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太平天国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太平天国史卷六十八 传第二十七 赖文光任化邦朱宏升张宗禹袁大魁

 

  赖文光

  一

  赖文光生于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他「生长粤西」,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年)从天王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经迁拔出来,职司文务,任居朝班。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秋,天京事变后,文光自念值国家多故之秋,正是君臣尝胆之时,是以弃文就武,奉命出师江西,招军以期后用,准遇事先行后奏。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秋,诏命回朝,保卫畿辅。戊午八年(一八五八年)春,天王知文光忠心为国,特予重任,命往江北,协同成天安陈玉成,佐理战守事宜,永固京都门户。文光受命之下,克业自矢,诚恐有负天王交给他的重任。从此,他在江北作战〔一〕。庚申十年四月,他与壹天将洪仁正等同克复天浦省,在此镇守〔二〕。

  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七月,安庆失守,人心惶惶。陈玉成要退守庐州。时文光驻军黄州〔三〕,向陈玉成上谏议,主张北连张洛行、苗沛霖,以顾京左,西出奇兵,进取荆、襄,可图恢复安庆,俾得京门巩固,方是上策,不可退兵。陈玉成不从忠谏,命各军退回庐州〔四〕。文光已经以久着功勋封爵杰天义,归庐州后,陈玉成复行奏请加封为遵王,命与扶王陈德才、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远征西北,广招兵马,以图早复安庆。这年年底,文光等统率军队出征,他在自述里记远征的辉煌战绩说:「直进武关,越秦岭,抵中原,出潼关,于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冬,由郧阳而进汉中,一路滔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甲子十四年(一八六四年)正月,从汉中归救天京,因饥荒无粮,被阻于鄂、皖之交,其间经过,详见陈德才传。

  天京于甲子十四年六月失陷,人心慌乱。军中有偏将何、马、范、陶等谋叛变,文光发觉,立刻加以镇压,军心赖以安定〔一〕。九月,扶王陈德才等部下纷纷叛变,所统各军崩溃,陈德才服毒死。那时候,太平天国在长江北岸大军只剩文光部队和蒙、亳队伍几万人还团结不散。蒙、亳队伍的家乡在安徽蒙城,亳州,一年前已经给刽子手僧格林沁焚烧了,他们无家可归,都有血海深仇,由他们的领袖任化邦、牛宏升、张宗禹、李蕴泰等代表他们,誓同生死,万苦不辞,请文光领导,以效忠太平天国。文光当君辱国亡家破之后,正要竭尽人臣的忠忱,现在得到蒙、亳队伍的效忠报国,使他说不尽的欢欣鼓舞〔二〕。于是把他们用太平天国兵制组织起来,用太平天国兵法训练他们,领导他们向复国的战斗目标前进。又因为他们以精骑善走着名,就特用一种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以走疲劳敌人,我为主动,敌为被动,待敌跟追疲惫,乃突起合兵把它歼灭。这一枝队伍,就以英雄无敌的威风出现在战场上,成为一枝百战百胜威震敌人的军队〔一〕。

  二

  乙好十五年(一八六五年)四月,就在山东曹州歼灭清朝亲王僧格林沁全军,杀死僧格林沁。战役过程长达五个月,而在战役开始前,太平军就已经先掌握了主动权。这一场大战役,是太平天国史上十分卓越的大战役,是对太平军所运用的那一种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具有典型性的范例,就是文光亲自布置和指挥的。

