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太平天国史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 典籍
一总说
太平天国重视教育宣传,在起义后不久,就开始出版教育宣传的书籍。它把书籍分送给人民〔一〕,并且采用一切办法来传播这些书籍,曾有人在天京看见:用小船装满书籍,从江上漂送到清军的小艇队中间去〔二〕。这样地广大宣传,就必须有大量的印刷。当时除了在天设立镌刻衙、镌刻营、刷书衙之外,并且,每克复一个地方,就在该地建立印刷的机构〔一〕。军队里面也设有管理印书事务的人员〔二〕,使在进军途中得以到处印刷,以供宣传之用,一九五五年还在山西临汾县北刘村一个农民家中发现北伐军经过临汾时印刷的幼学诗刻板〔三〕。因此,各种印刷品自然也就「汗牛充栋,人人习见」〔四〕了。
太平天国出版物的种类很多,从上帝教义、规章制度、诏旨、论檄、革命历史、会议纪录、历书、年图、奏议、论文、个人专集以至刻印经过删改的或选录的古书等等。
在建都天京后,对那几部在初刻本中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的天条书、太平诏书等都大加删改。并设立删书衙,从事删改四书、五经。后来就是对于自称崇奉的基督教的旧约、新约也予以同样处理。
太平天国出版的许多着述都很通俗易懂。贯彻反对脱离群众的封建贵族式的「古典之言」,提倡「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的文体的主张。太平天国撰写的革命史,采用白话演义小说的体裁。民歌型的诗歌在太平天国最为流行,太平天国的许多重要典籍都用诗歌写成,或者其中穿插有不少诗歌。太平天国出版的着作,通过广泛地采用民间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具有劳动人民的本色。此外,太平天国还删定新字典、采用简单的标点符号,以帮助人民阅读。
太平天国现存印书,除太平天日一种为铜板外,其余都是木刻本。字体多为横轻直重的明体字,阑上横书刊行年月,里封面大部分有双凤朝阳、二龙捧日、或万字回文等图案,刻印别具风格。书用毛边纸印刷,均为线装或用黄丝线,也有用「黄纸、或红纸、白纸、绿纸、宛如地摊上所卖何文秀绣荷包式样」〔一〕。太平天国书籍的印刷和装订,都是采取民间最喜见乐闻的式样,以迎合劳动人民的爱好。
太平天国出版品中,有出版年代可考的,现存最早的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所刻的太平礼制和幼学诗,最晚的为壬戌十二年印行的太平天日。在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书籍中,在首都有一个旨准颁行诏书总目。据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新历卷首所列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二十九种,其名如下:
天父上帝言题皇诏
天父下凡诏书贰部
天命诏旨书
旧遗诏圣书
前遗诏圣书
天条书
太平诏书
太平礼制
太平军目
太平条规
颁行诏书
颁行历书
三字经
幼学诗
太平救世诰
建天京于金陵论
贬妖穴为罪隶论
诏书盖■颁行论
天朝田亩制度
天理要论
天情道理书
御制千字诏
行军总要
天父诗
钦定制度则例集编
武略书
醒世文
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据钦定前遗诏圣书和重刻天朝田亩制度卷首的诏书总目二十九部,则无天父诗,而有天父圣旨,高列在第三部。又天兄圣旨也是旨准颁行诏书,其卷首的诏书总目也是二十九部,有天父诗,而无天父圣旨。据此,截至辛酉十一年春,太平天国旨准颁行诏书共三十一部,在上列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里,还应该加上天父圣旨、天兄圣旨两部。
太平天国印书并不只上面所列的三十一种,在辛酉十一年春以后还有刊刻,而在辛酉十一年以前所刻的书,就是在封面刻有「旨准颁行」的资政新篇也不得列在这个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内。究竟太平天国共印有多少部书籍,今天还没有考得出来。据英国教士艾约瑟说,庚申十年五月,有几个从天京奉命到苏州的高级官员对他说那时候太平天国出版的书籍已有五十多部〔一〕。
这些书籍,在太平天国失败后,除了密藏的以外,都给清朝统治者烧光了。但当时流传到海外去的,却还保存在外国的图书馆、博物院。自辛亥革命后,海外太平天国文献的庋藏,始渐为国人注意。一九一九年八月,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开创者梁启超往游荷兰来丁大学藏书楼,发现该楼藏有壬子二年刻本颁行诏书一册,据壬子二年刻本钞写的天条书、太平礼制、太平条规、太平诏书各一册,嘱我国驻荷兰公使命人钞录回国,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用,现藏于湖北省图书馆〔一〕。一九二五年,程演生在法国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校所属东方图书馆摄照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颁行诏书、天命诏旨书、钞录太平诏书、天朝田亩制度、建天京于金陵论、贬妖穴为罪隶论、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共八部,编印刊行,叫做太平天国史料第一集。约与程演生同时,俞大维在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又摄照九种,即:太平诏书、天条书、太平礼制、幼学诗、太平条规、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颁行诏书、天命诏旨书、三字经,张元济增补入太平天国诗文钞改编本内〔一〕。一九三四年,萧一山把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所藏太平天国钦定颁行的书籍二十二部,即:天父上帝言题皇诏、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四种圣书都只影印样本)、天条书、太平诏书、太平礼制、太平军目、太平条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历、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新历、幼学诗、太平救世歌、诏书盖■颁行论、天朝田亩制度、天情道理书、御制千字诏、行军总要、天父诗、醒世文、王父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钦定士阶条例、幼主诏书,并加扬州发现的钦定英杰归真一部,共二十三部编为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一九三六年,王重民就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与柏林、巴黎??伦敦所藏查对多十一部,其中除英杰归真一部已在国内发现外,计得十部,即:天理要论、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历、太平礼制、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资政新篇、钦定军次实录、诛妖檄文、太平天日,编为太平天国官书十种。
在国内,当时密藏起来幸存的太平天国书籍,解放前,极少发现。据柴萼梵天庐丛录说其友殷萼亭在南京夫子庙前冷摊购得太平天国实录一册,殷死后八年去借阅,已不知给何人取去。据我所知,只有一九三四年,收售古籍的旧书店在扬州收购得钦定英杰归真一种,和同这一年,我在北京头发胡同旧书摊上访得太平军人手写本天条书一种。到解放后,由于人民政府保护革命文物的政策,旧遗诏圣书、幼学诗、太平救世歌、钦定士阶条例、太平军目、钦定敬避字样、资政新篇、建天京于金陵论、钦定军次实录等都陆续发现了。一九五九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就根据前人所辑,和国内发现的太平天国书籍,编为太平天国印书,列为太平天国文献第一集,于一九六一年影印出版。其目如下:
太平诏书
天条书
太平天日
太平礼制(辛开元年新刻)
幼学诗
太平条规
太平军目
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
颁行诏书
天命诏旨书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历
三字经
太平救世歌
天条书(重刻本)
旧遗诏圣书
创世传
出麦西国传
利未书
户口册纪
太平诏书(重刻本)
天父上帝言题皇诏
天朝田亩制度
建天于金陵论
贬妖穴为罪隶论
诏书盖玺颁行论
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
天理要论
天情道理书
御制千字诏
行军总要
天父诗
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历
醒世文
太平礼制(戊午八年新刻)
资政新篇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
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
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新历
诛妖檄文钦定士阶条例
钦定英杰归真
钦定军次实录
幼主诏书
钦定敬避字样
一九八三年,我们又继太平天国印书后,将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新遗诏圣书一卷,钦定旧遗诏圣书六卷,钦定前遗诏圣书七本,武略一部,近代史研究所藏建天京於金陵论刻本一种,太平天国手写本天条书一部编为影印太平天国文献六种。一九八四年,王庆成同志从伦敦英国图书馆访得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归,於是增编为八种。综计这两部影印本,除其中重刻本、手写本不算外,共印太平天国印书四十六部。其见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新历卷首所列「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二十九种上的,今所缺只钦定制度则例集编一种;其不见於这个「旨准颁行诏书部目」上的,今得太平天日、钦定士阶条例、钦定敬避字样、幼主诏旨、资政新篇,英杰归真、诛妖檄文、军次实录、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十二部。太平天国印书虽还有缺佚,没有发现的当不多了。但是那一种很重要的称为「诏书」的太平天国革命史,当时在天京亲见的人记述它,后来又有人在南京夫子庙冷摊上购得它,今尚未发现,希望有一天找得到。
总之,太平天国印书印刷数量的惊人,内容涉及的范围的广阔,在中国农民起义史说来都是空前的。这些书籍,都是太平天国革命最宝贵的文献,也是研究农民起义顶峰阶段最珍贵的宝库。
二典籍目录
兹将太平天国现存的及有名目可考的书籍从它的内容分为十类:甲、宣傅教育类二十三部,乙、规章制度类八部,丙、兵类五部,丁、礼类三部,戊、历书类四部,己、文告类二部,庚、奏议类一部,辛、论文专集类八部,壬、史类二部,癸、刊刻古书类二部,共五十八部〔一〕,着录於下:
甲
宣傅教育类
天父上帝言题皇诏
这部书现存三种本子。一、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初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十四部,其叶数行款不详,美国议会图书馆收藏〔一〕。二、太平天国癸好三年重印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十五本,书内首行及书口并题「十全大吉诗」,第半叶四行,行七字,每首占半叶,每句为一行,共十首,五叶,眉端标其一其二以为目次,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收藏。三、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再版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刻」,其叶数行款不详,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二〕。
这一部诗,是劝人们真心对天王洪秀全方得升天享福的道理。第一首诗道:「三星共照日出,禾王作主救人善,尔们认得禾救饥,乃念日头好上天」,「三星共照日出天」暗藏「洪」字,「禾」「乃」合为「秀」字,又第二首诗有两句道:「人字脚下一、二、三,一直不出在中间」,暗藏「全」字,这六句诗一开头就说明洪秀全奉天命作主救人的使命。洪秀全自称为「禾王」,又自称为太阳,所以又说「尔们认得禾救饥,乃念日头好上天」,叫人们认识他的使命,真心拥护他方得升天享福。
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
这部书现存两种版:一、初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共十六叶,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二、重刻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第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遇天父提行抬一格,行二十四字,共十四叶,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东方图书馆(属国立东方语言学校)收藏。初刻本凡天王都称「秀全」,或简称「全」,重刻本则一律改称「朕」。又初刻本误字,如「假辨带妖壮」句,「办」误为「辨」,「此城易功」句,误「攻」为「功」等,重刻本亦多改正。
这一部书,是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广西永安州审讯叛徒周锡能的案件。
原来太平军中,有一个叫周锡能的,经东王杨秀清准许他回博白去团集兄弟姊妹。周锡能在博白招得一百九十多人后,就叛变革命,投入永安州新墟清朝钦差大臣赛尚阿营。十月二十一日,赛尚阿派遣周锡能带朱八、陈五回永安州作内应,并企图行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这一个奸谋给杨秀清侦知,他就假托天父下凡,指出周锡能奸情,周锡能认罪伏诛。
当审判周锡能谋反案件之日,正是太平天国被困在永安州,情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粉碎了敌人外攻内应的险谋,并趁机宣扬万事有天作主,这对於当时革命群众有莫大的鼓舞作用,故此书记载得很详细。文章中有些细节,写得也很生动。
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法国东方图书馆收藏,原刻本叶数、行数不详。
这一部书,是记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十一月二十日东王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杖责天王,命天王免石汀兰、杨长妹、朱九妹姊妹四个女官在天朝宫殿任职事;并记二十二日杨秀清登朝,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道理反复劝谏天王事。书中极力描写杨秀清事君之忠,与天王纳谏如流之德。
但是,从这一部书中,却可以看出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遂行私意的行动。杨秀清之所以要免石汀兰、杨长妹、朱九妹姊妹四个女官在天朝宫殿任职,是因为他想要得到在天朝宫殿任职的朱九妹,石汀兰、杨长妹不过是陪衬而已,后来果然就把朱九妹套到自己手中来〔一〕。於是天父下凡这个在革命初期曾经作为团结群众的工具,这时却转化为杨秀清遂行私意的手段。
同时,书中又反映了天王、杨秀清、韦昌辉三人间的矛盾。后业天京事变,在这裹也可以看出端倪来。
天父圣旨
缺书封面。诏书总目两叶。现所见为伦敦英国图书馆藏本,只存卷三,首行题「天父圣旨卷之三」,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共三十四叶。王庆成同志摄照归国。
查太平天国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十三部、十四部、十五部、二十部、十一部、二十四部、二十八部内都没有天父圣旨一书。刻於庚申十年秋的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和刻於庚申十年十月的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新历其卷首诏书总目也未列有此书。再查钦定前遗诏圣书和重刻天田亩制度卷首的诏书总目二十九部,始见有天父圣旨一书,列在第三部,而取消了天父诗。此书约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初刊出,这年春,英国水师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访问天京,得此书携归上海。时人赵烈文从何伯、巴夏礼的随员王韬手得见第二卷,第一卷已失,他没有说到第三卷,大约那时还在印刷中。今据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所述,与现存第三卷核对起来,天父圣旨分为三卷,第一卷起戊申年三月杨秀清开始假托天父下凡,至金田起义前;第二卷从庚戌年金田起义至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冬;现所见这一卷是第三卷,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正月,至丙辰六年七月初九日,杨秀清被杀前十八天止。
这卷天父圣旨记下了几件太平天国重要史事。如甲寅四年正月二十七日记天父下凡,降圣旨宣布「历代史鉴」,「劝惩分明,大有关於人心世道」,不准毁弃。这与前一年四月,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宣布「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於天情道理亦多」,同一主张,都是为反对洪秀全焚烧孔、孟书,和「毁书古书」事而发。二月十三日天父因杨秀清处理冬官又正丞相陈宗扬、镇国侯庐贤拔都犯夫妻同宿罪,杨秀清据禁令将陈宗扬夫妻斩首示众,而对庐贤拔只科以革职带罪立功的处分,下凡宣布杨秀清犯徇私枉法罪,命女官打五十板,以示儆戒。女官遵天父圣旨,打了杨秀清五十板。杨秀清专横霸道,敢於欺压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却不敢不在群众面前低头,认罪受杖。这件大事,与后来洪秀全不得不撤消两兄王爵,不得不铸义王印送安庆迎石达开归,其后不得不罢黜洪姓,不得不封李秀成为军师等等事件,都是说明了太平天国的民主势力。又如甲寅四年六月初一日,天父「因凡间子女,或有轻视圣旨,泥执约书」,故下凡宣布「约书有讹当改」,这是后来洪秀全修改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另刊钦定旧遗诏圣旨、钦定前遗诏圣书的根据。如甲寅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天父下凡命杨秀清先铺排夫妻团聚事,他「自有分排」。这是本年冬取消夫妻同宿禁令,准矛男女成家前假托天父的命令。如乙荣五年六月二十八夜,杨秀清以理东王府事的天官正丞相曾水源和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在府门听闻女官说「东王若升天,尔们为官的都难了」这句许不向他报告,就假托天父下凡把这两人杀死。这是杨秀清要篡夺天王宝座,首先要东王府官员死心塌地向他效忠,同时也要朝官不敢不唯命是听的举动。这些都是太平天国史上的大事。
这卷天父圣旨最后一天下凡是丙辰六年七月初九日早「诏日:『秦日纲帮妖,陈承瑢帮妖,放煷(火)烧朕城了矣,未有救矣。』午时,天王御驾至九重天府,天父复劳心下凡,降圣旨云:『朝内诸内臣不得力,未齐敬拜帝真神。』诏毕,天父回天。」案杨秀清被天王诛死在七月二十七日。这一天,离二十七日只十八天,据天父圣旨所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如果确有此事,杨秀清早以无情的铁腕把「帮妖」的头头和夥党镇压了,有嫌疑的分子清洗了,加强了种种方面的控制了。而况以具有非凡统治力的杨秀清,不论对敌人,对内部,他侦探的严密与准确是惊人的,何至於被人暗算,裹通外应,深夜开城门,放了韦昌辉三千军队进城,照预定计划把各要害地方都分布了,所有通达东王府的街道都占据了,一直到了把东王府包围,还睡在梦里!
