者谓怒刘入骨。恨其未置极典。因以世宗刑戮言官诸事。导主上威严。虽借口法祖。实快己私也。至十六年三月。阁臣又进阁中旧藏太祖御笔七十六道。以呈御览。时吴县申公当国。其次为歙县许公、太仓王公。是时朝讲渐稀。内外亦渐否隔。说者又谓诸公以此歆上。欲如高皇召对勤政讲学。其意甚美。窃谓两说或出臆度。未足深信。然云汉天章。留之秘阁。使辅臣不时展阅。可以警策心魂。且见祖宗朝君臣一体。泰交之盛。今尽登禁掖。譬犹六丁取归天上。使人间永绝见闻。岂不可惜。当时揆地诸公。或自有深意。乃藿食之见则如此。

  △江陵震主

  【江陵震主】今上初元。严重江陵不必言矣。至後大婚。圣龄已长。偶被酒。令小阉唱以侑之。阉辞不能。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羣竖肤诉於冯保。保奏之慈圣。次日召上诟诘甚苦。至有社稷为重之说。上涕泣谢过。为手诏尅责以赐江陵。而璫保因得中其所仇孙海、客用。谓二人引诱。江陵条旨。俱谪净军。发南京种菜。亦可已矣。江陵复再疏推广保说。谓太监孙德秀、温泰、周海。俱谄佞。当斥三人。亦保之素嗛者。上不得已允之。受遗元老。内挟母后以张威。下迎权璫以助焰。要挟圣主。如同婴孺。积忿许久而後发。其得祸已晚矣。客用久居金陵。与缙绅大夫游。先人同年朱虞葑 【 廷益】 。为南京大理寺丞。谈次每称其贤。朱愿朴君子。言当不妄。弇州首辅传。谓上手刃冯保养子二人。以致慈圣大怒。此一时传讹。其实不然。客用逐後不数年。冯保亦籍没。以奉御居南京。无聊思归。乃具奏。遣家奴冯继清哀祈於上。求放还。为言官所聚攻。上命南法司究问。云客用为之设谋。乃谪保充净军。笞用八十仍着伍。事见南司寇姜实疏中。盖二璫晚途复合矣。

  △江陵家法

  【江陵家法】江陵相怙权时。其家人子游楚滨最用事。即世所谓游七者。缙绅与交懽。其厚者如昆弟。有一都给事李选。云南人。江陵所取士也。娶七妾之妹为侧室。因修僚壻之好。一日相君知之。呼七挞数十。呼给事至面数斥之。不许再见。因召冢宰使出之外。次日即推江西参政矣。江陵公当震主时。而顾惜名教乃尔。此等事岂可尽抹杀。时给事李宗鲁。亦娶游七妾之姑。与李选同外补佥事。亦江陵传示吏部。○江陵教子极严。不特各省督抚及各边大帅。俱不许之通书问。即京师要津。亦无敢与往还。盖欲诸郎君继小许公事业。预养其相望耳。

  △江陵二乡人

  【江陵二乡人】江陵在位时。附丽者虽衆。其最厚密戚。无过承天曾大司空 【 省吾】 。夷陵王少宰 【 篆】 二人。其後并削夺追张氏寄顿赃物。狼籍万状。然两人品实不同。曾所至有声绩。抚蜀尅平九丝。冬曹亦着劳勩。即在相门。未始倾陷一人。王则狡险贪横。真名教所弃。曾不幸与同科受祸。世多惜之。方丘月林同张诚往楚籍没时。曾具方巾青袍。入谒於後堂。丘与揖而送之。王则囚首楚服。口称小的。言词佞而鄙。丘与张怒。笞二十而遣之。陆五台不平。谓沈继山曰。天下乱矣。那有少宰决臀之理。沈笑曰。公善为之。不然。行且及矣。时陆正为少宰也。此虽一时戏言。亦足为千古至戒。按曾为江陵所厚。复以平都蛮功受知。曾之父阳白名璠。後其子三科。登壬戌进士。以参议告归。受乃子一品之封。世甚荣之。及败时。则阳白尚在堂。与江陵太夫人同一光景。王夷陵既夺官。子之鼎、之衡。亦削乡举籍。独享寿考。闻至今尚无恙。 【 曾号确庵。王号少方。】

  △刘小鲁尚书

  【刘小鲁尚书】刘小鲁 【 一儒】 。先大父同年进士。亦夷陵州人。与江陵相儿女姻也。当江陵炙手时。刘独退避居冷局。张谓有意远之。已不相悦。每遇其行法严刻。及刑辱建言者。辄苦口规之。遂大矛盾。滞南京贰卿。数年不迁。江陵败。言路交章慰荐。始晋南大司空。寻自免去。後再起遂不出。其长子名戡之。少年美丰姿。有隽才。为妇翁所器爱。当赴省试。江陵授意主者录之。乃翁闻之。令谢病不入闱。江陵大怒。後以任子得官。今为户部郎。○戡之字元定。与予善。其内子为江陵爱女。貌美如天人。不甚肯言笑。日唯默坐。或暗诵经呪。问此经何名。不对也。归刘数年。一日趺坐而化。若蜕脱者。与所天终不讲衾裯事。竟以童真辞世。盖与昙阳虽显晦异迹。其为异人一也。

  △三诏亭

  【三诏亭】江陵以天下为己任。客有谀其相业者。辄曰我非相。乃摄也。摄字於江陵固非谬。但千古唯姬旦、新莽二人。今可三之乎。庚辰之春。以乃弟居谦死。决意求归。然疏语不曰乞休。而曰拜手稽首归政。则上固俨然成王矣。晚年亦自知身後必不保。其辞楚按臣朱琏建亭书曰。作三诏亭。意甚厚。但异日时异势殊。高台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过五里铺上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哉。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霍光、宇文护。终於不免。昙阳子称江陵为一世豪杰。太仓相公骇而信之。故入都不复修却。反加调护。亦用化女之言也。

