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皇明经世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三十三

 

  华亭徐孚远闇公 陈子龙卧子 宋徵璧尚木 何刚悫人选辑

  夏允彝瑗公参阅

  王弇州文集二(序)

  王世贞

  ◆序

  同姓诸王表序

  公侯伯表总序

  高皇帝功臣公侯伯表序

  永乐以後功臣公侯伯年表序

  恩泽公侯伯表序

  追封王公侯伯表序

  公孤表序

  东宫三师表序

  赠公孤功臣表序

  柱国表序

  内阁辅臣年表序

  翰林诸学士表序

  中书省表序

  ○同姓诸王表序 【 同姓诸王】

  旨哉班固之引诗曰、介人惟藩、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夫岂直以昭展亲敦睦之义。葢首广树肺腑以夹辅王室。有深长思焉。然天子之号仅为王。王畿不过千里。诸侯之杀也十之。故以至亲勋德。无两周公。而爵靳九命。地裁百里。衞郑以下可推巳。自秦始私天下。孤立自雄。诸公子无尺寸之地。拱手以成关东诸侯之势。汉祖大鉴其失。故襄王王齐。元王王楚。濞王王吴。如意王赵。文帝王代。皆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竝制京师。识者讥其矫枉过正焉。易世而後势不得不分其地。降其官属。苛责以法。而削其权。至东平宪王。遂兼骠骑将军。虽以王故位三公上而隐然臣庶之列矣。魏晋而後。入为常伯。出领岳牧。积资累望。始迁鼎司。当是时。一字二字。皆同国封。无所轩轾。隋唐之世。始以一字为国王。天子之亲子弟为之正一品。二字为郡王。属之稍疏者为之。从一品。以逮於宋。大抵因之。盖国邑不及两汉。而事寄不及六代。养之以禄食。崇之以虚器。如是而巳。元起沙漠。其自太祖以下。咸分部西北。或为行国。以畜牧自娱乐。或控西番。赋城郭为食邑。又竭府库之金帛绵钞以资之。至世祖之昭穆。始约畧如唐宋时。而爵秩稍崇。事寄亦稍重。明兴 高皇帝损益百代。以成彝典。而其大指在封建本支。翼衞磐石。即位之元年。立皇太子。三年封诸王。秦王都长安。晋王都晋阳。燕王都燕。周王都汴梁。楚王都武昌。齐王都青。潭都长沙。鲁王都兖。从子靖江王都桂林。皆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至十一年。复封蜀湘诸王国。置相、传以下官属。与京师亚。护衞精兵万六千人。牧马数千匹。其冕服则九旒九章。车旗服饰。仅下 天子一等。靖江岁禄虽薄冕服亦次。而设官置衞。宗庙社稷。俨若亲王。 天子之臣。贵重至太师丞相公侯。不得与讲分礼。伏而拜谒。可谓隆崇之极矣。 亲王之支子。尚得为郡王。郡王之支子。始为镇国将军。从一品。镇国之子为辅国。从二品。辅国之子为奉国。从三品。皆将军。奉国之子为镇国中尉。从四品。镇国之子为辅国中尉。从五品。辅国之子为奉国中尉。从六品。自是虽支庶皆得称中尉。不为齐民。而亲王之女称郡主。尚之者曰仪宾。从二品。女自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仪宾自三品至六品。皆得袭冠带。享禄奉。推恩可谓广矣。高皇帝既厌羣臣。 太孙御历。而二十三王者。皆叔父行。以意行国中自如。礼乐刑政。??几不自上。裁之则伤恩、纵之则伤法。于是齐黄以鼂大夫之谋进。而掩袭时下。戮辱继之诸叔惴惴。人不自保。 文皇因燕之成资。奋戈南向。仅三载而易大物。虽 神武绝伦。猛将戮力。葢亦有天助焉。高煦狃前胜。宸濠乘国瑕。用其螳蜋之斧。蛙黾之鼓。而当伏轼。不旋踵而糜碎。虽顺逆之理悬亦强弱异也所以云弱者。护衞不设。不得臣一切吏民。进止机宜。一切不预。百口之命。仰给於县官。即小有淫泆越志者。片纸旦下。而夕系于请室。百世之社。顷不屋矣。然而麟趾振振。螽斯日蕃。殷之孙子。其丽不亿。虽尽大农之赋。不足以养之。而浮系一城。禄请不给。仕宦永绝。农商莫通。於是禆王不知南面之愉。支子更起齐民之慕。虽大司马之九伐。可以无施。而司农宗伯。技殚筴困。而无所措手。乃有请减岁禄者。有限宫媵者。甚而有限支子者。要之徒损 天子亲亲之名。而无益於大计。愚窃以为海内大省。十有五六。其得封者。独河南山东山西湖广陕西江西而巳。蜀仅有一王不足累。自两直隶及浙西三郡财赋之地。不可以开朱邸。其他若闽若广若滇若贵若蜀之重顺。浙之东南诸望郡。可以举周晋代韩郡王而下。其困不给者。分徙而居之。官为量给道里居室之资。所徙非大国。则其民易支。所徙皆困宗。则其人不恋土。奉国中尉而下。止以筑室取妇。官给资装。而别立属籍。不予冠带。不奉岁禄。不限城埜。材者。听其补博士弟子取科第。不材者。习四民之业以自给。年至六十始与本品服优之。诸仪宾自镇国以上以品为冠服。而亡奉廪。辅国以下。如齐民。而不绝其仕路。庶几可以展转而支百年。夫疏不间亲。下不议上。此在 天子独断而行之。非可以人臣与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又不可舍置弗顜悉也。作同姓诸王表。

