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悲愤而後有学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藏要》第二辑叙

 

  八经六律十三论总

  一、《佛母宝德藏经》

  二、《能断金刚经》

  三、《华严?十回向品》

  四、《涅 ?师子吼品》

  五、《无尽意经》

  六、《维摩诘经》

  七、《长阿含经?第一分》

  八、《法句经》

  九、《四分戒本》

  十、《五分戒本》

  十一、《解脱戒经》

  十二、《有部戒经》

  十三、《僧祗戒本》

  十四、《萨婆多部律摄》

  十五、《十二门论》

  十六、《百论》

  十七、《广百论本》

  十八、《中观释论》

  十九、《宝性论》

  二十、《瑜伽?抉择分?五识意地》

  二十一、《庄严经论》

  二十二、《观所缘论释》

  二十三、《佛地经论》

  二十四、《因明入论》

  二十五、《菩提行经》

  二十六、《成实论》

  二十七、《俱舍论》

  《藏要》二辑,举经律论二十七种,仍本一辑主旨继续而营者也。般若道场,闻者记录或广或略,或以长行,或以偈颂。一辑于长行略广,五分中撮其大凡;二辑则举《宝德藏经》三十二品偈颂。读者若先颂後长行,此经犹前 陀南;若先长行後颂,此经则後 陀南也。《心经》谈空三昧,是舍利子般若类;《金刚》谈无相三昧,是须菩提般若类也。一辑举《华严》根本为〈十地〉,二辑举《华严》临入为〈十向〉,小大、自他、理事,无不资力回向以为转移也。一辑《涅 》,举〈迦叶〉法用;二辑《涅 》,举〈师吼〉法义,用以示善巧义以示切要也。《般若》以殊特义,说行中因果义;《无尽意经》则以平等义,说行中因果义也。又《般若》、《华严》诸经,以殊特义说境、行、果义;而《维摩诘经》,亦以平等义说境、行、果义也。方便利他,真俗神通,行菩萨行,见十方佛。世俗以之为神奇,大道以之为通途也。《杂含》五诵,深于谈禅;《长含》四分,详于破执。一辑、二辑,都举其初而已。《法句经》者,要偈多存,古经犹聚,诚根据之有由,而小藏之精要欤﹗上来辑经,大举其六,小举其二,凡八种也。

  此方律籍,可称该备,正量未来,而有明了,一辑所举,《十诵》、《善见》而已。二辑则法藏之《四分》、化地之《五分》、饮光之《解脱》、有部之《戒经》、大众之《僧祗》,无不次第举其戒本,而使八家部执,详略异同,比例研求,堪资取舍,则戒学之大营也。复举有部《律摄》,以四句颂摄戒多事,复叙戒文随事分释。文则视广律为简,义则较广律为繁。研戒之初,莫此为便,又戒学之切要也。上来辑律,凡六种也。

  龙树《中论》,大小染净,三科十二支,二取二空,赅摄于四百四十六偈,阐扬空义,汪 大哉,而无以示入德之门,于是抉择《中论》,约为十二以示之门。初三因缘观空,次三相观空,次二生灭变异观空,後四因果、作者、时、生以观空是也。提婆推演《中论》,作瑜伽行四百颂,未能全来,所来者《百论》十品,罪福、神我、一、异、情、尘、因、果、常、空而已。又《广百论》八品,常、我、时、见、根、边、相、诫,为四百颂之後二百颂而已。然外内之论义,既已详尽,《中论》之法门,亦复增多。谈空之义,至矣极矣﹗虽然,教诫弟子毋恶取空,当留意也。诠释《中论》,此土唯三。青目既举于前,安慧当续于後,故继于《中观释论》也。《宝性论》者,依《陀罗尼自在王经》,以七金刚句摄一切佛法。《自在王经》与《大涅 经》,均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菩提功德,利众生业,皆所以见性。三宝一归,但指不同,初无歧异。然所谓一切空者,见性涅 是也。上来五论,皆龙树学也。一辑举菩萨行,二辑举菩萨境。五识意地抉择,则唯识了义境也。《庄严》与〈菩萨地〉诸品,名同而义别,西域不娴不能弘法,盖菩萨行之推广谈,与菩萨地功用无或殊也。《观所缘》,则唯识相分自内而已。此宗谈果,莫详于《佛地论》。四智心品为用,清净法界为体,菩提、涅 二转依义,体用须明也。一辑《门论》,谈因明原理。二辑《入论》,谈因明作法而已。上来五论,皆无着学也。《菩提行经》者,抉集群经,赞发菩提心,修行六度,回向众生,非龙树所作,而谈空义大破瑜伽,倘亦龙树学欤?小趣大者,《成实》入《般若》之半途,《俱舍》造《瑜伽》之中路。欲探大乘由来,二论诚不可不读也。上来三论,皆系于龙树、无着学也。总论所辑,凡十三也。

  要之,此二十七种经律论,约略而谈,经之所的,无非般若、瑜伽法门;论之所趣,无非龙树、无着之学;而律则八家所立,罄无不宜;大道正轨,诚在于斯,老马示途,诚慰饥渴,世有智者,行远升高,其必以是辑作厥权舆欤?

  (选自民国1935年10月支那内学院校刊《藏要》第二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