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全後汉文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後汉文卷四十九

 

  乌程严可均校辑

  吕盖

  盖字君玉。一作君上。(和帝纪注作君王。鲁恭传注作君上。)宛陵人。永元中为光禄勳。代刘方为司徒。

  奏劾张酺

  酺位。居三司。知公门有仪。不屏气鞠躬以须诏命。反作色大方言。怨让使臣。不可以示四远。(後汉张酺传。永元十二年。)

  邓骘

  骘一作陟。字昭伯。南阳新野人。太传禹孙。和熹皇后之兄。永元中辟大将军窦宪府。除郎中。三迁为虎贲中郎将。延平初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永初初封上蔡侯。固辞。寻拜大将军。建光初封上蔡侯。位特进。为安帝乳母王圣所谮。免特进。徙封罗侯。不食而死。

  吕盖 邓骘   一

  上疏自陈

  臣兄弟污秽。无分可采。过以外戚。遭值明时。托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并统列位。光昭当世。不能宣赞风美。补助清化。诚惭诚惧。无以处心。陛下躬天然之姿。体仁圣之德。遭国不造。仍离大忧。开日月之明。运独断之虑。援立皇统。秦承大宗。圣策定于神心。休烈垂于不朽。本非臣等所能万一。而猥推嘉美。并享大封。伏闻诏书。惊惶惭怖。追观前世倾覆之诫。退自惟念。不寒而栗。臣等虽无逮及远见之虑。犹有庶几戒惧之情。常母子兄弟。内相敕厉。冀以端悫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无二。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惶窘征营。昧死陈乞。(後汉邓禹附传。)

  邓耽

  耽。未详。

  郊祀赋

  咨改元正。诞章厥新。丰恩羡溢。含唐孕殷。承皇极。稽天文。舒优游。展弘仁。扬明光。宥罪人。群公卿尹。侯伯武臣。文林华省。奉贽厥珍。夷髦卢巴。来贡来宾。玉璧既卒。于斯万年。穆穆皇王。克明厥德。应符蹈运。旅章厥福。昭假烈社。以孝以仁。自天降康。保定我民。(初学记十三。)

  伊皇母以延慈。(文选褚渊碑注。)

  许慎

  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为郡功曹。永元中举孝廉。为太尉南阁祭酒。後除洨长。有孝经古文说一卷。五经异义十卷。说文十五卷。淮南子注二十一卷。

  邓骘 许慎   二

  说文解字叙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进学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节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号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象物之本也。(本脱此句。依书序正义左传宣十五年正义补。)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作可见。依汉蓺文志改。识意协韵。)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讪。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也字依小徐本补。)其後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 异 。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艹书。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书(本作籀书。依蓺文志封氏闻见记五经文字删籀字。)九千字。乃得为史。(本作为吏。依汉蓺文志封氏闻见记改。)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

  许慎   三

  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皇帝(本脱皇帝二字。依小徐本补。下孝平皇帝放此。)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杨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貌之所作也。四曰左书。(本佐书。依小徐本改。)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墓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开。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颇(颇本作叵。依汗简略叙改。)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如[如当作知]之书。变乱常行。以燿于世。诸生竞逐。(逐字依小徐本补。)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可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 夫。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旧势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号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 之术焉。其迷悟不谕。岂不悖哉。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天。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已私。是非无正。巧说衰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杞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宋本说文。)

  许慎   四

  说文解字後叙

  後叙曰。(本作叙曰依小徐本补後字。)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群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于时大汉。圣德熙明。承天稽唐。 崇殷中。遐迩被泽。渥衍沛滂。广业甄微。学士知方。探啧索隐。厥谊可传。粤在永元。困顿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诈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窃卬景行。敢涉圣门。其弘如何。节彼南山。欲罢不能。既竭愚才。惜道之味。闻疑载疑。演赞其志。次列微辞。知此者稀。傥昭所尤。庶有达者。理而董之。(宋本说文。)

  许冲

  冲。慎子。

  上书进说

  召陵万岁里公乘草莽臣冲稽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伏见陛下神明盛德。承遵圣业。上考度于天。下流化于民。先天而天不违。後天而奉天时。万国咸寍。神人以和。犹复深惟五经之妙。皆为汉制。博采幽远。窃理尽性。以至于命。先帝诏侍中骑都尉贾逵。修理旧文。殊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易曰。穷神知化。德之盛也。书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国其昌。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慎。本从逵受古学。盖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据。今五经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所由生。自周礼汉律。皆当学六书。贯通其意。恐巧说 辞。使学者疑。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蓺群言之诂。皆通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艹木。鸟兽 虫。杂物奇

  许冲 舒承梵   五

  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凡十五卷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慎前以诏书校书东观。教小黄门孟生李喜等。以文字未守。未奏上。今慎已病。遣臣齎诣阙。慎又学孝经孔氏古文说。古文孝经者。孝昭帝时鲁国三老所献。建武时给事中议郎卫宏所校。皆口传。官无其说。谨撰具一篇并上。臣冲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再拜以闻皇帝陛下。建光元年九月己卯朔二十日戊戌上。(说文本作已亥朔二十日戊午上。今依四分术推改。)