  ○公侯伯表总序 【 公侯伯】

  封建古制也。而莫详於周。周之天子仅称王。而其下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为附庸。其命则自九而至五。其别则有同姓有异姓。而其封则以功德。不以亲疏。秦始并天下。创尊为皇帝。废封建。公族无尺寸之土。而犹存侯爵为三等。以待有功者。列侯则如武城通武之类。伦侯则如建城武信之类。皆有邑名而不称国。下者则关中侯。有封食而无邑名。然皆金印紫绶。而列侯伦侯至位丞相上。丞相之尊重者。莫如李斯。九卿之见幸有大功者。莫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沾。其慎贵可略推巳。汉高豁达。裂天下以王诸子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则因秦之旧为彻侯。亦有关内侯。凡二等。第功臣之为王。雅非其意。至白马之誓。而独侯国存。武帝狭海宇。鞭诛四夷。不爱通侯之印。武帝之轻于削诸侯政欲便於数封新立功耳然不闻以功凖罪亦一失也以待有功者。即功虽尠细。或见录。天下之壤地不能侯。而国用则益侈。於是苛为之禁。以伺其过。即尠细亦见削。而高帝身与共创业之臣。所余无几封拜日下。而侯国不日益。汉地不小损。自武帝而後封拜之典削亦渐寡。而终西东二京。其制略相彷佛。中间虽以吕氏之擅王。与新莽之益为公。未几辄罢。自魏氏之末。司马擅制。始复为五等。曰郡县公侯伯。曰县子。曰县男。皆得称开国。金印紫绶。而关内侯有不开国者。顾反居于子男下。晋氏以至齐梁陈皆因之。若北魏与北齐。皆崇设王爵。以待勋旧。而其更有功者。则别封郡公侯。或一人而儋三四爵。然同姓异姓皆不得为国王。而郡县公侯益卑矣。後周宇文泰辞安定王。遂以安定公终其身。而其子篡魏。进封功臣晋赵等大国。然皆称公而不王。隋氏因之。至唐而始定以子弟为亲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功者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为国公。皆从一品。郡公以至侯伯子男。则逓降焉。如赵公无忌。梁公玄龄之类。皆得世袭。而他以恩赐者。或世与否。自安禄山之为东平王。遂毁周例而隃之。然中兴以後。王公之格益轻。至有佩櫜鞬棒酒炙而趋走於节度之庭者。而封亦不复世矣。宋兴复唐初之制。以宗室之懿。叙封王爵。而其疏者与文武大臣。自国公而下。至子男往往以郊恩逓进。徒以媺其名而已。户不得言禄。爵不得言世。然犹斤斤守其靳焉。自蔡京之公两国。而公制紊矣。童贯之为王。而王制隃矣。南渡以後。所谓王者。遂冒于宰执。如桧如侂胄如弥远矣。元承辽金之後。王爵尤易。即将相非勳德可以一嚬咲而传之。独汉人至国公而止。 明兴。 高皇帝之下建业。草创未遑。吴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为国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有国郡公侯伯子男之赠。然往往一徇元旧。洪武三年。始大启封建。 皇帝之子为亲王。亲王之从庶子为郡王。而功臣则公侯伯三等。有世爵。有流爵。罢子男不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服进贤冠。加笼巾貂蝉。世袭者领銕券。流爵则否。当是时。封伯者仅二人。忠勤之禄、仅当侯三之一。诚意至不能当六之一而其轻可知矣十年以後。封东莞徽光禄。遂与侯等。至永乐初。而始定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勳皆与侯等。而伯益重矣。凡公侯伯之任。入则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领将军印为大帅。督留都管钥。辖漕纲。独不得预九卿事。大氐视汉以下独隆崇云。

