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皇明经世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凡例

 

  一儒者幼而志学。长而博综。及致治施政。至或本末眩务?目。措置乖方。此?浮文无裨实用。拟古未能通今也。唐宋以来。如通典通考。暨奏疏衍义诸书。允为切要。亦既繁多。乃本朝典故。缺焉未陈其藏之金匮石室者。闻见局促。曾未得覩记。所拜手而献。抵掌而陈者。若左右史所记。小生宿儒。又病於抄撮。不足揄扬盛美。网罗前後。此有志之士。所抚膺而叹也。徐子 【 孚远】 。陈子 【 子龙】 因与 【 徵璧】 。取国朝名臣文集。撷其精英。勒成一书。如采木於山。探珠於渊。多者多取。少者少取。至本集所不载。而经国所必须者。又为旁采以助高深。共为文五百卷有奇。人数称是。志在徵实。额曰经世云。

  一本朝二祖列宗。圣喆相继。作人养士。蕴毓濔沦。昌明之运。太平累叶。人才之盛。周汉以来。所未尝有。然异同升降。抑亦可考。高文二朝。开天理物之佐。大者比勋皋禹。次者俪美萧曹。然其英谋谠论。见於文章者。寥落无闻。意造膝诡辞。世莫得聆者欤。至仁宣而後。俗尚醇庞。士贵器度。其人类温良而博厚。其文多简质而平易。此一盛也。及英景而後。讫於考宗。士生其间。所趋不同。大要以气干。节槩为主。或贞固强力为国家任大事。或清端直谅。为国家寝大奸。疆有虎臣。朝有耆德。又一盛也。武皇之季。隙由稗政。而伟人杰士、王国克生。意天以肇肃皇中兴之治乎。其时士大夫。博通敏干。足以倚办。故肃皇雄才大度。驱使豪杰。迭用迭舍。未尝乏竭。至继世以後。而硕辅信臣。相与解单于之瓣。烽火不起五十余年。岂非得人之效哉。是班生所以致叹於孝武也。此又一盛也。神祖当丰享豫大之时。恭巳无为。而朝论渐分。党议斯起於是矜重气节。标尚议论。争国本。击矿税。辨纶扉之邪正。讼计典之枉直。以至视朝起废。披麟请剑。章满公车。岂非公论最伸。而清议足传欤。此又一盛也。至熹宗在御。宵人窃柄。闭隐之叹。於斯为极。我皇聿兴。如离始照。十年之间。宵衣旰食。而太平未臻。殷忧日切。夫国家之景运既如彼。我皇之圣明又如此。必有异人并出。以助聚缉熙。不愧肃皇之世者。当拭目观其盛。予与徐子陈子论昭代人才之槩。而於名公贵卿。深有望云。

  一天下有一定之理。有万变之事。正心诚意之言。亲贤远佞之说。治忽之分。罔不由兹。然义简而直。数语可尽。故集中惟元臣正士。入告我后者。载数十首。以槩其余。至於万变之事。代不同制。人各异师。苟非条析讲求。何以规摹得失。若乃方幅之内。或以迂阔见讥。廓落之谈。复以功利相摈。鄙人不敏。敬闻命矣。

  一天禄石渠。推为仙苑。然图书之府。如东观兰台。牙签玉轴。七略四部。各有副余。至若本朝二祖列宗。文谟武训。制作辉煌。或亲洒宸翰。或儒臣纂成。藏於秘馆。心画所形。洵足轨范百王。昭垂万代。惟是纪言纪事。厥有专司而治体事功。人文国典。关系一代。夫采野史则多失实。蒐家乘则恒溢美。斯编折衷两端间有标识。庶窃取乎识小之义。为异日作史之资云尔。

  一从游赓歌。为太平之本。铭功颂德。备盛世之章仁宣以前。略载其文。以见我明致治之由。郅隆之运。其後敬皇泰交多握手之语。世宗制作。饶典颂之文。要以章疏为重。故不详录。

  一河岳英灵。诞生名世。风云之会。为龙为蛇或将或侯矣。夫太祖之制。非系军功。不容封赏。乃开国以降。文臣得封者。可以指屈。或因缘时会。或崇尚拳武律之儒将。俱非本色。若刘青田王文成。忠智有余。功勒钟鼎。虽有议者。吾无间然。

