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万历野获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

 

  秀水沈德符景倩着

  桐乡钱 枋尔载辑

  内阁

  词林

  吏部

  户部

  礼部

  科场

  ○内阁

  阁臣事寄

  阁臣丧子赐赙

  内阁密封之体

  儒生保辅臣

  伪画致祸

  弘治召对

  桂文襄受赂

  阁臣奉使

  阁臣夺情奉差

  成化三相之去

  正德三相之去

  隆庆七相之去

  阁臣赐蟒之始

  阁臣横恩之始

  赠上柱国

  内阁失印

  阁臣久任

  宰相前世僧

  辅臣掌都察院

  参高新郑疏反覆

  江陵议分祀天地

  辱宰相使者

  朱成国张真人

  天启圣聪

  归德去国

  致堂胡氏

  廕玺丞

  两州同

  宰相下狱

  △阁臣事寄

  【阁臣事寄】高皇帝自丞相胡惟庸谋逆。革中书省。置四辅官。秩从一品。以代丞相。至洪武十五年。以王大中败事革四辅。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刘仲质为华盖殿。吴伯宗为武英殿。宋讷为文渊阁。吴沉为东阁。俱称大学士。十八年。朱善又为文渊阁。盖太祖朝所拜大学士止此矣。建文朝。以尚书卿寺参国政。方孝孺仅文学博士。亦预政地。无殿阁之名。文皇即位。始以词臣解缙等七人直文渊阁。其後列圣辅臣。以保傅尚书入为殿阁大学士者。不过曰直文渊阁。或曰直内阁。或曰入阁办事。俱为真相。而徐有贞至以掌文渊阁入衔。则阁名之重。实昉於永乐初年。至今称政地诸公。及诸公自称。亦曰阁臣如故也。洪熙元年正月。仁宗肇建弘文阁。盖昉太祖弘文馆。而改阁名。谓大学士杨士奇等曰。卿等各有职务。朕欲选端谨老儒数人备顾问。於是铸印章。命翰林学士杨溥掌阁事。亲以印付之。命之曰。朕用卿等於左右。欲广知民事。为治道之助。如有建白。即以此封识进来。其委寄几出文渊阁之上。时杨溥未为辅臣。而士奇以少师进华盖殿。杨荣以少保进谨身殿矣。因以侍讲王进。及儒士陈继等三人。改授官以佐溥。至仁宗昇遐。宣宗嗣立。溥乃以弘文阁印缴进。上命溥入内阁辅政。王进等各还原任。人知阁臣之有文渊。而不知有弘文权任之重也。

  △阁臣丧子赐赙

  【阁臣丧子赐赙】本朝阁部大臣闻丧赐賫者。如仁宗朝夏原吉。以至今上张四维。俱有恩恤。至於卑幼之丧。则未之及也。惟弘治十四年。大学士李东阳。以胄子兆先夭殁在告。上命太监甯诚。赐赙金五十两。曲加慰谕。命丧毕即入阁办事。则前代所无之典。他日长沙公受孝宗末命。辅翼嗣皇。值逆瑾八党诸变乱。当亦追念此等恩遇。至嘉靖十八年。大学士李时子光禄少卿坦卒。上亦命赙三十金。盖用长沙公例。

  △内阁密封之体

  【内阁密封之体】弘治十二年九月大学士刘健奏。昨太监陈寛传旨。今後但有票拟文书。卿等自书自封密进。不许令人代写。仰见上委任腹心。防闲漏泄之意。但内阁事情诚为秘密。在祖宗朝。凡有咨访或亲赐临幸。或召见便殿。屏开左右。造膝密谕。以为常制。且如宣宗屡幸内阁。今阁臣不敢中坐。英宗不时召李贤。宪宗亦召李贤、陈文、彭时。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宝封示。下有章疏。则用文渊阁印封进。直至御前开拆。臣等所目见。今朝参讲读之外。不得复见天颜。即司礼监亦少至内阁。上有命令。必传之内侍。内侍传之文书房。文书房传至阁臣等。有陈说亦必宛转如前。达至御前。今圣上若有咨议。乞仍照祖宗旧事。或召臣等面谕。或亲洒宸翰数字封下。或遣太监密传圣意。庶事无漏泄。上是之。盖自十年三月一召之後。至是两期余矣。上虽纳其说。直至次年四月廿九日。始召刘、李、谢三阁臣至平台。面商英国公张懋等辞兵柄疏。五月初三日又召。亦为勳臣请解兵权。其後亦不复召。至十七年三月十六日。以圣慈太皇太后崩。复召辅臣刘健等三人至内煖阁。议陵寝祔葬事。盖自十三年後。又阅四期矣。廿二日又召对。为祀孝穆皇后奉先殿也。史臣云。自庚申之召。不奉接者已五年。至是始连奉顾问。以为幸云。本年六月廿二日。上以虏中逃回人口。又召三臣入对於煖阁。至七月十五日。又召三臣对於煖阁。为边上用品字坑也。九月三日以来。日开日讲。召三臣入对煖阁。又半载为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上又召刘健等至内阁。议吏、户二部事。自此遂不豫。以及大渐矣。故孝宗实录。於召对一事。但纪内阁三辅。而刘华容之为本兵。戴浮梁之为总宪。其召对频数。十倍於三辅。而一字不之及。则揆地总裁雅意可知矣。○孝宗凭几之诏。仅命三辅臣受遗。而不及刘、戴二公。则内外亲疏之别也。二公尚不能见几而作。华容远戍。胎於此矣。但孝宗朝最称宫府一体。而阁臣密奏。与主上密谕。上下传达。必内臣数转而始得寓目。盖扞格之端开已久矣。孝宗虽能与刘、戴诸公屏人谋断。不免为政地所忌。至今日内阁之权日轻。百叩不能一答。况部院之长。敢望昼日之接耶。

  △儒生保辅臣

  【儒生保辅臣】嘉靖九年八月。桂萼被给事中陆粲弹章。与张璁同罢。以尚书致仕。未几璁即召还。而萼仍家居。史馆儒士蔡圻。揣知上意。上疏颂萼功。请召之。上即俞其言。赐萼敕奖谕。敦促上道矣。至十二月萼未至。听选监生钱潮等。又上疏请遣使趣大学士萼还朝。与璁共辅政。时去岁终禁封三日耳。上怒。谓大臣进退。断自朝廷。乃敢狂率奏扰。且倡自蔡圻。幷圻下法司逮讯。时人快之。时萼尚在家。宜即坚辞。未几赴阙。然已与张隙。不得行。意邑邑。岁余仍致仕去。遂死。盖在得患失。兼而有之。蔡、钱二生。何足责也。

  △伪画致祸

  【伪画致祸】严分宜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骨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蒐取古玩不遗余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钜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者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人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直发为贋本。严世蕃大惭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弇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以文房清玩。致起大狱。严氏之罪固当诛。但张择端者。南渡画苑中人。与萧照、刘松年辈比肩。何以声价陡重。且为祟如此。今上河图临本最多。予所见亦有数卷。其真蹟不知落谁氏。当高宗南渡。追忆汴京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不止择端一人。即如瑞应图。绘高宗出使河北脱难中兴诸景。亦非止一人。今所传者惟萧照耳。然照笔亦数卷。予皆见之。

  △弘治召对

  【弘治召对】弘治十年三月经筵毕。召对大学士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商议处分本章。史谓宣召顾问。实始於此。先一日。刑科都给事中庞泮等。监察御史黄山等。论救内臣何文鼎。素着狂直。请宥其罪。上严旨切责。谓事在内廷。何由而知。令其回话。次日。四臣召对。而不敢及此事。召对之次日。礼部主事李昆。吏部主事吴宗周。又各特疏力救何文鼎。上报闻而已。四辅臣终无一言。盖鼎疏正纠张鹤龄兄弟溷浊宫闱。中宫方盛怒。必欲杀之。以故大臣杜口。文鼎竟死於杖下。焉用彼相哉。其负孝宗恩礼甚矣。

  △桂文襄受赂

  【桂文襄受赂】云南巡抚傅习者。桂少保 【 萼】 同乡进贤人也。在滇时。令仆以金宝二罐通於桂。求内转。标题曰黄雀银鱼。桂时方秉铨。受而语仆曰。语尔主。此处来不得。南京去罢。踰月遂擢南廷尉。行至镇远而死。此嘉靖戊子年事。时人纪以一绝曰。黄雀银鱼各一罂。长安陌上肆公行。若教冢宰持公道。安得南京大理卿。滇人至今能道之。旧传桂见山有素丝之节。谬矣。

  △阁臣奉使

  【阁臣奉使】辅臣出使者。人知嘉靖中杨文襄之督关陕。翟文懿之阅九边。而不知二公之前。景泰五年命太子少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江洲往山东河南抚安军民。时洲以故相从丁艰服满至京也。又命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王文往江南诸处抚安赈恤。时文正居三揆。从阁中出。俱许便宜行事。较之改官兵部行边落阁衔者又不同。然江、王之前。又有永乐十年谕德杨荣之经略甘肃。虽系阁臣。亦因边事。与嘉靖同。

  △阁臣夺情奉差

  【阁臣夺情奉差】阁臣百僚师表。夺情不丧。何以示天下。成化间李南阳。与今上张江陵。俱以此蒙大诟。然在先朝则有之。永乐间。杨荣先丁父忧。继丁母忧。两情俱夺。黄淮母丧。胡广母丧。俱以特旨夺情。宣德初。金幼孜母忧。张瑛父忧。杨溥母忧。亦遵眷留之旨起。未尝终丧。内惟张瑛无所建立。若诸公俱表表人杰也。自以主上心膂所寄。不忍恝然。犹为有说。未有借纶扉而就轺车者。惟景泰间。阁臣江渊以忧请。景帝留之。不数月即以江淮大祲。奉敕往赈。时同使者为阁臣王文。亦以夺情赈济江南。皆同时报命。又二年而英庙复位。渊以出理工部仅谪戍。而文则西市矣。辅臣苴麻。下充赈使。宁不汗颜。此景泰四年事。是年巡按陕西御史王越闻父丧。不候新任御史戚宁交代。为右都御史罗通所纠。命宥之。以王威宁生平有此一事。人固不可量。至若李南阳甫为罗伦所纠。即持节立皇贵妃万氏。张江陵甫为吴、赵等所纠。即持节立今上中宫王氏。无论於国家吉典为不祥。且何颜对同衙门建言三词臣。较之江、王。抑更异矣。

