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湛然居士文集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附录

 

  一、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二、耶律文正公年谱

  三、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湛然居士集提要

  五、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

  ○一、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宋子贞 撰

  国家之兴,肇基於朔方,惟太祖皇帝以圣德受命,恭行天罚,马首所向,蔑有能国。太宗承之,既怀八荒,遂定中原,薄海内外,罔不臣妾。於是立大政而建皇极,作新宫以朝诸侯,盖将树不拔之基,垂可继之统者也。而公以命世之才,值兴王之运,本之以廓庙之器,辅之以天人之学,缠绵二纪,开济两朝,赞经纶於草昧之初,一制度於安宁之後,自任以天下之重,屹然如砥柱之在中流,用能道济生灵,视千古为无愧者也。

  公讳楚材,字晋卿,姓耶律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王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留守生将军国隐,将军生太师合鲁,合鲁生太师胡笃,胡笃生定远将军内剌,定远生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始归金朝。其弟聿鲁生履,兴平鞠以为子,遂为之後。以文章行义受知於世宗,擢翰林待制,再迁礼部侍郎;章宗即位,有定策功,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终於尚书右丞,谥曰文献,即公之考也。妣杨氏,封漆水国夫人。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献公通术数,尤邃太玄,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为名字。

  公生三岁而孤,母夫人杨氏诲育备至。稍长,知力学。年十七,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金制,宰相子得试补省掾,公不就。章宗特赐就试,则中甲科,考满,授同知开州事。贞佑甲戌,宣宗南渡,丞相完颜承晖留守燕京,行尚书省事,表公为左右司员外郎。越明年,京城不守,遂属国朝。

  太祖素有并吞天下之志,尝访辽宗室近族,至是徵诣行在。入见,上谓公曰:「辽与金为世讐,吾与汝已报之矣。」公曰:「臣父祖已以来皆尝北面事之,既为臣子,岂敢复怀贰心,讐君父耶!」上雅重其言,处之左右,以备咨访。己卯夏六月,大军征西,禡旗之际,雨雪三尺,上恶之。公曰:「此克敌之象也。」庚辰冬,大雷。上以问公。公曰:「梭里檀当死中野。」已而果然。梭里檀,回鹘王称也。

  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见知,乃诧於公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公曰:「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上闻之喜甚,自是用公日密。

  初,国朝未有历学,而回鹘人奏五月望夕月食。公言不食,及期果不食。明年,公奏十月望夜月食。回鹘人言不食。其夜月食八分。上大异之,曰:「汝於天上事尚无不知,况人间事乎!」壬午,夏五月,长星见西方,上以问公。公曰:「女直国当易主矣。」逾年而金主死。於是每将出征,必令公预卜吉凶,上亦烧羊髀骨以符之。行次东印度国铁门关,侍卫者见一兽,鹿形马尾,绿色而独角,能为人言曰:「汝君宜早回。」上怪而问公。公:「此兽名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盖上天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陛下无疆之福。」上即日下诏班师。

  丙戌冬十一月,灵武下,诸将争掠子女财币。公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已。既而军士病疫,惟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其後燕京多盗,至驾车行劫,有司不能禁。时睿宗监国,命中使偕公驰传往治。既至,分捕得之,皆势家子。其家人辈行赂求免。中使惑之,欲为覆奏。公执以为不可,曰:「信安咫尺未下,若不惩戒,恐致大乱。」遂刑一十六人,京城帖然,皆得安枕矣。

  己丑,太宗即位,公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尊长之有拜礼盖自此始。诸国来朝者多以冒禁应死。公言:「陛下新登宝位,愿无污白道子。」从之。盖国俗尚白,以白为吉故也。

  时天下新定,未有号令,所在长吏皆得自专生杀,少有忤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室被戮,襁褓不遗者。而彼州此郡动辄兵兴相攻,公首以为言,皆禁绝之。自太祖西征之後,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公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因奏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上曰:「诚如卿言,则国用有余矣。卿试为之。」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二员,皆以儒者为之。如燕京陈时可、宣德路刘中,皆天下之选。因时时进说周孔之教,且谓「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上深以为然。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

  先是诸路长吏兼领军民钱谷,往往恃其富强,肆为不法。公奏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不相统摄,遂为定制。权贵不能平。燕京路长官石抹咸得不激怒皇叔,俾专使来奏,谓公「悉用南朝旧人,且渠亲属在彼,恐有异志,不宜重用。」且以国朝所忌,诬构百端,必欲置之死地。事连诸执政。时镇海、粘合重山实为同列,为之股栗曰:「何必强为更张,计必有今日事!」公曰:「自立朝廷以来,每事皆我为之,诸公何与焉!若果获罪,我自当之,必不相累。」上察见其诬,怒逐来使。不数月,会有以事告咸得不者,上知与公不协,特命鞠治。公奏曰:「此人倨傲无礼,狎近羣小,易以招谤。今方有事於南方,他日治之,亦未为晚。」上颇不悦,已而谓侍臣曰:「君子人也。汝曹当效之。」

  辛卯秋八月,上至云中,诸路所贡课额银币及仓廪米谷簿籍具陈於前,悉符元奏之数。上笑曰:「卿不离朕左右,何以能使钱谷流入如此?不审南国复有卿比者否?」公曰:「贤於臣者甚多,以臣不才,故留於燕。」上亲酌大觞以赐之。即日授中书省印,俾领其事,事无巨细,一以委之。

  宣德路长官太傅秃花失陷官粮万余石,恃其勳旧,密奏求免。上问中书知否?对曰:「不知。」上取鸣镝欲射者再,良久叱出。使白中书省,偿之。仍敕今後凡事先白中书,然後闻奏。中贵苦木思不花奏拨户一万以为采链金银栽种蒲萄等户。公言:「太祖有旨,山後百姓与本朝人无异,兵赋所出,缓急得用。不若将河南残民贷而不诛,可充此役,且以实山後之地。」上曰:「卿言是也。」又奏:「诸路民户今已疫乏,宜令土居蒙古、回鹘、河西人等与所在居民一体应输赋役。」皆施行之。

  壬辰,车驾至河南,诏陕、洛、秦、虢等州山林洞穴逃匿之人,若迎军来降,与免杀戮。或谓此辈急则来附,缓则复资敌耳。公奏给旗数百面,悉令散归,已降之郡,其活不可胜数。国制,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汴京垂陷,首将速不■〈碍,角代石〉遣人来报,且言此城相抗日久,多杀伤士卒,意欲尽屠之。公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上疑而未决。复奏曰:「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上始然之。诏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原免。时避兵在汴者户一百四十七万,仍奏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河北,官为给赡。其後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

  初,汴京未下,奏遣使入城索取孔子五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元措,令收拾散亡礼乐人等,及取名儒梁陟等数辈。於燕京置编修所,平阳置经籍所,以开文治。时河南初破,被俘虏者不可胜计。及闻大军北还,逃去者十八九。有诏停留逃民及资给饮食者皆死,无问城郭保社,一家犯禁,余并连坐。由是百姓惶骇,虽父子弟兄,一经俘虏,不敢正视。逃民无所得食,踣死道路者踵相蹑也。公从容进说曰:「十余年间存抚百姓,以其有用故也。若胜负未分,虑涉携贰;今敌国已破,去将安往?岂有因一俘囚罪数百人者乎?」上悟,诏停其禁。金国既亡,唯秦、巩等二十余州连岁不下。公奏:「吾人之得罪逃入金国者,皆萃於此,其所以力战者,盖惧死耳。若许以不杀,不攻而自下矣。」诏下,皆开门出降。期月之间,山外悉平。

  甲午,诏括户口,以大臣忽覩虎领之。国初方事进取,所降下者,因以与之。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至是始隶州县。朝臣共欲以丁为户,公独以为不可。皆曰:「我朝及西域诸国莫不以丁为户,岂可舍大朝之法而从亡国政邪?」公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尝以丁为户。若果为之,可输一年之赋,随即逃散矣。」卒从公议。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驱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乙未,朝议以回鹘人征南,汉人征西,以为得计。公极言其不可,曰:「汉地、西域相去数万里,比至敌境,人马疲乏,不堪为用。况水土异宜,必生疾疫。不若各就本土征进,似为两便。」争论十余日,其议遂寝。丙申,上会诸王贵臣,亲执觞以赐公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天下亦无今日。朕之所以得高枕而卧者,卿之力也。」盖太祖晚年,屡属於上曰:「此人天赐我家,汝他日国政当悉委之。」

  其秋七月,忽覩虎以户口来。上议割裂诸州郡分赐诸王贵族,以为汤沐邑。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足以为恩。」上曰:「业已许之。」复曰:「若树置官吏,必自朝命,除恒赋外,不令擅自徵敛,差可久也。」从之。是岁始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上田每亩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每银一两四十斤,已上以为永额。朝臣皆谓太轻。公曰:「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已为重矣。」

  国初盗贼充斥,商贾不能行,则下令凡有失盗去处,周岁不获正贼,令本路民户代偿其物,前後积累动以万计。及所在官吏取借回鹘债银,其年则倍之,次年则并息又倍之,谓之羊羔利。积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以至妻子为质,然终不能偿。公为请於上,悉以官银代还,凡七万六千定。仍奏定今後不以岁月远近,子本相侔,更不生息,遂为定制。

  侍臣脱欢奏选室女,敕中书省发诏行之。公持之不下。上怒,召问其故。公曰:「向所刷室女二十八人尚在燕京,足备後宫使令。而脱欢传旨,又欲徧行选刷,臣恐重扰百姓,欲覆奏陛下耳。」上良久曰:「可。」遂罢之。又欲於汉地拘刷牝马。公言:「汉地所有,茧丝五谷耳,非产马之地。若今日行之,後必为例,是徒扰天下也。」乃从其请。丁酉,汰三教僧道,试经通者给牒受戒,许居寺观;儒人中选者则复其家。公初言「僧道中避役者多,合行选试」,至是始行之。

  始诸王贵戚皆得自起驿马,而使臣猥多,马悉倒乏,则豪夺民马以乘之,城郭道路,所至骚动。及其到馆,则要索百端,供馈稍缓,辄被箠挞,馆人不能堪。公奏给牌劄,仍定饮食分例,其弊始革。因陈时务十策:一曰信赏罚,二曰正名分,三曰给俸禄,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务农桑,九曰定土贡,十曰置水运。上虽不能尽行,亦时择用焉。

  回鹘阿散阿迷失告公私用官银一千定。上召问公。公曰:「陛下试详思之,曾有旨用银否?」上曰:「朕亦忆得尝令修盖宫殿用银一千定。」公曰:「是也。」後数日,上坐万安殿,召阿散阿迷失诘之,遂服其诬。太原路课税使副以赃罪闻。上让公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皆善人,何故亦有此辈?」公曰:「君父之教,臣子岂欲陷之於不义;而不义者亦时有之。三纲五常之教,有国有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星辰也。岂可因一人之有过,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於我朝乎?」上意乃解。

  戊戌,天下大旱蝗,上问公以御之之术。公曰:「今年租赋乞权行倚阁。」上曰:「恐国用不足。」公曰:「仓库见在,可支十年。」许之。初,籍天下户,得一百四万,至是逃亡者十四五,而赋仍旧,天下病之。公奏除逃户三十五万,民赖以安。燕京刘忽笃马者,阴结权贵,以银五十万两扑买天下差发。涉猎发丁者,以银二十五万两扑买天下系官廊房地基水利猪鸡。刘庭玉者,以银五万两扑买燕京酒课。又有回鹘以银一百万两扑买天下盐课,至有扑买天下河泊桥梁渡口者。公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咸奏罢之。尝曰:「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人必以为班超之言盖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论。」

  上素嗜酒,晚年尤甚,日与诸大臣酣饮。公数谏不听,乃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尚致如此,况人之五脏,有不损耶?」上悦,赐以金帛,仍敕左右日进酒三锺而止。时四方无虞,上颇怠於政事,奸邪得以乘间而入。

  初,公自庚寅年定课税,所额每岁银一万定。及河南既下,户口滋息,增至二万二千定。而回鹘译史安天合至自汴梁,倒身事公,以求进用。公虽加奖借,终不能满望。即奔诣镇海,百计行间。首引回鹘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增至四万四千定。公曰:「虽取四十四万亦可得,不过严设法禁,阴夺民利耳。民穷为盗,非国之福。」而近侍左右皆为所啗,上亦颇惑衆议,欲令试行之。公反复争论,声色俱厉。上曰:「汝欲鬬搏耶?」公力不能夺,乃太息曰:「扑买之利既兴,必有蹑迹而篡其後者,民之穷困,将自此始,於是政出多门矣!」公正色立朝,不为少屈,欲以身徇天下,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气恳切,孜孜不已。上曰:「汝又欲为百姓哭耶?」然待公加重。公当国日久,每以所得禄赐,分散宗族,未尝私以官爵。或劝以乘时广布枝叶,固本之术也。公曰:「金币资给足以乐生,若假之官守,设有不肖者干违常宪,吾不能废公法而徇私情。且狡兔三穴,吾不为也。」

  辛丑春二月,上疾笃脉绝。皇后不知所以,召公问之。公曰:「今朝廷用非其人,天下罪囚必多寃枉,故天变屡见。宜大赦天下。」因引宋景公荧惑退舍之事以为证。后亟欲行之。公曰:「非君命不可。」顷之,上少苏,后以为奏。上不能言,颔之而已。赦发,脉复生。冬十一月,上勿药已久,公以太一数推之,奏不宜畋猎。左右皆曰:「若不骑射,何以为乐?」猎五日而崩。癸卯,后以储嗣问公。公曰:「此非外姓臣所当议,自有先帝遗诏在,遵之则社稷甚幸!」

  奥都剌合蛮方以货取朝政,执政者亦皆阿附。唯惮公诅其事,则以银五万两赂公。公不受,事有不便於民者,辄中止之。时后已称制,则以御宝空纸付奥都剌合蛮,令从意书填。公奏曰:「天下先帝之天下,典章号令自先帝出。必欲如此,臣不敢奉诏。」寻复有旨,奥都剌合蛮奏准事理,令史若不书填则断其手。公曰:「军国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因厉声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固不负於国家,皇后亦不能以无罪杀臣。」后虽怨其忤己,亦以先朝勳旧,曲加敬惮焉。

  公以其年五月十有四日以疾薨於位,享年五十五。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茹泣相吊。以中统二年十月二十日葬於玉泉东壅山之阳,从遗命也。以漆水国夫人苏氏祔。先娶梁氏,以兵乱隔绝,殁於河南之方城。生子铉,监开平仓,卒。苏氏,东坡先生四世孙威州刺史公弼之女,生子铸,今为中书左丞相。孙男十一人,曰希徵,曰希勃,曰希亮,曰希宽,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曰希□,曰希□,曰希□。女孙五人,适贵族。

  公天姿英迈,回出人表。虽案牍满前,左酬右答,咸适其当。又能以忠勤自将,尝会计天下九年之赋,毫厘有差,则通宵不寐。平居不妄言笑,疑若简傲,及一被接纳,则和气温温,令人不能忘。平生不治生产,家财未尝问其出入。及其薨也,人有谮之者曰:「公为相二十年,天下贡奉,皆入私门。」后使卫士视之,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笃於好学,不舍昼夜。尝诫诸子曰:「公务虽多,昼则属官,夜则属私,亦可学也。」其学务为该洽。凡星历、医卜、杂算、内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尝言西域历五星密於中国,乃作麻答把历,盖回鹘历名也。又以日食躔度与中国不同,以大明历浸差故也,乃定文献公所着乙未元历行於世。