  一古之杰士。言足载道。不为雕饰。如薛文清。岳父毅。刘忠宣。章文懿。罗文肃。顾文端。冯恭定。高忠宪之徒。有日星河岳之望。乃吉人辞寡。於斯足徵。录其数篇。以为模范。

  一国初武臣。固多人杰。下掩寇邓。上步韩陈。而语言文采。不少槩见。後若张定兴。杨颖国。郭定襄。戚少保之流。或横木?朔而成。或授简记室。雄心可寄。壮猷足录矣。

  一本朝文士。风云月露。非不斐然。然求之经济。十不一二。至若宋文宪之精粹。李空同之谅直。王浚川之练达。王弇州之博识。宁非卓尔之姿。济世之彦哉。罕有通才。未当一槩。其他若丘文庄。霍文敏。冯文敏徐文定。学术渊深。足为世用。一称立言之家。一为实用之准。

  一士人遇合。或富贵自有。才位相符。又或偾辕负乘。一跌不振。其有长才大略。横遭谤议。贤人君子。混迹抱关者。若庞总督之弘通。林次崖之恢阔。霍勉斋之详整徐伯继之切实。王东溟之淹雅。叶綗斋之明密。乃鹏翼先凋。骥足未展。虽迹近沉冥。而事多冲要。即忧时之瞽计。发幽夜之逸光。要使览者考其遗文。留连时遇。穷达之际。无间焉尔。

  一异同辨难。特以彼我未通。遂成河汉。就其所陈。各成一说。如大礼之议。张桂与新都并存。河套之复。襄愍与东涯各异。一密哈也。或主闭关。或主授爵。一倭奴也。或主封贡。或主征讨。又若军伍之虗实。边墙之修废。胶莱海运之通塞。得失虽殊。都有可采。不妨两存。以俟拣择。

  一此书非关彰瘅。弹劾之文。不能尽录。着其大者。非名教所裨。即治乱攸关。若乃其言足存。不以人废。分宜老奸。秩宗之文。采其数篇。特於卷首。直斥其名。若近者熊芝冈。刚悻自用。巳经服法。然筹策东隅。多有英论。无讳之朝。可以昭揭。其他大臣有阴柔之号者。边臣功足掩过者。仅以其文。不暇详论。

  一高皇诏废中书。文皇政归内阁。三归秉钧而後。势以益重。至嘉隆之间。几几真相矣。若洛阳余姚之谠亮。永嘉丹徒之才略。新都华亭之弘博。新郑江陵之英毅。山阴归德之端方。内辅君德。外总机务。朝政之清浊。海内之安危。职任綦重。裒辑尤详。

  一冡宰统率百揆。然九品既设。三途并登。科举重而德行衰。资格锢而贤才绌。此其大较也。第重守令。一内外。均劳逸。一时虽奉为成书。转瞬咸知其虗语。夫循资序级。可避嫌猜。精选审官。不由学问。是以监别妍丑。必濯水壶。载量短长。要须玉尺矣。

  一国之大事。惟在戎索。董正六师。以匡王国。惟大司马是赖。强本弱枝。制变弭患。虽事难隃度。而枕席度师。或躬亲简练。而旌麾改色。本朝如于忠肃。王庄毅。项襄毅。俞肃敏。马端肃。刘忠宣。王恭襄。李康惠。王康毅。王襄敏。杨襄毅。诸公之在枢密。尤为矫矫。广收详着。以资挞伐。

  一国家外夷之患。北虏为急。两粤次之。滇蜀又次之。倭夷又次之。西羌又次之。诚欲九塞尘清。四隅海燕。方叔召虎。一时咸慕风采。奕世犹仰威名。指受方略。半系督抚。如北摧劲虏。则详于王威宁。南伐麓川。则详于王靖远。两广寇乱。则详于韩襄毅。剿灭土达。绥戢荆襄。则详于项襄毅。处置宁藩。则详于王文成。河套恢复。则详于曾襄愍。倭奴抄掠。则详於胡少保。戚总戎。唐荆川。顺义封贡。则详于王监川。平播则详于李襄毅。水蔺地界。则详于郭青螺。西征则详于梅客生。东征则详于宋桐冈。若经略奴酋。则详于熊芝冈。抚赏插部。则详於王霁宇。水西本末。则详于朱恒岳。姑举数端。以该远近。至于山川扼塞之形。营阵车骑之制。部落种类之异。测候侦探之法。凡可资於韬钤。罔弗施夫罗弋。

