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国朝典故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国朝典故卷之一百二  使琉球录(明)陈侃 撰

 

  (使琉球录,一卷,明陈侃撰。陈侃,字应和,浙江鄞县人。嘉靖五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少卿。是录记嘉靖十一年,陈侃以给事中身份出使琉球经过。後附夷语、夷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恭膺天命,为天下君,凡推行乎庶政,必斟酌夫古礼,其於锡爵之典,未尝以海内外而有间焉。尔琉球国,远在海滨,久被声教,故国王尚真,夙绍显封,已踰四纪,兹闻薨逝,属国请封。世子尚清,德惟克类,众心所归,宜承国统。朕笃念怀柔之义,用嘉敬顺之诚,特遣正使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司行人高澄齎诏往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必慎乃初服,益笃忠勤,有光前烈。凡国中耆俊臣僚,其同寅翼赞,协力匡扶,尚殚事上之心,恪尽臣藩之节,保守海邦,永底宁谧,用弘我同仁之化,共享太平之休。故兹诏示,俾咸知悉。

  皇帝

  之宝

  谕祭文

  使事纪略

  羣书质异

  天妃灵应记

  夷语附

  夷字附

  ○皇帝

  嘉靖十一年八月  日

  ○之宝

  皇帝敕谕琉球国故中山王尚真世子尚清:惟尔世守海邦,继膺王爵,敬顺天道,臣事皇明。尔父尚真,自袭封以来,恭勤匪懈,比者薨逝,良用悼伤!尔以冢嗣,国人归心,理宜承袭,兹特遣正使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司行人高澄齎诏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宜只承君命,克绍先业,修职承化,保境安土,以称朕柔远之意,钦哉!故谕。

  ○谕祭文

  维嘉靖十二年岁次壬辰,八月朔日,皇帝遣正使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司行人高澄,谕祭琉球国中山王尚真曰:「惟王嗣守海邦四十余载,敬天事上,诚恪不渝,宜永寿年,为朕藩屏。胡为遘疾,遽尔告终,讣音来闻,良用悼惜!遣官谕祭,特示殊恩,灵其有知,尚克歆服!」

  ○使事纪略

  嘉靖丙戌冬,琉球国中山王尚真薨。越戊子,世子尚清表请袭封,下礼部议。礼部恐其以奚齐夺申生也,又恐其以牛易马也,令琉球长史司覆核其实,戒毋诳。越辛卯,长史蔡瀚等核诸舆民,达于勳戚,同然一辞,佥曰:「尚清乃先王真之冢嗣,立为世子有年。昔先王辱徼福於天朝,愿终惠於义嗣者。」具文申部,宗伯韪之。

  越壬辰春,礼部肇上其议,请差二使往封,给事中为正,行人为副,侃与澄适承乏焉。 (「侃与澄适承乏焉」,「乏」原作「之」,据明嘉靖刻本改。)

  命下之日,时夏五望也。有为予等深忧者曰: (「有为予等深忧者曰」,原缺「为予等深」四字,据明嘉靖刻本补。) 「海外之行,险可知也。天朝之使远冒乎险,而小国之王坐享其封,恐非以华驭夷之道,盍辞之,以需其领?」予等曰:「君父之命,无所逃於天地之间,况我生各有命在天,岂必海外能死人哉?领封之说,出於他人之口则为公议,出於予等之口则为私情,何以辞为?」勿听。

  六月,各赐一品服一袭,侃以麒麟,澄以白泽,俱大红织金,罗为表,绢为里,绿罗褡■〈衤蒦〉,青罗摺子,里亦用绢。使外国必加服者,欲其称国王位宾主也。带以玉,则自备。又各赐家人口粮四名,悯兹遐役,优以缉御,恩至渥也。

  八月,侃等始治装戒行,行之若是徐徐者,因封琉球旧案,礼部失於回禄,请查颁赐仪物於内府各监局,弥月而後克明。复分造於所司,亦难卒制, (「亦难卒制」,原缺「卒」字,据明嘉靖刻本补。) 故弗克行,其敢久稽君命。

  越癸巳五月,侃至三山,澄亦以六月至。闽之三司诸君承礼部咨文,已将过海事宜会裁已定。造船之制,访於耆民,得之大小广狭,惟其制价计二千五百两有奇。予等初欲各具一艘,见其费之广也,而遂不敢无益於国而侈其费财之蠧也。惟旧制以铁梨木为舵杆,取其坚固厚重,今以轻价索之而艰於得,易以他木,予等必欲倍价以购,後果得之。财固当惜,舵乃一船司命,其轻重有不难辨者。

  七月二日定■〈舟远〉,■〈舟远〉即船之底木。福州府备祭豕二羊二,予等主祭,三司诸君率府县官亦与陪焉,重王事也。定■〈舟远〉之後,方鸠舟人僝功矣,侃等与众官时巡督之。