  既葬公七年,今丞相持进士赵衍状以铭见属。国家承大乱之後,天纲绝,地轴折,人理灭,所谓更造夫妇肇有父子者,信有之矣。加以南北之政,每每相戾,其出入用事者又皆诸国之人,言语之不通,趣向之不同,当是之时,而公以一书生孤立於庙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学,戞戞乎其难哉!幸赖明天子在上,谏行言听,故奋袂直前,力行而不顾。然而其见於设施者十不能二三,而天下之人,固已钧受其赐矣!若此时非公,则人之类又不知其何如耳!铭曰:

  帝王之兴,辅弼是赖。谁其尸之,不约而会。阿衡返商,尚父归周。风云一旦,竹帛千秋。赤气告祥,龙飞朔野。义师长驱,削平天下。儒服从容,左右弥缝。克諴厥功,惟中令公。令公维何?代掌爕理。太师之孙,文献之子。白璧堂堂,维国之华。帝曰斯人,天赐我家。重明耀离,大命既革。乾旋坤转,如再开辟。内外畴咨,付之钧司。吾国吾民,汝翼汝为。公拜稽首,曰敢不力。权舆帝坟,草创人极。郡国相师,以杀为嬉。阴盗赤子,弄兵潢池。涣号一布,捷於风雨。指麾羣雄,圈豹槛虎。贤哲深藏,固拒牢关。潜行公卿,求活草间。随材择用,郁为榱栋。网罗四方,狩麟蒐凤。府库填充,粟帛流通。公於是时,萧何关中。台阁讨裁,典章灿焕。公於是时,玄龄贞观。逋俘累累,蔽野僵屍。我燠而寒,我饱而饥。围城惴惴,假息寸晷。我解其缚,我生其死。生息长养,教诲饮食。民到於今,家受其赐。惟天虽高,其监则明。乃祚元子,再秉枢衡。勳在盟府,名昭国史。富贵寿考,哀荣终始。莓莓新阡,浩浩流泉。不朽载传,尚千万年。

  (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五十七)

  ○二、耶律文正公年谱

  王国维 撰

  庚戌 【 金章宗明昌元年。】 六月二十日,公生。(公元一一九○年)

  公讳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王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留守生将军国隐,将军生太师合鲁,合鲁生太师胡笃,胡笃生定远将军内剌,定远生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始归金朝。其弟聿鲁 【 案元遗山集二十七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作族弟。】 生履,兴平鞠以为子,遂为之後,以文章行义受知於世宗,擢翰林待制,再迁礼部侍郎。章宗即位,有定策功,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终於尚书右丞,谥曰文献,即公之考也。 【 元文类五十七宋子贞撰公神道碑。】 始娶萧氏,辽贵族,再娶郭氏,岞山世胄之孙,三娶杨氏,名士昙之女。子三人,长曰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辨才,次曰龙虎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善才, 【 文献神道碑。】 三即公也。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献公通术数,尤邃太玄,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名字。 【 神道碑。】

  辛亥, 【 二年。】 二岁。(公元一一九一年)

  夏六月丙午,文献公薨。戊申,权殡於都城南柳村。诏百官会丧。中使宣慰其家,赐钱一百万。秋八月辛巳,车驾临奠,宰相百官陪。赐谥曰文献,赐钱二百万,帛四百匹,重币四十端。九月庚午,葬於义州弘政县东南乡先茔之侧。诏同知临海军节度使营护丧事。 【 文献神道碑。案文献之薨,元遗山撰神道碑系於明昌元年,宋周臣撰公神道碑云公三岁而孤,则当在明昌三年,今从金史章宗纪及本传。元史本传及神道碑均不着公乡里。公子铸双溪醉隐集寓历亭诗注云予家辽上後家医无闾,今观文献先茔在义州医无闾山,则公本义州弘政人矣。】

  壬子, 【 三年。】 三岁。(公元一一九二年)

  公生三岁,母夫人杨氏诲育备至。 【 神道碑。】

  癸丑, 【 四年。】 四岁。(公元一一九三年)

  甲寅, 【 五年。】 五岁。(公元一一九四年)

  乙卯, 【 六年。】 六岁。(公元一一九五年)

  丙辰, 【 承安元年。】 七岁。(公元一一九六年)

  丁巳, 【 二年。】 八岁。(公元一一九七年)

  戊午, 【 三年。】 九岁。(公元一一九八年)

  己未, 【 四年。】 十岁。(公元一一九九年)

  庚申, 【 五年。】 十一岁。(公元一二○○年)

  辛酉, 【 泰和元年。】 十二岁。(公元一二○一年)

  壬戌, 【 二年。】 十三岁。(公元一二○二年)

  学诗书。 【 文集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十三学诗书」。】

  癸亥, 【 三年。】 十四岁。(公元一二○三年)

  甲子, 【 四年。】 十五岁。(公元一二○四年)

  乙丑, 【 五年。】 十六岁。(公元一二○五年)

  丙寅, 【 金章宗泰和六年。蒙古太祖元年。】 十七岁。(公元一二○六年)

  公年十七,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金制,宰相子得赐补省掾,公不就。 【 神道碑。】 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问以疑狱数事。时同试者十七人,公所对独优,遂辟为掾。 【 元史本传。】 文集 【 十二】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云:「二十应制策」,盖举成数也。是岁,蒙古太祖称皇帝。 【 元史太祖纪。】

  丁卯, 【 七年。二年。】 十八岁。(公元一二○七年)

  戊辰, 【 八年。三年。】 十九岁。(公元一二○八年)

  泰和末,母夫人教授禁中。 【 文献神道碑。】

  己巳, 【 衞绍王大安元年。四年。】 二十岁。(公元一二○九年)

  庚午, 【 二年。五年。】 二十一岁。(公元一二一○年)

  辛未, 【 三年。六年。】 二十二岁。(公元一二一一年)

  是岁,春二月,蒙古太祖将兵伐金,败金师於野狐岭。八月,又败之於会河川。九月,拔德兴府。哲伯入居庸关,抵中都。 【 太祖纪。】

  壬申, 【 崇庆元年。七年。】 二十三岁。(公元一二一二年)

  癸酉, 【 至宁元年。宣宗贞佑元年。八年。】 二十四岁。(公元一二一三年)

  公倅开州。 【 案本传与神道碑均不纪年,文集九和平阳张彦升见寄诗云:「天兵出云中,一战平城破。居庸守将亡,京畿驿骑逻。有客赴澶渊(予尝倅开州),无人送临贺。奸臣兴弑逆,时君远迁播。」皆此年及次年事,则公倅开州当在是年。】  是岁秋七月,蒙古兵克宣德府,遂拔德兴,哲伯取居庸关。八月,金胡沙虎弑其主允济 【 太祖纪。】

  甲戌, 【 贞佑二年。九年。】 二十五岁。(公元一二一四年)

  宣宗南渡。公兄辨才、善才皆扈驾。 【 遗山集二十六龙虎衞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及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公留中都,丞相完颜承晖留守燕京,行尚书省事,表公为左右司员外郎。 【 神道碑。】 是岁,始参万松老人。 【 文集八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云:予既谒万松,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寒大暑,无日不参焚膏继晷,废寝忘餐者几三年。误被法恩,谬膺子印,以湛然居士从源目之。案公得法在二十七岁,则始参当在是年。】 是岁夏五月,金主迁汴。六月,蒙古兵围中都。 【 太祖纪。】

  乙亥, 【 三年。十年。】 二十六岁。(公元一二一五年)

  公围闭京城绝粒六十日,守职如恒, 【 行秀湛然集序。】 是岁夏五月,中都陷。 【 太祖纪。】

  丙子, 【 四年。十一年。】 二十七岁。(公元一二一六年)

  受显诀于万松老人。 【 行秀湛然集序。文集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韵:「禅理穷毕竟,方年二十七。」】

  文:贫乐庵记 【 丙子日南至。文集八。】

  丁丑, 【 兴定元年。十二年。】 二十八岁。(公元一二一七年)

  戊寅, 【 二年。十三年。】 二十九岁。(公元一二一八年)

  春三月,蒙古太祖徵诣行在。 【 西游录。】 入见,太祖谓公曰:「辽与金为世雠,吾与汝已报之矣。」公曰:「臣父祖以来皆尝北面事之,既为臣子,岂敢复怀二心雠君父耶?」上雅重其言,处之左右, 【 神道碑。】 呼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蒙古语长髯人也。 【 本传。】 系年诗:过闾局河四首 【 案闾局河即元史之胪胊河,西游记之陆局河。公过此河当在诣行在时。然四首用邱长春辛巳出塞诗韵,又有亲见阴山冻鼠冰语,乃辛壬间在西域所追作也。文集五。】

  己卯, 【 三年。十四年。】 三十岁。(公元一二一九年)

  初,西域杀蒙古使者, 【 太祖纪。】 太祖西征,公从。禡旗之际,雨雪三尺,上恶之。公曰:「玄冥之气见於盛夏,克敌之徵也。」 【 本传。】 公从征,夏六月过金山。 【 西游录「道出金山时方盛夏。」】 秋九月望,过松关 【 文集三过夏国新安县,时丁亥九月望也,诗云「昔年今日渡松关」,注西域阴山有松关。】

  系年诗:过金山用人韵 【 文集一。】  过阴山和人韵 【 七古。】  又 【 五律。】  又 【 七律。】  又 【 七律。】  再用前韵, 【 七古。以上文集二。】  过金山和人韵三首 【 文集七。案以上九章皆用邱长春辛巳年所作原韵,乃辛、壬间在西域时追作。】

  庚辰, 【 四年。十五年。】 三十一岁。(公元一二二○年)

  春三月,太祖克蒲华城。夏五月,克寻思干城。 【 太祖纪。】 公皆从。冬复至蒲华。 【 文集六再过山城驿诗序。】 大雷,上以问公。公曰:「梭里檀当死中野。」已而果然。梭里檀,回鹘王称也。 【 神道碑。】

  系年诗:赠蒲察元帅七首 庚辰西域清明 【 以上文集五。】  梦中偶得 【 正月。文集六。】

  辛巳, 【 五年。十六年。】 三十二岁。(公元一二二一年)

  夏,太祖驻跸铁门关。 【 太祖纪。】 角端见,公奏请祭之。 【 案此事元人纪载纷如,然年月事实均有舛误。神道碑:「行次东印度国铁门关,侍衞者见一兽鹿形马尾,绿色而独角,能为人言曰:汝君宜早回,上怪而问公。公曰:『此兽名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盖上天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陛下无疆之福。』上即日下诏班师。」元史略采其语入太祖纪及本传,皆系於甲申。癸辛杂志亦着其说,盖亦出於神道碑。然近程同文跋西游记、魏默深撰海国图志均不信其说。予案庶斋老学丛谈引耶律柳溪诗云:「角端呈瑞移御营,扼吭问罪西域平。」自注:角端日行万八千里,能言晓四夷之语。昔我圣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巳岁,驻跸铁门关。先祖中书令奏曰:五月二十日晚,近侍人登山见异兽,二目如炬,鳞身五色,顶有一角,能人言,此角端也,当於见所备礼祭之,仍依所言□□则吉云云。是角端之见在辛巳五月,时太祖方欲南行,尚在班师之前二年。宋周臣误合为一,後人遂疑为虚妄,由未考柳溪之说也。】 旋归寻思干。冬十一月,长春真人邱处机应诏至寻思干,得燕京士大夫音问,公作诗寄之。闰十二月,复至蒲华城。 【 文集六再过西域山城驿诗序。】  是岁,子铸生。 【 文集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序云:乙未为子铸寿,作是诗以遗之,铸方年十有五也。由乙未上溯十五年为辛巳,是铸生於此年。】

  系年诗:西域寄中州禅老 【 序云:恨离师太早,淘汰未精,起乳慕之念,作是诗以寄之。】 蒲华城梦万松老人 【 序云:辛巳闰月,蒲华城梦万松老人法语谆谆,觉而犹见其彷佛,作诗以寄。】 寄巨川宣抚 【 序云:巨川宣抚文武兼资,词翰俱妙,阴阳历数无所不通。尝举法界观序云,此宗门之捷径也。今观瑞应鹤诗,巨川首唱焉,叹其多能,作是诗以美之。案巨川名檝,元史有传,时以宣抚使驻燕京,与邱长春善,瑞应鹤事见长春真人西游记。公素恶全真教,此诗序云美之,实讥之也。】  寄南塘老人张子真 【 案西游记:师登宝玄堂传戒,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焚简之际,一简飞空而灭,且有五鹤翔舞其上。南塘老人张天度子真作赋美其事,诸公皆有诗云云。】  观瑞鹤诗卷独子进治书无诗 【 案西游记有李士谦子进。】  寄德明 【 案西游记有吴章德明,又有吴德明大卿,李庭寓庵集二挽吴德明诗注云:公太原石州人,承安初中乙科,崇庆末始赴召南渡,丙午春捐馆。】  才卿外郎五年止惠一书 【 案西游记有师諝才卿。】  寄清溪居士秀玉 【 案西游记有陈时可秀玉。困学斋杂录通寂老人陈时可字秀玉,燕人,金翰林学士,仕国朝为燕京路课税所官。神道碑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如燕京路陈时可、宣德路刘中天下之选。】  戏秀玉 寄张子闻 寄用之侍郎 【 案西游记有刘中用之。】  和正卿待制韵 【 案西游记有赵中立正卿。】  寄仲文尚书 【 案西游记有杨彪仲文。】  雪轩老人邦杰久不惠书作诗怨之 谢王清甫惠书 【 案西游记有王直哉清甫。以上诸人大率与长春相识,且於瑞鹤卷题诗,故寄诸人诗当皆在长春抵西域後,或不尽是年作矣。】  再过西域山城驿 【 序云庚辰之冬,驰驿西域,过山城驿中。辛巳暮冬再过题其驿壁。案山城驿当在寻思干、蒲华二城之间。】  辛巳闰月西域山城值雨 十七日早行始忆昨日立春 是日驿中作穷春盘 西域蒲华城赠蒲察元帅 乞车 戏作二首 【 以上文集六。】

  壬午, 【 元光元年。十七年。】 三十三岁。(公元一二二二年)

  公居寻思干。夏至行在。五月长星见西方,上以问公。公曰:「女直国当易主矣。」逾年而金主死。於是每将出征,必令公预卜吉凶。上亦烧羊髀骨以符之。 【 神道碑。】 秋,太祖班师。九月,至寻思干。冬十二月,驻跸霍阐没辇。 【 西游记。】

  系年诗: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 【 案此与邱长春壬午游西园诗用韵相同,盖君玉亦和长春韵也。公和长春韵诗皆不着其名。】  河中游西园四首 【 案亦用邱长春韵。】  河中春游有感五首 【 案亦用长春韵。】  壬午元日二首, 【 以上文集五。】

  又在西域所作诗无年月可考者皆此三年中作:复用过阴山和人韵唱玄 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二首 用前韵感事二首 思亲有感二首 思友人 赠李郡王笔 【 自注云:李郡王尝为西辽执政。又文集八醉义歌序云:「及大朝之西征也,遇西辽前郡王李世昌於西域。予学辽字於李公,期岁颇习。」以上文集二。】  寄移剌国宝 和景贤十首 又一首 【 案他诗题或作郑景贤,末首云:「龙冈医隐本知几」,即西游记所谓三太子之医官郑公者也。太宗即位,犹为侍医,见文集十四谢龙冈遗鹿尾二绝诗序。】  和王君玉韵 【 以上文集三。】  乞扇 感事四首 【 案亦用邱长春韵。】  西域家人辈酿酒戏书屋壁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和其韵七首 【 以上文集五。】  西域河中十咏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西域有感 西域元日 【 以上文集六。】  赠辽西李郡王 西域尝新瓜 【 以上文集七。】  醉义歌 【 文集八。】

  文:进征西庚午元历表 【 文集八。案太祖时公历官史无明文。表云钦承皇旨,待罪清台。考大唐六典灵台郎注汉则杂候上林清台,後汉又作灵台,守候日月气,是清台谓司天台也。公此时当为司天台官。文集四再用韵谢非熊召饭诗云「圣世因时行夏正,愚臣嗜数愧春官」。文集七和景贤七绝诗云:「龙庭十载典南讹。」亦公尝官司天台之证。又知公於太宗初年尚居是官也。】

