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万历野获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

 

  秀水沈德符景倩着

  桐乡钱 枋尔载辑

  言事

  京职

  历法

  ○言事

  章枫山封事

  王虎谷封事

  王思再谏

  抗疏中辍

  一人先忠後佞

  又先佞後忠

  佞幸建言可采

  陆澄六辨

  疏语不伦

  郭希颜论庙制

  武弁建言太黩

  詹李二谏官

  三御史争寿宫

  张寰应工部

  言官一言之失

  禁嫖赌饮酒

  △章枫山封事

  【章枫山封事】成化三年十二月。翰林编修章枫山 【 懋】 。因内阁出小揭帖。传与学士吴节等诸词臣。分作灯词。章约同官庄■〈日上永下〉、黄仲昭上疏力谏。宪宗大怒。三臣俱廷杖远贬。当世高之。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时英宗服制久阕。孝庄孝穆两太后并以天下养。上元胜节。亦宜上觞为寿。且翰林职在词章。宋时欧、苏诸公为学士时。岁时撰进。亦不以此贬望也。此等谏诤。与程伊川谏折柳何异。欲以感动上听。不亦难乎。此後李孜省、邓常恩、僧继晓辈左道竞进。皆无如之何矣。

  △王虎谷封事

  【王虎谷封事】弘治初。王虎谷 【 云凤】 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广恨之。用他事出为陕州知州。直声振天下。用此驯至通显。两为提学。以张彩荐。召入为国子祭酒。时正德初年。刘瑾用事。虎谷上疏。请以瑾所行新法。刻板颁行。永着为令。又请瑾临太学。如唐鱼朝恩故事。此载之武宗实录中者。一虎谷耳。何慷慨於昔。而媚谄於今耶。岂以孝宗优容可博直声。瑾焰可畏。名位为重。且报张西麓荐引恩耶。弇州公谓为未必然。然魏元忠力排二张几死。晚受则天后遗诏百户实封。涕泗不休。想年衰气索。非真铁汉不能持久耳。虎谷以谀瑾被论。改通政归。又以书抵首揆杨石淙。责其不能召还给事中王昂。且引李文达沮抑罗一峯、岳蒙泉为喻。得不为杨所笑。未几。又起佥都御史抚宣府。被劾归。

  △王思再谏

  【王思再谏】编修王思。江西泰和人。先於正德九年。武宗以狎猛兽被伤不能出。思上疏极谏。坐贬广东三河驿丞。时以庶常授官甫踰月耳。比复故官。值大礼议起。思奋起力诤。受杖阙下。不胜创。遂死狱中。今建言之臣。一承谪贬。便自名气节。比还朝。声势赫奕。坐要显宦。孰肯再蹈不测之渊哉。若思之百折不回。以身殉国。真无媿王文端曾孙。後来继起直臣。惟容城杨忠愍可以嫓美。○文端名直。宣英朝名臣。亦起家庶常。

  △抗疏中辍

  【抗疏中辍】正德初。林见素 【 俊】 起家抚蜀。上疏自言在林居时。欲劾刘瑾。疏具而无人能写。与御史陈茂烈对泣而止。今至四川。方能续成前疏上奏。时瑾已正法。复上疏称庆。今上十一年。周二鲁 【 宏禴】 疏论少卿李植等。亦云当张居正擅权时。曾具疏将劾之。为父苦禁而止。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敍。似乎蛇足。○弘治间杨少宰 【 守陈】 亦云。曾有疏请复建文位号。及景帝本史尊号。未及上。

  △一人先忠後佞

  【一人先忠後佞】丰坊先为主事。值大礼议起。欲考献皇。同衙门有公本争之。坊附名。得旨同衆廷杖降调。及後考察。以通州同知罢官家居。又上疏请宗献王入太庙。自谓当时迫於父学士熙严命不敢违。非本意也。其时又有主事陆澄。亦以大礼抗疏异议。请告归。及见张、桂大用。又疏诵张、桂之功。谓得之业师王守仁。而始悟前说之非。二人富贵熏心。改口逢世。又诿其责於父师。真悖逆之尤。然其後皆不振。先是孝宗朝王云凤以礼部郎中。劾太监李广。直声震天下。久不赐环用。张彩荐召官祭酒。因感其恩。请刻刘瑾新法。颁学宫。诏天下永守。而张彩者。先为吏部员外。谏孝宗不当召还故璫汪直、梁芳。迕时弃官。及刘瑾擅权。用旧好起之。彩感知己。效死力。骤拜太宰。不免论死。此两人先以迕中官废。後以附中官用。所得几何。而生平扫地矣。故古人以晚节为难。○刘瑾未败时。祭酒王云凤建议。以监生多至二千二百人。廪饩不给。宜令放回依亲。俟一年後行取。但留岁贡二百人。自备薪米肄业。坐监者岁以一千二百为限。疏上甫行而瑾败。於是监生大譁。谓此皆瑾私意。且自备薪米。非养贤体。况云贵远方。亦令放回。人情不堪。宜仍旧制。岁以三千人为常。诏可之。盖王虎谷第知迎逆瑾。博节省之名。不惮变易祖制如此。乃为监生辈直抉其隐情。又何颜更拥皋比。以临多士。尚得改南通政以去。亦云幸矣。按成均二千余人。较之今日诚云济济。然拟宋世太学。则寂寥已极。天子育才之地。不能还太祖盛事。而惟议朘削。是诚何心。先是虎谷督学陕西。以酷法笞生徒。多有死者。故刘瑾大爱之。至是又疏请瑾亲莅太学。如鱼朝恩故事。而瑾不从。是阉尹之识。犹高於大司成也。

  △又先佞後忠

  【又先佞後忠】刘瑾盛时。吏科都给事李宪者。瑾同乡人也。素附丽之。任以角距。因凌忽同列。时称为六科都给事。又阿瑾意。新入科者。皆试职一年。如御史例。且疏诋谢迁、马文升诸贤臣为奸逆。至夺诰命诸重谴。皆行其疏也。每置金袖中。故遗於地曰。此刘公见饷者。瑾败为公论所弃。乃上疏劾瑾不法八事。瑾在狱中嘻叹曰。如李宪者亦纠我乎。既而宪亦夺职归。近年御史杨四知。亦久为江陵客。江陵殁後。攻击四起。乃抗章力诋故相。其辞较诸言官更峻。一时亦嘉其谠言。後官大理少卿。向日踪迹渐为人觉。给事王希泉 【 德完】 直发往时与朱琏等交结状。亦以大计不谨坐废。与宪正相类。

