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唐名家诗导读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此据《旧唐书》,而《新唐书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或因太原乃王氏郡望。参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王昌龄事迹考略》一文。)。青年时代的王昌龄曾西行游历,经邠州、泾州、萧关出塞。又还游太原等地,再入嵩山隐居学道。他与诗人李颀、岑参的交往始于此时。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开元二十七年(739)曾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宁县(今南京郊县,秦淮河流域)丞,天宝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首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起还乡,不知何故被刺史、亳州太守闾丘晓杀害,终年六十岁。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见《唐才子传》卷二);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三云:“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家天子,其尊之如此。”

  他的诗今存177首。其中七绝75首,五绝十四首,可见他对绝句的偏爱。他是唐诗人中的七绝圣手。后人认为只有李白的七绝可以和他并称。明人王士贞《诗评》引焦竑语:“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王士贞语:“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

  王昌龄的创作生涯主要在开元前后的盛唐时期,反映了开、天之际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盛唐诗的艺术水平。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①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边防线上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烽火台,备薪草、狼粪等可燃物于其上,发现敌人入侵,一台举火报警,则邻台亦相继举报,很快就可以传告全线守军。白昼报警则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②海:唐诗写西北边塞而称海者,自非海洋。或指青海湖;或指沙漠──“翰海”。此二句写戍边者在黄昏时分,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③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④无那:即无奈。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唐诗绝句类选》桂天祥曰:“起句壮逸,断句伤神。”《唐诗摘钞》:“当黄昏独坐之时,乡思已自无那,岂意羌笛更吹《关山月》之曲,闻之使人倍难为情矣。”《诗法易简录》:“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附:唐人诗写思乡之情,多有借助笛、羌笛,及《关山月》、《折杨柳》等乐曲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甫《吹笛》: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益《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又《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琵琶:本作批杷。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杷。”隋唐时琵琶盛行。②关山:即边塞关防。

  《唐诗摘钞》:“前首以海风为景,以羌笛为事,景在事前;此首以琵琶为事,以秋月为景,景在事后。当观其变调。”《增订唐诗摘钞》:“首句言琵琶当起舞时换新声也,是缩脉句法。下‘总是’字,见得非独于琵琶也。故三句云‘听不尽’。听已不堪,况所见又是秋月,其愁为何如乎?末句是进步法。”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②雪山:祁连山脉。③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④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⑤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汉书·傅介子传》)。此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唐诗别裁》:“作豪语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贤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人绝句精华》:“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大漠:此泛指西北沙漠,非确指某处之沙漠。②辕门:军营的大门。古代行军扎营时,一般用车环卫,出口处把两车的车辕相对竖起,对立如门。③洮河:黄河上游支流,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源出甘青两省边界西倾山东麓,东流到岷县折向北,经临洮县到永靖县城附近入黄河。长500余公里。④吐谷浑:晋代鲜卑族慕容氏的后裔,唐前期据有洮水西南等处,后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此处乃借指边境之敌。

  《唐诗解》:“江宁《从军》诸首,大都戍卒旅情,独此有献凯意。亦乐府所不可少。”《诗式》:“首句大漠之乡,风尘迷霾,日色欲昏,盖已近暮天。先写塞外情境,此为凌空盘旋起法。二句言风起尘扬,红旗难以全张,故半卷也。出辕门,出战也。前军所指,连夜接战,地在洮河以北,先已擒得吐谷浑。曰‘前军’,则全军尚未齐至,曰‘已报’,有不待全军至而已获胜者。‘夜’字应上‘昏’字,‘已报’应上‘前军’二字。”

  《从军行》属乐府旧题,这组诗共七首,未必是一时之作,但却是完整的边塞组曲。《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这组诗既写了将士们安边报国、勇于进取的豪迈精神,也抒发了他们无法排遣的乡思和离愁。诗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豪情壮志,又有真切实在的厌战思乡、渴望和平的人之常情。其一、二采用细节描写表现边人的思亲怀乡之情,深挚感人;其四写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为国戍边,渴望胜利的心情;其五写激动人心的胜利情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组诗并非诗人亲历其境之作,故其中多拟想之辞,不可不辨。考其地理,玉门关在雪山(祁连山)之西北,青海湖在雪山之南,而洮河在青海湖之东南,各相距千里。人的视野根本就无法兼顾。然而对于身处长安一带的人们来说,这些地名则皆为西北边塞之地,故于诗中可以笼统言之。明乎此,则人在“孤城”而西望“玉门关”,而擒敌又在青海东南之“洮河北”,地理跨度之大、之不合理,即不难解矣。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唐人乐府中的《出塞》《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均由此演变而出。②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地,在今蒙古国境内,汉车骑将军卫青曾率兵到此。飞将:汉武帝时,右北平太守李广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因不敢犯汉境。此处两典合用,指古代守边名将。③胡:指匈奴等北方部族。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东与内兴安岭相接。汉时匈奴常据此犯边。

