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今人新着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第四节 永历朝廷在武冈

  永历帝由桂林逃到全州后,这里已是军阀刘承胤的势力范围。刘承胤原是一介武夫,常使用一根铁棍,人称“刘铁棍”。明朝末年任黎靖参将,崇祯十六年武冈袁有志等起义攻杀岷王。他奉巡抚王聚奎之命带兵镇压了这次起义,救出岷世子,升任副总兵①。弘光初,沅抚李乾德题授总兵官,镇守武冈。1646年七月,隆武帝封他为定蛮伯②,从此拥兵自重。当1647年初永历帝由梧州逃至桂林,惊魂不定时,他上疏迎驾,表面上是保护朝廷安全,实际上是挟天子以自重。这年(永历元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在刘承胤唆使下,迁入武冈州③,以岷王府为行宫,刘承胤迎驾有功进封武冈侯。随永历帝迁入武冈的大臣有东阁大学士吴炳、吏部尚书李若星(原贵州总督)、兵部左侍郎管部事傅作霖(原任御史)、户部右侍郎管湖广布政司事严起恒(原为衡永副使)①、太常寺卿仍管吏部文选司事吴贞毓等。五月,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晋封刘承胤为安国公②,“政事皆决于承胤矣”③。朱由榔既然以为刘承胤兵强可倚,刘承胤也借此挟制朝廷。在移跸武冈之后,刘承胤即威福自操,骄横跋扈。“一日,承胤索饷于上,帅兵清宫。王皇太后女中尧舜也,曰:‘国公知老身贫乎?’尽宫中簪珥之资简以与之,不上五百金”④。有的史籍还记载,刘承胤曾企图废除永历帝,另立他的女婿岷王⑤。“上苦承允(胤)专横,亲书密诏除刘救驾,天语极为悲切”。太监杨守春“又述上谕:内廷俱系刘党”⑥。刘承胤营建私邸,“画阁丹梯,隐房曲间,备极俨雅”⑦。

  六月间,督师大学士何腾蛟至武冈朝见永历帝,对刘承胤的威福自操非常不满,就同部分大臣疏请永历帝回驻桂林。疏中说:“使武冈果有山川之险,兵甲之雄,粟米之富,粗号偏安。然未有处一隅而能图四海之大者,况堂堂天子,各镇皆欲争奉之以成其大,汉、唐、宋以来未之前闻。今日移跸大事,听皇上自择自行,督师一人扈驾,敢有议迎、议留者、议送者,当与众共殛之。”①刘承胤原是何腾蛟的部将,受过何腾蛟的栽培,这时却惟恐何腾蛟来到武冈危及自己的权势。对于何腾蛟等人建议永历帝离开武冈更是不满,于是,他上疏要求改任何腾蛟为户部尚书专理粮饷,解除其督师职权。永历帝拒绝了他的要求,他仍不死心,面见何腾蛟索取督师敕印,大言不惭地说:“今督师非我莫人能为也。”②何腾蛟断然回答督师敕印不能私相授受,需要皇帝的旨意才可以办理交接手续。同时,也不客气地告诉刘承胤,自己统率的军队中张先璧部比较弱,你连张部都制服不了,要想让马进忠、郝永忠等部听从命令根本不可能。刘承胤自知实力有限,不再逼迫何腾蛟交出敕印,却企图在何腾蛟辞朝以后,于路途中加以谋害。何腾蛟早有防备,离开武冈之前疏请把赵印选、胡一青带领的云南军队拨给自己作为督师亲军,得到永历帝的同意。于是,他先假称患病,借住在武冈城外一所荒庙里;过了几天,突然带领赵印选,胡一青两营兵夜间出发。第二天,刘承胤得到消息,已经无可奈何了。接着,张先璧从江西败回,带兵数万人来到武冈朝见永历。刘承胤惟恐张部进入武冈,迫使永历帝下诏制止。张先璧大怒,顿兵于武冈城下,指责刘承胤“劫驾”,承胤则反斥先璧为“犯阙”。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下。永历帝命兵部官员龙之沫前往张先璧营中宣谕和解,张部才转往沅州驻扎①。