  △佞幸建言可采

  【佞幸建言可采】世宗朝。朱隆禧与顾可学、盛端明等。俱以甲科废罢。左道干上宠。俱致位贵显。缙绅羞称之。然其人亦自有间。顾最为无耻。在京居间干谒。扬扬得意。盛则闭门炼药。不干外事。若朱本加衔里居。未尝入都也。初朱为兵科都给事中。时三边总督刘天和建议。以固原为套虏深入之冲。而西路红寺堡旧边。至黄河六百余里。地远难以保障。欲移进鸣沙州。筑新边百二十里守之。事下兵科。隆禧覆奏。谓河套本中国地。自余子俊筑边墙。不以黄河为界。而河套为虏据。宁夏与山後虏为邻。贺兰山其界也。自王琼弃镇远关。创为新关。而贺兰山为虏据。二镇至今受患。今天和不思新边既筑。旧边不守。红寺堡五百里之地。直弃虏中。使延宁二镇。俱在边外。我退一步。虏进一步。非所以为国长虑也。上是其言。乃薄责天和而止。此疏深洞边情。使当时从天和议。则大虏深入。不待曾铣在事时矣。此嘉靖丁酉事也。至次年戊戌。武定侯郭勋请复各处镇守。分守内臣。幷委之取矿。以资国用。上乃命且着云、贵、两广、闽、蜀、楚、浙、江西、大同各用一人。隆禧又力争之。谓皇上诏革内臣。中外称快。今复镇守取矿。黩货殃民。天下汹汹。臣不能计其所终。上又是其言。未几命罢之。此疏关系尤大。其功岂在张孚敬之下。徒以晚途失计。不耐林居之寂。至以房室秽亵。取宠邀荣。可恨可惜。然寇忠愍何如功烈。末年尚有朱能天书一事。若隆禧者。在谏垣故自足称。今一槩抹杀。亦是大苛。

  △陆澄六辨

  【陆澄六辨】刑部主事陆澄。王文成高足弟子。世宗初。文成封伯。宰执忌之。御史程启光、给事毛玉等承风旨。劾文成学术之邪。澄上疏为六辨以折之。文成作书止之。谓彼议论非有所私。本出先儒绪论。而吾侪之言骤异於昔。反若凿空杜撰。宜其非笑。其他语气甚平。澄又疏诋考兴献之非。投劾归。赴补得礼部。时张、桂新用事。复疏颂璁、萼正论。云以其事质之师王守仁。谓父子天伦不可夺。礼臣之言未必是。张、桂之言未必非。恨初议之不经。而怃悔无及。疏下吏部。尚书桂萼谓澄事君不欺。宜听自新。上优诏襃答。未几。明伦大典成。中载澄初疏甚详。上大怒。责其悖逆奸巧。谪广东高州府通判。旋陞广东佥事。尚以颂礼得超擢云。文成之附大礼不可知。然其高弟如方献夫、席书、霍韬、黄绾辈。皆大礼贵人。文成无一言非之。意澄言亦不妄。

  △疏语不伦

  【疏语不伦】世宗末年。讳言储嗣。杨容城疏论分宜。而引裕景二王为辞。上震怒。因置极典。终以不免。郭丰城继之以钓奇。遂出安储一疏。中有慰谕二王之语。时上怒更非常。竟行江西论斩。不必再谳。且传首天下。最後则海琼山指斥上过。失语太峻。亦坐绞。会世宗上宾得出。穆宗在御。言者亦时罹谴谪。甚至廷杖。终未有论死者。虽上寛仁。亦告君之得体也。穆宗升遐之冬。御史胡涍者请放宫人。疏末乃云唐高不君。则天为虐。冯璫见而切齿。云是何语言。闻慈圣亦玉色不怡。将处重典。为江陵公力救。得编氓以去。夫释内人以光新政。固是美事。然亦恒事。今上圣龄方十岁。何至有先帝下陈。更衣入侍之疑。使在先朝。诛死久矣。言官虽处不讳之朝。下语亦须裁审。乃知古来谏臣见杀。亦有时自取。非尽不幸也。

  △郭希颜论庙制

  【郭希颜论庙制】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礼部集议庙建同堂异室之制。於是庶子江汝璧、赞善郭希颜各献议。江陵用朱熹三昭三穆列前。成祖、睿宗翼乎左右。郭之议。乃欲列太庙居中祀太祖。世室居左祀成祖。而虚其右以立四亲庙。四亲为皇高祖、皇曾祖、皇祖考、皇考。所以明未有无父之国。而二宗不在四亲之列。则侄不祀伯。弟不祀兄故也。孝宗宜庙於成祖之右。武宗宜庙於昔祀皇祖之宫。或祀或祧。以待他日。盖明导上以弃统孝、武二宗也。其说甚悖。其心甚险。礼臣驳之。言官劾之。上命宥之。至二十八年己酉。孝烈皇后大祥。议祔未定。时希颜已贬两浙运副。又申前说。谓同堂一日。则弗安一日。况九室各已有主。五世又不忍祧。将来孝烈不识祔於何所。时上未有意祧仁宗。而希颜窥见上旨。笃念孝烈。必欲先祔。而弘、正两朝又上所简薄。因妄意逢君。必欲於孝、武二庙中祧其一。犹前不祀伯不祀兄之议也。上责其牵引。谬论凟扰。仍贳其罪。至三十九年。则郭已罢官久。居家无聊。恨首揆分宜公。乃其乡人不为援。密布流言於京师。云嵩欲害裕王为景王地。而身钓奇以取大功。乃疏请安储。而以建帝为名。欲令上召二王及相嵩。面谕以安之。且请二王分封留京。内外各守。永无猜防。上怒甚。摘疏中建帝立储四字。且谓不忠不义之民。皆以君相久位不睹新政。不攻君即攻相为言。盖入嵩先谮也。法司坐以大逆不道。妖言惑衆律。上命巡按官即家斩首传示天下。是年十月忽传谕嵩等。命所司具礼遣景王之国。於是中外人情始晓然知上意。盖虽杀希颜之身。实阴用其言矣。郭之初意在挤嵩而自求富贵。本非为宗社起见。况频议庙制。揣摹迎合。既不得售。再出此险计。一旦诛死。天下不以为冤。其後裕邸龙飞。追恤死事诸臣。以赴市者为首。杖死及毙狱者次之。戍殁者又次之。於是以希颜同杨继盛等。仅四人置第一等。赠翰林学士。赐祭葬。及廕甚备。其他忠臣着闻如太仆卿杨最、御史杨爵、修撰杨慎、学士丰熙、中允罗洪先等。襃进反出其下。士论皆惜当轴之谬云。今细读郭疏。首止云圣谕建帝立储。其後疏语绝不及之。乃世宗圣旨拈出此二字。以为无君。坐极刑。按圣谕本无二字。希颜必不妄自添入。或谓疏中亦初无建帝。分宜衔恨。密赂用事内臣宫嫔洗改。以激圣怒。理亦宜有之。然郭徼幸一掷。亦其自取。今建白诸公尚有为之请諡者。何冬烘至此。 【 今细读郭疏至冬烘至此共一百一十三字。据写本补。】