  首二句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首二句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战争不断。这就将一时一地的戍边战事纳入到广袤悠长的历史时空之中,引导读者思考一些社会和历史的规律。诗意因此而深厚蕴藉。后两句怨而不怒,借怀念古代名将而批评当世无良将。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第二首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作者于天宝元年(742)出为江宁丞,这两首诗即此时所作。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为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辛渐:事不详。②吴、楚皆指镇江一带。③从诗意看,朋友辛渐是要去洛阳,所以有此托付。④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此诗第一、二首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第二首写昨晚饯行之事。也许是后人编集时搞颠倒了。诗以寒雨起兴,暗示离别时的凄凉心绪。楚山孤,象征朋友分手后的孤独处境。冰心玉壶之喻优美而且有深意。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几年之后他又因“不护细行,贬龙标尉”(《新唐书·文苑传》)。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七势》引王昌龄佚诗《见遣至伊水》断句云:“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从这些情况可大致推想:他不是个生性谨慎的人,在仕途有时也就不免遭受“谤议”。因此当朋友辛渐要到他曾生活过的洛阳去,送行之际,他便以“一片冰心在玉壶”告慰洛阳亲友,此乃谪宦之人渴望理解,自我表白之意。俞陛云评曰:“借送以自写胸襟,其词自潇洒可爱”《诗境浅说续编》。

  王昌龄送别诗极有情味,意深而韵长。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重别李评事》:“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清风白露寒”。《卢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①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②“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③陌头:意谓大路上。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此诗别致。写相思之情却从“不知愁”导入,便与后两句之忽然悔悟形成鲜明对照。二十八字写出一段情事,写出一段心灵历程。是一首世情诗,又是一幅风俗画,一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景美,人美,情事更美。《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闺情之作,当推此首为第一”。《唐人绝句精华》:“诗人笔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妇之情态,而人民困于征役,自在言外。诗家所谓不犯本位也。”清人俞樾评此诗曰:“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以无意写意则意真”。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①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今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后者又名《团扇歌》,见于《文选》,后人疑为伪托之作。②团扇:传为班氏《怨歌行》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以团扇为喻,写宫女受冷落被弃置的情景。③昭阳:汉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班固《西都赋》:“昭阳特盛,隆于孝成”。吕向注:“昭阳,殿名,成帝作也”。汉成帝时赵飞燕得宠,先为婕妤,后为皇后,居昭阳殿,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唐代诗人常借汉言唐。此诗借汉成帝时班婕妤、赵飞燕故事,并用《怨歌行》诗意,代后宫女性一抒孤寂之情怀。每天平明时分,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宫女持帚清扫庭院,然后就只有与团扇为伴,消磨岁月了。那姣好的容颜还不如空中飞过的寒鸦幸运,因为它们尚能从昭阳殿上飞过,君恩如日,它们的翅膀尚有机会沐浴一点光泽。这是一种生命无着的深沉的幽怨和无奈,是古代宫中多数女性不幸生活的写照。诗人以冷峻之语出之,以无情之物比之,团扇、寒鸦极不足道,用于此处,则令人惊心动魄。《唐三体诗评》:“‘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是”。《岘佣说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王昌龄长于体会人情,并善于代女性言情。他写女性的诗很出名,其中宫怨诗尤其被人称道。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其五:“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又《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照阳”。《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另附孟迟《长信宫》可参读: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水芙蓉,红颜少女,本非同类。然其青春、健康、美丽、纯真则相得而益彰。诗人故意将二者合为一处描写之,令其难分彼此,融洽无间。而少女们美丽、天真、活泼、顽皮、充满生活情趣的形象既可观可感,有声有色,又若隐若现,飘忽绰约,耐人寻味。歌者,采莲女也。闻歌而觉者,欣赏者也。《归田诗话》:“叶与裙同色,花与脸同色,故棹入花间不能辨。及闻歌声,方知有人来也。”《唐诗笺注》:“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意所本。‘向脸’二字却妙,似花亦有情。乱入不见,闻歌始觉,极清丽”。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