  癸未, 【 二年。十八年。】 三十四岁。(公元一二二三年)

  春正月,太祖驻跸赛蓝南三程之大川。 【 西游记。】

  甲申, 【 哀宗正大元年。十九年。】 三十五岁。(公元一二二四年)

  秋,公在西域阿里马城 【 文集八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文: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 甲申中元日,文集八。】

  乙酉, 【 二年。二十年。】 三十六岁。(公元一二二五年)

  是岁春正月,太祖还行宫。 【 太祖纪。】 公尚留西域。冬在西域瀚海军之高昌城。 【 文集八辨邪论序。】

  文:辨邪论序 【 乙酉日南至。文集八。】

  案:太祖西征之年,史文舛驳,兹表列之:

  ①元朝秘史 ②皇元圣武亲征录西域史同 ③元史甲 ④元史乙 ⑤西游记 ⑥西游录及湛然居士文集

  己卯 ①征回回。 ②以西域杀商,集各将帅会议西域事,定军中章程。 ③夏六月,西域杀使者。帝亲征,遂取讹答刺城,擒其酋哈只儿只兰秃。   ⑤五月,刘仲禄在乃满国兀里朶得旨。 ⑥西游录,大举西伐,道过金山。

  庚辰   ②上至也儿的石河,住夏。秋,进兵,所过城皆克。至斡脱罗儿城,上留二太子、三太子攻守,寻克之。 ③春三月,帝克蒲华城。夏五月,克寻思干城。 ④夏,驻跸也儿的石河。秋,攻斡脱罗儿城,克之。   ⑥文集八上征西庚午元历表,庚辰,圣驾驻跸寻思干城。文集六再过西域山城驿诗序,庚辰之冬,驰驿西域,过山城驿。

  辛巳   ②上与四太子进攻卜哈儿、薛迷思干等城,皆克之。大太子又克养吉干、八儿真等城。上驻军於西域速里坛避暑之地,命忽都忽那颜为前锋。秋,分遣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率右军攻玉龙杰赤城。於是上进兵过铁门关,命四太子攻也里泥沙兀儿等城。上亲克迭儿密城。又破班勒纥城,围守塔里寒寨。冬,四太子又克马鲁察叶可马卢、昔剌思等城。   ④春,帝攻卜哈儿、薛迷思干等城。皇子术赤攻养吉干、八儿真等城,并下之。夏四月,驻跸铁门关。秋,帝攻班勒纥等城。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攻玉龙杰赤等城,下之。冬十月,皇子拖雷克马鲁察叶可马鲁、昔剌思等城。 ⑤七月,帝将兵追算端汗至印度。冬,土寇坏河梁(阿母河)。十二月,二太子发军复整舟梁,土寇已灭。 ⑥双溪醉隐集一凯歌乐词注:昔我太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巳岁夏,驻跸铁门关。

  壬午   ②春,四太子又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上以暑气方隆,遣使招四太子速还。因经木剌奚国,大掠之。渡搠搠兰河,克野里等城。上方攻塔里寒寨。朝觐毕,并兵克之。三太子克玉龙杰赤城。大太子还营所。寨破後,二太子、三太子始来朝觐。是夏避暑於塔里寒寨高原。时西域速里坛札兰丁遁去,遂命哲别追之。再遣速不台、拔都为继,又遣脱忽察儿殿其後。哲别至蔑里可汗城,不犯而过。速不台、拔都亦如之。脱忽察儿至,与其外军战。蔑里可汗惧,弃城走。忽都忽那颜闻之率兵进袭。时蔑里可汗与札兰丁合就战。我不利,遂遣使以闻。上自塔里寒寨率精锐往击之。追及辛目连河,获蔑里可汗,屠其衆。札兰丁脱身入河泳水而逸。遂遣八剌那颜将兵急追之,不获。因大虏忻都人民之半而还。   ④春,皇子拖雷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还经木剌等国,大掠之。渡搠搠阑河,克也里等城,遂与帝会,合兵攻塔里寒寨,拔之。夏避暑塔里寒寨。西域主札阑丁出奔与灭里可汗合,忽都忽与战不利,帝自将击之,擒灭里可汗。札阑丁遁去,遣八剌追之不获。 ⑤夏四月,邱长春从车驾庐,於雪山避暑。上约四月十四日问道,将及期,有报回纥山贼指斥者,上欲亲征,因改卜十月吉。八月八日,发邪米思干。十二日,过碣石城。中秋,抵河上,即夜过班里城。其衆新叛去,尚闻犬吠。二十二日及行宫。二十七日车驾北回。九月朔,渡航桥而北。下旬至邪米思干大城西南三十里。十月朔驻跸大城之东二十里。十二月驻跸霍阐没辇之东。

  癸未   ②春,上率兵循辛目连河而上。命三太子循河而下。至昔斯丹城,欲攻之,遣使来禀命。上曰:隆暑将及,宜别遣将攻之。夏,上避暑于八鲁湾川,候八剌那颜,因讨近敌,悉平之。八剌那颜军至,遂行至可温寨。三太子亦至。上既定西域,置达鲁花赤於各城监治之。   ④夏,避暑八鲁湾川。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及八拉兵来会,遂定西域。诸城置达鲁花赤监治之。 ⑤春正月二十一日,东迁一程,至一大川。东北去赛蓝约三程。  

  甲申 ①至额儿的石地面过夏。 ②旋师,住冬避暑,且止且行。   ④帝至东印度国,角端见,班师。    

  乙酉 ①回秃剌黑河林旧管。 ②春,上归国。自出师西域至此凡七年。   ④春正月,还行宫。  

  丙戌, 【 三年。二十一年。】 三十七岁。(公元一二二六年)

  冬十一月,灵武下。诸将争掠子女财币,公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已。既而军士病疫,唯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 【 神道碑。】

  系年诗:除戎堂二首 【 序云:王师西征,贤帅贾公留後,於云内筑除戎堂於城之西阿以练戎事。予道过青塚,公召予宴於是堂,鸿笔大手题诗,洒墨错落於楹栋间,皆赞扬公之盛德云云。文集七。】

  文: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 【 丙戌重午日题於肃州鄯善城。文集十三。】

  丁亥, 【 四年。二十二年。】 三十八岁。(公元一二二七年)

  秋七月,太祖崩於灵州。皇四子拖雷监国。冬,公奉诏搜索经籍赴燕京。 【 文集八燕京崇寿禅院故圆通大师朗公碑铭云:丁亥之冬,予奉诏搜索经籍,驰传来京。】

  系年诗:丁亥过沙井和移剌子春韵二首 【 文集二。】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二首 过夏国新安县 【 原注:时丁亥九月望也。】  过青塚用先君文献公韵 过青塚次贾抟霄韵二首 再用韵以美抟霄之德 再用韵自叹行藏 再用韵感古 再用韵唱玄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 过云中和张伯坚韵 过云中和张仲先韵 过云中和王正夫韵 过白登和李正之韵 过天城和靳泽民韵 过武川赠仆散令人 【 案归潜志九元遗山权国史院编修官时,末帝召故仆散阿海女子入宫,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赋金谷怨乐府诗,案即集中芳华怨,其人至汴京,破後尚存此诗。有班姬流落云云,或即赠其人耶。】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五首 还燕京题披云楼和诸士大夫韵 【 以上文集三。】  扈从旋师道过东胜秦帅席上继杜受之韵 【 文集十四。】

  戊子, 【 五年。睿宗监国元年。】 三十九岁。(公元一二二八年)

  公再使燕时,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公往穷治之。公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後咸得卜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其家赂中使将缓之。公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狱具,戮十六人於市,燕民始安。 【 本传神道碑略同,案中使者塔察儿也。元史塔察儿传睿宗监国,闻燕京盗贼恣意残杀,直指富庶之家,载运其物,有司不能禁,乃遣塔察儿、耶律楚材穷治其党,诛首恶十有六人,由是巨盗屏迹。】

  系年诗:和李德修韵 【 案诗有「历日随时建夏寅」句,与文集四再用韵谢非熊召饭诗合。文集三。】  和吕飞卿韵 再用韵赠国华 谢飞卿饭 再用韵记西游事 再用韵赠抟霄 再用韵谢非熊召饭 再用韵唱玄 再用韵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 寄贾抟霄乞马乳谢马乳复用韵二首 赠搏霄笔 再用韵寄搏霄二首 再用韵别非熊 赠贾非熊抟霄和李振之二首 非熊兄弟饯予之燕再用振之韵 和连国华三首 连国华饯予出天山因用韵 还燕和吴德明 和竹林一禅师韵 送韩浩然用马朝卿韵 【 案双溪醉隐集三亦收此诗。】 戊子喜雨用马朝卿韵二首 戊子饯非熊仍以吕望磻溪图为赠 【 以上文集四。】  戊子继武川刘抟霄韵 【 文集七。】

  己丑, 【 六年。太宗元年。】 四十岁。(公元一二二九年)

  春,公在燕京。秋,太宗将即位,宗亲咸会,议犹未决,时睿宗为太宗亲弟,故公言於睿宗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公曰:「过是无吉日矣。」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公曰:「真社稷臣也。」元代尊属有拜礼自此始。时朝集後期应死者衆,公奏曰:「陛下新即位,宜宥之。」太宗从之。 【 本传。】 是岁命河北汉民以户计出赋调,命公主之。 【 太宗纪。】

  系年诗:和杨居敬二首 【 有「圣主龙飞第一年」句。文集二。】  释奠 【 序云:「王巨川能於灰烬之余草创宣圣庙,以己丑二月八日丁酉率诸士大夫释而奠之,礼也。诸儒相贺曰:可谓吾道有光矣。是日四衆迎奉释迦遗像行城,欢声沸沸,仆皆预其礼。」文集三。】  己丑过鸡鸣山 【 案金史地理志德兴府德兴县有「鸡鸣山地当燕京云中间大路。」此诗云「三年四度过鸡鸣」,谓丁亥戊子二度奉使燕京,至己丑始返过此凡四次也。又云「残花溅泪千程别」,则过此山时当在春末。文集四。】

  文:题恒岳飞来石 【 己丑清明日。】  西游录序 【 己丑元日。以上文集八。】  和公大禅师塔记 【 己丑清明日。文集十三。】

  庚寅 【 七年。二年。】 四十一岁。(公元一二三○年)

  时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公议请肆宥,衆以云迂。公独从容为帝言,诏自庚寅正月朔日前事勿治,且条便宜一十八事颁天下。其略言: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监主自盗官物者死。应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报然後行刑。贡献礼物为害非轻,深宜禁断。帝悉从之,唯贡献一事不允,曰:「彼自愿馈献者,宜听之。」公曰:「蠹害之端,必由於此。」帝曰:「凡卿所奏无不从者,卿不能从朕一事耶?」 【 本传。】 秋七月,帝自将南伐,公从。拔天成等堡,遂渡河攻凤翔。 【 太宗纪。】 初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歛自私,资至钜万,而官无储■〈彳侍〉。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於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公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帝曰:「卿试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徵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 【 本传。案太宗纪系於冬十一月。】

  系年诗:和王巨川韵 【 有「圣驾徂征率百工」句。文集三。】  谢王巨川惠蜡梅因用其韵 和王巨川题武成王庙 又用韵 又一首 和景贤七绝 又四绝 和景贤二绝 和高冲霄二首 【 以上文集七。】

  文:燕京崇寿禅院故圆通太师朗公碑铭 【 庚寅六月望日。文集八。】

  辛卯, 【 八年。三年。】 四十二岁。(公元一二三一年)

  春二月,克凤翔,攻洛阳、河中诸城,下之。夏五月,帝避暑於九十九泉。秋八月,幸云中,公皆从。 【 太宗纪。】 帝至云中,十路课税使咸进廪籍及金帛,陈於廷中。帝笑谓公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於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帝嘉其谦,赐之酒,即日拜中书令,并以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事无钜细皆先白之。 【 本传。】 公奏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不相统摄,遂为定制。权贵不能平,咸得卜激怒皇叔, 【 斡辰大王。】 俾专使来奏,谓公悉用南朝旧人,且渠亲属在彼,恐有异志,不宜重用;且以朝廷所忌,诬构百端,必欲置之死地。上察见其诬,怒逐来使。 【 神道碑。】 冬十月,帝复亲征金,围河中。十二月己未,拔之。 【 太宗纪。】

  系年诗:再过晋阳独五台开化二老不远迎 【 文集二,又见文集四,题作赠五台长老。】  过太原南阳镇题紫薇观壁三首 【 文集六。】  题古并覃公秀野园 【 案牧庵集二十八河东检察李公墓志铭:「武仙袭太原,独交城为吾守。或谗覃帅。虽闭壁实未尝一出决战,意视胜负谁在以为归也。假王欲攻之。公遣人语帅,翌日当悉力与贼角,不然屠矣。帅如其言。」又元史良吏传:「谭澄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此覃公当即其人。】 题昭上人松菊堂 【 案遗山文集三十七有太原近禅师语录引。】  请照老住华塔 华塔照上人请为功德主 【 有「晋阳名刹昭千区。华塔丛林冠一隅」语。】  请真老住华塔 请玉公住太原开化 【 以上文集七。】  再过太原题覃公秀野园 【 文集十。以上皆太原作。】  和平阳王仲祥韵 【 有「冰岩上新句」语。案公文集有平水冰岩老人王邻序。】  和李世荣韵 【 以上文集一。】  题平阳君实吟醉轩 【 案孟攀麟序公文集云:省僚王子卿、李君实,许进之、王君玉、薛正之,是君实後为中书省属官。文集二。】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 【 文集六。】 题平阳刘子宁玄珠堂 过平阳高廷英索诗强为一绝 【 案元史太宗纪二年冬十一月,始置十路徵收课税使,杨简、高廷英使平阳。以上文集七。】 吟醉轩 【 文集十。以上平阳作。】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 邵薛村道士陈公求诗 【 以上文集七。以上解州作。】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 【 文集一。案此上诸诗皆作於太原、平阳、解州及献陵。公去年扈驾至凤翔,及是春由凤翔回,是冬又扈驾攻河中,屡过此等地方,然则诸诗皆去岁或是岁所作矣。】  和移剌子春见寄五首 【 文集三。】  和李邦瑞韵二首 【 案元史本传,李邦瑞字昌国,以字行,京兆临潼人。】  和邦瑞韵送奉使之江表 【 案元史太宗纪,三年夏九月,遣绰不干使宋假道。宋杀之,复遣李国昌使宋需粮。以上文集四。】

  壬辰, 【 天兴元年。四年。】 四十三岁。(公元一二三二年)

  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公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衆。 【 本传。】 正月戊子,帝由白坡渡河。 【 太宗纪。】 公先东归,与郑景贤游济源,时围汴甚急,公长兄辨才、仲兄善才皆在围城中。公以旨索之。金主召见二人於隆德殿,均再拜乞留死。主幸和议可成,赐金币,固遣之。君臣相视泣下。二月十七日,善才自投内东城濠水中死,年六十一。辨才归,留寓真定。 【 遗山集二十六龙虎衞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及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夏四月,帝出居庸,避暑官山,留速不台围南京。 【 太宗纪。】