  △武弁建言太黩

  【武弁建言太黩】嘉靖元年。羽林衞指挥使刘永昌上言。人臣之恶有六。曰贪赃。曰嘱托。曰私意。曰苟延。曰骄纵。曰淫滥。偾事之纲有六。曰欺君。曰坏法。曰误国。曰害人。曰用舍不公。曰刑罚不平。大抵讥切时事。而末段则申言太祖罢丞相立部院。以分理世务。太宗命史臣於文渊阁参预机务。官止学士。至後世加以师保。於是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伏望皇上存内阁以遵太宗之制。减事权以守太祖之训。再仿祖宗之意。令六部大臣。更番入直。以备顾问。庶广益聪明。委任不至乏人。其时张璁暴贵当国。以宰相自处。视六曹为属吏。而桂萼新入。又助璁为恶。故永昌痛疾之。真昌言也。事虽不行。而天下壮之。至次年辛卯。又上言武职立功之人故绝。其侄孙以下俱许承袭。兵部议复侄孙以下。其祖父俱无功之人。岂宜传袭。请行内外军职。凡立功之人故绝。同时亲子侄方许如律保送。其他不许。盖其说已窒碍不可行矣。又十年为庚子。则上视朝渐简。永昌又疏。皇上钦命东宫监国。此盛德事何不可。而大臣固争之。则上幸承天时监国亦非也。且太子年富。正宜历试朝政。惟皇上析羣疑、思远图幸甚。上始大怒。下诏狱讯治。永昌初疏。本属谠论。至再至三。黩而僭矣。武人无识。自命敢言。遂添蛇足至此。且介胄之士。尤不当言及储宫。昔岳飞请选立皇子。宋高宗尚谓边将不宜预此议。况永昌幺麽戍长哉。继永昌上疏者。即罗洪先等三宫寮。仅请朝贺。亦斥去矣。○羽林衞。向为巡城科道踞为朔望视事之所。永昌至其日。必自拉侪辈公座其中。科道以其分内不敢争也。後拜边将至游击。罢归衞降同知。始上监国疏。盖亦啖名好奇人也。

  △詹李二谏官

  【詹李二谏官】隆庆三年。御史詹咫亭 【 仰庇】 请核内官监十字库钱粮。为内监所谮。廷杖削籍。五年。户科都给事李月滨以劾太监崔敏。亦杖一百为民。二人先後以弹治宦官得谴。天下高之。今上辛巳。李从谪籍起为南吏部考功正郎。司大计。用江陵旨。谪斥异议诸臣。如张新建相国。赵南渚司农。俱在谴中。李因得优擢。後官至中丞以卒。而令名不终矣。詹亦起废至副院。积资稍久。欲得少宰缺。谒揆地乡人韩廷尉珠泉 【 国祯】 使道地。韩适有公事。必当入署。留语稍久。比行尚枵腹。时盛暑跨马。韩体素肥硕。到彼已中暍不能语。舁归即捐馆。韩诸子欲以其事讼之朝。有力劝者而止。詹寻擢少司寇。亦以弹章归。二公同为先朝谏臣。以重名出山。而建竖乃尔。非直於璫而佞於朝也。日暮途远。又有瓦注金注之别也。

  △三御史争寿宫

  【三御史争寿宫】万历初年。吴门柄政。用礼卿徐学谟议。定寿宫於大峪山。其时即有形家谓其非吉地。适御史江东之、李植、羊可立。以追论江陵、冯璫得上眷。骤拜卿寺。因讼大峪所定穴下有石。引通政参议梁子琦等言为证。时吴门亦无成心。特以学谟新缔姻好。虑累及主议者。遂力主徐说。上亦惑於两造。致两动銮舆亲阅。又太仓新参亦至。共排三御史。遂皆谪去。初上之出也。吏科齐世臣夜读雪心赋。以备与子琦等面质。且抗 【 抗原作托。据写本改。】 疏保大峪山之吉。又御史柯挺跽上前厉声云。若大峪穴下有石。臣敢以身当之。时班行中多憎二君之谄也。目齐为保山给事。柯为石敢当御史。

  △张寰应工部

  【张寰应工部】戊申年考选诸公。留滞阙下者三年矣。忽得旨授官。中外欢呼。新入言路者争起建白。而浙人喻养初 【 安性】 者。授吏科给事。抗疏弹司礼掌印大璫卢受。有营缮郎中张寰应 【 嘉言】 者。忽起击喻。谓其弹治中官。实党附山阴首揆。旨虽不下。而喻旋以年例。出为广东佥事矣。喻疏是非且不必言。独以数年待命。一朝得请之言官。论一用事中贵。亦可以悚动中外。而旁观之曹郎。反纠给事以快宦寺。是何肺肠。後辛亥京察。张以不谨罢归。秦灵虚 【 奎聚】 比部。疏救七人。张亦预焉。张官评不及知。然此举则太出格矣。

