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融堂四书管见

 

  〖融堂四书管见〗十三卷。宋钱时撰。时为南宋着名经学家,奇伟不群,绝意科举,研究理学,人称融堂先生。其生平详见《融堂书解》。此编凡《论语》十卷,《孝经》一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为丞相乔行简于嘉熙二年(1238)奏取钱氏着作之一种。全书均先列经文,略加音训,最后连释其大旨。其《孝经》用古文,《大学》只分作六章,而不分经传,钱氏之学出于杨简,简为陆九渊弟子,门户迥殊,故不用程朱之本。其解《论语》"崇德辨惑"章,谓"诚不以富"及"亦只以异"二句乃是证明"爱欲其生,恶欲其死者之为异";"齐景公有马干驷"节,钱氏合上文为一章,谓"其斯之谓与"句乃指夷齐便是求志达道而言;又大学"此谓之本"、"此谓知之至也"二句,仍将其附于第一章之末,谓此是圣人承上厚本薄末,反复晓人之意。此类说解,俱根据旧文而盲,不取所谓"错简"之说。按陆九渊以自己所持的"心学",也即主观唯心主义理学与朱子的"程朱理学",也即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相论争,故九渊与朱子之书所谓各尊其所闻,各行其所知。但金期之学,惟凭心悟,有时便难免陷入"恍惚窈冥"之中。钱氏虽出于金□学派,为学却以笃实为宗,其诠发义理,类多平正简朴,不为离析支蔓之言。所以,此书之说独成一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论语》、《孝经》、《大学》、《中庸》等经典,开辟了许多新的思路。书前有绍定二年(1229)自序,未有景定二年(1261)天台钱可则刊书跋。《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均失载,惟有张董《内阁书目》着录。虽以《四书》为名,所解却不及《孟子》,亦可见其学派与程朱不同。以《四库全书》本传世。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全书合七十四卷。宋洪迈(1123-1202)撰。迈字景卢,江西鄱阳人,绍兴进士,历端明殿学士。因洪氏号容斋,故以其为书名。作者一生博学多闻,对经、史、百家、医、卜、星、算诸学无不深究。凡有所得,则随笔记之。先成《随笔》十六卷,刻于婺州,淳熙间传人宫中,深得孝宗称赞,洪迈遂接续写《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原计划每《笔》均为十六卷,但《五笔》仅作十卷时,洪迈即卒。全书历四十余年而成,对宋以前经学、历史、政治、经济、词章、典故等考据精审,对宋代典章制度记述尤详。而其对经学的考述,亦有相当高的参证价值。如论《易·说封》"寡发"应是"宣发"之伪;《诗·□风·七月》"在野八月"之"在"字意为农民出入之时,非指蟋蟀而言;辨证子夏经学,认为"孔子弟子唯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末可尽倍";指出孟昶所刻蜀本《石九经》避唐高祖之"渊",唐太宗之"世民"讳;根据《春秋左氏传》所载人名,推定三代时期"书已同文";指出图谶星纬之学"为误人,圣贤所不道"。诸如此类,皆有裨于研究经文、经义、经学历史等各方面。元明均有刻本传世,《四库全书》、《洪氏晦本斋丛书》及《四部丛刊续编》均有收录,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标点本,分上、下两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