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皇明经世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九十五

 

  华亭陈子龙卧子 徐孚远闇公 宋徵璧尚木 周立勳勒卣选辑

  徐桓鉴惠朗参阅

  章枫山文集(疏 书 记)

  章懋

  ◆疏

  谏元宵灯火疏

  议处盐法事宜奏状

  ○谏元宵灯火疏 【 元宵灯火】

  翰林院编修臣章懋臣黄仲昭、检讨臣庄日?永、谨奏为培养 圣德事、成化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内阁遣郎中韩定、持小揭帖、到於东阁、及史舘、分与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吴节等、令各赋烟火等诗、以为上元赏翫之具、臣等各授一帖、内开烟火花灯等项、面贴诗赞题目、仍令照依旧诗格式、拟述进呈、及观旧式、俱是玩好之物、鄙亵之词、甚非所以养 圣心、崇圣德也、臣等窃议、以为此事、必非 陛下所为。陛下以天纵之圣。日新之学。游心经术。迈迹尧舜。凡所举动。必欲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後世。方即位之初。首下温诏。赦田租。绝贡献。蠲逋负。停不急之务。与民息肩。又开言路。凡 朝廷政治得失。军民利病。许诸人直言无隐。天下欣然以为 陛下应天心。承祖德。而所以太平万世者。在是矣。及观去年以来。如遣人造楮。国家旧制也。一闻大臣之言而遂寝。节令宴乐。每岁常例也。一闻廷臣之疏而随罢。顷因灾异、敕谕群臣、同加修省、凡此数事 臣等目击耳闻、未尝不拜手稽首、称颂以为 陛下从善如流、改过不吝、自禹汤以来、未之有也、在彼者既皆 陛下所不为、则烟火之事、臣等又决知 陛止之不乐於此也今日之举。或者 两宫皇太后在上。 陛下欲极孝养。奉其欢心。非为一身娱乐之计。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供耳目之玩好。以为养也。臣伏覩 两宫母后恭俭慈仁之德。着於天下坤仪真静。举天下之珍奇玩好。皆不足以动其心。岂以烟火为乐哉。况今两广弗靖。四川未宁。辽东虽云告捷。然虏情难测。尚费区处。不可置之度外。北虏毛里孩。包藏蛇豕之心。窥伺间隙、尤当深虑。江西湖广。一旱数千里。民不聊生。其他灾伤处所尤多。未易悉举。生灵嗷嗷。张口待哺。虽蒙优诏赈恤。然公私匮乏。计无所出。可为寒心。此正 陛下宵旰焦劳。不遑暇食。 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臣等又知 陛下之不暇为此也至如翰林之官。以论思代言为职。虽曰供奉文字。然鄙俚不经之辞。岂宜进于君上。若不取法于圣贤。而曲引宋祁苏轼之教坊 语以为之、皆是以三代以下之君望 陛下。而不以三代以上之君望 陛下也。臣等遭遇 圣明。叨与庶吉士之选。 陛下养之翰林。教之诵习六经。师法孔孟。二年于兹矣。近又授以今职。感冐 国恩。至隆极厚。夙夜惓惓。相与戒饬。惟恐曲学阿世无以补报於万一。何敢为此鄙词。上渎 天听。以自取侮慢不敬之罪哉。臣等又尝伏读 宣宗章皇帝御制翰林院箴有曰。启沃之言。惟义与仁。尧舜之道邹孟以陈。若今烟火之举。恐非尧舜之道。烟火之诗。恐非仁义之言。臣等知 陛下之心。即 祖宗之心。故不敢不以是妄陈于 陛下之前。且知其不可。犹顺而为之。是不忠也。知不可为。而不以实闻。是不直也。不忠不直。臣罪大矣。古之帝王。盘盂有戒。几杖有铭。目不视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兢兢业业。惟怀永图。虽在纷华靡丽之中。幽独得肆之地。而所以戒谨恐惧。操存省察。以致其精一之功者。无所不用其极。诚以人主一心。攻之者众。一惑于耳。则凡侈靡之声。皆乘。间而入矣。一惑于目。则凡侈靡之色。皆抵隙而进矣。人心愈危。则道心愈微矣。天理人欲。不容并立。若曰上元之乐。乃微事耳。烟火之举。乃细故耳。此不足为圣明之累。是殆不然。书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又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若于此一事。厌常喜新之念兴。则他日之甚于此者。将无不至。不可以微事细故而不之谨也。且漆器之作。何损於德。而舜则止之。旨酒之甘。何害于事。而禹则绝之。露台之费。不足为奢。而汉文则巳之。彼圣贤之君。何汲汲于是哉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故耳。臣等伏愿陛下宽斧金?戊之诛、采蒭荛之语、将此烟火等事、一槩禁止。不使接于耳目。而移此视听。为文王之视民如伤。为大舜之闻善若决江河。省此冗费以活流离困苦之民赏征伐劳役之士则干戈可息灾旱可消。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宾服、亿千万年享太平无强之休。则 陛下之所以奉养 两宫者其孝岂有大於此哉 陛下深思而力行之。不以臣言为沽矫。不以臣等为迂濶。使天下後世知 大圣人之作为。出於寻常万万。是非臣等之幸、实宗社生灵之大幸也