  战役开始于甲子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先南走河南鲁山,诱僧格林沁跟追。十八日(夏历正月初四日),东走叶县,十九日(夏历正月初五日),东北走襄城,二十五日(夏历正月十一日),复向东北走新郑、尉氏,三十日(夏历正月十六日),从尉氏向西南走临颍。僧格林沁跟踪追到鄢陵,人疲马乏,打算在这里休军。太平军见敌人不追,又南走西产,东南走汝宁,伪作攻城状,并散布间谍说将取道信阳南攻湖北,迫使敌人不得不跟追。乙好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八日),僧格林沁从鄢陵南追。二十五日(夏历二月十一日),太平军侦敌将到,留后队在确山待追敌。二月初七日(夏历二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追到,太平军略一接仗,就向遂平、西平、郾城、鄢陵、许州、扶沟各境东走睢州。十三日(夏历三月初一日),太平军渡旧黄河,直奔山东,日夜急走,骑兵越过曹州、单县、定陶、城武、菏泽、郓城、钜野、金乡、济宁境。十九日(夏历三月初七日),在汶上县开河地方渡过运河,既渡,僧格林沁才追到汶上县。二十一日(夏历三月初九日),太平军走到宁阳,折而东南走。二十二日(夏历三月初十日),僧格林沁跟踪追到曲阜,太平军与战,即佯败北走。二十四日(夏历三月十二日),太平军渡汶河,前锋直指济南。二十七日(夏历三月十五日),僧格林沁渡河跟追。这时候,太平军以走拖疲僧格林沁,前后经过两个月,有时以风雨般的急行军,几天就走了千里,有时在百里内盘旋打圈。敌人常常落后一两天,或者几天。僧格林沁因为失了战争的主动权,被迫跟追,走了三千多里路,没有得到休息,所以兵将十分疲劳,步兵逐日跟追,足无停趾,更加疲惫,已经在太平军支配之下了。但是,太平军认为敌人虽然已经疲乏,好比一只还不曾到累倒的猛虎,要更容易地去制服它,仍须要继续地加以摆布。乃折回汶河,南走邹、滕、峄、东走郯城,越江苏赣榆境,南走海州、沭阳,西走邳,复回山东境,北趣滕、邹,在一个月里面,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极力来疲弊敌人。僧格林沁的步兵不要说了,就是骑兵也到了手疲不能举缰索,用布带束着两手缚在肩上来驭马,将士都饿成乾瘪,脚也烂了,眼看就要累倒了。三月下旬(夏历四月中旬),太平军还走到汶上,知敌人疲累已极,决战的时候已到,于是文光下令牛宏升、张宗禹、陈大喜、宋景诗各部回渡运河,走郓城西北水套一带与地方队伍会合,共集中几万人马来歼灭敌人。

  四月初四日(夏历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带着这一支疲兵被拖到曹州府城西的高庄(即高楼集),太平军先派三个小队在庄前诱敌,大军都埋伏在庄外柳林里面。僧格林沁军将近高庄,发现太平军,才仓卒应战,既会战,小队佯败退入柳林中,僧格林沁督兵暴进,伏兵四起,骑兵立刻向侧背包抄,步兵直前冲锋,把僧格林沁军队愈逼愈近,愈包愈紧,围在垓心。僧格林沁无法突围,退守村庄。太平军在村庄周围环筑营垒,掘长濠围住敌人。又在庄外柳林中结集大军作长围防备着敌人逃脱。到三更,僧格林沁用密集的火力打开一条血路,冲出长濠,企图乘夜突围。这是一个下弦的深夜,夜色森沉,不辨东西,但见前面一片森森的柳林的影子。后面追军又到。僧格林沁带着败军跑入柳林去。他不料那儿太平军正布置长围等待着。他穿入柳林后,太平军就四面杀来,僧格林沁的败兵,心寒胆裂,不敢招架,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还不到天亮,就全部被解决了〔一〕。僧格林沁躲到麦陇深处去,给太平军中的童子张皮绠搜索出来,把他杀死,事具张皮绠传。

  三

  僧格林沁带领的军队,是清朝保卫京畿和北方地区的王牌军队。这个由于全身沾满革命英雄和革命群众的鲜血而得高封为世袭罔替的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的僧格林沁,是一条凶恶透顶的豺狼。而今他被杀死了,他的军队被全部歼灭了,清廷大震,山东、直隶仓卒布防,急命两江总督曾国藩做钦差大臣,督师赶赴山东抗拒。曾国藩调集湘、淮军八万人。其中湘军二万人,是久经战斗部队,系攻陷天京后遣撤湘军时特留下以备非常的,淮军六万人,都用洋枪炸炮,并有独立炮兵营,已具有近代化陆军的规模。此外,还有北方各省的八旗、绿营、勇营等军队配合作战。文光军队的武器,以长矛大刀为主,不论在配备上,或在人数上,都相差悬殊,但文光和他的英勇将士们毫不畏惧,运用他们精妙的战术来应付强敌。曾国藩初议设四镇来迎头拦击,后来又筹画利用河流长墙圈制的计策,企图制止太平军的运动,都给文光打破,仍不得不被迫跟追。