虽然这一日天父下凡圣旨是经过洪秀全刊刻时全部改写的,所说秦日纲、陈承瑢帮妖的话,实是洪秀全给他自己后来杀秦日纲、陈承瑢提出根据,并非那一日天父下凡原诏。又考李秀成自述原稿说杨秀清「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一篇深悉太平天国历史的太平军人供词粤匪起手根由说太平天国打垮了江南大营后,「此时杨秀清起不良之心,欲接天父(王)之位,请天王至他自己府内」逼天王封他为万岁。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知非子金陵续记等清方记载也都相同。而遍查这部天父圣旨,竟无只字记及。这显然是洪秀全因后来恢复了杨秀清名誉,尊崇杨秀清而删掉的。
天兄圣旨
伦敦英国图书馆藏,共二卷。一九八四年王庆成同志摄照归国。黄纸封面,黄丝线装订,封面封裹都没有印书名、刊刻年份〔一〕。第一卷首行题「天兄圣旨卷之一」。第二卷首行题「天兄下凡圣旨卷之二」。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每一卷共五十五叶。第二卷共四十九叶。
第一卷首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两页
,共二十九部,最后一部是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此书当出版於庚申十年秋以后。
第一卷起戊申年(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九月首次下凡,迄庚戌年(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年)六月十九日下凡。第二卷起庚戌年七月初五日下凡,迄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三月十五日下凡。在这最末一次下凡后四个多月,萧朝贵就在进攻长沙时牺牲了。
太平天国编有一部接太平天日后,到克复南京止的史书,今尚未发现。而这部天兄圣旨记萧朝贵自戊申年九月在平在山,因萧朝隆有罪当责等
事,首次假托天兄下凡而指示洪秀全,直到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三月进攻桂林时为鼓励将士下凡止,前后数十次下凡事,却提供了至可宝贵的史料。尤其是庚戌年十月初一日金田团营以前,杨秀清装重病躲在幕后,一切由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主持更为重要,使我们看出不少重要的情况。
这些重要的情况,如记戊申九月间天兄首次下凡回答洪秀全问谁当军师的问题,记庚戌年七月二十九日天兄下凡宣布只有两个军师在此,并故意用反语迫洪秀全承认只有杨秀清、萧朝贵才能扶得他,来套取军师权位。根据这两次天兄下凡记事,与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所记洪秀全上天预诏说「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及天父圣旨所记甲寅四年二月十三日天父下凡说「尔东王为天下万郭军师,大权尽归掌握」的话,可见太平天国政体以主和军师组成,在天朝本身文献中是有着条条的证明的。由於这种政体,以主为最高的君王,而实权则掌於军师,所以早在起义前两年天兄首次下凡时洪秀全就提出来讨论,到将起义时萧朝贵便要迫洪秀全作出决定。谁来当军师,决定於实力在谁的手。在金田起义前两年天兄还说:「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俱是军师也。」并把冯云山列在杨、萧之前。而到两年后,金田将起义时,便要把冯云山甩开。这也可以看出金田起义前,杨、萧与洪、冯之间的斗争。以往史家都赞美冯云山能谦让,今读天兄圣旨,知实力掌握在杨、萧手,虽不欲让亦不可得了。
杨秀清假托天父降托,萧朝贵假托天兄降托,直到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三月十八日已经建国了,这一日,萧朝贵在广西武宣县三里假托天兄下凡审讯陈来还说:「尔把天父、天兄降托秀清、朝贵是假的么?」这可见拜上帝会众是有不相信杨、萧这个把戏的。所以杨、萧耍这处把戏来抓权,别人也耍这个把戏来套权,己酉年十二月十九日天兄在平在山下下凡,十二月二十九日在贵县下凡,庚戌年正月初二日在贵县下凡,八月初七日审讯李来得都是记这些事。天兄圣旨还隐隐地记有有杨、萧从要拥戴洪秀全的贵县珠堂人之手争夺回桂平,和命人对石达开说不要「信人挑唆」,以及命令洪秀全、冯云山去各处玩耍,使不得主持起义事,杨秀清假装患重病,躲在幕后操纵,洪、冯蒙在鼓裹等等。所有这些事件,都表明金田起义前内部的斗争。
关於起义筹备情况,从以前记载得来的印象,是早已完备的,金田起义,是照预定的计划发动的。今读天兄圣旨,始知不是的。金田起义打造军器,购买火药,主要是靠韦正、石达开、胡以晄三人家财。天兄圣旨未记石达开加入拜上帝会的时间,所记韦正家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正月十五元宵节还为韦正捐监生举行庆祝。到这年八月二十八日,天兄到金田下凡,才动员得韦正父韦元玠愿意倾家财谋起义。胡以晄加入拜上帝会比韦正还迟,己酉年十月十五日天兄下凡才动员他「认实天王、列王,顶天报国」,到道光三十年庚戌正月才要变卖田产。拜上帝会到道光三十年正月还没有公积金,所以道光二十九年秋黄为政、吉能才被捕下平南县狱,须要天兄到处下凡,动员会众科炭筹款去营救。至於公积粮食,拜上帝会是直到道光三十年六月还是没有的,会众前来平在山听令,须要到那些比较富有的会员家去吃饭。根据这些情况看来,金田起义的筹备是很不够。作为起义的主持者杨秀清、萧朝贵是深知的。所以萧朝贵经常假托天兄下凡,根据这种情况指示会众。他不但以「守分待时」、「各莫惊慌」、「切不可同人争架」来教育,还以「遵守天条」、「修好链正」,并且一再说「要勤耕若种」来教育。
当时地主阶级是在加紧向拜上帝会压迫的。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秋,会员黄为政、吉能才在平南县被捕。这年十二月,贵县那帮村会众与六屈村地主战斗。道光三十年庚戌二月,贵县有五个会员被地主捉去,平南县地主去衙门控告胡以晄等。形势迫人,使拜上帝会作了起义的决定。天兄圣旨卷一记庚戌年二月二十七日天兄在平在山下凡说:「太平事是定,但要谨口根机不可被人识透也。」「太平」,是起义的隐语,「太平事是定」,就是说起义事是决定要干的,但不是马上发动,不要说出,以泄漏根机。六月二十日天兄在旧合下凡,又再叮嘱说:「千祈不好泄漏天机,不好讲太平事先。」八月上旬,桂平县白沙墟会员林凤祥家因耕牛被地主抢去事引起两场战斗,第一场拜上帝会五人,地主方面四五十人,第二场拜上帝会五十八人,地主方面二百多人,拜上帝会都打胜,后来调有一百八十多人在白沙,派人前来请令。天兄命令他们只留十多人在白沙便得,不要聚集一百八十多人,还吩咐他们回去「切不可作过当事」,就是说,除自卫外,切不可惹祸。
但地主阶级的逼迫,却一天紧过一天。到九月初十日,形势更加紧迫。天兄於这一夜三更下凡,谕韦正说:「八面煷(火)起,起不复息,要打叠。」九月十五日天兄下凡说「现吊近处预防,不用远吊」,如果敌人来侵害,「各兄弟不可临阵退缩,不妨同他厮杀。」只要「百人、千人、万人共条心,总不妨,朕自有铺派也。」天兄圣旨卷二又记庚戌年九月二十五日天兄在洪山下凡事说:「天兄欲令赖金英转嘱天王等作事慎密,有天作主,爰降圣旨谕赖金英日:『金英,尔说星兄(称洪秀全)、山兄(称冯云山)放草(心),万事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也。尔说星兄千祈秘密,不可出名先,现不可扯旗,恐好多兄弟不得团圆矣。近处团方,现匝住马。密谕远方兄弟预备,多买红粉,听信一到,就好团圆也。』」这一天,距十月初一日金田团营只五天。在五天前,还是密谕远方会众预备,多买火药,等候听信,然后前来金田团集,而近处会众,除调来作预防的外,「近处团方,现匝住马」,又命令洪秀全「千祈秘密,不可出名先,现不可扯旗」,以访预备未完,力量不足,扯起旗来,致使各地会众被清军拦阻不能到来团集。据此知道当时形势虽已极为急迫,但仍只做预防敌人来攻的布置。再据幼赞王蒙时雍致叔上国等家书述他参加起义说「於九月十三日花州团营,侄於是月十八日由花黄水之紫微村张五家起行赴花州,十月初一日打大仗」的话,这就十分清楚十月初一日金田团营并非预定计划,也不是各地会众都到了金田的大汇合,而是临急为对抗地主阶级的进攻,仓卒地把调来预防的近处会众,和急调「近处团方」的会众赶来集合起来抗拒敌人的。李秀成自述原稿论金田起义事说:「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和(夥),团练与团练一和(夥),各争自气,各逞自强,因而逼起」,正是说明这种情况。这也可知金田起义断不是在道光三十年庚戌十月初一日金田团营打大仗之日,而是从花州迎接洪秀全回金田打大胜仗之后,於十二月初十日「恭祝万寿」之日才宣布的。
此外,天兄圣旨记萧朝贵妻为杨娇,本姓黄,桂平县平在山一带人,世所传萧妻为洪秀全同胞妹洪宣娇是错的,实无洪宣娇其人。林凤祥的籍贯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天兄圣旨记明为桂平县白沙人。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只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与秦日纲六人深知「天王欲立江山之事」,此外,「并未有人知」。今读天兄圣旨知秦日纲於道光三十年庚戌六月二十日,即宣布金田起义前半年,始同从广东到来的洪秀全家属洪仁达等在旧合由天兄下凡把他们的灵魂超升上天堂。他加入拜上帝会还迟於蒙得恩、胡以晄。又如韩山文太平天国起记说冯云山在桂平县被捕下狱,洪秀全回广东营救他,其后云山得释,彼此往返不相值,到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十月终於在广东花县会面。据天兄圣旨戊申年九、十月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平在山附近萧朝贵父亲萧玉胜家教杨宣娇读天父诗。韩山文所记的时间是有错的。诸如此类地方,有的可以解决问题,有的可以订正记载的错误。
天命诏旨书
书封面题「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共十四叶,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东方图书馆收藏。这一个本子,封面虽题刻於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但书内所刊天王诏旨有收到癸好三年正月二十八日的,可知此本乃是后来增补的重刻本。又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也收藏有一部,其行款叶数与法国所藏两部都同,惟叶六下「辛开七月十九日」,法国藏本「开」作「亥」,叶十四上「臣下有称及谈及后宫姓名位次者,斩不赦也」,法国藏本「名」误作「各」,则不是同一刻版可知〔一〕。
这一部书,是记录最关重要的天父、天兄下凡圣旨,和天王诏旨而成。卷首有天王诏说明编纂本书的原因和目的说:「戊申岁三月,天父上主皇上帝下凡,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载在诏书。是年九月,天兄救世主耶稣下凡,亦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载在诏书。今恐通军大小男女兵将未能熟知天父圣旨命令,及熟知天兄圣旨命令,致有误逆天命天令也,故特将诏书寻阅天父天兄圣旨命令最紧关者,记录镌刻成书,庶使通军熟读记心,免犯天令,方得天父天兄欢心也。后将朕令附尾,亦无非使尔等识法忌法之意」。太平天国把宗教作为革命斗争的工具,利用天父天兄的神迹权能来组织和鼓舞群众,天父在这一篇诏旨裹面,是说得十分明白的。
旧遗诏圣书
新遗诏圣书
钦定旧遗诏圣书
钦定前遗诏圣书
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封面都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钦定旧遗诏圣书、钦定前遗诏圣书封面所署亦同,但案卷首所载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二十九部,最后一种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系庚申十年所刻,故这两种钦定本实是庚申十年以后刊刻,其封面所署年代,乃是沿用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颁行的年代。
旧遗诏圣书即旧约,新遗诏圣书即新约。英国教士麦都思记所见旧遗诏圣书创世传二十八章说:「本书仅系郭士立博士译本旧约创世纪首二十八章之重刊」〔一〕。夏鼐同志曾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将新遗诏圣书马太传福音书,与该院所藏清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在印度的塞拉姆浦尔刊刻的马什曼(Marshman)译本耶稣基利士督我主救者新遗诏书,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新加坡坚夏书院刊刻的马礼逊译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六字本,另一部无出版年月及地点的每半叶十九行,每行三十八字马礼逊译本,并与伦敦福汉会一八五四年刊刻的郭士立译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等译本校封,作出太平天国刊本即用马礼逊译本,稍有列改,郭士立译本亦依据马礼逊译本,更改处更多,而二者同出於马礼逊新加坡坚夏书院版新遗诏书,似无疑问的结论〔二〕。
太平天国於癸好三年二月十四日(阳历三月十九日)攻克南京,在此建立首都,就赶急刻印旧遗诏圣书,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三十日),便把印成的创世传二十八章本送给来访的英国公使文翰〔三〕。新遗诏圣书刻印比旧遗诏圣书稍后,也刻於癸好三年。由於付刻匆促,洪秀全后来才得细改,并在有关的地方加以眉批,於庚申十年七月后重刻,称为钦定旧遗诏圣书、钦定前遗诏圣书。
在国内,上海图书馆藏有旧遗诏圣书四卷:创世传卷一,共五十章,七十六叶;出麦西国传卷二,共四十章,六十四叶;利未书卷三,共二十七章,四十五叶;户口册纪卷四,共三十六章,六十六叶。创世传有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北京大学图书馆也藏有旧遗诏圣书创世传一卷。
至於新遗诏圣书、钦定旧遗诏圣书、钦定前遗诏圣书三种国内都还没有发现。
在国外,
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有旧遗诏圣书二卷:创世传卷一两本,二十八章本共三十九叶,五十章本共七十六叶;出麦西国传卷二共四十章,六十四叶。新遗诏圣书一卷,首叶题「马太传福音书卷一」,共二十八章,四十七叶。钦定旧遗诏圣书六卷:创世传卷一,共五十章,七十六叶;出麦西郭传卷二,共四十章,六十四叶;利未书卷三,共二十七章,四十五叶;户口册纪卷四,共三十六章,六十六叶。复传律例书卷五,共三十四章,五十六叶;约书亚书记卷六,共二十四章,四十一叶;钦定前遗诏圣书分订八本,每本前首列全书目录一叶。全书第一本封面有墨笔题记「前遗诏八本,缺第三」八字。其目如下:
第一本
马太传福音书卷一,二十八章,四十七叶。
马可传福音书卷二,十六章,二十九叶。
第二本
路加传福音书卷三,二十四章,四十九叶。
第三本
约翰传福音书卷四,缺。全书封面题记「前遗诏八本,缺第三」,就是指这一本。
第四本
圣差言行传卷五,二十八章,四十八叶。