  十一日,遣承差齎本赴京,谨题为求封事:「切照嘉靖十一年琉球国世子尚清奉表请封,钦蒙差臣等充正、副使,齎捧诏敕前往琉球,封尚清为中山王。臣等随即辞朝前来福建造船,船完之日,过海行礼。所有齎去诏敕,闻弘治、正德年间修撰伦文叙、编修沈寿等曾差往安南国,因彼国欲留诏敕为镇国之宝,俱曾题奉钦依听其请留。臣等思得琉球国袭封事例,远年无从查考,万一尚清亦如彼国请留诏敕,臣等坚执不从,恐拂彼敬奉之心,听其请留,又非臣等所敢专擅,如蒙乞敕礼部查议,应否听其请留,庶臣等有所遵守而临期不至错误矣。为此具本,专差承差郑珂齎捧谨题请旨。」九月承差至京,赴通政司投进。奉圣旨:「礼部看了来说,钦此。」随该礼部覆题云:「看得钦差吏科等衙门左给事中等官陈侃等题,称齎捧诏敕前往琉球国封世子尚清为中山王,惟恐请留诏敕,乞要查议一节,既查有伦文叙等事例,合无准其所奏。本部行令各官临时斟酌,如彼国王请留之意果出诚恳,亦宜俯顺夷情,听其请留。等因。」奉圣旨:「是,钦此。」

  十一月,承差齎仪制司手本至闽,侃等伏覩睿旨,驭夷以诚,敢不只若明命。是月,琉球国进贡船至,予等闻之喜,闽人不谙海道,方切忧之,喜其来,得询其详。翼日,又报琉球国船至,乃世子遣长史蔡廷美来迓予等,则又喜其不必询诸贡者而有为之前驱者矣。长史进见,道世子遣问外,又道世子亦虑闽人不善操舟,遣看针通事一员,率夷稍善驾舟者三十人代为之役,则又喜其不必籍诸前驱而有同舟共济者矣。大蹇朋来,忧用以释,即此而观,世子其贤矣乎!敬使所以敬君也,敬君所以保国也,怀德畏威,邦其永孚于休。

  越甲午三月,舟始毕工。其舟之形制,与江河间座船不同,座船上下适均,出入甚便,坐其中者,八窗玲珑,开爽明霁,真若浮屋然,不觉其为舟也。此则舱口与船面平,官舱亦止高二尺,深入其中,上下以梯,艰於出入,面虽启牖,亦若穴之隙。所以然者,海中风涛甚巨,高则冲,低则避也。故前後舱外,犹护以遮波板,高四尺许,虽不虽於观美,而实可以济险,因地异制,造作之巧也。长一十五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为二十三舱。前後竪以五桅,大桅长七丈二尺,围六尺五寸,余者以次而短。舟後作黄屋二层,上安诏敕,尊君命也;中供天妃,顺民心也。舟之器具,舵用四副,用其一置其三,防不虞也。橹用三十六枝,风微逆,或求以人力胜,备急用也。大铁锚四, (「大铁锚四」,「锚」原作「猫」,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约重五千斤。大棕索八,每条围尺许,长百丈,惟舟大,故运舟者不可得而小也。小■〈舟华〉船二,不用则载以行,用则藉以登岸也。水十四柜,海中惟甘泉为难得,勺水不以惠人,多备以防久泊也。通船以红布为围幔,五色旗大小三十余面,刀枪弓箭之类多多益办,佛郎机亦设二架,凡可以资戎事者,靡不周具,所以壮国威而寒外丑之胆也。

  二十五日出坞,坞即造舟之所,亦设祭如定■〈舟远〉之时。其间若竪桅,若浮水,若治索,皆有祭,行祭礼皆如初。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者,王事孔艰,利涉大川,祈也。

  四月十八日,舟先发於南台,南台距海百余里,大舟畏浅,必潮平而後行,日行数里。故先之架舟民稍用一百四十人有奇,护送军用一百人,通事、引礼、医生、识字、各色匠役亦一百余人,官三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官各给银十二两为衣装费,余各给工食银五两三钱五分。旧时用四百余人,今革其十分之一,从约也。旧例犹有金银九十余器,金厢带四条,备二使过海之用,福州府造册开报,回文与之云:「职等素守清约,无事华侈。茶锺、酒盏用银饰者相应备办,银酒素、银撒盏、银节盂、金厢带皆不必用,虽旧有成案,似宜遵奉,但裁而行之,存乎其人,毋得妄敛妄费,以污职等名节。造完之日,令首领官一员齎领前去,回还之日,照数给领,若此者,贞行也,非以要誉也。」