  丙寅十六年八月,文光在开封突破沙鲁河防线直入山东,清朝在运河、黄河布置的防线都震动。文光回军河南。时回民在陕、甘起义,文光久知独立难持,孤军难立,九月,特命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领军去陕、甘,连合回众,以成立犄角的形势〔一〕。文光自与鲁王任化邦留在中原。从此文光军队分为东西两路。

  这年十一月,文光南趋湖北,在安陆府罗家集歼灭淮军大将郭松林军,生擒郭松林。十二月,在德安杨家河歼灭淮军大将张树珊军,斩张树珊。丁荣十七年正月,文光复在安陆府尹漋河大败淮军名将刘铭传。二月,再在蕲水立神港歼灭湘军大将彭毓橘军,杀彭毓橘。这时候,文光在几个月里面,连覆敌军,杀敌将,披霜踏雪,战无不胜,士气大振,都企望恢复太平天国就在目前。于是文光以剽疾无前的威势折而东走,五月,从山东戴庙突破运河防线,入登州、莱州。

  四

  时清廷以李鸿章代曾国藩做钦差大臣。李鸿章在前一年的二月,就向曾国藩函论部将刘铭传「向于地势兵略尤明」,其所陈:「遍阅各处形势,惟有挤过运河,放入青、莱,可以灭贼」的计策为「有见」〔一〕。至是,文光既破运防,入登、莱,正中其计。于是李鸿章立移运河东所筑长墙到运河西边去做外圈。并防胶莱河做内圈,大徵各省兵助淮军防守。初,文光东走计划,是因为中原久经兵燹,军赀难筹,而登、莱富庶,打算去徵集军赀,而且想在那里过炎暑,到秋凉才西返中原四战的地区,不意敌人圈围得这样迅速,到了被围,始回军攻胶莱河防。七月,从滩河把它突破。进攻运防,而敌人死命扼守,文光苦战不能破。军中相戒说:「今后千万不再入这种牛角啊」〔二〕!但是,为时已经迟了。这时候,文光军被圈在运河以东江苏、山东两省的海隅上,战场被紧缩在一隅,无法运用游击性的运动战,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遂为强敌所败。这年十月,鲁王任化邦在江苏赣榆战死。文光复走山东。十一月初九日(夏历十一月廿九日),在寿光县弥河被敌人四面包围,全军覆败。文光收拾馀军千多人,从昌乐、诸城、日照向江苏赣榆日夜奔驰,十六日(夏历十二月初六日),走到离宿迁几十里,打算抢渡运河,敌军赶到截击,不果。折回沐阳,十七日(夏历十二月初七日)夜二更,突破城南六塘河清军防线,从清河、淮安向保应、高垂、邵伯急走。清军得到文光强渡六塘河消息,立刻分路日夜兜追。廿一日夜(夏历十二月十一日夜),文光走到扬州东北湾头、瓦窑铺〔一〕,曳布做桥,人马从布桥过渡,敌水师开炮轰击布桥,敌陆军又从后追到,军覆,文光被执〔二〕。他索纸疾书生平,洋洋千言,说到太平天国兴亡事,慷慨激昂,最后夷然说道:「古之君子,国败家亡,君辱臣死,大义昭然。予惟一死以报邦家,以全臣节为」〔一〕。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夏历十二月十六日),在扬州从容就义〔二〕。

