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国朝典故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国朝典故卷之六十三  青溪暇笔上(明)不着撰人

 

  (青溪暇笔,二卷,未着撰人姓氏。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明历代小史本皆作姚福撰。按福字世昌,自号守素道人,江宁人。事迹详明诗纪事己签卷十八。)

  青溪暇笔上

  太祖高皇帝以至正十五年乙未取集庆及太平、宁国。赵双刀陷池州时, (「赵双刀陷池州时」,原脱「赵」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下称朱氏本)补。) 余忠宣公守安庆,使判官莫伦赤市盐浙东,还泊龙湾时,方以兵邀之,莫伦赤自称安庆使者。太祖闻之曰:「余公,元名臣,使当道皆若之,天下岂有乱哉!」命诸军勿得侵掠,以礼宴劳之,遣还。且曰:「告余公善自为守。」又曰:「老赵在池州,素无仁心,恐汝去不能免也,吾以书与汝,至则以示其左右。」莫伦赤至池州,果为所扼,以书示之。赵省书曰:「但免汝一死耳,盐货不可得也。」悉为所掠,而莫伦赤遂得生还。福按:余公之守安庆也,赵双刀、陈友谅引羣盗四面而攻之,太祖与之接壤,未尝加以一镞,虽曰兵不攻坚,然神谋妙筭,皆由天纵, (「皆由天纵」,「由」字原作「曰」,据明纪录汇编本、明历代小史本改。) 非一时英雄所能知也。其时友谅已僣大号,据有全楚,隐然一国。而太祖初提一旅之师,渡江而东,若又悉力疲众以攻坚城,不惟顿兵挫锐,然自撤屏翰, (「然自撤屏翰」,「撤」字原作「撒」,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身受强敌,则亦安能从容俯仰,得以砺兵秣马,以观四方之衅,而出万全之计哉!此其远略为何如也。以是而论,余公虽为元守,实为我用,岂非天佑国家,故使之然乎!其後,友谅虽下安庆,然友谅之兵力,亦自是渐衰,而勃兴之朝,盖已莫之能御矣,故陈氏不旋踵而灭也。临川朱彦昌有吊余公诗一联云:「十年血战身无暖,一旦唇亡齿亦寒。」下句盖指友谅而云耳。 (「下句盖指友谅而云耳」,原脱「下句」二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於此见受天命者,其所云为固自异也。

  洪武间,翰林应奉唐肃,有应制赋海东青一绝云:「雪翮能追万里风,坐令狐兔草间空。词臣不敢忘规谏,却忆当时魏郑公。」自注云:是日上御奉天门外西鹰房,观海东青。翰林学士宋濂因谏曰:「禽荒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不甚好也。」濂曰:﹂亦当防微杜渐。」上遂起。呜呼!我太祖圣明天纵, (「我太祖圣明天纵」,原脱「我」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固非唐太宗所能肖,然宋公之直,诚不在郑公之下。而肃之诗,亦可谓善於规讽也。此虽一事,可以见当时君臣相得之际,如此其盛也。

  太常博士顾录,字谨中,善诗歌,有过鄱阳湖诗,其一联云:「放歌今日容豪客,破敌当年想至尊。」闻入禁中,太祖命尽进其作。一日,近臣入便殿,见上所常御之处,有录诗数帙,盖深喜之也。

  四明桂彦良,洪武初为太子正字。太祖一日问好善嫉恶之要,对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人君当以至公无私为好恶。」上喜曰:「圣人之言,允以切。」又曰:「朕每心火炎上,喜怒不常,何也?」曰:「损以惩忿窒慾。」又郊祀祝文有「予」、「我」字,上怒,将罪主者。彦良进曰:「汤祀天,曰予小子履武祭天,曰我将我享。儒生泥古不通,烦上谴呵。」众遂得释。

  李叔通名泰,鹿邑人,洪武末,为詹事府通事舍人。云太祖恒诵唐人李山甫上元怀古诗,吟哦不绝,且大书置屏间。其诗曰:「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花烟草石城秋。」 (「雨花烟草石城秋」,「花」字原作「苔」,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呜呼!安不忘危,天下宁有不致太平者哉!此後王所当法也。

