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 第七集
---楞严经讲座

这个七处征心,就是佛问阿难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学佛?用什么来修道?那么当然是用心啦!他问他心在哪里?那么第一次他的答复同我们大家一样:心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佛就把他辩了、批驳了,这个观念错了!

这一点,我们首先注意,我们现在念佛、用心、修道等等,老实讲,大家都是抱着在身体里面做功夫(的观念),基本上这个问题就很大了。佛说这个不是的。身体……[断录]

……佛说:也不对!外面哪里有个心?

那么第三次阿难就说,也不在身体里面、也不在外面,拿眼睛来讲在眼根里头,就是说拿现在讲“神经的组织”。那么佛说也不是,也错了。这是第三次。

第四次,阿难没有办法了,就拿眼睛来做比喻,说我张开眼睛看到东西、闭起眼睛看不到,张开眼睛看到光明、闭起眼睛看到糊涂、黑暗。他说那个张开看光明、闭起看到黑暗那个是心。佛说也不是。这个理由我们都听过了。

那么第五次阿难就讲,他说我们能够想的、能够思想的这个是心。佛说,也错了!不是。拿现在讲,思想是脑子的反应、脑神经的活动,也不是。

所以我们大家学佛修道,这个道理自己要研究清楚了,我们并没有离开阿难所讲的那个范围。中国的佛学禅宗把身体叫做色壳子,这一个壳壳、一个躯壳——都在一个躯壳子里头在做功夫。乃至我们这一代的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叫这个身体三个字:“老冻脓”。他年纪大了、老了,他说这个是脓血冻拢来的,等于在冰箱里头冻过的,冻拢来这么一个身体。所以他自己叫自己这个肉身叫做“老冻脓”,一包脓血那么冻拢来的在那里。所以这个里头没有心,能够思想的是脑的神经作用。

那么阿难没有办法,第六次就讲了:这个心在中间、在内外这个中间。那么佛说中间是什么地方啊?也批驳了。

最后阿难就讲,根据佛说的话,尤其注意啊!佛讲过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一切唯心。那么,阿难根据佛自己过去说过的话“一切唯心”。所谓“心生种种法生”是讲心起的作用,不是讲心的体。

那么阿难第七次说,一切不着、一切不执着就是心。佛说也不是。他说(如果)一切不执着就是心,空中飞的鸟啊、水上走的船啊、一切都不留痕迹的,哪里有个心啊?七次都给佛批驳了。阿难所提出的,也就是我们所想到的。

所谓“七处征心”,征就是征求、征问、问答、辩论,都不是。这是第一个,所谓“七处征心”,“心在哪里”的问题。我们现在学佛也是这样,学佛一切唯心,靠心去学。心究竟在哪里?自己都没有找到。然后闭起眼睛在那里幻想,以为里头能够思想就是心,同阿难第五次所说的一样,根本就错误!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成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作工,想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必须要具备那个作工用的很好的工具。譬如要开锁,必须要一把对的、好的钥匙。我们修道也是这样,修道一切唯心,心在哪里?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工具都找不对,那搞了半天有什么用啊?现在问题就出在这里。

那么因此我们再看《楞严经》的原文,《楞严大义》是三十四页。不过有一位同学前天向我讲,希望《楞严经》多讨论内容;经文已经白话翻好了,他说希望我少一点解释。我当时同这位同学讲了,我说你讲得一点都不错!人的程度各有不同,尤其我们现在的青年同学们,从白话教育入手,自己要去看佛经,佛经都是用古文体的文字写,所以自己对自己的国文程度不够,佛经就看不懂。即使认识了中国字,因为不晓得古文写作的方法,把所有的经典误解了很多。我说你的程度是如此,那么还有许多年轻的同学们需要,所以只好耽误时间。那么因此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先看一下原文。我们一路就顺便等于做白话的翻译。

“尔时阿难”,这是四个字一句。那么,拿现在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说“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时候,阿难跟佛讲话这个时候。

“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所有佛经差不多,这是一个行文的规矩,印度的礼貌。就是说阿难在第七次给佛批驳了以后,第八次没有话讲、拿不出来了,没得办法。所以本来在大众里面,他单独站起来了,“即从座起”,即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了。“偏袒右肩”,印度的衣服,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出家同学们穿的这个袈裟。现在出家同学们身上穿的这个衣服是便服,现在叫做和尚衣,实际上是我们中国真正中国人的衣服,是明朝时候的一般老百姓的便装,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满清入关的时候,我们有个条件:“俗投,僧不投”,在家人投降,出了家不投降的。所以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就是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们穿的这个海青啊、这个衣服啊,都是当年穿的普通人衣服。

那么明朝的时候,出家人怎么样分别呢?有个护照——剃了头发就是大护照。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这个教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出在中国文化的《孝经》上面,其实同菩萨戒律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个文化是几千年来不剃头发、不刮胡子的,男女都一样。所以古代的小说二十几岁的人“五绺长须”,那么关公一出来三十多岁就五绺长须,因为中国人不刮胡子的。这个头发是盘在顶上,所以都梳起来、插起来的,男女都一样。就是根据中国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其实啊,佛教的菩萨戒也是如此。菩萨戒的道理,自己故意地把自己的身体搞伤害了、弄得不健康,或者故意把自己身上弄出血来——犯了菩萨戒。因为你这个肉身、每一个人肉身都是因地上的菩萨,每一个人都是佛,等于你刺了、自己毁伤了佛的身体一样。所以同一理由,道理是一样。我们了解了这个。