  △成化三相之去

  【成化三相之去】宪宗中叶。自首揆商文毅去後。则万眉州 【 安】 代之。最为不才。次揆为刘寿光 【 珝】 。三揆为刘博野 【 吉】 。虽贪险稍亚於万。其为庸碌一也。三公自成化十三年同执政。直至二十年寿光始行。二十三年眉州亦逐。时去宪宗升遐仅匝月耳。惟博野在孝宗朝当国。直至弘治六年始去位。然寿光以受德王名酒。眉州以认万贵妃同族。且进淫药。俱见摈於宪宗末年。及孝宗初政。为天下所快。博野因撰寿宁侯张峦诰命。稽迟忤旨。正在极治之世。反得美名以行。真小人之幸也。

  △正德三相之去

  【正德三相之去】阁臣自三杨以後。体貌渐成真相。拜罢俱以礼。惟天顺初元。王千之、陈芳洲诛窜。最为重典。然鼎革之际。所不论也。其後则万眉州之斥。狼狈为甚。至孝宗一朝。而隆礼辅弼有加矣。正德初年。逆阉窃柄。如焦、如刘、如曹。固厮劣下材。品尤在眉州之下。然泌阳稔恶最久。其败乃在逆瑾之前。虽云致政。毫无礼遇。钧州入阁仅三日。亦为张彩所挤。借省墓以行。未几瑾诛。而二公削夺及之矣。曹含山拜相最後。不三月而去位。自知为瑾亲旧。上疏愿赦罪为太平之民。遂斥为编氓。是三人者。即仆隶亦羞称。然而黄扉之体。糜烂已尽。驯至嘉靖中叶。贵溪槛车之徵。今上初元。新郑羸车之谴。已权舆於此矣。至若往年翟诸城之削籍。挤由同列。近岁张新建之闲住。指出内廷。虽俱踉跄就道。识者皆知其故。

  △隆庆七相之去

  【隆庆七相之去】穆宗初政。在揆地者凡六人。江陵张公为末相。次揆新郑高公。既与首揆华亭徐公失懽。南北言路。连章攻之。张故徐门生。为之调停其间。怂惥高避位。三揆安阳郭公。为公同乡厚善。亦非徐所喜。张亦佐徐逐之。未几。徐首揆被言。张又与大璫李芳谋令归里。兴化李公代徐为政。益为张所轻。乃市恩於高。起之家。且兼掌吏部。而次揆南充陈公。与兴化俱为张与高所厌。相继逐矣。其最後入阁者内江赵公、历城殷公。赵有时誉。时时凌高、张二公出其上。殷人在下中。且与高隙。张既乘间挤去。赵亦与高争权。张合策排之行。至穆宗凭几。仅高张二公受遗。而仁和高公入不两月。悒悒不得志卒於位。盖隆庆一朝。首尾六年。与江陵同事者凡八人。皆以计次第见逐。新郑公初为刎颈交。究不免严谴。此公才术。故非前後诸公所及。

  △阁臣赐蟒之始

  【阁臣赐蟒之始】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正统初。始以赏虏酋。其赐司礼大璫。不知起自何时。想必王振、汪直诸阉始有之。而阁部大臣。固未之及也。自弘治十六年二月。孝宗久违豫获安。适大祀天地。视朝誓戒。时内阁为刘健、李东阳、谢迁。俱拜大红蟒衣之赐。辅弼得蟒衣自此始。最後赐坐蟒。更为僭拟。嘉隆间。阁臣徐、张诸公。俱受赐。至三至四。沿袭至今。此前代所未有也。至於飞鱼斗牛等服。亚於蟒衣。古亦未闻。今以颁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以至各王府内臣名承奉者。其官仅六品。但为王保奏。亦以赐之。滥典极矣。○大帅得赐蟒。始於尚书王骥。正统六年南征麓川时。次年即封拜。此虽边功。实系恩泽。且出自王振。不可训也。

  △阁臣横恩之始

  【阁臣横恩之始】阁臣预边功。始於正德初年。然云帷幄之劳。犹为有说。至嘉靖中叶。遇万寿圣节。加恩阁臣。如夏贵溪之加宫衔。严分宜之由宗伯进阁。及後拜上柱国。徐华亭之子进玺卿。俱以此得之。严虽辞上柱以倾夏言。而其子世蕃亦因以进太常卿。其他圣节进秩加禄。则与华亭岁岁拜命。已可异矣。至主上婚礼。何关臣下。而嘉靖十三年立孝烈后。首揆张永嘉以少傅进少师。次揆方南海、李任邱。礼卿夏贵溪。俱以宫保进少保。至今上戊寅大婚。次辅吕桂林以少傅进建极殿三辅。张蒲州以宫保进少保。首揆江陵虽力辞。而取偿於服阕之日。此何说也。至壬午年。今上元子生。首揆蒲州公以少傅进少师。次揆吴县公以宫保进少保。三揆鄞县公以尚书进太子太保。俨然与戚畹及大璫辈同拜恩命。尤本朝所未闻。○弇州谓辅臣受大婚之赏。始於江陵者误。若边功武廕。则自华亭後。惟江陵受之。其後皆力辞以至於今。

  △赠上柱国

  【赠上柱国】弇州述异典。大臣为上柱国者。生拜则夏贵溪 【 言】 。殁赠则张江陵 【 居正】 。按生拜者固止夏一人。而赠官尚有江阴侯赠特进江国公吴良。以开国公殁於洪武年。得追崇上柱国。其生前勳号。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仅袭一辈。至永乐失侯。又太子少师姚广孝。以靖难功殁於永乐年。得赠推忠报国协谋宣力文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少师荣国公。其生前以未开五等。且无子不袭。盖得上柱国於身後者共三人。一文一武一僧。其後人俱泯泯。亦异矣。○吴良赠上柱国。见吴伯宗所撰神道碑。广孝赠上柱国。见文皇御制神道碑。

  △内阁失印

  【内阁失印】文渊阁印一颗。用银铸。玉筯篆文。乃宣宗所赐。止许阁臣用以进奏。不得施於外廷。历世相传珍护。至万历十四年四月廿六夜。忽为何人连箧盗去。大学士申时行等上疏请罪。上命穷追严治。竟杳无踪迹。上不得已重铸以赐。今所用者是也。自此阁权渐轻。宫府日以隔绝。至今日而天颜咫尺。辅臣不得一望清光。或云失印致然。恐亦揣摩之说。当失印时。典籍吴果司其事。仅夺俸两月而已。识者以为罚太轻。果、杭州人。後加官至太仆卿。按失印一事。与唐裴度中书印相类。但裴旋得之。而此终於失耳。○嘉靖十一年。大学士李时藏上所赐图记所谓忠敏安慎者於内阁。亦被窃去。具疏以闻。上命所司遍缉。亦不得。

  △阁臣久任

  【阁臣久任】自永乐以後。阁臣始专为辅弼。而在事久者。如胡吉水 【 广】 在阁十七年。杨建安 【 荣】 在阁三十九年。杨太和 【 士奇】 在阁四十三年。金新建 【 幼孜】 在阁三十年。此辅政之最久者。次则杨石首 【 溥】 两任。实在阁十六年。正统以来。则陈太和 【 循】 十四年。而不免於戍。彭安福 【 时】 两任。实在阁十八年。高兴化 【 縠】 十三年。商淳安 【 辂】 两任。实在阁十九年。李南阳 【 贤】 十年。万眉州 【 安】 十九年。刘寿光 【 珝】 十一年。刘博野 【 吉】 十八年。徐宜兴 【 溥】 十二年。刘洛阳 【 健】 二十年。李荼陵 【 东阳】 十八年。杨新都 【 廷和】 两任。实在阁十六年。费铅山 【 宏】 三任。实在阁十二年。谢余姚 【 迁】 十二年。再出止半年。梁南海 【 储】 十二年。翟诸城 【 銮】 二任。实在阁十三年。张永嘉 【 孚敬】 三任。实在阁十年。夏贵溪 【 言】 二任。实在阁十一年。严分宜 【 嵩】 二十一年。徐华亭 【 阶】 十七年。张江陵 【 居正】 十六年。申吴县 【 时行】 十四年。王太仓 【 锡爵】 十一年。今再召未出。○国初真为宰相则有李善长。自高皇帝建元帅府。称都事。称参议、参政、司马。以至丞相。凡十七年。胡惟庸自参政至相共十一年。然皆以逆伏法。自此罢丞相。置四辅官仅三年。乃改置大学士。终高帝之世。至建文帝即位。又废大学士。而以各卿佐参预国政。至文皇复设阁臣。以至於今。

  △宰相前世僧

  【宰相前世僧】前代宰相如房次律、张天觉辈。以比邱转世为大官者不胜纪。若南宋杭州之觉长老。因见史浩姬妾环侍动心。遂投胎为史弥远。以偿其淫侈。此真佛家所谓一念堕落也。本朝杨文襄公 【 一清】 。本云南安宁州人。徙居丹徒。因终老焉。自云前生为安宁老僧。薰修颇久。当得小果。因慾心尚炽。被罚为士人。生而天阉。虽出将入相。穷极富贵。犹之内廷一大璫耳。以世福论之。杨逊史百倍。然史以再世。恣其渔色。杨以再世。断其淫根。慈氏所以警悟文襄而玉成之。不可谓不厚矣。杨自号石淙。盖安宁胜境也。以示不忘本云。杨生於滇。楚人。又曾流寓巴陵。晚始定居南徐。杨为提学时。年甫三旬。即立侄为嗣。盖久以不男自安矣。○世传其夫人晚年。有讽以畜妾生子者。夫人笑曰。老身尚是女儿。人始知杨之隐宫。此妄传也。

