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唐名家诗导读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720),两《唐书》无传。据《旧唐书》贺知章传,知其为扬州人,做过兖州(山东)兵曹。中宗神龙年间(705--706)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被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师。他们的诗才气纵横,情思浓郁,神采飞扬,意境清美,反映出盛唐前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息。

  《全唐诗》中张若虚诗仅存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春思之情。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

  春江花月夜[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2],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5]。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6]?

  可怜楼上月徘徊[7],应照离人妆镜台[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9]。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10]。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1]。

  昨夜闲潭梦落花[12],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3]。

  ①《春江花月夜》是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为吴地民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引《晋书·乐志》云,此曲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题之一。《乐府诗集》载《春江花月夜》共七首:隋炀帝杨广二首,隋诸葛颖一首,唐张子容二首,张若虚和温庭筠各一首。②滟滟:水波闪耀。③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④霰:细小的雪粒。⑤空里流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空落下的。“空里”以下四句写秋夜的江畔,空气清新,人不觉得霜飞,但汀洲沙滩已经被清霜覆盖了。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江天一色,皎洁澄明。⑥“白云”四句:白云飘离青枫浦,象征游子离去。扁舟子:游子;相思明月楼,指思妇。⑦月徘徊:月照妆楼,思妇徘徊难眠。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⑧妆镜台:梳妆台。⑨玉户:华美的屋子。捣衣砧:洗衣用的石头。这两句说月光时时处处引起她的相思之情。⑩逐:追随。月华:月光。⑾“鸿雁”两句写月光普照之深远,引起人深远的相思。雁长飞也飞不出月光;江中潜游的鱼也在明月照耀下跳出水面。那么,鱼、雁是否可以传书呢?长空寥廓,大地辽远,音信难通。⑿闲潭:幽静的水潭。这句说昨夜梦见潭边落花。⒀最后六句写时光流逝,青春易去,相思的人却天南地北,而且不知归期。竭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潇湘:水名,在湖南。

  这首诗虽用宫体诗旧题,但却突破了宫体题材和风格,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优美、纯真而且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诗中抒发的对于青春、爱情、人生奥秘和大自然美景如醉如痴的陶醉和热烈追求,对于宇宙永恒和人类精神之美的领悟,既是盛唐时期和平发展的生活美的折光,也是盛唐士人所独具的一种精神美的体现。

  清人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云:“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春江潮水……”。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恐惧,只有憧憬,没有悲伤。……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江畔何人……”。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白云一片……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