那么过去印度穿的衣服,我们还有个术语,所以文学上叫做“天衣无缝”。天衣并不是天上的衣服,印度古代的翻译称“天竺”。印度天气是热带的气候,印度人一块布拿来在背上一搭,这么一过来,一盖就盖住了。所以就是一块布,随便一个勾勾就勾住了,所以用不着像我们一样一块一块缝起来。因此啊,古人的文学着作有“天衣无缝”这个说法。那么现在我们这块袈裟、这个布,是佛的制度,经过裁剪的,同印度原来衣服又不同;是一块长条、一块长条兜拢来的。那么还有整方块兜拢来,有受戒、没有受戒的差别。不过,还是照印度的规矩,是一整块这么披上来。

印度人过去同我们现在西藏、过去的日本、蒙古,都一样的规矩,我们过去的民族、我们祖宗也是一样,没有裤子的,不穿裤子、穿裙子的。那么,所以一条裙子,这么一块衣服,所以不受三衣,并不是三件衣服啊!就是裙子一件,上装便衣一件,外面礼服袈裟一件,就是这样穿的。

印度的规矩,也就是我们由印度下来,西藏、蒙古这一路下来,我们历史上所谓称西域边疆民族,都是露出来右膀子的,右面膀子露出来。其实现在西藏人穿的衣服也是这样,不过西藏冷,里面这个膀子并没有露,还是穿了一个短袖。这一节膀子,穿袈裟的时候这个手是不盖的,就是孔子所讲“披发左衽”。所以孔子赞叹我们比孔子还早的管仲,说管仲了不起。孔子在《论语》上有记录提到管仲说,“微管仲”,假使过去历史上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我们文化早完了,他说我也就“披发左衽矣”,我也要变成、我们后代都变成文化沦丧的民族了,变成外国的这一套穿着了。这是由“偏袒右肩”这一句话,就是讲印度的礼仪。

所以阿难正式行礼,“右膝着地”,那么我们东方文化的跪拜,在印度呢?“合十”,两个手合掌叫合十,合掌就是合十。右膝先跪、左膝也跪下,五体投地。中国呢?不合十,是拱手,就是两个手掌不摊开,握成拳。那么跪下来也是右膝先着地,左膝再落地,三跪九叩首。那么印度人就是三拜,五体投地,不是叩首了。反正东方的文化都是以跪拜为最高的礼貌。所以“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向佛请求讲话了。

他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就是这一段,我们先切到这里讲。阿难自己讲的话,这就是翻成白话很恳切、现场的话。他说对不起,我嘛是你老人家最小的一个小兄弟,跟你来出家;“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他说我是你最小的小弟弟。佛有两个堂兄弟,阿难是最小的一个。“蒙佛慈爱”,他说承蒙你老人家慈悲、爱护我,叫我来出家、我跟到你出家。“虽今出家”,我们注意这八个字啊!现在,我现在虽然形式上出了家了,“犹恃憍怜”。

我们出家的年轻同学们,常常我跟他们很幽默讲个笑话,我说你们在这里出家,真好啊!基隆到高雄四个钟头,一不对,“我回家里去看看!”我说我们当年在大陆看到出家了的呀,出家是不认家哦!丛林下几百人,你说他是哪里人?我隔好几省。贵姓大名啊?不知道了,出家不进世人家了。有时候终身、一辈子都没有回去过。我说你们这一班同学是真可爱啊!四个字:“犹恃憍怜”。还靠家里的爸爸妈妈,不对,回去找妈妈!呵!出了家回去妈妈看到心痛啊,豆腐啊、青菜萝卜吃了一大堆,还拿钱;然后不对还很关心,同阿难这四个字一样。“犹恃”,还有个依赖性的,恃就是依赖性;“憍”,在佛前面还撒娇,反正哥哥成佛了嘛,将来他上天的,我拉到他衣裳走也可以走了嘛!何必修啊!有这个恃宠而骄。“怜”,总是哥哥啊!还靠佛的随时怜悯他、关心他。他说我老实讲还是这个心情!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因此什么课都要听,听不到、听录音带!(一笑。)总管听。听完了以后啊,讲些什么?“冇知啊!”听到了、听过了,过了就过了。那真是啊,“无着就是道”,一切不执着!哈!变成这样了!阿难也是一样。他说“所以多闻,未得无漏”,没有证得无漏之果。

无漏是个果位。无漏,简单地说,“心无渗漏”。一切念头、心里没有渗漏。没有杂念、没有烦恼,一切都没有;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整个的身心变成了无缝塔,比方形容它整个的身心,成了好像没有缝的一个水晶的塔一样,内外透明、纤尘不染。我们用现在的话简单明了地解释无漏。

真到了无漏境界,照佛学的术语解释很麻烦的。换句话,心中的见思惑(见惑、思惑:思惑——贪瞋痴慢疑;见惑——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三界的见思惑、所有一切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的习气干净了、伏下去,才证得无漏果。换句话说,无漏就很圆满了,等于尼龙袋装冰水一样,一点都不掉出来才是无漏啊!我们只要有一点毛病、有一点烦恼、一点什么道理不懂,那就有点渗漏,就有漏洞。所以无漏这个道理我们简单地讲,不照佛学那么讲,不然“无漏”就要打过两个钟头了,这两个钟头专门要讨论无漏了。现在我们还是照简单明了的意思。

所以阿难说,我多闻,多闻什么?听的佛法很多,一肚子、一脑子的佛法、一嘴巴的佛话,会跟到佛所说的照样地说,自己没有证到,“未得无漏”。因此,他说我刚刚——我们讲了好几个礼拜,在阿难跟佛两个是当场的事,他说刚刚化缘的时候就碰到摩登伽女,念了这一个外道的咒语,一念就给我迷糊了、吃了迷幻药一样了。这一件事情我们不需要再提了。他说,“不能折伏娑毗罗咒”。

