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9.厌哒匈奴人

    厌哒匈奴人是一支突厥-蒙古族部落,按这种假设,他们似乎更像蒙古人而不是突厥人,据宋云记述,他们似乎起源于金山(即阿尔泰山),由此南下到今俄属突厥斯坦的草原上。他们的名字拜占庭历史学家们称作厌带夷粟陀(Enhthalites),波斯历史学家米尔空称作哈亚蒂拉陀(Hayathelites),中国的史学家们则称作厌哒,该名似乎来自王室氏族(Ephtha,或ye-ta)民拜占庭史家们多少错误地又以匈奴一名称呼他们。

    在公元5世纪初期,厌哒人不过是一支中等规模的游牧部落,是统治着蒙古的大部落柔然(也属蒙古族)的巨属部落。在5世纪25-50年中,这支厌哒人由于他们的领土向西扩张而具有了相当大的重要性。他们的统治从东方的格勒都斯河上游(焉耆西北)起,越过伊犁河流域到巴尔喀什湖,再到楚河和怛罗斯河草原、锡尔河地区,一直达到威海,据一些史书记载,他们的一个汗庭建在怛逻斯城附近。大约到440年时,他们已经占领了索格底亚那,或者说河中地区(撒马尔罕),似乎还占领了巴尔赫地区,即巴克特里亚或称吐火罗斯坦。

    几位东方学学者,特别是诺尔德克,认为正是在波斯王巴赫拉姆·哥尔统治期间(420-438年),厌哒人定居在巴克特里亚。据猜测他们曾侵入萨珊王朝的呼罗珊省,巴赫拉姆·哥尔在莫夫附近的库什麦罕战役中把他们从该省赶回去。另一方面,马迦特认为巴赫拉姆·哥尔及其后继者耶斯提泽德二世(438-457年)对付的不是厌哒人的侵略,而是在莫夫北部过着游牧生活的另一支匈奴部落希奥尼特人。然而,无论如何,在萨珊王卑路支统治时期(459-484年),进攻呼罗珊并打败和杀死卑路支的就是这些厌哒人。赢得这次胜利的厌哒首领被阿拉伯-波斯史学家们称作阿克希瓦,显然相当于粟特语称号“王”的讹误。

    战胜卑路支王以后,厌哒匈奴人不仅占有了直到当时为止一直是萨珊帝国东北部的边境城市塔里寒地区(西塔里寒,在巴尔赫和莫夫之间),而且还占领了莫夫和赫拉特。此外,他们还参与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宫廷斗争。正是这样,萨珊王朝的喀瓦德在被赶下泰西封王位后逃到他们中避难,并与厌哒可汗的侄女结婚,从可汗那里得到一支军队,在这支军队的援助下,喀瓦德重新获得了王冠(498或499年)。到这时候,厌哒人已经成为亚洲中部必须认真对付的一支力量。《梁书》记道,516年厌哒王叶太伊里窦曾派使者到南京宫廷。

    尽管波斯王卑路支战败了,但萨珊波斯防卫森严,以致厌哒人未能实现他们对波斯的征服愿望。他们又转向东南的喀布尔方向。在向喀布尔逼近时,他们获得的第一个印象是:似乎在大约公元5世纪中期,贵霜王朝已经被从巴克特里亚分离出来的另一支月氏人(或称吐火罗人)取代。伊朗史料谈到了与萨珊王朝交战的“基达里王朝”(显然是建在阿姆河以南,在巴尔赫和莫夫之间)。根据同一史料,萨珊王朝卑路支王(459-484年在位,他后来死于厌哒人的打击之下)曾经先后同基达里王朝的首领、与该王朝同名的英雄基达拉和其子孔加士发生战斗。人们认为,孔加士正是在被卑路支打败之后离开了巴克特里亚(厌哒人迅速地占领了该地),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喀布尔,在此取代了贵霜王朝的末代君主们。这些事件得到中国人的证实,尽管中国人把这些事件归于较早的时期和与之不同的某些原因。在中国史料中,该事发生的日期被上溯至436-451年,它记载道,“来自‘薄罗’(这儿无疑是指巴尔赫的吐火罗人)的‘月氏王’,在厌哒的压力下,离开巴克特里亚迁往犍陀罗,他们定居在该地的白沙瓦,将他们的堂兄弟、喀布尔的月氏人(即最后一批贵霜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中国人称其王为寄多罗,此名与我们说的“基达拉”正好一致。因此,必定是这些厌哒人而不是萨珊王朝人使基达里人离开巴克特里亚到喀布尔避难。然而,厌哒人不久就追赶而来,并及时地沿着同一条道路越过了兴都库什山。于是,原月氏国全境——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和坎大哈——转入了厌哒人手中。此外,厌哒人的前锋,如同他们之前的贵霜人已经做过的一样,从喀布尔山谷高地上出发去征服印度。

    当时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整个恒河流域、马尔瓦、吉莱特和北部德干高原——在印度人的笈多王朝皇帝们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大帝国,笈多王朝在鸠摩罗笈多统治时期(约414-455年)达到鼎盛,后来其了塞建陀笈多继位(约455-470年)。正是在鸠摩罗笈多统治末期,或者是塞建陀笈多统治初期,厌哒匈奴人(印度人以梵译文[Huna]称呼他们)在征服了喀布尔之后南下到旁遮普,在多阿布或马尔瓦附近,他们突然被迫停下来对付笈多王朝的边境部队,这次他们被塞建陀笈多击溃,此事发生在塞建陀笈多继位后不久,或者是在继位前夕。如果此事是发生在他继位前夕的话,那么第二次厌哒入侵就恰好与他统治初期同时,同样,这次入侵又被他赶跑。此后,正如一块刻于460年的碑文所记,该国重新处于和平之中。

