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孟子与百姓生活:思想的意义和启迪价值 > 正文

第7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2)



  但继秦而兴的汉朝,“汉承秦制”,在汉初奉行“黄老之术”,提倡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恢复经济之后,就开始“独尊儒术”了。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的浩劫和汉初的冷落之后,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汉书·董仲舒传》引董仲舒与汉武帝奏对时建议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会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依然是为了统一思想,不过,与秦统一于法家思想一样,汉武帝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定儒术为一尊。从此,儒家学说,由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一跃而为天下独尊的一家,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能说,不受其影响。

  那么,儒家学说凭什么会获得如此的尊崇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术之所以独尊,根本的原因,还是由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决定的。

  自春秋战国至秦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梁惠王章句上)的小农经济模式基本形成和确定。《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秦朝时的人口约两千多万,汉中期的人口上升到五千多万,按五口之家的模式,即多达一千万家。从汉至清亡,人口和土地面积基本都在这个水准上浮动。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么多汪洋大海一样的小农呢?怎样才能使强暴的专制皇权的统治看起来合情合理,而且富有一些所谓的人情味呢?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比如孔子学说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以及:“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以及:“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以及“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以及:“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矣。”(《论语·尧日》)以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等,无不是论证了皇权专制统治的合法性。

  同样,孟子学说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道义也。”(滕文公章句上)以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章句上)以及:“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离娄章句上)以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离娄章句上)等等,也是用伦理来论证统治者富有的人情味。

  这样以来,孔孟学说就转变成了维护皇权专制统治的意识形态,与小农经济一起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超稳定的三角版块。其中,小农经济是基础;皇权专制制度犹如金字塔一样,高居其上;孔孟学说起着教化小农、支撑皇权的作用。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皇权体制,孔孟学说一直是传统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在这个三位一体的动态超稳定的三角版块结构中,孔孟学说与皇权专制体制,以及小农经济各占三角形的一个边。若一边残破,就犹如三角形缺了一个角,整个三角版块的稳定就打破了。稳定一旦被破坏,社会动荡就难免了,所谓的乱世就来了;若孔孟学说与皇权专制体制和小农经济三者基本处于协调状态,那社会的稳定就有了保证。所谓的太平盛世也就出现了。

  孔孟学说在动态三角版块中的协调作用,对小农的教化作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皇权专制强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因而,孔孟学说能够发展为贯穿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学,既是官方的意识形态,也是社会的价值标准。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