“为彼所转”,因此,几乎使我着迷了。

“溺于淫舍。”所以,他说在摩登伽女那里,自己都觉得好像失神了、变成白痴了,他说莫名其妙。他说为什么呢?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应当是因为什么来呢?“不知真际所诣”。“真际”是佛学一个名称。真际,真理的、那个真正的道的那个本体,有边际作用;边际后来就叫做量了——有这个境界。他说我不晓得道是个什么境界啊!天天在学佛修道,不晓得道是个什么境界;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搞不清楚,所以才有这个结果。“所诣”,“诣”就是到达,他说因这个原因才到达这个不好的结果。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那么这些文字我们简单地把它跳过去了。中间就是讲,希望佛的大慈大悲,就是这一句是重要的:“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他所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第一,他说我为什么碰到魔障过不去呢?我们烦恼也是魔障,念头不能清净也是魔障,财色名食睡都是魔障。他说为什么?大概——他还是大概讲的话,因为我不晓得道的真体是什么。他说现在希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告诉我们真修行;“奢摩他”是什么?得止,先把心能够宁静下来。“奢摩他”是止、得止,心能够得止、得定。

得止、得定并不是佛法的究竟哦!只是入门的初步。譬如我们念佛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不乱都做不到,没有得止。其他杂念妄想没有止,基本都没有做到,所以没有得到念佛的“奢摩他路”,一心不乱做不到。至少念佛得到“奢摩他路”,就是说得止了,一念清净了,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条大路一直去。他现在提出来的是这两个重点问题。我们还是采用那位同学的意见,其他的文字大家一看就懂了,我下面的白话也翻了,你可以参考一下。

他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注意,七处征心讨论完了,阿难等于代表了我们向佛要求两个方向:一个,指示我们大家,所谓修道、学佛,道在哪里?什么叫道?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你至少要告诉我,这个心怎么能够定得住?我们这个心怎么样能够定得住?免得心里头杂乱思想烦恼太多了。怎么能够定得住?所谓打坐啊、念佛啊,都是求定,怎么样定得住?就是这两个。这个很重要哦!《楞严经》就从这里开始了。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阿难提出这个问题,佛又玩了一个神通了,第二次放光。《楞严经》上佛有六次放光,所代表的意义都不同。第一次,阿难遭遇这个魔障,佛吃完了饭,匆匆就跑回来,马上就入定,从顶上放光,出来一个化身佛——他自己的身外之身,讲出一个“楞严咒”,教文殊菩萨赶快去救阿难。这是第一次放光,从顶上来。现在阿难提出来,要他告诉学佛第一步真正的道理,认到心;怎么样用心?开始在哪里学?而且要佛讲出来怎么样才能够使心得定?定者是宁定。那么佛不从头顶上——面门,就是从面门、脸上这里,整个脸上呈现一种光华。那么,照经典上形容不得了了!太阳都无光了。因为佛这里、他这个电厂一开了以后——如来电厂,第一块招牌一打开了,“其光晃耀”,啊!那个亮光之大!等于一百个、一千个太阳的亮光那么大。那当然我们眼睛都张不开了,只好闭着眼睛,已经很刺眼了!

“普佛世界”,所有佛的世界都照到了,不止我们这个世界。地都跳动,“六种震动”。那不得了,大地震!东倒、西歪,下跳、上蹦,所谓东涌、西没,这六种震动。假使我们坐在这里不晓得怎么办啊!就是这样,大地是六种震动。可是你要晓得,我们普通碰到地震是坐不住的哦!碰到佛法境界、得道,在这里放六种震动,我们一样安然无事哦!这是佛的、佛法的六种震动,同普通的地震绝对两样。这个道理,也代表了本身——我们大家诸位到达那个境界,自己身体内部整个的都会六种震动,左、右、上、下,所以由左通到右、由右通到左,都会一样;面门也会放光。

当时佛现了这个神通以后,“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个很严重了。佛现了这个神通以后,所有十方(十方就是东南西北,再加四个角、上下,这样十方,十方虚空。下方也有佛哦!等于我们现在的建筑,楼下还有楼下、地下室还有地下室、上面还有上面,重重无尽的世界),十方世界都看到释迦牟尼佛面门放光,现这个神通。而这样一来,光光相互——这个地方就是密宗了啊!这一本经典是“大佛顶如来密因”,秘密就在这里!光光相互、每个光都透了,不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放光,东方、西方、南方、上方,一切诸佛同时放光,每一个方凑合了,所有的十方世界变成一个世界了。这是一个秘密。

这个世界,一切有阻碍,有时空的阻碍;有一个没有阻碍——光、自性的光明,哪里都是光。所以《阿弥陀经》告诉你,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红色就红光。换一句话,你加一句“黑色也是黑光”,都是光。光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叫“阿弥陀”——无量寿,无量的,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寿命的限制;无量光。这个地方佛也显示了这个秘密。

这个经典可没有把秘密像《阿弥陀经》那么告诉你清楚。“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一界是什么?在《华严经》叫做“一真法界”。十方三世只有这一界,没有三界,也没有他方世界;十方世界就是这一界;也就是我们唯心心界。当你明心见性了,就到这一界。

“其世界中”,他说这个世界里头、这个一真法界里;“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所有十方佛国,连阿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们都看到了。东方药师如来世界都一样,大菩萨们等于说透视——我们现在叫国际电视台,这个叫“佛际电视台”打开了!所有大菩萨们在他的本佛国土都看到了,向佛顶礼,要听佛说法,坐在他的本位上“合掌承听”。就是最重要一段开始了!