  △言官一言之失

  【言官一言之失】台省以白简为职。然有百疏不嫌其凟。而片语失当。遂为终身累者。如予所目覩。则今上辛巳。兵科给事费尚伊。论南吏部尚书赵锦。谓久历仕途。无一善状。江陵公其阁师。又同楚人也。或疑有所授意。江陵闻之怒。谓小子敢妄诋名夙。立出为佥事。丁亥大计又谪。至今未出。赵为先朝直臣。几死杖下。其时清望满朝端。费新以庶常授官。偶误听。无成心也。乙酉御史傅光宅。论新任兵部尚书王遴。时值上阅寿宫。内臣索马过多。王不应。限之。傅疏之上。人谓承望内官。然傅入台亦仅一月耳。王为郎时。杨忠愍就法後。以爱女妻其孤。天下高之。傅疏遂见訾於世矣。戊子则户科给事陈尚象。论礼部尚书沈鲤。谓其挟持二心。故稽册储。沈因力请去位。沈方负相望。词林後辈有忌其碍手。揑造此谤。陈不察而形之弹章。时论大譁。陈亦以病乞归。虽再出而公评摈之。己丑则吏科给事李春开。纠吏部郎赵南星建白。谓其乱政当斥。实其垣长所嗾也。一时名流如少师王汝训辈聚攻之。迄不能留。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甫入台垣。识力未定。举事偶谬。望实顿轻。真实可惜。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禁嫖赌饮酒

  【禁嫖赌饮酒】京师五方所聚。羣饮及博徒浪子。理亦宜禁。但有可笑事。如正统间。顺天大兴知县马通所建白者。真令人绝倒。谓京城有号风流汉子者。专以嫖赌致钱。充花酒费。宜令娼妓家。不得有双陆骨牌纸牌骰子。道上有醉卧者。令火夫举置铺内。俟其醒而枷之。章下法司议。赌博者运粮口外。但枷示醉人非旧典。不可行。上允之。夫醉人囊三木固为非法。若挟邪之博具。决不能禁。亦不必禁。赤县神君所见乃尔。欲其肃清辇毂。不亦难乎。○近年丙戌丁亥间。巡城御史杨四知者。出榜禁杀牛。引太祖所定充军律。悬赏购人告发。时九门回回人号满剌者。专以杀牛为业。皆束手无生计。遂羣聚四知之门。俟其出。剚刃焉。四知惴甚。命收其榜。踰月始敢视事。

  ○京职

  通政司官

  章奏异名

  门下省

  见朝辞朝

  小九卿

  周宁宇少卿

  中书行人

  京官肩舆

  杨学录孝行

  钦天太医官

  △通政司官

  【通政司官】通政为大九卿之一。然两参议以读本为职。皆选仪貌整而声音洪者。其选时以大璫同大臣涖之。跪一香案前。震喉疾呼。间亦有不中选者。且一转参议。须满三考始一迁。俱在本衙门。即加至尚书。亦无出局者。以故有志者俱不屑就。或郎署为堂官所开送。多宛转避之。至有堂属相诟詈者。往时有倪光荐由琐垣选入。积官工部尚书。领司事司空朝班。例居都察院之前。时吾乡赵麟阳 【 锦】 为左都御史。恚不肯出。云我不能尾讴儿之後。政府为请改加兵部尚书领西台。赵始视事。○按六部有子部。都察院有十三道。大理有左右寺丞。惟通政无属。闻之前辈博洽者。如临胊冯宗伯、交河余宗伯辈云。六科乃通政司属官。以承内旨封驳。故列署於内府。以後事权渐重。仅有文移往还。其文犹用呈字。今则判然不相关涉矣。都给事在国初仅正八品。左右从八。散乃正九品耳。○相传通参选中後。例於涖选大璫投刺称门生。其说旧矣。今上初年。言官举以入疏。以为仕绅耻陋之证。时银台之长为倪光荐。加秩已高。力辨其无是事。倪入通政已久。莫知其有无也。

  △章奏异名

  【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凡投通政者不尽得上闻。其或事体窒碍。或情节矫诬者。一切驳回。但存案备照。以故近年棍徒以开矿抽税请者。必借托一在京武弁为疏首。竟於会极门上疏。则非封驳之司不得问矣。此最为弊薮。而无如之何。前此正德朝逆瑾时。则有白红二本。入御前者名白本。送瑾所者曰红本。盖以纸色分别。逼上无君乃至此。世宗晚年。西宫奉道。凡内外朝臣封事。直达大内者。名为前朝本。他方士辈进药饵进秘法。以及斋醮诸鄙亵事。皆不复经由士人之手。竟从宦寺宫人传至御前。以其西苑出入。名为後朝本。此直至隆庆初年始绝云。○今各本章曾经主上御笔批朱者亦名红本。以别於留中不下者。

  △门下省

  【门下省】唐宋三省之制。本朝不复行。然其职掌自在。如中书省为政本。则阁臣操其大柄。而仍留舍人之名。但降四品为七品。以司诰敕之事。尚书省虽不设令与仆射。而列曹如故。但陞三品为二品。而事寄较重。以分中书之权。若通政司则全是门下省。其长官。有使。有左右通政。左右参议。即侍中。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之职。其属给事中四人。今特分六科。增至五十员。以封驳兼补阙拾遗之责。视前代独加重焉。但六科今自为内府清华之选。不复肯属通政。而左右参议又以读本故。必繇遴选而授。班行厌薄之不肯就。鸾台重地。积轻已非一日。窃谓鸿胪既司引奏。吐纳殿廷。何不即以读本属之。或以章奏非其攸司。则以鸿胪堂官久次者改充。庶彼既乐就。而清流无避事之嫌。似亦可行。