  ○议处盐法事宜奏状 【 两浙盐法利弊】

  谨题为议处盐法利弊、以禆国用事、臣闻盐之为用、乃生民食味之所急、而国家经费之所资、为物虽微。其利甚愽、不可以一日而缺焉者也、然在虞夏之时、不过以盐充贡、而未尝为专利於上、成周之盛、虽或以盐名官、而未尝不同利於民、因齐相管仲而盐筴始正、汉用桑孔、而盐禁始重、其源一开、末流无所不至矣、臣以菲材、叨官台察、钦蒙 圣恩、差往两浙等处、廵视盐课、按行属郡、访求民隐、得其所当行者数事。一曰存恤竈户。塩之为道各有利害就浙言浙也夫盐之所出。虽由土产。而其成用必资人力。海滨之民。以煎盐为业者。谓之竈户。其采办薪蒭。朝夕烹炼不胜劳苦。固皆在所当恤。而单丁老弱。家计贫难者。煎办不前。课入不敷。屡遭鞭挞之苦。而盐入於官。或被雨水销熔。又有追赔之患。此穷户之尤可哀矜者也。若蒙轻其岁课。使纳折色。庶几宽民一分。使之稍可存活。是即生死骨肉之恩也。其有丁力众多。家道殷富。为总催大户者。煎盐既多。私卖尤广。亦宜有以处之。合照黄册事例。凡民户之里甲有缺。就将?内丁粮高大者。析户当差。以补其数。若以竈户之丁多家富者亦行析户充役。照丁办课。以补竈籍迯绝。皆免杂派均徭。则差役均平。而岁课不亏矣。二曰轻减盐粮。国初尝命盐司。以掣下余盐。行令各县差人赴司关领。回县分给小民。计口食盐。而纳钞以偿盐价。民感 上恩。得盐而纳钞。固所乐也。厥後盐司。久无余盐关给。而盐钞又改为盐粮。惟市民仍许纳钞。而乡民皆纳盐粮。又使之远输外郡。则不惟米价高贵。而远输劳费。十倍於纳钞。则乡民之受困甚矣。若得照依市民。一体纳钞。固为大幸、如或不能即改。亦乞照依秋粮折色事例。纳银准钞。使民受一分之赐。又若大旱之遇时雨。亦为幸矣。三曰申禁盐窝。昔我 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充。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而多给引价。以偿其费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公私两便。最为良法。近年以来。法久弊生。每遇开中之时。权豪势要之家。诡名请托。占窝转卖。商人不求於彼无路中纳。以故中盐者少。边饷不充。而国家失利。为害非轻。先朝虽有禁例。而权豪玩法。仍袭前非。未能尽革。伏望特赐宸断申严前例。有犯必诛。使人知警。惧。则其害可除。而边饷无不足矣。四曰盐商挟私。夫商人输粟饷兵。受盐于官。出外平卖。利亦厚矣。而有贪得无厌者。乃於正数之外。贿求塲官。私加斤数。有一引至三百余斤者。而掣盐之後。运入江船。又买私盐。夹带在船。混同发卖。亦有经过关津。贿求批騐盘诘人员。不行照引截角。或十中止截一二。径自越关。到於所往扡方发卖而卖盐巳讫。不即缴引。再买私盐。仍将前引影射过关。随处发卖。往复数次。多取价利。直待上司催取。然後缴引。其载盐船户。亦买私盐夹带前去。混同货卖。此皆商人之倚官挟私。所当禁治者也。臣於前项奸弊虽闻人言。未得实迹。难便究治。律中巳有夹带余盐。及旧引影射之文。则必先尝有是事矣与其治之於巳然。孰若禁之於未然。乞敕该部移文各处廵盐风宪。选取廉能官员。照依出塲盐数。从实称掣。就行责取商人。重甘结状。如有前项奸弊。甘当重罪。尽将财本没官。而载盐船户。有犯者。亦将船只没官。各行访察。沿路関津。经该官吏。凡有容令引不截角。及旧引影射。不行举觉者。皆问賍罪。则人知警惧。不敢挟私。而官盐不至於阻滞矣。五曰禁治盐。徒盐商之倚官挟私。而夹带影射者。臣既巳言之矣。其有肩挑步担。而沿街货卖者。亦私盐也。又有座船红船。水夫及各处船户。到於杭州揽载钦差内外官。及各处经过官员。行李在船。昏夜收买私盐。藏在船内经过関津。不敢盘问。随其所住地方货贾。此皆所得不多。为害亦小。若严加廵察。则不敢为矣。惟有一种游手无赖之徒。不守本等生理。什伍为群。乘驾小船出没江上其船多置篙楫。满载私盐。沿江上下。卖与往来客旅百杂人等。有不肯买者。则将私盐一包。丢入船内。口称廵捕。恐吓取财。得财即去。其私盐卖尽浮游江中。遇有客船。遭风着浅、不能行动。窥见船中人少。孤舟无侣。即便拥众上船。肆行抢掠舟人见。其势凶。力不能敌。任其所取。不敢与抗。抗则必被伤害。掠得财物回船。众手举棹。运船疾行。江面阔远。顷刻之间。不知行往何处。失其所在。无处跟寻。惟有呼天痛哭而巳又有船行遇晚。未及止宿。或船行太旱。天色未明。亦与遭风遇浅者。同皆被刼夺。此等盐徒。肆无忌惮。积习成风。恐生他变。若唐末之王仙芝黄巢。元末之张士诚皆盐徒也。不可不早为之所。乞敕廵盐御史。选差府卫佐贰官各一员。带领廵捕军余。及应捕人等。以廵江为名。沿江上下。往来廵察。上至桐江。下至曹娥。及江之两岸小港。一皆通历。务使盐徒尽散。官盐流通。而国家常获其利矣。凡此数事。皆为国之要务。其前二事。见民患之不可不恤。葢以民为邦之本也。其後三事。明财用之不可不理。葢以财为民之心也。能举仁民之政。使民无失所。则尊君亲上。事必有终而国本固矣。能尽理财之道。使财无散失。则聚人得众。生财有道。而国用足矣。长治久安之道。岂有外於是哉