注意哦,这是从面门放光的啊!也不是从后脑放光,不是像《济公传》那么讲,济颠和尚要放光了,头上后脑一拍“嗡嘛呢叭咪吽!”就放光了。他这个不是这个放光——他从前面。

“佛告阿难。”佛开始讲话了。这个我们注意啊!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佛首先讲的话。我们这个时候每一个文字都要注意了!佛放光以后对阿难答复他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无始我们讲过,不要再讲了,无始的观念,这个佛学名词不要再解释了,对不对?已经讲过了,就是从很远很远开始),“种种颠倒”,这四个字注意哦!所以我们现在坐着,觉得我是一个人,这个观念对不对,没有悟道以前搞不清楚哦!究竟我是人还是狗?还是什么?不清楚哦!我是人、是蚂蚁、还是人是人啊?还是我是神经病啊?还是神经病的人是正常人啊?都是众生颠倒!搞不清楚哦!“颠倒”两个字佛学用得妙极了!

注意哦!他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的颠倒,不止一样颠倒,颠倒的事情多得很耶!譬如说,我们两个手多重要啊!一天到黑把它用到晚,吃饭也是它、洗菜也是它、上厕所清洁做工作也是它,烧香也是它。两个脚有什么了不起啊?袜子包了还要拿鞋子包,结果里头还是香港脚,臭得不得了!哎,那个臭的东西包得那么厉害;这个手那么好,你看鼻子眼睛那么重要,摆在外面。那个不重要的地方又遮、又盖、又捆起来——众生颠倒!

你看那个钞票一点用也没有,做柴烧也点不燃、做草纸用太硬,一点用都没有;大家要把它包起来,还要拿一个箱子装起来,还要拿保险柜装起来,还要用人拿一把枪站在门口看着;那个田地里米啊、麦子啊做面粉给我们吃的,那个多重要!水果啊摆在外面,随便、没有关系。你看众生颠倒!颠倒的事情多得很,讲不完啦!种种颠倒,也包括这些颠倒。因此众生自己颠倒了,真的当假的、假的当真的,佛已经讲了。所以我们现在能够讲话、能够听话,这个不一定是真的耶!你认为懂得这个是真理,不一定是真的呦!注意呦!“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

这个很严重!他说因为大家颠倒了,把正的当歪的、把歪的当正的;真的当假的,假的当真的,“种种颠倒”。

“业种自然”。因此啊,变成心理上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生命的力量叫做“业力”,这个业。业有三种(归纳性的):“善业”,我们做好事是善业;做坏事是“恶业”;不好不坏的,莫名其妙做了,自己好像下意识无心做了的,那个是“无记业”,也是一种业。三业,即善、恶、无记。归纳性的,分析起来就多了。业是一种力量。他说我们自己颠倒了,所以这个生命轮回,生了死、死了生,这个业力的种子(也叫种性),自己不知道,这一股力量、生命自然而然就来了。

“如恶叉聚”。恶叉是什么呢?三样东西。等于我们拿三个棍子——两个棍子搭起来会倒下来;三脚架子一搭,它就立住了。“业种自然,如恶叉聚”,就是说,这个三架子很多了,善缘、恶缘、无记的因缘;善业、恶业、无记的业,凑拢来变这个人身。换句话说,都在颠倒,因为颠倒构成的业力。这是讲一切众生(普通人)。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这个文字都很好,翻译得非常美。他说一般修行人,觉得自己想跳出三界去修行,或者出家,不出家也要走修行;为什么不能成无上菩提?菩提者,就是觉悟。为什么不能直接成佛呢?一切众生个个成佛,为什么修行不能成佛?这是总目标。不能成佛,就走了岔路了。大路只有一条——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成佛。菩提就是觉悟,大彻大悟成佛。因为大家颠倒了,认不清楚修行的那个根本。所以,走小路的,比较第一步岔的走小路成了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是小乘,也非究竟。佛在《楞严经》最后自己训骂声闻缘觉的弟子——“外道”。不是我说的,这个《楞严经》上最后有的。那么,他说因为他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悟道,不能成佛,所以变成声闻缘觉,什么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四果罗汉——声闻乘。乃至辟支佛、缘觉佛,这是缘觉乘。他说这些是小乘道,因为走岔了路,不能成佛。

那么,再第三等岔了变成外道。什么叫外道?外道的意义:“心外求法”(一切众生都有心,向心外面依赖他人、依赖他力,求一个主宰——心外求法),这是外道,变成了外道。再第四等岔的,变成了比外道还差一等,天魔,变成天魔。第五等岔的,变天魔的部下、魔王的眷属。他说为什么?我们注意哦!他说修行人没有认识真正心地法门、搞不清楚,不能成佛,归纳起来,一层一层有五条大的岔路。一条岔路,比较好的,成为佛弟子的声闻缘觉小乘道;再差呢,变成外道;再差就变天魔,下面《楞严经》中间讲五十种阴魔,天魔几乎神通跟佛两个差不多一样哦!等于我们那个小说《西游记》上讲的,那个魔王变个假雷音寺、变成假的释迦牟尼佛,把孙悟空都骗过去了,本事就有这样大!再差一点啊,你觉得在修行啊?——变成魔王眷属。他说五条岔路。

为什么呢?他说:第一,众生颠倒;第二,修行人认不清楚明心见性,也是颠倒。他说为什么会颠倒呢?都因为不知“二种根本”。注意这个话!因此啊,随便来修行,“错乱修习”,自己搞错了,自己乱搞,以为自己是修行,他说整个搞错了!他说等于拿一碗沙子来煮饭,你煮了半天,把沙子放电锅里头,永远煮不成饭的。他说“蒸沙成饭”,想把它变成饭、变成好的菜啊,千生万劫永远修不成,不能成佛。我们学佛的要立大志,就要求佛道,要成佛、求得菩提,而且这两种根本颠倒要搞清楚。那么这是佛的开头、序言。现在他讲正文。