  一当世所急。民穷本患。至徵兵输饷。所在驿骚。然乞活鼠窃。已经数见。虽同飈风。旋即草薙。当时縧索在我。剿抚互施。取则不远。皆为前监。其谋可垂远。事多切今者。摭采无遗。庶厉志请缨。仗剑讨贼者。知所审焉。

  一安上治民。莫大乎礼。若朝觐会同。郊祀燕享。冠婚宾射。及天潢之裁制。外夷之宾服。莫不厥有常经。宏以通变。故凡议礼诸家。同异论难。迄无定说。苟援引经史。根据典实。确然不磨者。皆为博采。岂惟多识之助。抑亦後事之师。

  一司农专领度支。丰俭盈缩。必资心计。夫帝王之本务。垦土力田。富强之雄资。官山煮海。若乃出入不符。本末并失。纵凭修绠。难言巧炊矣。故广屯种。兴鼓铸。汰冗滥。准食货。其大端也。若徐文定之农书。袁运司之盐法。摘其成着。良可孤行。兹特表而出之。

  一明罚?法。司寇是赖。然民狎民畏。仁人所以救世。世轻世重。君子首宜尽心。夫一跌不可赎者刑也。一成不可坏者例也。罪惟五等。例有万条。览于斯编。失入失出。交讥焉尔。一冬官之任。最为繁剧。夫代材架屋。大匠为众人之师。利用前民。小物而众工所聚。非精研无以监别。即历练未能周知。有若刘庄襄之造车。余肃敏之修边。潘司空之治河。徐文定之制器。考其遗制。允为国工。

  一予少游燕赵。见雄边子弟。据鞍顾盻。心窃好之。然每遇神骏。未能辨别。向拟上自周秦。下至今兹。细而种类年齿之殊。大而生长蕃育之道。俱为写其形容。详其沿革。乃日回月转。有志未逮。夫以走逐飞。必须良产。违害就利。莫如官牧。观乎斯编。可知马?冏政废修之因。并识夷夏强弱之势矣。

  一郡公 禹翁方师。素抱安济之略。聿登着作之堂。居恒扬艺论文。穷日不倦。其训廸士子。专以通达时务为亟。经世一编。尤所注意退食之余。首勤评阅。虽一麾出守。十年不迁。而穷达一致。喜愠不形。亮节贞心。于斯可见。

  一予辈志识固陋。鲜所取衷。幸高贤大良。一时云会。若李宝翁先生。李载翁先生。王依翁先生。吴雪翁先生。皆具良史之才。宦游吾土。士绅咸奉规范。此编出入。共禀 监裁。遭逄之盛。良为侈矣。

  一执友陈眉公先生。栖心隐逸。道风映世。丹砂岣嵝。渺然尘外。其孙希天仙觉才气英迈。甫系髫龄。熟于史学。予辈山斋信宿。时承提命。每至夜分。因得稔识前言往行。此编去取。多所商确。皤皤黄发。非特後辈典型。允为熙朝文献矣。

  一同郡先辈。方若徐厚翁先生及唐缮部存少闻予辈搜借艰苦。俱发邺架之藏。悉供传写。至许霞翁先生。移书远近。广收博览。裨益尤多。若徐勿斋。马素修。张西铭三先生。及张受先。黄仲霖。吴志衍。夏彝仲。吴坦公。搜轶编於吴越闽浙。张訒叟。吴来之。朱闻玄。邮遗集於斋鲁燕赵。他若宛平金伯玉 【 铉】 。王敬哉 【 崇简】 。崔道母 【 子忠】 。王大含 【 谷】 。桐城方密之 【 以智】 。孙克咸 【 临】 。莱阳宋澄岚 【 继澄】 。侯官陈道掌 【 元纶】 。陈克理 【 兆相】 。金沙周介生 【 锺】 。丹阳荆实君 【 廷实】 檇李钱孚于 【 嘉徵】 。钱彦林 【 栴】 。钱雍诵 【 泮】 。黄复仲 【 子锡】 。陆芳洲 【 上澜】 。朱子庄 【 茂暻】 。归安唐子仪 【 起凤】 。虎林严子岸 【 渡】 。张幼青 【 埁】 。茂苑杨维斗 【 廷枢】 。许孟宏 【 元溥】 。姚瑞初 【 宗典】 。姚文初 【 宗昌】 。玉峯王与游 【 志庆】 。吴江周安期 【 逄年】 。吴日生 【 易】 。疁水侯雍瞻 【 岐曾】 。傅令融 【 凝之】 。娄东王子彦 【 瑞国】 。吴纯祜 【 国杰】 。张无近 【 王治】 。维扬郑超宗 【 元勳】 。海虞顾麟士 【 梦麟】 。彭城万年少 【 寿祺】 。皆系良友素知。琼瑶之赠。遥睇临风。二酉之藏。倾厢倒箧矣。