第五本
圣差保罗寄罗马人书,十六章,二十一叶。该书从这一部起都不记卷数。
圣差保罗寄哥林多人上书,十六章,二十叶。第十六章第二十四节最后一句「正所愿也」恰排满第二十业后半叶最后一行〔一〕。
圣差保罗寄哥林多人下书,十三章,十三叶。
第六本
圣差保罗寄伽拉太人书,六章,八叶。
保罗寄以弗所人书,六章,七叶。
保罗达非利比人书,四章,五叶。
保罗达哥罗西人书,四章,五叶。
保罗达帖撒罗尼迦人之首书,五章,五叶。
保罗达帖撒罗尼迦入之后书,三章,三叶。
第七本
保罗寄提摩太首书,六章,六叶。
保罗寄提摩太后书,四章,四叶。
保罗达提闍之书,三章,三叶。
保罗寄非利门之书,一章,二叶。
圣差保罗寄希伯来人之书,十三章,十五叶。
也哥伯之书,五章,六叶。
第八本
彼得罗上书,五章,六叶。
彼得罗下书,三章,四叶(与上书叶数连接作七、八、九、十)。
约翰上书,五章,约翰中书,不分章,约翰下书,不分章,三书接连排,共七叶。
犹大士之书,不分章,二叶。
圣人约翰天启之传,二十二章,二十四叶。
以上所记不列颠博物院藏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钦定旧遗诏圣书、钦定前遗诏圣书系据胶卷和夏鼐新旧遗诏圣书及钦定前旧遗诏圣书校勘记着录。
北京图书馆近年入一本新遗诏圣书马太福音书影印本。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共四十七叶。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十五部。本书最后一叶花纹图案很好看,与所见太平天国印书图案不尽相同,所以北京图书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简目称它为新遗诏圣书马太传福音图。据题记这是坎培拉澳洲国立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书籍的一个影印本。原书是克理麟神父在一八五三年送给上海伦敦布道会的十七种太平天国书籍的一种,由法国公使布而布隆自天京带回来的。上海伦敦布道会所藏有关太平天国的书籍于一九六四年由澳洲重国立图书馆购得。
太平天国刻印的这四部基督教经籍,译文艰澁,卷帙繁重,对人民群众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但对研究洪秀全怎样利用宗教为太平天国政权服务,为宣传他个人上天受命、下凡作主服务,却是最重要的材料。
天条书
太平军手写本一册,一九三四年我在北京头发胡同书摊上访得,现送归中国革命博物馆保藏。封面写有「沿途拖得贼经书一本」九个字。「拖」字是「拾」字的误写。从这一个反革命分子的题记,说明了这是一部太平天国的手写本。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掌握有大量的印刷力量。不需要手钞。这一册手写本,应该是在广西战争时期,或者是从广西进军两湖时期钞的。据校勘结果,与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藏的初刻本相同,而与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的癸好三年重刻本不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收藏有初刻本一册,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共十二叶。
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议会图书馆都藏有重刻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遇上帝提行抬一格,行二十四字,共九叶,据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列有癸好三年颁行的天父上帝言题皇诏、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可知为这三部书出版后重刻,其封面所题年代,乃是沿用最初刊刻的年代。
天条书是上帝教的祈祷书。其十款天条系将摩西十诫修改并增加内容而来。它包括了上帝教的宗教仪式和戒条。
天条书初刻本,博徵儒家言论,保存中国封建思想和礼俗。重刻本则将所引儒家言论删去,而对丧礼也作了大改变。从天条书的重刻本与初刻本的不同,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宗教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太平诏书
这部书现存两种版本:一、初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共十九叶,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东方图书馆收藏。二、重刻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十四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议会图书馆收藏。重刻本虽署为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但据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所列最后一部书为太平救世歌,是癸好三年刊刻,可知重刻本是癸好三年太平救世歌出版后刊刻的本子。
这部书收金田起义前天王撰的原道救世歌一首,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论文两篇,汇编起来,叫做太平诏书。这是一部太平天国的基本理论,也是一部纲领性的文件。初刻本标题仍作歌训,重刻本歌训都改作诏。初刻本多引儒家书,重刻本则力加删改。其最富于儒家传统思想的百正歌则全部删去。
三字经
书封面题「太平天国癸好三年镌刻」,共十八叶,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十三部〔一〕。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议会图书馆都有收藏。这年三月,便送给英国公使文翰。
这部书,三字一句,共三百五十二句,叙述拜上帝会的宗教历史,与天王奉天命下凡救世的使命,最后劝入拜上帝,守天条,修好炼正,以享天福的道理。这是一部太平天国的幼学读本。
御制千字诏
这部书现存两种版本:一、初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刻」,叶数不详,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一〕。二、太平天国戊午八年修改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刻」,卷末有「戍午遵改」朱戳,共十四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这部书用一千一百零四个不同的字,组成四言文二百七十六句,用来教儿童识字,同时也简要地叙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历史,与三字经都同是太平天国的幼学读本。本书为天王亲撰,所以叫做「御制千字诏」。
幼学诗
这部书现存三种版本:一、初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新刻」,共十四叶,现还保存有封面刻板一块,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在国外,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议会图书馆都收藏有刻本。二、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共十四叶,上海图书馆收藏;在国外,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也藏有一册。三、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刻本,其内容都与壬子二年刻本相同,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收藏〔一〕。
这一部书,内收敬上帝、敬耶稣、敬肉亲、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兄道、弟道、姊道、妹道、夫道、妻道、嫂道、婶道、男道、女道、亲戚、心箴、目箴、耳箴、口箴、手箴、足箴、天堂五言诗共三十四道,敷说宗教的和伦常的道理。如朝廷道:「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妻道说:「妻道在三从,无违而夫主」,男道说:「乾刚严位外」,女道说:「幽间端位内」,目箴说:「群邪先诱目,目正自无牵」,手箴说:「被牵将手断,节烈真堪诵」等等,都反映出洪秀全的君主专制思想,和他受着封建伦常道德的严重影响,以及他的清规戒条。这和他在天父诗上写的「生杀由天子」,「只有臣错无主错」,「一句半字都是旨」,「遵旨得救逆旨刀」的诗句,在建都天京后下的「咨而臣工,当别男女,男理外事,内非所宜闻,女理内事,外非所宜闻」,在天朝宫殿照壁贴的「眼邪变妖眼当挖,不挖妖眼受永罚,挖去妖眼便升天,天公怜而无眼瞎,足邪变妖足当刖,不刖妖足诸福减,刖去妖足得升天,天公佑而足无蹶」等教人耳、目、口、鼻、手、足的箴言,其思想意识完全一致。或谓洪秀全建都天京后,脱离群众,深居宫中,养尊处优,思想起了转变,于是开始向封建转化,那不是事实。
醒世文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戍午八年新刻」,共八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
这一部书,每句七字,共二百四十四句。开首两句说:「普天大下众军民,一体齐听醒世文」,接着就叙述上帝的恩德、权能,与天王洪秀全奉天命起义救人的事蹟,然后分别告诫官员、兵士、人民,与劝谕妖兵、乡勇。这是一部向广大群众宣传的书籍。
太平救世歌
这部书现存三种本子:一、癸好三年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十三部,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十一叶,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但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十五部,其刻后于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都有收藏,书封面也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惟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多少部不详。二、甲寅四年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刻」,行款格式、叶数都与癸好三年刻本同,惟字句微有不同,北京图书馆收藏。三、改称「太平救世诰」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共十一叶,版刻亦与癸好三年刻本同,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一〕,案太平天国把太平救世歌改称为太平救世诰始自乙荣五年〔二〕,则可知这一部本子断不是癸好三年新刻的。
这部书以东王杨秀清名义颁布,首杨秀清序,次歌三首,自述奉上帝命下凡扶天王起义救世的经过,及劝人「弃邪归正」,「个个修好,人人炼正」,以合天心,共享天福的道理。
天情道理书
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影印己未遵改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刻」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二十八部,最后一部为戍午八年刻的醒世文,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五十一叶,又序文二叶,卷末叶有「己未遵改」朱戳。近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图书馆又从教会档案中发现戍午遵改本,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二十四部,最后一部是乙荣五年刻的行军总要,而没有列入丁巳七年刻的天父时,与御制千字诏戍午遵改本,建天京于金陵论戍午遵改本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同。至于正文内容,两种本子完全相同〔一〕。又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亦藏有一部,未详其版本〔二〕。
这一部书,首叙天父、天兄大权能,大慿据,大恩德,天王、东王暨列王教导之恩,接着,就历叙自金田起义以来显明易见的事件以为鉴戒,末附东王杨秀清褒奖弟妹诗五十一首。
案卷首侯相序说:「世人被鬼迷蒙,陷溺已深,沉沦已久,恐仍有信道不真,向道不笃者,东王以是轸恤情殷,救援念切,故本侯相奉命晓论我们一班兄弟姊妹,务须去邪从正,返朴还淳,修炼成人,同归真道」。又说:「愿我们兄弟姊妹依赖是书,益知自励,坚耐心肠,修好炼正,斯无负天父、天兄、天王、东王及列王无边之厚恩矣」。据此可见这部书是侯相奉东王杨秀清命为教育革命队伍,使奋励坚忍,修好炼正,更好地为革命斗争而作的。天父诗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丁巳柒年新刻」,共五百首,二百九十三叶,伦敦英国图书馆藏。
这一部书,是一部诗歌集子,里面收有:一、天父下凡时,如第一至第十首除第七首外,都见于天命诏旨书(第六首天命诏旨书原作「黄以镇逆令双重」,此书把黄以镇改为杜而景),这些都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政治诗,对当时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发挥大作用。另外还有几首是关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家庭私事的,如第一百零八首、第一百零九首是天父在桂平县平在山下凡教导萧朝贵妻杨宣娇的诗,第一百十首、第一百十一首也可能都是这一次天父下凡的诗。又如第一百十二首、第一百十三首、第一百十四首又是另一次天父在桂平县石头脚下凡教导天王洪秀全后宫的诗。二、天兄下凡诗,如第一百十六首天兄在桂平石头脚下凡教导天王洪秀全后宫的诗。三、根据上帝教教义敷说的天父、天兄的教训。四、天王洪秀全的诗,其中有一部分是教育广大革命群众的,如第七十七首「心有些恶害死而,心有些邪上帝知,心有些假天难瞒」,第七十八首「身宁受刀,莫犯天条」,第一百零五首「他人有难而救他,而若有难天救而,见人灾病同己病,见人饥寒同己饥」等诗句都见于天情道理书的引证,而以教育后宫的诗为最多。至于如同第四百二十三首「苑内游行真快活,百乌(乌)作乐和车声」的宫苑游观诗却是少见的。在天王洪秀全的诗中,是有洋溢着英雄气概的诗篇的,如第三百八十九首「阎罗妖鬼都难飞,打得服服畏天威。天父天兄手段高,阎妖低头钻地龟」,便是一首表达农民革命集体的力量,具有创造一个新天地的气魄的理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诗。这一部诗集,便是这四类诗汇编起来的。但前三类天父下凡诗、天兄下凡诗和根据上帝教教义敷说的天父、天兄的教训诗还不到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都是天王洪秀全的诗,所以这一部诗集,主要是天王洪秀全的诗。
