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尹□

 

  〖尹□〗(1071-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号和靖处士。北宋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儒学世家,少受家学之教,后师事程颐。终身不就举业。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陷洛阳,嫁死而复□,由门人置山峪中而幸免于难。后奔蜀。反对议和,主张抗金。绍兴四年(1134),在程颐读《易》地,建“三畏斋”以居,潜心研究儒学,精研《论语》、《孟子》。建炎八年(1138),经举荐,授秘书少监,迁礼部侍郎兼侍讲。他笃守师说,“只就‘敬’字上做工夫。”惟家法是守,惟师言必行。创和靖学派,着名弟子有吕和问、吕广问、吕本中、刘芮、韩元吉等。他格守二程“格物致知”之说,以为“圣人必可学而至”。问学才能明理,理明则物不能蔽。学须以诚以敬。应问之欲切,思之欲近,若泛问远思则无所得。而要做到有疑必问,若心有疑不问,则终于自信,无所进益。学者不可以富贵为大事,如富贵役其心,则不可为。又认为“进德修业”,须忠信。忠不欺,信不诈,则可入德。昔孔子尝以忠信告子张。《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进德的方法是学习圣人之书。提出学有三要,一为玩味,对讽□言辞要深研探索,求圣人用心精微。二为涵养,存养气质,成就充实,“至于刚大”,然后为得。三为践履(用),不徒其空言,要见之于行事,躬行之实,施于日用,形于动静语默,开物成务之际,不离此道,才可谓修学。他承袭二程“去人欲,存天理”学说。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好治事饮食,所谓养其小作,为小人。人心不足,秀才渴望解(送),得解而望及第,绿衫望绯衫,绯衫望紫衫,此是小人之欲。要去欲就要“养心”,“养气”。要做到耳不妄听,目不妄视,口不妄言,心无妄思,四者不妄,则可为圣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静中之功,是心虚气平,以此应事。治心以正,躬行以静,进退有义,得失有命,守道在己,成功则天,为者败之,不如自然。使自己的行为与“天命”相符。他提倡慎言行,认为言行是君子之枢机,罪莫大于好进,祸莫过于多言,故不可不慎,应做到“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他治学重视《诗经》序、《易》的系辞。认为序与系辞皆为圣人之作。故读《诗》不先学序,犹如人室不由门人;读《易》不学系辞,犹如饮食不知其味。尹□继承二程学说,并实体力行。全祖望评谓“于洛学最为晚,而守其师说最醇。五峰以为程氏后起之龙象,东发以为不失其师传着,良非过矣(《宋元学案·和靖学案》)。着有《和靖集》、《孟子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