  舒承梵

  承梵。永元中为太史令。

  天度远近对

  案官所施漏法令甲第六常符漏品。孝宣皇帝三年十二月乙酉下。建武十年二月壬午诏书施行。漏刻以日长短为数。率日南北二度四分而增减一刻。一气俱十五日。日去极各有多少。今官漏率九日移一刻。不随日进退。夏厤漏随日南北为长短。密近于官漏。分明可施行。(续汉律厤志中。)

  养奋

  奋字叔高。郁林人。永元六年举览良方正。(广韵引孝子传。有养奋。)

  贤良方正对策

  策问阴阳不和。或水或旱。方正郁林布衣养奋对曰。天有阴阳。阴阳有四时。四时有政令。春夏则子惠。布施宽仁。秋冬则刚猛。盛威行刑。赏罚杀生。各应其时。则阴阳和。四时调。风雨时。五谷升。今则不然。长吏多不奉行时令。为政举事。干逆天气。上不恤下。下不忠上。百姓困乏。而不恤哀。众怨郁积。故阴阳不和。风雨不时。灾害缘类。水者阴盛。小人居位。依公营私。谗言诵上。雨漫溢者。五谷有不升。而赋税不为减。百姓虚竭。家有愁心也。(续汉五行志三注补引广州先贤传。)

  佞邪以不正食禄飨所致。(续汉五行志三注补引奋对策。)

  养奋 郑璩 张皓   六

  当温而寒。刑罚惨也。(续汉五行志三注补引袁山松书。)

  郑璩

  璩字平卿。

  拜内史上疏

  臣斗筲之小吏。擢在察视之官。职任过分。当纠邪矫枉。(东观汉纪。)

  张皓

  皓字叔明。楗为武阳人。留侯张良六世孙。永元中仕州郡。辟大将军邓骘府。五迁为尚书仆射。出为彭城相。永寍初徵拜廷尉。永建初代陶敦为司空。免。阳嘉初复为廷尉。卒年八十三。

  上疏谏废皇太子

  昔贼臣江充。造构谗逆。至今[今当作令]戾园兴兵。终及祸难。後壶三老一言。上乃学悟。虽追前失。悔之何逮。今皇太子春秋方始十岁。未见保传九德之义。宜简贤辅。就成圣质。(後汉张皓传。安帝废皇太子为济阴王。皓与桓焉来历廷争之不能得退而上疏。书奏不省。)

  上疏谏诛赵腾

  臣闻尧舜立敢谏之鼓。三王树诽谤之木。春秋采善书恶。圣主不罪刍荛。腾等虽干上犯法。所言本欲尽忠。正谏如当诛戮。天下杜口。塞谏争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後也。(後汉张皓传。顺帝时。清河赵腾上言灾变。讥刺朝政。章下有司。以诽谤当伏重法。皓上疏谏。帝乃悟。)

  张纲

  纲字文纪。皓子。永建中举孝廉。不就。寻辟司徒府。以高第为侍御史。汉安初出为广陵太守。拜光禄大夫。

  上书谏纵宦官

  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寻大汉初隆。及中兴之世。文明二帝。德化尢盛。观其理为。易循易见。但恭俭守节。约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赏赐。裁满数金。惜费重人。故家给人足。夷狄闻中国优富。任信道德。所以奸谋自消。而和气感应。而顷者以来。不遵旧典。无功小人。皆有官爵。富之骄之。而复害之。非爱人重器。承天顺道者也。伏愿陛下。少留圣思。割损左右。以奉天心。(後汉张纲传。)

  张纲 高慎   七

  上书劾梁冀

  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姿。安居阿保。不能敷扬五教。冀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饕。甘心好货。纵恣无猒。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于左。皆忠臣之所切齿也。(蜀志张冀传注引续汉书。袁宏後汉纪十九。後汉张纲传。)

  高慎

  慎字孝甫。陈留人。永元中为陈国户曹史。历二县令。迁东莱太守。

  谏国相

  诸侯射豕。天子射熊。八开六樽。礼数不同。昔季氏设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左传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奢僭之渐。不可听也。(後汉陈敬王羡传注引谢承书。)

  霍融

  融。永元中待诏太史。

  上言改定官漏刻

  官漏刻率九日增减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厤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续汉律厤志。宋书厤志二。隋书天文志刻漏。)

  曹凤

  凤。永元中为隃麋相。

  霍融 曹凤 法雄 唐羌   八

  上言建复西海郡县

  西戎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纪古。且以近事言之。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诸种易于为非。难以攻伐。南得锺存。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亲属离叛。余胜兵者。不过数百。逃亡栖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後汉西羌传。)

  法雄

  雄字文强。扶风郿人。和帝时仕郡功曹。辟太传张禹府。除平氏长。迁宛陵令。安帝时为青州刺史。迁南郡太守。

  移书南郡属县

  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记到。其毁坏槛井。不得妄捕山林。(後汉法雄传。)