  ○高皇帝功臣公侯伯表序 【 开国功臣】

  予读 高皇帝洪武之三年功令。未尝不三复而叹也。曰呜呼。厚而裁。则而可久矣。当是峕。封公者六人而魏公功最大。禄秩亦最重。中山侯。宿将也。以一言之誖。而不获公。德庆侯。钜勳也。以一事之纰。而不获公。永城封而贬。东胜封而夺。训词盖凛乎斧金?戊焉。大孰敢有恣睢。而陨於法者。然至吉安江夏临川东平之类。抑何其歼夷狼籍也。三年而後续侯者。独西番之役最盛。平云南次之。其他以旧勳相错封。然至蓝氏之株累。而几若埽矣。夫以冯宋公。傅颍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元美尝云 国朝伯爵至重及考其鉄券不过下一城破一军而止谓其不蔽法也。而讳之即讳之犹不为置後呜呼可叹也太史公言幽厉之後、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衞天子。岂非笃於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後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绦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耗矣。罔亦少必?山焉。旨哉。所以称罔少必?山者。以百战得之而以酧金失之甚无谓也人主不睹其先得天下之所繇是以轻视其功臣而重利其土地人臣不覩其先得国之所繇是以易为慝而难为守 明之国邑薄。不过再倍一公卿而巳。 天子亡所利之。然而至嘉靖百余年之间。初所封六公。仅一公在。二十八侯。其二侯进为公者亦绝。而余二十六侯。亡里土乘驷之奉。後封四公二十一侯二伯。亦仅西平武定在耳。其故何也。当是时 天子绍明 先世之道。慨然下 明诏。太宰大司马。追考故实。收录故鄂国公遇春。曹国公文忠。衞国公愈。信国公和後。俱为彻侯。诚意伯基後仍为伯。增其秩天下翕然归厚焉而一时奉行之臣不能推广 德意可为发叹至使宋颍二公遂不获一比肩曹衞而李韩公廖德庆吴江阴靖海之裔寥寥靳一命之泽将无望於後圣哉夫继绝世。举废国。天子所以怀诸侯也。则自古记之矣夫岂欺我。故特纪之而表其篇兴废云