  系年诗:王屋道中 【 文集二。】  王屋道中 【 文集七。】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韵 【 文集二。】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四首 再用前韵四首 复用前韵四首 【 以上文集七。】  过沁园有感 【 文集五。】 过覃怀二绝 【 文集七。】  过清源谢汾水禅师见访。 【 文集二,又见文集四,题作过清源赠法华禅师。案秋涧先生大全集七十二题耶律公手书济源诗後:「故中书令耶律公当壬辰岁过济渎,留题诗翰,逮今岁龙集适一甲子。其孙希逸始托总尹靳荣俾刻石祠下」云云,是济源诸诗皆壬辰所作,而王屋道中诗云:「风软却教冰泛水,寒轻还使雪成泥。行吟想像覃怀景,多少梅花坼玉溪。」又过沁园有感诗云:「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是此游尚在春初,太宗钧州之役,公未尝扈驾也。】  和裴子法见寄 【 案牧庵集二十七安西路同州儒学正潘君阡表,杨时、邳大用、裴子法、吕仲和诸公皆前朝名进士。】  用李德恒韵寄景贤 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 槐安席上和张梅韵 过天宁寺用彦老韵二首 过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韵二首 【 案敬之名未详,时为天山守。文集十四周敬之修夫子庙云「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剏起仲尼居。」】  和人韵 【 以上文集二。】  和威宁珍上人韵 【 有「南征又自大梁还」句。文集三。】  寄武川摩诃院圆明老人五首 过天德用迁上人韵 武川摩诃院请为功德主 【 以上文集七。】  和吕飞卿 【 有「盟津既渡诸侯喜,亲见王舟跃白鱼」句。文集九。】  过深州慈氏院 【 有「今年扈从次饶沟」句。文集十。】 文: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後录序 【 壬辰重阳日序於天山。文集八。】

  癸巳, 【 天兴二年。五年。】 四十四岁。(公元一二三三年。)

  春正月,金主奔归德,金元帅崔立以南京降。夏六月,金主奔蔡。 【 太宗纪。】 蒙古制,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汴京垂陷,首将速不台遣人来报,且言此城相抗日久,多杀伤士卒,意欲尽屠之。公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上疑而未决。复奏曰:「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上始然之。诏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原免。时避兵在汴者户一百四十七万,仍奏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河北,官为给赡。其後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 【 神道碑。】 时河南初破,俘获甚衆,军还逃者十七八。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由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公从容进曰:「河南既平,民皆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帝悟,命除其禁。 【 本传。】 金宣宗之南迁也,公兄辨才、善才皆扈驾,比公西游,公母杨太夫人与妻梁夫人亦南行,初居东平。 【 文集六思亲二首云:「老母琴书老自娱,吾山侧近结蘧庐。」吾山即鱼山,在东平。文集十送侄了真行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乃公家汤沐邑。公兄子钧北归亦居东平乃其一证。】 後寓嵩山。 【 文集五感事四首:「山寺幽居思少室,梅花归梦绕扬州。萱堂温清十年阙,负米供亲媿仲由。」又文集六思亲之二:「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余。何日挂冠辞富贵,少林佳处卜新居。」曰少室曰少林皆嵩高事。又文集十送侄了真行诗「前岁阳翟破,道服潜偷生。」又文集十三祭侄女淑卿文:「欲为尼於嵩高。」而公妻梁氏亦殁於河南之方城。是汴京围城之际公家皆在嵩南,故太宗为公理索二兄而不及其他眷属。】 公拜中书令後,太夫人尚在。 【 文集二过天宁寺用彦老韵:「十年不得舞衣斑,行尽天涯万里山。广阁伴食空皓首,苍生未济漫胡颜。」可以为证。】 逮金亡,则公妻先逝,太夫人亦已弃养。 【 文集四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干戈扰扰战交侵,一纸安书值万金。兄子生还愁未解,萱堂仙去恨尤深。涕零倚木西风怨,肠断闻铃夜雨淋。养老送终真有憾,号天如割望云心。」是作此诗时太夫人已卒。考李邦瑞乞访亲事见於元史邦瑞传云:「邦瑞使宋还,因奏干戈之际宗族离散,乞归寻访。帝谕速不■〈碍,角代石〉、察罕、匣剌达海等以隶诸部者悉归之。案邦瑞使宋在太宗辛卯,其归当在壬辰。而速不■〈碍,角代石〉统兵原在壬癸甲三年,察罕统兵则在乙未以後,是邦瑞乞访亲亦当为甲乙二年中事。公太夫人之卒当在壬辰、癸巳间矣。金亡後,公兄子钧、镛及兄女了真、淑卿皆北归,而了真、淑卿公又赎之於俘虏中,故有「兄子生还愁未解」句。】

  系年诗:燕京大觉禅寺奥公乞经藏记既成以诗戏之 【 案记见文集八,末署癸巳中秋。文集九。】  扈从冬狩 【 序云:「癸巳,扈从冬狩,独予诵书於穹庐中,因自讥云。」文集十。】

  文:司天判官张居中六壬祛惑钤序 【 癸巳中秋日。】 苗彦实琴谱序 【 癸巳中秋後二日。】  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 【 癸巳中秋日。以上文集八。】

  甲午, 【 天兴三年。六年。】 四十五岁。(公元一二三四年)

  春正月,蔡州陷,金主自焚死,金亡。 【 太宗纪。】 是岁诏括户口,以大臣忽覩虎领之。国初方事进取,所降下者因以与之,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至是始隶州县。朝臣共欲以丁为户,公独以为不可。皆曰:「我朝及西域诸国莫不以丁为户,岂可舍大朝之法而从亡国政耶?」公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尝以丁为户,若果行之,可输一年之赋,随即逃散矣。」卒从公议。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驱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 【 神道碑。】

  系年诗:和琴士苗兰韵 【 案元史礼乐志太宗十六年,太常用许政所举大乐令苗兰诣东平指授工人造琴十张。文集四。】  用秀玉韵 【 序云:甲午之秋,秀玉殿学远以新诗寄东坡杖,因用原韵谢之。】  用樗轩散人韵谢秀玉先生见惠东坡杖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 【 序云:了然居士素蓄东坡铁杖、洎地字号阮,真绝世之宝也。天兵既克汴梁,先生携二君来燕,欲藏之,恐不能终宝。欲赠湛然,南北相去不知其几千里,虑中道浮沈,是以献诸秀玉殿学、田公奉御,欲转致於予也。甲午之秋,陈田入觐,果馈之於我,乱道数语,用酬厚意。】  鼓琴 扈从羽猎狼山宥猎 对雪鼓琴 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 【 以上文集十。】  用张道亨韵 题庞居士阴德图 和冯扬善韵 【 案遗山集七有送冯扬善提领关中三教诗。】  和秀玉韵 示从智 答聂庭玉继柏岩大禅师韵 和张善长韵 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 【 文集八苗彦宝琴谱序:「古唐栖岩老人,苗公秀实其名,彦实其字,善於琴事,为当今第一。壬辰之冬,王师围汴梁,予奏之朝廷,索栖岩於南京,得之,达范阳而弃世。其子兰挈遗谱而来,凡四十余曲。」】  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 【 序云:「苗兰琴事深得栖岩之遗意。甲午之冬,予扈从羽猎,以足疾得告,凡六十日,对弹操弄五十余曲,栖岩妙旨於是尽得之。】 夜坐弹离骚 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 弹秋水 弹秋思用乐天韵二绝示景贤 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 吾山吟 从万松老师乞玉博山 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寄圣安澄公禅师 寄甘泉禅师谢惠书 送房孙重奴行 从龙溪乞西岩香并方 借琴戏景贤 再用前韵二首 寄景贤 再用知字韵戏景贤 复用前韵戏呈龙岗居士兼善长诗友二首 慕乐天 弹广陵散 【 以上文集十一。】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 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 【 以上文集十二。】  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 【 甲午重午前三日。文集十四。】

  文:楞严外解序 【 甲午清明後五日。】  释氏新闻序 【 甲午上元後一日。以上文集十三。】

  乙未, 【 蒙古太宗七年。】 四十六岁。(公元一二三五年)

  朝议以回鹘人征南、汉人、征西以为得计。公极言其不可,曰:「汉地、西域相去数万里,比至敌境,人马疲乏,不堪为用,况水土异宜,必生疾疫。不若各就本土征进,似为两便。」争论十余日,其议遂寝。 【 神道碑。】

  系年诗:乙未元日 付从究 旦日遗从祖 【 序云乙未旦日。】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 【 序云乙未旦日。】  元日劝忘忧进道 【 序云乙未元日。】  转灯 【 序云乙未元日。】  录寄新诗呈冲霄 【 有「录寄新诗三十首」句。案自卷十一之首至此诗前凡三十首,知即公所录示冲霄者也。以上文集十一。】  赠高善长一百韵 【 文集十三约善长和诗战书序云:「予奉善长诗百韵,仍乞光和。渠谦抑退让以降启见戏,予亦戏作战书以督之,聊发一笑耳。」书首云「维旃蒙协洽之岁三月甲午朔」。】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 【 序云:「乙未为子铸寿,作是诗以遗之。」铸方年十有五也。以上文集十二。】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 【 诗末题乙未闰月上旬。案遗山集十有马云汉方镜背有飞鱼诗,其前有燕都送马郎中北上诗。又名臣事略十二引王文康公言行录:「公行时,故人马云汉以宣圣画像为赠。」】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 【 诗末题乙未闰月上休日。案中州集七,王革字德新,一名着,以荫补官,碌碌筦库,垂三十年。正大中以六赴廷试,赐出身调宜君簿,年七十八,终於云中。又归潜志五,王革字德新,宏州人。北渡後居云内,後迁云中。以上文集十四。】

  文: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 【 乙未元日序於大碛黄石山。】  书金刚经别解後 【 乙未清明日。】  约善长和诗战书 【 乙未三月甲午朔。】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 【 乙未夏四月序於和林城。】  祭侄女淑卿文 【 乙未三月二十六日。案淑卿名舜婉,公仲兄善才之女。祭文云:「吾兄按察载振於清风。」考善才两为节度使,则按察谓善才也。又云:「德播人口,名达帝聪。遣使求於故乡,有诏入於深宫。守志持节,慎心饬躬,垂及知命,尚为婴童,古所未有,来者孰同。章奏久掌,名位日隆。上谓之女学士,人呼之宫相公。屡有谏诤,多所弥缝,德殊辞辇之班,功胜当熊之冯。忽家亡而国破,叹势尽而途穷。果全身而不辱,示微疾而善终」云云,是淑卿曾入金掖庭,金亡之後,归於公所,踰年而卒。乃元遗山作善才墓志但云女二人,嫁士族,而不及淑卿,何耶?以上文集十三。】

  丙申, 【 八年。】 四十七岁。(公元一二三六年)

  春,万安宫成, 【 太宗纪。】 上会诸王贵臣,亲执觞以赐公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天下亦无今日。朕之所以得高枕而卧者,卿之力也。」盖太祖晚年屡属於上曰:「此人天赐我家,汝他日国政当悉委之。」 【 神道碑。】 有于元者奏行交钞。公曰:「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从之。 【 本传。】 秋七月,忽覩虎以户口来,上议割裂诸州郡分赐诸王贵族,以为汤沐邑。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足以为恩。」上曰:「业已许之。」复曰:「若树置官吏,必自朝命,除恒赋外不令擅自徵敛,差可久也。」从之。是岁始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上田每亩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每银一两,四十斤已上皆为永额。朝臣皆谓太轻。公曰:「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已为重矣。」侍臣脱欢奏选室女,勅中书省发诏行之。公持之不下。上怒召问其故。公曰:「向所刷室女二十八人尚在燕京,足备後宫使令,而脱欢传旨又欲徧行选刷。臣恐重扰百姓,欲覆奏陛下耳。」上良久曰:「可。」遂罢之。又欲於汉地拘刷牝马。公言汉地所有茧丝五榖耳,非产马之地,若今日行之,後必为例,是徒扰天下也。乃从其请。 【 神道碑。】