  唐羌

  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

  上书陈交址献龙眼荔支事状

  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故天子食太牢为尊。不以果实为珍。伏见交址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後汉和纪注引谢承书。)

  尚敏 苏顺   九

  尚敏

  敏。爵里未详。

  陈兴广学校疏

  臣闻五经所以治学为人。五经不修。世道陵迟。学校不弘。则人名行不广。故秦以坑儒而灭。汉以崇学而兴。所以罔罗天下。统理阴阳。弥纶、治道而视民轨则也。光武中兴。修缮太学。博士得具五人。五经各叙其义。故能化泽沾洽。天下和平。自顷以来。五经颇废。後进之士。趣于文俗。宿儒旧学。无与传业。由是欲吏繁炽。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太学之中。不闻谈论之声。从横之下。不睹讲说之士。恐五经六蓺。浸以陵迟。儒林学肆。于是废失。所以制御四夷者。以有道德仁义也。传曰。王者之臣。其实师也。言其道德可师也。今百官伐闵。皆以通经为名。无一人能称。孔子曰。无而为有。虚而为盈。难乎有恒矣。自今官人。宜令取经学者。公府孝廉皆应诏。则人心专一。风化可淳也。(袁宏後汉殇帝纪。)

  苏顺

  顺字孝山。洋兆霸陵人。和安闲以才学称。後拜郎中。

  叹怀赋

  悲终风之陨箨。条枝梢以摧伤。桂敷荣而方盛。遭暮冬之隆霜。华霏霏之将实。中夭零而消亡。童乌濬其明哲。悲何寿之不将。嗟刘生之若兹。奄弥留而永丧。(蓺文类聚三十四。)

  和帝诔

  天王徂登。率土奄伤。如何昊穹。夺我圣皇。恩德累代。乃作铭章。其辞曰。

  [ 当作恭]惟大行。配天建德。陶元二化。风流万国。立我烝民。宜此仪则。厥初生民。三五作刚。载籍之盛。着于虞唐。恭惟大行。爰同其光。自昔何为。钦明允塞。恭惟大行。天覆地载。无为而治。冠斯往代。往代崎岖。诸夏擅命。爰兹发号。民乐其政。奄有万国。民臣咸秩。大孝备矣。閟宫有侐。由昔姜嫄。祖妣之室。本枝百世。神契惟一。弥留不豫。道扬末命。劳谦有终。实惟其性。衣不制新。犀玉远屏。履和而行。威棱上古。洪泽滂流。茂化沾溥。不 少留。民斯何怙。歔欷成云。泣涕成雨。昊天不吊。丧我慈父。(蓺文类聚十二。)

  苏顺 史岑   十

  陈公诔

  化侔春风。泽配甘雨。(文选曹植上责躬诗表注。)

  贾逵诔

  惟天行君。继孔之迹。光明克哲。果论至赜。(初学记二十一。)

  史岑

  岑字孝山。爵里未详。(案。後汉王隆传。初王恭末。沛国史岑。字子孝。莽以为谒者。文选出师颂注。考定有二史岑。字子孝者仕莽末。字孝山者当和熹之际。引流别集及集林载岑和熹邓后颂并序为据。今从选注。编入和安帝闲。)

  出师颂

  茫茫上天。降祚有汉。兆基开业。人神攸赞。五曜霄映。素灵夜叹。皇运来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零不顺。东夷遘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悦礼。宪章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宇。苍生更始。朔风变楚。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我将军。穷城极边。鼓无停响。旗不蹔褰。泽沾遐荒。功铭鼎铉。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饥我。路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珪既削列坏酬勳。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问。(文选。蓺类聚五十九。)

  杨伦

  伦字仲理陈留东昏人。师事丁鸿。为郡文学掾。久之去职。元初中。郡礼请三府并辟。公车徵。皆不就。延光末徵博士。为清河王传。免。永建中、拜侍中。免。阳嘉中徵拜太中大夫。大将军梁商请为长史。出补常山王传。病不之官。

  上书案坐任喜举主罪

  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 持领。领正则毛理。今任嘉所坐狼籍。未受辜戮。猥以垢臭。政典大郡。自非案坐举者。无以禁绝奸萌。往者湖陆令张叠、萧令驷贤、徐州刺史刘福等。衅秽既章。咸优其诛。而豺狼之吏。至今不绝者。岂非本举之主。不加之罪乎。昔齐威之霸。杀奸臣五人。并及举者。以弭谤讟。当断不断。黄石所戒。夫圣王所以听僮夫匹妇之言者。犹尘加嵩岱。露集淮海。虽未有益。不为损也。惟陛下留神省察。(後汉杨伦传。)

  杨伦   十一

  辞补常山王傅

  有留死一尺。无北行一寸。刎颈不易。九裂不恨。匹夫所执。强于三军。固敢有辞。(後汉杨伦传。)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