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 > 正文

第23节:第五部分:纵横家苏秦的谜样人生(1)



  第五部分:纵横家苏秦的谜样人生

  其实,苏秦的一生,就是一场玩笑。

  苏秦的回家

  司马迁写苏秦,从他的一次回家写起。

  浪子回家,这是千古以来的经典场面。

  浪子失败而回--跟衣锦还乡相对照--就更是最让人痛苦,也最让人难忘的场面。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

  要是满载而归

  我也要这样回到生长我的土地

  倘使怀中的财货多得和痛苦一样。

  苏秦当时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痛苦很多,财货没有。因此,在他跨入家门的一瞬,苏秦受到了来自"兄弟嫂妹妻妾"(《史记 苏秦列传》,以下引文未标注者,均引自《史记 苏秦列传》)充满窃笑和调侃的欢迎。而苏秦,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黑屋,羞愧难当。

  司马迁说苏秦在他的小黑屋,一猫就是一年。在这一年中,苏秦除了埋首书山籍海,他哪也没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悟到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光明大道。苏秦决定二度出山。他先到了自己的所在国--东周,相见一面周显王;但熟人其实是最不好谈生意的,显王他大概是没见着,--不过没关系,以后他会自己跑过来--反而被周显王的马仔们,取笑了一番。苏秦转身去了真正的国家,大名鼎鼎的秦国。

  这里得插一句,司马迁写的这些个鸡零狗碎的事(现在我又把它们重复了一遍)在严肃、正经的历史学家看来,不说不屑一顾,大概也实在有点不太"历史",但司马迁偏偏就这么写了,这是不是也是暗中构成《苏秦列传》白写了的因素之一?

  司马迁说苏秦倒秦国后,见到了秦惠王,还说:"秦孝公卒",又说"方诛商鞅",听那话语的口气,好像是暗指秦惠王刚刚登基未久。秦惠王对苏秦还算客气,但没有接受他的游说。

  苏秦于是再转身,到了赵国,又碰了一鼻子灰。于是继续转身,向北,到了有点遥远的燕国(燕国在当时,实在有点太偏远,在此之前,跟其他诸侯国几乎没有往来,苏秦到了燕国,几乎有种"到了国外"的感觉)。在今天北京西南郊的房山附近,游逛了一年多,苏秦终于见到了燕文侯。这一下,一个机会给他攥住了。可见,古往今来,还是北京机会比较多。

  一番长谈,燕文侯被苏秦说动了,于是给了苏秦一批车马金帛,让他去开拓共同的事业。

  苏秦转身南下。古往今来,想在中国成一番事业者,基本都得从北--最好就是北京的北--向南。苏秦也不例外。

  苏秦首先重返赵国,见到了已经自己当家的赵肃侯。一番更长的长谈--足足用掉了1300字,是整个《苏秦列传》的六分之一。你看,这人一有钱,底气就足;底气一足,话也就长了。不出意外,赵肃侯也被苏秦打动,愿意"敬以国从"。于是苏秦马不停蹄,再接再厉,立即转道韩国,面对韩宣惠王,又是一通依葫芦画瓢的游说。俗话说:运去金如铁,时来铁变金!苏秦说的,还是以前那一套,最多添了点装饰,但是运一来,怎么说怎么有,想有点挫折都不行。接下来的行程中,苏秦依次顺利拿下了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得到的回应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这王还是您来当吧,我是不行了。"

  至此,司马迁来了句总结语:"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苏秦为从约长",相当于当上了北约秘书长;"并相六国",则有点"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意思。

  批评司马迁的历史学家说,以上这些内容,基本失实;"并相六国",更是子虚乌有。

  司马迁说苏秦从楚国回赵国汇报出行工作途中,顺便回了趟家。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此,不管书写怎样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总能腾出手来,来上两笔妙趣横生的闲笔。正是这些"纯文学"的文笔,造就了一位彪炳千古、独树一帜的史学家。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