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孜堂学派

 

  〖孜堂学派〗创始人张烈(生卒年不详)。张烈,字武承,一字庄持。清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因其室名孜堂,故称该派为孜堂学派。张烈有私淑弟子冯濂。其交游者有曹本荣、陆陇其等。张烈初嗜王守仁之学,后又专守朱熹之学,而激烈攻击王学。举王守仁《传习录》进行辩驳,其最要者有三:一辨心即理之说;一辨致知格物之说;一辨知行合一之说。在其着作中,有大量尊朱抑王之论。他认为,朱熹之言,如食可致饱,衣可御寒,宫室之蔽风雨,药饵之疗疾病,皆为实用,故为须臾不可离之道,而王守仁之学则好高逞辩,导后学以妄涎浮夸,而裂道术。故朱学、王学不可“并存而两用”。他赞扬朱熹得孔于之道,谓“朱子之书,广大精深,无所不备,而要归于平淡切实,雍容详至,不敢为新奇可喜之论。其躬行也,养于未发,省于方动,致谨于威仪言动之间,以达于家国天下事物之变,一一务得其理”。批评陆象山之学“舍是而求非”,“猖狂自恣,侮圣蔑经,未再传而已,不胜其弊”。他指斥王守仁“即宋象山也”。认为“阳明以前,学者守朱学甚严”,“当是时风俗最为淳质,议论一于下,纪纲修于上,而天下号为治平,则朱学之效也。及阳明出,而以致良知为说,窃《大学》、《孟子》之言以文其佛老之实。于宋则取象山,于明则取白抄,藉其杰爽之气,诡幻之之智,俊伟之词,奋然则与朱子为难,盖世风渐下”,“自阳明操戈树帜为天下祸首,于是魁桀黠猾之士,相助为波涛,而庸愚下士尽从风而靡。五经四书悉更面目,纲常名教为之□地矣”。他又进而抨击王氏后学,“一传而为王畿,则直言二氏而不讳,再伟而为李贽,则尽低古之圣贤,而取夫奸雄淫暴者以为法”,哀叹“虽其人已伏辜,而天下相与抑腕而叹慕之。当是时以姚江为圣人,诵法佛老者为名士,评击朱子者为高贤,诃低传注者为傀杰,酗博押谑者为风流。争自号于天下曰‘我学禅者也,学姚江者也’,既显遁于朱教之外,然后可以忽为浊邪而不傀”。张烈于诸经尤精于《易》,其说亦以朱熹《易本义》为宗,谓“易者,象也。言有尽而象无穷。伏羲画为奇偶,再倍而三,因重而六,文、周逐封系象,逐画系受,全是假物取象,不言理,不指事,而万事万理毕具,大旨在因象设事,就事成理”。其代表着作有《孜堂文集》、《读易日钞》等。徐世昌《清儒学案》谓“清初诸儒,惩明儒末流之弊,亭林、桴亭、杨园、三鱼皆尊朱抑王,蔚为大宗,而攻阳明最烈者,孜堂也。陆清献引为同志,表章其书,张清恪、唐确慎皆力守其说。《四库提要》谓有补偏救弊之功,未免锻炼周内之处。斯为持平”。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