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全汉文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汉文卷四

 

  乌程严可均校辑

  武帝二

  增太室祠诏元封元年正月

  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駮麃。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荅。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崇高。独给祠。复。亡所与。(汉书武纪。)

  改元大赦诏元封元年四月

  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祠大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此三语汉书作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着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後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此下汉书有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无出今年租税。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有[有过之有当作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史记封禅书。又褚补武纪作依依震于怪物。又略见汉书武纪。)

  武帝   一

  令诸侯治邸泰山下诏元封元年四月

  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汉书郊祀志上。)

  与奉车子侯家诏

  春时。子侯于北馆与家别。(初学记十八离别门。)

  帝与子侯家语云。道士皆方言子侯仙去。不足悲。(史记封禅书索隐。顾胤案武帝集。)

  巡边诏元封元年十月

  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汉书武纪。)

  迁东越民诏元封元年冬

  东越险阻反覆。为後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汉书武纪。)

  产芝赦诏元封二年六月

  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汉书武纪。)

  尊祠灵星诏元封二年夏

  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汉书郊祀志下。)

  祠后土诏元封四年三月

  朕躬祭后土。地只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其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赐三县及杨氏皆无出今年租赋。(汉书武纪。)

  增封泰山诏元封五年四月

  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其赦天下。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汉书武纪。)

  武帝   二

  求贤诏元封五年四月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汉书武纪。)

  礼首山祠后土诏元封六年三月

  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其赦汾阴殊死以下。赐天下贫民布帛人一匹。(汉书武纪。)

  定礼仪诏元封七年即太初元年

  制诏御史。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史记礼书。)

  诏儿宽元封七年

  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汉书律厤志上。)

  定正朔改元太初诏太初元年

  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紬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锺为宫。林锺为徵。太簇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後。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史记厤书。又略见汉书律厤志上。)

  幸河东诏太初二年四月

  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汉书武纪。)

  武帝   三

  封李广利为海西侯诏太初四年

  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支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死[死当作使]。隔东西道。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泝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汉书李广利传。)

  击匈奴诏太初四年

  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汉书匈奴传。)

  诏路博德天汉二年

  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汉书李陵传。)

  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同上。)

  诏李陵天汉二年

  以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勤水上。俳徊观虏。即无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汉书李陵传。)

  诏关都尉天汉二年十一月

  今豪杰多远交。依东方群盗。其谨察出入者。(汉书武纪。)

  改铸黄金诏太始二年三月

  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蹄。以协瑞焉。(汉书武纪。)

  武帝   四

  以刘屈氂为左丞相诏征和二年春

  制诏御史。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埶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终不自革。乃以边为援。使内郡自省作车。又令耕者自转。以困农。烦扰畜者。重马伤耗。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狱。已正于理。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以澎户二千二百封左丞相为澎侯。(汉书刘屈氂传)

  封李寿张富昌诏征和二年八月

  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汉书戾太子传。)

  以刘去为广川王诏征和二年

  广川惠王于朕为兄。朕不忍绝其宗庙。其以惠王孙去为广川王。(汉书景十三王传。)

  报桑弘羊等请屯田轮台诏征和四年 案。後汉书注作元年。非。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甚众。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後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 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师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稨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父在九五。匈奴困败。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 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 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後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汉书西域下渠犁城传。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田轮台。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由是不复出军。又略见後汉樊准传注。)

  武帝   五

  赦诏後元元年二月

  朕郊见上帝。巡于北边。见群鹤留止。以不罗罔。靡所获献。荐于泰畤。光景并见。其赦天下。(汉书武纪。)

  力农诏武帝未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汉书食货志。)

  益封卫青元朔二年 已下十四首。皆不云诏。

  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谿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执讯获丑。敺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八百户。(汉书卫青传。)

  又益封卫青元朔五年

  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同上。)

  武帝   六

  削梁王地元朔中

  首恶失道。任后也。朕置相吏不逮。无以辅王。故陷不谊。不忍致法。削梁王五县。夺王太后汤沐成阳邑。枭任后首于市。(汉书梁平王襄传。)

  封霍去病等元朔六年五月

  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千三百级。以千一百户封贤为终利侯。骑士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史记卫青霍去病传。汉书霍去病传。)

  议后士祀元狩二年

  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荅也。(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

  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春

  票骑将军率戎士。隃乌盩。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讋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汉书霍去病传。又史记卫霍传少十余字。)

  又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夏

  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票骑将军。斩遫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骑将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票侯。校尉句王高不识从票骑将军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汉书霍去病传。又略见史记卫霍传。)

  武帝   七

  浑邪王降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秋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 率。已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诛獟駻。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仍与之劳。爰及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繇。(史记卫霍传。又汉书霍去病传少幸既永绥矣一语。)

  益封霍去病元狩四年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斋。绝大漠。涉获单于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汉书作历度难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侯因 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杜侯。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渔阳太守解校尉敢皆获鼓旗。赐爵关内侯。解食邑三百户。敢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史记卫霍传。汉书霍去病传。)

  得宝鼎元鼎四年六月

  闲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楙未报。鼎曷为出哉。(汉书郊祀志上。)

  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未报。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臧与。(汉书郊祀志下。张敞上荐鼎议引。)

