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方苞〗(1668-1749年)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年青时受教于父兄,于桐城、安应童子试,选为贡生,入国子监。以文学闻名京师,颇受韩□、李光地、万斯同、宸英等的赞誉。曾结识李□等。有弟子戴名世等人。曾教家馆数年。康熙三十八(1699)江南乡试中解元,四十五年会试中式,以母病未予殿试。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免死隶旗籍。后以文学待命人值南书房。未几,改值畅春园蒙养斋。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获赦。九年特授中允,后又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教习庶吉士、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礼部右侍郎等职。乾隆四年(1739)受责致仕,不复出,着述终老。、论文提倡“义法”,以《汉书》、《后汉书》及唐宋八家之作辑成《古文约选》。学生读此可掌握义法,可致圣人之教,可从科场上打开功名利禄之门。所作散文多系经说及书序碑传之类,立论多本程朱学说。谓君子之过,值人事之变,而无以自解免者,十之七;观理而不审者,十之三;众人之过,无心而蹈之者,十之三;自知而不能胜其欲者,十之七。故君子之过,诚所谓过,盖仁义之过中者尔;众人之过,非所谓过,其恶之小者尔,君子而为圣人者,其得过,必以人事之变,观理而不审者则鲜矣;众人而为小人者,皆不胜其欲,而动于恶,其无心而蹈之者亦鲜矣。众人之于大恶,常畏而不敢为,小人则不胜其欲,而姑息自恕。圣人视过之小,犹众人视过之大,故凛然而不敢犯;小人视过之大,犹众人视过之小,故悍然而不能顾。服物之初御,常恐其污且毁,既污且毁,则不复惜之。倘若不以细过自恕而轻蹈之,则不至于大恶不止。又论述世人通蔽。指出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已,则以为怒者,学术之公害。同乎已,则以为是,异乎已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君子则不然。誉乎己,则惧,无以实而掠美;毁乎己,则幸,幸吾得知而改之;同乎己,则疑,疑有所蔽,而是而自坚;异乎己,则思,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为学独守程朱。为穷理之学,在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前,未有如这五人者;在此人之后,学者能承其绪并推而广之,则可稍有所得,如背道而驰,则只能成为学。指出昔先王以道明民,范其耳目百体,以养所受之中,故精之可至于命,粗亦不失为寡过,使人渐而致之,积久而通。因此,入德易,造道深。程朱之学所祖述者,皆如此。但自王阳明出,天下聪明秀杰之士,无虑皆弃程朱之说而从之。多苦内之严且密,而乐王氏之疏;苦其外之拘且详,而乐王氏之简。凡世所称奇节伟行非常之功,皆可勉强奋发,一旦而成之,若自事其必,自有生之日以至于死,无一息不依赖天理,而无或少便其私,非圣者不能。而程朱必以是为宗,由是耳目百体,一式于义则,而无须臾之纵,岂好为苟难?又对常平仓谷之粜籴,救灾之政,及收访经史旧板等多有疏。于经尤精《三礼》、《春秋》。工于时文,清真雅正。为桐城派创始人。着有《周官辨》、《周官集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春秋比事目录》、《周官折疑》、《礼记析疑》、《方望溪先生全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