  △辅臣掌都察院

  【辅臣掌都察院】都察院之长。即汉御史大夫。号为亚相。今为风纪重臣。主纠察百僚。未有以阁臣兼者。本朝惟有嘉靖六年丁亥张永嘉。隆庆四年庚午赵内江二人而已。张初用大礼暴贵。又起大狱以媚郭勳。遂以侍郎学士兼掌西台。下三法司官刑部尚书颜颐寿等。原问官山西巡按御史马录等於狱。尽反张寅、李福达之案。狱成。戍斥者百余人。永嘉因以功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再晋尚书。仍掌院事。次年。晋少保故归阁。赵因高新郑踞吏部。欲非时考察科道。恐人议之。乃以内江掌院共事。然举计典时。赵多所抵牾。察完未匝月。高即嗾门人吏科都给事中韩楫论其庸横。赵辩疏直发其谋。云横非庸人所能也。臣真庸臣耳。若拱乃可为横臣。且有楫为之腹心羽翼。他日将不可制。其言甚辨。终不胜而去。二公兼署。虽各有本末。然总非制也。○张寅即妖贼李福达。人人知之。着辨者亦衆。後蔡伯贯於蜀被擒。其谳词中载有甚详。虽永嘉以一时私臆。且邀上命。刻钦明大狱录。以钳天下。而是非终不可灭。福达孙仍以叛诛。庚午。高赵同事。所斥谪台垣如魏时亮、陈瓒等数人。俱先後起废。登八座。称名臣。则阁臣领宪。亦未足为重也。

  △参高新郑疏反覆

  【参高新郑疏反覆】徐、高二相之相倾也。御史齐康劾徐华亭。六科陈瓒等。十三道凌儒等。各公疏攻康。谓康座师高新郑实嗾之。六卿亦各有疏。吏部杨襄毅将以太宰为首。至户部公本。则葛端肃 【 守礼】 当首列名。力辞不可。左侍郎刘自强。新郑同里素厚也。夺然代为首上之。其劾康与新郑大指同台省。康既重贬。新郑去位。葛亦请告归。又次年。华亭复为给事张齐所劾。六卿复有疏留。仍杨襄毅为之首。华亭既去。左都御史王廷乃发齐奸利事。坐枉法受赃遣戍。至三年而新郑再起。以辅臣兼吏部。时自强已为南司徒矣。新郑终以乡曲故旧。未忍遽逐。且召为北司寇。至则面数其罪。诟厉甚至。久而释之。自强乃为张齐白冤状。谓王廷阿当事意。比附成狱。齐所坐毫无实事。上命昭雪齐罪名。补州佐。寻进京堂。而自强仍为新郑所昵如初。至六年。新郑为给事曹大埜劾以十大不忠。时穆宗方重眷新郑。衆意其必不去。於是九卿科道复参大埜。保新郑如初元之於华亭。时杨襄毅再起。以太宰领兵部。仍为疏首。高、徐相业。与疏之是非不必论。但前後背驰。一至於此。刘自强何足言。若杨襄毅亦竟作两截人。可惜可叹。

  △江陵议分祀天地

  【江陵议分祀天地】夏贵溪之议天地分祀也。本世宗圣意。又因张永嘉微露其旨。而独疏上请。举朝莫能抗。至隆庆初。即有言其非者。而太监李芳主之尤力。时礼卿为高仪。以议出中官力阻之。至今上登极之三年。张江陵当国。深以分祀为谬。欲仍太祖合祀之旧。乃上郊礼图考一书。首敍分合沿革之由。次具坛壝陈设规制等项。厘为二册。以呈御览。名曰新旧考。其末断以己意。其略曰。臣等按国初分祀天地。至洪武十年。乃定合祀之制。以正月上辛行礼於南郊大祀殿。行之百六十年。至世宗始按周礼古文。分建南北郊坛而不屋。南郊以冬至。北郊以夏至。复有孟春祈谷。季秋大享。凡四郊焉。隆庆初。议者请罢祈谷大享。复合祀天地於南郊。先帝深惟三年无改之议。独罢祈享二祭。而分祀姑仍其旧。盖有待云尔。夫以冬至极寒。而祼献於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於炎歊之中。一岁之中。六飞再驾。时义斯为戾矣。且文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配享百余年而罢之。故世宗虽分建方圜。而中世以後。竟不亲行。虽肇举大享。而岁时禋祀。止於内殿。斯礼之在当时。已窒碍难行矣。况後世乎。臣以为宜遵高皇定制。岁一举合祀之礼。而二祖并配。斯时义协人情顺矣。今未敢轻议。以俟圣明从容裁断。此疏上不匝月。即有御史刘台参劾一事。江陵後亦因循不复谈及。按合祀一说。最为确当。使其久柄政府。必仍旧贯无疑。然江陵身後。攻之者寻弊索瑕。以功为罪。若此说得行。必又以悖逆皇祖。无将大不道第一案坐之矣。任事盖难言哉。

  △辱宰相使者

  【辱宰相使者】吾宗少河公讳 【 元华】 。当万历间。以银台秩满当迁。时申吴县领首揆。遣人询之少河公。谓京堂缺有左都大理。然廷尉清苦。恐非所宜。公缚其人於柱。鞭而遣之。复之曰。吾家世守清白。位之冷淡。非所患也。申亦不罪。遂转南大理。申与公为同年。故不至责。然十年廷尉。终申之相不得再迁。则申亦不能无讥焉。

  △朱成国张真人

  【朱成国张真人】成国朱希忠卒。诏赠定襄王。朱宿衞多年。谨厚无过。然从无军功。忽得异姓王。中外骇之。而无一人敢指言者。则江陵相主之也。又龙虎山张真人。自隆庆初年。革其一品衔。降为提点。天下快之。万历初复还其故秩。亦无有拟其非也。江陵公专擅不必言。若此二事谓非苞苴所致。我不敢信。壬午以後。追劾江陵。毛举瘢索。不遗余力。犹未有举张真人事。以实其罪者。朱亦最後始有言者夺王。然江陵罪。不因之加。而真人爵。终亦如故。孔襃论。至今验如此。

  △天启圣聪

  【天启圣聪】顷自乙巳大典。四明密揭留科道诸臣。为朝论所不与。杜门不复出。时次揆归德代为政。羣贤辐辏其门。末相山阴捧手受成而已。归德既在事。亦毅然以天下自任。凡诸政事不便者。屡进揭争之。上或可或否。既而以其烦数稍厌之。归德无计。乃於阁之中堂设一木简。上横书天启圣聪四字。下细书列为六款。曰复御朝讲。曰批发章奏。曰补用臣僚。曰考选科道。曰起用遗佚。曰停止矿税。置之南面。每晨进阁。辄肃拜稽首。且有祈吁之语。以冀挽回天听。无日不然。内璫素憎其权。且笑其迂。遂以其事上闻。四明因得乘隙间之。上意始渐怒。谓此伧父。且公然诅我。其所献替。若水投石。十不得一矣。丙 【 丙字据明史列传补。】 午春。二沈并去。盖圣意已久定。而恩礼之厚薄。亦遂敻别矣。

  △归德去国

  【归德去国】归德得请未行。有传其服赐蟒游西山观形胜者。有传其未归。且迂途南行。访所厚者。将因缇骑以迁禁廷。归德忧甚。作书辨之良苦。其书首云。甫仁乡兄。不知定属何人。或云即归德门下士。伪造此谤幷此书。以实四明通内。逐归德之罪。未知孰是。

  △致堂胡氏

  【致堂胡氏】胡致堂名寅。字明仲。为胡安国长子。虽垂髫孺子亦知之。孝宗一日在宫中阅通监纲目。有致堂胡氏断语。未知其人。因出御札付内阁。问其本末。时洛阳刘文靖诸公在阁。俱茫然失对。遂直陈以谢。比出阁。翻阅故籍始得之。具揭以复。且以寡学引愆。上亦不罪也。是时李长沙为次相。以博雅称。岂不娴此。或恐刘护前。故韬晦示拙耶。胡所着读史管见等书。初非秘册。想刘亦未尝寓目。宜邱仲深笑其一屋串子。却无散钱。其後马端肃有宰相须用读书人之语。盖亦不止正德年号一事也。

  △廕玺丞

  【廕玺丞】故事。首揆任子。得拜尚宝司丞。系在京堂上官以为极荣。次揆虽一品。不过中书舍人。间亦有得玺丞者。则主上特恩。不以为例。惟世宗时。桂萼、席书辈。皆以参揆得此廕。则议礼贵人。亦非故事也。惟泰和伯陈万言。以中宫父廕子绍祖为尚宝司丞。其後秉一真人陶仲文。以一品六年满。廕子世恩为尚宝司丞。一则戚畹。一则方士。一在嘉靖初年。一在嘉靖末年。其始泰和伯拜恩。尚有上疏谏止者。至仲文则举朝无一人非之矣。仲文考绩时。至加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支大学士俸。竟是正任宰相体例矣。尤为创见。 【 仲文先名典恩。】 先是致一真人邵元节。已廕子启南为太常寺卿矣。

  △两州同

  【两州同】江陵夺情。词林自吴、赵抗疏之外。有张新建、赵兰谿俱有违言。因以辛巳大计。谪为州同知。後辛卯二公同起拜相。时人改宋诗嘲之云。龙楼凤阁九城重。新筑沙堤走相公。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两州同。

  △宰相下狱

  【宰相下狱】古来宰相下狱可得全者。汉惟萧何、周勃。出而复位。唐则狄仁杰、魏元忠皆重贬再相。盖雄猜之世使然。本朝永乐阁臣。则解缙外论。仅得谪死。惟杨士奇凡再下狱。再入相。以功名终。黄淮锢狱凡十年。至仁宗始赦出。亦危甚矣。至天顺元年。徐有贞下狱。几继王文而诛。贷命戍金齿。仅得赦归。死牖下。至嘉靖间。夏言以少詹事与张孚敬互讦。下狱赦出。未几拜相。後三逐三召还。再下狱即死西市。本朝二百余年。宰相蒙殊眷又罹极法者。惟夏一人而已。王文不足道也。