  △宰相对联

  【宰相对联】江陵盛时。有送对联谄之者。云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江陵公欣然悬於家之厅事。先是华亭公罢相归。其堂联云。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慙惶。虽自占地步。然词旨谦抑。胜张之夸诩多矣。往年殷历城罢相在里。张江陵以宋诗为对联寄之曰。山中宰相无官府。天上神仙有子孙。盖谀与嘲各半。顷者沈四明谢事居家。则直用李适之语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盃。又今相国福清公邸中所粘桃符。则云。但将药裹供衰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尤为浑雅。他宰相翟诸城、严常熟、申吴门诸堂联。则陈眉公已记之矣。○江陵公初赐第於乡。上御笔亲勒堂对曰。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可谓异典极襃。至癸未籍没。则幷第宅不保矣。但对联为御制御书。不知当时在事者。何以处此。○尝於都下见一罢闲中贵。堂中书一对云。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又全用南宋宰相乔行简词中语。此辈亦知达生如此。

  △为李南阳建坊

  【为李南阳建坊】江陵公之夺情也。为五贤所纠。且引故相李文达 【 贤】 为比。一时京师传写罗彝正旧疏。为之纸贵。江陵恚甚。追詈罗伦小子。彼何所知。寻以葬父归过南阳。檄彼中抚按。为文达建坊。表其宅里。亦犹秦桧之屡用有官者为状元。以明其子熺之非幸。同一心事也。然欧阳永叔与胡明仲。俱宋世大儒。欧阳五代史。屡致意於义子家人。以申己濮议之正。胡作读史管见。但遇母子间事。必再三辨论。则以当年不丧生母。为世所嗤也。古贤已如此。何况江陵公。

  △内阁称大人

  【内阁称大人】先大父以今上初元之冬。从四川少参。服阕谒补。时江陵公新得国。以位业自矜重。对客不交一言。先大父随衆谒於朝房。张忽问曰。那一位是沈大人。先大父出应曰。某是也。江陵因再揖。更无他语而别。盖素昧平生。不知何从见知而有此问。先大父寻补山东。转陕西而归。江陵始终在事。别无他留意也。近问之藩臬诸公。则政府款洽深谈。呼公呼丈者多矣。更不闻有大人之称。

  △貂帽腰舆

  【貂帽腰舆】京师冬月。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诏。业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而进 【 进原作近。据写本改。】 阁辅臣为甚。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蹒跚颠踬。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盖赐貂之日。禁中例费数万缗。故今上靳之。然又有异者。张江陵当国。以饵房中药过多。毒发於首。冬月遂不御貂帽。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手摘煖耳藏之。江陵亦不以为讶。此已拜赐而违命不用者。又嘉靖中叶。西苑撰元诸老。奉旨得内府乘马。已为殊恩。独翟石门、夏桂洲二公。自制腰舆。舁以出入。上大不怿。其後翟至削籍。夏乃极刑。则此事亦掇祸之一端也。此未得赐而违命擅用者。宰相为百辟师表。而自行其意如此。功名安得终。○四明杜门时。归德公已老。偶独进阁。正值严寒。项系回■〈孛页〉。冠顶数貂。而涕洟垂须。尽结冰筯。俨似琉璃光明佛。真是可怜。若西苑路本无多。自无逸殿直庐。至上斋宫。不过步武间。即寒暑时乘马皆可。何必腰舆。

  △谄附失利

  【谄附失利】戊寅江陵自京师归葬。及自荆州还朝。其以异礼事之者。无不立致尊显。惟真定知府钱普。以嗜味进。最为当意。又造步辇如斋阁。可以贮童奴。设屏榻者。江陵甚喜。将酬美官。以资浅稍缓。钱丁艰归里。比公除。则江陵已殁。次年癸未外讣。竟以不谨罢斥。毫不沾酬报也。又初夺情时。南北大小臣僚保留。其同年陈瓒者。北直献县人。时以左都御史领西台。谋率九列保之。会其病亟。遣人以姓名传送同事者。谓必登疏。且待此以瞑。更嘱我为献县之陈瓒。非南直之陈瓒。盖一时有一人同名。同为常伯。虑其或误耳。未几瓒病去位。旋卒。得諡简肃。近年郭江夏议夺諡者五人。瓒居一焉。虽议不行。而事已流传。污史册矣。亦何利之有。○钱有文学。居官亦无秽状。即献县之陈。所至以廉洁称。一时失计。生平尽丧。真足可惜。

  △江陵始终宦官

  【江陵始终宦官】江陵之得国也。以大璫冯保力。海内能讼言之。至其前後异礼。皆假手左貂。即就夺情一事而言。其始闻丧也。上遣司礼李佑慰问於邸第。两宫圣母则遣太监张仲举等赐赙。近侍孙良、尚铭、刘彦保、李忠等赐酒馔。其子代归治丧。则司礼魏朝偕入楚营赐域。其身给假归葬。上遣司礼张宏郊饯。司礼王臻賷帝赉忠良银记赐之。圣母则太监李用赐路费牌子。李旺赐八宝充赏人之用。其还朝也。上遣司礼何进迎劳郊外。其太夫人就养也。则上所先遣魏朝伴之入京。上又命司礼李佑郊迎。圣母则遣谨柯、陈相。赐衣饰珍异。又命太监李琦等郊迎之。至其除服即吉。上使司礼张宏引见於慈圣、仁圣两宫。旋使宏侍赐宴。其满十二年也。又遣司礼张诚賷敕襃谕。至其殁也。又遣司礼陈政护丧归。盖一切殊典。皆出中贵人手。而最後被弹。以至籍没。亦以属司礼张诚。岂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乎。若高新郑之入相。则初以李芳。继以陈洪。孟冲。而其败也。又以冯保。然奏疏中未至胪列内臣姓名。如江陵公刻稿之备也。仕无中人。不如归耕。自古然矣。

