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 三
---瑜伽师地论讲座

这个《瑜伽师地论》,上次讲到,大家自己都研究过。不过进一步这个经典里头,它是佛法的宝库宝藏,好的东西要的东西太多了。那么上一次讲到声闻地,专对出家方面来讲,出家自己需要的事。但是在出家需要当中,我觉得出家更需要修持,关于如何证得三昧的问题,这是更重要。

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已经有一个准备了,上一次讲到三百九十五页是吧,声闻地的种性地,对不对?大家已经有看过是吧?看不懂?这倒是个老实话。也有人看得懂的很多吧?不要谦虚啦你们。我们现在为了争取非常重要的修持方面的,所以声闻地种性地固然重要。

这个种性,它的组织、它的说法,就是说,我们普通讲根器,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根器、来源。那么这个种性地,种性就是根器,前生的根器,不止前一生,多生累劫来的根器,这就是由阿赖耶识习气带来的。所以种子,过去生的种子,多生累劫累积拢来的种子起的现行。种子现行这两个名词应该懂了吧?下面有些佛学程度差一点的,你们问座中的老前辈们,所谓老前辈不是年纪大,他已经在佛学上懂得学问,因为没有时间给大家多研究。

那么《瑜伽师地论》讲到声闻地的种性地,就是说,尤其是出家,专门出家的修行,种性更重要。乃至于在家要真正想学佛,根器没有、种性没有,没有这一颗种子啊,没有办法培养。这一生只能种一点善根,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起现行。

首先他讲佛的种性,后来由佛的种性再讲到二乘声闻乘的种性,然后再说到菩萨等等的种性。这个道理在大经里头、经典里头《楞伽经》说的很清楚。所以没有这个种性啊,这一生许多修行,老实讲,只能说这一生在种种善根。拿这一生的现行(现在的行为),熏习充实了培养他生来世的种性。换句话说,诸位出家的法师们,今后收弟子,尤其收出家弟子,也不能随便,非观察他的根性不可。

所以种性地,我们翻过来三九六页。有了种性,有了前生来的种性,还要这一生得胜缘,有各种条件才能谈修行。那么这一段,“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

就是说,有了很好的根器,这一生还要遇到佛法的正法住世,正法也增上他音,增上缘。还有就是说有了种子,还有有正法住世、有善知识明师的培养,这颗种子才能长大,这是外缘。里面的缘呢,“及内如理作意”,内心上合理的正思维。作意,就是说,意识熏习佛法,要造成意识的境界。譬如我们念佛、观想,这些等等,乃至研究教理、研究禅定,这些都是如理作意,并非是不如理。不如理作意就是凡夫的妄想,一天到黑嘻嘻哈哈的,乃至****啦,乃至发发脾气了、耍耍花样了,这些是非如理作意。非如理作意的现行,就累积起来他生来世的种子更可怕。

云何劣缘?”为何劣缘呢?有多种,哪一种是坏的因缘要碰到?有很多种。“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乐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这些就是劣缘。怎么叫劣缘呢?你看下面都是好的啊。就是说,我们要修行,这些环境很可能障碍你,变坏了。包括很多种。就是说,“若自圆满”,我们自己不圆满,譬如说六根有欠缺,耳朵听不见了,眼睛瞎了,头脑白痴了,或者是麻痹了,这个身根不圆满,这是所谓劣缘了。

现在,我们大家学佛经经常说,人生最难是暇满之身,有清闲的时间,有圆满的身体。暇,就是闲暇,有空闲的时间,给你在这里在这个地方能够又讲经、又打坐、又听经,你这个时间还年轻。暇,人生清闲,难得。这个尤其是工业社会,哪个不为生活忙得不得了?你们出了家没有事情,还坐在那里自生烦恼,彼此你看我鼻子不对、我看你眼睛歪了,浪费这个生命。六根还圆满,“若他圆满”,自己圆满、他圆满,环境一切等等。