  元灭,其臣拥兵不降者,惟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也。太祖尝获其家属,厚恩以招徕之,终不至。一日,大会诸将,问曰:「今我朝孰为好男子?」或对曰:「常遇春领兵不过十万,所向克捷,此好男子也。」上曰: (「上曰」,原作「土曰」,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未若王保保,斯所谓好男子也。」圣训盖欲倡勇敢,使诸将思自愤耳。其後民间凡遇有微劳自矜者,则诮之曰:「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邪」,至今遂成谚语。薛志道云:「扩廓帖木儿,乃曰王保保者,自以家世封王,故以王为姓。」今旗手卫王指挥,乃其族孙也。

  洪武初,欲於南京狮子山顶作阅江楼。楼未造,太祖先令儒臣作记,即日文成,上览之曰:「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鬪,宫人徐充容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崑丘, (「西役崑丘」,「丘」字原作「山」,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诚不可也。』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又曰:「昔与君同游者皆和而不同,今与我游者皆同而不和。」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

  洪武初,中书左丞王溥,微时与母避兵贵溪山中,旋失其母所在。入国朝已十五年,思母不置。忽梦母告以所在,命卜者筮之,曰:「非岩非穴,厥得朽骨。」因躬率士卒入山求之,哀号三日夜。有居人能言母避兵时,病不能行,即自投井中身死。乃被荆榛览井,忽有鼠自井中跃入溥怀中,旋复入井。乃濬井索之, (「乃濬井索之」,「濬」字原作「绕」,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遂得母骨葬焉。呜呼!谓孝诚而能感天者,观此可以见矣。

  太祖一日问刘基曰:「我朝文章,何人为首?」基对当以宋濂为第一。又问其次,乃曰:「则臣不敢多让。」

  本朝所谓神仙者,有二人。其一曰周颠仙,江右人,风狂如颠者。每见官长,则跪曰「告太平」。元末,太祖起兵,迎於军门,曰「告太平」。将征陈氏,问於颠人。颠仰视久之,曰:「上面无他的。」随军所言皆验。天下将定,遂不复见,上自为碑以旌之。其一曰张剌闒,名三丰,宝鸡人。尝死殓矣,数日复生,言人未来事,无不验。长身古貌,须髯如戟,行及奔马。太宗尝命数十人乘传天下访求之,不获。常居秦、蜀间,为人治疾,吹呵抚摩,应手而去。人有得其遗物,至今宝之。福谓神仙非无,然皆天纵,观二人可见矣。

  洪武五年,嘉瓜并蒂产於句容张观之圃。 (「嘉瓜并蔕产於句容张观之圃」,「蔕」字原作「带」,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羣臣上进,太祖自作赞,不以祥瑞自居。羣臣亦多为赞,以咏其美。未几,张氏兄弟坐事,骈斩於市,子侄充军者数人。然则瑞乎妖乎,识者当知之。然今张氏族颇大,天下称为「嘉瓜张氏」。有名谏者,仕至顺天府尹,终太仆卿。

  前代藏书之富,无逾本朝。永乐辛丑,北京大内新成,敕翰林院,凡南内文渊阁所贮古今一切书籍,自有一部至有百部,各取一部送至北京,余悉封识,收贮如故。时修撰陈循如数取进,得一百柜,督舟十艘载以赴京。至正统己巳,南内火灾,文渊阁向所藏之书,悉为灰烬,此岂非书之厄会也欤!