  ○词林

  考吉士变体

  吉士阁试诗

  乡绅异法

  △考吉士变体

  【考吉士变体】吉士一科两试者。为永乐之甲申。嘉靖之壬辰。一年三试四试者。为宣德之癸丑。仅选江、浙、闽、蜀、南直隶。而他省无一人。为永乐之戊戌。仅选中原、江北、四川。而南士无一人。为正统之戊辰。仅选两直隶、江、浙、闽、蜀。而中原及楚、秦、两广、滇、黔无一人。为景泰之辛未。不试而中旨竟传改者。为正德之戊辰。已改庶吉士而无一人留为史官者。为嘉靖之丙戌、己丑二科。临考拟题。已进呈而又罢不考者。为嘉靖之壬戌。正卷已定呈御览。而馆元斥不许者。为万历之辛丑。皆词林中异事。至於吉士员数。文皇初为二十八人。当循其例。然未久已大不然。如永乐乙未科。至六十二名。正统戊辰三十名。成化丁未三十名。弘治乙丑三十名。正德辛未三十三名。正德丁丑三十四名。嘉靖乙未三十名。嘉靖辛丑三十三名。隆庆戊辰三十名。隆庆辛未三十名。此皆溢於额者。若不及数者。二十名外不具论。永乐丙戌十四名。永乐辛卯十一名。永乐壬辰十七名。永乐戊戌十六名。永乐辛丑十五名。永乐甲辰六名。正统丙辰十三名。景泰甲戌十八名。天顺庚辰十五名。天顺甲申十八名。成化乙丑十八名。弘治癸丑二十名。弘治丙辰二十名。弘治壬戌二十名。正德戊辰八名。嘉靖丙戌二十名。嘉靖己丑二十名。万历壬辰十八名。万历乙未十八名。

  △吉士阁试诗

  【吉士阁试诗】嘉靖壬辰科庶常王梅。吾郡之平湖人。是年选改後。初进馆赴阁试。长安新秋感兴七言律诗云。鳷鹊楼高灏气横。尧蓂商律又敷荣。六龙扶日明华衮。五凤搴云薄太清。西北烽烟新入警。东南民力未忘情。青袍际遇浑无补。退食迟迟媿友生。当时以为第一。後授官止得主事。少年隽才。乞假归里。未几夭。无子。其名遂无传。幷问其邑人无知者。是年馆选凡两度。以後选者改入。梅前後皆预焉。凡二十一人。馆元为吕怀拜给事。盖用前二科袁袠、唐顺之例。末名两度俱郭希颜。反留为史馆。时留者七人。而主事至九人。皆首揆永嘉意也。首甲状元林大钦。年二十二授官。寻以酒色亡。第二孔天胤。以王亲出为提学佥事。终於外僚。第三高节授编修。而不免遣戍。其吉士中受极刑者二人。一为胡守中。其一即郭希颜。○次科为乙未。吉士三十人。留者至二十人。主事止一人。其前列十二人者。俱以廷试策有御批。不试即改庶常。後散馆俱授史官。惟任瀛一人。出为给事中。时李任邱为首揆也。虽圣主有意抑扬。而当国者之立心。厚薄亦略见矣。○王辛卯浙江第七名。廷试三甲。与绍兴沈链同榜。戊戌三甲。同邑冯汝弼、赵伊。乡会同登冯保会魁。

  △乡绅异法

  【乡绅异法】成化初。罗一峯以修撰劾首揆李南阳夺情。虽外谪而名震天下。未几复官。请告里居。立乡约以整顿风俗。其法甚严。莫敢不遵。独有强梁二人不服。且屡违教令。乃命其徒共执投水中。一峯旋亦下世。乡人白其事於所司。其徒数十人俱坐谋杀人为从者律。受重辟。使罗尚在。不知当时何以置对。此公品格岂可议。但此等举动。太觉出格。贻累多人。亦学术未纯所致欤。先是章枫山闻罗行乡约。作长书。峻词力止之。比书到。已无及矣。○又崔後渠洹词云。罗一峯行乡约而戮族人。或即此事。抑又一事耶。

  ○吏部

  大计添浮躁

  外计及大京兆

  士绅怪癖

  二胡暴贵不终

  後辈侮前辈

  汪徐相仇

  朝士匿丧

  不跪部院

  考察科道

  星变考察

  辰巳考察

  宫臣词臣兼吏科

  徐曦三代遭际

  施丐

  △大计添浮躁

  【大计添浮躁】旧例考察。自老病贪酷外。则素行不谨。罢软无为二项。一切罢斥。无降级调用者。後以立法太苛。谓疎放者似不谨。迟缓者似罢软。概弃不无可惜。乃创为浮躁浅露。才力不及二款为次等。京官降一级调外任。若外计皆以贪酷等项罢斥。无降调之例。成化丁未年。太宰李裕始奏设才力不及一条。对品调用。嘉靖间。不及者俱降一级。其後渐有降二三级调用者。此法行之已久。至今上辛丑外察。延津李太宰。三原温御史为政。乃建议外吏亦岂无负才而轻佻者。亦宜增入浮躁。为不谨之次。其降级亦视罪之大小为轻重。上允之。今遂遵用之。或云是年有才士被妒。难处以不及。故立此例。未知信否。其年拾遗。即以浮躁处李本宁宪使。降一级矣。

  △外计及大京兆

  【外计及大京兆】三年外计。六年内计。初无定期。至宪宗朝渐有成议。且内外官亦截然分两察典矣。惟成化二年丙戌。则应天府尹王弼。坐老病罢。以大京兆而屈居有司之列已异矣。次年丁亥。应内计却不举行。至五年己丑。止当外察。而南京吏部察郎中潘孟时等凡十六员。与外官同斥谪。何也。八年壬辰。内外计後。次年癸巳当内计。又不行矣。而三年外计竣後。又不时遣侍郎等官巡行考察。时府同知毛琼以为言。上不省也。盖官评之严於外。而寛於内。自昔然矣。

  △士绅怪癖

  【士绅怪癖】缙绅有性癖可笑者。如周洪谟在成化间为祭酒。酷恶鴞声。募监生能捕者与之假。人遂目为周鸱鴞。近日陈经济为湖州太守。酷恶鸦声。偶闻之。必痛笞其隶人。遂目为陈老鸦。亦与郑鹧鸪、袁白燕等异矣。

  △二胡暴贵不终

  【二胡暴贵不终】世宗所进用者。後多不终。而无如二胡御史之奇。胡守中以庶常为刑部主事。用翊国公郭勳力改御史。扈上幸承天。以治具精办得异眷。改春坊司直郎。寻进佥都御史。又晋副都俱兼詹事府丞。时去登第时。甫八年耳。会上怒郭勳。将穷其奸。守中惧株及。乃极论勳罪自解。时人笑而恶之。时议设重臣经略蓟州。上特陞守中兵部侍郎以往。面赐飞鱼服。勉以努力。行且大用。守中贪暴不法。为言官所劾。逮下狱论斩。又二年。与建昌侯张延龄同死西市。年才四十。其後则胡宗宪以御史按浙江。用幸臣赵文华荐。超为佥都御史御倭。寻以功进副都。进侍郎。进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言官劾其贪淫。逮下狱论罪。上以献瑞有劳。释归。又三年。严世蕃、罗龙文坐法。言官复论其与同乡逆贼汪直交通。又与同乡罗龙文行贿於严氏。再下诏狱。始斥宗宪为编氓。再下刑部讯问。死狱中。二胡皆以权奸荐用。亦以材諝受上知。皆骤贵而死非命。守中初为郭勳所厚。自言善彭祖御女术。郭信爱之。使出入卧内。因与勳诸妻媵通。宗宪在江南亦恣情妓乐。自负嫪毐之器。至拥诸倡女。与幕客宣淫於制府。乘醉狎御史门役。至发旗牌斩之。又通健步徐子明之妻。纳乡官洪楩之女为妾。盖二胡功罪稍不同。其以淫肆扞网则一也。○嘉靖初年超擢者。如议礼诸臣。结托最深。例得保功名。他如夏文愍之以侍讲学士兼都给事中。与胡守中之都宪兼宫僚相似。而皆不令终。胡梅林之陞。与王思质不异。而受祸亦同。惟赵文华以侍郎告讦。遂晋尚书加太子太保。盖以三品直跻一品。败在胡宗宪之前。其人益不足数矣。君恩如朝露。信然哉。○夏文愍之兼都谏虽极异。然以从五品带正七品。犹之可也。天顺间。商文毅荐林庄敏 【 聪】 以春坊司直郎兼吏科都给事中。则以宫臣之从六品。带侍臣之正七品。从来并无此体制。实一时特恩。亦省垣中佳话也。

  △後辈侮前辈

  【後辈侮前辈】嘉靖间。上不次用人。朝士多骤贵。往往凌前辈。每出其上。如初元时。张璁劾杨廷和得志。既而与杨一清、费宏辈同事。又百端侮之。使不安其位。然张恃圣眷深重。虽屡斥而仍屡召。不及祸也。继之者为夏贵溪。与严分宜同里也。夏举丁丑科骤贵。严为乙丑科。相去十二年。而官每蹑其後。夏作意狼籍之。严伪为逊让。而夏不悟。卒为所陷。死西市。至甲寅乙卯间。王思质 【 忬】 用御虏功骤贵。以右都御史兼兵侍。督蓟辽时。唐荆川 【 顺之】 从田间。起以职方郎中阅视各边。与王亦同吴人也。唐举己丑科。王辛丑科。相去亦十二年。王位已重。视唐为堂属。唐自以前辈威名。新被简用。公卿俱下之。恚王之简倨。复命疏内。讥其一卒不练。致触圣怒。不免极典。是虽介溪之险。荆川之褊。然二公亦自取之。至世宗末年。袁慈谿入与徐华亭并相。袁举戊戌。徐举癸未。相去十五年。袁又徐督学时诸生也。袁倚上恩幸。遇事辄专决不少让。徐故为赞叹。自以为不及。袁深信之不疑。居半载以病去。卒於途。徐积前憾。仅与下諡。徐虽非严比。然亦可为凌轹前辈之戒矣。

  △汪徐相仇

  【汪徐相仇】汪雅堂名在前。歙人也。嘉靖之末。以诸生侍其父炎。为崇德县丞。其父故明经。性迂癖。与同僚不协。被其构於上台。因得罪。下讼牒於嘉兴知府徐必进。徐亦素憎其倨。立意罗织之。谳日当受笞。雅堂蒲伏哀泣。愿代受扑。且口称生员。徐益怒。即出题。试以文。立成以献。则又呵駡。谓文理乖谬。称儒必伪。命痛箠。丞胥靡之。汪归应试。即以是年列贤书。明春戊辰举进士。筮仕即得嘉兴府推官。徐已惊怖。汪奉丞夫妇来廨舍。徐礼接殷缛。馈饷无间。汪亦伪与周旋。久之自谓忘故隙。且欢好矣。徐有吏才。但乏素丝之誉。汪潜瞰其簠簋。默籍日月。纤毫不爽。及用事之司狱与衙役。俱备侦详记。上之直指。白简纠之。时新郑高文襄兼领吏部。正加意惩贪。得旨提问追赃。则徐已陞福建海道副使行矣。遂从闽中逮至对簿。则所坐皆实。锢浙江按察司狱。久之赃完始发遣。徐、庐州府六安州人也。与汪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汪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汪以常调。仅转南刑部郎以去。至今上辛巳。以计典罢官。其人性慧多才。未究其用。暮年尚未忘再出也。