从洪秀全这些诗中,最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思想。洪秀全青少年时的性情是活泼而友善的,他常常用诙谐的话向人开玩笑。自道光丁酉年(一八三七年)患了那场精神病愈后,完全改变,寡言鲜笑,出言严厉,每易伤人,性情暴烈如火。这种性格,在他的诗中充分地反映出来。另详洪秀全传中。
洪秀全是个专制的人君。天父诗二百五十三首道:「生杀由天子。」三百七十八首道:「只有臣错无主错。」四百十八首道:「遵旨得救逆旨刀。」二百零四首道:「逆我旨者有哭矣,遵我旨者有福矣。」百二十三首道:「几多因为一句话,五马分尸罪不赦。一言既出马难追,天法不饶怕不怕!」历史上尽管有不少暴君,但同洪秀全这样暴露自己思想的却是少见。
洪秀全对后宫的专制,也出了情理之外。天父诗一百九十七首道:「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低头垂眼草(心)虔对,为得丈夫敬倒天。」二百三十七首道:「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但看眼上,怠慢而王(主)怠慢天!」他规定后宫看他单准看到肩,最好看到胸前。如果大胆看到眼上,那就犯慢主慢天的罪。三百四十三首道:「不打不骂还过得,惹打惹骂要欢虔。不欢不虔逆双重,莫怪满天尽亮(火)延!」后宫惹他打、惹他骂的时候,必须欢喜虔敬受打受骂,如果敢不欢不虔,就要犯双重的罪。他处治后宫的罪是很重的,三百五十五首道:「手不雇主该斩手,头不雇主该斩头。」二百零七首道:「内言内字不准出,敢传出外五马分。」五马分,就是五马分尸。中国封建王朝对后妃还没有这种严刑峻法。洪秀全对后宫的专制,是可以排在暴君之列的。
这部天父诗,作为研究洪秀全的精神状熊和他的专制思想行为看,是无比的重要的。
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书口题「福音敬录」,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九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收藏。书封面未署刊刻年代,据卷首王长兄洪仁发、王次兄洪仁达本章为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七月三十一日上奏,得到天王批准镌刻,又考太平天国辛酉拾一年新历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二十九部,最后一部便是此书,可知此书系在庚申十年秋后颁行。
这一部书,是专记天酉年(卽清道光十七年丁酉,一八三七年)三月初一日,天王洪秀全死去两日复苏事,以证明天王洪秀全曾上天受命,下凡救世,确为真命天子。
幼主诏旨
书封面未署颁行年月,书口题「十救诗」,每半叶七行,行十五字,共五叶,卷首天王诏旨一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这部书,首先是天王诏旨一道说:「朕命幼主写诏书,颁婿万信脱迷途,遵此十救诏习炼,上天常生福长悠,钦哉!」接着就刻幼主诏书,卽十救诗妈别崽、姊别弟、哥别妹、嫂别叔、哥别婶、爹别媳、孙别婆、男别女、最紧喙、最紧心十首。这十首诗说的是隔离男女和清心慎言的道理。考幼天王供曾提到这一部书,他说:「九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就不准我与母亲姊妹见面。老天王做有十救诗给我读,都是说这男女别开不准见面的道理,我还记得几首。我九岁后想着母亲姊妹,都是乘老天王有事坐朝时偷去看他」。可见此书虽题为幼主诏书,而实在却是天王洪秀全做来教育他的儿子幼主洪天贵福和他的女婿金王锺万信等的训言。
天妈天嫂辨正
庚申十年(一八六○年)六月,干王洪仁玕在苏州赠给来访教士的书中有此书〔一〕。原书今未发见。考天王洪秀全在钦定前遗诏圣书的批解中,论述天妈、天嫂多处。所谓天妈,说是上帝的妻,所谓天嫂,说是耶稣的妻。这一部书,大约就是敷陈这种神话,为神化洪秀全而作。
天理要论书
封面署「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刻」,共二十五叶,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这部书是太平天国截取那个署名「尚德者纂」的伦敦传教会派遣来远东传教的教士麦都思着的天理要论一书前八章而成。其章目如下:有上帝第一章,独有一上帝第二章,论上帝名第三章,上帝乃灵第四章,上帝永在第五章,上帝无变第六章,上帝无不在第七章,上帝无所不能第八章。
麦都思原书共二十四章,洋纸铅印,因篇幅过多,故太平天国刻本仅截取前一部分;对原书间有修改,如第一章第一节「且有天地之间,先有上帝为极大权能,造化万物,管理万灵者也」,校对原书前两句作〔且天地之内,必有上帝〕,第五句「万灵」作「万人」〔一〕。
乙 规章制度类
天朝田库制度
这部书初刻本尚未发现。现存两种版本:一、甲寅四年重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而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二十一部,最后一部天理要论却是甲寅四年刻,所以这部本子实甲寅四年重刻本,其行款格式叶数都不详,法国东方图书馆收藏。二、庚申十年后重刻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据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二十九部,最后一部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为庚申十年七月后刊刻,所以这一部本子实是庚申十年后重刻本,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八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收藏。庚申十年后重刻本曾根据当时的官制对甲寅四年重刻本作了一些修改。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第一个土地纲领。它规定改革土地制度的方针,并提出社会组织、兵役、礼俗、教育、选举、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方案。这些改革都是以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基础而提出的。其中土地制度包括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制的内容,虽然它的分田法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但却表现了在封建压迫下的农民大众对土地的革命要求,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实际上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钦定制度则例集编
原书今尚未发见,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二十九部着录书名。
钦定功劳部章程
原书今未发见,太平天国己未九年经天王旨准镌刻颁行。这是一部针对当时官员人等「动以陛迁为荣,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月三迁而犹未足」的情况,而制定的国家铨选章程。它的目的是使「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以救当时「越队求荣」,「私镌印信,私给官镌」等等目无法制的弊病〔一〕。太平刑律原书今未发见,辛酉十一年印行〔一〕。
钦定士阶条例
书封面署「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年新镌」,半叶八行,行二十字,共三十三叶,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在国外,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也收藏有一部,缺第五、第十七、第十八三叶。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本为初印本,不列颠博物院藏本第三叶第八行、第九叶第一行都多「天父天兄天王」六字,第十二叶后半面第六行改「新遗诏圣书」为「前遗诏圣书」,这是一个挖版重印本。
这一部书,首载干王洪仁玕等敬献试士条例请旨遵行本章及天王御批,次载正总阅李春发、副总阅黄期陛等序,然后分条刊载科场士阶条例三十六条,凡科举制度、试场条例,以至品级、章服的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九种规章
据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八六一年三月七日)天王诏旨说:「兹在已有规章外再增六种,共成九种。而等不可背弃天父、天兄、朕及幼主,须知天父、天兄、朕及幼主普照四方,慈和万物,直至万世」〔一〕。在此九种规章中,大约有一种是婚姻条规,天王在另一道诏旨里说:「朕曾颁发婚姻条规」〔二〕。其他八种未详。此九种规章系各种分刻,抑系汇刻,原书今未发现,不能断定。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税务局颁行税率(TariffPublishedbytheBoardRevenue)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下议院议员塞克斯曾得一副本,已详食货志。原书今未见。
海关税则
塞克斯亦得一副本,已详食货志。原书今未见。
丙 兵类
太平军目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共三十四叶,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缺封面。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影印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本。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一〕。
将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与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本校勘,其内容、形式、页数都相同,惟旨准颁诏书总目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共十三本,伦敦藏本则为十五本。第八叶第七行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作「左营前旅帅统下」,伦敦藏本作「右营」,第二十四叶第三行第一、第二、第三字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作「两司两」,伦敦藏本作「两司马」,同叶第八行第九、第十字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作「伍东」,伦敦藏本作「伍南」,第二十五叶第十一行第十三、十四、十五字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作「左贰西」,伦敦藏本作「右贰西」,案应以应以伦敦藏本为是,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这三个字都是刻错了的。但第二十二叶第十六行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作「右营前壹卒长统下」,伦敦藏本作「左营」,案应以「右营」为是,这却是中国革命博物馆藏本正确,而是伦敦藏本刻错了的。从这两个本子的对勘中,可知它们在内容、形式、叶数等虽都相同,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刻本。
考太平军制采取自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制度。这部书就是记载这种编制名目和各级旗制。
据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四说太平天国初定军目,「以一军为例,全刻五百两句司马,前列军帅、师帅、旅帅、后列卒长,每一卒长之下列两司马四人,尚无东西南北之分,及刚强伍长、冲锋伍卒诸名色,千篇一律,满纸皆卒长、两司马字样,不右其军制者无不开卷茫然。嗣俘得续改军目,眉目较前清楚。」今所见的便是续改本子。至於初定军目,却还没有发现。
太平条规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六行,行二十二字,共五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有甲、乙两本。乙本版式略大,纸张亦好,并有手写批注数则,惟於行营规矩脱一行〔一〕。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都有收藏。
这部书载定营条规、行营规矩各十条,为太平天国军队的基本军律。
行军号令
原书今未发见。太平天国甲寅四年秋,东王杨秀清颁发〔一〕。案乙荣五年新刻的行军总要就是辑录杨秀清九种行军号令而成,未知此书内容与行军总要有何不同。
行军总要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乙荣五年新刻」,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二十六叶,又卷首序文二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收藏。
这一部书共辑录东王杨秀清九种行军号令——陆路号令、水路号令、点兵号令、傅官号令、查察号令、防敌要道、禁止号令、体惜号令、试兵号令而成。把它「刊刻颁行,使军中将士循读习傅」,以达到「好整以暇」,「万战万胜」的目的。
这是一部太平天国行军号令。把这一部书和太平条规、太平军目合并起来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太平天国军队的组织和军律、号令,得到全部的了解。
会议辑略
原书今未发见,曾国藩日记及许瑶光谈浙着录书名。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夏天会议后刊刻。
这一年五月,大军正在快要攻克松江进取上海的时候,敌人却从安庆进犯了天京。天王诏命班师回救。大军回到苏州,忠王李秀成在五月十一日、六月二十五日召开大会二次,会议全局战略,在会议后,刊刻会议辑略一书。此书卷首有李秀成序文宣扬三解京围的军威,论述「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先须联万心而作一心」的当前形势,把要战胜敌人,必须先内部团结一致的会议精神着重地指示出来〔一〕。
丁 礼类
太平礼制
