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周礼正义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清孙诒让(1818一1908)撰。清代经学成就,远胜前朝历代,仅《周礼》一书之着述也不可胜计。举其要者如江永、李光坡、方苞等,皆一代大家。然众说纷经,有些问题至成千古聚讼。孙氏乃晚清最着名经学、文字学家,博学洽闻,探究深透,遂用几近三十年之工力,稿草屡易,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自《序》成书,完书多达二百三十万字。书前有自《序》和《略论》。孙氏以《周礼》一书版本,“以《唐石经》为最左,注本以明嘉靖仿宋本为最精。今据此二本为主,间有讹税,则以《孟蜀石经》及宋椠诸本,参校补正,着其说于疏。至版本文字异同或形体讹别,既无关义训,且已详阮、黄两《记》,今并不载”(《略例》)。是书之作,对汉注唐疏审慎求实,对清儒名家之研究尤为重视,遵循“以经决注,以注决疏”的原则,凡旧注旧疏,正确者则援引详申之,误解者则纠正之。又能博及群书,凡经、史、百家书中与《周礼》内容相关的材料,皆在其视野之内,极究博采,比较论析,凡与《周礼》正文相符者,即引为参证;不甚相符者,则疏通辨别;使之不相混淆;有抵触难决而不能疏解者,则并存其异说,不强作折衷。几汉注唐疏,凡乎全部囊括其中,凡清儒数十百家之精义,也几乎甄录无遗。持论宏通,不迷信名家,不排斥一得之见,无门户之偏。如对郑玄、王肃两家,“郊社□□,则郑是而王非;庙制昏期,则王长而郑短。若斯之伦,未容偏主。今并究极群经,求撅至当,无所党伐,以示折衷”(《略例》),态度公允,治学慎严。博采众家,总括古今。如《匠人》篇训解之文达四卷之多,《太宰》、《大宗伯》2篇也各有三卷之文,《大司徒》《大司乐》《大司马》《轮人》《□人》《梓人》《车人》诸篇也各有二卷。卷帙虽浩博,但决不是呆板的资料汇辑,而是择选重要资料与精确论断相结合。如卷三十三中对“□□”的解释,基本从郑玄注说,而又列举二十一家说法,并逐一辨正其是非,最后对郑说予以中肯之补正,曾而不袒,惟以是从。每述一义,每引一说,必称举作者,注明也处源委,绝不隐人之善据为已有。《周礼》原文和郑注所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大有天文历象,小有草木鱼虫,凡上古城乡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酒饮,宫室车服,农商医卜技艺制作等无所不包。孙氏以一人之力,完成这部对《周礼》二干多年研究成果具有明显总结性的疏解着作,对文字音义训解之精确,名物制度考辨之详尽。前人诸说征引上浩博,为古今未有,毕生研究经学礼制之深刻领会尽荟于此,对一些歧异纷争的礼制问题,大都有园满论证。是书所达到的训释水平,非汉唐旧注旧疏可比,有清一代也无可比肩者,对研究中国上古社会历史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故自清末刊行八十多年来,一直倍受学人推崇,流传甚广。但是,这样一部巨着偶有疏误或纰漏也在所难免。如作者维护传统的“周公作《周礼》说,实未必可取,疏解也缺乏令人信服的论证。其他可商榷者,也有之。是书版本有五:一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氏家藏铅铸板初印二十册本;二是民国二十年(1931)湖北笛湖精舍木板刻印六十册本;三是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排印本二十四册本;四是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二十八册本。五是1987年中华书局作为《十三经清人注疏》之一出版的王文锦、陈玉霞校点排印14册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