  系年诗:丙申元日为景贤寿 丙申上元夜梦中偶得 送门人刘德真征蜀 送门人刘复亨征蜀 喜和林新居落成 题新居壁 和林建佛寺疏 【 文集十四。】

  文: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 【 文集十三。】

  文集中诗文讫於丙申,其诗作於和林者,皆癸巳、甲午、乙未、丙申四年中作,兹汇录之:和李世荣见寄 和李世荣韵 再用其韵 又索六经 和移剌继先韵三首 和薛伯通韵鹿尾 和裴子法韵 和许昌张彦升见寄 【 案河汾诸老诗集二有石泉张先生,字彦升诗。】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 案中州集七,张本字敏之,观津人。贞佑二年进士,工於大篆及八分。四十岁後学诗,诗殊有古意。正大九年,以翰林学士从曹王出质。客居燕京长春宫将十年,後游济南病卒。第七首有「今日龙庭忽见君」句,似敏之亦曾至和林。】  和张敏之鸣凤曲韵 和孟驾之韵 【 案元史孟攀麟传,字驾之,云内人。】  和陈秀玉緜梨诗韵 【 案此诗作於秀玉入觐时。秀玉於甲午、乙未二年均至和林,见文集十谢西方器之赠阮杖诗序及元史太宗纪。】  和冀先生韵 【 以上文集一。】  和景贤还书韵二首 外道李浩求归再用韵示景贤 【 案遗山集三十九,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窃见南中士大夫归河朔者,在所有之,临淄人李浩其一人也。」】  外道李浩和景资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 【 以上文集二。】  和解天秀韵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万松老人真赞 赠万松老人琴谱 寄曲阳戒坛会首大师 寄景贤十首 和景贤韵三首和李世荣韵 【 以上文集三。】  和王正之韵三首 【 案中州集五王监使特起字正之,此别一人。】  祝忘忧居士寿 【 案集中赠忘忧诗甚多,且屡为代作。疏文又称刘润之为忘忧门下馆客,乃当时一贵人,而与公厚善者。此诗有「玉佩丁东照兰省」句。则忘忧曾入中书省,此时中书两丞相,镇海与公不咸,而粘合重山与公善,疑即粘合也。】  蜡梅二首 谢禅师□公寄闾山紫玉 和郑寿之韵 寄沙井刘子春 和人韵二首 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 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 和李邦瑞韵 【 以上文集四。】  用盐政姚德宽韵 用昭禅师韵二首 和薛正之见寄 【 案孟攀麟撰公文集序有省僚薛正之。】  和冲霄韵五首 【 案孟攀麟撰公文集序有门下士高冲霄。】  和冲霄十月桃花韵二首 用薛正之韵 【 以上文集五。】  和景贤见寄 用刘润之乞冠韵 和杨彦广韵 【 以上文集六。】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寄云中东堂和尚 谢万寿润公和尚惠书 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 谢圣安澄公馈药 和王正夫韵 继孟云卿韵 次云卿见赠 和王正夫忆琴 继宋德懋韵三首 和平阳张彦升见寄 跋白乐天慵屏图 和请住东堂疏韵 寄倪公首座 【 案遗山集三十五寿圣禅寺功德记万寿长老僧、洪倪暨余皆河东人。】  戏陈秀玉 【 以上文集九。案卷九以上皆作於癸巳前。】  和邦瑞韵送行 继希安古诗韵 和非熊韵 又 用李君实韵 继崔子文韵 继武善夫韵 寄冰室散人 寄平杨润和尚 红梅二首 寄西庵上人用旧韵四首 和渔阳赵光祖二诗 【 案归潜志十四有渔阳赵着光祖赠诗。】  自赞 和韩浩然韵二首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 【 案遗山集二十八,归德府总管范阳张公先德碑,范阳张公汉臣名子良。又元史张子良传,字汉臣,涿州范阳人,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宿州。】  和谢昭先韵 德恒将行以诗见赠因用元韵以见意云 送文叔南行 和冯扬善九日韵 示石州刘企贤 和刘子中韵 【 序云蓬山散人刘诩子中,颇通儒,幼依全真出家,今已还俗。案遗山集十九内翰王公墓表,公游泰山,从事上谷刘诩子中以严侯命从公。是子中尝为东平从事。】  李庭训和予诗见寄复用元韵以谢之 【 案中州集八,李过庭字庭训,武亭人。又遗山集三十九寄中书耶律公书:「南中士大夫归河朔者,秦人张徽、杨焕然、李庭训。」】  寄暠公堂头同参 【 案遗山集三十七有暠和尚颂序。】  寄移剌子春寄妹夫人 【 诗云「三十年前旅永安,凤箫楼上倚阑干」。注:先叔故居之楼名。案遗山集二十七耶律文献公神道碑:「初兴平养公为子,後生子震,兴平捐馆,悉推家资予之。及震卒,妻子贫无以为资,复收养之。」此妹夫人盖震之女。】 送侄九龄行 【 案公羣从惟钧年最长。此诗云「而方知命,正宜归」,则年与公相若,九龄殆钧字也。】  送侄了真行 【 案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盖公长兄辨才之女。】  和少林和尚英粹中山堂诗韵 【 案双溪小集有木庵老衲性英跋。遗山集二寄英禅师诗「爱君山堂句,深靖如幽兰。」】  和武善夫韵 和冯扬善韵 【 以上文集十。】  寄东林 戏刘润之 用刘润之韵 【 以上文集十一。】  勉景贤 刘润之馆於忘忧门下作述怀诗有弟子二三同会食谁曾开口问先生之句予感而和之 刘润之作诗有厌琴之句因和之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示忘忧 和金城宝宫旭公禅师三绝 再和世荣二十韵寄薛玄之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 【 案归潜志十四有金城兰光庭仲文赠诗,又遗山集十有兰仲文郎中见过诗。】  又 又 用曹桢韵 【 序云桢金城人,字干臣。案遗山集十有送曹干臣诗。】  怨浩然 从国才索闲闲煎茶赋 再赓仲祥韵寄之 【 序云:「金城薛玄之用李世荥旧韵寄诗於予,索拙语已和寄,忽思冰岩,再赓仲祥元韵以寄之。】  寄金城士大夫 诚之索偈 【 案诚之刘复亨字,见文集十四送刘征蜀诗。】  遗侄淑卿香方偈 【 以上文集十二。】  润之馆於忘忧门下生徒乘驷渠徒步抵和林城有诗云破帽麻鞋布腿■〈衤朋〉强扶衰病且徒行区区不道图他甚一夜山妻駡到明予怜而和之 赠景贤 寄东林寄万寿润公禅师 寄甘泉慧公和尚 龙岗以鹿尾数十枚遗予因录近和人诗数篇以报仍作诗二绝为引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 中秋召景贤饮 请定公住大觉疏 补大藏经板疏武川摩诃院剏建瑞像殿疏 请奥公住崇寿院 寄圣安澄老乞药 信之和予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四首 【 案河汾诸老诗集一麻信之革有上云内帅贾君诗,是信之曾为贾氏客,此信之当即麻革也。】  用梁斗南韵 【 案遗山集三十九寄中书耶律公书:「耆旧如冯内翰叔献、梁都运斗南。」】  赠侄正卿 【 诗云:「辽室东丹九叶芳,曾陪剑佩侍明昌。」案公侄钧与公年相若,得及侍明昌则正卿与文集十之侄九龄殆一人也。】  寄张鸣道 送省掾郭仲仁行 送燕京高庆民行 【 案元史太宗纪:「十年秋八月,陈时可、高庆民等言诸路旱蝗,诏免今年田租,仍停旧未输纳者,俟丰岁议之。」】  和赵廷玉子贽韵 【 案遗山集十八礼部尚书赵公神道碑,公讳思文字廷玉,子贽,尚书省令史。】  赠东平主事王玉汝 【 案元史王玉汝传,字君璋,郓人。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至行台令史。】  周敬之修夫子庙 寄万寿堂头乞湖山 寄东林同参 寄简堂头 寄孔雀便面奉万松老师 答倪公故人 送王璘行 继介邱穆景华韵 继平陶张才美韵 德柔尝许作鞍玉辔且数年矣作诗以督之 【 案德柔,刘敏字。见遗山集二十八大丞相刘氏先茔神道碑。元史刘敏传失载。】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 寄岳君索玉博山 云中重修宣圣庙疏寄光祖 送德润南行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 赠景贤玉涧鸣泉琴 景贤作诗颇有思归意因和元韵以勉之 景贤召予饮以事不果翌日予访景贤值出予开樽尽醉而归留诗戏之 和贤景召饮韵 赵州柏树颂 黄龙三关颂 和太原元大举韵 太原修夫子庙疏 【 以上文集十四。】

  此外不知何时作者如左:和百拙禅师 从圣安澄老借书 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和移剌继先韵二首 寄云中卧佛寺照老 寄平阳净名院润老 赠云川张道人 赞李俊英所藏观音像 【 案至元辨伪录三,长春问湛然中书观音赞意,中书轻而不答。有识闻之,莫不绝倒。观音赞殆谓此诗,则此诗亦壬午以前在西域所作欤?】 题西庵归一室 【 以上文集二。】  西庵上人住夏禁足以诗戏之 【 文集四。】  用刘正叔韵 【 文集五。】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见寄二诗 用李德恒韵 松月老人寄诗因用元韵 和薛正之韵 【 以上文集六。】  用李邦瑞韵 寄平阳净名润老 和郑景贤韵 和李茂才寄景贤韵 和李汉臣韵四首 和北京张天佐见寄 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 题张道人扇二首 题志公图 题黄山墨竹便面 请住东堂 请倪公 请岩公禅师诣天德作水陆大会 和贾抟霄韵二绝 和高丽使三首 梦中偶得 和武善夫韵二首 题寒江接舫图 题黄梅出山图 梦中赠圣安澄老 跋定僧岩 咏探春花用高冲霄韵 寄休林老人 再和西庵上人韵 和薛伯通韵四绝 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 洞山五位颂 大阳十六题 天德海上人寄诗用元韵 寄白云上人用旧韵 和房长老二绝 【 以上文集七。】

  丁酉, 【 九年。】 四十八岁。(公元一二三七年)

  公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公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听就试,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 本传。】 始诸王贵戚皆得自起驿马,而使臣猥多。马悉倒乏,则豪夺民马以乘之。城郭道路所至骚动。及其到馆,则要索百端,供馈稍缓,辄被箠挞,馆人不能堪。公奏给牌劄,仍定饮食分例,其弊始革。公陈时务十策:一曰信赏罚,二曰正名分,三曰给俸禄,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务农桑,九曰定土贡,十曰置水运。上虽不能尽行,亦时择用焉。回鹘阿散迷阿失告公私用官银一千锭。上召问公。公曰:「陛下试详思之,曾有旨用银否?」上曰:「朕亦忆得尝令修盖宫殿用银一千锭。」公曰:「是也。」後数日,上坐万安殿,召阿散迷阿失诘之,遂服其诬。太原路课税使副以赃罪闻。上让公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皆善人,何故亦有此辈?」公曰:「君父之教臣子,岂欲陷之於不义,而不义者亦时有之。三纲五常之教,有国有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星辰也。岂可因一人之有过,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於我朝乎?」上意乃解。 【 神道碑。】 是岁十一月十一日,长兄辨才卒於真定,年六十有七。 【 遗山集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戊戌, 【 十年。】 四十九岁。(公元一二三八年)

  秋,天下大旱蝗。上问公以御之之术。公曰:「今年租赋乞权行倚阁。」上曰:「恐国用不足。」公曰:「仓库现在可支十年。」许之。初籍天下户,得一百四万,至是逃亡者十四五,而赋仍旧,天下病之。公奏除逃户三十五万,民赖以安。燕京刘忽笃马者,阴结权贵,以银五十万两扑买天下差发;涉猎发丁者,以银二十五万两扑买天下系官廊房地基水利猪鸡;刘庭玉者,以银五万两扑买燕京酒课;又有回鹘以银一百万两扑买天下盐课,至有扑买天下河泊桥梁渡口者。公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咸奏罢之。尝曰:「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人必以班超之言盖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论。」 【 神道碑。】

  己亥, 【 十一年。】 五十岁。(公元一二三九年)

  上素嗜酒,晚年尤甚,日与诸大臣酣饮。公数谏不听,乃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尚致如此,况人之五脏有不损耶?」上悦,赐以金帛,仍敕左右日进酒三锺而止。时四方无虞,上颇怠於政事,奸邪得以乘间而入。初公自庚寅年定课税所额,每岁银一万锭。及河南既下,户口滋息,增至二万二千锭。而回鹘译史安天合至自汴梁,倒身事公,以求进用。公虽加奖借,终不能满望,即奔诣镇海,百计行间, 【 案双溪醉隐集六瓮山茔域诗序尊大夫居台省,竟为伴食所沮,曾不得行其道之万一。伴食亦谓镇海也。】 首引回鹘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增至四万四千锭。公曰:「虽取四十四万亦可得,不过严设法禁,阴夺民利耳。民穷为盗,非国之福。」而近侍左右皆为所■〈口舀〉,上亦颇惑衆议,欲令试行之。公反覆争论,声色俱厉。上曰:「汝欲鬬搏耶?」公力不能夺,乃太息曰:「扑买之利既兴,必有蹑迹而篡其後者,民之穷困将自此始。於是政出多门矣。」公正色立朝,不为少屈,欲以身殉天下,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气恳切,孜孜不已。上曰:「汝又欲为百姓哭耶?」然待公加重。 【 神道碑。】

  庚子, 【 十二年。】 五十一岁。(公元一二四○年)

  国初盗贼充斥,商贾不能行,则下令凡有失盗去处,周岁不获正贼,令本路民户代偿其物,前後积累动以万计。又所在官吏取借回鹘债银,其年则倍之,次年则并息又倍之,谓之羊羔利。积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然终不能偿。公为请於上,悉以官银代还,凡七万六千锭。仍奏定今後不以岁月远近,子本相侔,更不生息,遂为定制。 【 神道碑。案碑系於丙申,据元史太宗纪当在此年。】

  系年诗:赠刘阳门 【 跋云:「庚子之冬,阳门刘满将行索诗,以此赠之,赏其能治也。暴官猾吏岂不媿哉。」下署玉泉。此诗真蹟今藏武进袁氏。】

  辛丑, 【 十三年。】 五十二岁。(公元一二四一年)

  春二月,上疾笃脉绝。皇后不知所以,召公问之。公曰:「今朝廷用非其人,天下罪囚必多冤枉,故天变屡见,宜大赦天下。」因引宋景公荧惑退舍之事以为证。后亟欲行之。公曰:「非君命不可。」顷之,上少苏,后以为奏。上不能言,颔之而已。赦发,脉复生。冬十一月,上勿药已久,公以太一数推之,奏不宜畋猎。左右皆曰:「若不骑射,何以为乐!」猎五日而崩。 【 神道碑。】

  壬寅, 【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 五十三岁。(公元一二四二年)

  癸卯, 【 二年。】 五十四岁。(公元一二四三年)

  后以储嗣问公。公曰:「此非外姓臣所得议,自有先帝遗诏在,遵之则社稷幸甚。」 【 神道碑。】 夏五月,荧惑犯房。公奏曰:「当有惊扰,然讫无事。」居无何,朝廷用兵,事起仓卒,后遂令授甲选腹心,至欲西迁以避之。公曰:「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将乱。臣观天道必无患也。」後数日乃定。 【 本传。案:时皇叔斡赤斤引兵趋和林。】 奥都剌合蛮方以货取朝政,执政者亦皆阿附,惟惮公沮其事,则以银五万两赂公。公不受,事有不便於民者,辄中止之。时后已称制,则以御宝空纸付奥都剌合蛮,令从意书填。公奏曰:「天下先帝之天下,典章号令自先帝出。必欲如此,臣不敢奉诏。」寻复有旨奥都剌合蛮奏准事理,令史若不书填则断其手。公曰:「军国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因厉声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固不负於国家,皇后亦不能以无罪杀臣。」后虽怨其忤己,亦以先朝勳旧,曲加敬惮焉。 【 神道碑。】 是岁,夫人苏氏卒。

  甲辰, 【 三年。】 五十五岁。(公元一二四四年)

  夏五月十有四日,公薨。 【 案:太宗纪及本传皆云甲辰夏五月薨。神道碑上敍癸卯年事。下即云公以其年五月十四日薨,似以公卒年在癸卯,与元史不合。然遗山撰文献神道碑曰「癸卯秋八月,中令君使谓好问」云云,则癸卯八月公尚无恙。河汾诸老诗集一,麻革中书大丞相挽词下注甲辰五月十四日,并与公享年五十五岁合,则元史是而神道碑误也。】 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涕泣相吊。以中统二年十月二十日葬於玉泉东瓮山之阳,从遗命也。 【 案双溪醉隐集六瓮山茔域诗序尊大人领省茔域在燕都,面北一舍,西至玉泉五里,实曰瓮山,寝园居在,昊天罔极。禅寺之右正寝,去隧东北百余步。】 以漆水国夫人苏氏祔。先娶梁氏,以兵乱隔绝,殁於河南之方城。生子铉,监开平仓卒。 【 案铉卒年无考,当远在公卒後。双溪醉隐集三有壬子秋日客舍纪事因寄家兄诗。考壬子为宪宗二年,在公卒後八年,而开平府之名命於中统元年,则铉之卒当在中统元年之後,至元五年以前。公卒後以铸袭公位,领中书省,亦用蒙古重少子之俗,非其时铉已前卒也。】 苏氏,东坡先生四世孙威州刺史公弼之女,生子铸,为中书左丞相。 【 案元史附公传。】 孙男十一人:曰希徵,曰希勃,曰希亮, 【 元史有传。】 曰希宽,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 【 案元史云淮东宣慰使。】 曰希□,曰希□,曰希□。 【 案元史以为皆铸子。程雪楼文集九秦国文靖公神道碑,女一,适荆湖北道宣慰副使耶律希图,中书左丞相铸之子也,是失名三人中其一名希图。】 女孙五人。 【 神道碑。】

  癸卯春,苏夫人卒,公使子铸奉其丧归燕京,殡於玉泉山东五里之瓮山。 【 案双溪醉隐集六,有护先妣国夫人丧南行奉别尊大人领省诗云:「重重门户无人到,深闭桃花一院春。」则以春杪南行也。遗山集四十有中令耶律公祭先妣国夫人文云:「维大朝癸卯岁八月乙巳朔五日己酉,哀子某谨以家奠,敢昭告於先妣国夫人苏氏之灵」云云,此代文实双溪作而题中令耶律公,盖後来追记。因双溪嗣公领中书省,故题云中令也。又案公墓本在颐和园内,修园时徙於园门之西。】 并葬伯兄辨才、仲兄善才於义州弘政县先茔。命铸招元好问至燕京属撰文献神道碑并两兄墓志铭。

  (王忠慤公遗书内编)

  ○三、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

  王国维 撰

  金史耶律文献传及遗山所撰文献神道碑、元史公传及宋周臣所撰神道碑,皆不着乡贯。唯公子铸双溪醉隐集注云:「予家辽上後家医无闾。」四库总目据之以补史阙。案文献及公二兄辨才、善才皆葬义州弘政县,医无闾山正在其东北。然公家自文献以後久居燕京,而公诗中多忆闾山之作,如和薛伯通韵云:「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 【 文集一。】 送王君玉云:「安东幸有闾山月,万顷松风万山雪。」 【 文集二。】 和移剌子春见寄第五首云:「他年归去无相弃,同到闾山旧隐居。」寄景贤第三首云:「十载残躯游瀚海,积年归梦绕闾山。」 【 以上文集三。】 和人韵第一首云:「年来痛忆闾山景,月照茅亭水一围。」 【 文集四。】 和冲霄韵第四首云:「无恙闾峯三百寺,遨游吟啸老余生。」 【 文集五。】 和武善夫韵第一首云:「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 【 文集七。】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第五首云:「洛阳失金谷,闾山有别野。」 【 文集九。】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云:「抱桐扶杖闾山巅,举觞笑咏秋风边。」继武善夫韵云:「北阙欲辞新凤阁,东州元有旧闾山。」鼓琴云:「湛然有幽居,只在闾山阴。」送侄九龄行云:「闾山自有当年月,一舸西风赋式微。」 【 以上文集十。】 信之和余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第四首云:「旧隐医闾白霫南,故山佳处好停骖。」 【 文集十四。】 语意皆明指辽东之医无闾。然其继孟云卿韵云:「归欤奚待鬓双皤,无恙闾山耸岌峨。万壑松风思仰峤,千岩烟雨忆平坡。」 【 文集九。】 案仰峤、平坡皆燕京名刹, 【 仰峤今仰山,平坡即翠微山香界寺。】 则闾山亦当谓西山,而谓之闾山者,当时或有所避忌,故为谩语也。公生长燕京,似无隐闾山之事,然则集中闾山皆作西山观可也。