这一部书,现存两种本子:一、辛开元年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新刻」,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二字,共七页,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收藏。二、壬子二年刻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行款、格式、页数都与辛开元年刻本同,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议会图书馆都有收藏。两本字句略有不同,如王长女条,辛开元年刻本作「长天金」、「二天金」、「三天金」、「四天金」,壬子二年刻本改为「天长金」、「天二金」、「天三金」、「天四金」。东长女条,辛开元年刻本作「长东金」、「二东金」、「三东金」,壬子二年刻本改为「东长金」、「东二金」、「东三金」。西长女条,辛开元年刻本作「长西金」、「长西金」、「三西金」,壬子二年刻本改为「西长金」、「西二金」、「西三金」。
这部书内载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的子女的呼称,丞相以下至两司马的呼的呼称,丞相以下至两司马的子女的呼称,女丞相、女检点、女指挥、女将军的呼称,军师以下妻的呼称,以及天王与东、西、南、北、翼五王的家族、亲戚相互间的呼称。
太平礼制(续编)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刻」,共八页,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这一部太平礼制,与辛开元年颁布的那一部不同,而是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制定的。据封面所署这部礼制是戊午八年新刻,但书中已载有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赞王蒙得恩、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章王林绍璋等的呼称,和他们的世子、女儿的呼称。考洪仁玕於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三月十三日才到天京,四月初一日始封干王,陈玉成、李秀成等封王都在洪仁玕之后。这些都是戊午八年后的事件,不可能预先颁布在戊午八年刊刻的礼制里面。这些地方都是后来补增入去的。现在这一部本子,实是戊午八年后补增重刻本。
钦定敬避字样
现存白棉纸钞本,后附录有天朝太平天国点将录、天朝钦定文确、对联三种文件,上海图书馆收藏,封面为冷金黄色粉笺,刊刻年代已破佚,据所存「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十字看,当是辛酉十一年后刊刻。案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清同治三年七月初五日记,及上海新报甲子年八月十七日转载香港新闻都记到这部书,
可知当时曾经刊刻颁行。考王彝寿越难志记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相当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十二月),浙江绍兴守将周文嘉以各局文牒不合式,乃颁发字样。但核其内容,还不是这部钦定敬避字样。据考此书颁行於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秋冬间,而这部钞本的附件钞有癸开十三年的片断,则钞成於癸开十三年后半年〔一〕。
在这部书裹,严格地规定天父、天兄、天王、幼主以至洪秀全的两个小儿子光王、明王所用的尊崇的称谓,命令他人不得使用,如有犯讳,即「蹈故违之咎,致干罪戾」,严重地反映了封建的特权思想。
这一部说明每一个应敬避的字,和一些代用的字,因此,对研究太平天国的书籍和文件是有用的。
戊 历书类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历
封面正中题「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历」,两旁分题「颁行天下」四字。历书首载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卫昌辉、翼王石达开献历本章及天王御批二叶,次刻十二月建、干支、二十八宿、时令等二十四叶,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都有收藏。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
封面正中题「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两旁分题「颁行天下」四字。历书首载东、西、南、北、翼五王献历本章及天王御批,次刻十二月建、干支、二十八宿、时令等共二十六叶,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太平天国戊午捌年新历
封面正中题「太平天国戊午捌年新历」,两旁分题「颁行天下」四字。历书首载东、西、南、翼四王献历本章及天王御批,已删去北王卫昌辉衔名,次刻十二月建、干支、二十八宿、时令等二十六叶,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新历
封面正中题「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新历」,两旁分题「颁行天下」四字。历书首载诸王献历本章及天王御批二叶,献历诸王除东、西、南、翼四王外,加上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赞王蒙得恩、侍王世贤、辅王杨辅清、章王林绍璋七王,次载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十四日天王两道改定历法诏旨七叶,然后刊刻十二月建、干支、二十八宿、时令以及萌芽月令等三十八叶,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
己 文告类
颁行诏书
这部书现存三个版本:一、初刻本,书封面正中题「太平天国左辅正军师东王杨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奏准颁行诏书」,在其上横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遇上帝天父字样抬出一格,行二十三字,共十二叶,荷兰来丁大学藏书楼、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都有收藏〔一〕。二、修改本,书封面中题「太平天国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奏准颁行诏书」,在其上横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十叶,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东方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三、癸好三年刻本,书封面中题「太平天国傅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杨奏准颁行诏书」,在其上横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其道叶杨秀清列衔仍与修改本同作「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而与初刻本只作「左辅正军师东王」不同,其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亦与修改本同,藏处不详〔一〕。
这部书内,汇刻以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朝贵名义颁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檄文。前一篇申明民族大义,鼓舞革命义愤,后两篇劝人丢邪神,拜上帝,这是太平天国起义三篇最重要的文告。
修改本虽署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刻,但据卷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十四部,所列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三字经三种都是癸好三年刊刻,所以这一部修改本实是癸好三年的刻本。初刻本有谕三合会的话,有「有明」字样,修改本都删去。其署明为「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的本子,杨秀清的列衔,比修改本又增加二十四个字的称号,并把西王萧朝贵衔删掉。
诛妖檄文
书封面题「诛妖檄文,旨准颁行」八大字,右小字一行题「钦命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洪制」,额横署「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镌」,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字,共十三叶,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这一部书,内收干王洪仁玕撰的两篇檄文:第一篇是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清咸丰十一年)当清帝咸丰死后拟出师北伐的檄文。第二篇是太平天国庚申十年(清咸丰十年)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赞王蒙得恩、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章王林绍璋会衔劝谕清朝官兵人等弃暗投明、共出迷途以保永福的檄文〔一〕。太平天国后期采取招降政策即始此。
庚 奏议类
资政新篇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己未九年新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共二十五叶,上海市文物管理季员会收藏。在国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也收藏有一部。两本内容相同,剑桥本为初印本,上海市文管会本为重印本,曾将初印本改正了几个字,如第二叶后半叶第一行,剑桥本作「自国而至万国」,上海市文管会本改为「自国而至万郭」;第四叶后半叶第十行,剑桥本作「上则亲临以隆其事」,上海市文管会本改为「主则亲临以隆其事」;第六叶前半叶第四行,剑桥本作「必得圣神感化而然也」,上海市文管会本改为「必得上帝圣神感化而然也」等等〔一〕。
辛 论文专集类
建天京于金陵论
此书为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刻。法国东方图书馆藏有甲寅四年重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戊午八年修改刻本。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惟未详其版本。
法国东方图收馆藏甲寅四年重印本,见程演主编太平天国史料第一集排印,封面题:「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但卷首所列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二十一部,其最后一部为甲寅四年所刻的天理要论,故知为甲寅四年重刻本,其行款、格式、页数均不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戊午八年修改重刻本,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二十四种,卷末有「戊午遵改」朱戳,共二十九页,每页二十行,每行二十四字。今将戊午刻本与程氏甲寅排印本对勘,如马之澐文「间乎陵城,兵不浃旬」,改为「洵乎金陵,固甲乎天下,为古今来一大都会也。我师攻金陵城,兵不浃旬」。如汪鹤年文「王者必先度形势」,改为「开国者必先度形势」。黄恩沛文「身居天位者无不定万世之鸿规也」,改为「真主御世自定万世之鸿规也」。并校出程氏甲排印本错误颇多,有把撰文人互易的,如林一环撰的文换为徐雨叔撰,徐雨叔撰的文换为林一环撰。有把撰文人名字弄错的,如沈世祁误为「沈世初」,吴焕误为「吴囗」。又第二十六篇撰文人甲寅排印本阙,今查戊午刻本为汪保邦。
这一部书,内收保震川、吴容宽等四十一人撰的建天京于金陵论四十一篇。据何震川论文说:「今建都既成,天下大定,天王降诏,咨于群臣」。案商议事件叫做咨(见说文),书经舜典:「咨十有二牧」,右傅襄公四年:「访问于善为咨」,天王在建都南京之后,咨于群臣,就中叫群臣讨论建都南京的得失。又案贬妖穴为罪隶论一书,系因天王降诏败直隶省为罪隶省,群臣作论阐明天王的用意,故该书首列天王诏旨,然后才是群臣的论文。建天京于金陵论既系因「天王降诏,咨于群臣」而作,则卷首应先列天王诏旨,今无此诏旨,这是有问题的。考天王主张建都河南,而东王杨秀清则主张建都南京。此书四十一篇论文,篇篇都是拥护建都南京的。其中如袁名杰论文说:「若河南为天下之中,四达之地,土厚水深,而要不若天京雄踞东南,足以壮天威而成王业者也」,沈世祁论文说:「湖北、河南、金陵皆为天下之中,然湖北、河南皆有水患,惟金陵地势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粮食尽出于南方。……万邦来附,为适中之地,宜建天京者也」,并议论建都河南,不如建都南京的好,明白地反对天王的主张。这正反映也杨秀清的权力压倒一切,众人望风承旨,一律拥护他的主张而反对天王的主张这一事实。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杨秀清死后,到戊午八年还再印这部书呢?这当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与癸好三年初克南京时不同,自从丙辰六年秋天京事变后,武昌、九江相继失陷,天京又再被围,太平天国已经从攻势转变为防御,没有再行北伐的力量和迁都河南的可能。而宣传建天京於金陵为天父、天兄的主张,出自天命,对当时保卫天京,却鼓舞斗志的作用,所以才把它重印罢了。
贬妖穴为罪隶论
此书为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刻。法国东方图书馆藏甲寅四年重印本,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共有二十一部,最后一部为甲寅四年刻的天理要论。英国剑桥大学藏己未九年修改本,书封面亦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共十八页,卷末页有「己未遵改」朱戳。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也藏有一本,其版本不详〔一〕。
这一部书,内收何震川、吴容宽等三十二人撰贬妖穴为罪隶论三十二篇,卷首有天王诏旨一道,说明因清朝僭都北燕(即北京),「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故贬北燕为「妖穴」,并贬直隶省为「罪隶省」。又说明「天下万郭帝无二,京亦无二,天京而外,皆不得僭称京」。最后还说明待诛灭清朝后,「方复其名为北燕」,并更「罪隶省之名为迁善省」。何震川、吴容宽诸人的论文,便是发挥天王这一道诏旨的指示,对清朝进行声讨的。
诏书盖玺颁行论
