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孟子他说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35、古得猫宁的《大悲咒》

 

  这类事情实在多到不胜枚举,我就拣一些显眼的、和现代人仍有很大关系的来说。

  现在开始流行一些佛经、佛咒的CD,佛咒是一种被渲染得很有神秘感和神奇功效的东西,着名的有《大悲咒》、《楞严咒》等等。源流不谈,只谈读音。咒的文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表达在中文上,就像五四时期流行"费厄泼赖"之类的词汇,文字本身是没有意思在的,因为它是用中文的字音来模仿梵文的字音。也就是说,如果模仿得准确的话,你把一个咒念下来,中国人听不懂,但是印度人却能听懂。

  这里还是要先澄清一些人的一种误解,认为咒就是一种没有意思的语言,是直接用声音来表达佛的法力,无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都听不懂。--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咒是有意思在的,印度人是能听懂的。

  说到汉译的梵文,郭靖背的《九阴真经》就是把梵文按照读音写成中文,中国人一看,全是既没有意义又没有关联的字,可懂梵文的人才能明白。--而实际上,如果《九阴真经》真是像金庸书里这么写的,其实懂梵文的人也看不懂。这个问题下面会细说。

  我先大体上做个结论好了。佛咒的CD凡是像读中国话似的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的,那基本上都是读错的。写在书上、写在纸上的佛咒,如果也是像写中国字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写的,那基本上也都写错了。好,下面我来解释。

  梵文和中文是两种语言,发音方法是不一样的。拿英文来举例子比较好理解。很多人一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发音记不住,就喜欢把和英文单词发音相近的中国字写在旁边,比如,good morning,旁边写上"古得猫宁",郭靖那本《九阴真经》就是这么写的,你想想,你跟老外按中文读法念这"古得猫宁"四个字,老外能听懂吗?

  Good morning怎么翻译?

  如果只是意译,有人会翻译成"早安"。

  中国有位老翻译家,专攻诗歌翻译的,叫飞白,如果是他来翻译,我想,他会翻译成"早上好啊"。

  有人觉得奇怪了,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人家飞白的功力就体现在这里(当然,这里我只是用个简单的词组来模仿他的翻译风格),首先,意思翻译得没错,然后,声音模拟得也像--good morning读起来是重音+轻音+重音+轻音,而"早上好啊"也一样,"早"字重读,"上"字是轻声,"好"字是重读,"啊"字是轻声。大家再读一回,是不是能体会出来?这就是兼顾了声音和意义的翻译。如果再加把劲,还得进一步模仿原文的音色美感,这在诗歌翻译里是很重要的。补充说明一句:英文诗以前也是格律诗,和咱们唐诗宋词一样,咱们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类的规矩,人家也有什么"抑扬格五音步",自由体是后来的事,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对声音的模拟是很重要的。

  所以,"早安"和"早上好啊"这两种翻译哪个更好?当然是后一个,这里面的门道你要是不懂,就看不出区别来,也分不出好坏来。

  飞白对声音的翻译已经很下工夫了吧?但是,古代译经专家的翻译标准比飞白还严格。

  对于咒的翻译,既然完全不用考虑意译,那在声音的表现上就可以有更大的余地,力求精确还原梵文的原音。好,good morning如果是一句佛咒的话,那就可以先简单翻译成"古得猫宁"。

  古代译经专家都是潜心向佛、精益求精的,他们觉得"古得猫宁"不好,是中文的发音,根本还原不了梵文,照这么读,印度人根本就听不懂。佛咒如果不是原音的读法,那就根本不成其为佛咒,岂不是怎样读都行了么!于是,专家们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办法,这个办法就很像是飞白的办法。

  于是,Good morning被翻译成了"古得摸窝宁",然后在这五个汉子旁边还分别标注了小字,有什么"二合"、"引"什么的,一般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如果见到佛咒印刷品或者手抄本是以大字为主,大字旁边标注了很多"二合" 、"引"、"三合"、"反切"、"齿"等等小字的,这差不多就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佛咒。

  那么,这些古怪的小字都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专家们结合了汉字的古代拼音而发明出来的新式拼音。我简单来讲:

  古重音得轻音摸窝这两个字连读宁轻音

  这就是告诉读者,"古"字要重读,"得"字要轻读,"摸窝"这虽然是两个字,其实要把这两个字快速连起来读,"宁"字是轻读。--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我给换成容易明白的话了。当然,读音方法不止这么简单,还有拉长音(就是"引")和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拼读等等。

  现在,按我给"古得摸窝宁"的注音再读一次,是不是就有点儿像是英文实际的发音了?

  以前正经学佛的人,无论和尚也好,居士也好,这种拼音方法都是必修课。

  现在呢,你要是看到一篇佛咒没有标注这些注音,那严格讲就是根本没法读的。如果你听到CD里读佛咒也像读中文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四平八稳地念,那就是完全读错了。

  也许有人会抱怨:"古人也讲究得过分了吧?念念咒,心意到了就完了,管他念得标准不标准呢?"

  看,我前边才说过的人性一贪一懒,这就是懒。

  古人这样讲究还原原音,还因为很多人认为声音是有奇效的。比如,驱蛇的咒语,蛇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可你发出来的声音让它害怕。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你半夜回家,小巷里突然遇到强盗,这时你大喝一声:"呀--呔!"强盗被吓了一大跳。看,如果这个"呀--呔!"就是驱盗的咒语,那它的声音效果就体现在这里。但如果你不是大喝"呀--呔!"而是换了一句:"吱--"强盗要是还能被吓一跳,那只能说明他太没有心理素质了。所以呢,读咒一定得读出"呀--呔!"的味道,千万别给读成"吱--"。

  那么,现在这种错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我也没闹清楚,想来可能是早先有谁犯懒,嫌这些小字注音太麻烦,反正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犯不上跟自己较劲,索性就给简化了,也不顾古代译经大师们是如何的煞费苦心了。这种简化的佛咒容易流传,所以很快也就流传开了。

  那么,是不是认识到这种错读之后,好好学学古代注音方法,就可以把佛咒正确诵读了呢?

  我的感觉是:没那么容易。

  这些古代注音方式只要稍微上点儿心,并不难掌握,真正的难处在于,现代中国字的读音已经和古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古得猫宁"这四个字唐朝人的读音是另外一种样子的。唐僧当年组织译经团队,译了那么多佛经、佛咒,那些字音可都是唐朝的啊。唐朝字音和现代字音的差异之大,读读唐诗就能体会出来。如果你不懂诗词格律,你也能读得出来很多诗都押不上韵。为什么不押韵?不是因为诗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原来是押韵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字音变化了,原来押韵的字现在不押韵了。如果你了解一些诗词格律,就能体会更深:怎么唐诗里这么多作品都严重出律呢?答案和刚才是一样的,不是诗人水平不够,是字音变了,原来不出律的字现在一看全成了出律的了。

  这种情况并不是现代才有,古时候就有了。明清时代的人学习写诗,都得背韵谱,就像我们现代的古诗爱好者得背《平水韵》和《声律启蒙》一样,他们那时候就已经没办法用当时的字音来写诗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从中文写本入手,要想把佛咒读对了,这几乎已经不可能了。打个比方说,如果你乘坐时间机器去了两千六百年前的印度,在释迦牟尼和他的众位弟子面前去读一段佛咒,无论你之前下了多大的工夫,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他们谁也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呵呵,流变的问题非常值得细说,既然说到这里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附录里的那篇《人间佛国》,我们来看看,佛教徒本来是可以吃肉的,怎么变成不能吃肉了呢?因果轮回本来不是善恶报应,又怎么变成善恶报应了呢?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