  △朝士匿丧

  【朝士匿丧】永乐七年。御史方恢。父丧不丁忧。太子曰。御史。朝廷纪纲之官。彼既不孝。何以纠正百官。执送上行在治之。永乐十四年。刑科给事中丁钰者。本淮安府山阳县民。以刁讦着名。因里人赛社。诬告其聚衆为妖。坐死者凡数十人。法司上言以为忠。特授今官。後坐母忧未满。辄随衆大祀斋宫。为御史所劾。时上亦行幸北京。逮至行在。以大不敬论戍。正统元年。礼部司务范继先。闻母丧匿不举。命降边远杂职。正统五年。博兴知县梁吉。襄阳训导马坐。俱坐匿母丧为民。正统十四年。给事中王汝霖。父永和死於土木不知哀。而嬉笑自如。为刑部侍郎耿九畴等所发。嘉靖九年十二月。吏部侍郎董■〈王巳〉。闻父丧不去位。御史胡明善发其事。上命都察院行勘。既而都御史王廷相言。御史所奏不妄。下部覆议。命革职为民。永不敍用。夫方恢、丁钰、王汝霖。皆列台省。继先亦在部署。其余亦士人读书。乃敢悖逆至此。固可怪恨。董中峯以会元鼎甲。负一代重名。乃作此丧心事。已无面目居人世。他日何以得昭雪复官。身後崇赠大宗伯。赐上諡文简。似不可解。穆宗初元。滥恩亦其一也。

  △不跪部院

  【不跪部院】吏部都察院。纲维百辟。京官自堂上官及词臣科臣而外。见於公署。未有不廷参长跪者。若外吏则上自藩臬之长而下。一切行跪礼。不敢少异。惟正统初。江西提学副使王钰。以考满至都察院不跪。左都御史陈智。怒其失礼。呵斥之甚厉。钰遂引疾挂冠归。杨文贞 【 士奇】 。其部民也。重其节。为诗送之。称其直道。此时正为首揆。不能挽留之也。弘治初年。原任行人司副庄■〈日上永下〉。以荐召用。至京见吏部。亦三揖不跪。时耿文恪 【 裕】 为冢宰。以其夙望。留之茶。令司官送之。邱文庄 【 濬】 最憎之。谓为背叛朝廷。比转南吏部郎中。值京察。则倪文毅 【 岳】 为南冢宰。以老疾去之。倪与庄。俱应天府人也。盖亦嫉其傲云。夫上下自有等威。即跪亦屈於官。非屈於其人也。两公抗颜自高。甘心废退。谓之存品则可。谓之知体则未然。

  △考察科道

  【考察科道】高新郑再起。以首揆秉铨。追恨台省之聚劾也。乃从中构得特旨。谓朝觐考察在迩。纠劾宜公。先将科道官奸邪不职者。严加考察。其去隆庆己巳京察甫一年耳。时言路俱听考不敢言。赵内江方以次揆掌都察院。特疏谏止。云恐所司承望意旨。过於严切。未免忠邪并斥。且引汉唐宋鈎党之事为鉴。更有未有举数百人一网打尽之语。疏末又云。臣兼掌都察院。亦有考察诸臣之责。与其调停营捄於下。孰若输忠哀恳於上。赵意专指新郑也。新郑知其意。事後必将驳正。莫若引与同涖。以杜其口。乃又请会都察院共事。疏中尚引阁臣李本掌部管察。而都察院不与为言。以尝上意。上命赵同往察。於是新郑不尽得行其意。而斥不谨者九人。以前给事魏时亮为首。浮躁者八人。以前给事陈瓒为首。皆往时弹高最峻者。事既竣。恨赵终不解。乃以疏授门人都给事韩楫劾内江去位。甫踰年而上登遐。新郑见逐。楫亦以考察斥。而时亮、瓒等各从废籍中召用。驯至卿贰。盖计典仍不足锢人。而韩楫为世大诟。不复振云。高新郑生平。彷佛似桂安仁。其才锋气魄同。忮忍专愎同。其受主上眷知亦同。故皆能乘权行意如此。顷今上乙巳一察。则又不然矣。时沈四明为政台省。寥寥晨星。吏部上应谪者数人。皆内批留用。时考察久不举。四明密揭。以言路乏人为言。故上下此旨。此嘉靖间。留彭泽。留赵文华辈之後所仅见也。沈揣其时其势。非可用亢壮之时。别为此术以结言官。正如韩平原攻道学而败。贾秋壑继之。自度必不能胜。乃厚加宠命。以博其誉。事若相反。而作用则一也。

  △星变考察

  【星变考察】成化四年彗星见。考察南京御史杨智等。给事朱清等。劾章纶外。又及刑部侍郎王恕。谓其到任半月。即托本部郎中黄绶。娶已故刘指挥妻文氏为继室。以大臣而耦失节之妇。宜加斥责。上幷命叶盛等按治之。亦得实。上亦以革前姑宥。按章恭毅、王端毅二公。俱一代名卿。生平无玷。犹不免为庭闱之爱。闺阁之私。受一时指摘。情昵之难割如此哉。然而纤瑕终不损完璧。则大节昭昭耳目也。

  △辰巳考察

  【辰巳考察】朝觐以辰戌丑未年考察外官。巳亥年考京官。此成化後例也。而亦不尽然。如弘治九年丙辰朝觐。去布政叶萱等是矣。至三月终。上复命考在京五品以下堂上官数人。如例致仕闲住。而不及庶僚。已为异矣。至十年丁巳正大计京官之年。吏科都给事李源。又请考察浙江布政雍泰等、十三道御史徐昇等。奏亦如之。事毕踰月。始考京官。此皆事理之难解者。时徐文靖 【 溥】 当国。而刘梅庵、李西涯、谢木斋为佐。

  △宫臣词臣兼吏科

  【宫臣词臣兼吏科】永乐中。李准以太子宾客兼吏科都给事中。景泰中。林璁以春坊司直郎兼。嘉靖中。夏言以侍讲学士兼。而李准者初以凤阳府照磨。得陞宾客。盖以九品冗员。升三品宫僚。尤为异事。其他词林言路互换官职。如金达李昊辈之以检讨改给事者。储懋以吏科给事陞翰林修撰者。仪铭、耿裕、刘夔、张思、许诰以给事改检讨。御史许瓒改编修者。又不足异矣。

  △徐曦三代遭际

  【徐曦三代遭际】吏员徐曦仕国初。至正统间。正位兵部尚书致仕。以异途任六卿。世所共艳。然不知其子孙所遇更异。曦之子讷。以廕授後军都督府都事。养病归。至天顺元年复任乞升。上命升为尚宝司丞。是直以首揆任子待之。已为奇事。讷之子世英者。以善书入中书科。写诰敕。授中书舍人。积劳至通政参议。又进南京左通政。成化九年致仕归。弘治三年卒。赐谕祭如例。又非吏员。非任子。竟以白身致九列。均有清流所不敢望者。噫。曦何修而得此。

  △施丐

  【施丐】好施固是天性。又是阴德。然亦有尽可商者。如予幼时在都中。见故相许新安。遇冬月辄令人负钱随舆後。遇寒馁者辄乞之。每出则鹑衣千百。绕其左右。有时钱不给。则争夺喧呶。间至诟詈。至命促舆急去。时首揆申公、三揆王公辈。以非体劝止之。许行之自若也。近年南中则李九我宗伯、丁敬宇廷尉亦行之。贫丐无厌。每值一施。辄三四及诡名以博青蚨。天街阗拥。时或枳道不得前。亦闻有讽之者。终不纳也。三公俱具菩萨行。遑恤人言。倘得请於朝。如唐之病坊。宋之施药慈幼局。行於辇下。为惠更溥。诸公岂见不及此。想限於时势物力。不能遂其志耳。

  ○户部

  安南户口

  江南白粮

  贡害

  岁入

  茶式

  △安南户口

  【安南户口】古今户口之盛。至一千万户而极矣。永乐六年。荡平交址。新平侯张辅奏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总得华夷户口五百余万。此弹丸地。乃居汉唐极盛时天下之半矣。又粮储亦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象马牛亦二十三万五千九百余。俱太盈溢。恐未可信。

  △江南白粮

  【江南白粮】江南白粮之为害。至今日而极矣。吴中士大夫亦攒眉相对。而无能上控。惟先朝詹事霍韬曾有疏陈时弊。内一款云。成化以前。粮户解纳白粮及合用料物。户工二部。委官同科道官验收。乃运送内府。粮户不与内臣相接。故内臣不得多取。小民不致亏害。弘治以後。部官避嫌。不肯验收。责小民运送内府。是故有白粮一石。加至一石八斗。乃能上纳者矣。各项料物。有索取银四百余两。乃得批回者矣。虽有法禁。小民敢与内臣抗乎。虽有号诉。九重万里。曾无为之上闻者。乞敕各部改正旧法。俾贪暴不肆苛虐。小民不致重困。庶几弊政少除。民怨少息。疏入。上令所司议之以闻。而弊犹故也。至隆庆二年。苏州知府蔡国熙奏。民运白粮如内官监。白熟细米每石加耗一斗。供用库白熟粳米。酒醋局白熟糯米。每石加耗五升。至於铺垫等费。每石酌议三分。与光禄寺禄米仓白糙一体收纳。监收者不得越例需求。户部覆奏如其请。上命允行。盖两朝亦知白粮之害。故允二臣之奏。然当时已未必能行。侵寻至今。其加耗且十倍。内臣需索。日增无已。江南膺此役者。家立破矣。○额设白粮一十八万八百六十余石有奇。南浙之苏松常杭嘉湖六郡徵解。然苏州府则长洲、吴、崑山、常熟、吴江五县。太仓一州、而嘉定县无之。常州府则武进、无锡、宜兴、江阴四县。而靖江县无之。湖州府则归安、乌程、长兴、德清、武康五县。而安吉州、孝丰县无之。松江府则华亭、上海、青浦三县俱有。嘉兴府。则所辖七县俱有。

