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麋牡”至“力狄”。○释曰:此释麋之种类也。《说文》云:“鹿属也。冬至解其角。”《春秋•庄十七年》:“冬,多麋。”麋,总名也。其牡者名麔,其牝者名麎。《诗•吉日》云“其麎孔有”是也。其所生之子名。其脚迹所践之处名躔,其绝异壮大有力者名狄也。○注“《国语》曰:‘兽长麛。’”○释曰:此《鲁语》文也。鲁“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麛,鸟翼鷇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韦昭云:“鹿子曰麛,麋子曰。”是其事也。
[疏]“鹿牡”至“力<鹿开>”。○释曰:此辨鹿之种类也。《说文》云:鹿,解角兽也。群萃善走者也。其牡名麚,其牝名麀。《诗•小雅》云:“麀鹿麌麌。”其迹名速,绝有力者名<鹿开>。
[疏]“麕牡麌”至“力豜”。○释曰:此辨麕之种类也。《说文》云:“麕,麞也。”麕,其总名也。牡名麌,牝名麜,其子名麆,其迹名解,绝有力名豜。○注“《诗》曰”至“言耳”。○释曰:《诗•小雅•吉日》篇文。郑笺云:“麕,牡曰麌。麌复麌,言多也。”是郑康成解即谓此也。云“但重言耳”者,谓再言麌也。
[疏]“狼牡”至“力迅”。○释曰:此辨狼之种类也。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獥,绝有力者名迅。”孙炎曰:“迅,疾也。”《诗•齐风》云:“并驱从两狼兮。”陆机《疏》云:“其鸣能小能大,善为小儿啼声,以诱人。去数十步,其猛健者,虽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为裘,故《礼记》‘狼臅膏’,又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是也。”
[疏]“兔子,嬎”至“力欣”。○释曰:此辨兔之种类也。崔豹《古今注》云:“兔有九孔。”《论衡》曰:“兔舐豪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其子名嬎。”郭云:“俗呼曰。”其迹名迒。《字林》云:“迒,兔道也。”绝有力名欣。
[疏]“豕子”至“牝豝”。○释曰:此辨豕之种类也。其子名猪。郭云:“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也。”《说文》云:“猪,豕而三毛丛居者。”《字林》云:“豕,後蹄废谓之彘。”《小尔雅》云:“彘,猪也。其子曰豚,大者谓之豜。”《方言》云:“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音奚。吴扬之间谓之猪子。”云“<豕隋>,
豮”者,舍人曰:“<豕隋>,一名豮。”郭云:“俗呼小豮猪为<豕隋>子。”豮谓犍猪也。云:“幺,幼”者,豕之最後生者名也。郭云:“最後生者,俗呼为幺豚。”云“奏者豱”者,谓皮理腠蹙者名豱。郭云:“今豱猪,短头,皮理腠蹙。”云“豕生三,豵;二,师;一,特”者,郭云:“猪生子常多,故别其少者之名。”《诗•召南》云:“一发五豵。”郑笺云:“豕生三曰豵。”张逸问曰:“豕生三曰豵,不知母豕也?豚也?”答曰:“豚也,过三以往犹谓之豵,以自三以上更无名也。”故知过三亦为豵。其生子二者为师,一者为特。云“所寝,橧”者,郭云:“橧,其所卧蓐。”《方言》云“其槛及蓐曰橧”是也。舍人曰:“豕所寝草名为橧。”某氏曰:“临淮人谓野猪所寝为橧。”李巡曰:“猪卧处名橧。”
橧是所居之处。云“四豴皆白,豥”者,豴,蹄也。豕四蹄皆白名豥。其迹名刻。绝有力名<豕厄>,即下篇“豕高五尺”者也。云“牝,豝”者,豕之牝者名豝。○注“《诗》云:‘有豕白蹢。’○释曰:《小雅•渐渐之石》篇文也。案《诗经》直云“白蹢”,不云“豥”,则白蹢不知几蹄白。而郭氏引之者,以《尔雅》主谓释《诗》,《诗》中言“豕白蹢”惟此而巳,故知本以训此也。郑笺以“豥”为“骇”,骇者,躁疾之言也。骇与豥字异义同。○注“《诗》云:‘一发五豝。’”○释曰:《召南•驺虞》篇文也。毛传云:“豕牝曰豝。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发。”郑笺云:“君射一发而翼五豝者,战禽兽之命也。战之者,仁心之至。”是也。 [疏]“虎窃毛谓之虦猫”。○释曰:窃,浅也。虎之浅毛者,别名虦猫。○注“《诗》曰:‘有猫有虎。’”○释曰:《诗•大雅•韩弈》篇文也。
[疏]“貘,白豹”。○释曰:貘,一名白豹。《字林》云:“似熊而白黄,出蜀郡。”一曰白豹。郭云:“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 [疏]“甝,白虎”。○释曰:白虎一名甝。汉宣帝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骨、爪牙。
[疏]“虪,黑虎”。○释曰:黑虎,一名虪。郭云“晋永嘉四年,建平秭归县槛得之。状如小虎而黑,毛深者为班。《山海经》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者,案《海内经》云:“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是也。
[疏]“貀,无前足”。○释曰:《字林》云:“兽无前足,似虎而黑者名貀。”郭云:“晋大康七年,召陵扶夷县槛得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脚,即此种类也。或说貀似虎而黑,无前两足。”
