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腾讯读书 > 连载书库 > 人文社科 > 人文其它 > 傅佩荣《庄子》心得 > 正文

第11节:傅佩荣《庄子》心得(11)



  第六步叫做“无古今”。古今代表时间上的古代和现在。这时候你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抵达永恒的境界了。


  最后一步是“不死不生”。不死不生不是坏事,《庄子》里面的不死不生是你已经超越了生死,你是一个神人,神人是很美妙的,庄子的描写令人羡慕,他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庄子?逍遥游》)好像一个仙女一样,令人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他讲的是精神状态。到最后不死不生,逍遥于整个天地之间。对他来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永远存在。人怎么可能永远存在呢?因为身体总是会消失的。但是不要忘记,人的精神如果与宇宙生命力量相通的话,就不一样了。所以庄子在最后描写自己的时候,他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不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这就是往上跟造物者“道”在一起,与道在一起的话,你还担什么心呢?但这个道在什么地方呢?道是无所不在的。庄子里面有句话讲得最直接了。有一次,东郭子对庄子说:你一天到晚讲“道”,“道”在哪里?能不能为我解释一下?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能不能请你说清楚点?庄子说:“道”在蝼蚁。蝼蚁就是蚂蚁,“道”怎会在蚂蚁身上?东郭子以为“道”应该在很高的地方嘛!他便皱眉头了。庄子说:在瓦片里面。蚂蚁还有生命,瓦片连生命都没有。东郭子说:怎么会越来越卑陋、低下呢?庄子说:在稻谷里面。怎么又更低了呢?接着就是在屎尿了。东郭子吓得不敢再讲话,再讲话,说不定答案更可怕了。庄子说明“道”无所不在,凡存在之物皆有“道”。你有慧根的话,任何地方、任何东西都可以显示“道”的力量。我们说“道”在这棵树上,这棵树只要存在,它就有“道”。但这棵树被火烧掉之后,“道”是不是就不见了呢?不是!树木可以被烧掉,“道”还是存在。这就是“道”的两面性格,一方面超越在整个宇宙之上;另一方面又存在于万物之中,而宇宙之间有任何变化,“道”都永远不变。这就是庄子对“道”的描写。一个人如果精神到达这个层次,与“道”能够和谐而游的话,对他来说,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


  道家思想发展到庄子的时候,就是要化解外在的限制,回到内心思考一下,从人的知,回到人的心,把人的精神状态掌握住,让它不受外界的干扰,然后向上提升。提升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就可以跟宇宙化而为一。这时我们前面所讲的“天人合一”或是“气化一元论”都成为大气,鼓荡、浮动在你之下。你像只大鹏鸟一样,可以飞到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这是庄子精神逍遥的境界。否则,一个人在世界上,一天到晚想的是明天该怎么办?今天晚上该吃什么?该做什么事情?谁欠我钱没还……生命就完全被困住了。一点乐趣都没有!所以,庄子的思想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往往是一剂解药。因为中国人接受儒家思想以后,的确是有入世、关怀人群的倾向。要把自己的力量贡献出来,服务别人,这非常好。但是你要注意一点,这种服务永远做不完。你再怎么有能力,也做不完,做到最后,你会想:我是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跟孔子一样,最后累死呢?还是,我既然做不完,就设法往属于我个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去发展。所以,现代人需要透过道家思想的接引,发展出来一种休闲观念,让我们转化成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而这逍遥自在很难形容,所谓的“一朵花可以看到天堂,一粒砂可以看到世界”,这不是诗人随便写的,而是经过庄子的精神训练过程,让自己达到这种境界之后,可以真实感受到的。感受到生命里有一种活泼的生机,这种活泼的生机绝对不是外在的名利权位或是个人的理想抱负所能显示的,而是能够回归到“道”的本身。所以道家思想绝对不是单纯的一种修养而已!它是要你回到根源、回到整体。一个人只有回到根源、回到整体的时候,他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安顿。所以庄子特别强调,泉水枯了,鱼在泥巴地里以气相呴濡,这样子还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就是“道”的比喻。鱼在水里面完全忘记自己是鱼,完全忘记自己跟外物有什么差别,在里面悠游自在,我们人能不能像一条鱼一样在大海里逍遥自在呢?应该可以。


上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