  △贡害

  【贡害】今南直江阴县贡子鲚。起自洪武间。太祖幸江阴侯吴国兴宅。以鲚供御膳。上赏其味。命岁贡万筋。为一县大害。至隆庆二年。用光禄寺赵锦言。始减其半。国兴即吴良。时未改名也。松江府大红云布。至今为巨害。重繁之役。相传其乡人钱文通 【 溥】 为翰林时。服以进讲。为英宗所属目。问知出於松江。遂命岁充御服。又太仓州白苎布。本闾左所衣。不足供上方。偶有以饷寿宁者。服以侍内廷曲宴。孝宗与孝康后亟称其嘉。命本州岁贡六十匹。时州治初建。军民未安。抚臣彭礼力争之。乃得稍减。又数年而停止。盖圣主皆无心厉民。无奈邪臣导诱。为害一方。遂至於此。

  △岁入

  【岁入】今宇内岁入各项帑金。不及千万。然惟正之供入太仓者。不满四百万。前元取民最轻。固不可法。乃稽之宋。则大不然。太宗至道中。岁入一千二百余万。天禧末。则三千六百余万矣。神宗熙宁初遂至五千六十余万。 【 天禧末至六十余万共二十四字。据摘、抄本补。】 已可骇然。犹全盛天下也。南渡以後。宪宗朝岁入乃至六千余万。以偏安一隅。乃得此数。固为横征。然以此支方强之蒙古。苦战五十余年而後亡者。不可谓非事力之裕也。而民尚不告病。当时主计者。胜今日万万矣。

  △茶式

  【茶式】饮茶精洁无过於近年。讲究既备。烹瀹有时。且采焙俱用芽柯。无碾造之劳。而真味毕现。盖始於本朝。然在宋已有之。特以散片为下等。故缙绅皆不贵之耳。宋制。贡茶有三等。第一曰团。有小龙、小凤。大龙、大凤。及入香不入香之别。此即蔡君谟作俑者。次曰片。用茶蒸造实棬模中串之。其名有石乳、的乳、白乳为狭片。头金蜡面、头骨、次骨、末骨、粗骨、山挺等为阔片。皆闽产也。其他则进宝、双胜、宝山、两府出兴国军。仙芝、嫩蕊、福金、禄合、运合、庆合、指合出饶州、池州、泥片出虔州。绿英、金片出袁州。玉津出临江军、灵州、福州。先春、早春、华英、来泉、胜金出歙州。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拓枕出江陵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州、辰州、澧州。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总三十六名。两浙及宣州、鼎州止。以上中下第一至第五号。散茶有太湖、龙溪。末号出淮南岳麓。草子雨前、雨後出荆湖。清口出归德州。总十一名。然供御者只以碾茶为重。故失之远耳。宋榷茶之法最奇。徽州初利至五百万缗。盖始於唐之贞元。而极於宋之崇宁止矣。宋世闽漕郑可简制茶不用香。名曰胜雪。不特其名韵。即其事亦佳。本朝贡茶亦惟闽产最多。建宁府至二千三百余斤。若庐州次之。仅三百斤。宜兴茶仅止百斤。长兴止三十斤。二地所出。皆今之所珍也。他方最少者。至贡一斤。 【 本文原只有目无文。据摘录本补入。】

  ○礼部

  郭宗伯论諡

  文庙不祀周公

  议革张浚祀

  孔庙礼乐

  孔庙尊称

  考察官议礼不纳

  命名禁字

  尚书被嘲

  △郭宗伯论諡

  【郭宗伯论諡】近年郭宗伯 【 明龙】 上疏。议补諡夺諡。以身犯衆怒而不顾。天下壮之。然其中亦有未确。以予所知。如嘉靖中户部左侍郎唐胄。正直忠谠。法宜补而不议及。又如吏部尚书汪鋐。邪佞狠恶。盖世无两。法当夺而亦不议及。岂智者之千虑乎。

  △文庙不祀周公

  【文庙不祀周公】文庙自唐以前。俱祀周公为先圣。南面坐。以孔子配为先师。东向坐。至开元二十七年。孔子始得并坐南面。其後又以孔子为先圣。颜渊为先师。今制独崇孔子。固为至当。但颜子犹得降居四配。以周公上圣。仅祀於文华殿之东室。则五帝三王之後。虽与孔子东南相向。然不得复享大祭。是亦当讨论。

  △议革张浚祀

  【议革张浚祀】南宋宰相张浚。万口吠声。以为圣贤。朱晦翁晚年深自悔咎。轻信其子张拭家稿。遽草行状。以致天下不信。本朝安阳崔铣极憎之。语见洹词中。又长洲祝允明罪知录。深讥其失。近日娄中王衡力诋其人。俱千古快论。然俱未及闻之朝。至万历十六年十一月。始有马比部一疏。今载其略。仅十之二云。○刑部署员外郎马贯。奏为议革滥祀前代宰臣。以正大典事。臣惟国家设立帝王庙。其臣之辅佐有功者旁列焉。皆合祀典。无可得而议。独宋臣张浚者亦与列。则与诸臣贤否顿殊。不可概论也。宋高宗之不能中兴者。岂特坏於秦桧之主和。张浚之为将。有累中兴者多矣。张浚受宋重任。三命为将。三至败绩。盖以量狭果於自用。而不能听谏。智黯暗於兵机。而不善用材故也。建炎初。浚奉命出兵。合熙河六路兵四十万人。马七万匹。鼓行而前。使人告曲端。端曰。彼将士精锐。因粮於我。我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扰其耕获。使不得耕。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如此一二年。彼必困敝乃可图也。浚以为不然。王彦谏曰。陕西兵将之情未相通。若不利则五路俱失。不若且屯利阆兴洋。以固根本。敌入境。则檄五路之兵来援。万一不捷。未大失也。浚复不然。吴玠郭浩谏。浚又不然。顾以为东南事方急。不得不为是。遂次富平县。娄室引兵骤至。诸军皆溃。自是关陕不可复。此富平之败一也。绍兴七年後。视师淮西。帝本委岳飞图大举矣。诏飞诣浚议事。浚问王德淮西军所服。以为都统。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飞曰。德与郦琼素不相下。一旦压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不足服衆。又问张俊、杨沂中如何。飞曰。张宣抚。飞之旧帅也。然其人暴而寡谋。沂中视德等耳。岂能御此军哉。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飞与浚忤。即日上章终母丧服。步归庐山。浚怒。奏飞积虑在於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君。遂以吕祉为都督。以王德为淮西都统制。郦琼副之。琼与德列状交讼。琼以衆叛降於刘豫。吕祉死之。此郦琼之叛二也。孝宗即位。命浚都督江淮。总率李显忠、邵宏渊二帅。显忠与宏渊不相能。而显忠则竭忠报国。宏渊则怀私误国者也。浚不能辨。乃使之并战。金孛撒引兵来攻。宏渊则按兵不动。显忠独以所部力战。又用克敌弓射却之。宏渊顾衆曰。当此盛夏。摇扇於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人心遂摇。无复鬬志。诸将各遁。浚不能声宏渊之罪。而领职仍前。反安置显忠。使怀恨而殁。此符离之溃三也。然其经理图谋之不善。非止如是而已。富平之役。李纲尚在。浚忌之而不能用。淮西之举。岳飞在营。浚恶之。听其归而不能留。符离之战。虞允文远在川陕。浚虽闻其贤。而不能举以自副。然则宋高之不能中兴者。秦桧为之首。而张浚为之从也。然浚之罪又不止是也。以曲端之将才。足以辅岳飞而恢复中原者。乃不听其谋。受谗而远谪之。既谪矣。又假设端之旗以惑虏。而不知其事已泄。遂至大溃。既以溃为渐。复图用之。而又听吴玠之谮。陷之狱中。端仰天长呼。指战马云。天不欲复中原乎。泣数行下。浚又必欲置之死地。随使康随坐之铁笼。炽火逼之。一时九窍流血而死。此何异於秦桧之死岳飞乎。岳飞之见杀。百世之下。虽妇人女子亦知怜其冤。若曲端之见杀。及浚之屡败。史册事俱难掩。而中不无掩饰。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而反谓其能雪雠复土。谬归以中兴之功。後世儒臣。不加详察。误入帝王之祠。享我祖宗俎豆。即古帝王与忠良之心。必羞与之列矣。疏上得旨。下礼部会议以闻。竟以衆论不同而止。马疏虽正大。然皆世共传之事。如富平之败。归罪赵哲斩之。盖讨苗刘时。哲为首功。浚欲尽归於一身。故忌而杀之。正如正三岁儿僭位之罪。杀太子旉同一肺肠。无非张大其复辟功也。符离败後。尚敍赏诸将疏云。杀伤相当。而私遣使诣金请和。孝宗始大怒逐之。近有友人云。张浚游谈惑世似王衍。自以为是执拗不回似王安石。不知兵而妄谈兵似李元平。擅封拜专生杀似王浚。掩败为功似鲜于仲通。厚结幕客抗胁朝廷似王敦。创设小使输情於敌似王黼。报恩私门不惜公家。始终庇黄潜善似张全义。妒贤嫉能。党同伐异。巧谮李纲、岳飞。又似元载、李逢吉诸人。其然岂其然乎。○按高宗崩时将祔庙。史官杨万里。宰相周必大辈。凡号理学大儒。俱欲以张浚配。独翰林学士洪迈。谓宜以赵鼎、吕颐浩陪祀。廷臣右浚者纷起争之。孝宗卒用洪迈议。祀赵、吕二臣。浚终不得侑食。则浚在当时已有定论矣。岂有见摈於本国。而崇祀於异代者。马比部之论。百世不易也。马号具泉。吴郡人。与祝枝山、王辰玉俱同里。三君子不谋而合。真卓见哉。○浚弑太子旉。幷乳母同埋。其事与朱全忠杀故太子德王极类。但浚不反耳。今谓宫人触金香炉有声。致旉惊殒。此李煌太子事。浚党妄移之以饰浚罪。正如以韩琦处元昊刺客事亦移之浚。谓遇苗刘行刺於秀州。同一呓语。