  任化邦

  任化邦小时名柱,安徽蒙城县檀城集人〔一〕。他是捻党蓝旗的一个领袖〔二〕,与龚德树定计杀死剑永敬、剑天台,制止了蓝旗的异动〔三〕。后来屡立大功,进封鲁王。

  化邦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英雄〔四〕。他统帅骑兵,骁勇善战,最凶狠的僧格林沁带领的东三省和蒙古马隘都给他歼灭尽。湘军名将鲍超、淮军名将剑名传都极怕他,望见他的旗影就奔避。李鸿章不得不低头承认他「实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五〕,至以项羽相比〔六〕。

  化邦又是一个十分机警和闪电般行动的人物,太平天国丙寅十六年夏天,大军驻在近淮河的平罗山、常家镇。这一带,淮河水涨时,常常几十里内都成汪洋,附近大村都踞高阜,向恃船出入。时清军驻营在高地,定计以七十五垒,连缀十多里,每里六、七垒,垒成,再按段掘濠,一夜可以完工,以合围困太平军于绝地。时清军有两营护轻重在后未到,还差四里阔地段未填所扎。这一日,天气忽然十分酷热,化邦已侦知清军计,扎好木篺,预备第二天渡淮河。黄昏时候,军中有人发见蚂蚁成结队不断上树,来向化邦报告。化邦知道大雨就要到来,立刻改变明天渡河的决定,传令各营即刻拔营,二更,从敌人没有填的扎的缺口出险,而大雷雨已经到来了。到第二天午时雨暂停,接着又复倾盆而下,直到第三天晚才稍晴,遥望沿淮波光万顷,假使化邦不是十分机警,当机立断,并且闪电般行动,稍一徘徊,几万大军就都要淹没在大水里,三国时,魏国于禁七军淹没于汉水的往事,将复再见了。敌帅安徽巡抚英翰闻太平军出险,顿足说:「坐纵群虎归山了」!要率兵追击。他的部将史念祖谏说:「任柱不死,天心难知,追必不及」。只得偃旗息鼓退兵〔一〕。这年秋,太平军分军入陕、甘,化邦与赖文光留中原,当东路。化邦善战,文光多谋,屡歼敌军,敌人震

  ,丁荣十七年夏,大军误入山东登州、莱州牛角地区,苦战不能突破清军运河防线,太平军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敌人十分惧怕化邦,化邦不死,还不敢逼迫太平军。因此,他们就用三品花翎顶戴、二万两银重金奖赏叛徒潘遣升,去暗杀化邦。十月初四日(夏历十月廿四日),化邦调集马步精锐埋伏在江苏赣榆县城南乡村树林后,乘敌军追来,远道疲乏,打算一举把它歼灭,这一天下行一时后,敌军剑铭传与善庆等部都追到赣榆城下,向居民打听太平军的踪迹,都说:「已去青口一带,离城很远了」。清军由城东进,天忽大雾,垂罩四野,昏不见人。太平军突起,分为数路向清军包围,化邦带领马直抄敌后。冲杀三、四回合,善庆军先败,剑铭传军也就要支持不住。忽地叛徒潘贵升从清军里带了一枝马隧,在烟雾之中,假冒太平天国旗号,混入太平军阵中,乘化邦指挥将士向前前冲杀,没有防备,从后瞄淮,打穿化邦腰肋,登时身死。奸细在军中高声喊说:「鲁王受枪伤死了」!摇动了军心,敌人乘势反攻,众军败退〔一〕。化邦既战死,部众由弟任三应代领〔二〕。任三应后来在扬州渡河时战死〔三〕。在化邦战死后四十五日,东路军在山东寿光县弥河覆败,再过十二日,遵王赖文光在扬州被执牺牲。

  牛宏升

  牛宏升安徽毫州人〔一〕,他是捻党的一个领袖,加入太平天国,以功封荆王。天京陷后,与任化邦、张宗禹、李蕴泰等率领蒙城、亳州队伍,同请遵王赖文光领导,效忠太平天国,继续抗战。