书封面署「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刻」,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十五页,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法国东方图书馆也藏有钞本一部。
这一部书,内收吴容宽、钟湘文等二十五人撰的诏书盖玺颁行论二十五篇。这里所说的「诏书」是泛指太平平天国政府印行的各种书籍;「盖玺」,就是盖天王的金玺。这是太平天国的一种制度,凡经天王旨准印行的书籍上一律都要盖上天王的金玺。它的目的是「昭信实而壮观瞻」,并使未经旨准不盖玺的书籍不得流传。
钦使记题记
原书今尚未发见。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着录书名,并记它的内容说:「钦命记题记一本,其取士程文,其题目皆具节令,凡七节,有云太兄升天节记,太兄暨朕登极节记,东王升天节记等类。末有幼主与天王并称」。又云:「此书庚申所刊」〔一〕。
案应试又的程式叫做程文,以为应试者的法式〔二〕。又案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天王改定历法诏旨记每年六节说:「每年正月十三日是太兄升天节,二月初二日报爷节,二月二十一日是太兄暨腾登极节,三月实三日是爷降节,七月二十七日是东王升天节,九月初九日是哥降节。每年六节各注明该月日顶头,永远如是」。这六个节都是太平天国的纪念日。其第七节未详,照所知六节来看,应当也是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
据此,知这部钦命记题记,是一部太平天国颁布的科举作文的程式。但由于其题目都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历史纪念日,就必然对这几次重大历史事件有所论述,给我们了解太平天国历史提供重要的说明。
英杰归真
书封面署「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年新镌」,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字,序三页,本文四十六页,共四十九页,三十年代初在扬州发现,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曾影印。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也藏有一部。
这一部书,为干王洪仁玕撰,可说是一部对封建迷信和封建思想进行批判的论文。在书中,洪仁玕假设回答一个投降的清朝官员张某询问太平天国礼法等问题,进行反复论辩,以见太平天国的革命宗旨与制度的精神面貌。
钦定军次实录
书封面署「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年新镌」,天试文状元干殿文正总提昱天安刘闼等序三页,本文三十三页,共三十六页,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在国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也藏有一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本说:「辛酉拾壹年正月二七日,军经宁郭郡,主将杨雄清殷勤迎于十里之外,且送至十里外之九眼桥,依依敬别,足见该员斯文主将,大有慧眼在为,因吟以劝慰之」。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本则将「主将杨雄清」改为「众天将天兵」,又删去「足见该员斯文主将,大有慧眼在为」十四字,而诗仍是劝慰个人并未改作劝慰「众天将天兵」。这当是到重印时因杨雄清发生了问题,而不得不把诗题删改的。故太平天国历史博馆藏本为初刻本,而剑桥本为修改重印的。
这一部书,是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春天,干王洪仁玕奉旨到安徽、浙江两省催兵,在路上写的诗文,并录有几首天王做的诗歌,由刘闼忠等汇抄成册,到这年八月班师回京时刊刻印行的。又洪仁玕与幼赞王蒙时雍、殿前忠诚贰天将李春发会衔颁发的戒浮文巧言谕也附载在卷末。
这是一部洪仁玕的诗文集,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宗教思想,如论鞑妖耗中国财、论史等篇阐述他的反对清朝统治的政治思想,论创世真经、辟邪崇正论等篇暴露出他所受那一个作为资本主义侵略工具的基督教的深重影响。这一部书与资政新篇、英杰归真都是研究洪仁玕思想的重要文献。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
书封面未署刊刻年代,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共二页,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是一卷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干王洪仁玕奉命总典会试时,揭题后,他因见猎心喜,用会试题写的太平天国考试式的文章。
会试题为「天父上帝圣旨:三星共照日出天,禾王作主救人善,尔们认得禾救饥,乃念日头好上天」,即取天父上帝言题皇诏第一首为题。次为洪仁玕写的文章。在篇末还有洪仁玕的自注。
开朝清忠军师干王洪宝制
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共十四页,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是一部干王洪仁玕的文集,内收喧谕京都内外大小官员兵士人等一篇、克敌诱惑论一篇,兵要四则一篇,此外还收有一些有关宗教的短文。
壬 史类
太平天日
书封面题记:「此书诏明于戊申年冬,今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钦遵旨准刷印铜板颁行」。这就是说,这部书是在戊申年(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冬,即金田起义前两年写成,而到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刷印铜板颁行的。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字,共三十六页。现存本缺第二页,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这一部书,专记丁酉年(清道光十七年丁酉,一八三七年)天王洪秀全病死去复苏及后来入广西进行革命活动等事迹。这是一部金田起义前,天王洪秀全和冯云山密谋发动革命和创立拜上帝会的最重要的记载。今天所见太平天国自己编印的革命史只此一部。
诏书
太平天国「诏书」这一个名词有两种意议:一种是广义的,就是对旨准颁行的一切书籍的称谓,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中所指的「诏书」便是属于这一头;另一种是狭义的,就是对编印的太平天国革命史的称谓。
这一种叫做「诏书」的太平天国革命史,据当时人记载,有一部记事,起清道光十七年丁酉(一八三七年)天王洪秀全大病死去复苏事,迄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一八四七年)天王洪秀全带领冯云山等捣毁广西象州甘王庙事止。核其内容,与太平天日相同。太平天日以「诏书一」三字起头,所谓「诏书一」,就是太平天国革命史第一部。「诏书一」取名为太平天日,可能是在壬戌十二年旨准用铜板刷印时定的。另一部记事,起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一八四八年),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二月克复南京止,盖接上一部记事,记叙金田起义和建国初期的历史。前部份记事,出冯云山手,后部份记事,出卢贤拔、曾钊扬、何震川诸史官手。这种叫做「诏书〕的太平天国革命史,天王诏旨曾经说过〔一〕,李秀成自述原稿也说到它,当时在天京的汪士铎、谢炳、张汝南等也得亲见其书。其第二部,曾有人在南京夫子庙前冷摊上访得,后不知下落〔二〕。
太平天国编印的革命史,系采用劳动人民易读易晓的白话演义小说体栽,记叙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光辉灿烂的起义史迹,以向人民作教育宣传。其性质与目的,是与封建皇朝所编的专记帝王起居言行,为封建统治者一姓兴亡作鉴戒的「实录」完全不同的。
癸 刊刻古书类
改定四书五经
原书今未发见。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设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李圭记他所见改定四书说:「『国』改『郭』,一作『国』,……又称历史代帝王均为相。有所谓改定四书曰:『孟子见梁惠相,相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郭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李圭所举的一段四书改文,只是字句上枝节的修改,其实太平天国删改四书、五经主要的地方并不在此。张汝南记删改的内容说:「始以四书、五经为妖书,后经删改准阅,惟周易不用。他书涉鬼神丧祭者削去。中庸鬼神为德章、书金滕、礼丧服诸篇、左传石言、神降俱删。孟子『则可以祀上帝』,上帝上加『皇』字,诗『荡荡上帝』,『上帝板板』,皆加『皇』字。论语『夫子』改『孔某』,『子曰』改『孔某曰』」〔二〕。汪士铎论述太平天国删改儒家书籍的主要精神也说:「删论语去祭祀及大而无当不可行於后世语」。又说:「改四书、五经删鬼神、祭祀、吉礼等类」,一再盛赞为「此功德不在禹下」,和「此功不在圣人下」〔一〕。案太平天国删改四书、五经,是站在「独一真神唯上帝」的一神教立场来删改鬼神、祭祀、吉礼等迷信的,并非对儒家纲常伦理进行删改,已详序论反孔节中,所以给这个具有法家思想的汪士铎所赞扬。
这部书在太平天国癸好甲寅年间曾经刊行,故时人得看见。一八五三年(即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冬,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北华捷报也有得见太平天国改正的大学、中庸两书的报导〔二〕。一八五四年(即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六月,英国海军舰长麦勒西等探访天京。太平天国给他们赠送了六种印书和旧约三篇。麦勒西回信道谢,说太平天国「由於疏忽」,没有把「新出版的四书」送给他们,要求「弥补这一不足」〔三〕。当时刊刻的数量大约很少,故反革命大头子曾国藩直到清咸丰八年(即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才盗劫得改正四书一部,还特地远寄给他的夥党刘蓉去看〔一〕。这就可知太平天国对这部书还是控制着的,与其他旨准颁行各书不同
,也不列在旨准颁行诏书之内。因此,到辛酉十一年颁行的钦定士阶条例上还有对士子敷衍说的「真圣主御笔改正四书、五经各项,待镌颁后再行诵读」的话。
武略
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照回胶卷,未见书封面,亦未见卷首旨准颁行诏书总目。查醒世文刊於太平天国戊午八年,其卷首诏书总目在醒世文之前列有武略书,而太平天国戊午捌年新历卷首诏书总目还未列有武略书,可知武略是太平天国丁已七年十月献戊午八年新天历盖玺后,戊午八年印醒世文前印的。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字,全书总目一页半,孙子十五页半,自始计至用间十三篇,吴子全书十一页,自图国至励士六篇,司马法全书六页,自仁本至严位四篇,用众篇删掉。
考武略系一部据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武经三书刻印的古兵书。清朝康熙时,因考试需要,书坊从宋朝元丰中编纂的武经七书内,把六韬等四种抽出,专印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种,称为武经三书。太平天国刻印的武略,就是据武经三书来刻印的。
武经三书是洪秀全亲自删改的。太平天国印武经三书,不照原书名,而改武经为武略,与洪秀全删改诗经,不照原书名,改为诗韵同例。这是因为我国古代让为凡道义法制不可变更的叫做「经」,晋朝张华博物志说:「圣人制作曰经」。中国封建社会尊崇孔丘为圣人,所以把儒家着作称为「经」,而把老聃、壮周等着作称为「子」,显着地划分高低的界线。洪秀全是个被地主阶级咒诅为「自圣公然蔑古圣」〔一〕的人物,从他删改武经三书的地方看来,他对古代一切都采取或贬低、或否定的态度,他自然不肯以「经」字许给古人的着作,所以他就把武经改为武略,同样,也把他删改的诗经改为诗韵。
洪秀全删改武经,除整篇删掉司马法用众篇外,有个别字句删改的,有整段删掉的。他的删改,反映出他的思想。如改孙子九变篇为八变,删掉「君命有所不受」,又删掉孙子地形篇论将帅根据战场实情可以不从君命,反映出他的君主专制思想更甚於封建帝王。如改司马法仁本「入罪人之地,无暴神只」,为「入罪人之地,无留该杀」,反映出他打倒偶像行动的坚决。如改吴子图国「顺俗而教」的方略,为「顺时而教」,反映出他要顺应时代潮流革旧维新的革命思想。如孙子作战篇说「则诸侯乘其弊而起」,洪秀全改为「则或有乘其弊而起」。吴子励士篇「脱其不胜,取笑於诸侯,失权於天子矣」,洪秀全把它全删掉。司马法仁本篇说「天下既平,天子大屺,春蒐秋猕,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洪秀全改为「天下既平,天子大屺,春静蒐秋猕所以教战也」。如司马法仁本篇「遍告於诸侯,彰明有罪。……然后冢宰徵师诸侯」,洪秀全改为「遍告於各省,彰明有罪。……然后冢间徵师於各省」。洪秀全不但把诸侯的事删掉,他还把「诸侯」改为「各省」,这些地方,都充分地反映出洪秀全反对分裂,厉行中央集权的思想。如吴子述吴起见魏国君魏文侯,洪秀全把魏文侯改为「魏文相」,把一国的君主贬低为「相」。不仅如此,吴起向魏文侯处称为「臣」,称魏文侯为「主君」,洪秀全把「臣」改为「卑」,把「主君」删掉,改用一「有」字以连接下下文,他只许吴起与魏文侯有尊卑之分,而不许吴起向魏文侯称臣,反映出洪秀全贬低历代帝王国君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圣经贤传的一贯做法。综观全书,洪秀全在武经三书中删掉最多的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歌颂的古圣先贤的事迹,如孙子同间篇删「昔殷之兴也」一段四十六字,吴子序删「昔承桑氏之君」一段六十二字,末段「於是文侯身自布席」一段五十五字,吴子图国篇删「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句下二十七字,「古之明王」句下十五字,「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句下四十三字,「武侯尝谋事」一大段一百十一字,吴子料敌篇删开首四十五字,司马法仁本篇删「先王之治」句下六十字,「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六」句下六十一字,司马法天子之义篇删「夏后氏正其德也」句下七十一字,「戎车,夏后氏曰钩车」全段六十九字,「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句下三十七字,「古者」句下四十二字。洪秀全之所以敢於「上掩乎孔、孟」〔一〕,敢于「自圣公然蔑古圣」,做出「黄巢、闯、献所不敢」〔二〕做的革命事业,为中国农民起义最伟大的领袖,也是世界史上农民起义最伟大的领袖,正是出於这种敢於否定中国封建社会所歌颂的古圣先贤的革命精神。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洪秀全却存在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不肯低首下心,不肯委曲求全,也给太平天国革命带来无可补救的后果。洪秀全之所以坚决拒绝从天京作战略撤退唯一救亡良策,就是由於唯我独尊的心理使然。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同武略这样反映出洪秀全多方面的思想的还是少见的。此外,从洪秀全的删改中,还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重要史实,如孙子始计篇说「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是指军队编制、统辖、供应等制度。洪秀全不顾孙子本意,改为「法者,十诫、十斩、十除也」,十诫,即十款天条,与十斩、十除都是太平天国的刑律,这给我们留下一条太平天国刑律最宝贵的记载。又如司马法仁本篇说「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洪秀全把这一节删掉,这是因为太平天国以死为升天,为「喜事」,与庚申十年后刻印的钦定旧遗诏圣书删掉了癸好三年初刻印的旧遗诏圣书中记载约色弗惨哭哀涕为父守孝的地方,都同是证实太平天国视「丧事」为「喜事」是建都天京后规定的最坚强的证据。