  文献食邑东平,金史与神道碑均不载。公送侄了真行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 【 文集十。】 是东平与公家亦有因缘。东平有鱼山亦谓之吾山,汉武瓠子歌所谓「功无已时兮吾山平」者也。公诗中亦多说吾山。和移剌继先韵云:「尚记吾山旧隐居,松风萧瑟松花落。」又云:「吾山佳处归休乎,鹿逸平林鱼纵壑。」 【 文集一。】 继刘搏霄韵云:「不得吾山卧翠霞,西行行徧海之涯。」和武善夫韵云:「遥忆吾山归未得,故人书简怨东阳。」 【 以上文集七。】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第四首云:「当年别吾山,曾与黄华期。」 【 文集九。】 又吾山吟云:「吾山吾山予将归。」 【 文集十一。】 然公诗中用吾山与闾山同意,亦指西山。如和竹林一禅师韵云:「苍生未济归何益,一见吾山一度羞。」 【 文集四。】 此诗编於还燕和吴德明之後,盖亦归燕京时所作,此读诗者不当以辞害志也。

  契丹有大小字,与女直同。其文字借汉字偏旁,参互错综,以表契丹语,与西夏、女直文字体制相同。金史完颜希尹传谓希尹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可知女直文字即仿契丹。金制,贵胄凡女直、契丹、汉字曾学其一,即许承袭。是契丹虽亡,其文字仍与女直、汉字并行。然中叶以後,通者渐少。耶律文献素善契丹大小字,因此辟为国史院书写。世宗诏以小字译唐史,成则别以女直字传之。文献在选中,独主其事。又张景仁谓文献藏匿辽史,此辽史必契丹国书国史也。是文献於契丹文字殆属专门。金源之末,此学遂绝。文正醉义歌序云:「辽朝寺公大师醉义歌,昔先人文献公尝译之。先人早逝,予恨不得一见。及大朝西征,遇西辽前郡王李世昌於西域,予学辽字於李公。期岁颇习,不揆狂斐,乃译是歌。」 【 文集八。】 是中原契丹文字已少传习,故文正於西域习之。然则文正殆可谓通契丹文字最後之一人也。

  蒙古初起,用辽大明历,此事可於文正进征西庚午元历表 【 文集八。】 证之。逮太祖归自西域,或曾改回回历。太宗嗣位,乃复用大明历。文正和李德修韵云:「衣冠师古承殷辂,历日随时建夏寅。」 【 文集三。】 又谢非熊召饭云:「圣世因时行夏正,愚臣嗜数媿春官。」 【 文集四。】 此二诗作於太宗初。行秀湛然居士集序亦称公志天文以革西历,则太祖末年必曾用回回历, 【 回回岁首常在古天正地正间。】 否则不必作是语也。此事史所不纪,故着之。 【 元史世祖纪至元九年,禁私鬻回回历亦元初盛行回回历之证。】

  文正师事万松老人,称嗣法弟子从源。其於禅学所得最深,然其所用以佐蒙古安天下者,皆儒术也。公对儒者则唱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说。而寄万松老人书 【 文集十三。】 则又自谓此语为行权。然予谓致万松一书亦未始非公之行权也。公虽洞达佛理,而其性格实与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古之士大夫学佛者,绝未见有此种气象。古所谓墨名而儒行者,公之谓欤!

  文正於太祖辛巳、壬午驻寻思干。长春真人邱处机适以此时至西域,其相晤对自不待言。公在西域所作诗,其用长春韵者,如过金山用人韵七律一首、 【 用长春赠书生李伯祥诗韵。文集一。】 过阴山和人韵七古一首、再用前韵七古一首、复用前韵唱玄七古一首、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七古二首、用前韵感事七古二首、 【 以上用长春自金山至阿里马城纪行诗韵。】 过阴山和人韵五律一首、 【 用长春宿鼈思马大城诗韵。】 又七律一首、 【 用长春过沙陀望阴山诗韵。】 又七律一首、 【 用长春渡霍阐没辇河夜行望大雪山诗韵。以上文集二。】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 用长春壬午春分日游邪米思干郭西诗韵。】 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 【 用长春二月望日复游郭西诗第一首韵。】 河中游西园四首、 【 用长春二月望日复游郭西诗第二首韵。】 河中春游有感五首、 【 用长春行抵邪米思干大城诗韵。】 过闾居河四首、 【 用长春出沙陀至鱼儿泺诗韵。】 感事四首、 【 用长春由鱼儿泺驿路西行途中述风俗诗韵。以上文集五。】 过金山和人韵七绝三首、 【 用长春度金山诗韵。文集七。】 凡四十五篇皆用长春诗韵。而於过金山过阴山则云和人韵,於游河中西园则云和王君玉韵,余亦不着长春之名。案公作西游录序 【 文集八。】 以全真为老氏之邪,而於和刘子中韵诗序 【 文集十。】 惜其幼依全真,乃有择术不可不慎之语。又於王巨川首唱瑞应鹤诗则讥之, 【 文集六寄巨川宣抚诗序。】 李子进不题瑞鹤诗卷则美之。 【 文集六观瑞鹤诗卷独子进治书无诗。】 是公於长春实深致不满,故和其诗而没其人。然尚未颂言攻之者,则以全真托於老氏,非如糠■〈薛上虫下〉之托於释氏故也。

  文正以太宗辛卯领中书省,至薨凡十四年,其得君之专,行政之久,实古今所希见。太宗用公虽承太祖遗命,然十三年之间君臣无丝毫之隙。余反覆公诗而得其故焉。案公集中投赠唱和最多者有一人,即郑景贤是也。集中呈景贤或和景贤之诗至七十五首,占全诗十分之一。 【 全集凡诗文七百七十六首。】 景贤初与公同在西域,洎於暮年,交谊尤笃。细读诸诗,其人盖以医事太宗,即长春西游记所谓三太子之医官郑公者也。景贤号龙冈居士,然名与乡里均无可考。牧庵集三有郑龙冈先生挽诗序称其友高道凝,为撰埋铭而文不传。鲜于伯机困学斋杂录纪藏琴之家有郑太医而不着其名字,盖伯机已不能考矣。唯牧庵纪其三大节:一曰廉,太宗赐银五万两,辞,今上赐钞二千缗偿责,辞。二曰让,太宗再富以地比诸侯王,再辞,贵以上相位两中书右,又辞。三曰仁,金以蹙国汴都尚城守,太宗怒其後服,拔将甘心,公怫逆曲折陈解,城赖不屠,所全毋虑数十万人,云云。是太宗之眷景贤盖出公右。其上相之位固後日所以处公,而汴京之不屠亦公之所力争而始得者。然则公之相当由景贤,而其平日维持调护於君臣之间,使太宗任公而不疑,公得行其志而无所屈者,亦由景贤之力。不幸而史失其名,然其安天下救生民之功,固不在公下,世有孔子,能不兴微管之叹乎!

  金亡,时汴京人口据文正神道碑云户一百四十七万。元史本传则云凡一百四十七万人。盖以户一百四十七万当得四五百万人,故改户为口。然金史哀宗纪,天兴元年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此数。又崔立传,人人窃相谓曰,攻城之後,七八日之中,诸门出葬者,开封府计之凡百余万人。则汴京人口其庶可知。盖此时河南北被兵,又盗贼蜂起,故金之民人皆萃於汴京,则一百四十七万户之说当非尽诬。

  文正集为中书省都事宗仲亨所集,癸巳岁始刊於平阳。 【 有平水王邻及襄山孟攀鳞序。攀鳞亦流寓平阳。】 次岁万松老人又为之序。其集凡九卷,古律诗杂文五百余首。今本十四卷,凡古律诗杂文七百七十六首。盖前九卷癸巳所刊,後四卷则甲午以後续增也。然亦至丙申而止。自丁酉至甲辰 【 公薨之年。】 凡八年,诗文无一篇存者,盖今之十四卷未为足本也。

  湛然集中律诗以入声作平声者凡数十见。此决非讹字,亦非拗体,盖公习用方言,不自觉其为声病也。公为诗在三十以後,及官既高,人亦无以此告公者,遂有此病。

  蒙古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又金国南迁以後,威令不出国门,故山东、河北盗贼蠭起,其祸比蒙古尤烈。刘静修武强尉孙君墓铭:「金崇庆末,河朔大乱,凡二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殆尽,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余一。」又易州太守郭君墓铭:「金贞佑主南迁,而元军北还,是时河朔为墟,荡然无统,强焉弱凌,衆焉寡暴,故其遗民自相吞噬殆尽。」加以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宋周臣之言,非门弟子之私言,乃天下之公言也。

  皇元圣武亲征录纪太祖庚辰、辛巳、壬午、癸未四年之事,皆递後一年,而元史太祖纪因之。

  元遗山以金源遗臣,金亡後上耶律中书书, 【 遗山集三十九。】 荐士至数十人。昔人恒以为诟病,然观其书则云「以阁下之力,使脱指使之辱,息奔走之役,聚养之,分处之,学馆之,奉不必尽具,饘粥足以餬口,布絮足以蔽体,无甚大费」云云。盖此数十人中,皆蒙古之驱口也。不但求免为民,而必求聚养之,分处之者,则金亡之後,河朔为墟,即使免驱为良,亦无所得食,终必馁死故也。遗山此书,诚仁人之用心,是知论人者不可不论其世也。

  (王忠慤公遗书内编)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湛然居士集提要

  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八世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从太祖平定四方。太宗时官至中书令。至顺元年追封广宁王,諡文正。事蹟具元史本传。耶律或作移剌,盖译语之譌。焦竑经籍志以为两人,非也。

  是集所载诗为多,惟第八卷、第十三卷、十四卷稍以书、序、碑、记错杂其中,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史称其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及二氏、医卜之说,宜其多有发挥,而文止於斯,不敌诗之三四,意尚有遗佚欤?然十四卷之数与诸家着录皆符,或经国之暇,唯以吟咏寄意,未尝留意於文笔也。王士祯池北偶谈摘录其赠李郡王笔、寄平阳润老、和陈秀玉韵、赠蒲察元帅、河中游西园、壬午元旦诸诗,以为颇有风味;而称其集多禅悦之说。考僧行秀所作集序,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於万松,尽弃宿学,其耽玩佛经,盖亦出於素习。平水王邻则曰:按元裕之中州集,载右相文献公诗,又称赵闲闲为吾道主盟,李屏山为中州豪杰,知晋卿学问渊源有自来矣。故旁通诣极,而要以儒者为归云云。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链为工,虽时时出入内典,而大旨必归於风教。邻之所云,殆为能得其真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六集部别集类一九)

  ○五、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

  李文田 撰

  湛然集卷七过金山和人韵三首,第一高、牢、号;次流、秋、球;三清、晴、明。案邱处机西游记金山诗三绝,第一清、晴、明;次流、秋、球;三高、牢、号。然则和人者即和邱处机也。西游记绝不及耶律晋卿,而此集亦绝不声叙长春一语,殆以晋卿溺释,长春学道,本不同类,始虽相和,後乃相恶而绝交欤?观晋卿归依万松老人而颇毁老氏,故知其异趣也。偶拈出之。光绪丁亥六月李文田。

  晋卿西游录序、辨邪论序等篇皆专为攻击邱处机而作者也。六月十日又识。

  (原附渐西本湛然居士文集卷七後)

  [元]耶律楚材着.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中华书局 1986)

  附录:

  湛然居士集十四卷(兵部侍郞纪盷家藏本)

  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八世孙金尙书右丞履之子从太祖平定四方太宗时官至中书令至顺元年追封广寜王諡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耶律或作移刺葢译语之讹焦竑经籍志以爲两人非也是集所载诗爲多惟第八卷第十三卷十四卷稍以书序碑记错杂其中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史称其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及二氏医卜之说宜其多有发挥而文止於斯不敌诗之三四意者尙有佚遗欤然十四卷之数与诸家着录皆符或经国之暇惟以吟咏寄意未尝留意於文笔也王士祯池北偶谈摘录其赠李郡王笔寄平阳润老和陈秀玉韵赠富察元帅河中游西园壬午元日诸诗以爲颇有风味而称其集多禅悦之语考僧行秀所作集序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於万松尽弃宿学其躭玩佛经葢亦岀於素习平水王邻则曰按元裕之中州集载右相文献公诗又称赵闲闲爲吾道主盟李屏山爲中州豪杰知晋卿学间渊源有自来矣故旁通诣极而要以儒者爲归云云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链爲工虽时时出入内典而大旨必归於风教邻之所云殆爲能得其眞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六·集部十九·别集类十九)

  耶律楚材皇极经世义(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千顷堂书目卷十一)

  耶律楚材庚午元厯二卷又厯説又乙未元厯又囘鹃厯(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千顷堂书目卷十三)

  耶律楚材五星秘语一卷又先知大数一卷(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千顷堂书目卷十三)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三十五卷缺七卷至十二卷又缺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又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中书省都事宗仲亨辑】(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

  湛然居士集有河中府诗十首塔实干城西辽称河中府咏其风景云开罇倾美酒掷网得新鱼酿酒无输课耕田不纳租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六月常无雨三冬却有雷园林无尽处花木不知名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西人用风磨如南方水磨舂则悬杵】春月花浑谢冬天草又生每春忘旧闰随月出新年强策浑心竹难穿无眼钱食饭秤斤卖金银用麦分黄橙调蜜煎白饼糁糖霜救旱河为雨无衣壠种羊余尝阅唐会要有壠种羊未之信观此信有之公自注西人不计闰又赠高善长诗云一住十余年物我两相忘(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庶斋老学丛谈卷上)

  耶律文正诗

  元耶律文正湛然居士集十四卷中多禅悦之语其诗亦质率间有可采者略摘数篇管城从我自燕都流落遐荒万里余半札秋毫裁翡翠一枝霜竹剪琼琚锋端但可题尘景笔下安能划太虚聊复赠君为土物中书休笑不中书【赠李那王笔】昔年萍水便相寻握手临风话素心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徽弹彻没弦琴风来逺渡晚潮急雨过寒塘秋水深此乐莫教儿辈觉又成公案满丛林【寄平阳净名院润老】班姬零落到而今闻道翻身入道林歌扇舞裙忘旧业药炉经卷半新吟闲眠白昼三杯酒静对青松一曲琴更看他年栖隠处蓬山楼阁五云深【过武川赠仆散令人】狐死曾闻尚首丘悲予去国十年游崑仑碧耸日落处渤海西倾天尽头君子云亡真我恨斯文将丧是吾忧尚期晚节回天意隠忍龙庭且强留【过燕京和陈秀玉韵】闲骑白马思无穷来访西城緑发翁元老规模妙天下锦城风景压河中花开杷榄芙蓉澹酒泛蒲桃琥珀浓痛饮且图容易醉欲凭春梦到卢龙闲乘羸马过蒲华又到西阳太守家玛瑙瓶中簪乱锦琉璃锺里泛流霞品尝春色批金橘受用秋香割木瓜此日幽欢非易得何妨终老住流沙【赠富察元帅】河中春晚我邀宾诗满云笺酒满巡对景怕看红日暮临池羞照白头新栁添翠色侵凌草花落余香着莫人【朱淑真词无奈春寒着摸人】且着新诗与芳酒西园佳处送残春【河中游西园】万里西征出玉闗诗无佳思酒瓶乾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轲穷途腊已残身过碧云游极乐手遮西日望长安年光迅速如流水不管诗人两鬓斑【壬午元日】已上数作颇有风味皆从军西域之作也(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池北偶谈卷十七)