“云何二种?”佛自己提出来反问,告诉阿难。他说哪两种错误呢?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第一种错误,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中,无始以来,我们生来又死、跳不出轮回,就是这个东西。什么东西呢?“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就像你一样。佛告诉阿难(当时哦!阿难现在早成佛了,他说的是当时),像你一样;“与诸众生”,同我们大家一样;“用攀缘心”,我们现在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有感觉、能够有知觉、能够起烦恼、能够读书、能够思想这个心,叫攀缘心。“攀”,这个手像猴子抓东西一样,一路这样抓,一个思想一个思想抓过来;“缘”,就是抓到一个东西,总想抓一个东西。睡觉呢,还怕“阿弥陀佛”掉了,多念两句,然后再睡。“我昨天念了五千句哦!”昨天是昨天啦,五千句已经到了极乐世界去了,他在这里还在抓呢!——攀缘心。攀缘心,就是手那么抓。我们现在呢,“哎,你为什么打坐啊?”譬如有两位同学,我说这两天怎么样?“哎哟,这两天少做功夫啊,所以不行了!因为少打一点坐。”以为好像打坐做功夫就对了。——也是攀缘心,颠倒!当然不是颠倒,——“倒颠”,倒颠、颠倒差不多,一样!(一笑)

“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认为这个能够思想知觉这个、以为这个才是自己的心。佛这样一说好严重啊!你看我们想想看,我们呢?那些人一天“老师啊!怎么教我一个功夫啊?我的气又给人家拉动了!又什么……”他自己都用自己里头的攀缘心、用这个心来修道。而且做了一点功夫,“好啊!刚才一堂坐下来,嗬!好清净啊!气脉又动了……”那个气脉动了,你上午动了,下午呢?下午没有了。没有了又在“哎呀,后悔啊!假使我下午不下座多好呢!”下午你不下座嘛!“哎呀,我的腿受不了啊!”都是攀缘心。

佛说,“一切唯心造”,心是什么东西你都认不清楚嘛!你讲修行,他说你不是全错了?!

一切众生第一个错,“用攀缘心”,认为这个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性。问到你心在哪里?“心在里面啊!我在想啊!我在讲话啊!”——这个是攀缘心哦!就是我们今天大家听《楞严经》听进去的、我能够讲出来的,也是攀缘心。攀缘是一个连一个,一句话讲了就过了,过了后第二句就上来,这个就是攀缘心、凡夫的攀缘心。这个攀缘心就是无始以来生死的根本。——佛说的啊!他说第一点大家错了。

第二点,“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很重要哦!这几句话你当咒子念,念它三年,包你会成道!这个话我负责说话,说错了我要下地狱的。地狱很可怕,并不好受哦!地下室都很难过,不要说地狱!从哪里念起?

——“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就把这几句话当咒子念,你背来了,参透进去,你就悟道了!

佛怎么样说啊?第二个颠倒,我们天天要求道,道有个代名词,悟了道叫“菩提”,菩提就是一悟:“啊,悟了!”这个时候是菩提。菩提是梵文,中文就是觉悟、大彻大悟。“涅盘”,悟了以后证得那个境界,那个证量、那个境界,就是涅盘,叫做涅盘。这个涅盘境界是什么?“常乐我净”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常”;“乐”,它没有苦,只有清净之乐。那个是生命的无我中间的真我,那就是净土,就是涅盘。

那么我们现在学佛修道,就是修到这个。要想觉悟、开悟,证得菩提、证得涅盘。菩提涅盘他说怎么样去求证到呢?注意哦,“元清净体”,不要你去修的,每一个人都有,原来就有;本来很清净、本来就清净,你不要去找一个清净。把两腿盘起、眼睛闭拢来找清净,你在干什么?!你在里头开运动会啊!闭起眼睛在里头想东想西,又找菩提、又找涅盘、又找无明、又找烦恼、又找佛,这是干什么啊?!他说本来原来清净的。

可是众生啊,认不得我们原来就是清净体,偏要在那个攀缘心上转。看到一个思想来了,又怕,又想去了妄念。妄念你要去它干什么?!它既然叫妄念,它自然就跑了嘛!你们哪一位能够把妄念抓得住啊?我们在座哪一位能把自己的思想抓得住哦?如果有人抓得住,我就皈依你!虽然是魔王,也没有关系,就皈依。你抓不住的啊!

一个思想、一个思想,它自己本来空,不要你去空它的啊!你说我现在能够把念头空了,你那个空掉那个念头那不是一个念头吗?!那也是个攀缘心嘛!告诉你,攀缘心它自然缘过了就空了嘛!所谓空者,它自性本来空,不是你去空它的啊!所以他说众生颠倒。

讲了一个空、说了一个空,佛说一切皆空,偏偏打起坐来“我要空啊!空啊!”你那个打坐不在一切以内啊?!一切皆空嘛!你坐起来也空,空也空嘛!所以佛说众生颠倒。他说因为认不到“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我们自性本来清净的,一切不留。所以禅宗的六祖悟了道,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个东西嘛,哪里粘住了?

譬如我们从八点钟开始,讲“佛说阿难……”,讲过了就没有了,你听过了也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清净,本来清净的嘛!

那么下面佛更慈悲。他说这个“元清净体”、“道”本来在这里,你不懂。“则汝今者”,他告诉阿难,“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就是你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这六种,在外面起分别作用,意识攀缘、这个六识攀缘,“能生诸缘”。我们眼睛一看就看到了、耳朵一听就听到了,六根六识起攀缘心作用的,他说你哪里去找“道”哦?