    与此同时,厌哒人已经扎根于兴都库什山北、南两麓的巴克特里亚和喀布尔。520年,宋云朝圣时,其王住在兴都库什山北,从他度冬之地巴克特里亚到他的夏季驻地巴达克山之间作季节性的迁徙。在喀布尔,在原希腊-佛教省迦毕试和犍陀罗是较低一级的厌哒首领特勤的驻地,特勤在该地建立了一个王朝,520年是该王朝的第二代统治时期。犍陀罗是希腊文化与佛教结合产生的一个新的希腊-佛教圣地,在犍陀罗的高度文化中,厌哒人的行为像野蛮人,他们屠杀居民,特别是迫害佛教社团,洗劫寺院和艺术品,摧毁了直至当时已有5个世纪之久的灿烂的希腊-佛教文明。中国与波斯文献一致描述了这支游牧部落的暴虐和破坏行径。

    在《北史》和宋云的“行纪”中——回顾一下,宋云于520年先后访问了在夏季驻地巴达克山的厌哒可汗和在犍陀罗的特勤——所有这些匈奴人都被描写成纯粹的游牧民:“居无城廓,游军而治。以毡为屋,随逐水草。夏则随凉,冬则就温。王居大毡帐,方四十步,周围以毡数为壁。王着锦衣,坐金床,以金凤凰为床脚。厌哒国王妃亦着锦衣,垂地三尺,头戴一角,长八尺,以玫瑰五色装饰其上。”宋云还记载他们有兄弟共妻的习惯,以及他们对佛教的仇视:“不信佛法,多事外神,杀生血食”。据玄类的证明,厌哒人曾割断了犍陀罗人中三分之二人的喉咙,其余的被贬为奴隶,毁大部分寺院和佛塔。

    厌哒人从喀布尔窥视到印度的富饶。他们被印度皇帝塞建陀笈多赶跑后,只好伺机而行。当印度帝国在塞建陀笈多死(约470年)后走向衰落时,他们的时机来到了。印度的衰落很可能是笈多王朝内部两派分裂的结果,以佛陀笈多(约476-494年)和巴奴笈多(约499-543年)为代表的一派统治着马尔瓦地区;另一派统治着比哈尔和孟加拉。普罗笈多和纳罗新哈笈多先后在该地区掌握着权力。这些匈奴人从笈多王朝的衰落中获利,他们恢复了对印度的入侵。领导这些匈奴人的匈奴首领在印度文献中被称作头罗曼(死于502年),他并不是厌哒人的可汗,对此,时有争论。正如我们所见,厌哒可汗是住在兴都库什山北的巴克特里亚和巴达克山。这位首领是较低一级的王子,或特勤,无疑是喀布尔的特勤。在旁遮普西北大盐山的库腊,在瓜廖尔和在伊兰发现的有关他的三块石碑,石碑证明他不仅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而且还征服了马尔瓦。他的钱币是模仿与他同时代的印度皇帝佛陀笈多的钱币铸造的。

    头罗曼之子,继位者摩醯逻矩罗在古典梵文中仅以颂扬性的印度名“太阳的家族”而为人所知,他似乎从520年至530年间统治着他的部落,他堪称印度的阿提拉。他在旁遮普东部的锡尔科特建立住所,他肯定是520年宋云见到的犍陀罗的特勤。征服克什米尔之后,摩醯逻矩罗回到犍陀罗,并在此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佛教作家们都把他描写成佛教的恐怖的迫害者。玄奘记载摩揭陀或比哈尔的笈多王朝统治者般罗迭多(也许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纳罗新哈笈多)是唯一敢抗拒摩醯逻矩罗的人。摩醯逻矩罗在搜寻这位对手时进入了恒河流域。最初,据说般罗迭多在摩醯逻矩罗来到之前就撤退了,后来他发动突然进攻,似乎打败甚至俘虏了摩醯逻矩罗。这个故事以一个具有道德性的传说作为结尾。除了这一记载之外,注明年代是510年的马尔瓦伊兰石碑记载着笈多王朝的另一位王子、巴纳·笈多的战绩,现在已经确信,这些战绩也是对付厌哒入侵者的。最后,第三个印度王亚琐德哈尔曼(假设是马尔瓦的曼达索尔王公家族中的一员)在他的碑文中夸口已于533年征服了匈奴人,并迫使摩醯逻矩罗向他表示效忠。摩醯逻矩罗遭到这些失败后似乎退往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由于一些尚不知道的原因,他对犍陀罗的臣民们进行了令人震惊的报复,中国朝圣者们对此也作了报导。佛教写本上宣传说,对此暴行的惩罚是以后他遭到了惨死。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摩醯逻矩罗死后在旁遮普扎营的匈奴部落的变化。如果他们不是危险的邻人的话,他们也必定仍然是令人烦恼的。因为在6世纪后半期,塔内瑟尔邦主波罗羯罗(死于605年)在与他们的战斗中获得了权力和荣誉。605年,他的长子罗伽伐弹那还在与他们作战。后来,他们的继承者、伟大的印度皇帝戒日王(606-647年在位),由于他战胜了这些匈奴人而受到诗人们的歌颂。然而,从7世纪下半叶起印度的匈奴人从历史上消失了,无疑地,他们或者是被旁遮普人所消灭,或者是被他们所同化了。其中的一些氏族很可能被允许加入印度的贵族阶级中,与瞿折罗人中的拉其普特氏族的方式一样,瞿折罗人也许与匈奴同源。

 E书联盟

CTJ121©2005-200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