  ○永乐以後功臣公侯伯年表序 【 靖难功臣】

  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师。即大位。用其年为洪武之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诏吏兵部。差次从靖难功臣。遂封淇公等二公。城阳等十三侯。兴安等十一伯。巳又录降附公增曹公岁禄。封永春一侯。忠诚等三伯。明年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二侯。遂追旧功封丰城一侯。宁阳等五伯。三年复追旧功。进封新城侯。至是靖难封始究。六年论平安南功。进封新城西城二侯。皆为公。增丰城侯云阳伯禄各五百石。巳进封清远一侯。安远建平二伯。终 文皇帝之世。凡再大封至 睿皇帝之元年。论夺门迎驾功。进封武清侯为忠国公。封太平一侯。兴济文安等四伯。巳又封武功一伯。自是终 诸帝世。仅一大封。而其它破军杀将戡乱僝工之特封者不与焉。嗟乎。靖难诸将臣从藩邸起。以一旅之师。弹丸之地。出万死者三载。而遂定宗社於太山之固。此其绩诚巨。然 英主寔在军。攻坚履危。断自神授。又大战不过十余。所定军府不过三四而巳。毋论中山开平其视曹衞宋颍而下抑何径庭也。定兴之埽安南固自伟。亦何能超颍川之下滇蜀。且久复失之。开国诸功臣浸微者一为晚年嫌猜一为靖难鼎革也今 高帝之盟白马指黄河而誓。其功臣鲜有存者。易世而後。所当仅如綫之虏。与萑苻之盗。卤级数十以至百。积封自伯而至侯。遂有公者。今胡以貂绵蝉联也。以此况彼。诚不可同年而语。自 孝宗而後。执政者始知爱守名爵。不轻?。而不能无畏於首尾。未暇一一厘正之。然至新建之取叛王。不烦 天子玺书。不废太仓水衡之金钱。缚之於股掌。宁远之摧东虏。积级至万余。其所遘敌固皆瑕。然其绩岂与它彻侯等。而缙绅大夫犹齗齗有後言者。何也。少所见。多所怪。恒也。又陋而不习掌故。予故表之以告夫司勳者。

  ○恩泽公侯伯表序 【 恩泽公侯伯】

  古恩泽侯凡有三。曰外戚则如吕武之为王。与王氏之五侯。丁傅梁窦之类。曰中官。则如赵高孙程单超之类。曰嬖幸。则如董贤赵修之类是三者。皆能干斁章典。变动玄象。使帷幄汗马之勳臣解体。而不可收。志节之士。轻视貂冕而不乐於用。明兴 高皇帝毋外家三尺之胤。以故王爵庙貌。虽极隆于杨徐。而朱邸自功臣外无两者。他若李陇西繇尚主而儋爵。然亦岐阳大勳所推本。而成穆椒房之光宠。其兄楧贵不过参省而又夺之。独於晚年梁公之券。马后崩胡妃权摄内政施于充妃之从子显。出相贵邸。入陪禁蘌。至建文而削夺。识者以为非不幸云。文皇入纂之顷。中宫犹在邸。而仲氏巳前开国。夫固悯其祸。收其悃。而执经者犹疑之。然以中山之勳塞天地。家有两公。胙及百代。不为幸也。昭皇后母仪奕世。几於文姒。以故张氏得封二伯。其後渐因之。至有自侯而进公者。自保傅而正太师者。然会昌主兵符而不能易 人主之喜怒。寿宁建昌能易 人主之喜怒。而不能与外庭之进止。其极不过贵富。其乐不过宫室狗马声色。其威怒不过行闾开雏匹而巳 世庙愤寿宁建昌之积侈。执而系戮。之一时肃然而又申明考功令。下所司悉裁诸外戚之世封者。独定公以中山故。彭城惠安以 昭皇后故。且半援帷幄汗马焉。它则拥护心乎孝烈。而家一袭晋接穹乎荣恭。而不予世。天下服其公快其断而不敢以少恩病之斯所以为肃也。若夫中贵人之擅柄。代有甚矣。幸而未凿其窍、不敢身冒封爵。而正德之乱。其昆从以迨厮养。皆得滥竽焉。至天启而益甚矣嘉靖之斁方士之亡赖者居一矣皆未几而绌削继之。着为令甲。万世晓然知其非。当可无虑也。作恩泽公侯伯表