  △相公投刺司礼

  【相公投刺司礼】弇州觚不觚录云。江陵相公谒司礼冯璫投晚生帖。此语最为孟浪。予不敢信。冯保势虽张。然一唯江陵指麾。所以胶漆如一人者。仅以通慈圣一路耳。何至自卑如此。先人以史官教习内书堂。冯逐而张诚代之矣。其往还俱单红帖。彼此称侍生。则揆地可知矣。

  △言官论人

  【言官论人】张江陵身辅冲圣。自负不世之功。其得罪名教。特其身当之耳。昔韩侂胄首至金国。完颜氏葬之。諡曰忠缪侯。谓其忠於谋国。缪於谋身。今江陵功罪。约略相当。身後一败涂地。言者目为奇货。如杨御史四知者。追论其贪。谓银火盆三百架。诸公子打碎玉盌玉杯数百只。此孰从而见之。又谓归葬沿途。五步凿一井。十步盖一庐。则又理外之谈矣。其上柱国勋衔虽曾加而不受。至殁後遂以为赠。乃云生前曾拜。以实其无将之罪。更谬之甚者。又云今日皇子诞生。加恩大臣。使居正而在。必进侯伯加九锡矣。从来後宫诞育。未有恩及宰辅者。有之实自江陵身後始。有识者颇以为非。然则杨何不明纠当事之政府。而追忖朽骨之权臣也。疏上而籍没之旨下矣。杨以此附正人。历巡方数任。至拜大理左少卿。而为给事王希泉 【 德完】 所击。指为朱琏、王篆余党。反面卖直。幷及他秽状。调外去。至癸巳大计。以不谨罢。距抗疏时十年矣。又如戊申年一礼部郎。论首揆朱山阴十二大罪。其事之装饰不足言。至谓矿税棍徒。皆其家人。所得御人之货。尽归朱私槖。此则举朝所不信。而又指及其座师李晋江。且幷暗摘其门生词林。以杜後日大拜。此又自有人授指。然亦不恕矣。此疏初上。一时耳目亦觉振动。後渐为人所觉。即被弹章。至辛亥大计。亦坐不谨斥。距抗疏时。止三年耳。戊申以後。新咨命下。瓦缶乱鸣。攻太仓晋江未已。而攻崑攻湘者四起。有所谓单打双敲之说。或云红庙设誓。或云关庙歃血。或云抱太仓靴脚恸哭。不唯圣主厌闻。而邸报抄传。俱相示以滋席间谈柄。供酒中笑谑。董思白太史。目之为活水浒传。信然哉。○癸未甲申间。南给事刘一相、御史丁此吕。论词臣高启愚舜命禹题。高坐削官夺告身。丁谪去。後至大参。乙未大计。以不谨斥。孙富平复追劾之。坐遣戍。刘寻以前任知县谪典史。历任至副使。庚戌大计。富平再起掌铨。亦以不谨罢之。

  △浙闽同时柄政

  【浙闽同时柄政】自今上乙酉进王太仓於文渊阁。而先任申吴县。许歙县。同为南直人。最为奇事。然末相王山阴。则晋人也。至丙戌。山阴忧去。申、许、王三公。同事者三年。而山阴始复起。此後则戊戌之秋。次揆张新建得罪去。首揆属赵兰谿。次揆为沈四明。两公俱浙人。同事未几。赵卧病邸第。不入阁。四明独相。然列名元辅。每进疏揭。仍以赵冠之。凡三年而兰谿卒於位。又至戊申之冬。则首揆朱山阴卒。而首揆属李晋江。次揆为叶福清。两公俱闽人同事。而晋江已先迁真武庙待放。不复还寓。福清独相。其进疏进揭。仍列李名於首如往事。凡五年。而晋江始得请谢政。前後浙闽四公。俱同乡同年并相。而为首者俱见扼不展。盖途径趋向。本不相谋。即桑梓犹胡越也。欲如乙酉丙戌间。三相同心。不可得矣。

  △闽县林氏之盛

  【闽县林氏之盛】弇州纪盛事。谓闽县有南京兵部尚书林瀚。瀚子南京礼部尚书庭机。机子南京礼部尚书■〈火亷〉。三代六卿。在本朝只一家。又俱系词林。俱为祭酒。以为绝盛矣。其後■〈火亷〉弟烟又拜南京工部尚书。而瀚长子庭又先为南京工部尚书。盖三世昆季共五人。俱登八座。寿考令终。无公私之谴。且四人得諡。恐前代亦未有。若父子宰相。则有南充陈文端 【 以勤】 、子文宪 【 于陛】 。本朝仅一家。亦弇州所未及纪也。○近日余姚孙燧。以副都御史死事赠尚书。燧子陞礼部尚书。陞子鑨吏部尚书。铤礼部侍郎。錝太常寺卿。鑛南京兵部尚书。亦堪并美林氏。

  △沈四明同乡

  【沈四明同乡】沈四明在事。与西北不洽固也。而待同乡尤薄。时浙之名硕惟沈继山 【 思孝】 尤着。特以与孙富平相构。久不出。壬寅冬。沈归德为次揆。初抵任。两人交尚未离。一日谓四明曰。公之里人又贵同年如沈继山司马者。宜亟用之。吾同里门人之吕新吾 【 坤】 。亦宜一出。四明怫然曰。吕之当起不必言。若沈司马者吾不敢闻命。事遂已。盖吕司寇为富平所厚。与沈司马争为太宰同罢。四明方欲结欢西北。故抑司马以伸司寇。究之司马绌。而四明仍不为西北所与也。时四明最善者。如蜀人钱给事 【 梦皋】 、张御史 【 似渠】 、齐人康御史 【 丕扬】 。若浙人则有陈宫允 【 之龙】 、姚给事 【 文蔚】 、锺给事 【 兆斗】 、贺吏部 【 灿然】 。俱称契厚。然自以声气相引重。非关桑梓也。