  太平天国丙寅十六年(一八六六年)四月,牛宏升与张宗禹为一路,赖文光与任化邦为一路,转战曹、徐、淮、泗间。宏升与张宗禹这一路军,四月十八日(夏历四月二十日),从山东曹县进入江苏丰县,第二天入沛县,廿一日(夏历廿三日)到徐州城西十多里,以敌有防备,旋即退去。廿三、四等日(夏历廿五、六等日),到铜山的双沟、杨家洼一带。廿六日(夏历四月廿八日),到宿迁的埠子镇、洋河集向清军运可防线开始进攻,敌人陆军赶到拦截,水师踞河抗拒,不得东渡,乃从利国驿折回铜山。五月初六日(夏历五月初八日),在铜山打破清军的截击后,宏升与张宗禹又分为两路,从江苏进入河南。

  敌帅曾国藩派周盛波部跟追宏升。五月十三日(夏历五月十五日),周盛波追到河南永城的同和集,探知宏升要从白龙王庙过涡河,他就连夜穷追。十五日(夏历十七日)五更,到白龙王庙,宏升已过涡过。周盛波分三路追来,并以马队从两帝冲截。宏升见敌人追到,立刻反旗迎击,他一马当先,挺矛直取周盛波,刺倒他的坐马,敌人拼命死斗,宏升也受了伤。这是一场大血战。这一天战后,宏升从安亳州入河南鹿邑、陈州。敌人跟追了四百多里,到鹿邑马家寨就被拖倒,人马伤病,不能行动〔一〕。不幸宏升竟因伤发死〔二〕,军队未能及时赶来围残,使敌人幸逃了覆亡。张禹爵张禹爵是张洛行二哥张敏行的第五儿子,又名琢,字玉振。张洛行就义,儿子也同时牺牲了,张敏行把禹爵做张洛行嗣子,天王封他做幼沃王,承袭张洛行王爵〔一〕。禹爵少年英雄。太平天国丙寅十六年(一八六六年)九月,遵王赖文光派梁王张宗禹与禹爵领军西入陕、甘,往连回众。在西路军中,禹爵骁勇善战,为全军之冠,他行五,年纪小,敌人称他做张五孩,望见他的旗影就胆落。这年十二月初九日(夏历十二月十八日),在西安霸桥十字坡用埋伏计诱敌入伏,禹爵亲领万骑从左右两方包抄,把敌人曾曾围里,不到半天,就把清朝陕西巡抚剑蓉部下湘军全部歼灭,西路军的声威震动了关、陇〔二〕。

  丁荣十七年(一八六七年)十月,回师救东路军,十一月初三日(夏历十一月廿三日)到宜川,探知龙王辿冰桥方结,黄河东岸敌军防守极严。张宗禹对禹爵说:「先施小计,仍须力取,非贤弟不能破敌」。因退扎四十里,到晚上,叫禹爵带短刀队五百人去袭击敌人。禹爵领命,与五百战士都骑上快马,一阵风似地驰到黄河边,渡过了冰桥,立刻下马动手拔去敌人营垒前插的鹿角,拿出火球,去烧敌垒。到处火发,火光烛天。张宗禹望见火起,知禹爵已得手,急命大军上马,擂鼓急进。原来这一天敌人探知太平军向后远退,就认为是因是有防备不敢在这个渡口过河了,料不到会来夜袭。边到营垒被烧,才起来格斗,心里已着慌,又听到阵阵的北风吹来战鼓声,越来越急,越来越近,更加慌乱了。禹爵带领着五百短刀队,杀入垒内,攻破了这一个营垒,又杀进另一个营垒,杀得垒内屁横,濠边血满。在大军还没有赶到以前,禹爵已经把敌人的营垒全部攻破。于是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吉州〔一〕。向前赶救不及,东路军旋即覆败,遂与敌争逐于直隶境。

  戊辰十八年(一八六八年)正月三十一日(夏历二月廿三日)夜,禹爵与怀王邱远才军分开宿营在直隶饶阳东北两个村庄。敌人夜袭邱远才军,势极危急。禹爵得报,急带部队飞马去救,正与敌鏖战中,忽被枪子打入咽喉,将士趋救,仅存微息,用马驮载而归,敌不敢追。第二天下午,伤重逝世〔二〕。辛亥革命后,在涡阳建立衣冠冢,与妻蔡氏合葬,事具蔡氏传。

