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全汉文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汉文卷四十四

 

  乌程严可均校辑

  翼奉

  奉字少君。东海下郅人。元帝初徵待诏宦者署。历中郎博士谏大夫。

  上封事言邪正

  臣闻之於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知下之术。在於六情十二律而已。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狼。申子主之。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贼。亥卯主之。贪狼必待阴贼而後动。阴贼必待贪狼而後用。二阴并行。是以王者忌子卯也。礼经避之。春秋讳焉。南方之情恶也。恶行廉贞。寅午主之。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宽大。巳酉主之。二阳并行。是以王者吉午酉也。诗曰。吉日庚午。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翼奉   一

  下方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戌丑主之。辰未属阴。戌丑属阳。万物各以其类应。今陛下明圣虚静。以待物至。万事虽众。何闻而不谕。岂况乎执十二律而御六情。於以知下参实。亦甚优矣。万不失一。自然之道也。乃正月癸未。日加申。有暴风从西南来。未主奸邪。申主贪狼。风以大阴下抵建前。是人主左右邪臣之气也。平昌侯比三来见臣。皆以正辰加邪时。辰为客。时为主人。以律知人情。王者之秘道也。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汉书翼奉传。平昌侯王临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

  因灾异应诏上封事

  臣闻之於师曰。天地设位。悬日月。布星辰。分阴阳。定四时。列五行。以视圣人。名之曰道。圣人见道。然後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厤。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贤者见经。然後知人道之务。则诗、书、易、春、秋、礼、乐是也。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至秦乃不说。伤之以法。是以大道不通。至於灭亡。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布德流惠。靡有阙遗。罢省不急之用。振救困贫。赋医药。赐棺钱。恩泽甚厚。又举直言。求过失。盛德纯备。天下幸甚。臣奉窃学齐诗。闻五际之要。十月之交篇。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亦不足多。适所习耳。臣闻人气内逆。则感动天地。天变见於星气日蚀。地变见於奇物震动。所以然者。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有五藏六体。五藏象天。六体象地。故藏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今年太阴建於甲戌。律以庚寅初用事。厤以甲午从春。厤中甲庚。律得参阳。性中仁义。情得公正贞廉。百年之精岁也。正以精岁。本首王位。日临中时。接律而地大震。其後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复。阴气盛矣。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同姓亲而易进。异姓疏而难通。故同姓一。异姓五。乃为平均。今左右亡同姓。独以舅后之家为亲。异姓之臣又疏。二后之党满朝。非特处位埶。

  翼奉   二

  尢奢僭过度。吕霍上官。足以卜之。甚非爱人之道。又非後嗣之长策也。阴气之甚。不亦宜乎。臣又闻未央、建章、甘泉宫才人各以百数。皆不得天性。若杜陵园。其已御见者。臣子不敢有言。虽然。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诸侯王国与其後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其法大水。极阴生阳。反为大旱。甚则有火灾。春秋宋伯姬是矣。唯陛下裁察。(汉书翼奉传。)

  因灾异上疏

  臣前上五际地震之效曰。极阴生阳。恐有火灾。不合明听。未见省荅。臣窃内不自信。今白鹤馆以四月乙未时加於卯月宿亢灾。与前地震同法。臣奉乃深知道之可信也。不胜拳拳。愿复赐闲。卒其终始。(汉书翼奉传。)

  上疏请徙都洛阳

  臣闻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圣人美之。窃闻汉德隆盛。在於孝文皇帝。躬行节俭。外省繇役。其时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诸离宫馆也。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耳。孝文欲作一台。度用百金。重民之财。废而不为。其积土基。至今犹存。又下遗诏。不起山坟。故其时天下大和。百姓给足。德流後嗣。如令处於当今。因此制度。必不能成功名。天道有常。王道亡常。亡常者。所以应有常也。必有非常之主。然後能立非常之功。臣愿陛下徙都於成周。左据成皋。右阻黾池。前乡崧高。後介大河。建荥阳。扶河东。南北千里以为关。而入敖仓。地方百里者八九。足以自娱。东厌诸侯之权。西远羌胡之难。陛下共己亡为。案成周之居。兼盘庚之德。万岁之後。长为高宗。汉家郊兆寝庙祭祀之礼。多不应古。臣奉诚难亶居而改作。故愿陛下迁都正本。众制皆定。亡复缮治宫馆。不急之费。岁可余一年之畜。臣闻三代之祖。积德以