  △李温陵相

  【李温陵相】丁未岁。阁臣独朱山阴一人。尚未得称首辅。上起故相王太仓。宗伯于东阿於家。召叶福清於南部。李温陵以现任晋太宗伯。同入阁。时王不出。叶召未至。于抵京见朝三日而殁。惟李即赴阁办事。先是推举时。言路攻李者矢如蝟毛。不谓上违衆用之。一旦与朱两人共事。衆益忿惧。诋之愈厉。未几叶至。李杜门乞身。朱亦卒於位。李当首揆。攻者矢石复集。李遂决计不出。而叶独相矣。议者尚恐上眷李未衰。逐之转急。李遂移居演象所之真武庙。悉遣家累。以示必去。自戊申至壬子。旅居五年。而始得请。物情既不附。大权又不关。寒暑闭门。更无一人窥其庭。即其衡文所首举。已在词林登坊局者。更对衆讪詈之。以明大义灭亲。李性素褊。至是却恬然不以为异。有一同邑晋江士人。从邑令行取为工部郎管厂。平日荷李提挈不浅。适当酷暑。真武庙地湫隘。李乞其厂中余材。搭一席篷庶日。毕事出门。偶遇旧友。见之惶骇无人色。哀祈其秘弗言。则一时人心趋向可知矣。古来宰相受侮者亦多。未有名列首揆。身居败屋。几满再考。沦落无聊至此者。亦史册所未睹也。工部郎後改台员。出视淮鹾。以簠簋落职遣戍。○晋江公居破庙五年。乞归之疏几七十上。每篇有一议论。初不重复。且词理灿然明白。真是文家老手。惜当时草草阅过。不曾录得。视之亦可以悉文章之变态。才士之用心。

  △东西王李

  【东西王李】宣德初年。三杨相公同在阁。士奇为泰和人。号西杨。荣为建安人。号东杨。溥为石首人。号南杨。未几二王同官词林。对掌制诰。并至尚书。英为江西金谿人。号西王。直为江西泰和人。号东王。盖从居第得名。不过都人所指称耳。至今上乙酉。二王同日大拜。锡爵为南直太仓人。号东王。家屏为山西山阴人。号西王。又以地言也。无论俗称。即上宫中对大璫女侍。亦以呼二公。可谓过矣。又穆宗潜邸。正妃李氏。直隶冀州人。先崩。隆庆间进封尊号。即孝懿皇后也。其家东城。人称之为东李。今上生母慈圣皇太后。山西翼城人也。以皇贵妃进加尊号太后。故从东李入内。两家修好甚至。都人目之为西李云。

  △太仓相公

  【太仓相公】今上辅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如王太仓相公。甲申岁从禫制中起家入相。未行。有席平人连三元者。辛未进士。曾为吴之常熟令。作文贺之。谓太仓为元圣。封公爱荆为启圣。王大怒。即欲露章劾之。为弇州公力劝而止。甫至京。而有蒙阴人。淮安府同知公一杨者。故己未进士。从郎署屡蹶。至此具疏建白。而以私书相干。且行请乞怜。王幷其书上之。同知坐斥去。一时百辟凛然。谓庶几杨绾、杜黄裳之风。既因寿宫事劾三少卿。渐与诸建言者不谐。至戊子而乃子辰玉发解。高饶事起。议者纷纷。盖长洲一少宰。与吾乡宫詹主试者争进用。构成其事。以逐宫詹。辰玉才实高。覆试仍冠其曹。而宫詹尚在位。於是言者曹起。幷总宪之右宫詹者。亦被恶声矣。然太仓与宫詹实不厚。颇有知其状者。惟其时吏垣都谏缺。其资俸当属泽州张元冲 【 养蒙】 。而浙中一给事即其次。人望大不及张。然为太仓甲戌分考首录士。诡得之。张补工科都。次年又出为河南参政。张亦太仓丁丑庶常教习门生。又吴门大主考门生。因谓太仓厚其所私。而故抑之。且逐之。恨遂不可解。幷迁怒首揆吴门矣。张负物望。为西北诸君子领袖。寻从参政擢冏卿。以至佥院副院司农。主持议论者十余年。即富平、新建。贸首相仇。亦从司农公起见。其祸蔓延至今。益葛藤无了日云。○太仓公发公一扬贿。固云嫉恶。窃以为太过。後来效颦发觉者接踵。渐不复出正人。益觉太仓多此一事。今刻文肃公集。不载此疏。且志状中亦不书此举。想太仓存日。已削其藳矣。

  △亲书奏章

  【亲书奏章】世宗御札至阁最夥。及在西苑。则在直大臣。日承手诏。无虑数□。而诸臣回奏。亦皆亲书。如嘉靖辛丑。夏言以左削复官。其谢疏中有洗改字面。为上所诘责是矣。然特撰元侍奉诸大老为然。而外臣则不尔。惟胡宗宪在浙江。每疏必手书。前後如一。最後得罪坐死。上犹称述此事。遂得释还。则亦曲谨之效也。近年故相王锡爵密揭。亦其幼孙所写。故窃启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达御前。不然。祸不知所终矣。

  △王文肃密揭之发

  【王文肃密揭之发】丁未年娄江公密揭。俱云出自淮上抄传。即李修吾最後书揭中。亦自认身所传布矣。近见陈眉公。又云此事极冤。是乃王吏部冏伯。赂文肃干仆。盗钥私录之。且添改其词。以激言路之怒。如重处姜士昌等语。以寄南中段黄门诸公。实不由李中丞也。初冏伯不谓言路遂聚攻文肃。意颇慙沮。乃委罪於李中丞。其时为中丞者。既无胠箧始谋。即宜直辨其诬。乃冒居发奸首功。取悦时贤。以为拥戴入阁之地。是两公者。均非君子之道矣。○冏伯为文肃通家子。朝夕过从。本无毫发仇隙。特以己丑馆选不得预。以此切齿。终身恨之。然是科入选者止二十二人。其时王宇泰 【 肯堂】 为文肃至契。已居馆元。而董思白 【 其昌】 名盖一世。自不得见遗。唐完初 【 效纯】 。为荆川先生冢孙。乃父凝庵太常。又次辅新安第一高足。用全力图必得。则江南四府。已用三人。万不能再加矣。时松江陆伯达亦有声。乃父宗伯平泉。飞书力止之。叮咛甚苦。伯达遂不赴考。时服其恬。冏伯才名家世。不下唐王二公。遂愤愤不能解。每遇文肃大小举动。必密侦以播四方。而文肃终不悟。以至於没发揭事。余曾记之。近乃知出於王吏部。然娄相之倾心淮抚。与淮抚之款留娄仆。皆实事也。