现在他告诉阿难,道在哪里?“则汝今者”,就是你现在;“识精元明”,这个六根、六识,“能生诸缘”,你一看东,东面就看见;一看西,西面又看见;转过头来,都看不见。当你面对现实的时候、那个境象来的时候,就有;过去了,就空。“缘所遗者”,缘聚就有、缘过了就没有,没有你去找它干什么?

“缘所遗者”。因缘聚散,如浮云的去来。譬如我们每一个礼拜一的晚上,大家在十一楼,一堂人坐在这里,楼下楼上都是人,因为《楞严经》这个因缘,这两个钟头聚在一起。两个钟头时间一过了,各人回家,这个境界就散了;这个境界散了,十一楼还有《楞严经》讲座没有?没有了。你那个能够听经、能够想的那个还有没有?有啊!没有离开过你啊!一切因缘能聚、能散,一切因缘散完了,我知道“因缘散了”,散了你不要哭啊!因缘散了,“哦哟!好空哦!”哭起来了——呵!又上一个当。当然你也不要笑,笑也上一个当;不哭不笑好不好呢?也上当。

那么怎么叫不上当啊?喜怒哀乐一切自在,喜怒哀乐也是万缘。“缘所遗者”,一切缘过了,那个能起因缘的那一心,本来“遗”还遗留在这里哦!《楞严经》翻得最好是这个“遗”字,“缘所遗者”。

譬如我们现在坐在十一楼,大家这个因缘聚会;等一下大家都回家,我们都是缘,缘散了,这个地方呢——空的,这个地方没有变,“缘所遗者”。所以我们大家做了几十年人,思想、感觉、经过都很多,这都是因缘聚散。昨天的事、昨天的因缘过了,现在讲一句话也是因缘。因缘讲了,也听到了;我讲过了,不讲了;不讲了,有人打喷嚏你也听见了,这也是缘。缘也过了、喷嚏也过了,一切都过了,你能知道这个本来清净在这里——“缘所遗者”。他说你本来清净的啊!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因为一切众生,本来丢下了一切因缘、空完了,那个空不掉的那个就在你那里啊!那个用不着空,也用不着不空啊!所以佛教里头有五方佛,北方的那一位佛叫什么啊?我们出家同学都晓得——“不空如来”,空、不空,不空如来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佛都告诉你了嘛!

所以你一切因缘空完了,你能够知道空与不空的那个;“遗此本明”,你本来明白,你几时糊涂过啊?!你从来也没有糊涂过啊!你糊涂就不会到这里来搞《楞严经》了,可见你一点都不糊涂!还晓得来“愣”一下呢,愣头愣脑的就是会愣,这个就不糊涂啊!

“遗此本明”,他说因为一切众生自己不能自己觉悟到这个;“枉入诸趣”,所以很冤枉地在六道里头滚来滚去,“枉入诸趣”。

好,现在我们晓得两种颠倒,搞清楚了。(师笑写板书的同学:)呵!先生颠倒,不该写的拼命写、该写的不写,哎呀,真颠倒!(一笑)。

现在佛说两种颠倒,一种颠倒是拿攀缘心、自己这个思想、这个念头,把这个当成自性。第二种颠倒注意哦!他说我们这个清净之念头、这个心啊,自性本来很清净,都在这里。一切万缘过了,不去攀缘,所留下来能够知道的;缘过了我们知道空了,缘来了知道有了,他说这一个。不要搞错了!搞错了就会永远无法修行。

现在我们再继续下去。佛先提出来两种颠倒,答复了第一个问题了。阿难问的第一个问题,他说我们修道,因为不晓得“真际”真正道路是什么?佛现在答复了真正道路是什么。真正的道路就是我们本来的、原来的清净心。不要用这个思想的、感觉的心去修、去做功夫,这是第一问题答复了。等于我常告诉大家,你要盘腿学打坐,想修禅定,两腿一盘、手一放,已经对了。如果你把两腿一盘,手一放好,然后“哼!哈!不要吵啊!我修道了啊!”空念头、脖子不对……(不要笑!)搞了半天都是多余的。

当你说清净,不要盘腿,你看,放下就清净了;说过了就清净了,听过了也就清净啊!不要另外去找一个清净的。你如果说“哎,对了!这句我听懂了!现在我要找一个原来清净的心……”完了!又在颠倒!那是攀缘心。这个要注意!!

好!现在阿难提出来要求的第二个问题佛要答复了,他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得定。虽然道理懂了,我心定不住啊!怎么样能够得定?佛说了,“阿难”(就是三十八页这个原文),“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现在开始“八还辨见”了。这是八次往返讨论了,阿难要修道、打坐,怎么样得定?注意哦!很多人想得定,你怎么样能够得定?佛说,你想知道奢摩他路,得大止观、大止;“愿出生死”,想得真正最伟大的止观的正路,想跳出生死。“我今问汝。”他说我现在问你。佛怎么样问啊?佛在表演,他说现在我要问你了,就把膀子这样一拿;“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就把他自己身上这个黄的、发光的膀子一拿。

“屈五轮指”,就是五个指头啦!不过佛的相貌(手)比我们的手漂亮,那个指头、十个指头都是螺旋纹的,都是螺、十个螺。我们讲的“十螺生儿做状元”,什么“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开当铺”啊什么的,搞不清楚,啊!(众笑)十螺就是这个五轮,尤其是这个指头;而且很漂亮。“屈”,佛就这样膀子一拿,然后把这个手掌一摊开,手握拳。佛经描写的文学那么漂亮!实际上啊,佛就是说,“我问你,你看!”就是这一下,给他佛经文学形容得漂亮了。“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佛把手一拿、拳一摆,就问阿难。

“汝今见不?”他说你看见吧?