若善法欲”,善法欲,你要晓得欲,世间法欲望很不好,对不对?有欲望好不好?欲也分两种,广义的欲,一切都是欲。狭义的欲是男女之间爱好淫欲之欲。凡是一看到欲字,大家只想到淫欲之欲,错了!佛经的欲是广义的,什么是欲啊?你说我是吃素的,所以不像你们,没有欲。哎呀,今天这个青菜呀,乡下带来的,才鲜呢,才好呢!筷子多去夹两口,就是欲。这个山水多美丽啊,也是欲。世间上完全是利、欲之争啊!所谓“皈依僧(法),离欲尊”,真正能够离欲吗?贪清净也是欲。一切欲皆远离了。所以我们出家,这是广义的欲要远离。但是欲虽然要远离,我们没有离欲以前要善法欲,恶法不住。对于善,你看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甚至于出家,你真的做善事有没有这个欲呢?嘿,没有,别的倒是多。绝不是已经发疯了,有这个欲去做。叫你**这里看电视,你非要欲不可,到时间不打开看,看到人家在看,走不过这里,心里头发痒,看电视视听之欲。但是你做善法有没有这样像看电视看电影这样视听之欲呢?你没有发起,没有发起就是劣缘。

若正出家”,那么现在不是歪出家,是正出家。正出家是什么理由呢?下面有,声闻地里头都有。有些人灰心来出家,有些人被环境所逼出家,有时候……下面都有,都非如理。要正出家,为什么正出家?为求了证,为求得菩提,为求正果而出家,就是正出家。所以非正出家是劣缘。

若戒律仪”,戒律,真正的清净,而且懂得戒律,戒律不是条文。譬如我们有法官在这里,你譬如学法律的人,光是条文背来,还案子有时候判错了的。要懂得法理应用,戒律也是这样。

若根律仪”,根也分两面,一个是广义的根、种性,前生因果;一个是狭义的根,六根等等。

若于食知量”,你看你们经常生病,食不知量,好吃的多吃,肠胃生病了。因为肠胃生病了,就容易感冒。所以凡是感冒了,胃这里有问题了,中西医一样的道理。肠胃没有问题,即使感冒细菌进入,可以把它控制得了,自己的生命功能。因为肠胃有了问题,感冒就来了;因为感冒来了,肠胃一定出问题。出家修行呢,因为自己食不知量,不知时,该吃的时候饿着,该饿着的时候拼命吃。一个饮食都不能知时知量,如何去修行?这是佛说重,所谓饮食的障碍很重的。

若乐远离”,要远离聩闹。我们凡夫专门喜欢看闹热的。但是真的声闻要远离聩闹,不能远离聩闹属于劣缘。

若清净诸盖”,一切五盖,贪瞋痴慢疑,都要使它清净了。但是我们一样半样都清净不了,所以是劣缘。

若依三摩地”,随时在定境中。

漏了一行:“若初夜、后夜、常修习修觉寤瑜伽”,上半夜、下半夜,初夜就是上半夜,后夜就是下半夜,随时都在定境中。所以比丘戒律,睡眠的时候观日轮,在心中,右胁而卧,这是戒律,我们做到了吧?嘿!打呼,悖于律仪。真讲律仪有这样严重。具足戒,已经受了三坛具足戒的比丘,右胁而卧,睡眠的时候观心中日轮。身是睡,身体睡着了,意识清明没有睡,就是常修觉寤瑜伽。我们听听看!所以我叫你们不要跟我来谈戒律,我不讲戒律,因为我是不守戒律;如果严格讲戒律我这真是戒律。这戒律有如此之难!除睡眠之盖。

若正知而住”。你们**是正知而住啊?都是邪知而住,妄念比什么都多,正知的正觉就没有了。三藐三菩提,正知正觉。“若乐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

