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正文

第12节:论语心得(12)



  宓子贱作单父县长,时值齐国人攻打鲁国,单父是必经之地,单父的老人们向宓子贱请求说:“地里的麦子已经熟了,而齐国人马上就要攻打过来了,请你马上下令,任凭城中百姓出城收割吧,不要管是不是他种的,只要能够抢收回来,替单父百姓增加些粮食,总比留在地里,让齐国人获得资助更强一些。”


  可这这么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单父的父老们一连请求了三次,宓子贱都不同意。没多久,齐国的侵略大军来了,抢走了城外的麦子。此事为鲁国执政季孙氏得知,勃然大怒,就派了人去遣责宓子贱。宓子贱听了,皱着眉头回答道:“单父今年没有收到麦子,明年可以再种,可是如果让不耕种的人趁机获得麦子,就会使他们越发地希望有敌人入侵,如果鲁国百姓产生了这种不好的心态,那么到了明年,就算是齐国人不想来侵略我们都做不到。因为一旦世风败坏,百姓存了不劳而获之心,就会希望齐鲁交兵,并想方设法地达到这一目的,挑起两国战端。如果人心思乱,那还能够做到平安地发展国家经济吗?而鲁国的国力明显不如齐国,一旦开启战端,后果殊难预料。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看到战乱中暂时为他们带来的微小利益,又怎么知道大的灾祸就在后面啊。”


  季孙氏听了宓子贱的解释,羞愧地说道:“如果入地有门,我还有脸再见宓子贱吗?”


  考虑问题只顾及目的而不择手段,短时间内看起来见效,但时日长久,所带来的祸患却是无可弥补的。


  慎终追远,不仅是考虑国家政事管理的正确思路,有识之士也同样将其用在个人的品德修养上。秦秋年间,公孙仪做鲁国宰相,他十分嗜好吃鱼,鲁国的官员都争着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却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他:“你那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


  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送的鱼,因为一旦接受别人送的鱼,必然要照人家的意愿去办事,那就将违法乱纪。犯了法,就会被罢免宰相的职务。一旦丢了官,虽然想吃鱼,又有谁再给我送呢?不接受别人的鱼,就可以免于被罢相,虽然没有白拿鱼,却能长久地自己去买鱼吃。”


  公孙仪的这番话,于我们的今天仍是大有教益,为人处事,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够不慎终追远啊。


  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的观点是对的,干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多花点功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许多人学习外语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去循序渐进地苦练基本功,不去背记单词,也不去理解分析语法,一心只希望获得“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于是一些奸商便利用了人们的这一投机心理,制造了许多“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其实这些秘诀唯一能起作用的只是能为那些奸商赚钱,并不能有效帮助人们快速掌握外语。


  又比如,不管是孩子或学生,还是家长或父母,总希望他们的学习能很快进步、成绩能迅速提高,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尤其是在上到高年级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把以前学过的低年级的教材也重新学习一遍,这样才可能真正提高高年级的成绩。


  宋国有个人,见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很好,总觉得自己家的庄稼长得太慢,很是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便将自己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全部拔高了一些。看着自己家的庄稼一下子比别人家的庄稼长高了,感到非常高兴。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个人让地里所有的庄稼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完他的详细介绍,立刻跑到地里去看,结果发现他们家的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充分地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有价值的语言技巧应建立在仁德之上


  孔子是非常重视语言技巧的人,他曾经说过:“谏者有五,吾从之讽。”意思是说,劝告别人的说话方法有五种,我推荐最富技巧性的比喻与暗示。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