“阿难言:见。”阿难说,“见!”当然看见了。手一拿、拳一拿,怎么看不见?所以阿难答复话只有一个字“见”,看见了。

“佛言”,佛就问他,“汝何所见?”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禅宗!(一笑)你看到了什么啊?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他说我看到你老人家拿起膀子,把指头一来变成拳。“举臂屈指”,把五个指头一抓拢来;“为光明拳”,你那个手嘛发亮、发光的,他说好像电灯泡一样,在我眼睛前面晃来晃去,就是这样嘛!阿难讲得很老实,“是这样啊!”

“佛言:汝将谁见?”佛说你拿什么看见的啊?你看佛一步一步*人吧?把手一拿:阿难,看见了吗?阿难说看见了。他说你拿什么看见啊?他说你拿拳头、一拿我就看见了。佛说不是啊,我问你用什么东西看见我拿拳头的啊?所以是“汝将谁见?”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阿难也有点不服气了,他说这个……你老人家!我同大家一样,都是用眼睛看见的啊!都是眼睛看见你这个手啊!

“佛告阿难”,佛就说了,“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他说,照你现在答复我的话,说我拿个膀子起来,把手指握拢来变成一个拳头,“耀汝心目”,在你眼睛前面一晃。“汝目可见”,你的眼睛如果可以看见的话。“汝目可见”四个字是古文,这个很难懂了。“汝目可见”,换一句话就是说,佛在说眼睛不能看东西的。“汝目可见”,假定你认为“汝目”你的眼睛可以看得见东西的话;“以何为心”啊?他说你心在哪里?

看东西不是眼睛看哦!心看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哦!所以阿难又在颠倒了。所以佛说你看见没有?他说我看见了。“看见什么啊?”第一次错了——看见你的拳头。佛说“你拿什么看见的?”他说我眼睛看见,他说我同大家一样都是眼睛看。又错了!

佛说你如果认为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以何为心”啊?我问你,心在哪里?心不见、心不动能够看见东西?那个死人刚刚断了气,眼睛就看不见了,他心没有了嘛,以何为心啊?“当我拳耀”我的拳头在这里,你的心在哪里?

“阿难言,”阿难又说,“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上面有七次了,佛都把他说了不对。这一次佛又来了,拿个拳头逗一下、他又逗出来,最后问他心在哪里?“阿难言”,阿难说,“如来现今征心所在”,他说你现在征求(问我)心在哪里,而我现在用我的心来找这个心。“用我心”——他又错了!颠倒了,用攀缘心。他说我以心“推穷寻逐”,我用我的心仔细找我心在哪里;“即能推者”,就是那个我现在能够想、要找的!就是我现在,你问我心在哪里,我给你问愣住了,我现在找找找……找了半天,心在哪里找不到。“哦!”他说我懂了,“就是我要找我心的这个东西、这个思想,这个!”“我将为心”,这个就是心。

你看,释迦牟尼佛发不发脾气啊?也发脾气。这一下释迦牟尼佛发脾气了。“佛言:咄!”文字很好听,就是佛说“嗐!你怎么搞的啊?!”就是这个话。佛也拍桌子了!这个“咄”字你看到很轻松,就是威严很……“咄!你怎么搞的?!上次跟你讲了七次了,不是心!你现在还讲这个是心!”所以佛都发了脾气了。

他说阿难啊!“此非汝心。”他说这个不是你的心啊!我们注意哦,我们现在能够思想的,他说这个不是你的心啊!你把这个当成心,错了!他说“此非汝心”啊!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佛发了脾气,阿难也吓住了。阿难倒不是给佛发脾气吓住;佛说你现在能够想的不是你的心啊!这一句话把阿难吓住了,“矍然”,就跳起一下。这个“矍”字是形容人那么跳一下,就是我们人紧张一下,赶快就站起来了,“合掌,起立白佛”,站起来问佛。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他说我现在能够思想的、我们能够听话的、能够坐在这里有感觉的,这个不是心,这叫什么东西啊?!那换句话,我们人白活了一辈子,没得心了嘛!难道到东门菜场卖掉了?!哎,还是到哪里去了?还是逛商场逛掉了?这个心到哪里去了呢?他说这个不是我的心,那叫什么呢?!所以阿难也急了。

所以这个经典都是话剧耶!电影银幕上一样的。佛说,“咄!那么笨!这不是你的心。”他一听就一跳跳起来,他说这不是我的心,我心在哪里啊?这个思想的不是心,心在哪里?

“佛告阿难。”注意哦!这句话特别注意哦!你们真正修行、年轻同学要背来哦!要背来。什么叫背来?不是记住。你们现在读书啊,不会背书的。拼命记、应付考试,考试完了就丢掉了。“背来”不是“记”哦!背到像唱戏一样、唱歌一样,不用脑筋就唱出来的,脑子就出来,那个叫“背”。我们当年背书是这样的,背来。所以你看那个电影上背书的时候是摇头,乱摇、乱背,不用脑筋的,所以到年纪大了,一背就出来了。现在这句话要背来:

“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他说你认为“现在能够思想”这是你的心啊?这个不是啊!这是影像,就是现在的话“意识形态”,意识的形态所构成的影子、概念。哲学上常用意识形态,你的意识构成了一个观念。意识形态也好、观念也好,都是名称的不同了,都是颠倒话,不要受骗!他说你认为这个思想,我们所有的思想来来往往,都是由我们过去经验意识心理自己的支配;“前尘相”,经验上,我们生来以后,由父母教育开始,一直到受外界接触的影像接触进来,这个现象;现象来以后,变成我们的思想习惯、意识形态了,变成一个观念,所以一想就是这个观念出来了。他说这个不是你的心啊!这个是“前尘虚妄相的思想”,意识形态。