  ◆书

  与韩侍郎

  与许知县

  再与许知县

  ○与韩侍郎 【 经用】

  曩承手教、深以国计为虑、足见大臣身任天下之重、得大易由颐厉吉之义、良用嘉叹、某窃以为时方多故、财用匮乏、欲求足国之道、别无奇术、须是力劝圣明、躬行俭约、裁省冗费、而量入为出、则经常之赋、自无不足、若侈费无节、则虽头会箕歛、亦无益也、其次莫若访求善理财之人修刘晏之法。变通有无。亦可以济一时之急。宋人有用淮东一路之鹾息。足沿边三十万之军饷。而连年不烦 朝廷调度者。亦惟用得其人耳但今以资格用人岂能济事若求之资格之外未必无其人也又今天下之财。取於民者。锱铢不遗。不可以万计。名为官用。实无分。毫入於公府。而悉归私室。苟能得人而钩考之。皆可以充国用但非其人则不足以革弊而反以病民区区未敢悉陈之也。先生开诚布公、广益集思、以古人之心为心、故敢布其愚虑如此、

  ○与许知县 【 救荒】

  来教询赈济事宜此君子爱人之要务也、但昔人谓救荒无善政、虽以朱子大贤、浙东荒政、其功德及民甚大、然犹自谓不过讨几本青绫册子。不能尽如其意。则其他可知矣。况浅见薄识、岂足以仰承下问、姑就旧日所亲历者、略陈一二、以备高明之采择焉、