  耶律中书令楚材湛然居士集

  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也生三歳而孤比长博极羣书旁通天文地理衍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如宿构者贞佑初辟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都闻其名召见处之左右呼为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者犹言长髯人也太宗朝拜中书令先後歴事三十余年薨於位至顺元年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諡文正所着湛然居士集十四巻万松野老行秀为之序曰湛然居士年二十有七受显诀於万松尽弃宿学冒寒暑无昼夜者三年以至扈从西征六万余里歴艰险困行役而志不少沮跨崑仑瞰瀚海而志不加大客问其故曰汪洋法海涵养之力也又尝慨然曰惟屏山闲闲可照吾心耳片言只字皆出於万化之原而肤浅未臻其奥者方索诸声偶锻链之余正如捡指蒙学对句之牧竖望涯於少陵诗史者矣平水王邻曰中书湛然有天然之才如寳监无尘寒冰絶翳按元裕之中州集载右相文献公诗又称赵闲闲为吾道主盟李屏山为中州豪杰知晋卿学问渊源有自来矣旁通诣极而要以儒者为归故当经营创制之初驰驱絶域宜若无暇於文而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非偶然也(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元诗选初集卷十二)

  湛然居士集

  作者: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文正,湛然居士) (元) 撰  

  部:集 类:别集类 属:金至元

  参考资料:(《四库大辞典》)

  十四卷。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皇族子孙。元太宗窝阔台时,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担任必阇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文集以诗为主,其中西域诗六十余首,为扈从成吉思汗西征时所作,描写其地的史地及风俗人情,很有价值。书中也收录书序碑记,有不少材料不见于正史。如窝阔台时医官郑景贤《元史》无传,文集中有许多郑景贤的资料,可补《元史》之缺。该书最早的版本是元宗仲亨刊本,共九卷。后人又补辑了五卷。过去流行的本子是《四部丛刊》影元抄本,现有中华书局1986年据《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渐西村舍本互校的点校本为最善。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托云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嵗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羣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厯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説仕金至员外郎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雠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雠君耶太祖重其言置之左右呼曰乌尔图萨哈勒而不名乌尔图萨哈勒盖国语长髯人也己夘夏六月太祖西伐囘囘禡旗之日雨雪三尺疑之楚材曰克敌之徵也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囘囘国主当死于野後皆騐壬午八月长星见西方楚材曰金将易主矣明年金宣宗殂夏人常巴津善造弓每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用弓匠为天下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太祖闻之喜日见亲用每征伐必用楚材卜亦自灼羊脾以相符应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也後军国庶政当悉委之甲申太祖至东印度驻铁门闗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太祖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用活万人是时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燕蓟留後实黙斡喇布尢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徵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燕多剧贼未夕辄曵牛车指富家取财物不与则杀之时睿宗以皇子监国遣楚材穷治之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後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先是西域厯人言五月望月当蚀楚材曰否卒不蚀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否果食八分至是楚材以金天明厯不应天度乃制庚午元厯上之己丑秋太宗将即位宗亲咸会议犹未决楚材言于睿宗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者太宗亲弟也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罕岱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元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中原初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楚材从容为太宗言诏自庚寅正月朔日前事勿治且条便宜十有八事颁天下其略言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肆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囘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监主自盗官物者死应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报然後行刑贡献礼物为害非轻宜禁断太宗悉从之惟贡献一事不允楚材曰蠧害之端必由于此矣楚材又奏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嵗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太宗曰卿试行之乃立燕京等十路徵收课税使凢长贰悉用士人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夘秋太宗至云中十路进廪籍及金帛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帝嘉其谦赐之酒即日拜中书令楚材奏凡州郡宜令长吏理民事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举镇海钮祜禄均与之同事权贵不能平斡喇布以旧怨尤疾之谮于宗王宗王请杀之太宗不听属有讼斡喇布者命楚材鞫之楚材曰此人倨傲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太宗私谓侍臣曰楚材不较私雠真长者也汝曹当效之中贵可思巴哈奏徙西京宣徳万余户以充采金银役夫及种田西域与栽蒲萄户楚材曰先帝遗诏山後民质朴无异国人缓急可用不宜轻动今将征河南请无残民以给此役太宗可其奏壬辰春太宗南征将涉河诏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衆旧制凢攻城邑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拒战久将下大将蘓布特请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太宗意未决楚材曰竒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乃诏止戮完顔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凢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求孔子後收太常礼乐生及聘召名儒乃以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召名儒梁涉王万庆赵着等使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时河南初破俘获甚衆军还逃者十七八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连坐楚材曰河南既平民皆陛下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太宗悟除其禁金之亡也惟秦巩二十余州久未下楚材曰往年吾民逃罪或萃于此故以死拒战若许以不杀将不攻自下矣诏下诸城皆降呼沙呼等籍中原民议以丁为户楚材曰不可丁逃则赋无所出当以户定之朝议将以囘囘人征江南汉人征西域楚材又曰不可中原西域相去辽逺未至敌境人马疲乏水土异宜疾疫将生宜各从其便有于元者奏行交钞楚材又曰不可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即造交钞宜不过万锭太宗皆从之时议裂州县赐亲王功臣楚材曰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太宗曰已许奈何楚材曰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嵗终颁之使毋擅科徵可也太宗然其计遂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筋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筋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筋既定常赋朝议以为太轻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後将有以利进者则今已重矣时工匠制造糜费官物十私八九楚材又请核之以为定制太宗尝执觞赐楚材曰朕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得安枕者卿之力也楚材复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未易成也太宗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徳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凢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先是州郡长吏多借贾人银以偿官息累数倍至奴其妻子犹不足偿楚材奏令本利相侔而止永为定制民间所负者官为代偿之至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逓传明驿劵庶政畧备民稍苏息焉有道士结中贵杨惟忠虐杀其讐之党二人楚材收按惟忠太宗怒繋楚材既而自悔命释之楚材不肯曰陛下初令繋臣以有罪也今释臣是无罪也臣备位公辅岂宜轻易反覆如戏小儿国有大事何以行焉衆皆失色帝乃温言慰之楚材因陈时务十策曰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皆切于时务悉施行之太原路转运使吕振副使刘子振以赃抵罪太宗责楚材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何故乃有此辈对曰君父教臣子亦不欲令陷不义三纲五常圣人之名教有国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也岂得縁一夫之失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太宗意乃解太宗好酒楚材屡谏不听乃持酒槽铁口进曰麴糵能腐物铁尚如此况五脏乎太宗悟语近臣曰汝曹爱我有如乌尔图萨哈勒者耶勅日进酒三锺而止自庚寅定课税格嵗有増羡至戊戌増至一百一十万其後富人刘呼图等请以一百四十万扑买天下课税楚材曰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奏罢之至是温都尔哈玛尔又请扑买课税増至二百二十万楚材极力辩谏声色俱厉言与涕俱太宗曰尔欲搏鬭耶又曰尔欲为百姓哭耶姑试行之楚材力不能止乃叹息曰民之困穷自此始矣尝曰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少一事後之负谴者方知吾言不妄也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或从容讽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也辛丑二月帝疾笃医言脉已絶皇后不知所为召楚材楚材曰今任使非人卖法鬻狱囚繋非辜者多古人一言而善荧惑退舍请赦天下囚徒后即欲行之楚材曰非君命不可俄顷帝少苏因请肆赦太宗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翼日而瘳冬十一月太宗将出猎楚材以数推之亟言其不可不听猎五日崩于行在所皇后柰曼珍氏称制癸夘五月荧惑犯房楚材曰当有惊扰居无何朝廷用兵事起仓卒后令授甲欲西迁以避之楚材曰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揺天下将乱臣观天道必无患也後数日果定时温都尔哈玛尔以货得政柄廷中皆畏附独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后以御寳空纸付温都尔哈玛尔使自填行之楚材曰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诏事遂止又有旨凢温都尔哈玛尔所建白令史不为书者断其手楚材曰国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况截手乎后不悦楚材因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皇后亦岂能无罪杀臣也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勲深敬惮焉甲辰夏五月卒年五十五赙赠甚厚後有谮楚材在相位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者后命近臣核视之惟琴玩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而已至顺元年赠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諡文正

  论曰天生斯民则并其所以生养之具而并有之金木水火土榖桑麻之类民所赖以生者与人而俱生而其于人也农圃医卜及百工一切养人之具其始为之者无所师授心通其理制为定法以垂于後盖天人之际道之自然自古及今常如此者非偶然也耶律楚材辽之种姓生长于金而元之太祖太宗拔起而大用之数十年之间上自文武经畧立国规模钱榖兵刑之制外及律吕星象工械技艺靡不毕具大要以仁心为质而正直忠厚才智渊深古名臣中少有伦比也故能使军国有章上下有体无分争鬬暴之患民安国富再传之後奄有九有岂虚乎哉(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卷四十一)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托云八世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也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天资英迈博通天文地理厯律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説金贞佑三年为中都行省员外郎中都陷太祖召见处之左右从征西域制庚午元厯上之太祖毎征必命之卜多竒騐尝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後军国庻政当悉委之甲申兵次东印渡驻鐡门闗侍卫见一兽如鹿而马尾其色緑作人言曰汝主宜早还太祖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解四方语好生恶杀今大军征西已四年矣上天降符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太祖遂还太宗即位楚材奏诸州县长吏専理民事万户府专总军政课税専掌钱榖各不相统摄着为令权贵不得志遂为舒穆噜轩逹布等构陷而太宗独察其诬及轩逹布获罪太祖命楚材鞫治楚材请寛之太宗私谓近侍曰楚材不较私仇真长者汝曹当效之太宗至云中诸路所贡课额银币及仓廪物料文簿具陈于外悉符楚材原奏之数笑曰卿何使钱币流入至此即日授以中书省印事无钜细悉以委之时民多误触禁网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条便宜十八事太宗悉从之金汴京将下大将苏布特请屠汴楚材驰见太宗曰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且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於是百四十余万户皆得保全又求得孔子五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付以庙地及楚材奏定赋税朝臣皆谓太轻楚材曰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以为重矣楚材又奏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请校试之乃命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勿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百人免为奴者四之一楚材又请一衡量立钞法定均输庶政畧备民稍苏息太宗嗜酒楚材屡谏不聼乃持酒槽鐡口以献曰此鐡为酒所蚀尚致如此而况五脏太宗悟赏以金帛太宗疾笃脉已絶皇后不知所为召楚材问之对曰今任使非人卖官鬻狱囚系非辜者多宜赦天下后亟欲行之楚材曰非君命不可顷之太宗少苏后以为言乃首肯赦发而脉生疾愈楚材以太乙数推之不宜田猎为左右怂惥遂出猎寻崩于行在皇后称制温都尔哈玛尔専政用事有旨凡温都尔哈玛尔所建白令史不为书者断其手楚材曰国之典故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有不可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后不悦楚材愤悒而卒时有譛言天下贡赋半入其家者后命近臣覆视之惟琴玩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而已楚材为相二十年正色立朝不避权势每陈国家利害生民休戚辞色恳切太宗尝曰汝又欲为百姓哭耶楚材毎言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人以为名言至顺初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寕王諡文正所着湛然居士集十四卷【国语托云凖头也原作突欲舒穆噜八旗姓轩逹布国语拈香也原作石抹咸得卜蒙古语苏布特珍珠也原作速不壹温都尔蒙古语解见蒙国江山川巻哈玛尔鼻也原作奥都剌合蛮今俱译改】(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盛京通志卷六十三)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托云子隆科为燕京留守遂居扵燕八传生楚材博极群书为文下笔若宿构元太祖定燕召见伟之每征伐辄従指谓太宗曰此人天锡我家楚材数劝帝承天意全民命帝从其言太宗即位条便冝一十八事寻拜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决焉汴梁将下议欲屠之楚材曰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又焉用之汴人获全又请立孔子後收太常礼乐生召用名儒分三科取士文治以兴定天下赋税一衡量立钱法庶政具举民赖以苏息居相位三十余年薨追封广寜王諡文正】(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卷七十一)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博极羣书下笔为文若宿构者贞佑二年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太宗定燕闻其名召见之处之左右太宗即位拜中书令赠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寜郡王諡文正【元史】

  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鐡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宋学士集】(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三)

  耶律楚材善博物甞扈从西征其记西域事甚多如云八普城西瓜大者重五十斤可以容狐北印度土人不识雪嵗二月麦盛夏置锡器於沙中寻即熔铄马粪堕地为之沸溢及角端等事皆古今传记所不载也(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研北杂志卷下)

  西征异闻

  陈刚中云成吉思皇帝常西征渡流沙万余里其地皆荒寂无人之境忽有大兽其髙数十丈一角如犀能人言忽云此非汝世界宜速还左右皆震恐耶律楚材【楚字晋卿辽人博物无所不知葢张华郭璞辈】随进云此名角猯【音端】能日驰万里灵异如神鬼不可犯也帝为之回驭又云有大鸟其一羽足以蔽千人葢鹏类也又云西域有沙海正据要津其水热如汤不可向近此天所以限华夷也终古未尝通中国忽一夕有巨兽浮水窒其骨长数十里横於两涘如津梁然骨中有髓窍可容并马於是西域之地始通中国其国谋往来者每以膏油涂其骨令润惧其枯朽折则无复可通故耳(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癸辛杂识续集卷上)

  跋耶律楚材赠刘阳门诗  (明)倪谦 撰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倪文僖集卷二十四)

  有元起北方庻事草创法制未备至太宗始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之令当是时用事者皆诸蕃降附武犷之人独頼太宗信任楚材故稍得以儒者之道匡捄其间使无楚材恶能立其国乎观其赠刘阳门一诗蔼然忧国恤民襃贤嫉恶之语岂非一代之贤相乎诗後题庚子乃太宗即位之十二年楚材执政已十年矣先是国令凡失盗者令民代偿民苦之多亡命所谓黎庻逋逃殆以此欤是年楚材请悉以官物代还盖其心一以安民为本故见阳门能安民而发此以赏之所谓唯仁人然後能知仁人也阳门诸孙廷瑞浸润诗书家业昌盛呜呼仁者必有後岂不信哉楚材作是诗之明年太宗崩幸臣专政言不见用又四年竟以忧卒惜哉楚材後封广宁王諡文正予甞使朝鲜过广宁见其墓在城北三里医巫闾山之麓云

  蒙古前中书耶律楚材卒

  楚材文武兼资兴国之良佐也观其经制财赋葢刘晏韩滉之流推歩占候则崔浩裴行俭未能逺过为相二十年家之所藏惟琴书金石遗文而已杨绾赵拚之清俭葢庶几焉至於汴京之破极諌力争活生灵百四十万户则汉唐宋之贤相其功未有加於此者惜夫蒙古氏起自荒裔楚材以一书生日与豺狼为伍言之见用者十无一二故其功业所就者止於此使其生於华夏而遇汉光武唐太宗为之宣力则其嘉猷伟绩垂於竹帛者岂在冦邓房杜之下哉呜呼抱佐王之器而不遇兴王之君岂非命耶(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椒邱文集卷七·史论)

  中书耶律文正

  王王名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托云八世孙金尚书右丞文献公履之子为燕京行省员外郎歳乙亥城降遂属国朝扈从征伐诸国辛夘拜中书令癸夘薨年五十五

  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献公通术数尤邃於太玄私谓所亲曰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为名字【平章宋公撰神道碑】