  △见朝辞朝

  【见朝辞朝】故事以公事到京者。至则陛见。去则陛辞。传之邸报。书曰见朝辞朝。其来久矣。壬子年有河南人安世凤者。登癸未进士。官郎署。谪府判。以察典罢归。其人素为士林不齿。居乡尤多秽迹。偶与同里缙绅不咸。遂胪其阴事至都讦之。其实皆诬也。通政司知其仇口不为上。因欲击登闻。有与相识者劝止之。始归。其入京则赴鸿胪寺报名。称原任主事某。公务到见朝。行则曰公务毕辞朝。抄传四方。竟不晓所谓公务者何务也。言路亦若罔闻。无一言纠及之。亦异矣。○是年有江南巡抚徐检吾 【 民式】 以苏松缙绅田产过多。定役与齐民等。故相申少师亦佥白粮解户数名。惟常镇以理学之乡。优免如故事。徐乃申庚辰榜门人也。申恚不能堪。欲身自着役北上。或问公果行。上必怪问。旧弼何以出山。申答曰。我竟报名。云原任大学士某人。解粮到见朝。又安能难我。此一时愤激之言。而其子冏卿孝廉辈亦劝止之。终不成行。然其事可笑。几与中州公务作对矣。

  △小九卿

  【小九卿】本朝以六部都、通、大为大九卿。不必言矣。但小九卿其说不一。或云太常、京尹、光禄、太仆、詹事、国子、翰林、而益以左右春坊。是为小九列衙门。或云詹事春坊为东宫官属。不宜班之大廷。当以尚宝、鸿胪、钦天足之。或云鸿胪仅司传宣。非复汉晋大鸿胪之职。钦天仅掌占候。亦非秦汉太史令之职。且皆杂流世业所窟穴。祗可与太医院上林苑等耳。衆说纷纷。莫有定论。即有公事会议。奉旨有大小九卿公同之谕。亦竟不知何属也。近问之侍从诸公。则以太常、詹事、京尹、光禄、太仆、鸿胪、国子、翰林、尚宝。定为小九卿。不知始自何时。○大理为九棘之一。詹事虽词臣。华贯终不得比。向来居大廷尉之次。自申吴门为詹长。竟於朝班立大理卿之上。自是遂为故事。然二官皆正三品也。又翰林侍读虽六品。亦班光禄少卿五品之上。吾乡沈继山 【 思孝】 以建言起是官。遂超侍读而上之。时有两侍读为刘复斋 【 元震】 、刘和宇 【 虞夔】 不敢与争。他人继之。则如故矣。此以强弱致异同。非成规也。

  △周宁宇少卿

  【周宁宇少卿】辛未进士周宁宇 【 应中】 。浙之会稽人。幼孤贫。客京师为针工。以其暇为举子业辄工。得以顺天籍补诸生。连登辛未甲榜。筮仕元氏令有声。调繁真定县。俸满将擢去。时富平孙太宰新起田间。受知江陵相公。从废籍骤转中丞。抚真定等府。周所治邑。正其驻节地。周故强项。屡以事忤孙。孙积不能平。摭其过入丁丑外计备察疏中。且胪列赃私以万计。上虽冲圣。留意民生。览疏大怒。遽欲逮治。赖江陵力救得止。仅以计典不及。调楚之崇阳。孙恚甚。又中之楚按。楚抚计下考劣。陞崇府审理。江陵公痛惜之。复於庚辰外计中议调。得补故官。又以他事罣误去。今上辛卯壬辰间。荐章满公车。起为河间府同知。陞山西佥事。又坐事被调。慰荐者又推毂之。且云为江陵故相所仇。以无罪屡废。周起而力辨云。臣为张居正门生。素称相知。且受其洗拔。何尝有隙。臣死不敢诬地下。时赵南渚 【 世卿】 为大理卿。亦其同年也。因盛称之於公卿间。谓其不肯昧心趋时。即此一事。不忝古人。因起故官於湖广。入为光禄少卿。侵寻开府矣。丁未考察。楚中按臣。复以 【 以字据写本补。】 白简汚之。竟以原官调用。时赵南渚为大司徒。负重望。方为西北诸君子所侧目。且恐浙人柄用。以故决意去之。又逾年己酉。则富平再出秉铨。凡为所摈者。世方指为跖蹻。无一人敢齿及之矣。周在林下。至今健饭如少年。家无一廛。敝衣徒步。其清白东南所无也。闻其治剧更优。恨不竟其用。余尝闻顾泾阳吏部称周不容口。惜顾尚家食。不得明其事於朝云。○周以丁丑劣陞王官。赵以庚辰疏讥时事。亦转楚府长史。此则政府旨也。两公受抑时。张相当国。故持论者。幷周事亦坐江陵。後来赵骤起至八座。而周以银青老。盖亦有数。赵同时又有王麟泉 【 用汲】 。亦以郎署疏忤江陵罢归。起官至南司寇得请。其清操与周赵埒。而干济逊之。近殁於家得上諡恭质。赵亦新逝。未闻有议易名者。盖时局所憎也。○周家居十年矣。其辛未同年。尚有吴文台 【 撝谦】 者。癸未年已为知府。凡降三次。至丙辰又以参议降处。闻今将谒补。则年过八旬久矣。又冯文所 【 时可】 。辛巳年已为贵州督学副使。屡起屡踬。丙辰亦大计镌级。今补贵州参议以去。虽年仅七旬。然去旧游之地。已将四十年。反以贬秩再至。几於令威归来。有城郭人民之感。盖才抱未展。不能抑郁邱园。未必宦味之浓也。

  △中书行人

  【中书行人】中书行人二官。为进士筮仕所拜。有台琐之望。最为清秩。今人并称中行。其实迥异。太祖既革中书省。自揽太阿。而以省中诸节目寄之舍人。故称科。而无堂官。且衙门仍在内府。後事权尽归内阁。特虚有凤池之名。然吴中李应祯。以乡举选入文华殿者。尚与给事中争班次。而杨文襄 【 一清】 集中。每称予在西掖典外制时。与某翰林同官云云。二事俱在成化初年。其後为一品大臣廕敍之官。始渐轻矣。至行人司不过礼部一末属耳。国初设无定员。尚未入流。最後始陞正八品。始限员数。因有非科甲不选。非王命不行之语。其贵之如此。然衙门孤孑。而堂下有井甚甘。以近闤闠中。汲者无虚刻。署中更无隶人可供役使者。有一文士作一告示谑之云。示仰邻居担水妇人。不许擅登公座上缠足。如违。本官亲咬三口。至今传以为笑。故事出使还者。例纳书一部。以故京师蓄书。自文渊阁之外。即推行人司。与刑部提牢厅。今为盗者、借者日月侵寻。皆不足观矣。任子中书与进士并列。其视科篆亦视资敍。此为僚友不必言。若两房办事者。则杂乙科明经胄监。两殿供事者。又皆赀郎与儒士効劳。而武英殿又有大璫提督考艺定高下。见则叩头。尤为猥下。然皆中书科带衔带俸。亦称掌印者为印君。清流辈贱之。每出差则特写进士中书科以自别。而诸纳级与白身者。以两殿在禁中。反呼甲科为外中书。亦可哂矣。