云何自圆满?”怎么叫自己圆满呢?“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自己怎么样圆满呢?善得人身,不是坏得人身,不是恶得人身。有些修魔法的、修外道法,可以抢这个身体哦。尤其是婴儿生的时候,有些修魔法、外道法有功力的时候,可以把那个婴儿的灵魂挤起走了,自己硬抢这个房子,这叫做夺舍,抢这个房子。那是恶得人身,那也犯杀戒。譬如有些有定力的,譬如我们假使修得有定力的,当然这些都是有特别教授方法的了。要想修夺舍法,不想经过投胎,自己年龄到了,这一生没有了道,赶紧修夺舍法。自己灵魂出窍了,出窍了以后啊,也不生天,也不下地狱,六道都不走,就是飘荡。就看人体,哪一个人体还很年轻、刚刚死的,刚刚死这个房子里头没有毁坏,可以用,抢夺进去、侵占。但是有些因为修成功了,连刚生的婴儿身体他也侵占了,戒,犯了戒,道也不会修成。怎么是犯杀戒?这个身体本来是那一个人的,你抢得进去,等于霸住那个房子,霸王住房子,这个样子,就不是善得人身。所以要“善得人身,生于圣处”,生在一个有圣人的地方。“诸根无缺”,眼睛不瞎、耳朵不聋、头脑清明。“胜处净信”,有很好的正法住世,最好的地方能够生起净信。净信哦,不是说你信个宗教就对了,要净信。这个“净”字就很难。

“离诸业障”,这一句我们做不到了,满身是业障。一天到黑头脑啊,鬼精明鬼聪明的头脑,特别聪明;用之于正知正见啊,《瑜伽师地论》都看不懂,你有什么用?所以,善得人身之难

云何名为善得人身”呢?“谓如有一生人同分”,就是说这一生下来,“得丈夫身,男根成就”,变成大丈夫、男人。佛法平等的,“或得女身”,一样的,要圆满。“如是名为善得人身。”

云何名生于圣处?谓如有一生于中国,广说如前。”生在中国。当时佛在印度,不是讲这个中国哦;就是世界的中心,文化的中心,有文化、有教义。“广说如前”,前面已经讲了。

乃至善士皆往游涉,如是名为生于圣处。”这个地方一投生下来,有很多修行人,有智慧大善知识多,这个是生于圣处。

云何名为诸根无缺?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个性生下来不是笨蛋。脑子一个笨蛋,智商不够,愚钝。

亦不顽呆。”顽,调皮。三天两头有一个花样变变,就是顽。呆就是傻,十三点。顽是顽,呆是呆。

又不喑哑。”不是聋子,不是瞎子(哑巴)。

乃至广说支节无减。”就是四肢不缺。这样叫做善得人身。

彼由如是支节无缺、耳无缺等。”尤其讲声闻乘注重在耳根,能够听懂话。听不进去有什么用?

能于善品精勤修集,如是名为诸根无缺。”等等等等。这总会看得懂吧,怎么说看不懂呢?都是中国字嘛。你没有用心在看嘛!你们大家诸根无缺,善得人身,怎么看不懂呢?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是自己不真正用心去看而已,你晓得吧?所以这个种性地,关于声闻的种性地,特别大家要注意。

那么,下面三九七页,我们随便抓一段看,现在都跳着来讲。“胜义正法作证道理。云何名为法住随转?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

正法住世,实际上无所谓正法、像法、末法。就要你做到什么呢?“了知有力能证”,自己认为这一生非证道不可。这就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譬如拿我们现在一堂人来作比方,作比方啊,当然你们都是善士啊,我只好拿大家来作比方,能不能随转随顺教授的教诫?平常你们讲老师骂我,我为什么骂你们?因为你们不能随转随顺,不能接受教授教诫。教,是教你;授,传授给你,所以叫做教授。传授给你说,你这个事情应该那样做、应该这样讲,你没有跟着这样做,所以不是随顺教授的教诫。假使能够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这样名为法住随转,等于正法住世,经典都在嘛。不听我们的教化,你应该听经典的教化。所以你没有看经、没有研究论,不是随顺随转教授教诫。

云何名为他所哀愍?”这是专对出家,我们要知道。既然出家了以后,为什么我们早晚做功课要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呢?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因为我们都是被哀怜的,被人家可怜。因为什么?“他谓施主。”施主,广义的,不是说出钱供养你两个钱、供养你吃碗饭叫施主;世界上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的施主。你譬如我们一堂人坐在这里,肩不需要挑,手不要提,坐在这里嘴巴一张,还坐在这里吹吹牛:“如是我闻……”,饭就拿来了,敲敲木鱼就拿来了,还不满意呢,这样不满意。所以我们接受世界上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的施主,所以就是这个道理。

