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农历正月初三
四大不调,引动欲念,利用打坐,使你静下来。四大慢慢调和,气机调柔了,欲念就没有了,所谓“习定”是也。般若是悟道的智慧,由什么地方悟?就在一动一静之间去悟。觉了能动静的那个,明明了了,就是这个。身体动乱,明明了了的这个,并没有动过,一切了然,一切不相干。生命的能,充沛以后必然向外发展,坐禅以后,不使它向外发展,于是气机在身体内发动,动到极点,慢慢就化了,业力减了,气机化了。就这样坦然一定,不要求个清净。胀、痛、酸、麻、痒、热、冷,都是过程,不要怕苦,但是也不要太苦。苦过以后,就可以豁然明白了。
习定妄想断不了,不要强去断它,就是那么看着它。昏沉来了,也不要强打精神,照住昏沉。久而久之,妄想就起不来了,昏沉也不来了,不是你用心去断除它们,它们自动不来的,用功要这样用法。
(第三枝香)
法师!把头抬起来,不要挺得太厉害了,下颚向内收,后脑向后仰一点,把头脑忘掉,使心下沉,并不是沉到身体的某一部分上停住下来,而是把它放下去,放到地心以下去,放到下面无量虚空去,然后就可以定住不变了。
天气寒冷,一切都凝缩,我们这个身心也在凝缩。不过修道要反其道而行,哈出几口气来。把身心都放下。体温就会慢慢提高,不怕冷了。我们这个身体,真是娇惯不得,越是怕冷,它就越冷;满不在乎,它倒暖起来了。
心不要注意上面,一切凡夫都习惯注意上面。想像由海底下沉,沉入于九地之下,就可以大定,所谓“地藏王菩萨”是也。心沉下,纯阳之气就上升,硬是让你放下,而不是叫你放开,是很有道理的。不把心沉下去,纯阳之气就会下沉,永远不会得定。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五、六十岁的人能够经常心向下沉,真阳之气自然上升,保持健康长寿。你看一切万物皆从地上生出来,此乃生生不已,一切生命之根也。要想长寿,身心无病恼,一定要放下。密宗破瓦法,是修行向上的法门,容易往生。心向下沉,是长寿法门。
腿子痛腰酸背痛,心太紧张了,呼吸就不匀了。呼吸太松了,(如老僧入定,此中无生机,是枯禅,一点用都没有。)就要深呼吸几次,使气机充满,活活泼泼的。心境放松,不守静,不守定,不守空,不要用心去修,就是这样修下去。把身体放松,用意向下沉,沉到地心以下去。身体先调和了,百脉皆通了,自然可以得定,身心都放下,就没有障碍了。
空与有那些道理,都可容易明白,不要去思维它。“万法本闲,唯人自闹。”这是古德的两句名言,也就是“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什么定、静、空,那都是化城,都是黄叶止儿啼,你们都不去管他,就是那么一坐,什么都不管。我来帮助你们一下,(师念佛号数百声)――把心放下,空掉,自然与佛光相接,诸佛与你们灌顶。(师又念佛号数十声)你看一片光明,一片清凉。(师续念佛号数十声)这就叫“坐念”,以清净梵音来念佛,可以超度亡人,亦可以超度活人;以此清净梵音,使人心地清净也。但是自己如尚未得定,念佛度鬼,毫无是处。
(下午两点十分)
为什么中午打坐容易昏沉?因为午时一阴生,人身为一小天地,生命之根在“子”(海底,会阴),顶在“午”(头顶)。阳生于子,阴生于午,阳气上顶,初觉头顶如铁箍,阳气正上顶,气脉通了,即无此痛的感觉了,阳气到海底或到头顶,到气脉大通后,即无感觉,好象昏迷,但此昏迷与衰老临死时之昏迷不同。后脑部分有内分泌(西人称生命之源)下降,刺激下面,生起淫念;如能把后脑后仰,即可醍醐灌顶,华池神水下降。水火既济,可以不漏;任督二脉,有小珠子在转动,呼吸停止,四肢酥麻,内外一片光明,慵慵然,如醉如痴,慈悲喜舍,淫念自无。
漏丹的对治方法,即……(按此法须得面授,否则不如法,会漏得更厉害,反而害人。故师嘱删之。)气脉通了以后,仍大有事在,就是身外有身,神通变化,广度有缘。
全部的佛法,两个字可以包括,就是“空““有”二字,谈空莫过于《般若经》,谈有莫过于《华严经》。妄想虽然不好,但你如能做到坚固一念,(如楞严十种仙)位于天人菩萨之间,也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真有定力也可以一念专精,净土宗的一心不乱,密宗专一瑜珈的修法,不使思想念念迁流,何尝不是由此入手。
真的智慧透了,色身生理的困扰也克服了。佛法重在慧解脱。见地透了,真的修持也到家了。现在让我们看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能观的就是自在。坐在这里,灵灵明明。能观内观外,应付一切,以能观的观所观,就是初观自在。向上他就升华,向下他就下堕。成凡夫的,成菩萨的,就是它。向外驰求,好像离开你了。达摩说:“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待人接物时,稍稍管带他一下,他就在这里,这就是“行”。久而久之,就是“行深”。“照”较“观”轻松一些了。“忙中做事要从容”――摆下来,静个两三分钟,这就是“敬”。闭关是要你在静中体会出它来,出关以后还要在动乱之中历炼。一片慈和安祥。“照”字,心境朗然,佛法不在枝末上去下功夫,下乘的方术,便等而下之了,所谓“做人容易炼心难”,气脉归元以后,此身与天地合一,法身无量,如月在中天。《华严经》云:法身清净,遍一切处。”无所在,无所不在。不要起心动念,另外造一个“观”的境界。
色不异空(凡夫境界),万事纷纭。这就是空,何以故?你把握不住啊!