  一来教谓每图贫户、择其尤者四十户报之此意亦可、但不知令何人开报。若付之粮里。适以为其取钱作弊之资。此莫如保甲而贫无钱者。不得报矣愚意只取黄册图眼。将该图里老。亲自审问。假如某户人口若干。田粮若干。以何事为业。其有田产而富实者。不必言矣。或无田产而为商贾工匠僧道毉卜诸技艺之业者。皆可自给。惟无田产无职业。及老幼残疾者。乃为真贫。所宜赈济。其或户有田粮而为他人所诡寄。或同户各房。有田粮而本身无有。又无技艺营生者亦为贫民。亦宜赈济。此等事若非为政者先之劳之。而付手下之人。则有无端卖弄作弊不惟无益而反有害矣

  一来教、谓书记号簿、填写小帖、甚善、甚善、但付之里长分散。则其或散或不散。亦不能无弊。不若令里长呌来。验其人物饥瘦。衣服蓝缕。亲自给散。无为弊也

  一来教、欲令里长排定资次。责其彼此相识以防诈冐。不若就依图眼资次面审。令其彼此相识。又欲以一县分作五日。亦恐难以定限。若事务忙冗。再加数日亦不妨。但恐厌其烦劳。而付之於人。则未免如昨书所言。前官之弊矣。

  一区区昔年在福建、分廵至浦城、适遇赈济人、纷纷来告不公、及亲到仓中看视、见其手册开报之人、俱无籍贯、询问其实、则皆坊长大户招集四方无赖之徒。来彼间治铁冶。每一炉多至五七百人。関支仓谷而去。近仓居民不得関支。忿其不平。争告前来。区区谓彼既不曾附籍在本县当差。如何该支赈济。即将各坊长问罪。追还冐支仓谷。人心始帖然而服。及审所告之人。虽系近仓之民。然皆衣服整齐。面带酒容亦不类乎饥民不该赈济退此二种之人次日方有十分饥穷之人来告却与赈济。其数亦不甚多。以此观之。则不可不亲自审察矣

  一区区昔年分廵至邵武、正值饥荒、米价极贵、本府仓粮、不能完纳、小民纷然、告求赈济、而仓无颗粒之粟、军士群然告缺月粮、而查军仓之储、仅可支两月、时将五月、青黄不接、分守裴参议、无可处置、避而去之、区区谓其军士曰、今仓中无粮、与民之饥荒、难以追米、皆汝所知也、吾欲每月给米五斗支银三钱与汝。则可延至八月。八月以後。则各处有米可籴与银六钱任汝转易军皆乐从。乃谓其民曰。汝欲赈济而无粟可发。别无可为。汝今徵粮上官每米一石。该银一两二钱。於法不该宥免。我与汝减价。止纳六钱上官其余六钱如此乃沾实惠就与作赈济民皆懽然曰得如此过於赈济矣其有户无田粮而贫困者。乃借支布政司银两以赈之。上下皆安不然几於激变矣今本县科派烦重。又有散钞散盐等项。无艺之征。若会计各图饥民。该用赈济稻谷若干。就令该图里长领去粜卖。以代贫民办纳料银若干。使民皆受其惠。则官欠易完而免於豪猾冐支官谷之患。虽不赈济。犹赈济矣。此乃权宜之法。不知如何。

  ○再与许知县 【 救荒】

  今年荒旱、积年所无、甚为可忧、周官十二荒政、所宜讲求、先辈有救荒活民之书、亦宜时常捡看、早为处置、以防後患、近闻官府榜示、不许外郡来此贩籴、此乃世俗私小之见、非公平正大之道、既犯五伯之禁亦非 朝廷之法、一言之失、弊端随起、小民因此、但见有谷船米船来往者。尽行抢夺不巳。将成大盗。先年曾有明鉴矣、不可不谨其始、小民讹言、将谓官府许其抢夺。必不甘休。若往上司诉理来此追捕。县中将被其扰。易所谓行人得牛。邑人灾者。亦所不免。又况今官府催并物料。皆要银两设不粜籴银两何从而出此皆理势之必然不可止遏者也。乞早除遏籴之令。及严行抢夺之禁。以免数者之患。乃今日为政之急务也。