彼于行者起哀愍心。”一切施主对于我们修行人多行哀愍心。所以出家,声闻众修行,要晓得,“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如是名为他所哀愍。”因为声闻众比丘,随时要想到自己、反省,我们接受世界上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的施主。比如我们的衣服、饮食,“卧具”,睡的、穿的,“病缘医药”,生了病,下九楼拿药。这些等等,都是接受他所哀愍的。

云何善法欲?”刚才谈到,一个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的欲,发起这个欲望。这个欲望,你说欲望就不对吗?但是在我们没有证道以前,必须要发起善法之欲。贪为善事、贪为善行、贪为善事,这个贪是正贪,这个贪是成佛的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发起,厌离心要发起,世间法一切一切厌离,善法的欲一切一切增加。这就是三十七道品“四正勤”的道理。

谓如有一或从佛所,或弟子所,闻正法已,获得净信;得净信已,应如是学。”就是说一个学佛的人,假使,“谓如有一”,玄奘法师翻译的文章素来不大高明,但是翻的很忠实,你们要看懂文字。“谓”就是“讲”,怎么讲呢?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若有一个人,假使有一个人,或者听到佛、或者依着佛的弟子们、乃至佛的后世弟子们,听到了正法;听正法不算数哦,听正法已获得净信。听到正法,听过了就听过了,对你没有用,你没有起信;起信也没有用,要起净信,生起了净信。“得净信已”,确定相信了,如此这个人“应如是学”,依教奉行,必须依照这样修行,才是真正的学佛。不是说像你们一般青年,看一点佛学的理论,六根啊、十二根尘啊、五蕴啊,谈得头头是道,行为上件件皆错、样样都错,这不是学佛。这只能叫你学的牛肉店的佛,吹牛的,那有什么用?要依正法行,要依净信行,应如是学。

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重点在这里。我们为什么出家呢?出家为了修行。所以当来下生弥勒佛告诉我们,在家烦恼、困扰。因此,“若居尘宇”,在家呢,就在世间灰尘里头、红尘滚滚一个房子里头。你看我们在都市上走一圈,你不相信,晚上回来鼻孔随便轻轻一洗,都是黑的。当然现在你们住在十二楼,那么高楼大厦,鼻子比较干净;你下街走三个钟头回来,毛巾一洗,鼻子黑的,尘宇。过去是红尘滚滚,现在工业时代是黑尘滚滚。在家烦扰,处在尘劳烦恼。所以出家干什么呢?闲旷,清净。“犹处虚空”,等于一个人,一跳出了这个世间,形式一出家了以后,已经人都住在半空中一样的清净。

是故我今应舍一切妻子眷属财谷珍宝,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因此,他说一个学声闻众出家的人,为了这个东西出家,才是正出家。是故我现在舍一切妻子眷属、财、金银财宝,“于善说法”处,真正有正法所在,毗奈耶戒律当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舍弃了世间法有家庭困扰的这个法。“趣于”就是进取,进到不是家;不是家是什么家?法王家,佛家,空王之家,进趣于非家,这个不是普通的家庭。

所以我们顺便讲个笑话,讲中国字的解释,中国字解释啊,非常妙。如果你看“家”字,宝盖,上面一个坑坑、一个箩筐,下面一个猪。人成了家就是一条猪,把你坑在里头,永远跑不出来的。所以嫁人的嫁,旁边加个女人,男人讨个女人,女人嫁给丈夫,两个就是变成两个猪,变一个宝……

(03A完。蓦然、玉树临风录入,二校完;觉如、小汐再校;玉树临风最后稿)

 

瑜伽师地论讲座(03B)

人住在楼的上面;当然没有这样讲究的楼,随便你搭一搭;下面就是猪,养的猪牛狗马。所以呀,上面一个宝盖、下面一个猪,就是“家”的来源,象形。这是顺便给你们讲到文字。

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圆满。”这八个字大家应该记起来。既然已经出家了,要勤修正行,真正在修行。正行怎么修?三摩地、得定,最重要。“令得圆满”,令一切圆满。“于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这个样子才叫做善法欲,才生起声闻地的善法欲。

怎么叫正出家呢?“谓即由此胜善法欲增上力故。”发了厌离心,要求道的、出家,“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这是戒律的程序,都叫三坛大戒,现在普通讲受三坛大戒的,所谓教授、清净、四羯磨,三坛大戒都受了。