  ○追封王公侯伯表序 【 追封王公侯伯】

  高皇帝之始定建业也。於他官制皆草创。而大捐其爵封。以厉庇主殉义者。故於死事之臣必有赠。而胡大海廖永安至首开公国而是时 帝尚称吴国公云葢不嫌肩并矣第其他郡公邑侯伯子男。皆仍元之故。不阶极品。迨即大位。洪武之三年。始进公侯位一品上。而罢子男。仍与诸功臣约。其殁也。公则王之侯则公之。自是而後。诸功臣之显终者不及半。而其它或以大愆丽辟。或以微諐忤 旨。皆格不复举。都督繇佥事而下至指挥。间取死事。间追旧恩。往往超登侯爵。而都督同知以上。未有沾被者。至洪武二十年而後。 上春秋高。有司怠於修举。彝典遂寥寥矣永乐初大槩仍 高帝之旧。丘福虽辱国犹不失死节遂至籍没流放亦殊罚也而丘淇公以比讨失律不得王。而朱平阴以嗣公北讨失律独得王。其他有开国邑非罪而弗获封者。或嗣公侯伯非公而获封者。都督有以恩而获伯者。有以功而不伯者。有舍爵邑而赠公孤者。有六卿舍公孤而称爵者。易世之後不必尽出独断政府与操割者。上下惟以意焉。语云後主所是则为令。其然。岂其然哉。今考而表之。追封王公侯伯表、

  ○公孤表序 【 公孤】

  三公古官也。自周公制为一代经典。而系之曰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必备惟其人。盖坐而论道者。其体诚重。而其选诚不易矣汉承秦制设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罢三公不复设。至安汉公莽窃政。始自为太傅。而以虚名崇故丞相孔光为太师。东汉以後。惟代置太傅一人。踞三公上。而隆其秩曰上公。至董卓窃政。自相国拜太师踞诸侯王上。而几成鼎革矣。晋以避讳故改太师为太宰。然犹在丞相下。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司徒司空上。江左以後自王导谢安外。非宗属尊贵者亦不及而北魏之季。太师与大丞相并加以待执国之臣。北齐因之。太师与太宰并设。至太师而序迁太宰。乃叙迁左右丞相。则又舛矣。宇文泰之执国。始仿周官。自为太师大冡宰。兼总五官之柄。而宇文护因之。其事虽美。其心则慝矣。乃欲与三代比隆。得哉。自隋迨唐。大抵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曰上公。而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而宋氏亦因之。然三公不时置。而所谓三师者。抑何寥寥也。太师重矣。乃有谓太尉次重宁与太傅而不与太尉者。宋徽宗政和定官制。始以太宰易左仆射。少宰易右仆射为真宰相。太师太傅太保为三上公。以少师少傅少保易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孤。无职而有秩。以隆宰执之资深绩崇者。南渡而後因之。元人得中土。公孤皆如故。而复置太尉司徒司空环衞之微劳。与言色之昵合。朝拜暮加。不可胜纪。 高皇帝始厘正之。罢太尉以下官。而李韩公善长。徐魏公达。以旧德元勋为太师太傅。然亦无职事。不置掾属防阁。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采御史言欲特置三公府。竟不果。而仅设四辅官位尚书上。聘耆儒自布衣径为之。赐坐倡和。分四时以寄爕理之任。而亡何复罢。师傅之官。自魏公薨韩公雉。亦绝响矣将下视博采鲜所当意所谓无其人则缺者耶建文永乐。代不置此官。 仁宗初即位。谓羣臣 皇祖考神圣。无所藉毘师傅。即眇末何敢。於是拜张英公辅太师。沐黔公晟太傅。陈宁阳侯懋太保。蹇吏部义自少保娄进少傅。至少师。杨殿学士奇自少保进少傅。夏户部原吉进少保。於是公孤之官备矣。然以是寓美称耳。非必有燮理之实也。独宣德三年、诏太师辅。少师义。少傅士奇。少保原吉。太子少傅荣。俱辍所领。从容谋议。以不时召对。凡所游幸必从。庶几若真授矣。而士奇荣理阁务如故。自是而後。三公仅公侯伯。而文臣限三孤以为常。嘉靖二年、以大学士杨廷和一品满十二载。且有定册功。加太傅。四辞而止。万历九年。大学士张居正。一品满十二载。遂拜太傅。其後病甚。以辽左功。加太师。不久卒。缙绅聚而譁之。以为非故典。然而嘉靖中加大同帅左都督周尚文。锦衣帅左都督陆炳。武弁也。其非故典尤甚。而未有譁者何也。今上令勳臣各辞太师崇衔可谓慎名器矣夫燮理责之纨袴论道以施乳臭即公侯伯奚取焉。然则文臣而加者。非德媲则譁。非绩崇则譁非齿宿而资重则譁。以譁江陵可也。夫四者备矣。而譁不必也。政和之制。又有以太尉冠武阶者。窃谓可采云