  △元旦诗

  【元旦诗】申文定相公。与王伯谷同里同庚。为史官时即与相善。及罢相归。每元旦必作一七言律诗以示王。王即和而答之。旋以两诗并粘壁间。直至岁除不撤。次年元旦。申再有诗及又和而揭之斋屏。旧者始除去。盖自辛卯文定返里。壬辰至壬子凡二十一年。岁岁皆然。是年百谷下世。再阅岁甲寅而文定亦捐宾客矣。想修文地下。其遇新岁唱和。必如生前不少衰。而粘屏与否。则不可周矣。○分宜在首揆时。山人吴扩者作一诗。其题云元旦怀介溪阁老。亦揭之斋中。有友戏之曰。君以新年第一日怀当朝第一官。若循级而下。怀至我辈。即除夕未能见及也。似亦相似。

  △五七九传

  【五七九传】近有作五七九传者。盖皆指今上首揆江陵、吴县、太仓。三相公用事奴也。七为游七。名守礼。署号曰楚滨。当江陵相公柄国时。颇能作威福。亦曾入赀为幕职。至冠进贤。与士大夫往来宴会。其後与徐爵同论斩。爵死已久。闻七尚至今在狱。当其盛时。无耻者自屈节交之耳。江陵驭下最严。闻七娶妾。与两黄门李姓者姻连。大怒。笞之几死。二李皆见逐矣。吴县在事。其焰已不及江陵之百一。所谓九者。本姓宋。名徐宾。从吴县初姓也。署号双山主人。先自驯谨畏祸。其仆亦能守法。第频与边将往还通赂遗。如李宁远父子。皆尔汝交。亦有一二缙绅。留之座隅者。维援纳京衞经历。因覃恩得封其父母。以此物论归咎主人。此则吴县蒙懂之过。但徐文贞当国时。其仆徐实辈。已冒功为锦衣百户矣。九死未久。其子已酷贫。五则名王佐。署号念堂。娄江当国最晚。最不久。门庭素肃。无敢以币交者。惟五与弇州仆陶正者为密友。因染其骨董之癖。颇收书画铜窑之属。邸中游棍时趋之。又曾买都下名妓冯姓者为妾。颇干娄江家法。其妓亦遂逐矣。五比九尤为小心。见士大夫扶服谨避。今胪列成三。幷前二人无色矣。此传出东省一词林大僚笔。其时正负相望。以小嫌失欢於吴县。不荐之入阁。及辛卯冬被白简。拟旨又不固留之。以此描写宋九。以实主人之墨。而五、七。则干连犯人也。

  △阁臣致政迥异

  【阁臣致政迥异】宰相进退系国家大体。其自处。与主上处之。皆有礼。先朝无论矣。今上御极後。如高新郑、张新建之逐。出自内旨不必言。初则吕桂林四疏而退。申吴门为上所眷。留至十一疏亦允。後则王太仓尤受宠注。亦入疏即见俞。至许新安、王山阴。稍咈圣意。许以三疏。王以五疏。俱得请矣。至赵兰谿卧邸则时历三年。疏凡八十余上。而卒於位。说者以为子弟辈贪恋权位。制其乃父致然。沈四明告归仅匝岁。而辞疏亦至八十。说者又谓欲挈归德同行。故久不去位。是时相体已扫地矣。又至李晋江则在阁不两月。而居真武庙凡六年。谢事之章百余。始放归。直如囚之长系。兽之在槛而已。尚可曰相体。曰主恩哉。

  △元老堂名相同

  【元老堂名相同】宋朱紫阳号晦庵。而本朝刘文静亦号晦庵。然古今不相及。或云朱所署为晦。与刘本不同也。若宋宰相吴育号容斋。而南渡洪学士迈亦称容斋。洪素博洽。何以即袭前辈别号耶。世宗朝夏文愍治白鸥园。有堂名赐闲。即以名其刻本诗集。今尚行世。而近日吴门申瑶泉相公谢事归。亦构别业名赐闲堂。刻图记署诗文俱用之。同为首揆。相去不数十年。何以雷同至此。想或偶不记忆耳。

  △古道

  【古道】古人交以先投契为主。不论後来贵贱。如魏野之於王旦。邵雍之於文彦博、司马光尚矣。挽近渐失此意。而尚有存者。如松江之陆平泉宗伯。与徐华亭科第相去二十年。徐已位大宗伯。陆尚史官。讲敌礼。此词林前後辈之最不拘套者。又如今上丙戌年。王太仓在揆地时。海盐举人王文禄者。以公车至。太仓坐之上席。文禄亦不逊。踞客位如平日。此故友穷达之不拘套者。至如先同年而晚途显晦顿异者。又曾同席砚而後出门墙者。则体统迥不假借。王弇州为藩臬。时江陵当国。其同年也。通书不书衔。不称晚。竟究易之。先外大父为山东宪使。投 【 投原作授。据写本改。】 书於同年太仓相公。则书衔。而下仍年眷弟。亦不以为忤。今则蝇头细书。青面手板。无有敢及年字者矣。惟京卿尚有之。侍郎则称年晚生。尚书则仅年侍教生。近年申吴县七旬。萧岳峯大司马其同年也。时申久居林。萧已晋三孤。尚於祝文称侍教。他可知矣。然则赵司马监。称年晚生於首揆费铅山。致有神童之诮。今何足异也。至座主门生等威更峻。不论生平交谊。概执弟子礼。如顾泾阳吏部之于孙柏潭少宰。虽认师弟於公会。而宴见则稍通融。闻二公俱有後言。二公真人品真交情尚不免俗。何论其他。盖古道之窒於世法久矣。○王文禄亦博洽士也。丙戌入京都。年已望八。是科正太仓主考。榜後搜取其落卷阅之。首篇题为君子名之必可言。末句无所苟而已。王之结语。二小比相对云。由哉苟也。苟哉由也。太仓每举示人以为笑柄。

