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中国文学论丛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略论《九歌》作者

 

  --读文随笔之三--

  《九歌》仍当属屈原作品,朱子训释,大体可遵从。首先我们不当承认,在那时已有这般典雅丽则的民间歌曲。其次我们也得承认,《九歌》原是些迎神之曲。若必分别某几篇为送神迎神,把另外几篇又认为是民间恋歌,此实无法证成。若单因其中有许多情语和恋辞,如《湘夫人》"思公子兮未敢言",《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山鬼》"既含娣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之类,说它不像对神所歌。这在朱子亦已交代明白,说:"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此说极近情理。但为何又定要说是屈原改定呢?朱子对此又有更好的阐说。盖巫祭降神,该是神必来降才得。否则那一番祭祀,岂不落了空。巫主降神,决不肯说神没有来。群众祭神,也决不预想神不肯来。因此原本的降神辞,断不该预想神不肯来而把来作歌辞讴唱,此理显然易见。但今《九歌》中,如《湘君》《湘夫人》之类,显然是神终不来。当知必如此,而后屈原的忠爱之忱,与其牢骚之情,始能十分透达。则试问若非有人改定其辞,哪有唱歌迎神,而歌中却尽说神终不来之理?但若认为有人改定,则此改定人自当归之屈原,始见身份恰切,也就不烦详辨了。朱子说:"此卷诸篇,皆以事神不答,而不能忘其敬爱,比事君不合,而不能忘其忠赤。尤足以见其恳切之意。"此说殊好。只如《东皇太一》《云中君》诸篇,显然是神既降临,朱子在注各篇中,亦曾指陈极晰。而又谓卷中诸篇皆以事神不答为辞,此只好说是朱子的疏忽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