或受劳策,所学尸罗,是名正出家。”怎么叫受劳策呢?担任事务,劳就是服尘劳。所以,你看我们讲过《指月录》,禅宗多少大禅师、祖师,他都是做饭头,六祖也舂米,都是服尘劳,劳务。策,策是什么?鞭子;硬是把最苦的行给自己做,鞭策自己。像你们好了,劳策,擦窗子也懒得擦,擦地也懒得擦。你们会啊!据我所知的,会啊!哦,要搞清洁啊?转过来:某某师啊,我看也还是你做一下吧!分配给人家**,自己不肯做劳策,没有拿勤劳的事务来鞭策自己。所以,“或受劳策,所学尸罗(戒律),是名正出家”。出家不是贪舒服。出家,或受劳策,以苦行为师,这叫做正出家。

如是等等,都跳过去了,再看第二栏。因为我的重点要教大家正修行之路。你不要听到我跳过去了,我为什么那么?一部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详细给你们讲、专讲这一部书,五年;一天可以上四个钟头课,专讲这一部要讲五年。你全部《瑜伽师地论》学完了,人、天、五乘道,一直到成佛之路,用功的方法、理论统统有了。

所以一般人写佛学概论,哪有资格写?弥勒菩萨写的佛学概论《瑜伽师地论》你敢写吧?龙树菩萨写的佛学概论《大智度论》你敢写吧?中国两个大师的佛学概论,智者大师《摩诃止观》,永明寿大师《宗镜录》。这四部真正的佛学概论,包括修行的方法,显教、密教统统有了。可是一般人不看,根据现代人写的佛学概论,哪管写一百部,随便抓来那个渣子一编就是了;再不然拿一盆浆糊、拿一把剪刀,把人家的书上东剪一剪,现在兜拢来一出,又是一本佛学概论。大学里头现在是专门念概论,都是人家的渣子,现在的大学博士教育。不管中科大、中科不大,我经常骂他们。这些教授们我当面骂他,你们这是欺骗人,犯自欺之罪,来生果报不得了的。就是年羹尧所以给儿子请的家庭教师,清朝年羹尧。那给老师(家庭教师)做好吃的,那对老师(家庭教师)之好!老师喜欢吃豆腐,有一天厨房烧的豆腐,老师一吃,嘴唇烫起泡了,年羹尧说:“怎么回事?!”眼睛一瞪。等一下,一盘端上来,厨房的头杀了。给家庭教师这个位置!但是挂在书房门口一副对子,什么对子:“不敬师尊,天诛地灭。”下面:“误人子弟,男盗女娼。”那也是真的!天下为师之难当!教育不能随便。

所以这些是最好的佛学概论。那么我现在教你们带领你们重点是讲修持,为什么那么跳过去,这下给你们讲了,知道吗?来不及啊,好东西太多啊!你们也跟着我跳过去了,对不对?平常是不是这样?啊?是啊?犯了戒律什么戒?不接受教授教诫,教你自己容易看的时候自己要看哪!买一本书不看,对不起书啊!你花的父母的钱,对不起父母。花的老和尚的钱,对不起老和尚。花了自己血汗钱抓来买一本书买了,你对不起(自己)。如果你丈夫给你钱,你对不起丈夫;如果你太太给你钱,你对不起太太。对不对?为什么要这样?说时间不够看,你也是人,我也是人,我怎么看那么多啊?因为我很勤劳啊,我要求道啊!为求正法故,生命都要舍,哪里没有时间,哪里没有精神啊?!都是自欺欺人、原谅自己的话!你想想看对不对?现在我跳过去啊。

看三九七中间这一栏,第一行:“依于意根,修律仪行,是名根律仪。”看到吧?