  △不愿拜相

  【不愿拜相】今上登极。起陆平泉宗伯於家。陆於江陵公为前辈。素所敬服。将援之入阁与同事。且示意使附己。陆佯为不觉。竟托疾乞归。江陵愠其异己。亦不坚留。比归。遂不复出。天下高之。然而已有先之者。李文敏蒲汀 【 廷相】 。在武宗时。以史官在讲筵。仪表丰伟。音吐洪亮。上顾而属目。遂拟相之。时钱宁、江彬辈即致贺。且市德。李惶惧力辞不得。以权谲托他璫诡词致恳始免。当时尤之者曰。功名到手为真。奈何作态。迨後门人张萝峯、翟石门、严介溪。又门人之门人夏贵溪。相继为元宰。而李终不得。李不悔也。李在世宗朝。以正任户部尚书。带兼翰林学士。为本朝仅见。及考满。以正二品加太子宾客。仅得三品。亦故事所未有。前此景帝朝。侍郎俞山。俞纲等。俱加东宫三少。则又三品上兼二品。与此正相反。皆异典也。陆公以林下进加太子少保。尤为圣朝优老盛事。二公俱以完名老林下。胜於黄扉忍诟多矣。○正德中。吕泾野 【 柟】 以刘瑾同乡。骤迁亚卿。亦欲引之入阁。吕遂不与往来。几为所中。瑾败而免。○今上之十年。潘新昌为冯保受业旧师。在里中用故相荐。以宗伯起武英殿大学士。中道策免。其辱更甚。昔严挺之宁不为相。必不见牛仙客。卓哉。

  △宗伯大拜

  【宗伯大拜】今上壬申即位。首简礼部尚书吕文简 【 调阳】 为次揆。初元之後。惟戊寅马文庄 【 自强】 再以宗伯入。甫半岁而卒。至壬午张江陵荐潘新昌 【 晟】 以旧礼卿入武英殿。未任论罢。自後大拜者。俱以侍郎得之。直至辛丑九月。沈归德、朱山阴。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自吕文简以来。恰三十年矣。说者遂以春卿为钝物。又壬辰之後。罗康洲 【 万化】 。范含虚 【 谦】 。余云衢 【 继登】 三公。相继殁於位。辛丑八月冯琢庵 【 琦】 以久次得之。然甚不乐。不旬月而沈、朱大拜。冯久负相望。且以现任南宫不能得。自谓必绝望矣。愈以怏怏。甫任岁余。亦病终於邸第。年仅四十有五云。

  △太宰推内阁

  【太宰推内阁】传奉陞官。本非治朝佳事。至於传陞大僚。尤为非体。先朝正德间不必言。即成弘两朝。号称盛世。亦不免此。如倪文僖 【 谦】 之为南大宗伯。王端毅 【 恕】 之以尚书抚南直隶。屠襄惠 【 滽】 之得太宰。徐宫保 【 琼】 之得宗伯。皆是也。至於辅臣以中旨入阁。虽先朝皆有之。惟世宗朝为多。而臣下不敢议。今上辛卯。申吴县谢事。中旨用赵兰谿、张新建二公入阁。实申所揭荐也。时陆庄简新入领铨。特疏诤之。谓斜封墨敕。乃季世乱政。况辅弼近臣无夜半传出之例。渐不可长。其词甚峻。上优容答之。比有旨再推阁臣。则铨臣为政陆於会推疏中列堪任者数人。以己名居首。俱人望也。疏久不下。上忽批云。卿向有疏欲复会推旧制。今果卿居首。足见请推之意。陆惶恐谢不敢。遂闭门请罢。给事中乔胤。承风旨劾之。见逐矣。陆初治邑有声。当宗人陆炳盗柄。欲引居言路。苦乞刑曹郎。又欲引为吏部郎。告改南礼部以出。柄败始进用。後与江陵石交。比其柄政。又借端见忤而行。自此名重一世。迨晚节热中揆地。遂为圣主所诮。真所谓日暮途远也。

  △宰相朝房体制

  【宰相朝房体制】宋世宰相居政事堂。受百寮参谒。俱踞坐不为礼。唯两制侍从以上。始稍加延接耳。本朝既不设宰相。亦无政事堂。凡为阁臣者。但以朝房为通谒之所。然署名翰林院。初非曹省公署也。向来庶僚见朝房者。有所请质。大半多立谈。至吾乡陆庄简 【 光祖】 为卿寺时。江陵公当国。气盖羣公。与客立谈。不数言即遣行。陆至揖罢便进曰。今日有公事当详议。须一席侍坐。方可尽其愚。不然且告退。从此不复敢望清光。张慑其气。始命坐接对。自此循以为例。即庶僚亦得隅坐矣。江陵骄倨。独此一事。号为能折节。陆与深交。故敢直言。不致逢其怒耳。陆先为选郎。见都察院三堂。长揖不跪。彼此争礼不胜而屈。後为少宰。勒庶吉士避道。至遭阿駡。唯此一番得胜耳。○旧翰林编检俱避太宰。自嘉靖万镗秉铨。史官始与平交。若吉士之抗少宰。则不知始於何时。