  岐阳王最好学,其子景隆,亦喜儒者,故门下多奇士。唐之淳之後有周昉,词翰亦多可称。福闻其家有张三丰所留蓑笠,暇日过访而求观焉,其曾孙蕚出以示福。其蓑垂须已秃,但余绳千结,披之及膝。笠已亡箬,触蔑胎耳。蕚且曰:「张以先祖爱客之故,勉留数旬,临别告先祖曰:『公家不出千日,当有横祸,绝粒,予感公相待之厚,故留此二物,急难时可披蓑顶笠,遶园而呼我也。』去二载而大狱兴,遂全家幽於本府,不给以粮。粮垂绝,乃依所言呼之。俄,前後圃中及隙地内,皆生谷米,不逾月而熟。因食谷,乃得不死。谷甫尽,而朝廷始议给米,其後呼之不生矣。」异哉!

  刘时用为福言,伊王在国,荒於政,其母舅葛某暨其属数辈,奏王无道。太宗命御史察得其实,召王入朝,训而戒之,且厚遣还国。 (「且厚遣还国」,「且」字原作「耳」,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王廷辞,请罪葛某,上不答。及退朝,谓近臣曰:「伊王诚风汉也,劝朝廷罪其母舅。昔汉文帝罪薄昭,虽当,後世犹有贬议,况无罪乎!今王回国,必加罪於彼矣。」遂急差人,及王未至,取奏王者数家还朝。王回,索之无得,乃已。盖时用先祖其一也。 (「盖时用先祖其一也」,原脱「用」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呜呼,全君臣骨肉之道,我太宗真英主哉!

  永乐初,尝遣使往天竺,迎真僧来京,号大宝法王,居灵谷寺,颇着灵异,谓之神通。教人念唵嘛呢叭■〈口弥〉吽,於是信者昼夜念之。时翰林侍读李继鼎笑之曰:「彼既有神通,当通中国语,何为待译者而後知呼?且其所谓唵嘛呢叭■〈口弥〉吽云者,乃云俺把你哄也,人不之悟耳。」福按宋史,元昊擅西夏,自称「兀卒」,宋人亦有「兀卒」近「吾祖」之说。以是而论,继鼎之言,不为过也。

  闻之长老云,太宗以北兵渡淮时,无一??韦之楫。有人於囊中取乾猪脬十余,内气其中,环系腰间,泅水而南,径夺舟以济北军。猪脬盖预备之者也。远游之人,不可不知。

  京口王一之为福言,姑苏一人,出商在外,其妻畜鸡数只,以待其归,凡数年而返。一日,杀而食之殆尽,抵夜死矣。隣家疑某有外奸,首之官,妇人不任拷掠,遂自诬服。太守姚公堂上任,阅其事而疑之,乃以情问妇人,以食鸡对。守亟令觅老鸡数十,令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而蓄毒。故养生家,夏不食鸡,当庖者宜慎之。

  英庙复辟,首以石亨等言,徵抚州处士吴与弼至阙下,授官,屡奏以病,乞还归。过南京,士夫候之者,多不见,间得见者问之曰:「先生何为不致君而还?」则摇手曰:「我欲保性命,我欲保性命而已。」即却客而起。未几,亨等被诛,凡与交通者悉被重谴。与弼似有先见之明欤。然其乡里,多不满其为人,其亦古之介者邪!

  成化壬辰三月,鹰扬卫巡捕官捉一僧人,领一男子,可十七八,腹中能语。人问之,腹中应答,可怪。及观医书治奇疾方,有人腹中有物作声,随人言语,谓之应声虫,当服雷丸,自愈,则知乃疾也,非怪也。

  丁大用都阃征岭南还,访予,因言领军入贼境,掠得寇稻以给军食。京军以刀盔为杵臼,边鄙老校笑其拙,教於高阜择净地,坎之,如臼然。剪茅火锻之,令坚实,乃置稻其中,伐木为杵以舂,甚便也。外出不可不知。又言,一日进兵,与贼遇,度日晡营远,欲退,而贼劲,退则溃矣。范参将乃以我军列为二重,戒前行拒敌勿动,後行退半箭许而劄。劄既定,前行亦退出其後半箭许而劄。凡劄定,必作气齐力以拒敌。如此迭数次,则已退十余里矣。古所谓且战且却,即此类也。