空不异色(声闻境界)不要守空,或抓住清净。
色即是空(缘觉境界)。
空即是色(菩萨境界)。
般若之体――相空,是诸法空相――空一切外相,把空也要空掉。一切相空了以后,般若之体自然现前。这个空相,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啊。相空了,就是不染污,不执着,六根还是六根,六尘还是六尘。一般人误以为见空相就是究竟,见了空相以后,还要入世,随缘度人,得体以后还要起用,所谓出世入世毫无挂碍,生死,涅盘,成佛与否都无挂碍,无修无证,不被生死所缚。自然无挂碍,无挂碍即无恐怖。
空并不是没有东西,明心见性,确有其事,所以经说“真实不虚”。
把般若明白了以后,才能开释《华严》。《华严》为唯识要典,本经讲十方法界只有一位毗卢遮那佛,一切诸佛均系此佛之化身,乃法身本体佛也。一切菩萨罗汉众生都是他的化身,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释迦佛初成道时所说,乃向诸天所说,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一切众生的语言都是此佛的语言,一切声音都是佛说法故。本经与其他各经不同。他经从身心(小我)修起,而后与法界合一。本经从宇宙说起,从法界起修而与身心合一。本经包括印度数千年学术思想。“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场面之伟大,文字之美妙,太壮观了。但是众生心量狭隘,接受不下来,其实众生真的心量确是那么大。一般人以为表法而已,确实真是那样,因心量太窄故不知。杜顺和尚、李长者,均是弘扬本经大德,成立华严宗。学禅的人到达一念清净时,即与毗卢佛法性之光明相触,整个虚空都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不过只是此一大身的一小部分。打破空间的错觉,一切声音,都是你的声音,一切色相都是你的色相,不过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被习气妄想所障,不敢认此广大无边的法身为我身乎!上下五千年,只是一弹指耳,纵横十万里,又有什么隔碍呢?
妙焰海天王颂佛偈曰:“佛身普遍诸大会(虚空即我,我即虚空),充满法界无穷尽(一切众生法身皆如此),寂灭无性不可取(一念清净)(不执着),为救世间而出现(一切圣贤),如来法王出世间,能然照世妙法灯(说法如云如雨),境界无边亦无尽,此自在名之所证(观自在)。佛不思议离分别(坦然而住),了相十方无所有(空间观念破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非肉眼乃清净眼也)。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
心量要尽量扩大,一念清净,就是华严观。
(晚上八点十分坐末枝香)
现在我给你们显一下华严境界看一下,但并不是耍把戏。修行人一般都在身上搞,很难超脱。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超出身体的方法,把心念从顶轮抛出虚空,上升到无边际的高空,同时下降到无边际的下方,旁边前后左右也是无边无际,把身体的观念空掉。就是这样坐下去,身体的痛苦,知是知道,可是不去管他,痛苦自然减轻,久之可以得定。这时虚空即是我身,我身与虚空无二。我们这个身体不过无尽虚空中一个微尘。要离开这个身体去修,可是也要借着这个身体来证。这样修久了,心量自然逐渐扩大,慢慢就可以与诸佛相接了。
---居艾师兄录入
《习禅录影》 | 下一篇:第三天 |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