  △孔庙礼乐

  【孔庙礼乐】弘治九年。孔庙春祭。太常寺奏祭先师孔子。已用天子礼。增为八佾之舞。惟乐器之数。尚用诸侯为未称。请增文庙乐器人数。为七十二人。如天子制。礼部复请通行天下。幷南京国学一体遵行。上谓所言良是。如拟以副朕肃奉先师之意。阅五日为丁祭。即如拟行之。时太常寺卿为崔志端。本黄冠也。至嘉靖初。大学士张孚敬。迎合上意。改八佾为六佾。乐器亦递减之。是孔子之徒。反背其师。不如犹龙弟子有人也。惜哉。

  △孔庙尊称

  【孔庙尊称】孔子徽号久已有定称。即加至百言。不足揄扬。而弘治间。议加美名。有可笑者。如刑科给事中吴世英。请加孔子为文祖大成至圣。已属未妥。至十三年。常熟知县杨子器又请加孔子为配天广运大成至圣万世帝王宗师。虽襃颂倍尊。似更支衍。当时俱置不行。此又非礼之礼。正如唐宋间人主尊号。至二十余字。极古今之懿美。总之皆赘也。此等建白。恐夫子闻之。亦未必乐。○景泰三年。国子助教刘翶。乞尊孔子为帝。增乐舞为八佾。事下礼部。时胡濙为尚书。不许。然八佾之议。成化间竟行之。○成化间。周洪谟请加孔子号广运圣神。会议不允。则周正为礼官。

  △考察官议礼不纳

  【考察官议礼不纳】嘉靖四年。大礼集议书成。加礼部尚书席书太子太保。书乃上言。自臣等正议五人外。附议者六人。则参议熊浃等。正国是定人心者一人。则侍郎胡世宁。乞附名礼书者二人。则百户聂能迁等。请附太庙一人。则署丞何渊。助大礼一人。则先任给事中陈洸。以议礼为人嫉恶。诬其妻郑以奸离异。诬其子柱杀人重辟。乞为开释。得旨如议。洸免解为民。郑免离。柱免死。於是人思荣进。求陞求复职者俱如所请。至是考察罢闲御史虞守随者。袭百户随全之说。撰述皇陵正议数千言以进。上以陵寝重事。守随前为言官。不闻献议。今以罢去。妄议惑人。有希进心。下御史按问。又谕大学士璁与萼密议。璁言廷臣谓太祖不迁皇陵。太宗不迁孝陵。皆正论当从。上嘉纳之。至七年。礼部祠祭郎中毕廷拱。坐考察谪知州。乞原衔致仕。幷言章圣后谒世庙时。侍郎刘龙执不可。臣力诤之不得。近闻纂礼书。倘於圣母谒庙之条。大书礼臣昧礼违诏之失。而系臣名於下。则臣之心白矣。疏入上不省。盖世宗之严慎计典。不肯轻破成例如此。固不待丰坊之献谄不收也。

  △命名禁字

  【命名禁字】宇文周天元帝好自尊。令臣下不得有高上天大之名。至改高祖称远祖。後世非之。至宋政和中。给事中赵野奏。陛下寅奉高真。世俗以君王圣三字为名字者。悉令厘正。尚有以天字为称。亦当禁约。徽宗依奏。本朝正德初。刘瑾盗柄时。亦矫诏禁官民名字有天字者。俱更正。总皆非盛世事也。惟避讳一事。古今最重而本朝最轻。如太祖旧名单一字。及後御讳下一字。当时即不避。宣宗英宗庙讳下一字。与宪宗潜邸旧名。及再立东宫所改新名下一字。则士民至今用之。无一避者。斯为异矣。

  △尚书被嘲

  【尚书被嘲】施纯者。顺天东安人。由庶吉士为给事中。选鸿胪少卿。时宪宗因恙口吃。每奏答之际。以舌本出是字为 【 为字原作而。据写本改。】 艰。纯乃密奏。请改用照例二字。上允之。玉音遂琅然。大喜。立擢侍郎。以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时登第仅十年也。时人为之语曰。何用万言书。两字做尚书。又顾可学者。常州无锡人。由进士官布政参议。罢官归且十年。以赂遗辅臣严嵩。荐其有奇药。上立赐金帛。即其家召之至京。可学无他方技。惟能炼童男女溲液为秋石。谓服之可以长生。世宗饵之而验。进秩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至命撰进士题名记。用辅臣恩例事。吴中人为之语曰。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盖吴人尿呼书二字同一音也。二人同起甲榜。同位秩宗。但被恩非正。为时所薄如此。

  ○科场

  永乐补试再试

  乡试怪事

  科目别举

  不求闻达科

  场题成谶

  场题犯讳

  预传考官

  士子谤讪

  赠进士

  建文庚辰榜

  勳戚司文衡

  陈尚书陪所

  △永乐补试再试

  【永乐补试再试】永乐元年癸未三月。礼部言科举旧制。应子午卯酉年乡试。去年兵革仓猝。有未及举行者。请以今年秋八月。令应天府及浙江等布政司皆补试。其北京郡县学校近废於兵者。宜暂停止。俟永乐三年仍旧乡试。制曰可。本年秋八月。命侍读胡广、编修王达为应天考官。次年甲申即会试。取四百七十二人。为本朝稀有之盛。盖补癸未会试。且仿洪武乙丑科例也。至四年丙戌会试。始为正科。仅取二百十六人。放榜後。廷试已取林环等三人为一甲。授史官如制矣。再命乙榜举人廷试。取周翰等三人如一甲例。授翰林。则异典也。至七年己丑会试。取中陈璲等八十四人。其数益少。时文帝幸北京。未及赐廷对。皇太子命授副榜第一孔谔为左中允。竟赐出身。虽用丙戌例。而正榜多士尚未试。先拜乙榜为官僚。尤为殊宠。会御史劾试官侍讲邹缉等出题误谬下狱。命再试下第者。得熊概等十数人。俱候至辛卯年。上自行在回。同廷试。盖数年间乡试会试事。俱非寻常所有也。○试官王达者。先以编修主应天试。次科乙酉。以侍读学士再主应天试。次年丙戌。复以读学主会试。连司文衡三次。亦前後未有。而熊概等十余人。其後多至亚卿中丞等官。○按洪武十八年乙丑会试。取中四百七十二人。盖罢科举者已十五年。不妨多收。文皇靖难开科。与开国无异。故所录如其数。又洪武十七年甲子。应天乡试。中式廖孟瞻等二百二十九人。亦乡闱所绝无。但不知永乐壬午乡试数若何。孟瞻登进士。为承敕监庶吉士。以受赃论斩。

  △乡试怪事

  【乡试怪事】正统六年辛酉。江西主考官、礼部主事林璧、湖广岳州府通判林文秸。同考官浙江鄞县致仕教谕钱绅。取中举人胡皥。治易。刊程家人卦彖辞义。九五阳刚。误作六五柔顺。为御史邱俊所劾。幷言湖广试录。自增知贡举官二员俱有罪。皥当斥回肄业。三考官宜治罪。如湖广例者。亦宜禁革。上允之。国初外省考官。俱用教职。至弘治间。始间用京官。寻废罢矣。何以英宗初年即有京官典试。且其副林文秸者。为永乐乙未庶常。虽云名士。乃邻省有司也。何以得并列。又分考。教官岂少人。而以休致者承乏耶。又会试始有知贡举官。岂乡举所得僭称。当时典制。了不可晓。即纪述诸书。更无有及此等事者。惟宣德己酉。编修董璘主浙江试。正统丁卯。修撰许彬主福建试。则奉钦遣以出。亦未定制也。○又正统十二年。山西乡录。内诗经题维周之桢。以桢字犯楚昭王讳。为礼部所纠。上宥之。但令罚俸。今若如例回避。将无题可出矣。又景泰五年。山西乡试录刊中庸义一篇。考官徐霖批云。文与人同。理与人异。宣府巡抚都御史李秉劾之云。如霖所云。则蹈袭雷同之文。且戾旨背理。今其文不然。宜追霖彩币入官。景帝从之。此等批语。亦常事。何至吹毛若此。

  △科目别举

  【科目别举】国初以洪武三年开科。至六年罢。勿举。十三年正月诛左丞相胡惟庸。罢丞相官不设。别置四辅官。命天下举山林之士。其科曰聪明正直。曰孝悌力田。曰贤良方正。曰文学术数。其至者凡八百六十余人。各授以官。至有竟拜方面大僚者。然杂科举选止此矣。其名称最繁者无如唐。其次则宋。唐设科自进士之外。从高宗显庆二年。至文宗太和二年。其目皆可纪。有志烈秋霜科。幽素科。词殚文律科。岳牧科。词标文苑科。蓄文藻之思科。抱儒素之素科。临难不顾狥节宁邦科。长材广度沉迹下僚科。文艺优长科。绝伦科。拔萃科。疾恶科。龚黄科。才膺管乐科。才高位下科。才堪经邦科。贤良方正科。抱器怀能科。茂才异等科。文以经国科。藏名负俗科。文经邦国科。藻思清萃科。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道侔伊吕科。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直言极谏科。哲人奇士逸沦屠钓科。良材异等科。文吏兼优科。文儒异等科。博学通识科。文词雅丽科。将帅科。武足安边科。高材沉沦草泽自举科。高才未达沉迹下僚科。博学宏词科。多才科。王霸科。知谋将帅科。文词秀逸科。风雅古调科。词藻宏丽科。乐道安贫科。讽咏主文科。文词清丽科。经学优深科。高蹈邱园科。军谋越衆科。孝弟力田闻於乡闾科。博通坟典达於教化科。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科。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才识兼通明於体用科。达於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达才任将相科。详明吏理达於教化科。乃至上勳上相如郭子仪者。又出翘关负米科。则纪载尚有未尽者。而考功之法。亦甚详缛。流内之官。敍以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三曰扬清激浊、襃贬必考、为考较之最。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六曰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衞之最。八曰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九曰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审、明於刊定、为校正之最。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十二曰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十三曰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军之最。十四曰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十五曰详录典正、词理兼举、为文史之最。十六曰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十八曰职事修理、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最。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怨、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时、收获成课、为屯官之最。二十一曰谨於盖藏、明於出纳、为仓库之最。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多着、为方术之最。二十四曰察检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二十五曰市廛弗扰、奸滥不行、为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边境清肃、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其至明备矣。宋世制科。初为贤良方正。与茂才异等。又增博学宏词。建隆间增书判拔萃。开宝又增孝弟力田。又奇材异行。文武材干等科。至仁宗天圣七年。乃酌旧制。定其名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明於教化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详明吏理可使从政科。识洞韬略运筹帷幄科。军谋宏远才任边寄科。凡六科。又置书判拔萃科。以待选人。又高蹈邱园沉沦草泽科。茂才异等科。以待布衣之被举者。司马光为相。又奏设十科。一曰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二曰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三曰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四曰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五曰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六曰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七曰文章典丽可备着述科。八曰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九曰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十曰练习法令能断清谳科。崇宁三年。又设八行。其等第。孝弟忠和为上。睦婣为中。任恤为下。苟备八行。贡入太学。免试补为上舍。释褐优升。然而当时贱之。後迄不行。其最重无如制科。入等者不十年至卿相。然屡罢屡行。南渡後尤重之。有博学宏词与词学兼茂两科。盖即本朝馆选意也。太祖自洪武十八年。再开科试士。遂迄今循其制。他途并废。不得进矣。