  翼奉   三

  王。然皆不过数百年而绝。周至成王。有上贤之材。因文武之业。以周召为辅。有司各敬其事。在位莫非其人。天下甫二世耳。然周公犹作诗书。深戒成王。以恐失天下。书则日。王毋若殷王纣。其诗则曰。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监于殷。骏命不易。今汉初取天下。起於豊沛。以兵征伐。德化未洽。後世奢侈。国家之费。当数代之用。非直费财。又乃费士。孝武之世。暴骨四夷。不可胜数。有天下虽未久。至於陛下。八世九主矣。虽有成王之明。然亡周召之佐。今东方连年饥馑。加之以疾疫。百姓菜色。或至相食。地比震动。天气溷浊。日光浸夺。繇此言之。执国政者。岂可以不怀怵惕。而戒万分之一乎。故臣愿陛下因天变而徙都。所谓与天下更始者也。天道终而复始。穷则反本。故能延长而亡穷也。今汉道未终。陛下本而始之。於以永世延祚。不亦优乎。如因丙子之孟夏。顺大阴以东行。到後七年之明岁。必有五年之余蓄。然後大行考室之礼。虽周之隆盛。亡以加此。惟陛下留神。详察万世之策。(汉书翼奉传。)

  日辰时对

  师法。用辰不用日。辰为客。时为主人。见於明主。侍者为主人。辰正时邪。见者正。待者邪。辰邪时正。见者邪。待者正。忠正之见。侍者虽邪。辰时俱正。大邪之见。侍者虽正。辰时俱邪。即以自知侍者之邪。而时邪辰正。见者反邪。即以自知侍者之正。而时正辰邪。见者反正。辰为常事。时为一行。辰疏而时精。其效同功。必参五观之。然後可知。故曰察其所由。省其进退。参之六合五行。则可以见人性。知人情。难用外察。从中甚明。故诗之为学。情性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观性以厤。观情以律。明主所宜独用。难与二人共也。故曰显诸仁。藏诸用。露之则不神。独行则自然矣。唯奉能用之。学者莫能行。(汉书翼奉传。上以奉为中郎。召问奉来者以善曰邪时。孰与邪曰善时。奉对。)

  奉翼 京房   四

  庙祀对

  昔成王徙洛。盘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汉书翼奉传。)

  京房

  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初元中举孝廉为郎。建昭二年出为魏郡太守。徵下狱。弃市。

  拜魏郡太守上封事

  辛酉以来。蒙气衰去。太阳精明。臣独欣然。以为陛下有所定也。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守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臣出之後。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乃辛巳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此上大天覆阳而上意疑也。己卯庚辰之闲。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汉书京房传。元帝以房为魏郡太守。自请得岁竟乘传奏事。不欲远离左右。以建昭二年二月朔上封事。)

  因邮上封事

  臣前以六月中言遯卦不效。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至其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房可谓知道。未可谓信道也。房言灾异。未尝不中。今涌水已出。道人当逐死。尚复何言。臣曰。陛下至仁。於臣尢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平又曰。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也。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自诡 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异。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汉书京房传。房未发上令阳平侯凤承制诏房。止无乘传奏事。房意愈恐。去至新豊。因邮上封事。)

  京房   五

  至陕复上封事

  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气去。然少阴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气复起。此陛下欲正消息。杂卦之党。并力而争。消息之气不胜。强弱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己丑夜有还风。尽辛卯。太阳复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阴同力。而太阳为之疑也。臣前白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臣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星亡之异可去。议者知如此於身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此其所以隔绝臣也。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阳亡色者也。臣去朝稍远。太阳侵色益甚。唯陛下无难还臣。而易逆天意。邪说虽安於人。天气必变。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愿陛下察焉。(汉书京房传。房至陕复上封事云云。房去月余。竟徵下狱。)