  成化十三年,暹罗国遣使臣坤禄羣谢提柰英必、美亚二人来贡方物。内美亚,乃汀州人士谢文彬,非本国人也。至南京,其侄谢瓒乃识认之,为织造异样花色段疋,及贸易番货。事发,自称昔年因贩盐,为大风飘入本国,遂仕本国,官至岳坤,犹华言学士之类。

  福尝谓外国使臣多非本国土夷,皆中国士人为之。盖外国去中国既远,无从稽考,中国又惮恐失远人之心,故厚偿其价,而欵待其人, (「而欵待其人」,「欵」字原作「疑」,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皆厚往薄来之意焉。知彼国差来之人,即我本朝无耻之士,使窥中国四方之虚实, (「使窥中国四方之虚实」,原作「使窥四方中国之虚实」,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军马之盛衰,北虏之强弱,下至经商细务,莫不周知以去。故今外国稍有冯陵之意,皆此辈为之也。

  成化间,有一富商寓在京齐化门一寺中。寺僧见其挟有重赀,因乞施焉,商颔之而未发也。僧自度其寺荒寂,乃约众徒,先杀其二仆,即以帛缢商死,埋寺後坑中,以二仆尸压其上,实之以土,全利其所有。越二日,有贵官因游赏过寺,寺犬嘷鸣不已, (「寺犬嘷鸣不已」,「犬」字原作「大」,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使人逐之,去而复来。官疑之,命人随犬所至。犬至坎所,伏地悲嘷。官使人伐视之,尸见矣,起尸,而下有呻吟之声,乃商人复苏也。以汤灌之,少顷能言。遂闻於朝,尽捕其僧而寘於法。是岁,例该度僧,因是而止。呜呼,僧不犬者也哉! (「僧不犬若也哉」,「犬」字原作「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近日一番僧自西域来,貌若四十余,通中国语,自言六十岁矣。不御饮食,日啗枣菓数枚而已。所坐一龛,仅容其身,如欲入定,则命人锁其龛门,加纸密糊封之。或经月余,謦欬之声亦绝,人以为化去,潜听之,但闻搯念珠历历。 (「但闻搯念珠历历」,原脱一「历」字,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济川杨景方,尝馆於其家。有叩其术者,则劝人少思少睡少食耳。一切布施,皆不受,曰:「吾无用也。」予亲见之雨花台南回回寺中。此与希夷一睡数月何异?可现异人无世无之。

  宋神宗朝,判国子监常秩等, (「判国子监常秩等」,「常」字原作「尝」,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乞追谥孔子为帝号。判太常寺李靖臣议曰:「昔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之所不与,今无其位而帝之,非圣人之本意。」福按:靖臣之议非矣。苟如其言,则王号亦所不安,只宜用当时生爵耳,亦何以表後世帝王之崇重师道哉!夫孔子有帝王之功,於千万世之下受其罔极之恩者也,虽追赠帝号,亦岂过哉!

  康节先天易,慈溪黄氏深疑之,且引朱子答王子合书云:「康节说伏羲八卦,近於附会。」福窃以为不然。盖先天图,法象皆自然,不假人为,且有说卦为据,非凿空譔出也。但黄氏所疑者,先天二字不见於经,康节已前未之闻耳。然易道广大,无不包括,虽四圣已自不同。故後世言易者,亦各有所宗也。周子云「无极而太极」,谓无形而有理。象山陆氏以为易有太极而无极。此无极二字出老子,不当袭用,故朱子与之力辨。然欲明理,岂可以他人尝用之言,遂避而不用哉?又如体用二字,亦出佛典,宋儒已前未之闻也。程子作易传序,乃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後儒论理学,遂不能舍此二字,不闻因异端尝用而避之也。孔子曰:「不以人废言」,有以夫。温公平生不喜孟子,以为伪书,出於东汉,因作疑孟论。而其子康乃曰:「孟子为书最醇正,陈王道尤所宜观。」至疾甚革,犹为孟子解二卷。福按,司马氏父子同在馆阁,而其好尚之不同乃如此。虽父子之至亲,而不敢苟同,其亦异乎阿其所好者矣!

