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韩诗学派

 

  〖韩诗学派〗创始人韩婴,西汉燕地(今北京市)人。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韩婴推测诗人的思想,为《诗经》作《内外传》,数万字,该书语言与齐、鲁语言很不相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淮南人贲生向韩学诗。燕赵地方研习《诗经》都拜韩生为师。他也传授《易经》,作《易传》,然而燕赵地方的人喜好《诗经九所以韩氏易学不太发展,仅由其本人传授。武帝时,普与董仲舒在皇帝面前辩论,董仲舒不能辩服他。后来,他的孙子韩商官拜博士。赵子,是河内人,拜韩生为师学习《诗经》,又传授《韩诗》给蔡谊。蔡谊传授《韩诗》给食子公和王吉。王吉是昌邑王的中尉,传授《韩诗》给长孙顺,长孙顺官拜博士。食于公是博士官,传授《韩诗》给栗丰。由此韩诗学派中又分为王氏诗学派、食氏诗学派和长孙氏诗学派。栗丰的弟子有张就,长孙顺的弟子有□福,他们的学生很多。该学派解诗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在周朝统治正盛的时期,台伯在朝辅佐,有关部门请求兴土木建筑台城,给台伯居住。台伯慨叹地说:“磋!吾—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台伯就到田间地头坐在柴草上去听断狱。台伯露处原野,宿于树下。百姓非常高兴,种地的纺织的都加倍努力。那—年大丰收,百姓丰裕,家家有吃有穿。后来,统治者不体谅民众的疾苦,赋税繁多,百姓贫困,耕织不能适时进行,所以,当人们看见台伯休息过的地方,触景生情,赞美那件事,歌讴那件事。《诗经》说:“蔽□甘棠,勿剪勿伐,台伯所□。”《韩诗》又说:“古者八家而并田,方里为—井,方三百步,长三百步为—里。其田九百亩,广一步,长百步,为—亩。厂百步,长百步,为百亩。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舍二十亩为庐舍,各得二亩半。诗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该学派认为,饮礼,不脱鞋而就座,才合乎礼;光脚而入座,叫做“宴”;能饮酒阶人就饮酒,不能饮酒的人便罢,叫做“□”;强制地一律都饮酒,必须都饮同样多的酒,叫做“沈”;闭门不出,叫做“湎”,所以君子可以“宴”,可以“□”,但是不可以“沈”,不可以“顺”。《韩诗》盛行于东汉。韩诗学派有一些知名学者。薛汉,终生研习《韩诗》。他的父亲和他都因讲授《韩诗章句》着名,撰有《薛君章句》。薛汉从年轻时起,就传授父业,还善说灾异、谶纬,门徒常达数百人。建武初,拜博士,爱诒改定图谶。郅恽,研习《韩诗》和《春秋公羊之严氏传》,通晓天文、历法、数学。杜抚,拜薛汉为师,将《韩诗章句》定稿。后来返回家乡犍为郡武阳县教授学生,性格沈静,酷爱儒学,一举一动,必按礼行事,弟子千余人。还作《诗题约义通》,学者称为《钦君注》。赵晔,少年时曾为县吏。后来放弃吏职,投杜抚学习《韩诗》。为研习得深透,连续二十年不回家,不回信,家里人以为他已经死亡,给他发丧、服孝。直到老师钦抚故去,赵晔才回家。谢绝官家台补,寿终在家里。着有《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到会稽,读《诗细历神渊》有感而叹,认为这部着作比《论衡》还好。薛汉的学生,还有廉范、尹勤等。李恂,少年时就学习《韩诗》,后来教授学生常常达到数百人。夏恭,研习《韩诗》、《盂氏易》,教授门徒常千余人。唐檀,少年时就学于太学,学习《京氏易》、《韩诗》和《春秋公羊之颜氏传》,喜好灾异、星占。后回乡里豫章南昌县,教授学生常达百余人。廖扶,研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学生常达数百人。张恭祖,研习《韩诗》,弟子有郑玄,郑玄的弟子有崔炎。杜琼,少年时拜任安为师,后来着《韩诗章句》十多万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