  张宗禹 袁大魁

  张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张大庄人,沃王张洛行的族侄〔一〕。他出身地主阶级,家有田五、六百亩,在家读书〔二〕,随张洛行起义,以功封梁王。天京陷后,宗禹和任化邦等带领蒙、亳队伍归遵王赖文光领导。

  太平天国丙寅十六年(一八六六年)秋,赖文光命宗禹和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统军入陕、甘,去连合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宗禹入陕,所向克捷。十一月,进到西安,在城东霸桥十字坡歼灭清朝陕西巡抚剑蓉部湘军,斩提督萧德扬。丁荣十七年(一八六七年)二月,过渭北,与回军会师〔三〕。九月,宗禹从蒲城突入北山,约回军派兵牵制敌人,于是经鄜州、甘泉向宜川县北云,岩镇一带急进。敌人追来,回军伏兵在洛川县大贤村,歼灭清军后队寿春镇总兵李祥和军,杀李祥和。清军前队回救不及,迟疑了几天不敢追。宗禹军就在十月初二日(夏历十月廿二日)克延川,回军在初七日(夏历廿七日)克绥德州〔一〕,宗禹军地进入绥德州休整〔二〕。

  宗禹在绥德州接到遵王赖文光告急文书,用老翁计从龙王■打破清军河防,经山西,出河南,直攻北京,以救援东路军。

  戊辰十八年(一八六八年)正月入直隶,从鸡泽、平乡挺进定州,逼易州,军锋直指北京。清廷大震,急任命三路钦差大臣,以左宗棠、李鸿章、都兴阿提任,并以恭亲奕诉节制各路统兵大臣及战地各省督抚,徵调全国精兵云集直隶,分路围堵。

  宗禹进入直隶后,就得到东路军覆败赖文光被俘死难的消息。他集诸将会议说:「遵王既军败升天,赶救不及,现在应急回陕北,与回军相依,以免被妖围困,再蹈遵王覆辙」。于是率军从河南卫辉、新乡一带,西向获嘉、修武,打算仍经山西回陕北。这是一个阻山面河形势隘狭的地区,敌人扼险堵御,并设计要在这里把宗禹圈围。宗禹不得过,乃急出险,折而东趋,与敌驰逐于直、豫、鲁三省平原之上〔一〕。

  宗禹军队到处,解救人民的痛苦〔二〕。人民大悦。当时河南、直隶两省人民,受尽地主阶级和清朝反动统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在漫漫长夜的苦难日子里,望到了西路军到来,都纷纷起义。河南人民起义军就在怀庆加入,直隶的监民军(清朝反动统治证蔑为「监枭」)、马军(清朝反动统治证蔑为「马贼」)、会党就在西路军入境时,到处加入〔三〕。那些没有参加军队的群众,也都在自己的家乡起协助军队的作用。其中特别是直隶的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一带,地处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交通要冲,各村人民建筑堡寨,专与清军为敌,清军到来,列队登陴以拒,就是妇女们也英勇异常,他们都拿竹帚钱锨,从上风扬土,以眯敌人眼睛,虽战死经毫不怕〔一〕。西路军由于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援,所以到进入直隶之后,就大大地增加它的威势。

  宗禹鉴于东路军入围被覆没的教训,他时时把「妖势大,不应与战,专以走拖疲它,就可以长胜不败」,「我们不怕打,只怕围」的战斗原理警惕将士〔二〕。全军每人带着几匹战马,势如风雨,星驰电制奔突在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平原上,专以走拖疲清军。清钦差大臣左宗棠、李鸿章等军被迫日夜跟追,求战不得,都失了战争的主动权。三月,宗禹乘敌追疲,在河南开封、滑县连破清将郭保昌、唐仁兼等军,杀清提督周盈瑞、陈振邦等。