  ○东宫三师表序 【 东宫三师】

  东宫天子之贰不必别设官僚以示有私师保以大臣之有德望者领之分日入直坐论坊局专设讲官求天下博雅方正之士充之庶为淂也

  东宫三师。古官也。汉独置太子太傅二千石。至东汉为中二千石。少傅比二千石。後亦为二千石。魏晋以还虽并设三师。而往往不备官。大约太师太傅太保为一品下。少师少傅少保二品上。 高帝初因胜国之制。自太师至宾客。皆无所关掌。而詹事以下至于坊局。始实为宫臣。然洪武元年。丞相善长达平章遇春。带少师少傅少保。右都督康茂才等。带左右率府使副。御史大夫汤和邓愈带左右谕德。中丞刘基章溢带赞善大夫。善长基溢理省台。几事烦日不暇给。而达遇春等诸大将帅。征讨之不遑。然则以虚名被之而巳。所日授经者宋濂辈耳。洪武二十二年。公冯胜傅友德领太师。公蓝玉李景隆领太傅。公常昇侯孙恪领太保。而尚书詹徽兼少保。尚书杨靖领宾客。亦不闻有关掌。永乐初。以公李景隆丘福领太师。朱能领大傅。尚书蹇义金忠侍郎墨麟领少詹。事。而学士解缙等七人。皆兼坊学士庶子谕德中允等官。顾独僧姚广孝专为太子少师。会 上狩北京。广孝与义忠麟留辅太子。学士杨士奇亦以谕德辍阁务辅太子。而自是以後。三师至宾客。仍为虚衔。以待文武大臣之资重。或有功者。然三师视三孤三少在尚书上。宾客在侍郎上。故为表之使有考焉

  ○赠公孤功臣表序 【 功臣赠公孤】

  高皇帝下江左。因胜国之旧。为五等爵以赠勋臣。及文武之死绥者。其後有王公侯伯之典。而罢子男。至公孤绝不以为赠。 文皇帝复因之。有赠爵而无赠官。中间仅一惜朱长史复之相藩邸。胡学士广之侍左右。皆久而皆五品未及贵。故追崇之。然亦仅至尚书而止。葢五十余年而寥寥如也。 仁宗即位。复置公孤官以居英公辅尚书义等。于是姚广孝胡广得少师。马京得少傅。墨麟得少保。文臣之赠三孤自广孝等始也 宣皇帝宠寄夏原吉。其卒也欲爵之而不果。故特崇以太师。而蹇义因之。文臣之赠三公自原吉始也嗣黔公斌之薨也。欲王之则无功。欲毋赠则不容巳。故特优以太师。勋臣之赠三公自黔公斌始也。周太保尚文之卒也。岳都督懋之战殁也。宜伯而靳之。一崇以太傅。一崇以少师。武弁之赠公孤自尚文懋始也邹济少詹事也。王汝王赞善也。於 仁庙为旧宫臣。故即位而赠之太子少保宾客。文臣之得赠东宫大僚自□济汝玉始也王一宁侍郎也。以阁臣而得太子太师。三品之躐得三太自一宁始也凡国家之典。始则若滥觞。继则滔滔焉。又继则汤汤焉。今而犹若有所裁者。则诸典司力也。作赠公孤宫臣表、