  奏考功课吏法

  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着。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汉书京房传。)

  别对灾异

  地者。大臣之位。当载安万民。怀藏物类。而动摇者。此不欲为君载安万民。动摇。思欲不安。思欲篡逆也。(开元占经四。)

  阴倍阳则地坼。臣叛君则义废。此人君不亲。上下不厚。致此灾也。不捄。则骨肉相残。父子分离。氐羌叛去。(开元占经四。)

  日行房乘三道。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世日行下道。(隋书天文志上。开元占经五引。有删节。)

  国有谗佞。朝有残臣。则日无光。暗冥不明。易曰。日中见斗。日中星见。明其冥也。故贬之为暮也。其救也。远佞谄。近忠直。修经典。闭私道。则日光明。(开元占经六。)

  人君骄溢专明。为阴所侵。则有日蚀之灾。不救之。必有篡臣之萌。其救也。君怀谦虚。下贤受谏。位有德。禄有智。日蚀灾消也。(开元占经十。)

  日月薄。赤。见日中乌。将军出旌。举此不祥。必亡。(开元占经六。)

  日 。或赤或白。或苍或黄。虎入邦。此谓守邑破亡。国君以此亡。(开元占经六。)

  京房   六

  数日俱出若 。天下兵大战。(开元占经六。)

  日蚀尽。无光露者。亡其邑。(开元占经九。)

  人君好用佞邪。朝无忠臣。则月失其行。(开元占经十一。)

  日昼明。奸邪并作。专明擅君之朝。(开元占经十一。)

  月若昼明者。月为臣。日为君。臣以明续君。当其在时。不可与君用力。含秽以舒刑。今昼明者。奸邪并作。专明擅君之朝不救。则失其行而毁矣其救也。出退强臣断谗佞。近直臣。亲贤良。则月得其行不可专行矣。(开元占经十一。)

  月三晕毕。天下中外俱赦。(开元占经十五。)

  月蚀者。人君行适过时专受所致(一作制。)也。不救。则致水灾。坏城。(开元占经十七。)

  人民[民当作君]不行仁恩。破胎伤孕。春杀无辜。则岁星失度。(御览五。)

  营惑作变为华州。人君之祸也。出於东。骨肉欲篡。近北。边国谋。入於西。则兵大起。蛮貊战。入斗。则大臣叛。径东西。万民病。不救之。则致日蚀既。下谋上。其救也。设立政事。正图书。修经术。改恶为善也。则国家安矣。(开元占经三十。)

  火起灾何。人君贪财。赋敛尽民货。即火为起。不救。必有日蚀之灾矣。其救之也。举廉直之士为首也。(御览六百二十七。)

  回风起何。风者。天之号令也。当直而正。普而不偏。佞人众。君迷惑。则回风起。不救。则致逆风起。其救也。用公直。黜邪枉。此灾消矣。(御览八百七十六。)

  狂风发何。人君政教无法。为下所逆。则致狂风发泄。其救也。修政教。聘贤士。狂风消矣。(御览八百七十六。)

  人君贼罚良善。政教无常。使命数变。则致暴风折木。发屋鸣瓦。或害杀人。其救也。修旧典。任忠臣。思过自改。则风灾消。(同上。)

  京房   七

  人君擅私恩。恣意重情。不与臣下同谋。即致偏雨夜堕也。不救。致苦雨降。万民愁。潦水绝道。其救也。兴公道无私党。此灾消矣。(御览八百七十七。)

  无云暴雨何。人君封拜无功。进无德则致不云而雨暴。过恶暴扬。诛及无罪。密云而不雨。其救也。诛强恤弱。信及兆民。云雨时也。(御览八百七十七。)

  虹霓近日。则奸臣谋。贯日。则客代(一作杀。)主专君政。大臣乘枢。不救之。则兵至。宫殿战。其救也。释安乐。诚非常。正股肱。入贤良。(开元占经九十八引两条。御览八百七十八。)