什么叫戒律?戒律的重点在意啊,在你思想。乃至你表面的行为一点都没有犯戒,谁知道啊?你那个意识里头都在犯戒啊。说我过午不食,你下午整个想吃东西耶。你说我不吃荤,你做菜的时候正在想:哎,这个是素鸭子,这个素的红烧鱼耶……这就意根上犯了。所以,“依于意根修律仪行,是名根律仪。”这才修行有根。这是什么根?第八阿赖耶识的根根转了,才是真修行。表面修行,没有用啊!要阿赖耶识实际的种子根转了。

“云何于食知量?”你看我们未来的佛弥勒菩萨教诫我们多清楚!上面提到一句话,他自己都再三给你解释。怎么叫修行人、出家人饮食要知量呢?我经常发现你们饮食不知量,乱吃。所以你们平常跟着我的时候吃饭知道,我平常一天吃一餐,晚上吃一碗红薯稀饭,浅浅的。有时候夜里他们告诉我,昨天诱惑我,我也是没有修行:好啊好啊,多一点,吃一点。我就告诉他,你又哄我了,吃多了不好,修行不利啊。现在呢,我跟着他们陪他们吃饭,因为要我带领他们吃饭,两餐,还都每餐半碗稀饭。所以昨天晚上,他们因为礼拜天,这几个小萝卜头兜起来包饺子,我说我吃给你看,二十个饺子,我说我可以吃到四十个饺子。但是吃了我要一两个钟头打坐,把它化得光光的,我说你害了我!我看你们啊,饮食不知量,就会多病。

什么叫饮食知量?很难哦!今天自己修持的功夫到什么程度,譬如你们打坐腿容易发麻,肠胃不清,血液不干净,所以发麻,都从饮食来的,百病皆从……。你看百丈丛林清规挂在十一楼,都看到的:“诸病以减食为汤药。”你们没有减食啊,好吃拼命吃,吃得多多的。那一大碗一大碗装下去,都给身上那些寄生虫吃。

饮食要知量,是修行第一步啊!

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学佛吗?你们不是要学佛吗?学佛就要跟着佛的告诫,没有错吧!佛告诉你什么呢?吃饭要学问,你看吃饭的学问来了。什么叫食知量?什么年龄,该吃多少;什么身体,该吃多少;乃至于说配合营养都是知量的道理。但是营养不要过分多哦。现在人我经常说,你看大家有许多老朋友给我讲:奇怪啊,大陆上的共产党这没得吃的,……。我们父母都还在啊,像我的老太太都在,现在九十几了,怎么活得那么长寿啊?我说因为没得吃啊!文明社会是吃死了的,营养过分。这个我确确实实看到的。我在贵州西南边区那边当王的时候,那在山里头有什么吃啊?山里头是一年辣椒蘸盐巴是上好的菜,不过如此而已。辣椒蘸点盐巴,哪里看到肉!豆腐,很难得的,也是难得的上品了。活得很长寿啊,子孙满堂啊。西藏西康吃那些糌粑,那个糌粑是等于我们吃饭,荞麦还不是荞麦,就泡点奶,吃得苦苦的,一个个身体都蛮好。我们现在文明人都是吃出病来的。讲究营养,营养多了,病多。所以啊,这就是知量。

怎么样知量呢?“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修行第一步要守根门,眼耳鼻舌身(身体),根,六根,不放逸。

“以正思择食”。吃东西也要有思想,要有头脑。用正思维心来选择饮食,选择什么饮食?不是说选择营养好的,每个人身体不同,体能不同,病不同,各个众生没有成佛以前各个有病。我需要的是什么?

“食于所食”,这四个字怎么讲法?吃我应该吃的。食,是名词,我要吃的。所食这个“食”是动词,我应该吃的什么东西。

“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什么叫倡荡啊?吃东西不是为了表现阔气,“你看我吃东西多讲究啊!我做的东西多讲究啊!”“嘿,你看我做的菜,第一等!”——倡荡。这是饮食上的风流,也是犯戒,犯细戒。“不为憍逸”,不是说摆个架子给人家看。老实讲,像我们现在的伙食,比有些庙上都好,可以跟那些庙子上憍逸一番、骄傲一番:“你看,我们大乘学舍十方丛林伙食怎么样?比你们好吧?”有此一念,憍逸,犯骄慢心,放逸,就不对。

“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是说做菜有三个原则,色、香、味,“你看我的菜一摆上来颜色多好啊!”“你看我们家里吃的菜怎么样?”饰好,出风头。