  ○柱国表序 【 勳臣柱国】

  柱国。古勳官也。战国之世。楚以处高勳有上柱国柱国以待相及令尹之选。而其後绝不闻。索魏之初。以太尉拓拔嵩位望尊重。故特置柱国大将军崇宠之。至尔朱荣亦因而遂进号为天柱。西京之魏。太师宇文泰而下八人。皆用高勳拜柱国。盖所以表阀阅。叙门荫也。宇文周之世为柱国者。日益夥。而亦渐轻。故复设上柱国冠之。然品止正二。而柱国为从二。炀帝之末。复置光禄大夫左右金紫光禄为一二品阶罢上柱国柱国不用。唐初复置。然遂为三四品勳。而自是以上。则止称大夫。大夫而上曰特进。曰开府仪同三司而阶勳不甚别矣元始复以上柱国为正一品勋。加中书丞相。而它官之至一品者。虽加至三公而不可得。 明兴因之以授左右丞相李善长徐达及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後更定官制正一品曰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再加或赠曰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从一品曰初授荣禄大夫。加授光禄大夫。再加曰光禄大夫柱国。而亡所谓左右柱国者。然洪武三年。诸功臣国公独李善长徐达得为左柱国。其郑曹宋衞四公。皆为右柱国。左柱国贴以光禄。右柱国仅曰荣禄。而列侯皆以荣禄冠柱国。当是时。伯爵仅二品勋。亦仅为护军而至。永乐初大封功臣。伯爵至正一品而诸伯自茹忠诚瑺以下皆得为柱国。然其授亦自诸功臣而止。所谓加授之令甲为虚设而蹇义以少师满九载亦称荣禄而巳。正统四年。大学士杨士奇杨荣。俱以少师加柱国。而文臣之有柱国始矣然亦内阁而巳。成化之二十年。吏部尚书尹旻以太子太傅满考加而尚书之有柱国始矣。然亦吏部巳耳。弘治九年。兵部尚书马文升以太子太保满考加。而诸部之有柱国始矣弘治十八年。 天子即位推恩内阁。而少师刘健以官重毋可加。因特加特进左柱国。而文臣之阶勳与上公等矣嘉靖十八年。少师夏言。以册 上帝号加上柱国其後 上复以加少师严嵩。辞不敢当。谓人臣无上。盖欲以形言之僭恣。 上果大悦。其後复以加少师徐阶阶不敢当。万历中。加太傅张居正。居正亦不敢当。居正卒。遂以为赠。而言者不审。谓其实为之也至形之论劾。且谓无将之罪言官亦须稽古而不知上柱国在唐世不为重官而二品勋所谓正治上卿者故自若也文臣一品不时满。柱国亦不易得。故备志之。

  ○内阁辅臣年表序 【 内阁】

  内阁故翰林学士任也。始 高皇帝渡江。剪荆棘日不暇给矣。而稍稍从诸儒生受经。而是时弘文学士基最贵幸。当帷中寄。丞相以下。亡敢望之。巳益勌马上业。进学士承旨同及濂。濂又最幸。得偕 上坐起其职大抵纪注言动。备 顾问云而 上时时授以旨使为诏草。濂独多所当。久之。 上仿宋益置华盖谨身文华武英殿四。文渊东阁二俱大学士。秩正五品。徵诸明经长者以次代擢。而会丞相惟庸败析中书六之。尚书寄天下任。而大学士称近臣。不为置僚属亡所治。 天子方自操威福。亦亡所寄裁。至 文皇帝继大位。始即文渊阁召侍讲等七人。日入直左右。巳益亲 上。 上所与谋羣臣甚秘。稍迁至大学士。岁时赉予同尚书矣。 仁宣朝用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益尊。而 宣皇帝右文遏杀。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士奇等取报行。而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以不时召得迭入省可六尚书事。与士奇均。而大学士陈山等。或鲜所关预。势之所趋虽轻必重权之所去虽重必轻国家废中书而立阁学然久之竟如真相者近人主而操丝纶也此即东京政止?帚台□之意耳然以天下之治乱责之则又曰我岂宰相哉此非我事嗟乎何其多幸也岂非无颛职繇 上轻重裁耶论道之体。创尊 仁宣。迨 景宪大权始集。今视之赫然真相矣。夫阁臣於礼至贵倨也视百司乃无重相压。何以相称焉。其喜怒借 上意故 上不嫌逼也威福间已意故下屏息也创白繇六曹故难不与也内阁有相实而无相名执天下之权而不任天下之责故贤者功参於心膂而不肖者势拟於阍寺可不慎哉取以诏行故众无敢訾也贤者当之不见迹而治不肖者当之不及败而乱此在人主择矣起永乐之壬午。其姓氏岁月备考见云。