  △京官肩舆

  【京官肩舆】故事。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轿。以故光禄太仆卿之陞佥都御史。虽甚雄剧。然以从三转正四。故有擡轿谢恩。骑马到任之语。万历初年。承世庙末年朝仪久旷之後。四品卿寺皆乘围轿。其下则两人小舆。相沿已久。江陵当国数年。复修旧制。以至留都亦奉行惟谨。夷陵王少宰 【 篆】 。江陵腹心也。时以佥都领操江。亦改而跨马。然其子监生王之鼎者。方卒业南雍。以儒巾缝掖策马出入。遇六曹卿贰俱不之避。而卿贰欲得乃翁欢心。各与扬鞭举手。以讲敌礼。则怪甚矣。比年。上深居不视朝。辇下肩舆纷纭载道。恐当复如初元时也。

  △杨学录孝行

  【杨学录孝行】湖广永州府岁贡生杨成章者。父泰。任浙江海宁县长亭巡检。买妾钱塘丁氏。生成章四岁。泰死。其妻何氏携成章以丧归。丁氏还母家。临诀。剖银钱各半为识。成章稍长。何病且死。出所藏半钱示之。且告之故。成章拜受且泣。既娶。乃行。求母钱塘。而丁前既嫁为东阳人郭氏妻。生子珉。亦时时念成章。乃令珉持银钱往永州求成章。道出江西。成章亦至。两人会於逆旅。语次参问。合所剖银钱相持泣。成章随珉见母於东阳。欲迎还不得。因留养。数岁。母死。哀毁庐墓。以孝闻。及是。成章应贡至京师。以老。例不得授官。止给冠带。吏部官以成章与珉孝弟至行。皆可嘉尚。请量授成章一官。给赏珉以励风俗。乃授成章国子监学录。檄有司赏珉。事在嘉靖十年。余谓成章孝固可纪。而何氏之抚庶子。且教以寻所生之母。与郭珉之奉母命而远觅异父之兄。皆当於古人中求之。

  △钦天太医官

  【钦天太医官】国初定钦天监官散官。其长曰监令正仪大夫。贰曰少监分朔大夫。其属五官正司元大夫。监丞灵台郎。五官保章正平秩郎。五官灵台郎司正郎。五官挈壶正灵台郎。盖因元之旧制。各取所职命名。以别清流。今散官与廷臣混然无别矣。又宋制。医官阶凡十四。其长曰保安等三大夫。阶止从六品。以至保安郎。故元则有保康保宜等大夫。阶至从三品。然皆阶官也。至本朝太医院使。虽止正五品。然而职官矣。其勳及散官。与文臣亦无异矣。其以用药奏功者。递加至尚书侍郎。至嘉靖许绅而东官三师矣。名器之滥。前朝未有。是宜厘正也。

  ○历法

  俗忌

  华夷百刻之异

  历学

  颁历

  浑天仪

  改造漏刻

  厘正历法

  日圭同异

  郑世子论岁差

  日食讹谬

  一岁节候

  居第吉凶

  △俗忌

  【俗忌】今世忌正五九月不上官。盖中外俱遵行。按佛家以此三月为善月。说者云。唐藩镇到官设宴。用牲畜无算。以为宰杀伤和气。遂幷涖任亦停止。至於婚葬诸事。则尤忌五月。相戒不敢犯。而朝家或不然。然太祖以戊寅闰五月十七日葬孝陵。则建文逊位。英宗以壬戌五月十九日立皇后钱氏。比上北狩还。同幽南内者八年。备极艰苦。及享宪宗养。仅四年而崩。景帝以壬申五月二日立皇后杭氏。旋以病崩。未几追废。盖始终无一吉祥也。宋哲宗以元佑七年纳孟氏。用五月十六日。朝议皆云当忌。不从。终以废斥。盖阴阳避忌之说固有之。○按唐武德二年正月甲子下诏。以正月五月九月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俱断屠杀。又引殷帝去网。齐王舍牛为比。至宋世官俸。此三月必减去食羊钱。亦用此意。○太子文奎。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生。上曰十月晦。日月皆终。不喜。

  △华夷百刻之异

  【华夷百刻之异】从来计日者以百刻。然而每时八刻。总计之则九十六刻耳。今漏刻中。又增廿四刻。分寄十二时。中曰初初刻。正初刻。谓之小刻。而所谓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则名八大刻。合之乃一百二十刻矣。然初初、正初二刻。总计之虽廿四刻。实分八大刻之余。则每六刻只抵一大刻。取义安在。况制历家畴算。亦以子正初刻为本日之始。以子初初刻、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初四刻。为先一日之夜。其於昼夜晦明之义。褎益牵合。殊乖百刻定仪。惟利西泰谈其国每日分为二十四时。每时止四刻。合之仅九十六刻。以故所制自鸣钟。以子正、午正为始。午初、子初为终。共传二十四声。以了一日。其国廿四时。即中华十二时也。盖斟酌於华夷之间而成者。但终不知於古昔大挠所设。乖合何如。

  △历学

  【历学】中国历法。本不及外国之精密。以故前元钦天监外。又有回回钦天监。本朝亦设回回司天监。有正仪大夫、司朔大夫、司元大夫等官。至洪武三十一年而废之。以其教归并之。钦天但用彼国土板历同算。久之则法亦不验。与中土无异矣。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至孝宗弛其禁。且命徵山林隐逸能通历学者以备其选。而卒无应者。近年因日食分数不相符。督责钦天。但唯唯谢罪。以世学岁久无他术为解。而士大夫中。如参政邢云鹭辈。俱精於天文。刻有成书。皆云胜僧一行及郭守敬诸人矣。然未曾用之推测也。禁中大璫辈。又自有内灵台。专司星象。其职任。其学业。大抵与外庭髣髴。皆土圭中糟粕耳。自利玛窦入都。号精象数。而士人李之藻等皆授其业。似当令兼领天文。如先朝儒臣童轩华湘等可也。○钦天造历。每年六月内礼部先发历样。两直各府及各布政司。依式翻刻。毫无加损。最合正朔大义。而南北各省。又有解京历日。以补京兆所不足。非体甚矣。此事最宜厘正。○宣德间。钦天监历日。共造五十万九千余本。英宗登极。省为十一万九千余。盖减十之八云。