  1646年(顺治三年)八月,清廷以恭顺王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偕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固山额真金砺、梅勒章京屯泰领兵往征湖广、两广②。次年(1647)三月,孔有德率领的清军由岳州进兵长沙,明督师何腾蛟、恢抚章旷与总兵王进才等闻风而逃,浏阳总兵董英以城投降。清军占领长沙后南下衡州,明总兵黄朝宣投降;孔有德等以其蹂躏地方,民怨甚深,下令解除其部下的武器,“召朝宣入,历数残暴之罪,支解之,以快人心”③。何腾蛟、章旷等人一味奔窜,势同瓦解,永州府(府治零陵)城也一度为清方所派知府接管。明副将周金汤察知城中并无清军,率领二百名士卒乘夜鼓噪登城,清知府纪某逃回衡州。何腾蛟、章旷等人才在永州府境东安县白牙市一带苟延残喘。这时已入盛暑,清兵不耐炎热,在长沙、衡州一带休息。八月初八日,章旷病死于永州。同月,清军乘秋高气爽进攻武冈、永州。当孔有德部向武冈进逼时,刘承胤部将陈友龙等迎战,“蒋虎、孙华、聂鸣鹤、张承明、张大胜等于斗溪铺俱战死”④。“承允(胤)驰令禁友龙不得战,又不发救兵,友龙败还。恭顺离武冈山三十里下营,承允轻骑出降”①。他向孔有德表示愿意献上永历皇帝作进见礼。孔有德怀疑其中有诈,没有立即答应。刘承胤为了表示自己真心投降,一面下令将武冈城门严密看管,防止永历帝出逃;一面自己剃头再次前往清军营中接洽投降。武冈城中的永历帝和他的一小批亲信见清军迫近,刘承胤行踪诡秘,感到情况不妙,请出刘承胤的母亲和兄弟刘承永,要求移跸靖州。在刘母出面干预下,才开了城门,永历帝和少数朝臣带着宫眷匆忙出城逃难,象征皇帝威严的仪仗乘舆等都来不及收拾,全部丢弃在武冈②。出城二十里,朱由榔想到靖州是刘承胤军队的控制区,立刻吩咐:“靖州不可往,当从间道走广西。”③于是,另寻小路直奔广西。到达广西古泥时,有总兵侯性接驾,朱由榔才放了心,在侯性护送下到达柳州。侯性因护驾有功,进封商丘伯。由武冈出逃时,朱由榔鉴于情况紧急,命大学士吴炳护送皇太子取道城步县入广西,结果为清军截获,太子和吴炳都被押至衡州④。

  刘承胤降清后,清兵随即占领武冈。孔有德发现永历帝已经逃走,立即派护军统领线国安带领一千名骑兵追往靖州。线国安部攻克靖州,生擒了明总兵肖旷等,却没有抓到永历帝。吴炳被俘后自缢①;吏部尚书李若星、兵部尚书傅作霖不屈被杀;偏沅巡抚傅上瑞等投降。

  孔有德等部清军这次进兵湖南,除了郝摇旗在桂阳、张先璧在沅州稍事抵抗外,南明将领非降即逃。据清方奏报,投降的不仅有明安国公刘承胤,还有封为伯爵的王允成、刘承永、董英、周思仲、高清浩、郑应昌,总兵四十七员,副、参、游等官员二千余名,马步兵六万八千有奇。②这充分地反映了永历朝廷的腐败和何腾蛟、章旷、傅上瑞等人的无能。当时,除了制抚堵胤锡率马进忠等部退入湘西九溪卫坚持抗清,曹志建领兵扼守湘桂交界的镇峡关(曹志建将关名改为龙虎关)外,湖南各地都被清军占领。

  九月,孔有德派刘承胤部将陈友龙攻入贵州黎平府,俘获明督师何腾蛟的继母孙氏、妻徐氏等家属一百余口。孔有德让何腾蛟的亲戚将自己的手书和腾蛟的家信带往广西兴安,信中备述清方对腾蛟的母亲和其他眷属奉养甚厚,借以招降何腾蛟。何腾蛟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清方的招降③。

  武冈失守以后,永历帝由小路逃往广西,驻于湖南西部的一些明朝官员同朝廷失去联络,以为刘承胤降清时必定把朱由榔当作进见礼。因此,以制辅堵胤锡为首的部分文官武将一度商议拥立荣王朱由桢为帝①。这件事在熊开元(隆武朝大学士)的着作中有明确记载,他在《答熊石儿直指书》中说:“私以今日所急在讨贼,不在立君。何也?讨贼正立君之本,立君乃致寇之媒。征诸前事,靡不然者。况乘舆所向未卜,万一或有参差,鲁与唐近辙曷可再寻。”“千钧之势,争此一发。事不堪再误,愿老公祖转白荣殿下及堵、傅、杨诸公祖并各勋镇,千万珍重,千万密急。”在《答堵牧游总制书》中又再次劝说道:“侧闻荣殿下诚明简毅,备诸福德,高皇帝之业将在于斯。又得老公祖领袖群贤,共相推戴,而复仇不即位尤合春秋之义。……惟老公祖断于乃心,迅图一举。”②堵胤锡为人敢作敢当,在永历帝下落不明时有意拥立荣王朱由桢即位作为明室尚存的象征,颇符合他的性格。他的主张既遭到熊开元等人的劝阻,不久又得到永历帝安全到达柳州、象州、桂林的消息,立即改弦易辙,避免了可能导致南明内部再度分裂的错误。