  这时候,在战场几百里之内,清朝有三个钦差大臣,一个总督,三个巡抚,两个侍郎,一个将军,而在上面又加了一个亲王来统制。这就尖锐地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皇帝与军阀、满洲贵族与汉族大地主之间的斗争。左宗棠对人生气说:「禀命专命均有不可,束缚驰骤奚以马为功」〔三〕!李鸿章也对人悲欢说,再同这样下去,「其免于九节度使之溃者几希」〔一〕!敌人内部的矛盾,产生明争暗斗的纠纷与悲观失望的情绪。不半,大水暴发,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四月,宗禹率军从天津南走山东高唐境,敌军跟追南下,过沧州。沧州南有捷地霸,在运河东岸,当减河口,以时启闭蓄泄济运的水闸。减河自捷地霸到海边牧猪港,计路百多里,横互东西,水涨足限北走天津的路。这时漳、卫上游山水暴发,运河陡长到一丈五、六尺,水面阔到二、三十丈,水势之大且早为向来所未有。这就给敌人利用河流长墙圈制的策略以极大的便利。于是敌人就开捷地霸导运河水入减河,并在河北沿堤筑长墙以为扼守。于是直隶、山东两省境内运河都筑长墙,分段派军扼守。时挑濬张秋运河刚完工,而黄河水大涨,敌人开霸引黄河水入运河,复调水师从张秋、临清驶入德州,敌人用运河筑长墙圈围的毒计全部完成。从此,宗禹军队北面给减河堵断去路,西面给运河堵断去路,南面给黄河堵断去路,东面却是茫茫大海,于是走天津无路,出运河不能,渡黄河不得,战场被蹙在减河的南面,运河的东面和黄河的北面一隅的地方。敌人因黄河大涨,打算赶紧缩地圈围,又以运防为外圈,而就恩县、夏津、高唐的马颊河,截长补短书为里圈。沿马颊河西北岸聊联筑长墙,由临邑、陵县筑墙挑濠与马颊河长墙相接,而留临邑到济阳间黄河边约百里地诱宗禹回走西南一隅,再行就地围扎。宗禹军到济阳,看破敌人阴谋,复折东北走,没有中计。但是,自马颊河和陵县、临邑横墙筑成,敌人缩地圈围的布置已成,又值伏汛盛涨,雨水泛滥,武定、东昌以南,平地都满水,走路愈蹙,军粮乏绝,敌人就四面纵兵进击。六月,宗禹军被圈围在山东境内黄河、运河、徒骇河三条河流的中间〔一〕,七月初一日(夏历六月廿八日),无法出围,全军覆没。宗禹带了十八个骑兵冲出到茌平,夜宿一小村。他躺在床上,想起了春秋时伍员骗追兵的妙计,现在正是用得着这条计的时侯了。于是等候谁人都睡熟,他就悄悄地起来,换过农民的装束,牵了马匹,秘密出走。他到徒骇河边,把马匹拴在大石上,自己穿的衣服和鞋子也抛在一边。他选择好了隐藏的地方,在天上几颗星光闪烁照耀的黑沉沉的长夜里,望那方向走去。从此他就潜藏无踪起来〔二〕。

  宗禹为人,沉静好谋〔三〕,熟读三国演义〔四〕,用兵专以智取〔五〕,他是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一个着名的战略家。时敌帅左宗棠自负谋略,对人宣称智计胜诸葛亮,自号「老亮」〔一〕。他在陕西督兵对抗宗禹,宗禹就从宜川打破河防,进入山西,他写信给儿子自供说:「夏愤欲死」〔二〕。到了他带兵赶到直隶,到处给宗禹拖着跟追,他智绌计穷,无河奈何。李鸿章对人讥笑他说:「张宗禹同剑邦一样多智计,老亮绝对不是他的敌手」〔三〕。宗禹军覆后,清朝统治者无法追踪去逮捕他,就硬要了宣传他投水而死。可是人民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英雄,对宗禹的下落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在直东、在皖北等地,一直到今天宗禹还活生生地存在人民的心中〔四〕。