“惑汝真性”,你自己被自己欺骗了。换一句话,这是“心态”、心的作用的姿态,不是真心的“体”。佛要阿难、要我们找的是“心的体”,那个是什么?阿难拼命就在“用”上去找。释迦牟尼佛说:阿难,你去到厨房给我把面粉拿来!阿难看看厨房里有饺子,饺子上找面粉;又在面条上找面粉——他都拼命在用上去找了,同我们一样。

这些作用啊,“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他说你受了欺骗!谁欺骗我们啊?自己欺骗自己!都把能思想这个……思想是个习惯性的,所以思想你也用不着去空它,它本来空的,它是个习惯性的。

他说,“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都是由于你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这一生,你把自己的东西忘了;把到你家里来的土匪、小偷认错了当成儿子。我们的思想感情在里头,都是我们的小偷。可是我们把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这个当成是自己的心,用这个心去修止观,他说你怎么修得成啊?!所以“认贼为子,失汝元常”啊!丧失了你那个本来的真性;“故受轮转”,你永远在那里轮回。

所以你在念佛,想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妄想兜拢来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妄想兜拢来。你说《华严经》、《清净经》、《法华经》,都是妄想兜拢来;这个妄想马上过了,都是前尘分别影事啊!你想把这一个观念、或者你的观想永远停留住、叫“奢摩他”,就是第五种成就了;最高也不过第二种成就——声闻缘觉。第三种是什么?外道;第四种是天魔;第五种是魔子魔孙了;你不是入魔了吗?他说“故受轮转”。好了,阿难一听,给佛又训了,骂了。

“阿难白佛言:”阿难还是不服气哦!听到这里跟佛俩论辩起来了。

“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这是一口气下来的,所以断不了。阿难也给佛逼急了。“人急悬梁,狗急跳墙。”同我们一样、逼急了,他所以跟佛两个辩论了,毫不客气!

阿难就跟佛说,“世尊!”他说佛啊,“我佛宠弟”,他说对不起呦!我是你最爱的你的弟弟啊!你平常最爱我的啊!他说我也爱哥哥、爱你啊!“心爱佛故,令我出家。”你说要我来出家。所以他的出家多幸福啊!不对就去找哥哥哭一场。他说我出家了以后很乖哦,听你的教化。我的心“何独供养如来”,岂止供养你啊?叫你每一天早晚功课,观想遍历恒沙国土、西方极乐世界、哪里天上天下……我在那里观想,都去了、都去了;晚上施食,什么地方都有了,你们都有饭吃、都有饭吃,一个钱都不花,心里想想就是了嘛。一颗米多大、多大、多大,你们吃啊、吃啊,变成面包啊!这样当然肯做嘛,这都是你想的嘛!他说我也是“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每一个佛前面我都去供养的。不但供养一切佛,(还)供养一切善知识。

他说就是我今天发很勇猛心走菩萨道的。——菩萨道是八个字哦!什么是菩萨道?“行人所不能行”,走人家不能走的路,就是做人家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大家忍不下来的忍得下来,吃不下来的苦我给你吃下来,这是菩萨道。简单地说,“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是菩萨要发大勇猛心,就是走这个路子。“行诸一切难行法忍”,这就叫“难行法忍”。他说就是修菩萨的苦行——菩萨修苦行哦!不愿意做也要做,不愿意讲的话也要讲,不愿意见的事也要见,不愿意看的人也要看,他说这个是菩萨道。不管如何苦、不管如何修行,他说也是我们这个心啊!“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就是骂佛了、反对佛了,骂人家、造恶业的,也是这个心啊!

他说刚才你老人家说这个不是心,照你这样一讲,“若此发明不是心者”,他说我们就没有心啊!等于木头啊!除了这个能够思想以外、能够感觉以外,还有个什么叫做心呢?他说你老人家说这个不是心,那我们不是人了!人除了这个心以外,这个不是的话,就等于一块泥巴,等于一个木头啊!

“离此觉知”,离开了这个知觉的。——上面这个“觉”是感觉,下面这个“知”是知觉,倒转来用的。“离此觉知”,他说我们这个人离了这个感觉、离了知觉以外;“更无所有”,哪里有一个什么作用呢?这个身体是个躯壳嘛!心在哪里?

“云何如来说此非心?”他说为什么你老人家讲这个不是我的心啊?!他在叫了!如果演电影的话,他要大叫!假使你这一幕把他拍成电影的话,阿难一定脸胀得通红。他说你现在讲我们这个不是心,如果做电影表演他就要这样叫了。他说我们这个心到哪里去了?你要还我一个心来啊!他说“云何如来说此非心?”他说为什么——“云何”是“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讲现在我们用的这个不是我们的心?

他说“我实惊怖!”他说佛啊,你讲了(这个话)实在把我毛孔都立起来了!假使我们这个不是心,我这个人是疯子活在这个世界上啊?!他说我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实在害怕了!“我实惊怖!”他说不但我在害怕;“兼此大众”,在座的大家“无不疑惑”,没有一个人不怀疑的哦!这个能感觉、能思想的不是我的心,我心在哪里啊?“惟垂大慈,开示未悟。”他说希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再说清楚一点,使我们了解。

那么我们翻过一页,现在开始“八还辨见”了——见道这个心。哦,“八还辨见”要一气呵成,恐怕这一下讲不完,怕中间免得都耽误了。我们回去,先不要急哈,这要等一个礼拜。下个月我们研究一下、加重一点。一个礼拜一次啊,这个心不晓得到哪一天才找回来,很麻烦!(第7集完。狮子奋迅录入,玉树临风二校完,妙音三校。)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第八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