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汉文卷一
乌程严可均校辑
高帝
帝姓刘氏。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初为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起兵。称沛公。明年。楚怀王以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以子婴元年西入关。项羽立为汉王。都南郑。以汉五年破项羽。即皇帝位。都长安。在位十二年。諡曰高皇帝。庙号太祖。亦曰高祖。有传十三篇。(汉志在儒家。本注曰。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重祠诏二年
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汉书郊祀志上。)
立吴芮为长沙王诏五年二月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汉书高纪下。)
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着令。(汉书吴芮传。)
高帝 一
以亡诸为闽粤王诏五年二月
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汉书高纪下。)
罢兵赐复诏五年五月
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汉书高纪下。)
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於吏者。亟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甚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於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同上。)
诏卫尉郦商五年五月
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摇动者。致族夷。(史记田儋传。汉书田儋传。)
赦诏六年十二月
天下既安。豪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尽图其功。身居军九年。或未习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怜之。其赦天下。(汉书高纪下。)
高帝 二
择立齐王荆王诏六年十二月
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将军刘贾。数有大功。及择宽惠修絜者。王齐荆地。(汉书高纪下。又见荆王刘贾传。)
上太公尊号诏六年五月
人之至亲。莫亲於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於子。子有天下。尊归於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汉书高纪下。)
疑狱诏七年
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汉书刑法志。)
立灵星祠诏八年
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
捕赵王张敖诏八年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史记田叔传。)
择立代王诏十一年正月
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汉书高纪下。)
定口赋诏十一年二月
欲省赋甚。今献未有程。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汉书高纪下。)
高帝 三
求贤诏十一年二月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酇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汉书高纪下。)
择立梁王淮阳王诏十一年三月
择可以为梁王淮阳王者。(汉书高纪下。)
立赵它为南粤王诏十一年五月
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汉书高纪下。)
择立吴王诏十二年十月
吴。古之建国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後。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汉书高纪下。)
置秦皇楚王陈胜等守冢诏十二年十二月
秦皇帝、楚隐王、魏安厘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後。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汉书高纪下。)
高帝 四
议立燕王诏十二年二月
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问与陈豨有谋。吾以为亡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与绾居去来归者赦之。加爵亦一级。诏诸侯王议可立为燕王者。(汉书高纪下。)
立南武侯织为南海王诏十二年二月
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汉书高纪下。)
布告天下诏十二年三月
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高纪下。)
手敕太子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古文苑。)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同上。)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同上。)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同上。)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同上。)
赐韩王信书六年九月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於君王。(汉书韩王信传。上赐信书。责让之。)
高帝 五
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秦二世元年九月
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汉书高纪上。)
入关告谕汉元年十一月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汉书高纪上。)
发使告诸侯二年三月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汉书高纪上。)
数项羽十罪四年十月
吾始与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定关中者王之。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也。羽矫杀卿子冠军。自尊。罪二也。羽当以救赵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也。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也。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也。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也。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也。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也。夫为人臣而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汉书高纪下。)
下令恤军士死者四年七月
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汉书高纪上。)
高帝 六
下令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五年正月
楚地已定。义帝亡後。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国建成侯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汉书高纪下。)
下令赦天下五年正月
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已下。(汉书高纪下。)
复吏卒限制衣冠令八年三月
吏卒从军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复终身勿事。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紵罽操兵乘骑马。(汉书高纪下。)
夷三族令
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汉书刑法志。汉兴。约法三章。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
荅诸侯王韩信等上尊号五年二月
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无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汉书高纪下。)
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同上。)
封爵誓六年十二月
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又三国志周瑜传引作如砺。余皆同。)
丹书铁券
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太平御览五百九十八又六百三十三。困学纪闻十二引陆贾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曰。)
高帝 七
又与群臣刑白马而盟
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书王陵传。高皇帝刑白马而盟云云。又见史记吕后纪。无者字。又见汉书外戚传。)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汉书周勃传。 案书抄八十一引汉书云。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其国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
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案此即蓺文志儒家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之一也。)
大谒者臣章受诏长乐宫曰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国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谨与将军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议。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顺四时。以治国家。身亡祸。殃年寿永究。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臣请法之。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儿汤举秋。贡禹举冬(师古曰。高帝时自有一贡禹也)。四人各职一时。大谒者襄章奏。制曰可。(汉书魏相传。相表奏。引高皇帝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
惠帝
帝讳盈。高帝子。汉二年立为太子。十二年五月即位。在位五年。谥曰孝惠皇帝。
重吏禄诏高帝十二年
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令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汉书惠纪。)
文帝一
帝讳恒。高帝中子。汉十一年封代王。吕后八年迎立。在位二十三年。谥曰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徙淮南王长制六年
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与列侯吏二千石议。(史记淮南王传。汉书淮南王传。)
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长死罪。废勿王。(同上。)
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同上。)
惠帝 文帝 八
增神祠制十三年
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褔。方内艾安。民人靡疾。闲者比岁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王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厘者归福於朕。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史记封禅书。又汉书文纪有诏。与此小同。)
即位赦诏吕后八年
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闲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危刘氏宗庙。赖将军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汉书文纪。)
封赐周勃等诏元年十月
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矫遣灌将军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弗击。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夺吕产等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吕产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刘揭身夺赵王吕禄印。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史记文纪。又见汉书文纪。首有前字。)
荅有司请建太子诏元年正月
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飨也。天下人民。未有惬(史记作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汉书文纪。)
文帝 九
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於国家之大体。吴王於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史记文纪。汉书无惠仁句。秉上有皆字。)
振贷诏元年三月
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汉书文纪。)
养老诏元年三月
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汉书文纪。)
修代来功诏元年六月
方大臣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已得保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汉书文纪。)
益封高帝从臣诏
列侯从高帝入蜀汉者六十八人益户各三百户。吏二千石已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淮阳守申屠嘉等十人五百户。卫尉足(史记作定。)等十人四百户。封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驷钧为靖郭侯。(汉书文纪。)
令列侯之国诏二年十月
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靡有违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繇教训其民。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汉书文纪。)
文帝 十
日食求言诏二年十一月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 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汉书文纪。)
开藉田诏二年正月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民谪作县官及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纪。)
王辟强等诏二年三月
前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太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汉书文纪。)
除诽谤訞言法诏二年五月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而後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汉书文纪。)
议除连坐诏二年
诏丞相太尉御史。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弗取。其议。(汉书刑法志。 纪作元年。少首句)
文帝 十一
朕闻之。法正则民懿。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既不能道。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法反害于民为暴者也。朕未见其便。宜孰计之。(同上。周勃陈平奏。以为如其故便。文帝复曰。)
劝农诏二年九月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纪。)
却献千里马诏
鸾旗在前。属车在後。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马。独先安之。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汉书贾捐之传。时有献千里马者。诏云云。)
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同上。)
遣灌婴击匈奴诏三年五月
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无侵害边境。所以谕[谕当作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地。非常故。往来入塞捕杀吏卒。敺侵上郡。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入盗。甚骜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车骑八万诣高奴。遣丞相灌婴将击右贤王。(汉书匈奴传。)
复遣周勃率列侯之国诏三年十一月
前日朕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汉书文纪。又见周勃传。)
赦济北吏民诏三年七月
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济北吏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城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者。亦赦之。(汉书文纪。)
文帝 十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