  △冢宰避内阁

  【冢宰避内阁】自来六卿皆避内阁。惟太宰则否。自分宜势张。冢宰亦引避。遂为故事。陆平湖始改正之。然预嘱舆夫。宛转迂道。不使与内阁相值。以故终其任。阁部无争礼之嫌。後来孙富平但循陆故事。不能授意於舁卒。卒遇张新建。下舆欲揖。张拥扇蔽面。不顾而去。遂成仇隙。盖两家构兵。自有大局。然此亦其切齿之一端也。富平再出时。福清独相。故号声气。意其前辈重望。或未必相下。富平鉴前事。独引避恐後。福清大喜过望。一切批答。相应如埙篪。久之孙威福既成。羽翼更衆。政府反仰其鼻息。会富平考满加一品。福清有所珍玉带欲遗之。虑其见却。使其客胡给事 【 忻】 先道意。孙徐曰。此亦後生辈好事。吾何忍辞。叶方敢以为献。盖势之所归。即大贤独相。亦且听之矣。○按江陵在事时。冢宰不过一主书吏而已。及吴门则通商搉。相可否。其权大半尚在阁。至陆平湖秉铨。虽从政府取位。而自持太阿。王山阴亦委心听之。故阁部号相欢。王太仓自家来居首揆。时孙余姚已先位太宰。为诸君子所胁持。屡与太仓抗。因而有癸巳京察重处功郎之事。此後则孙富平与新建各结强援。相攻若胡越。而阁部成两讼场矣。李延津与沈四明稍洽。而上饶杨少宰继之。亦受诸名流控制。与沈途径各分。而体局犹未尽裂。朱山阴病。强半邸第。不能干铨政。铨地亦不忍忘之。至福清独相。起富平於家。虽从人望。亦以先辈同志。冀得左右如意。比至。则拥戴诸公。在朝在野。各自居功。以取偿秦中。在言路者。又不能以道相夹助。於是黜陟大柄。阁中不复能干预。而冢臣一嚬笑间。揆地之毁誉去留系之。闻福清亦甚悔恨。无奈彼六翮已完。又无金翅鸟啖神龙力。反事事颐指阁中。视江陵时真手足易位矣。○辛亥内计。词臣之削谪。皆掌院王耀州一人为政。福清毫不得主。此本衙门事。而藐首揆若赘瘤。福清所以亦不乐。

  △阁部重轻

  【阁部重轻】六曹文武二柄。政为极重。其轻则始於嘉靖初。张永嘉之未相也。先摄西台篆。刑辱大臣。以张角距。比得柄得君。箝制天下。方、桂其同志也。王琼其起枯骨而肉之者也。汪鋐被其卵翼而奴事之者也。四人者先後在铨地十余年。与永嘉相终始。张去而夏贵溪为政。其宠信不及张。而气焰与横肆过之。旋进旋夺。与部臣互有低昂。比夏诛而严分宜在事。凡秉国十九年。以吏兵二曹为外府。稍不当意。或诛或斥。二曹事之如掾吏之对官长。主奉行文书而已。严之见逐。徐文贞为政。无专擅之名。而能笼络鈎致。得其欢心。秉东西铨者。在其术中不觉也。先帝独任高新郑。以首揆领统均。乃古今一大变革。且其才足自办。视他卿佐蔑如也。迨今上冲年。张江陵以受遗当阿衡之任。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於威君严父。又有加焉。张殁而事体大变。申吴门以柔道御天下。时杨海丰用耆旧秉铨。和平凝重。政府安之者十年。杨去而宋商丘代之。欲大有振作而不及待。吴门亦解相印矣。陆平湖故与揆地相知。时王太仓继当国。卧籍未至。尤陆心膂石交。而暂摄政府者为王山阴。与陆倾盖相善。铨政几还旧观。甫期而二公俱去国矣。太仓还朝。孙、陈二公相继为吏部。同为浙人又同邑也。修平湖故事。稍稍见忤端。盖王非挠部者。而不能不惜阁体之日见轻。孙、陈非侵阁者。而不能不恨部权之未尽复。其黠而喜事者。复从旁挑之。遂有异同之说。然王亦自此急引退矣。赵兰谿名曰首相。以庸碌见轻。张新建代庖。遂与太宰孙富平植党相攻。先後并去。祸变蔓延。至今未已。此後则沈四明继之。在吏部者。前为李延津。今为杨上饶。以少宰署事最久。去年一已一察。阁部意见概可知矣。

  △大老居乡之体

  【大老居乡之体】庚寅年。吴县申相公正当国。时江南大饥。上命给事中杨东明衔专敕出赈。驻节吴中。每过申门。辄屏驺从步行。盖申乃杨丁丑大座师也。时谓其礼太恭。至壬辰。申已谢相印 【 印原作即。据写本改。】 归里。时吴江知县黄似华 【 以才】 新调至。亦申门人之门人。入郡城访申。则呵殿至门。彩服踞上坐。申相辞以疾不面。时谓其礼太倨。二公皆蜀人也。然申与其地方官往还。修郡民礼甚谨。吾乡如沈继山则不然。生平绝不与守令交。其必欲求晤者。则野服相对。顷丁酉年以右都御史告归。嘉禾兵使刘庚。其同年也。首来相访。辄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谒。刘大怒诟駡。欲起大狱罗织之。以物论不可。始息。余讶其过亢。私问之曰。陆庄简太宰。生平肮脏。然铨罢还家。亲见其肩舆抵县门。何不稍效其折节乎。沈曰。陆、余石交也。晚年殖产太厚。诸子无能继述者。不免为後人屈。余无田无子。何所顾恤。则姑行吾意可也。