  △颁历

  【颁历】正朔之颁。太祖定於九月之朔。其後改於十一月初一日。分赐百官。颁行天下。今又改十月初一。是日御殿比於大朝会。一切士民虎拜於廷者。例俱得赐。嘉靖二十一年颁历之辰。国子诸生。受历不均。争於陛前。喧竞违礼。上大怒。至谪祭酒张衮官。若外夷。惟朝鲜国岁颁王历一册。民历百册。盖以恭顺特优之。其他琉球占城。虽朝贡外臣。惟待其使者至阙。赐以本年历日而已。宋嘉佑时。各路登解举子入朝。班缀分错。每为阁门使之累。叹曰。殿廷班列不可整齐者有三色。谓举人、番人、骆驼也。则受历监生。又何责焉。

  △浑天仪

  【浑天仪】今京师巽隅逼城观象台之颠。有浑天仪。其质皆铜。有四柱以龙承之。悬仪於上。制作精工。铜亦古润作绀色。旁另有一仪。式小不及其半。交道亦减。又有玉衡如尺。又有铜球象天圜体。外列二十八宿。上刻正统七年御制铭。余按此非本朝人所能办。意必故元旧物。按宋沈括 【 存中】 云。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韩显符所造。依刘曜时。孔梃晁宗斛兰之法。天文院浑仪。皇佑中舒易简所造。用唐梁令瓒、僧一行法。至熙宁中。括监太史局。受诏改造浑仪。置之天文院。而移天文院旧铜仪於朝服法物库。盖宋世浑仪有三。金人入汴。诸法物俱北去。此固蒙古得之完颜者耳。至正统而重修则有之。且铭有昔作今述之句。知非创矣。

  △改造漏刻

  【改造漏刻】正统五年上巳。御制天浑仪铭矣。至十二年十一月。钦天监正彭德清又上言。蒙钦造铸铜仪。验得北京北极出地度数。太阳出入时刻。与南京不同。南京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北京出地四十度强。南京冬至日出辰初初刻。入申正四刻。夜刻五十九。夏至日出寅正四刻。入戌初初刻。昼刻五十九。北京冬至日出辰初二刻。入申正二刻。夜刻六十二。夏至日出寅正二刻。入戌初一刻。昼刻六十二。各有长短差异。今宫禁及官府漏箭。皆南京旧式不可用。上令内官监改造。是时禁中宫漏循用新制。不待言。而次年春。造己巳历样。盖即用其言颁式天下矣。按十二时大刻九十六刻。益以廿四小刻。共为百廿刻。然小刻只抵四大刻。故总谓之百刻。冬夏二至。昼夜均用之。安得於圣朝正朔中。妄自增加。真不祥之尤矣。今通用历日中。冬至日出。仍辰初初刻。夏至日出。仍寅正四刻。并不行彭德清所建白也。德清随英宗驾北征。曾劝王振驻师不从。郕王监国。廷臣劾德清不择善地驻札。以致乘舆失陷。幷党王振。匿天变不奏诸大罪。未数日郕王命籍没其家。德清寻死於狱。命戮其尸。

  △厘正历法

  【厘正历法】正统戊辰。上从钦天监正彭德清之请。改加冬夏二至昼夜各五十一刻。颁次年历。时皆叹诧为异事。次年己巳上北狩。景帝御宇。天文生马轼始倡议乞改历日时刻如故事。帝命礼臣会官议之。礼臣以监正许惇等议上。谓正统间。彭德清於观象台测验。以北京较南京。则北极高出地上三度。南极低入地下三度。冬至昼短三刻。夏至昼长三刻。奏准改入大统历。永为遵守。今轼起自军匠。不谙天象。妄以己意求改。所言不可行。帝曰。历虽成於京师。而太阳出入度数。则当以四方之中为准。是以尧命羲和仲叔四人。分测四方。以定四时。今京师观象台。在尧典幽都之地。太阳出入度数。难以凭准。今後造历。悉照洪武永乐旧式。读帝此旨。评驳精确。顿令星官缄口。然其时已将岁终。先期十一月朔。颁历於天下。则景泰元年。犹仍正统十四年之谬也。其时彭德清以王振党拟斩。瘐死狱中。戮尸籍产矣。而同事畴人。犹袭其说如此。时胡忠安 【 濙】 久位春卿。亦附会执奏。盖以身主其事。不免护前遂非。其如景帝圣明。不可面欺何。

  △日圭同异

  【日圭同异】世宗初登极。钦天监官朱裕。以日月交食。分秒不合上言。洪武中漏刻博士元钦。言历法当随时修改。以合天道。时去元甚近。已欲修明。今岁差愈多。本监观象台晷表。分寸不一。乃用南京日出分秒。似相矛盾。今宜会举理学大臣。总理其事。铸立铜表。考四时日中之影。仍差历官往河南南阳察旧立土圭。以合今日之晷。分立圭表於山东、湖广、陕西、大名。以测四方之影。庶合朔得真。交食不谬。上仅报闻。寝不行也。朱裕盖以两京地方俱居偏方。不足标准。欲立圭於四方。此即唐尧分命羲仲四人各宅之法也。若南阳旧圭。未审何代所立。裕上疏时必有所据。今已不可问矣。然土中一说。亦自难凭。如文皇北征至口外长清塞上。指北斗谓金幼孜曰。至此则已南望北斗。盖华夷地势使然。然漠外去京师不过数千里。而天象已迥异如此。近代商於日本、占城、吕宋、佛郎机诸国者。问以星斗河汉。皆云躔度方向。与中华毫无差别。是数国者。在闽广东南。不知几万里矣。岂三垣九野验於北。而不验於南欤。抑南方卑下去天远。而北方地高与天体亲切耶。是未可臆断。○再阅朱裕疏。内云观象台晷表。与南京矛盾。是即正统间彭德清测景不同之说也。未审其说确否。至於南阳土圭。惟嘉靖二年河南抚臣何天衢请祀周公疏中。云登封县有观象测景二台。乃周公营洛邑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宜敕钦天官至彼考正制度尺寸。以凭授历。然则中原日圭。又不在南阳矣。总之岁久讹传。未足凭也。