[疏]“鼳,鼠身”至“小驴”。○释曰:鼳,兽名也。身如鼠,有长须,而贼害於物,秦人呼为小驴。郭云:“鼳,似鼠而马蹄,一岁千斤,为物残贼。”
[疏]“熊虎丑”至“力麙”。○释曰:丑,类也。熊虎之类,其子名狗。绝有力名麙。郭云:“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此当时之律也。引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 [疏]“狸子,<豸隶>”。○释曰:《字林》云:“狸,伏兽,似貙,其子名<豸隶>。”郭云“今或呼豾狸”者,《字林》云:“豾狸也。” [疏]“貈子,貆”。○释曰:《字林》云:“貈似狐,善睡,其子名貆。”郭云:“其雌者名。今江东呼貉为<豸央><豸吏>。”《字林》云:“<豸央>,狸类。貁,谓之<豸吏>。”《广雅》云:“<豸吏>,貁也。”然则皆貈之通名也。 [疏]“貒子,貗”。○释曰:《字林》云:“貒兽似豕而肥。”其子名貗。郭云:“貒豚也,一名獾。”
[疏]“貔,白狐。其子,豰”。○释曰:《字林》云:“貔,豹属,一名白狐。其子名豰。”郭云:“一名执夷,虎豹之属。”《诗•大雅》云:“献其貔皮。”陆机《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辽东人谓之白罴。” [疏]“麝父,麕足”。○释曰:《字林》云:“小鹿有香,其足似獐,故云麕足。”郭云:“脚似麕有香。” [疏]“豺,狗足”。○释曰:《说文》云:“豺,狼属,狗声。”郭云:“脚似狗。”贪残之兽。《左传》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疏]“貙獌,似狸”。○释曰:《字林》云:“貙似狸而大,一名獌。”郭云:“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貙豻。”《字林》云:“豻,胡地野狗,似狐,黑喙,皆貙之类。”故又呼貙豻。
[疏]“罴,如熊,黄白文”。○释曰:舍人曰:“罴如熊,色黄白也。”郭云:“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罴。”《诗•大雅•韩奕》云:“赤豹黄罴。”陆机《疏》云:“罴有黄罴,有赤罴,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
[疏]“麢,大羊”。○释曰:羊之大者名麢。郭云:“麢羊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陶注《本草》云: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有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而不入用。羌夷云,只此名麢羊。
[疏]“麠大”至“一角”。○释曰:麃,獐也。大獐牛尾、一角者名麠。即所谓麟也。郭云“汉武帝郊雍,得一角兽,若麃然谓之麟者,此是也”者,《汉书•郊祀志》文也。麃,即獐也。 [疏]“大”至“狗足”。○释曰:麕亦獐也。旄毛,<犭农>长毛也。大獐毛长、狗足者,名。《山海经》云:女几山,其兽多麖
。
[疏]“魋如”至“而黄”。○释曰:窃,浅也。兽如小熊,浅毛而黄者名魋。郭云:“今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麆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即魋也。”
[疏]“窫貐”至“迅走”。○释曰:迅,疾也。窫貐之兽,其状类貙而虎爪,食人,疾走。《山海经》云:少咸山有兽,“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食人。”其名与此同,其状与此错。
[疏]“狻麑”至“虎豹”。○释曰:即师子也,出西域。其状如虦猫,食虎豹,善走者也。○注“汉顺帝”至“百里”。○释曰:云“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者,案《後汉•帝纪》云:“孝顺帝讳保,安帝之子也。”阳嘉三年,“疏勒国献师子、犎牛”。注引《东观记》曰:“疏勒王盘遣使文时诣阙献师子,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封牛,其领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是也。云“《穆天子传》曰:‘狻猊日走五百里’”,案《穆天子传》云柏天曰“名兽使足,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是也。
[疏]“驨如”至“者骐”。○释曰:驨,兽名也。状如马,一角。不角者,名骐。郭云:“元康八年,九真郡猎得一兽,大如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时或见之,亦有无角者。” [疏]“羱,如羊”。○释曰:《字林》云:“野羊大角者也。”郭云:“羱羊,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椭,谓狭而长也。