  ① 康熙七年《新化县志》卷十一《别志》作“癸未三月,武冈袁有志作乱,弑亲王及诸宗室”。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③ 见《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五月二十八日书》。

  ① 钱秉镫《所知录》卷上记:“上在奉天,召户部右侍郎严起恒为大学士,同吴炳入阁办事。”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记:永历元年五月初二日“晋封刘承胤安国公。承胤骄横日甚,动辄以兵挟朝廷,群臣畏其刚暴,争谄之以自固,交疏烦功德,遂进封兴(安)国公、上柱国,赐尚方剑、蟒玉,便宜行事。二子皆世袭锦衣卫指挥。”

  ③ 吴晋锡《半生自纪》。

  ④ 吴晋锡《半生自纪》。

  ⑤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云:“刘承允(胤)横肆日甚,且阴蓄异谋,有废上立伊婿岷王之意。”

  ⑥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

  ⑦ 彭而述《读史亭文集》卷十,记下《宝庆至沅州日记》,他过刘国公旧第在顺治十七年,见“柱间偶句如新,近为防兵屯扎,稍改,非旧观矣。”

  ① 查继佐《国寿录》卷四《中湘王何腾蛟传》。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① 《存信编》卷一。按,吴晋锡《半生自纪》中说龙之沫为常德人,谄附刘承胤得任御史,人称“跌脚御史”。

  ② 《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七。屯泰即屯代,也就是佟养和。

  ③ 吴晋锡《半生自纪》。乾隆二十八年《衡州府志》卷二十九《兵燹》记:“顺治四年丁亥四月,恭顺、怀顺、智顺三王帅师取衡。黄朝宣兵溃,率其姬侍匿于郡南花药寺,前锋执而杀之。”

  ④ 康熙二十四年《宝庆府志》卷二十一《武备志·兵纪》。

  ①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

  ② 顺治五年冬清署贵州巡抚彭而述曾在武冈见“公廨旁鸾舆尚在,左纛黄屋俱置城隍祠中”。顺治十七年他再度路过武冈时已“不可考”。见彭而述:《读史亭文集》卷十《宝庆至沅州日记》;参见同书卷十五《仕楚纪略》。

  ③ 《三湘从事录》。

  ④ 吴晋锡《半生自纪》云:永历帝决定“分两路行,或未至并与之遇。命大学士吴石渠公护太子驻城步,上从皇太后幸靖州。太子至城步果有兵守之,为所获,同吴石渠公送衡州矣。”《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记顺治四年十二月丙戌日孔有德等奏报平定湖南,“获伪永历太子朱尔珠”。永历太子之名似有误。

  ① 上引《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孔有德等奏报中说“伪内阁吴秉”等降。吴秉为吴炳之误译,他被俘后不久自杀,说他降清不妥。

  ② 见上引《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王允成误译作王云程。

  ③ 《三湘从事录》记,十月初三日孔有德派何腾蛟至威持手书并贵阳王金印一颗与夫人家报至。按,孔有德利用抓获何腾蛟家属进行招降确有其事,但说他送来贵阳王金印当属讹传。

  ① 荣王是明宪宗子朱佑枢的后裔。嘉靖《常德府志》卷四《建设志·藩封》记:“荣王,宪宗皇帝之第十子,弘治十一年建王宫于常德,正德四年之国”;《明史》卷一一九稍有不同。明末荣藩的情况在史惇《恸余杂记》中记载较多,但荣王的名字文献内有分歧,顺治四年十月清湖广总督罗绣锦”为恭报常军两捷事”揭帖中云:“故明荣王朱学洪纠众称兵,要复常德。”同件中提及堵胤锡、袁宗第、马进忠、牛万才等人,培胤锡拟奉为主者似应为“朱学洪”,但按明太祖所定诸王二十字辈行,朱棣下无学字辈,晋王下第十六辈为学字,荣王既不是晋藩后裔,明亡时各藩约传至十辈以内,所记必有误。《清世祖实录》卷三十八记,顺治五年四月“壬午,平南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疏报:大军至辰州,擒伪荣王朱有桢子朱松于苗洞。”朱有桢当为朱由桢之误。参考各种史籍,明末荣宪王朱由枵死后,世子慈炤尚为婴儿,朱由桢大概是荣宪王之弟。

  ② 熊开元《鱼山剩稿》卷二,书。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