“不为端严。”也不是说吃饭吃了,为自己身体长得发光、脸上发红、好看一点,不是为这个。“食于所食”,吃我们应该吃的,重复一下。

“然食所食”,为什么吃我们应该吃的?“为身安住,为暂支持。”这个身体四大本来假的,可是我们没有修成功以前这个房子还要住啊。这个房子要补充它,慢一点死亡、慢一点倒下去,它不是靠……机器靠能源,我们的能源,肉体靠饮食,为了这个动念。所以戒律上告诉我们吃饮食要有一个观念,作什么观?吃药。吃什么药?治这个身体的,暂时活着,“为暂支持。”

“为除饥渴”,吃饮食的时候,为了口干了、饿了,不得不吃。

还有一个,“为摄梵行”。吃饮食干什么?身体留它干什么?为了修行。不然留着它干什么!为摄梵行。

“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断过去一切烦恼,为断**。所以今天我今天接受饮食,为了修梵行,烦恼更不生。

“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为什么吃饭、饮食呢?我保养这一个有限的身体,使它无病,能够得安隐、快乐。得安隐快乐干什么?不犯罪,不犯戒,“无罪、安隐而住。”起心动念都要无罪。

“如是”,包括这许多意义,叫做于食知量。懂了没有?要记得哦!要记得哦!看了佛经不记得犯罪过的哦!我的口水也花气力的,我这个妈妈生的肚皮也是暂住在这里哦!多给你们讲一分钟,我这个生命也多消耗一分钟,你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我哦!要记住。

那么,又解释,“云何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出家了以后,戒律规定,右胁而卧,睡的时候心中要观太阳(日轮)。身使它睡,心没有睡,这叫修觉寤瑜伽,这是戒律,声闻乘的戒,随时昼夜精进。初夜就是上半夜,后夜就是下半夜。你要晓得,真给你讲修行,你看讲两个故事给你听,你们有许多都听过的。右胁而卧有时候打酣,睡着打酣,但是一切清净。打酣是身体休息,心是觉寤瑜伽。觉寤,比丘、声闻道必须如此;依据戒律,也是如此。但是,菩萨境界又不同。

譬如我们都晓得有个三车法师,就是窥基法师,玄奘法师的弟子。他的前生不讲了,就是刚才讲种性地。他前生是释迦牟尼佛以前,迦叶佛末法时代一个比丘,在西藏印度雪山打坐。末法时代没有正法,也找不到善知识,他入定了。玄奘法师到印度求经,经过雪山,看看每个山上都有雪。有个山顶没有雪,还有点黑黑的,他说这个是怎么搞的呢?跑前一看有头发,唉唷,这里还有人!慢慢从头发挖挖,挖出一个大头,玄奘法师站在他肩膀上。玄奘法师唐朝人哦,比我们现在高大,可是还只到那个人的耳朵。他一看这个比丘入定,这个样子一定是入定,玄奘法师在耳朵边上叫他,也听不见,赶快抓出引磬来,抓出引磬在他耳朵边上“叮——叮——”一敲,出定了。他那个眼睛一眨,眼睛上皮那个雪块掉下来,“轰”打雷一样,那个眼睛多大!玄奘法师问他,你干什么啊,你怎么老是……?他一看,哪里有声音啊?一看肩膀上,哟!站几个小人!哪里的?说我是东土来的,讲了半天。他说你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迦叶佛时代的末法比丘,我打坐在这里等释迦牟尼佛下生。玄奘法师说,老兄你这个不是办法,释迦牟尼佛又入涅盘了。他说哎呀这样啊,那我再等吧,等弥勒佛吧!玄奘法师把他耳朵拉住,你不能啦老兄,你这样搞,弥勒佛再出生,谁来通知你啊?他说,那怎么办?他说我是像法时代的比丘,我到印度求经,二十年一定回来;你赶快到东土投生,投生以后等我回来来度你。他说那好啊,哪里投?他说你这里向东走。玄奘法师意思叫他变成太子,他说你看那个城市很大很大,画个图给他,那个房子最大最大的,你向那里投生。好,他去了,玄奘法师把他埋掉了。