  一四方兰谱。若杨子常 【 彝】 。杨龙友 【 文骢】 。则分教吾土。乐与晨夕。其他诸友。或夙系同好。或本未谋面。但曾们较讐。暨名集惠寄者。俱登姓氏。不没其实。

  一此集始于戊寅仲春。成于戊寅仲冬。寒暑未周。而披览亿万。审别精详。远近叹咤。以为神速。良由徐子陈子。博览多通。纵横文雅。并用五官。都由一目。选辑之功。十居其七。予质钝才弱。追随逸步。自口??蹇拙。以二子左萦右拂。奔命不遑。间有选辑。十居其二。若溯厥始事。则周勒卣 【 立勳】 。李舒章 【 雯】 。彭燕又 【 宾】 。何悫人 【 刚】 。徐圣期 【 凤彩】 。盛隣汝 【 翼进】 。及家伯氏子 【 建存标】 。家季辕文 【 徵舆】 。咸共商酌。适李子久滞京邸。周子壮游梁苑。彭子栖迟邗上。何子寄迹鸳水。徐子盛子。则各操月旦。伯氏家季。则潜心论述。曾无接谈之暇。未假专日之工。若友人吴绳如 【 嘉胤】 。唐尹季 【 允谐】 。李存我 【 待问】 。张子美 【 安茂】 。朱早服 【 积】 。蔡季直 【 枞】 。单质生 【 恂】 。郁子衡 【 汝持】 。沈临秋 【 泓】 。陆子玄 【 庆曾】 。朱宗远 【 灏】 。董士开 【 云申】 。郁选士 【 继垣】 。张子服 【 宽】 。张子退 【 密】 。钱子璧 【 瑴】 。李素心 【 愫】 。徐惠朗 【 桓鉴】 。邵霏玉 【 梅芬】 。徐武静 【 致远】 。李原涣 【 是楫】 。华芳乘 【 玉芳】 。皆卓然命世之姿。夙具同心。咸资讨论。

  一兹编义在救时。无取掠美。盛者并列数部。少者仅登一脔。当不以所载多寡。轩轾昔贤。若乃卷帙舛错。配合参差。则以困于酬应。未遑一一整齐。见口??名辈。知所不免。一名臣爵里姓氏。具载献徵诸书。然多有挂漏。遍搜?籍。颇废岁时。兹以卷帙浩汗。难於稽考。分条析绪。复于卷首。另编总目。使览者开卷燎然。特为详便。此则友人谢提月 【 廷桢】 一人所辑。其功不可泯也。

  一藏书之府。文集最少。多者百种。少者数家。四方良朋。惠而好我。发缄色动。及至开卷。恒苦重复。予等因遣使迭出。往复数四。或求其子姓所藏。或托于宦迹所至。搜集千种。缮写数万。至条陈冗泛。尺牍寒暄。及文移重叠。又悉加剪截。乃成斯集。虽未敢云圣朝之洪谟。亦足当经世之龟监矣。

  一国朝太平三百载。文献之盛。无过今时。然而世禄之家。忘其先功。名卿之後。或降皁?。其他湮灭而无闻者。何可胜计。如韩襄毅徐武功。皆本吴产。襄毅疏草。武功文集。访其後人。竟未可得。琅琊缨簮累叶。代有文人。而思质司马之集。巳失其半。灵宝四许。鼎盛一时。问宦其地者云。诸集皆巳散轶。访求之难。大槩可见。以故名公钜卿。不能尽备。海内同志。有司空之富者。幸惠寄抄录。以俟续选。

  一此编以详备为主。极目赏心。初无限制。及工巳告竣。而又得名集百部。予辈悉欲摭录。乃书贾捆载。迟重为嫌。难于行远。凡系续收。割入续集。

  一兹编体裁。期于囊括典实。晓畅事情。故阁部居十之五。督抚居十之四。台谏翰苑诸司。居十之一。而鳞次位置。则首先代言。其次奏疏。又其次尺牍。又其次杂文云。

  华亭宋徵璧漫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