  袁大魁,梁王张宗禹部将。其出身历史、职位都不详「五」。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十月,张宗禹在陕西绥德州要过黄河,取道山西攻北京,以救赖文光东路军,派大魁带一小队前往宜川县侦探冰桥时期。他到宜川县访明,知道「小雪流裂,大雪合桥」后,回去报告,与宗禹相左,大军已渡过冰桥,追赶不及〔一〕,折回甘交界地方,招集当地起义队伍三千多人,清朝溃勇〔二〕三百多人,又组织甘肃还县、固原州年荒饥民,约共万人。因甘肃境内无粮,于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四月,占领宜川县云岩镇〔一〕。

  大魁既入云岩镇,就立刻将镇城加修,挑浚濠沟,扎木城两座,在山坡上建坚寨两座。每日分途徵集粮食,储积城内,打算踞此地,以窥伺山西,抢渡黄河,与大军会合〔二〕。

  清军急调大军来攻。五月十九日(夏历五月十五日),清军开到宜川,大魁恁卡迎击。清军不得进,移札山头,连放开花大炮轰击,两卡、两木城都被攻陷。大魁退守城寨。清军进迫城根,分投进攻。大魁指挥将士,开放士抛,抛掷檑木滚石,炮石如雨,给敌人以重大伤亡。三十一日(夏历五月二十七日),清军增兵又到。清将观察地形,知一城两寨都很坚固,难以仰攻,改用包围计,六月初二日(夏历五月二十九日),把去路都扼断。大魁部系新集队伍,未经训练,给开花大炮伤亡不少,人心惊惶。大魁见军心不定,难于坚守,要乘清军札营未定撤退,初二夜,大雨如注,遂率众退出。不料清军已经迅速札营扼断去路,又预派截击军队。大魁部队黑夜遭敌人截击,全军溃散,死亡和被俘牺牲的五千多人,检点张太平天国史

  卷六十八大有、指挥施万才、李纲山、李成玉、将军曹振邦、两司为周友明、军功袁昆冈都被俘牺牲〔一〕。

  大魁率壮士数十人,杀出重图。七月内,在宜川县燕曲堡收集冲出部队和甘肃饥民、散勇八、九百人,复被清军击败。冬间,占领陕西保安县老岩窑,又招集游民、散勇数百,粼寨人民都蓄发拥护太平天国。大■编为五队,每队设一指挥、一将军统带,敢清军进止为趋避,条忽狎至,展开游击战,敌人不能得其踪迹〔二〕。

  时梁王张宗禹全军在山东覆没已传遍陕北。太平天国己已十九年(清同治八年)春,大魁为振飞民心,乃大张太平天国己已十九年布告,宣传太平天国正朔,号召陕、甘人民〔三〕。

  三月下旬,驻地给清军知悉,三月三十夜(夏历四月初五夜),潜师来袭,黎明抵近老岩窑三十里的马蹄沟,夺隘而入,他卡也都陷落。四月初一日(夏历四月初七日),清军分路直逼老岩窑,见壁立千仞,下临洛水,其窑悬岩中,左右立木为栅,两旁皆临深堑,小桥横阁,仅通一人为出入的路,早将巨绳曳桥令起,更无他路。清军苦攻,只将窑前近洛处水楼攻毁,无法近洞口。清将筹商,知岩旁岩下都无可着手,非从岩顶凿石立柱,潜缒而下,无由得抵洞门。於是雇石工上岩开凿,一面派军逐日更番攻打,多积蒿草柴伪作火攻状,故布疑阵。初九日(夏历四月十五日),岩上石路凿成。从这一天起,派队轮攻,枪炮日夜不绝,时放喷筒火箭使防守不得休息,五更始收队。如是者两天。十一日(夏历四月十七日)黎明前,方鸣金收队,清军战士十多名,就从岩巅抱皮绳缒至栅外,守军因日夜防守,已疲极回洞内酣睡。过一会儿,缒下的愈多,拔栅闯入,连抛火弹。大魁惊醒,急呼将士迎拒,清军短兵刺,措手不及,大魁与弟袁二和全军将士都牺牲。於是太平天国陕西部队也败亡,敌人没有后顾忧,始敢一意入甘肃,进攻回军〔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