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春秋释例

 

  〖春秋释例〗十五卷。晋杜预(222-284)撰。杜预为晋代着名经学家,博学多通,其生平事迹,详见《春秋左传正义》。杜氏认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归总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孔子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目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亦有旧史所不书,适合孔子之意者,孔子即以为义,非互相比较,则褒贬不明,故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先列经传数条,以包通其余,而传所述之凡系焉,更以己意申之,名曰“释例”。地名本于《泰始郡国图》;世族谱本于刘向《世本》与《集解》,一经一纬,相为表里。全书虽有曲从《左氏》之失,但用心周密,考订说解十分洽核,是研究《春秋》的重要着作之一,其价值亦是多方面的,并不仅限于经学,对研究我国上古历史、地理、方国、氏族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其书自《隋书·经籍志》以后,并着录为十五卷,唯元代吴莱作后序,称全书为四十卷,不详其所本。抵明代时,原书久已散佚,仅《永乐大典》中尚存三十篇,并有唐刘□序,其中有六篇有释例而无经传,余亦多有脱文,《四库》馆臣辑出后又随篇掇拾,复取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及诸书所引《释例》之文补之,又校其伪谬,重新厘为四十七篇,仍分作十五卷,以还其旧,吴莱后序亦并附之。以今本观之,书中多有晋以后元魏、隋、唐建置地名,而“阳城”一条,更记唐武后事,当是原书散亡以后,唐人补辑所致。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嘉庆二年(1797)庄氏刊本,《岱南阁丛书》本,扫叶山房重刊本及《古经解汇函》本等传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