  春秋书「赵盾弑其君」,三传以为赵穿,因盾不讨贼,故书盾弑。欧阳公作论非三子,以为真盾弑,盖弑君之贼,岂皆手戡,必有为之党者,此则盾主谋而穿弑之也。三子之说,亦未可废,如今律家杀人则坐主谋,亦春秋之法耳。

  俗语云:「三年两赦,善人喑哑。」言赦之不可数也,数则奸宄幸而善人病也。後汉王符着潜夫论,其述赦篇略曰:「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於数赦,赦数则恶人昌,而善人伤矣。夫谨饰之人,身不蹈非。又有为吏正直,不避疆御,而奸猾之党,横加诬言者,皆赦之不久故也。善人君子能自明者,万无一二。令恶人高会而夸咤,老盗服贜而过门, (「老盗服贜而过门」,「门」字原作「问」,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潜夫论卷四述赦篇改。) 孝子见仇而不得讨,遭盗者睹物而不敢取。夫养??狠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民。」福按:符之言固云善矣,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夫先王之时,虽不三岁一赦,而书曰「眚灾肆赦,宥过无大」。在周,则三赦三宥,是赦宥所从来远矣。後世於民,富而後教,既不如先王之备,则责以迁善远罪,恐亦未可如先王之详。苟不赦焉,安知囹圄缧絏之中,果皆不善之人邪?此俗间一语,害事不浅,故特表而出之,以俟知道者共详焉。

  胡深,字仲渊,缙云人,洪武初殁於王事。 (「洪武初殁於王事」,「殁」字原作「残」,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元末,见天下乱,尝慨然谓其友曰:「军旅钱粮,皆民出也,而今日之民,其困已甚。诚使重徭横敛,悉不复以病民?止令民有田者,畜米十石,出一人为兵,而就食之,以一郡计之,米二十万石,当得精壮二万人,军无远戍之劳,官无养军之费,而二十万之粮固在也。行之数年,可使所在兵强而财富也。」

  福按:此古者藏兵於农之意,故记之,与智者议焉。

  胡深,字仲渊,缙云人,洪武初殁於王事。 (「洪武初殁於王事」,「殁」字原作「残」,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元末,见天下乱,尝慨然谓其友曰:「军旅钱粮,皆民出也,而今日之民,其困已甚。诚使重徭横敛,悉不复以病民?止令民有田者,畜米十石,出一人为兵,而就食之,以一郡计之,米二十万石,当得精壮二万人,军无远戍之劳,官无养军之费,而二十万之粮固在也。行之数年,可使所在兵强而财富也。」

  福按:此古者藏兵於农之意,故记之,与智者议焉。

  宋太祖初受禅,欲都关中。晋王曰:「在德不在险。」太祖曰:「晋王言虽善,然吾欲都关中者,欲省冗兵耳。」其意盖曰省漕运也。及不得已还汴,叹曰:「不及百年,民力疲矣。」其後漕运不省,而反有岁币之费。 (「而反有岁币之费」,「反」字原作「返」,据明纪录汇编本、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我朝国初,亦欲要都关中,尝命懿文太子往相其地,不果。创业已倚建康为本根兴王之地矣,且东南,元时不甚遭兵,颇富於他方,而漕运尤便。洪武初年,元之遗孽既已远遁,又久安之势,迁之为难,故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都之,及洪武末,如乃儿不花、本雅失里,屡为边患,故太宗既正位後,遂以潜邸为北京,以比前代两都故事,其实惩胡虏历代之患,为子孙万世之计也。既建北京,不免屯重兵以守之,居重兵则不免漕运之费矣。建都之难,有如此夫!

