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正文

第66节:论语心得(66)



  “俭以养德”这条古训,是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的一种人生观念,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行为规范。宋代儒士汪信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节制而俭朴的生活能磨炼意志,锻炼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使人们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直前。如果在个人生活上,迷恋于吃喝玩乐,既消磨人的意志,又会分散工作精力,这样的人必将难成大器,甚至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俭朴的生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品质。生活俭朴的人具有顽强的意志,能经受得住艰苦的磨炼,胸怀开阔,无心于考虑物质生活,更不会受钱财的诱惑。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对他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因此,这种人住在竹篱盖的茅屋,也有清新的生活情趣。


  唐太宗在位期间,不但注意节制自己的奢欲,对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奢侈之风也能有所限制。公元627年,他曾下令,限制王公以下贵族住房过于奢华,并对贵族生活用车马、衣着服饰的具体标准等做了规定。贵族婚丧费用是国家一项不小的开支,有些贵族,为了显示身份,大摆排场,有的当事人也想趁机大捞一笔。因此,唐太宗对各级贵族婚嫁丧葬的费用也做了一定规定,并强调:不符合规定的奢侈之举,一律禁止。严重者,要依刑法处罚。


  是俭是奢,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或品德问题,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问题,真正的智者总能宁俭不奢,不仅一生平安快乐,也留下令人景仰的清声令名。纵观古今,那种追求奢华、生活糜烂的人,到头来总落得身败名裂,走向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深渊。


  第六章 理想之道


  志当存高远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志向。


  中国以往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农、商、学、兵,各大行业类别中,你确定的人生志向是什么呢?


  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做一名出色的商人?


  成为大学教授、出色的研究员?


  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成为一名有为的社会工作者?政府官员?


  成为一名农场主?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志向,你就会谨小慎微,裹足不前。


  不少人终生都像梦游者一样,漫无目的地游荡。他们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从来不问自己:“我这一生要干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作为不甚了了,因为他们缺少志向。


  曾经有人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事?”第一个人听了回答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人回答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人笑着回答说:“我在建筑世界上最有特色、最美丽、实用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


  为什么会是第三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呢?为什么不是第二个人与第一个人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人,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把志向放得微不足道;而第二个人,满脑子里都是些庸俗的想法;然而第三个人却拥有远大的志向,所以,他成功了,这就是“志当存高远!”的见证。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志向,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