[疏]“麐,麕身,牛尾,一角”。○释曰:李巡曰:“麐,瑞应兽名。”孙炎曰:“灵兽也。”京房《易传》曰:“麐,麕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诗•周南》云:“麟之趾。”毛传云:“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郑笺云:“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陆机《疏》云:“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锺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後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应麟也。故司马相如赋曰“射麋脚麟”。谓此麟也。○注“《公羊传》曰:‘有麕而角。’”○释曰:案《春秋》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云:“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是其事也。 [疏]“犹如麂,善登木”。○释曰:《说文》云:“犹,貜属”也。其状如麂,为兽健捷,善能上树。 [疏]“貄,修毫”。○释曰:修,长也。《广雅》云:“乾毛谓之毫。”言貄兽体多长毛。 [疏]“貙,似狸”。○释曰:貙兽,其文似狸。郭云:“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狸。”
[疏]“兕,似牛”。○释曰:郭云:“一角,青色,重千斤。”《说文》云:“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制铠。”《交州记》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长三尺馀,形如马鞭柄。”是也。
[疏]“犀,似豕”。○释曰:郭云:“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音堕),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刘欣期《交州记》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有甲,头似马。”《吴录•地理志》云:“武陵阮南县以南皆有犀。” [疏]汇即猬也,其毛如针。郭云:“今猬状如鼠。”
[疏]“狒狒”至“食人”。○释曰:狒狒,兽名,状如人,被发,疾走,食人。《山海经》谓之枭羊。又谓之赣(音感)臣人。《周书•王会》云:“北方谓之吐喽。”郭云:“枭羊也。《山海经》曰:‘其状如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许。俗呼之曰山都。’”云“《山海经》曰”者,《海内南经》文也。案,彼文云枭羊,“在北胸之西,其状人面长唇,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又《海内经》云:“笑则唇蔽其面,因可逃也。”故郭《赞》云:“狒狒怪萌,被发操竹;获人则笑,唇蔽其目;终亦号咷,反为我戮。”是也。云“反踵”者,脚跟反向也。《大传》云:“周成王时州靡国献之”也。 [疏]“狸狐”至“迹”。○释曰:《说文》云:“蹯,掌也。”此四兽之类皆有掌蹯。宣二年《左传》云“宰夫胹熊蹯”,是其类也。其指头着地处,名。
[疏]“蒙颂,猱状”。○释曰:蒙颂,一名蒙贵,状似猪猱,故曰猱状。郭云:“即蒙贵也。状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胜於猫。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狝猴之类。” [疏]“猱、蝯,善援”。○释曰:猱,一名蝯,善攀援树枝。郭云“便攀援”者,便,谓便捷也。 [疏]“貜父,善顾”。○释曰:大蝯也。能貜持人,又善顾盼。因名。郭云:“貜也,似狝猴而大。色苍黑,能貜持人,好顾盼。” [疏]“威夷,长脊而泥”。○释曰:泥,弱也。威夷之兽,长脊而劣弱,少才力也。 [疏]“麔、麚,短脰”。○释曰:脰,项也。麔、麚之兽,皆短项。 [疏]“贙,有力”。○释曰:贙,似大之兽名也。郭云:“出西海,大秦国有养者,似狗,多力,犷恶。”
[疏]“豦,迅头”。○释曰:豦,似猴之兽也。好奋迅其头,故曰迅头。郭云:“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狝猴。黄黑色,多髯鬣,奋迅其头,能举石摘人。貜类也。”
[疏]“蜼,卬鼻而长尾”。○释曰:蜼,亦猴类之兽,卬鼻而尾长大。《山海经》曰:“鬲山多猿蜼。”是也。郭云:“蜼,似狝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似獭,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县於树,以尾塞鼻,或以两指。江东人亦取养之。为物健捷。” [疏]“时,善乘领”。○释曰:好登山峰之一兽也。
[疏]“猩猩,小而好啼”。○释曰:能言兽也。《曲礼》曰:“猩猩能言。”《周书•王会》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黄狗,人面能言。”郭云:“《山海经》曰:‘人面豕身,能言语。’今交趾封谿县出猩猩,状如獾<犭屯>,声似小儿啼。”云“《山海经》”者,《海内南经》文也。 [疏]“阙泄多狃”。○释曰:旧说以为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详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