  雷鸣连而不绝者何。夫雷鸣万里。今鸣不绝。此谓人君行政事无常。民不恐惧也。故致游雷之灾。雷当先电而鸣。雷今与电俱出。或鸣而後电者何。此谓执法者贪苛。(开元占经一百二引两条。御览八百七十九。)

  久旱何。曰。人君无施泽惠利於下人。则致旱也。不救。即蝗虫害谷。其救也。宥谪罚。行宽大。惠兆民。劳功吏。赐鳏寡。廪不足。人君亢阳暴虐。兴师动众。下人悲怨。阳气盛。阴气沈。故旱。万物枯死。数有火灾。此金失其性。若夏大旱则雩。祠之以素车白马。布衣。以身为牲。或云。诛谗佞之臣於市。则三日之内。雨降於天矣。(蓺文类聚一百。御览八百七十九。)

  山者。三公之位。台辅之德也。乃兴云出雨。漫溉万物。助天成功。今崩去者。此谓大臣怀叛不忠也。(开元占经九十九。)

  江河沸者。有声无实。此谓执政者怀奸不公。众邪并聚。则致此灾。不救。必有叛君谋。其救也。令百官举公直。选有德。置於政。(开元占经一百。)

  井水沸者。谓人君好用谗邪所致也。(开元占经一百。)

  水中火出何。所谓阴气溢。亡阳施也。女妃无阳。则敌气溢至。水中火出。不救。有天殃。阴害阳。其救也。正妃。率後宫。施命令。诘四方。嫁贞女。赐鳏寡。此灾即消。(开元占经一百。)

  京房   八

  五谷无实何。君无仁德。臣怀叛戾。华饰虚举。荐贤名实不相副。内为苏秦之行。外似夷齐之语。故致五谷多无实。朝廷无贤。害气伤穑。不收[收当作救]。国大饥。其救也。选明经。举茂才。改往修来。退去贪狼。施恩行惠。赏赐劳臣。此灾消矣。(御览八百七十四。)

  君贤臣职。五谷滋豊。(北堂书钞百五十六。)

  律术对

  受学故小黄令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於中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於南事。六十律毕矣。夫十二律之变。至於六十。犹八卦之变。至於六十四也。宓牺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锺为徵。南吕为羽。应锺为变宫。蕤宾为变微。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也。故各统一日。其余以次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而商徵以类从焉。礼运篇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此之谓也。以六十律分期之日。黄钟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复。阴阳塞燠风雨之占生焉。於以检摄群音。考其高下。苟非革木之声。则无不有所合。虞书曰。律和声。此之谓也。(续汉书律厤志上。元帝使太子太傅韦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於乐府。房对。)

  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闲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律。清浊之节。均中其弦。使应黄钟之声。案分寸以求诸律。则皆如画而应矣。然则上古有钟。其次有律。近古有准。皆稍简易之意。其相生也。黄钟下生林锺。林锺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丙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上生夷则。夷则下生夹锺。夹锺上生无射。无射下生中吕。中吕上生黄锺。上下相生。终六十律。执始以下四十八律。文多不载。(案。此三语系御览约文。)孟春之月。则太簇为宫。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锺为羽。大吕为变宫。夷则为变徵。他月效此也。(续汉书律厤志上。又见御览十六。有小异。)

  京房   九

  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定十二律。(御览十六引。京房传。)

  夫五音生於本性。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律。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天效以影。地效以响。即律也。阴阳和则影至。以笔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韵。度晷影。候锺律。权土灰。校阴阳冬至阳气应。则韵清影长。极黄锺通。土灰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韵浊影短。极蕤宾通。上灰重而衡低。进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合封。士效则和。否则占。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膏必周密。布缇幰。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卑外高。从其外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律而候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所动者灰散。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唯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御览十六引京房传。)

  又凡律。度量衡用铜。铜为物也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常似於君子之贞。是以同[同当作用]铜也。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御览十六引京房传。)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