  △不求闻达科

  【不求闻达科】宋自诸科之外。又有律科、明法科。其後罢明法科而置律学。又有日应百篇科。则一日作百诗也。仅得赵百昌一人。然止成数十首。率无可观。宋太宗特命赐及第。後无继者。又有不求闻达科。然非有司所敢举也。本朝陈静诚、吴康斋、陈白沙皆由此立登侍从。最为盛典。此後荐辟渐多渐轻。授官亦渐平矣。

  △场题成谶

  【场题成谶】建文元年己卯。应天乡试。首题为可以托六尺之孤一节。是时燕邸靖难兵已渐动。衡文者有意责备方、黄诸公耶。抑偶出无心耶。即云无心。与时事暗合。亦不祥甚矣。

  △场题犯讳

  【场题犯讳】世宗朝。章奏触忌者。例得重谴。至中年。而乡会试录。尤多讳忌。然亦有不尽然者。如初登极时不必论。嘉靖十六年丁酉。顺天乡试。次题为天地之道博也一节。则犯御名上一字。次年戊戌会试。出博厚所以载物一节。又犯御名。十九年庚子。福建出至诚无息五节。凡四犯御名。然是时犹未逮治考官也。至二十八年己酉。浙江题为博厚配地一节。亦犯御名。是年山东以无为而治。程文语涉讥讪。逮按巡御史叶经。死於杖下。何以独不问浙江也。至三十一年壬子。四川出博厚所以载物二节。则两犯御名。三十七年戊午。山西、云南、贵州俱出徵则悠远三节。则三犯御名。俱置若不闻。至四十年辛酉。顺天、山东俱出久则徵至。博厚则高明。湖广出徵则悠远一节。俱两犯御名。以上俱不见诘。虽云二名不偏讳。然张永嘉嫌名亦已奉钦改。何诸臣不照顾及此。盖上是时方修祈年永命故事。臣下争进谀词以求媚。故至诚无息一章。层出迭见。初不计及御名上一字也。揆之唐宋臣子避讳同音者。何啻千里云。

  △预传考官

  【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时山东乡试。预传为吏科左给事李周策。户部主事杨凤二人为正副。於时巡按山东御史何出光。贻书於同官李以唐。言其事。以唐未遽发。及差试官疏上。果系二臣。李始具疏云。臣於六月初八日得何出光之揭。已云主考为李、杨二臣。直至今七月十三日。礼部具题。与向所传闻不爽。此实尚书于慎行之罪。盖以于为山东人。他有所私也。于具疏力辨。李、杨二人。亦各上疏辞。乃改差刑科给事刘为楫。吏部主事蔡应麟。俄何出光亦有参疏至。诋慎行抗违明旨。蒙蔽弄权。时于方负时望。旦夕且大拜。坐是事诘责之。未踰月。即允致仕归。于非行奸作弊者。第不密则有之。然被白简。则难解释矣。○李周策次年壬辰会试。已陞礼部都给事中。充同考官。盖偿其不赴山东之差也。又次年癸巳。以京察左官。稍迁兖州府判。又分考山东。时讥其辞主考而受分校。且俱在东省。似乎厚颜。於是外计再坐谪归。遂不出。

  △士子谤讪

  【士子谤讪】武宗初年。貂璫盗柄国事不必论。即科场亦被姗笑。如正德三年戊辰科。少傅大学士王鏊、吏部尚书学士梁储为主考。放榜後。以取舍不惬士心。流谤入禁中。大内演戏。优人为主司问答状。或讥其不公。则对曰。王良天下之贱工也。安所得佳文字。盖以良为梁也。是科或传刘瑾以片纸书五十人姓名入闱。主者有难色。瑾特为增额五十名。其事未必真。而刘宇之子仁。焦芳之子黄中。俱以奸党冒上第。又传奉黄中等八人为庶常。俱非常之事。士子之肆诮固宜。六年辛未科。少傅大学士刘忠、吏部左侍郎学士靳贵为主考。首题为德行颜渊一节。程文破题用十哲字面。忽有投状於阁部者。内称诉冤人颜渊。为乞恩改职事。某蒙累朝圣恩。久为四配。忽降居十哲之列。使四人虚一位。又使子张无处可居。乞为辨明复职。盖亦不得志者为之。是科。会元邹东郭。状元杨升庵。真无忝科名。即谤词何足为主司损。但言官有纠靳京口家人通赂鬻题。疏上不报。时瑾虽除。而八虎正恣也。

  △赠进士

  【赠进士】天顺七年会试。科场遇火。焚死士子九十余人。国子学正阎禹锡请赠以进士。上切责不许。既而如其言。皆赠进士出身。上亲制文祭之。敛其骸为六大塚。葬於朝阳门外。题曰天下英才之墓。至弘治十七年。南礼部主事王伟。奏其父王照。以是年会试被焚。亦九十余人之一人。今官无主守。岁无祭祀。各家子孙道远不能省视。以致居民侵毁。乞令有司修筑。立祠坛与之祭。上命顺天府葺其墙垣。题其门匾。且立祭亭三间。奏刻英宗御制祭文。令人看守。禁绝樵采。两朝圣恩加意於士子者厚矣。岁久事湮。渐不可问。至嘉靖末年。增筑外城。则幷六塚遗址。俱夷平陆矣。其如英庙圣制何。

  △建文庚辰榜

  【建文庚辰榜】建文帝在位。止开南宫一次。是科为庚辰。以礼部左侍郎兼学士董伦为主考。太常寺右少卿高逊志副之。知贡举为礼部尚书陈迪。礼部侍郎黄观。监试御史为王度、俞士吉。同考试官为右拾遗朱逢吉。编修吴勤、叶惠仲、赵友士、徐旭、张秉彝。所得士如崇仁吴溥。吉水王艮、庐陵胡靖、新淦金幼孜、常熟黄钺、武进胡濙、莆田陈继之、建安杨子荣、石首杨溥、太康顾佐。俱知名於时。金今官大学士少保諡文靖。东杨改名荣。官大学士太师諡文敏。南杨官大学士太师諡文定。顾佐官左都御史。吴溥为是年会元。二甲第一名。特授翰林编修。虽官不振。而其子与弼为大儒。陪祀孔庙。亦荣异甚矣。惟状元胡靖。本名广。建文赐改今名。後文皇御极。仍复其名为广。虽官为宰相。少师得諡文穆。然依阿附会。时人以配汉之胡广。若胡濙受知文皇。为礼部尚书。踰三十年官至太保得諡忠安。亦以循谨致大位。以上诸人。品格不同。要皆建文所植。以济後世之用。亦奇事也。但榜中诸公皆以降附登进。独王艮一人能徇节。而知举两大臣。监试两御史。亦以死难见称。斯为可贵耳。高逊志者本产徐之萧县。後以元乱。徙居吾邑。遂为嘉兴人。洪武中以布衣徵修元史。授编修。至今官。而故老无能举之者。因并一时在事诸人纪之。○初胡广对策。极谈藩王之横。有晁家令之谋。故建文帝喜而首拔之。此後宣力永乐间。备极勤瘁。以结主知。颜亦孔厚矣。高逊志字士敏。靖难後匿迹不出。竟免於难。且全节善终。较之殉国诸贤。忠稍後。而智足多矣。○庚辰科一甲三人。首胡靖、江西吉水人。次王艮、亦吉水人。第三李贯、为庐陵。俱同郡人。真奇事。而永乐初元。开科一甲三人亦皆吉安。尤奇。又董伦前序云。是年入试者千余人。较之洪武辛亥会试。已五倍之矣。

  △勳戚司文衡

  【勳戚司文衡】国初以左都督李文忠。兼掌国子监祭酒事。以驸马都尉梅殷 【 殷字原缺。据明史公主列传补。】 司山东学政。今人或知之。至洪武二十九年。国子学正吴启上言。国子生文学优劣。分隶六堂。迩来俱无甄别。高下不分。宜考次之。上命嗣魏国公徐辉祖。及翰林官同诣考试。仍令吏部尚书杜泽以次录用。则又兼冢宰铨衡词林校文之任矣。盖圣祖手刈羣雄。颠倒豪杰。故从横用之。以示不测。非右武人也。

  △陈尚书陪所

  【陈尚书陪所】陈陪所 【 长祚】 尚书。父名瑞。故张江陵癸丑房考门生。抚楚时。值张封公殁。苴麻哭号。以谒太夫人。骤迁至户部尚书。为世所嗤笑。陪所又为江陵公辛未大主考门生。以两世通门。入幕无间。癸未。以兵部职方郎分考南宫。今首揆叶福唐。今冢宰张漌阳。其所得士也。陈官至参政。以病告归。其人在下中。林居凡二十四年。无一慰荐及之者。何论启事。至万历戊申。则福唐已大拜当轴。漌阳以都谏转太常。为西北正人领袖。遂起升宪长。以至方伯。比福唐去位。遂以白简归。又七年而福唐再起当国。漌阳又正统均。复起故官。以至清卿佐部。直拜大司空。时论遂厌薄之。然以两门人故。无敢指摘及之者。两世尚书。俱用扫门得之。又因缘师生。屡踬屡起。终以通显。无惑乎时情营求典试。至争讦同事。蔑廉耻不顾也。○陈瑞曾为苏松巡按御吏。有祠在吴之虎邱。久圮无迹。近因乃子为司空。复鼎新巍焕。吴绅有欲毁之者。未知能行否。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