二十年回来跟唐太宗俩见面,第一件事情问唐太宗,赶快查。因为皇帝妃子怀孕都登记了的,一查,这一年这一月,没有这个人啊,没有生这么一个太子啊!玄奘法师说不会不会,一定有,再查。查来查去,宫廷没有。唐太宗心里头有点不相信了,你这个事情玄得很!但是唐太宗这个精神,非求不可,求证,有没有。一查,尉迟恭(尉迟敬德)生了一个侄子,一查时间都对,把他找来。看到玄奘法师好像似曾相识。那么唐太宗跟尉迟恭讲:代表我出家!给玄奘法师做弟子。代表皇帝出家的,窥基法师。他认不得皇宫,认为王侯府第已经很大了,他就钻进去投胎了。但是你看,罗汉都有隔阴之迷。他说我不出家;要出家,皇帝下命令,代表他。他说那有三个条件,什么三个条件?我不吃素,出门要带酒肉;我不能废世间的书,要读书,出门要带书;还要美女宫女服侍我。唐太宗说,我一概答应;问玄奘法师,玄奘法师说好,也答应。所以叫三车法师,一出门三个大车,一车酒肉,一车书,一车宫女美女服侍他。

道宣律师,了不起的,守戒律,说非要把他弄来教训不可。道宣律师在终南山住茅蓬,中午一到,天人送食,天女下来送饮食来;吃了饭,就没了。非要给他摆颜色给他看。**,三车法师来。窥基就去了,窥基心里想,好嘛,就看看你这个和尚玩些什么花样!这位法师就跑去了。终南山啊,三车车上不去,他只好爬上去了。爬上去,道宣说,我请你受天人供养。他说好啊,我天饭倒没有吃过,到这里来等着吃吃看。过了午时也没有送来,到晚上也没有送来。窥基法师说,你瞎扯,害得我酒也没有喝,肉也没有吃!下山嘛,天晚了,他说好嘛,在你茅棚里住一晚吧。在茅棚里住了。住了,道宣律师戒律,不倒单,初夜、中夜、后夜,跏趺端身而坐,在打坐。窥基法师在那里蜷蜷腿,打呼。你想他多胖啊,你们到故宫博物院看看他那个像,很胖的,同他师父玄奘法师那个身体差不多。“唉呀老兄啊……犯戒比丘!”早晨醒了,天亮了,他说,你啊,既然出家了,虽然代表皇帝,总要有威仪。他说我哪里没有威仪啊?你看你这个样子,平常带三车,因为你代表皇帝嘛,佛教界没有话讲了;但是你睡觉,出家人睡觉心中要观日轮,你打呼打得那么厉害。你这种把我打坐给打搅了,****,打搅了我一夜。道宣律师说,你不要瞎扯,我一夜都没有睡好,被你打搅了!道宣律师说,你这个人你看,还打妄语。打什么妄语啊?你坐到了半夜,有个虱子在你腰里头咬你,你拿手轻轻去把它抓出来,想要把他咬了;咬了犯杀戒,你赶快在地上一丢;那个虱子丢在地上,一个腿就跌断了,那个虱子就叫了一夜,“唉哟!唉哟!”害得我没有睡好。道宣一听,真有这个事!吓住了!这一下把他吓住了,他还在打乎呢!所以真入定的时候,闻蚁斗如雷鸣,蚂蚁打架,听到打雷一样。

道宣法师傻了,只好送他“犯戒比丘”,菩萨你下山吧!下山以后,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来送食了,道宣律师问:你们昨天怎么给我丢人呢?他说昨天我们进不来啊,找你这个茅棚找不到了。怎么样?喔!四大金刚哦,天龙八部大菩萨在这里护法;我们是欲界天的中间的小天人,进不来啊!没有拿到入境证进不来啦!我实在是进不来啦!一定是大菩萨在这里,谁在这里啊?道宣律师一听,傻了。

这个故事不要好听哦,为什么?所以,昼夜睡眠时,要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那么,你要夜里能够修习觉寤瑜伽,要怎么?就要饮食有关了,为什么叫过午不食呢?说过午不食,不容易昏沉。

蓦然2010-8-27初稿,玉树临风二校。觉如、小汐再校。玉树临风最后稿。)


《瑜伽师地论讲座》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