  △郑世子论岁差

  【郑世子论岁差】今上乙未。郑世子 【 载堉】 造万年历上之。其疏云。洪武间监正元统造大统历。以洪武甲子为历元。上考下推。无消长之法。时监副李德芳驳之。谓不与经史相合。宜用许衡辛巳元历。太祖谓二历俱难凭。只验七政交会。行度无差者为是。今取大统授时二历相较。考古则气差三日。推今则时差九刻。或以授时减分太峻。失之先天。大统不减。失之後天。今和会二家成历书曰律历会通。幷历以上。礼官议亡元至元四年。西域札马鲁丁撰进新历。其时已名为万年历矣。未几授时历成。万年历遂废不行。至於岁差之法。上古无闻。始於晋洛下闳。唐虞喜。元许衡、郭守敬。始以六十六年差一度。考古则每百年减一。推来则每百年加一。法号精密。大统历至今用之。今如堉所云。则弦望已各差一日。似未至此。其议遂格。然嘉靖二年华湘掌钦天监时。曾以岁差改历为请。谓尧时冬至。距今四千年。已差五十度。自元至元改辛巳历。至今二百四十三年。已差三度六十四分五十秒。亦引洪武间元统言为证。则世子疏。或未尽非也。

  △日食讹谬

  【日食讹谬】万历庚戌十一月朔壬寅日食。初钦天奏称日食七分有余。未正一刻初亏。申初三刻食甚。酉初初刻复圆。春官正戈谦亨等又称。未正三刻初亏。已互异矣。既而兵部员外范守己驳之。谓亲验日晷。未正一刻不亏。至正、二正、三正四刻俱然。直至申初二刻。始见西南略有亏形。至申正二刻方甚。且不止七分有余。盖历官前後俱误也。礼部因言。自万历元年至今。日食已十余次。其差或一二刻。以至四刻。前代如汉修改五次。魏至隋修改十三次。唐至五代周修改十六次。宋修改十八次。金至元末修改三次。本朝二百余年。未经修改。岂能无讹。今范守己及按察使邢云鹭精通历学。云鹭有古今律历考。综 【 综字原缺。据写本补。】 采详密。可照先朝给事乐濩主事华湘改光禄少卿。提督钦天监。又检讨徐光启。员外李之藻。俱究心历理。以及大西洋归化陪臣庞迪莪、熊三拔等。俱携有彼国历法诸书。乞照洪武十五年命翰林李翀、吴伯宗、灵台郎海达儿、回回天师马黑亦沙等。译修西域历法事例。尽录其书。以补典籍之阙。庶历法详明。有光前代。疏上不报。似此讹舛。不急改订。历律不知所终矣。

  △一岁节候

  【一岁节候】自古来历家节候。每月参差。无有朔望日。正值四序挨日排连者。惟元朝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岁节气。正月一日壬子立春。二月二日癸未惊蛰。三月三日癸丑清明。四月四日甲申立夏。五月五日甲寅芒种。六月六日乙酉小暑。七月七日乙卯立秋。八月八日乙酉白露。九月九日丙辰寒露。十月十日丙戌立冬。十一月十一日丁巳大雪。十二月十二日丁丑小寒。此真古今未有。後来亦无继之者。直至今上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岁节气。正月初一庚辰雨水。二月初二辛亥春分。三月初三辛巳谷雨。四月初四壬子小满。五月初五壬午夏至。六月初六癸丑大暑。七月初七癸未处暑。八月初八癸丑秋分。九月初九甲申霜降。十月初十甲寅小雪。十一月十一乙酉冬至。十二月十二乙卯大寒。前元则每月节气。今上则每月中气。挨次接续。无纤毫小爽。又俱属甲午年。恰恰共三百载。不知天运至此适相值耶。抑璿玑必然之数也。历代史氏纪天官之异者多矣。未有巧合一至此者。

  △居第吉凶

  【居第吉凶】地理吉凶。时亦有验。如余所知。严分宜旧第。已三度籍没矣。其在东城大街者。如石大人衚衕。亦闤闠闹处。英宗时为忠国公石亨赐第。亨败後。无人敢居。後咸宁侯仇鸾得之。仇势张甚。不下石氏。其身後正法枭斩见籍。惨祸更甚於亨。此第今为铸冶开炉之所。其旁一大宅。即石氏偏傍厅事。亦宏敞过他第数倍。今为宁远伯李成梁赐第。成梁罢镇还京居之。父子六人。俱为大帅。皆至一品。贵盛震天下。成梁老病死牖下。长子如松战殁。松胄子名世忠当袭爵。而顽嚚无赖。赀产荡尽。遂无人肯保任之。今惟正寝停乃祖灵柩。十年不葬。他屋悉质於人。屠酤嚣杂。过者叹息。信乎形家之说不诬。又景帝建大隆福寺。壮丽甲京师。有言其地不吉者。帝命拆去。前门牌坊。所谓天下第一丛林者。幷禁钟鼓不鸣。及天顺废毁兴隆、永昌诸寺。此寺虽幸存。而香火寂寞。廊院萧条。至今不振。○正德间教坊司改造前门。有过之诧曰。异哉术士也。此後当出玉带数条。闻者失笑。未几上爱小优数人。命阉之留於钟鼓司。俄以称上意。俱赏■〈虫粦〉玉。近年丁酉。南教坊马四娘号湘兰者。年过五旬。虽畜妓十余曹。而门庭阒然。愁窘无计。有江右舒姓者怜之。为改其门。且曰不出百日当骤富。适金华虞生者。年甫弱冠。游南雍。求见四娘。重币为贽。问其所属意。无一入目者。惟以娄猪为请。时马谢客已久。惭其诸妓。固却之。苦请不去。姑留焉。凡匝月。酬以数千金。马氏复如盛时者又数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