  北溪陈先生性理字义,谓人无後者,不可以异姓续,引屠儿操刀事为证。金华郑谧注郭璞葬书深非之,谓人取乎人以为後,犹胜无後者。其意以为,厥初生民,本同一气,此言盖有民吾同胞之意焉。

  陈襄上神宗论人君在知道得贤疏,其中有云:汉兴,有杨雄者,可为法度之臣矣,而无可致之君。唐太宗有为之主也。而房、杜之徒,不足以言礼乐。福按:房、杜固非礼乐之臣,然相业善於他人者亦已多矣,而杨雄岂可以当法度之臣欤!襄盖徒为之所衒耳,未能稽其实也。

  井之九三,小象传曰:「求王明。」荆公解云:「君子之於君,以不求求之;其於民,以不取取之。」

  福按:此言可以占荆公心术出处之槩矣。公在翰林,每拜官,必再三辞,自入政府,遂不复辞。凡谏不听,辄乞罢以要君。此用退而为进, (「此用退而为进」,「此」字原作「使」,据有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以不求求之之意也。是二者,老聃、孙武权谋取予之术,岂易之道哉!王伯厚以为文义精妙,诸儒所不及,不之察矣。且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明王在上,己安得而不求之哉?况经文自有求字,何必为此矫揉之说也。

  李令伯陈情表中云:「臣少事伪朝。」此句非矣。令伯尝师谯周,而大义不明,有自来矣。福尝戏云,谯周先为刘璋奉书乞降,又为刘禅奉书乞降。五代时,李昊先为王衍草降表,又为孟昶草降表,或署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若周,亦可谓「世事降书谯家」也。

  王安石上神宗书有曰:「本朝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此其所以获天助也。」其言可谓善矣,而其後乃有「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惜」之说,以一人之言,而始终相渝如此,可怪哉。

  邓禹初谒光武,曰:「为今之计,莫若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福按:此二句文义,自黄石公三畧中来。光武取天下以柔道,皆本於是书,故史臣赞之,以审黄石存苞桑。易曰:「纳约自牗。」盖禹当时已见光武之存心矣。东汉之兴,不亦宜乎!

  禹贡:「雍田上上,扬田下下。」秦少游曰:「今之沃壤,莫若吴、越、闽、蜀,古扬,梁州也,皆在下等之中。」

  福按:禹贡以土地厚薄言。若之关陕内外,山之东西,春种秋获,民高卧以待其成。吴、越则男女少长,无日不在田间,况搬运粪壤,有如资财,是以人力胜地力耳。使天下之人皆然,夫何不可。是在劝农者振之。

  张子房始终为韩报仇,千古无人识得,惟程子始云:「既藉楚以灭秦,复用汉以灭楚。」其出处诡谲,亦无人识得,惟邵子始云:「始知今日赤松子,便是当年黄石公。」福按:此等事如曹操分香卖履,皆是英雄用心欲欺千古,而不知千古之下,乃有豪杰又洞瞩其心也。

  庞蕴夫妇破家从禅,至卖漉葛以自给,男女不婚姻,争相为死。黄东发讥之曰:「此皆全家病风耳。」福谓今之病风,若蕴者多矣。 (「若蕴者多矣」,「若」字下原有一「以」字,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删。) 安得神医者一起之,故特表东发之言,以省夫世之愚者。

  左传隐公十年,郑庄公以王命讨宋,得郜、防,而以归於鲁。左氏谓:「郑庄公於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福谓未足为正。以王命讨不庭,所得人民土地,王当悉以赏有功可也,鲁虽与有力焉,奈何擅与之乎?无王结党,而谓之正,不知其为何说也。

  黄山谷云:「男女婚嫁,渠侬堕地,自有衣食分剂,所谓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其不应冻饥巨壑者,天不能杀也。今戚眉终日者,正为百草忧春雨耳。」读翁此言,使人胸次如操冰雪,当书之座右,与同志者共之。天道鬼神,皆恶盈满,佛书云「此世界是名阙欠世界」,亦是言天地间万事万物,自然不能周备。自古圣人,如尧、舜极矣,而子又不肖。至於舜,起侧微,遭父母顽嚚,则已不及尧远。大凡享盛成之君,必不能寿考,稍长年者,必创业之君,五福全者,几何人哉!所以君子履盛满而思戒,常加贬损,则受益多矣。