  公生三歳而孤母夫人杨氏诲育备至稍长知力学十七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神道碑】

  金制宰相子得试补省掾公不欲就章宗特勅就试则中甲科考满授同知开州事贞佑甲戌宣宗南渡丞相完顔承晖留守燕京行尚书省事表公为左右司员外郎明年京城不守遂属国朝【神道碑】

  太祖素有并吞天下之志尝访辽宗室近族至是徵诣行在入见上谓公曰辽与金为世雠吾与汝已报之矣公曰臣祖父以来皆尝北面事之既为臣子岂敢复懐二心雠君父耶上重其言处之左右以备谘访【神道碑】

  已夘夏六月大军征西禡旗之际雨雪三尺上恶之公曰此克敌之象也【神道碑】

  庚辰上驻跸於西域塔实干城时二月五月朔微月皆见於西南公因别造庚午元厯进之其进表云汉唐以来其书大备经元创法无啻百家其气候之早晏朔望之疾徐二曜之盈衰五星之伏见疎密无定先後不同葢建都立国之各殊或渉歴嵗年之渐逺不得不为差也唐厯八徙宋厯九更良以此夫金曰大明百年才经一改此去中原万里以昔程今昔密今疎东微西着以地遥而歳乆故时异而时同今以二月五月朔微月皆见于西南较之於厯悉为先天诚所未闻而未见也若夫汉唐以来厯筭之书备矣俱无此説以法论之月惟至晦则一日不见是二十九日有月也岂圣人建月之意本诸此乎今以星厯考之是年正月四月虽皆为小尽葢亦未有朔日见月者也【张都燕居丛谈】

  是嵗冬大雷上问公公曰苏勒坦当死中野已而果然苏勒坦回鹘王称也【神道碑】

  国初未有厯学而回鹘人奏五月望夕月蚀公言不蚀及期果不蚀明年公奏十月望夜月蚀回鹘人言不蚀其夜月蚀八分上大异之曰汝於天上事尚无不知况人间事乎【神道碑 又丛谈云庚辰嵗公在塔实干城当五月望以大明厯考之大隂当亏二分食甚子正时在宵中是夜候之未尽初更而月已蚀矣葢大明之子正中国之子正也西域之初更西域之初更也西域之初更未尽时焉知不为中国之子正乎隔几万里之逺仅逾一时复何疑哉此唐一行时有里差之説谓千里互差一时者是也二书所载不同】

  壬午夏五月长星见西方上以问公公曰女直国当易主矣逾年而金主死于是每将出征必令公预卜吉凶上亦用羊髀骨以符之【神道碑】

  行次东印度国铁门闗侍卫者见一兽鹿形马尾緑色而独角能为人言汝军宜早回上怪而问公公曰此兽名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葢上天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陛下无疆之福即日下诏班师【神道碑】

  丙戌冬十一月灵武下诸将争掠子女财币公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駞而已既而军士病疫唯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神道碑】

  燕京多盗至驾车行刼有司不能禁时睿宗监国命中使偕公驰传往至分捕得之皆势家子其家人軰行赂求免中使惑之欲为覆奏公执以为不可曰信安咫尺未下若不惩戒恐致大乱遂刑一十六人京城帖然【神道碑】

  己丑太宗即位公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尊长之有拜礼葢自此始诸国来朝者多以冒禁应死公言陛下新即位愿无汚白道子从之葢国俗尚白以白为吉故也【神道碑 又李微撰墓志云己丑秋公奉遗诏立太宗择定八月二十二日尚犹豫不决公曰此社稷大计若不早定恐生大变睿宗曰再择日如何公曰过此日皆不吉至日公与睿宗翼太宗登宝位】

  时天下新定未有号令所在长吏皆得自专生杀少有忤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室被戮襁褓不遗者而彼州此郡动辄兴兵相收公首以为言皆禁絶之【神道碑】

  自太祖西征之後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公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因奏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歳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上曰诚如卿言则国有余矣卿试为之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二员皆以儒者为之如燕京陈时可宣徳路刘中皆天下之选因时时进説周孔之教且谓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上深以为然国朝之用文臣葢自公发之【神道碑】

  先是诸路长吏兼领军民钱谷往往恃其富强肆为不法公奏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不相统摄遂为定制权贵不能平燕京路石林咸达布激怒皇族俾专使来奏谓公悉令南朝旧人且渠亲属在彼恐有异志不宜重用且以国朝所忌诬构百端必欲置之死地事连诸执政时镇海天合重山实为同列为之股栗曰何必强为更张计必有今日事公曰自立朝廷以来每事皆我为之诸公何与焉若果获罪我自当之上察其诬怒逐来使不数月会有以事告咸得不者上特命公鞫治公奏曰此人倨傲无礼狎近羣小易以招谤今方有事于南邦他日治之亦未晚也【神道碑】

  辛夘秋上至云中诸路所贡课额银币及仓廪物斛文簿具陈于前悉符元奏之数上曰卿不离朕左右何使钱币流入如此不审南国复有卿比者否公曰贤于臣者甚多以臣不才故留於燕上即日授中书省印俾领其事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神道碑】

  宣徳路长官太傅托噶失陷官粮万余石恃其勲旧密奏求免上问中书知否对曰不知上叱出使白中书省偿之仍勅今後凡事先白中书然後奏闻【神道碑】

  中贵克斯布哈拨奏户一万以为采链金银栽种蒲萄等户公言太祖有旨山後百姓与本朝人无异兵武所出缓急得用不若将河南残弱贷而不诛可充此役且以实山後之地上曰卿言是也又奏诸路民户今已疲乏令土居蒙古回鹘河西人等与所在居民一体应输赋役皆施行之【神道碑】

  壬辰春车驾至河南诏陕洛秦虢等州山林洞穴逃匿之人若迎军来降与免杀戮或谓此軰急则来附缓则复资敌耳公奏给旗数百面悉令散归已降之郡其活不可胜数【神道碑】

  国制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汴京垂陷首将苏布特遣人来报且言此城相抗日乆多杀伤士卒意欲屠之公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上疑而未决复奏曰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上始然之诏除完顔氏一族外余皆原免时避兵在汴者户一百四十七万仍奏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河北官为给赡其後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神道碑】

  初汴京未下奏遣使入城索取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袭封衍圣公令收拾散亡礼乐人等及取名儒梁渉等数辈於燕京置编修所平阳置经籍所以开乆治【神道碑 又按遗山元公上书云夫自汉唐以来言良相者在汉则有萧曹丙魏在唐则有房杜姚宋数公者固有致太平之功而当时百执事之人毗助赞益者不为不多葢天下之大器非一人之力可举而国家所以成就人材者亦非一日之事也必藉学校教育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後可譬如修明堂总章必得楩楠豫章之材预为储蓄数十年之间乃能备一旦之用非若起寻丈之屋欂栌椳楔杂出于榆栁槐柏可以朝求而暮至也窃见南中大夫士归河朔者所在有之圣者之後如衍圣孔公耆旧如洪内翰叔献梁都运斗南髙户部唐卿王延州从之时辈如平阳王状元纲东明王状元鹗滨人王贲临淄人李浩秦人张徽杨奂李庭训河中李献卿武安乐夔固安李天翼沛县刘汝翼齐人谢良弼郑人李大鹏山西魏蟠潭人李恒简李禹翌燕人张圣俞太原张纬李谦翌致君张徳辉髙鸣孟津李尉真定李治相人胡徳珪易州敬钰云中李微中山杨果东平李昶西华徐世隆济阳张辅之燕人曹居一王铸浑源刘祁及其弟郁李仝平定贾庭扬杨恕济南杜仁杰潞水张仲经虞乡麻革东平商挺渔阳赵着平阳赵维道汝南杨鸿河中张肃河州句龙瀛东胜程思遇及其从弟思忠凡有诸人虽其学业行诣参差不齐要之皆天民之秀有用于世者也百年以束教育讲习非不至而其所成就者无几丧乱以来三十四人而止矣乃幸不死于兵造物挈而授之维新之朝岂无意乎诚以阁下之力使脱奔走之役而储之它日求百执事之人唯左右采而取之独不能少助阁下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之功乎】

  时河南新破被俘虏者不可胜计及闻大军北还逃去者十八九有诏停留逃民及资给饮食者皆死无问城郭保社一家犯禁余并连坐由是百姓惶骇虽父子兄弟一经俘虏不敢正视逃民无所得食踣死道路者踵相蹑也公从容进説曰十余年间存抚百姓以其有用故也若胜负未分虑渉携贰今敌国已破去将安往岂有因一俘囚罪数百人者乎上悟诏停其禁【神道碑】

  金国既亡唯秦巩等二十余州连歳不下公奏吾人之得罪逃入金国者皆萃於此其所以力战者葢惧死耳若许以不杀不攻而自下矣诏下皆开门出降期月之间山外悉平【神道碑】

  甲午诏括户口以大臣呼图克领之其时方事进取所降下者因以与之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至是始隷州县朝臣共欲以丁为户公独以为不可皆曰我朝及西域诸国莫不以丁为户岂可舍大朝之法而从亡国政耶公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尝以丁为户若果行之可输一年之赋随即逃散矣卒从公议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户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神道碑】

  己未朝议以回鹘人征南汉人征西以为得计公极言其不可曰汉地西域相去数万里比至敌境人马疲乏不堪为用况水土异宜必生疾疫不若各就本土征进似为两便争论十余日其议遂寝【神道碑】

  丙申秋七月呼图克以户口来上议割分诸州郡分赐诸王贵族以为汤沐邑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足以为恩上曰业已许之公曰若树置官吏必自朝命除恒赋外不令擅自徵敛差可乆也从之是嵗始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上田每畮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半水田畮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每银一两四十斤已上以为永额朝臣皆谓太轻公曰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已为重矣【神道碑】

  国初盗贼充斥商贾不能行则下令凡有失盗去处周嵗不获贼令本路民户代偿其物前後积累动以万计及所在官吏取借回鹘债银周年则倍之次年则并息又倍之谓之羊羔利积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终不能偿公请于上悉以官银代还凡以七十万定仍奏定今後不以歳月近逺子本相侔更不生息遂为定制【神道碑】

  侍臣托欢奏选室女勅中书省发诏行之公持之不下上怒召问其故公曰向所刷二十八人尚在燕京足备後宫使令而托欢传旨又欲徧行选刷臣恐重扰百姓欲覆奏陛下耳上良乆曰可遂罢之又欲於汉地拘刷牝马公言汉地所有布丝五谷耳非産马之地若今日行之後必为例是徒扰天下也乃从其请【神道碑】

  丁酉汰三教僧道试经通者给牒受戒许居寺观儒人中选者则复其家公初言僧道中避役者多合行选试至是始行之【神道碑】

  时诸王贵戚皆得自起驿马而使臣猥多马悉乏则豪夺民马以乘之城郭道路骚动所至则需索百端供馈稍缓辄被箠挞馆人不能堪公奏给牌劄及定饮食分例其弊始革【神道碑】

  诸路官府自为符印僭越无度公奏并仰中书依式铸造由是名器始重【赵衍撰行状】

  戊戌天下大旱蝗上问公以御之之术公曰今年租赋乞权行倚阁上曰恐国用不足公曰仓库见在可支十年许之国初籍天下户得一百四万至是逃亡者十四五而赋仍旧天下病之公奏除逃民三十五万民頼以安【神道碑】

  燕京呼图克扎木隂结权贵以银五十万两扑买天下差发渉猎发丁者以银二十五万两扑买天下系官廊房地基水利猪鷄刘廷玉者以银五万两扑买燕京酒课又有回鹘以银一百万两扑买天下盐课至有扑买天下河泊桥梁渡口者公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咸奏罢之尝曰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人必为班超之言葢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论【神道碑】

  公自庚寅年定课税所额每歳银一万定及河南既下户口滋息增二万二千定而回鹘温都尔哈玛尔扑买课税增至四万四千定公曰虽取四十四万亦可得不过严设法禁隂夺民利耳民穷为盗非国之福而近侍左右皆为所啗上亦颇惑衆议欲求试行之公反复争论力不能夺乃太息曰扑买之利既兴必有蹑迹而篡其後者民之穷困将自此始矣【神道碑】

  公正色立朝不为少屈欲以身徇天下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色恳切上曰汝又欲为百姓哭耶【神道碑】

  上素嗜酒晚年尤甚公数谏不聼乃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尚致如此况人之五脏有不损耶上悦赐以金帛仍勅左右进酒三锺而止【神道碑】

  辛丑春二月上疾笃脉絶诸药不能疗皇后不知所以召公问之时奸臣窃政鬻狱卖官专令回鹘控治诸国公对曰今朝廷用非其人天下罪囚必多寃枉故天变屡见宜赦天下因引宋景公荧惑退舍之事以为证后亟欲行之公对曰非君命不可顷之上少苏后以为奏上不能言首肯而已赦发脉复生冬十二月上勿药已乆公以太乙数推之不宜畋猎奏之数四左右皆曰若不骑射何以为猎五日而崩【行状及汲郡王公文集云 太宗仁厚有余言词极寡服御俭素不尚华饰委任大臣畧无疑贰性颇乐饮及御下聼政不易常度当时政归台阁朝野欢娯前後十年号称无事】

  壬寅春后以储嗣问公曰此非外姓臣所敢知自有太宗遗诏在遵而行之社稷幸甚【墓志】

  温都尔哈玛尔方以货取朝政执政者亦皆阿附唯惮公沮其事则以银五万两赂公公不受事有不便於民者辄中止之时后已称制则以御宝空纸付温都尔哈玛尔令从意书填公奏曰天下先帝之天下典章号令自先帝出必欲如此臣不敢奉诏寻复有旨温都尔哈玛尔奏准事理令史若不书填则断其手公曰军国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后以公先朝勲旧曲敬惮焉【神道碑】

  公天资英迈迥出人表虽案牍满前左酬右答咸适其当平居不妄言笑及一被接纳则和气温温令人不能忘素不嗜酒间与宾僚宴集终日端坐平生不治生産及其薨也人有谮之者曰公为相二十年天下供奉皆入私门后使卫士视之库藏惟名琴数十张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巻而已笃于好学不舍昼夜尝诫其诸子曰公务虽多昼则属官夜则属私亦可学也【神道碑 又陵川郝公文集云当太宗临御之时耶律楚材为相定税赋权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设科举推恩肆赦方有志于天下而一二不逞之人投隙抵时相与排摈百计攻讦乘宫闱违豫之际恣为矫诬致使楚材愤惋以死】

  国家承大乱之後天纲絶人理灭所谓更造夫妇肇有父子者信有之矣加以南北之政每每相戾其出入用事者又皆诸国之人言语之不通趣向之不同当是之时而公以一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学戛戛乎其难哉幸赖明天子在上谏行言聼故奋袂直前力行而不顾然而其见於设施者十不能二三而天下之人固已均受其赐矣若此时非公则人之类又不知其何如耳【神道碑】(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元名臣事略卷五)

  治天下匠

  中书令耶律文正王楚材字晋卿在金为燕京行省员外郎国亡归于我朝从太祖征伐诸国夏人巴勒津者以治弓见知於上诧王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王曰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上闻之喜自是用王益密(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辍耕录卷二)

  跋耶律文正王送刘阳门诗後  (明)宋濂 撰

  (数据全省·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文宪集卷十四)

  右送刘阳门诗一章中书耶律文正王楚材之所作也王生於金明昌元年庚戌贞佑三年丁亥始归国朝今诗後写云庚子之冬则王年已五十一嵗其事太祖太宗两朝亦一十有五年矣然不书曰某年而直题以庚子者盖是时政尚简实未有所谓纪元之事也距庚子不过二年而薨矣此盖其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徤如铸銕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於此亦可想见阳门诸孙师稷来为浦江主簿以此巻求题因以为疏其嵗月如此若王之大节天下之人皆能诵言之兹不复云

 

 

 

上一页 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