  ◆记

  兰谿县新迁预备仓记

  ○兰谿县新迁预备仓记 【 备仓】

  洪惟我 太祖皇帝、以亶聪明、作元后、拯生民涂炭之苦、而措诸袵席之安、其大造之仁蔑以加矣、然犹夙夜忧勤、图恤民隐、以谓岁不能以无歉、民不可以无食、爰命所司、出官钞以易谷、而储之乡社、以备凶荒、以恤艰厄、谓之预备仓。其即周人之委积。隋唐之义廪。宋朱文公社仓之遗意也岂非所为竭心思。而继以不忍人之政者乎。于时兰谿、始有东西南北四乡之仓、视岁豊歉而歛散之、民是以不饥。 列圣相承年谷屡登。长民者懈於其职、监视弗虔、所储蓄者、积而不散。往往乾没於豪猾之手而仓随以坏矣宣正以来、岁或不收、而生灵嗷嗷、无所仰给。 朝廷始用大臣之议。令天下郡县。劝募富人入粟於官。以为荒备。其输粟至千石者。赐以玺书。旌为义民。时无锡薛候理常乃作大仓於县城之南数里。仓岭之下。储谷以数万计。又谓之义民仓。民固有获其利者。夫何历时滋久。奸弊百出而仓非曩时之旧矣弘治壬子之春、崑山王侯倬以才进士两宰剧县、皆着能声、简自天官、来字吾民、下车之初、岁适大侵、民穷无告、亟发廪以赈贷之、而视其仓屋、皆坏漏弗支。所储之谷失亡太半。而在庾者。又皆陈腐不可食矣。侯为之太息流涕。访诸父老。咸谓是仓地处幽僻。四无民居。监临以政务纷冗。弗遑时至。而主守之人又皆一二十年弗与更代久而易懈至有死亡迯散。而莫之守者。其势易为侵盗。又在大河之滨。盗者不劳负担。夜舟满载。而之四方者。不知其几。加以水滨卑湿。阴润所蒸。在仓而腐者。亦有之矣。仓储亏耗。职此之由。而守仓人役。以亏耗责偿。而破荡其家者甚众。则是仓虽曰惠民而适以为民害也。侯乃叹曰法久而弊生。势所必至不有以变而通之。其可久乎。乃相地於县治之东。得废寺焉。其土燥刚。无卑湿也。附城而近。监临可常至也。去水而远盗。舟弗能达也。在闤闠中。十手目之所措视。奸宄无所容也。将谋改作。以祛宿蠹。而部使者少参韩公行部至焉。闻侯之议。深以为然。乃具其事以白於镇廵藩臬诸司得报如其请。侯於是以义劝富人之堪事者。授之规画。分其程度。俾各以力自占。彻其旧。以即於新。中为厅事。厅事之北为廒者三而左右对列亦各为廒者三。屋之以间计者。凡四十有五其?余地。又皆可续而廒焉。外则周以垣墙。皆石其址。而覆以瓦。几二百余丈。前後重门以严出内。而轮奂一新矣。是役之兴。人皆惧劳费而难成然公不费官。私不扰民。经之营之。在侯一心。而义以感人。其应如响。凡富室之任其役者。运财効力。如治其私。趋事赴工。争先恐後。肇始於其年季冬之月。而落成来岁之春。子来之政。何其易耶。守仓之役。前此多以乡民则往来守视。非其所便。今而易以市人。则朝夕不离乎是仓矣。先以久无更代。则亏耗数多。而难於责偿今而定为岁一交盘之法则无久役而民不困矣仓虽既成。人犹惧其储蓄之弗广。侯以是岁当重造版籍。推割产税。而受田之家。皆物力富强者也。随其所收多寡。计亩而劝之。得白金二千七百余两易谷万有千石。自足当前亏损之数。而仓储不虗非复向之名存实亡者矣。仓廪既成。而储蓄不虗。备荒有具。而困穷是赖。邑之父老。欣然而来告曰。我侯涖政之初。小试经纶之业。不遑他务。而汲汲於是仓欲为吾民深长计。其所立之卓伟如是。岂非推广我皇祖仁覆天下之心。而为政者乎。使其进而羽仪 天朝上佐 天子。以经纶天下。则其他政之仁。大庇吾民者可预推矣。吾侪小人。自今其有瘳乎。将谋伐石以永其功。俾子孙世世。勿忘我侯之仁。愚於是窃有感焉。是仓之成。侯之仁吾民者。固至矣。若是仓能久而无弊。则非所敢知也。继今为政者。必有我侯至诚恻怛之心。然後可以行是仓之仁。又必有我侯达权通变。发奸擿伏之才然後可以祛是仓之弊而全是仓之仁後之君子。其念之哉。必切切焉视饥犹巳亦以侯之心为心焉。使是仓之仁。久而弗坏。则吾民之蒙其惠者。容有既乎。故为执笔而不辞。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九十五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