  屈到嗜芰,有疾,召宗老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将荐芰,其子建命去芰。柳子厚曰:「屈子以礼之未忍,绝其父将死之言,安得为道。」东坡则曰:「屈建,楚卿之贤者,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盖恐国人议其将死之言,不在於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甚矣。」福则曰:「言已出诸口,闻诸人,播於诸侯,传於後世,荐不荐,何损益於是哉!殆恐事因屈建去芰,而后世乃始陋其父耳。」学者多言太史公先黄、老而後六经,言虽有所自,盖亦不究其实,而轻和之者也。且太史公之书,今之史记是也,既先黄、老,何为列老子与申、韩同传?既後六经,何为进孔子而列诸侯世家?盖太史公为学,博而不精则有,以为信道不笃可也, (「以为信道不笃可也」,原脱「为」字,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以为後六经则非矣。叔孙通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福读此言,然後知通为俗儒。夫进取之与守成,焉有二道哉!缟素发丧。此礼之大者,汉得天下由此道也,非儒生之论而何。 (「非儒生之论而何」,「何」字原作「可」,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通反笑鲁两生为鄙儒。呜呼,亦不自知其鄙矣。史称晋厘侯俭而不中礼,由是唐之变风始作。福谓古今丧乱,未有不由奢以致之者。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又曰:「奢则不逊, (「奢则不逊」,原脱「不」字,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俭则固。与其不逊也, (「与其不逊也」,原脱「其」字,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宁固。」厘侯虽过於俭,非所当讥也。

  东莱云:「田子方、子击二人,骄则一般。」福谓子击终能逊谢,过子方远矣。

  汉书太尉周勃入北军下令一事,先儒议论各不同。程伊川、胡致堂、吴养心作一项说,刘屏山、王伯厚作一项说。今备录以俟君子而请质焉。伊川曰:「周勃入北军,问曰为刘氏左袒,为吕氏右袒。既知为刘氏,又何必问?若不知而问,设或右袒,当如之何?己为将乃问士卒,岂不谬哉!」致堂曰:「太尉此问,非也。有如军中皆右袒,或参半焉,则如之何?故先贤谓是时直当慰以大义,率而用之耳。太尉已得北军,士卒固惟旧将之听,非惟不当问,且不必问也。」养心曰:「勃令军中左右袒,设使右袒,其可已乎?伊川以为此属尽为身谋,非真为国家也。」屏山曰:「周勃入北军,令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或曰使众皆右袒,勃当如何哉?是未察其情也。方汉氏谋诛吕氏,禄主北军,勃欲入北军不得,乃令纪通持节,矫纳勃北军,复令说禄曰:『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禄遂解印,以兵授勃。当是时,军众岂不知勃为刘氏而来哉!勃已执兵柄,下令以激怒众心,故云尔,岂有夺吕禄之兵,而复为吕氏哉!高祖曰:『安刘氏者必勃也。』其有以知之矣。」伯厚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按仪礼乡社疏云: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是以士丧礼及大射礼,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故觐礼乃云右肉袒,注云刑宜施於右也。以此考之,周勃诛吕氏之计已定,为吕氏者有刑,故以右袒全之,非以觇人心之从违也。」福谓周勃之问,与王孙贾诛淖齿令市人袒右之令略同,无他义也。独伯厚之言,实为死中求活。按公羊传,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左执芽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庄王退舍七里。何休注云:「 (「何休注云」,「休」字原作「述」,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改。) 芽旌、鸾刀,祭祀宗庙所用也。执宗庙噐者,示以宗庙血食自归也。」以是观之,肉袒示受刑,自是战国、先秦之常法。汉去古未远,法令固在,伯厚之言,其有所本欤。礼记所谓献民俘者,操右袂,亦此意也。

  温公迂书士则篇有云:「天使汝愚,而汝强知之。若是者必得天刑。」福谓此言可疑。苟如是,则气质之患者,不可求变化矣。

  【李景屏点校】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