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仪礼集说

 

  〖仪礼集说〗十七卷。元敖继公撰。纪公字君善,原籍长乐(今广东五华),后居浙江乌程县,宋咸淳进士,对策件时相,竟归而不仕,人元,赵孟□曾从其授业,大德中,经江浙平章高彦敬荐,官信州教授。此书成于大德五年(1301)。前列自序,认为《仪礼》郑康成注,疵多而醇少,遂删其所注不合于经者,如意义有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以补之,再未足,则附以自己一得之见。又怀疑《丧服》一篇违悼经义,并不是子夏所作等等。其研究思想,大体上继承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儒学对汉学的怀疑与排斥思想。正文依《仪礼》十七篇各为一卷,于郑注之中,凡作者认为可取者乃取之,反之则不取,对不取者变不驳难。郑注向以简约、古奥着称,贾公彦疏亦未能一一申明,继公遂在书中逐字研求,务畅其旨,并多有所发挥,诚为可贵。卷末附《正误》一篇,考辨字句颇详;《丧服传》一篇,其中兼释《记》文,知其作于《记》后。《仪礼》中十三篇后之《记》,朱熹在《仪礼经传通解》中将其割裂,分附于经文各条之下。继公却认为,其《记》有特为一条而发者,有兼为两条所发者,有兼为数条而发者,也有于经义之外别见他礼而发者。因此不移掇其文,以失为《记》者之意,故特附《后序》一篇,详述不能割裂的原因。可见继公治学以谨严为尚,与宋末元初王柏、吴澄诸儒动辄窜改经文有很大不同,虽然对前儒有所怀疑,但既不废其言,又不发无据之举。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另有《四库全书》本等传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