  ○翰林诸学士表序 【 翰林】

  学士非古官。其职初散寓于中秘诸省。至唐文皇开天策府。而始有学士之目武后中复置北门学士。间以亲昵充之。如汉鸿都而加重。其後至德宗朝。始定设学士。系衔于翰林。与中书舍人对掌内外制。然无定品。往往寄禄於它官。其资重者。至散骑谏议。而浅者仅拾遗参军。尚不能与舍人埒。独其长一人最贵曰承旨。往往竟拜宰相。其次亦不失三司观察卿监。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重。然不为定品如故。元丰制行。自是稍稍有恒秩。元之初兴。定学士承旨正三品。学士以下。逓降有差。其後进承旨为从一品。视中书平章政事。学士视左右丞。 高帝初下江南。庶事草创。有所聘擢。仅寓名以备 顾问而巳。吴元年五月。始置院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二年正月。定学士承旨正三品。学士从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侍读学士从四品。直学士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待制从五品。修撰正六品。应奉正七品。编修正八品。典簿从八品。九年闰九月。诏承旨与六部尚书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而改为正五品罢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捡阅典簿。十二年二月。始定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孔目为首领一人。未入流。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五人。正八品。典籍二人。从入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皆称属。又修撰三人从六品。编修四人。正七品。捡讨四人。从七品。别为史官亦系属焉。是岁侍读始列侍讲前。建文初。大有所更置。然於职事。无损益永乐初。仍 高帝旧。寻擢史官解缙而下七人。入内阁预机密典纶綍。然自学士王景卒。解缙胡广杨荣辈。犹相继领院篆。洪武之岁。大学士士奇等骤迁至三孤踞六曹上。遂不复领院矣。第文渊内署於诸曹异。文移往复。犹以翰林行之。今虽稍稍变革。而犹有一二存者。如史成焚草。中贵传 旨。犹传大学士为翰林学士。翰林之长虽署篆而必称内阁为中堂翰林公署中左设大学士三座。学士一座。而讲读学士。东西对列是也。学士秩虽卑。而职与内阁通故系其名氏于後。

  ○中书省表序 【 中书省】

  自周六官废。而秦及列国。皆设丞相。其重者曰相国。掌承天子。佐理万机。汉设一丞相。以御史大夫副之东汉曰司徒。其职分於太尉司空。而权移於尚书令。仆。自晋以至宋。其省或尚书门下中书。其长或令或监或仆射。其佐或参知政事。或左右丞。或侍郎。要皆为人主理庶务。无所不统摄。今内阁亦然盖真为相而名避之三公为贵官。以加其资望之重者。而南渡以後。至孝宗而正其名曰左右丞相。其佐仍曰参知政事。元因之置中书省令一员正一品。以皇太子为之。左右丞相品同令。平章政事从二品。左右丞正一品。参知政事从二品。参议正四品。 高帝定江左。以至即大位。仍置中书省。罢令不设。余俱如故。洪武三年。革平章政事。食禄者不在革。十三年。以丞相胡惟庸专僣。诛之。因罢中书省。散其柄於六尚书。而系之甲令曰。後有请立丞相者。文武羣臣劾奏。其人凌迟处死。呜呼圣矣百余年来 势所必至所谓能禁其名不能禁其实也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万历初遂并人主之尊而兼其详。势重矣。是不可不变而初也。作中书省表、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三十三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