  △两殿两房中书

  【两殿两房中书】文华殿本主上与东宫讲读之所。视唐之延英。宋之集贤。其地最为亲切。非如武英殿为杂流窟穴。以故自永乐以後。辅臣拜大学士者。即华盖、谨身。在正殿之後。皆系衔其间。而文华以偏殿独缺。则地望邃密故也。其中书房入直者。称天子近臣。从事翰墨。如阁臣王文通 【 一宁】 以永乐甲榜翰林修撰。供事文华殿。宣德年间沈度已正拜翰林学士。沈粲已官右春坊右庶子。尚结衔文华殿书办。李应桢自乙科入官太仆少卿。其称亦然。至正德嘉靖间。则两房事寄已踞文华上矣。乃周惠畴以儒士入。官至工部尚书。谈相亦以儒士入。官至工部左侍郎。俱称文华殿书办自若也。然自正德以後。科目正途。无一人肯屑就者。此官益以日轻。自近年来鬻爵事兴。文华、武英两殿中书舍人。俱许入赀直拜。不复考校艺能。人竟以异流目之。且俱虚縻公廪。不从事於濡染。即一殿之中。已自分为两途。不相往还。而东西二殿亦不复低昂矣。至制敕、诰敕两房。今为阁臣掾属。仅比唐、宋宰相主书堂後之役。然永乐初 【 初原作相。据写本改。】 设内阁。本理制诰。其後渐以中书入直。犹唐、宋两制之意。宣德间始专设西房处之。而阁臣身居於东。因有两房之称。非专属中书官也。其後制敕、诰敕又分。而两房遂属之中书。称阁臣属吏。然其衔自云文渊阁书办。或云内阁书办。专随辅臣出入。一切条旨答揭。俱得预闻。揆地亦间寄以耳目。其选本不轻。且得拜翰林典籍侍书。及司经局正字等官。与玉堂称寮寀。而修实录。修书史。俱得效劳。充誊写、催纂、收藏之役。以至东宫出阁。亦供事讲筵。他日龙飞。并沾恩典。或得荫子。俱非文华诸人所敢望。又何论武英诸君。自此遂讳称书办。改署其衔为办事。於是两房诸寮。间有甲科名士亦居之。如徐学谟以吏部主事入供事。吴国纶则出拜吏科给事中。严杰出为御史。归有光则入为太仆寺丞供事。至於乙科。非高才大力不得入。其不愿久留者。俱以郎署出为藩臬大吏矣。其以监生儒士选者。亦得积资带衔卿寺部堂以上尊官矣。穆宗朝。高新郑始建议。两房不得拜卿贰。两殿不得过四五品。上允之。命着为令。然未久已尽踰越。而两房又日以加贵。即两殿有朵颐登瀛。至倾槖罄家。求改入而不得者矣。以今日两中书相视。几有云泥泾渭之别。然成化以前。惟武英稍为猥杂。而文华之与两房。似亦不甚轩轾也。○太常少卿程洛者。即宣德间中书程南云之子。先以尚宝司丞。在内阁司诰敕。成化乙酉年。取入文华殿东耳房书办。以至今官。则中书官旧例可知矣。南云官太常卿。至充廷试读卷官。

  △书办

  【书办】书办为筦文书者通称。以故秘殿内阁。凡带衔中书科。俱以入衔。本不足讳。如辅臣大拜。奉旨则曰入阁办事。甲科各衙门观政期满。未授官者。曰某部办事进士。盖俱以政务所自出也。若两殿各有侍直房。内阁又有制诰两房。所司不过笔札。今两房久次者。忽自尊其衔曰掌房事。其次则曰办事。至效劳者亦称供事。以自别於书办。两殿官亦因而效颦焉。而书办之名。遂专属於大小曹署之掌案胥吏矣。今胥吏书办之权。已超本官之上。而吏、礼、兵三部之权。又超诸书办之上。恐带衔中书官。无此炙手也。

  △仁智等殿官

  【仁智等殿官】仁智殿者。故元时。在内苑万岁山之半。为游幸之所。今不复存。本朝武英殿後。别有仁智殿。为中宫受朝贺。及列帝列后大行发丧之所。武英殿之东北。为思善门。即百官及命妇入临处。凡杂流以技艺进者。俱隶仁智殿。自在文华殿、武英殿之外。曾见吕纪翎毛极工。迥出生平濡染之上。下题仁智殿办事。锦衣衞试百户王某。盖其时百艺所萃。与工匠为伍。即今武英殿诸人之前辈。凡内府各监局寺观俱有之。抄写小说杂书。最为猥贱。成化间。如周惠畴。後官至尚书。其初乃以大慈恩寺书办入衔。然此後遂自列於武英殿。不复称仁智矣。若文、武两殿。本自有别。文华为司礼监提调。与提督本殿大璫相见。但用师生礼。武英殿中书官。先朝本不曾设。其在今日。则属御用监管辖。一应本监刊刻书篆。幷屏幛榱角。以及鞭扇陈设绘画之事。悉以委之。其见大璫礼颇峻。成化初元。太监傅恭传旨。陞技术士文思院副使李景华等为中书舍人。御用监书办。自是负贩厮养传奉不绝。几不可□。清近之班。景华後陞至通政司。传旨尚称御用监办事。盖其时即武英殿。亦未许入衔也。而文华之体则尚在。盖自宣德间。置中书舍人数员。供事文华门东廊。备上宣唤写门联年帖之属。署衔曰文华门耳房书办。本系翰墨亲近。至成化间。亦各以传旨进秩。地望渐轻。遂对称为两殿官。其间供事者皆以艺进。或献诗词於大璫者亦得之。於是科目清流。无肯预列。宪宗朝。刑部主事郭宗。以太监覃昌传。陞尚宝少卿。直文华殿。宗起进士。工刻印章。为中人所引。遂与市井小人趋走无别。愧恨成疾以死。正德初。逆瑾用事。时有工部主事徐子熙者。亦起家进士。挟册与杂流并试。得陞光禄少卿。供事於文华殿之中书房。士林贱之。不齿之缙绅焉。此後则赀郎白身辈。充牣其中。虽自命清流。忽视武英。不屑与称僚寀。而时论不谓然。然自成弘後。中书传奉之弊一清。凡八十余年。而两殿加纳之例又开矣。

  △异途中书初授

  【异途中书初授】两殿官虽分。而考授例则无异。其以监生入者。历三年即拜中书舍人。若九年即陞带衔部寺矣。其以儒士起家者。仅得鸿胪序班。九年满。始得从八品。又九年。始拜中书舍人。其途纾回如此。此後历俸加陞。则郎署卿寺便无分别。若迩年纳级。则又不然矣。○犹忆往时。松江潘云龙。以监生考授武英殿试中书。乐清赵士桢。以钦召入文华殿。然以儒士在直二十年。尚为鸿胪主簿。休宁黄正宾。亦以儒士入武英。止鸿胪司宾署丞。此三人皆他途中知名者。时纳官例未开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