这部武略,是太平天国武科考试的兵书。钦定士阶条例规定武士子必须「攻习真圣主钦定武略」,凡省试覆式,默写武略一节,天试覆试,也要默写武略一节〔一〕。
三 版本修改
太平天国的书籍,特别是作为宣传教育用的书籍,在癸好三年以后的版本有了修改。在癸好三年以前的版本,保存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与上帝教义抵触的地方还多,到了癸好三年以一的刻本把它删掉,以求合於一神教的上帝教义〔二〕。
太平诏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妆刻本与改正本不同的地方有三项:第一,初刻本所引孔、孟的学说,诗、书的文句,改正本或全删去,或称古语。原道醒世训引礼运「孔丘曰,大道之行也」一节共一百三十四字,改正本删去;又引易经同人卦也删去。原道觉世训引中庸、诗、书文三句都删去。又引孟子、诗经改正本虽同有,但改作「古语云」。他如原道救世歌「贤否俱循内则篇」,改正本作「贤否俱宜侍养虔」;「盍歌麟趾咏振振」,改正本作「不犯天法得超升」;「孝经当明」,改正本作「孝道当明」;「蓼莪诗句读」,改正本作「孝顺条当守」;就是经史二字,改正本也避免不用,而代以「前代」二字。第二,初刻本所引古事,凡为儒家所常称道而不合於上帝教义的,改正本都删去。原道救世歌第二不正忤父母节有「历山号泣天为动,乌为耘只象为耕,尊为天子富四海,孝德感天夫岂轻」四句,改正本删去。第三不正行杀害节有「是以先代不嗜杀,德合天心天眼开,宠绥四方惟克相,故能一统受天培,夏禹泣罪文献洛,天应人归无可猜」六句,改正本删去。第三,初刻本由古道今或以今溯古的,改正本不作上帝,则作天王自己。原道救世歌「自古君师无异任,只将正道觉斯民,自古善政无异德,只将正道淑其身」,两「自古」改正本上句作「天命」,下句作「天生」;「古来善正修天爵,富贵浮云未足奇」,「古来」改正本作「天生」;「请观桀、纣君天下,铁统江山为酒亡」,改正本作「天父上帝最恶酒,切莫鬼迷惹灭亡」。原道醒世训「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德」,改正本作「上帝广生众民,故能大其德」。这些都是改作上帝的。原道救世歌「过而能改方无过,古人所以诲谆谆」,改正本下句作「予今苦口诲谆谆」,这却是改作天王自己说的。这三点不同,都显着的表示出太平天国书籍改正极力避免牵引儒家以定一尊於独一真神的上帝教。
又如天条书是太平一国的信仰、行动最重要的一部文件,初刻本在序言中「方顺孝得父母乎」下有商汤、周文事一段,「又有妄说拜皇上帝是从番」下,有中国有史鉴可考一大段,援引儒家所常称道的故事,博徵儒家的言论;在规定的丧礼方面,虽不准做佛事,但「大殓、成服、还山」等做法,还保存着中国的旧礼俗。到了改正本,不但是把初刻本所引儒家故事及它的言论尽删去,而且,又另制定了一种新丧礼,以「死」为「升天」,乃「头顶好事,宜欢不宜哭」,把「大殓、成服、还山」与下柩时喝唱等做法,一律废除,即棺柩也不许用,完全改变了中国的旧丧礼。
太平天国经籍初则援引儒家经典,到建都天京后则把它删掉,这原是自然的发展。因为天王借基督教来发动革命,人们指为「从番」,所以他就援引儒家经典来证明中国自盘古至夏、商、周三代都敬拜上帝,以排除阻力。到建都天京后,草创渐定,「万样更新」,已再没有「从番」的顾忌了,而为求定一尊於独一真神唯上帝,却必须把以前所援引的儒家经典删掉,并成立删书衙,把四书、五经中凡与独一真神的上帝教思想有抵触的都加以删改。太平天国不仅对儒家书籍如此,就是对於所宣称崇奉的旧约、新约也加以删改,而在一些着重地方,并经天王加以批解,牵引经文,为自己的政权作凭据。这种把古代称为经典的书籍中与自己的信仰抵触的地方加以删改,而对可以利用的地方则加以牵引的做法,表明太平天国删书的目的是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
四 文学革命
太平天国出版的书籍,多用语体文。这是太平天国的一个进步的文化政策。中国从汉朝以后,文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古文,就是封建统治者模仿三代古文体裁写的文章;一种是语体文,就是人民为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用当时语言写的语文。古文到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武帝时候,政府颁下的文章尔雅的诏书律令,连在政府里工作的小吏都不能了解〔一〕,古文到这时候实际上已经成为死文字了。而人民的语体文,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朝着向上发展的路,在诗歌、戏曲、小说各方面盛开着种种鲜花。封建统治者对新生的语体文学,采取歧视的态度,对已成为死文字的古文,却用富贵利禄鼓励读书人去钻研,使只有极少数人能掌握这一种工具,利用这一种工具为封建统治服务,而绝大多数的人民却看不懂、听不懂,然后才得遂行它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
从汉代以来,不论是汉、魏、六朝的骈体文,唐、宋的古文,明、清的八股文,形式和内容虽有不同,但用的都是死文字。而八股文以反正虚实浅深扇扇立格,代圣贤立言,这样,便连作者的思想也被束缚住了。古文到八股文时代,已经到了僵化的地步。
在太平天国革命前两个世纪以来,除了八股文仍为科举程式之外,其为封建统治阶级当作正宗文学的,是桐城派古文。桐城派古文是以程、朱派理学为内容,以所谓神味格律为外形的一种封建文学。它在思想与格律上,与八股文基本是相通的。封建统治阶级勉强把它叫做「古文」,而把八股文叫做「时文」,但是,都同是一样的僵死的文学。
太平天国革命反对封建统治,在文化思想方面,它的矛头就势必指向这种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封建古文,而在形式上就提倡富有生命力的人民语言的语体文,在内容上就提倡具有思想性战斗性的人民纪实文学,以为当前革命斗争服务。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建都天京,就颁布反对封建古文、提倡语体文的命令。太平天国这些重要文献今天已经看不见了,有一个叫做张汝南的,记他在天京亲见天王所写教育群众的诏旨和太平天国严禁封建古文的布告与提倡语体文的实践说:「其批示皆以韵句,或四言数句如箴颂,或五言数句如歌谣,或七言数句,短者如绝句,长者如古风。惟纯以俗语,不用故实;故实谓之妖话,悉禁之」。又记所见太平天国编写的革命史说:「叙事如间书,用『话说起』及『话分两头』『按下不提等语」〔一〕。从张汝南的记事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古文的明确主张与提倡语体文的实践。张汝南说太平天国「故实谓之妖话,悉禁之」,案「妖」,是太平天国指斥反革命的说法,「故实谓之妖话」,就是说将「古典之言」即封建古文视为反革命的东西,必须把它禁绝。这就可见太平天国打倒封建古文主张的明确与立场的坚决。张汝南说天王的诏旨「纯以俗语,不用故实」,就是说天王的诏旨是用语体文写的。又说太平天国编写的革命史「叙事如间书」,就是说太平天国的史书是用白话演义小说的文体来写的,所以其中用「话说起」及「话分两头」「按下不提」等说书的口语来叙述事实。这又可见太平天国提倡语体文,不仅见於主张,而且是已经实践了的。我们知道,封建皇朝用古文写的诏书律令只是给官吏士子看的,它是特意要劳动人民看不懂听不懂的,而太平天国的文书却「纯以俗语」,使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以下达到广大人民中间去。封建皇朝编写的史书,用的是尔雅古文,或用金匮石室藏於宗朝,或藏於皇史宬,而太平天国编写的革命史,却用白话演义小说文体,把它向广大人民作教育宣传。这就可见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提倡语体文和提倡语体文是为谁服务的了。
太平天国这种主张,据现存的太平天国刊刻的书籍看来,在金田起义后,就已经开始实行了。而作为一种革命政策来提出与推行,则在初建都天京的时候。封建古文有它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古文,也正同反对其他的反革命势力而进行的斗争一样,表现出斗争的尖锐性与长期性。因此,天王要亲自领导这一斗争。现存的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用干王洪仁玕、幼赞王蒙时雍、殿前忠诚二天将李春发名义颁布的戒浮文巧言谕,便是天王指示这一斗争的许多有关文献里面的一篇。这篇文告说:
照得文以纪实,浮文在所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是以前蒙我真圣主降诏,凡前代一切文契书籍不合天情者,概从删除,即六经等书亦皆蒙御笔改正,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於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况现当开国之际,一应奏章文谕,尤属政治所关,更当朴实明晓,不得稍有激刺,挑唆反间,故令人惊奇危惧之笔。且具本章不得用龙德、龙颜及百灵承运、社稷、宗庙等妖魔字样。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推原其故,盖由文墨之士,或少年气盛,喜骋雄谈;或新进恃才,欲夸学富。甚至舞文弄墨,一语也而抑扬其词,则低昂遂判;一事也而参差其说,则曲直难分。倘或听之不聪,即将贻误非浅,可见用浮文者,不惟无益於事,而且有害於事也。本军师等近日登朝,荷蒙真圣主面降圣诏:「……要实叙其事,从某年月日而来,从何地何人证据,一一叙明,语语确凿,不得一词娇艳,毋庸半字虚浮,但有虔敬之意,不须古典之言,故朕改『字典』为『字义』也」。本军师等朝奏钦遵之下,不胜敬凛。为此特颁喧谕,仰合朝内外官员书士人等一体周知。嗣后本章禀奏以及文移书启,总须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才合天情,才符真道。切不可仍蹈积习,从事虚浮,有负本军师等谆谆谕戒之至意焉。
这一道文告,对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极明确的指示。在形式方面,提倡人民语言的语体文,提出「使人一目了然」的目标,反对「古典之言」,使劳动人民都能读能写。在内容方面,提倡人民纪实文学,提出「言贵从心」、「文以纪实」的目标,反对封建贵族文学,指出「浮文」「巧言」对政治的严重危害性,尤其是那些充满封建性和迷信性的浮词滥调必须一概扫除,使文学能为人民大众和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这篇文告,不过是一篇告谕官员书士的文件,它又只是传达天王的指示,是还没有包括太平天国文学革命的全部内容的。但是,只从这一文件看来,就已看出了太平天国所提出的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都确定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方向。
为了贯彻文学的种种改革以有利於革命,太平天国还作了一些有关文学改革的工具干王洪仁玕等会衔通令戒浮文巧言喧谕方面的工作和删改古代文学的示范工作。据现存文献考出的有三种:
一、删定新字典 太平天国反对「古典之言」,所以改「字典」叫做「字义」,并删削字典音注,把向来字典里面博引经史诗文所注的「古典之言」全部删去,只留音某二字,及说文作某解数字,又改说文为其文〔一〕,删编成一部新字典,使人易查易解。
二、制定标点符号 太平天国应用的标点符号有四种:(甲)句号「。」,用在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地方;(乙)顿号「、」,用在文句中并列的语汇之间的停顿的地方;(丙)人名号「│」,加在人名右边;(丁)地名、国名、朝代名、宗派名号「□」,加在地名、国名、朝代名、宗派名右边。天王对人名号和地名号的使用方法,还有两句诗特地加以解释说:「一直是名读某名,双直地名读出声」〔二〕。
三、删改古代文学名着诗经 太平天国改诗经为诗韵〔三〕。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着名的诗歌集子,其中有封建贵族的雅、颂,也有人民用自己的语言歌讴的国风,但其中却包涵有封建迷信,所以太平天国要利用这一部名着,就由天王亲自动手去删改,作为对古代文学名着的批判接受的示范。
太平天国的出版物,就是在它所提出的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的原则指导之下产生的。因此,翻开太平天国的出版物一看,首先就是一种一目了然、明白如话的文体摆在眼前,试看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记天父审问巡查黄文安一段话说:
天父问黄文安曰:「黄文安,尔昨晚周锡能与尔说有何话」?黄文安对曰:「小子问周锡能如何脱身回来。周锡能与小子说曰他是假办妖壮〔一〕投入新墟妖营,今在妖营脱身回来。小子又问他那些还有多少妖兵。周锡能与小子说曰那些妖兵不多,约后日初三来开仗。小子又问他既在那妖营回来,有知得那妖头有如何诡计么?周锡能曰那妖魔无有诡计可设。但得知那妖头今欲用人投营,诱惑我们军心。又说他前投在妖营时,受了妖封六品顶戴。又说妖计不愿与圣兵对战,欲以银钱买和。小子所得周锡能之话如此」。
这种文体,是用人民的口语写的,接近了今天的语体文,确实是做到了太平天国对写作所要求的「明白晓畅,以便人人易解」〔一〕,和「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的目的。
同时太平天国的出版物在新的文体形式里面,又包涵着这一个掀天动地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的伟大内容。当金田起义的号角一响,四面八方的农民就奔集到太平天国的旗帜下,汇集成为一股巨大的洪流,为着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向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猛烈的冲激。现实的革命斗争反映到文学上来首先就是这无敌的人民的巨大力量。天王打服阎罗妖诗道:
阎罗妖鬼都难飞,打得服服畏天威。
天父天兄手段高,阎妖低头钻地龟。
这一首诗,歌唱出上帝的天威,也就是歌唱出人民力量的强大。天父、天兄把阎罗妖打服得像一只钻地的地龟虫一样,极力描绘出一幅人民力量强大无比的图画,表达了农民革命集体的力量,具有创造一个新天地的气魄。
在革命战争中,革命者是藐视敌人,赴汤蹈火,履险如夷的,铜关铁卡,无坚不摧的。这一种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也就反映到文学上来。天情道理书中有一首果然忠勇诗道:
我们弟妹果然忠,胜比常山赵子龙;
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
癸好三年春,诰四民安居乐业谕记金田起义以来,直到天京,所到之处的情况说:
抗王师者前徒倒投顺之戈,凛天威者闻风丧妖人之胆。
辛酉十一年冬,进军上海檄警告外国侵略者说:
自谕之后,倘有不遵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外国侵略者果然如同飞蛾扑火那样向太平天国扑来,於是太平天国英雄们就迎头痛击,把他们打得死的死,逃的逃,龟缩在上海,不敢见仗。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辉煌业迹,记载在诗文上。这些千秋不朽的名句,充分反映了革命者的本色,也作为战鼓和号角鼓舞了革命英雄的斗志。它是生长在农民革命土壤上的红花,是我国文学遗产宝库中永远不朽的花朵。
当然,太平天国的文学革命,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如不够深入,不够彻底,语文还在粗朴阶段,并且应用许多隐语和避讳文字等,但是,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提出反对封建古文,提倡语体文,提出反对浮文巧言的封建文学,提倡文以纪实的人民文学,无论在语文的形式方面,或思想内容方面,都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并且实践了它的主张。它在近代中国文化启蒙运动上应居於先导的地位,是不待论的。
五 代用字、改字、新造字、隐语与方言
在太平天国的文书中,常有代用字、改字、新造字及隐语、方言。兹分条标释於左〔一〕
一、代用字
甲皇上帝、耶稣、天王、圣、神等代用字
天凡用以添字代。圣凡用以胜字、盛字代。上除上帝可用外,馀以尚字代。老除上帝外,馀都以考字、迈字代。神除上帝外,馀以辰字代。主
除上主皇上帝、救世主、真主、幼主、赎病主、主将、主宰的主可用,馀都以司字、专字、柱字代。华凡用以花字代。基凡用以居字代。督凡用以总字、统字代。耶凡用以乎字、也字代。稣
凡用以苏字代。君王唯上帝、基督、洪秀全的父母、洪秀全及洪天贵福可称此君王二字,杨秀清、萧朝贵的儿子可称君字,凡王姓可改汪或改黄或用为字代。
乙避天王、天王父、天王子及各王名讳的代用字
火凡用以煷、伙、夥、炎等字代。洪凡用以鸿、宏字代。秀凡用以绣、绣字代。全凡用以铨、诠等字代。镜洪秀全父名,凡用以鉴字代。福
或用衣旁、或用复、复、馥等字代。光明唯洪秀全儿子光王、明王可用,其馀若取名字,加水旁,作洸囗字样。清凡用以菁字代。朝凡用以潮字代。贵改用桂字。云凡用以芸字代。山
凡用以珊字代。正凡用以政字代。昌凡用以瑲字、菖字代。辉凡用以晖字代。达凡用以闼字代。开凡用以偕字、来字代。曾凡用以永字代,贼情汇纂说洪秀全有一个儿子名曾,后死不复讳。
丙其他
德凡用以得字代。龙凡用以隆字代。荣凡用以容字代。师先师、后师、军师可用此字,馀用司帅、司长、司传、出司,不得泛用师字。龙
凡用以宥字代。温凡用以吞字代。高凡用以交字代。仙凡用以先字代。
二、改字
甲年月日干支所改各字
年改岁。月改期。日改旦。后因写年月日不能强记遵行,此三字渐废。丑改好。卯改荣。亥改开。天酉单是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洪秀全死去复苏那一年称为天酉,以志天恩,馀仍用丁酉。
乙其他
国太平天国改作国,其他列邦及人地名都以郭字代。魁凡写魂、魄、愧、魏等字都从人,写作■、魂、■、■、■字样。鞑加犬傍作■字。
三、新造字
太平天国后期滥行封爵,字书上的字用完了,就造了许多新字供封爵之用。从残存的一些幼主封爵诏旨和册簿中,便看见不少。那些新字只是作为封爵的称号,没有多大的意义,本书不录。现将见於文献中的几个字着录於后。
■钦定敬避字样在■、■二字下解释说:「有金玉之分」。案天王、幼天王的印,金制的作■,玉制的作玺。这是新造的字。
■钦定敬避字样在君王两字下说:「凡王姓可添用此■字避之」。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后列王封多,又无可改,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字之封,人心格而不服」。案此字为小王二字连写,即作小王解,其读音未详〔一〕。
■天情道理书说:「戊申岁三月,天父大开天恩,亲身下凡,出头作主,托东王金口,教导兄弟姊妹乃■天下万郭人民」。又说:「至金田团营,时维十月初一日,天父大显权能,使东王忽然复开金口,耳聪目明,心灵性敏,掌理天国军务,乃■天下弟妹」。考张晓秋粤匪纪略说太平天国改「埋字为■」。案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释「岂可开口自由,埋口自由」联语说:「埋犹言合」。我家乡广西贵县说伤口痊愈后为「埋口」,埋也作合解。又考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说:「好得我四兄乃埋牵带,方得成人」。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记东试题说:「乃埋世人水深长」。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九记太平天国讲道理说:「天王、列王皆天父差下凡间为太平真主,乃埋(贼中以此二字作救字解)世人」。知「乃■」原作「乃埋」。粤方言埋作合字解,贼情汇纂说作救字解是大错的。因不懂粤方言的人照埋字本义作埋葬解,如张汝南便解作「饿死埋之地狱」。太平天国为防误解起见,故把「埋」改为「■」,「乃埋」改为「乃■」。「■」是合共两字合成的新字。其取义就是合共起来。
■天父诗四百零三首说:「一样不■是不虔,诈盲诈哑是瞒天」。四百一十首说:「万样不论论道理,头光髻■好道理」。案此字为正心二字连写,据上引两首诗看来,其义应作正解,其音亦应读作正。
四、隐语
高老指上帝。禾王指洪秀全。禾乃指杨秀清。小天堂指天朝。山山即出字。真草即真心。反草即变心。变妖即逃亡。升天
死叫做升天。云中雪即刀。红粉即火药。长龙即抬枪。顺子即短刀。矛杆即挑子。招衣即号衣。先锋包又名红粉包,即火弹。泥笼称清兵营盘。化关就是臀部,打臀部叫做打化关,厕所叫做化关房。运化
即大便。润泉即小便。
五、方言
咁粤方言,读如敢,作这样解。天父下凡诏书第一部说:「天父咁大权能,我等跪谢天恩」。天父诗四百十七说:「因何逆旨咁瞒天」。
冇粤方言,读如母,作没有解。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释「冇乜所谓」联语说:「冇犹言无」。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又冇才情」。
乜粤方言,读如物,作什么解。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释「动说冇乜所谓」联语说:「乜犹言何」。天父诗四百二十说:「人有乜福福在爷,心不就爷享乜福」。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并无是乜才情」。
畀粤方言,音比,作给解。本古代汉语,见於书经、诗经,今保留於粤方言中。太平天日说:「主有时战饿,其天母及众小妹摘高天甘果畀主食,其色甚黄,其味甚香」。天父诗一百五十七说:「行营面不畀人见,因何贱样不脱完」。
不好粤方言,作不可解。天条书说:「第二天条不好拜邪神」。
好得粤方言,作幸亏解。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说:「今日我们一班弟妹,真真好得我四兄乃埋牵带,方得成人」。
识得粤方言,即懂得。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说:「尔各国拜上帝咁久,有人识得上帝面何样色否?」
知到粤方言,即知道。李秀成自述原稿说:「除此六人外,并未有人知到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又说:「后有人奏闻到,天王知到此事」。
崽粤方言,读如宰,作儿子解,十救诗说:「妈别崽,崽别妈」。又作小孩解,如娃崽。
飞子粤方言,叫票为飞,如买戏票为买飞,领物的票为领飞,所以太平天国叫凭证为「飞子」。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领飞子说:「三更传将令,四更领飞子,五更不许发,天明诘奸宄」。周邦福蒙难述钞说:「真长毛给我黄布条四个。小长毛向我说:『各人带在面前』,条上写的『翼殿右参杂听使』,名曰飞子」。
契爷粤方言,即义父。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张国梁与向帅拜为契爷」。
龟婆粤方言,叫鸨母为龟婆。太平天日记洪秀全斥六乌庙神诗说:「龟婆无怪作家婆」。
千祈粤方言,等於古代丁宁语千万。天命诏旨书说:「众兵将千祈遵天令」。天父诗三百二十一说:「千祈千祈莫讲偏,讲偏一句是瞒天」。
少何粤方言,作少有解。李秀成自述原稿说:「自成知情之事,具(俱)一全登,少何失漏」。
顶颈粤方言,一般指两人争论,互不服气说,有时也指后辈不服教训,顶撞长辈说。天命诏旨书记天兄下凡谕众人说:「倘教导之后,尔各人尚有犯天条者,尚有不遵令者,尚有忤逆顶颈者,尚有临阵退缩者,尔莫怪我高兄发令诛尔也」。
硬颈粤方言,不听教训叫硬颈。天父诗十七说:「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拗颈粤方言,执拗不听从叫拗颈。天父诗三百六十七说:「大话大听细细听,因何拗颈不遵从」。
对紧粤方言,即对着。「紧」是说明动作正在进行的词尾。一个动词加上「紧」这个词尾,就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例如国语说:「我吃着饭」,粤方言说:「我食紧饭」。天命诏旨书记天王诏令说:「各军各营众兵将,各宜为公莫为私,总要一条草(心),对紧天父天兄及朕也」。
拜隘粤方言,抑郁悲伤状。天父诗六十三说:「不用拜隘不用愁」。
番生粤方言,即复苏。天王打死六兽梦兆诏说:「见四虎俱死,单二乌狗一条已死,有一条番生,朕用手擒住复打」。
定叠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即把事情办妥的意思。天父诗四百二十六说:「千祈定叠莫慌忙」。李秀成自述原稿说:「过到金山,齐兵定叠」。
和傩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傩读如挪,作共同商量,大家同意,融洽无间解。天情道理书记天王诏旨说:「高天万人只条心,各炼和傩好酌斟」。李秀成给侄容椿子容发谆谕说:「尔等已过绍郡,可与陆主将和傩斟酌,好守绍郡,计克宁波」。
铺排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作安排解。天命诏旨书记天王诏令说:「此是前时行营、坐营铺排如是,今宜听东王调遣」。
铺派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一般作布置解。李秀成给侄容椿子容发谆谕说:「一切已面嘱该员协力助攻,听尔铺派,早成大功,国之幸也」。李秀成此处铺派一词用於军事,则含有调遣的意义。
一齐大齐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都同作大家一起解。天父诗二百二十说:「一齐及好一齐好,一齐不及一带了」。李秀成给宿卫军大佐将陆顺得谆谕说:「以便率众官兵大齐欢呼,敬拜天父」。
落跪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即跪下。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各大齐落跪」。
正将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即方才把。在动词上加个「正」字,是表明时间的关系,便如「正畀我」,就是「方才给我」。李秀成自述原稿说:「第五重用英王陈玉成,第六方是秀成也。英王死后,正将英王之事,交与我为」。就是说以前英王负担的职务,并不是他做,是到英王死后,方才交给他做。曾国藩不懂这个方言,妄改为「英王死后,主将英王之事,交与我为」,便与李秀成的原意不同了。
到步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一般作到达目的地解,也可用作到来解。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得翼王带曾锦兼、张瑞谋等引军到步助战」。又说:「今我主死国亡,我亦被擒到步」。
包荒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作包容解。本易经用语,今保留於浔、梧方言中。李秀成谕李昭寿书说:「本主将事事包荒」。
桥水广西贵县方言,作计谋解。王次长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说:「是上帝教朕桥水,使世人同听而不闻也」。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记天王诏旨说:「神爷试草桥水深,如何吃粥就变心」?
修悠广西贵县方言,作从容不迫、闲暇自得解。十全大吉诗说:「升天享福正修悠」。
〔说明〕我是广西贵县城区人。贵县城区是个商业区。城区说的是贵县方言,商行则说粤方言,城区的本地人和商行交往也说粤方言。但这种粤方言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到来做生意的人并不只广州人,广东各县的方言就有些不同。我这里说的粤方言,就是根据我在贵县听到和说的来说的,是会与南海、番禺说的纯粹广州话的口音有些不同的。又我这里说的广西浔州、梧州一带方言,有些是我听浔州、梧州的同学说过的,有些是根据李秀成自述原稿的,李秀成广西梧州府藤县人。至於贵县方言,则是我在贵县听到,而未在其他地方听过的。说到方言,必须广访周咨,调查研究,而我只凭听闻,接触面又很狭窄,一定会有差错,敬请读者教正!又广州系语说他为渠,说睡为困,说即时为登时等等,查字书都说是「俗谓」,当不是只广州系语如此,不能作为粤方言论,所以本书不列在方言内,并此说明。
六附禁毁反革命书籍
太平天国法律,定有「凡一切妖物、妖文书一概毁化,如有私留者,搜出斩首不留」的条例。所谓「妖物」,是指封建统治的衣冠牌匾等等,「妖文书」则是指反革命的书籍。
反革命对革命是怀有刻骨的仇恨的。有一个叫俞万春的,他在清嘉庆年间,随他父亲镇压广东琼州黎民起义,知黎民是受了水浒传的影响,给官府苛徵暴敛,遂聚众起义。道光初,又随他父亲在署广东连县任上,见破获结会起义案,有举首领宋大哥事。於是在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着手写了二十年才成的一部最反动的荡寇志来抵制水浒传〔一〕。金田起义时江苏反动统治者赶急把它在苏州刊刻,在长江南北的城市乡村间到处散播,妄图从反动的文艺宣传上抗拒革命。庚申十年(一八六○年),太平天国解放苏州,搜出该书版片,立刻烧毁〔一〕。
又有一个叫汪坤的,写了一部盾鼻随闻录,肆意捏造假事,拚命诬蔑太平天国。此人是苏州人,把此书在苏南传布。太平天国解放苏州后,也严令查禁,藏者依律治罪〔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