  武帝   八

  封韩千秋子等元鼎五年

  韩千秋虽亡成功。亦军锋之冠。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摎乐其姊为王太后。首愿属汉。封其子广德为龒侯。(汉书南粤传。)

  议郊祀乐

  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汉书郊祀志上其春既灭南越下公卿议。)

  使公孙遂往朝鲜元封二年

  将率不能前。乃使卫山谕降右渠。不能颛决。与左将军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故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汉书朝鲜传。)

  封莽通等征和二年秋

  侍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建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 侯。(汉书刘屈氂传。)

  册书答公孙弘等元光五年

  问弘。称周公之治。弘之材能。自视孰与周公贤。(汉书公孙弘传。)

  策废陈皇后元光五年七月

  皇后失序。惑于诬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汉书外戚传。)

  策封齐王闳元狩六年

  维六年(汉书作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於戏。小子闳。受兹青社。朕承祖考(汉书作天序。)。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世为汉藩辅。於戏念哉。恭朕之诏。惟命不于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悉尔心。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厥有 不臧。乃凶手而国。害于尔躬。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史记三王世家。汉书武五子传。)

  武帝   九

  策封燕王旦元狩六年

  维六年四月乙已。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旦为燕王。曰。於戏。小子旦。受兹玄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於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於戏。朕命将率。徂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汉书作帅。)。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北州以绥。悉尔心。毋作怨。毋俷德(汉书作毋作棐德。)。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徵。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同上。汉书武五子传。有删节。)

  策封广陵王胥元狩六年

  维六年四月乙已。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於戏。小子胥。受兹赤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闲。其人轻心。扬州保疆。三代要服。不及以政(汉书作正。)。於戏。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毋侗(汉书作桐。)好佚。毋迩宵人。维法维则。书云。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後羞。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同上。汉书武五子传。有删节。)

  敕责杨仆书元鼎六年秋

  将军之功。独有先破石门寻陋。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乌足以骄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为虏。掘死人以为获。是一过也。建德吕嘉。逆罪不容于天下。将军拥精兵不穷追。超然以东越为援。是二过也。士卒暴露连岁。为朝会不置酒。将军不念其勤劳。而造佞巧请。乘传行塞。因用归家。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是三过也。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失尊尊之序。是四过也。欲请蜀刀。问君贾几何。对曰率数百。武库日出兵而阳不知。挟伪干君。是五过也。受诏不至兰池宫。明日又不对。假令将军之吏。问之不对。令之不从。其罪何如。推此心以在外。江海之间。可得信乎。今东越深入。将军能率众以掩过不。(汉书酷吏杨仆传。)

  武帝    十

  赐严助书

  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纵横。(汉书严助传。)

  诏赐吾丘寿王玺书元朔初

  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汉书吾丘寿王传。)

  赐丞相刘屈氂玺书征和二年秋

  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汉书刘屈氂传。)

  报李广元朔二年 案。水经注作诏李广。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损[损当作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弭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汉书李广传。又略见水经濡水注。)

  报公孙弘元狩元年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夙夜庶几。获承至尊。惧不能寍。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及後世。若兹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闲。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汉书公孙弘传。)

  武帝   十一

  报石庆元封四年

  间者河水滔陆。泛滥十余郡。堤防勤劳。弗能堙塞。朕甚忧之。是故巡方州。礼嵩岳。通八神以合宣房。济淮江。历山滨海。问百年民所疾苦。惟吏多私。徵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乃者封泰山。皇天嘉况。神物并见。朕方荅瑞应。未能承意。是以切比闾里。知吏奸邪。委任有司。然则官旷民愁。盗贼公行。往年觐明堂。赦殊死。无禁锢。咸自新。与更始。今流民愈多。计文不改。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口。摇荡百姓。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朕失望焉。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夫怀知民贫而请益赋。动危之而辞位。欲安归难乎。君其反室。(汉书石奋传。)

  报齐人延年太始中

  延年计议甚深。然河乃大禹之所道也。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于神明。恐难改更。(汉书沟洫志。齐人延年上书。言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书奏。上壮之。报云云。)

  报楼兰国请立质子征和元年

  侍子。天予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汉书西域传。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云云。)

  报车千秋征和四年冬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今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媿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後言。(汉书车千秋传。)

  武帝   十二

  临北河遣使者告单于元封元年十月

  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下。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于汉。何但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汉书匈奴传。又见武纪有删节。)

  责问暴胜之征和二年秋

  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汉书刘屈氂传。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仁。御史大夫暴胜之曰。当先请。丞相释仁。上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胜之皇恐自杀。

  沈命法

  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汉书咸宣传。于是作沈命法。应劭曰。沈。没也。敢蔽匿盗贼者。没其命也。)

  建元鼎文建元元年

  定天下。万物伏。(鼎录。)

  祀大室牛鼎文

  有汉建元三年八月。作牛鼎。祀太室。铭曰。

  惟甲午丙寅。帝若稽古。肇作宗器。审厥象。作牛鼎。格于位。室从用飨。亿寍神休。惟帝时保。万世其永赖。(西湖游览志。宋绍兴二十年。赐临安寍寿观古器。其一汉。鼎高尺有九寸。两耳旁出曲上三尺牛首。识云。)

  泰山鼎文太始四年

  登于泰山。万寿无强。四海寍谧。神鼎传芳。(鼎录。)

  泰山刻石文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续汉祭祀志上注引风俗通。)

  武帝   十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