  二十六日,予等启行,三司诸君送至南台,炰肉于几,酾酒于尊,爵三行,予等起谢曰:「曩时海国之役,必数年而始克竣事,闻之舟不易成也,今未及朞月而有航海之期,谁之功也?敢不再拜。」诸君皆歌烝民之诗以赠,亦再拜,遂别。是晚宿于舟中。翼日,至长乐,长史舟亦随行,中途为浅所伤,臭厥载,具状伏於阶下,求为之援。予等欲藉其为前驱,即日将行事已亟不可辞判词於提举司,令申海道,假环海衞所御寇之舟,暂遣其归,此固为赵亦为楚意也。适分守海南道都阃诸君继至,海道亦以王事为亟,遂遣之。

  五月朔,予等至广石,大舟亦始至。二日,祭海登舟,守、巡诸君设宴为饯。是日,北风大作,昼昏如夕,舟人皆疑,予等亦有惧心。有爱之者劝迟迟其行。迟而得已於行,姑少待焉可也,终不能已,迟之何益?今人既集矣,涣之恐难卒萃,舟不速行,器具易窳,有司费已侈,缓则更倍之, (「缓则更倍之」,「倍」原作「陪」,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遂别诸君,慨然登舟。连日风逆,五日始发舟,不越数舍而止,海角尚浅。至八日,出海口,方一望汪洋矣。风顺而微波,涛亦不汹涌,舟不动而移,与夷舟相为先後。出舱观之,四顾廓然,茫无山际,惟天光与水光相接耳。云物变幻无穷,日月出没可骇,诚一奇观也。虽若可乐,终不能释然於怀。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通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夜行彻晓,风转而东,进寸退尺,失其故处。又竟一日始至其山,有夷人驾舠来问,夷通事与之语而去。

  十三日,风少助顺即抵其国,奈何又转而北,逆不可行。欲泊於山麓,险石乱伏於下,谨避之远,不敢近。舟荡不宁,长年执舵甚坚,与风为敌,不能进不能退,上下於此山之侧,然风不甚厉,浪亦未及於舟中,尚未惧。相持至十四日夕,舟剌剌有声,若有分崩之势。大桅原非一木,以五小木攒之,束以铁环,孤高冲风,摇撼不可当,环断其一,众恐其遂折也,惊骇叫嚣,亟以钉钳之,声少息。原舟用钉不足,艌麻不密,板联不固,罅缝皆开,以数十人辘轳引水,水不能止,众曰:「不可支矣。」齐呼天妃而号,剪发以设誓,予等不能禁,彻夜不寐,坐以待旦。忽一家人匍匐入舱,抱予足,口噤不能言,良久方云:「速求神佑,船已坏矣。」予等闻此,心战神怖,无可奈何,叹曰:「各抱诏敕以终吾事,余非所计也。於此将焉求之而又将焉逃之?」是时惟长年数人色不少动,但云:「风不足惧,速求罅缝而塞之,可保无虞。」众亦知其然,舟荡甚,足不能立,心悸目眩,何罅之求?於是有倡议者曰:「风逆则荡,顺则安,曷回以从顺,人心少宁,衣袽有备,尚可图也。」有一人执舵而云:「海以山为路,一失此山,将无所归,漂於他国,未可知也,漂於落漈,未可知也。守此尚可以生,失此恐无以救。」夷通事从旁赞之,予等亦知其言有据,但众股栗啼号不止,姑从众以纾其惧,彼亦勉强从之。旋转之後,舟果不荡,执烛寻罅,皆塞之固,水不能入,众心遂定。翼午,风自南来,舟不可往,又从而北,始悔不少待也。计十六日旦当见古米山, (「计十六日旦当见古米山」,「十六」原作「六十」,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改。) 至期四望惟水,杳无所见。执舵者曰:「今将何归?」众始服其先见。旁徨踯躅,无如之何。予等亦忧之,亟令人上桅以觇,云:「远见一山巅微露,若有小山伏於其旁。」询之夷人,乃曰:「此热壁山也,亦本国所属,但过本国三百里,至此可以无忧。若更从而东,即日本矣。」申刻,果至其地泊焉。

  十八日,世子遣法司官一员来,具牛、羊、酒、米、瓜菜之物为从者犒,亦有酒果奉予等。通事致词曰:「天使远临,世子不胜欣踊,闻风伯为从者惊,世子益不自安,欲躬自远迓,国事不能暂离,谨遣小臣具菜菓将问安之敬。」予等爱其词雅,受之。时予之舟已过王所之东,欲得东风为顺,夏月诚不易得。世子复遣夷众四千人,驾小舟四十艘,欲以大缆引予之舟。通事乃曰:「海中变出不测,岂宜久淹从者,世子不遑寝食,谨遣众役挽舟以行,敢告。」船分左右,各维一缆,迤逦而行,若常山蛇势,亦一奇观也。一昼夜亦行百余里。十九日,风逆甚,不可以人力胜,遂泊於移山之嶴。法司官率夷众环舟而宿,未尝敢离左右。泊至五日,予众苦之,在舟日久,郁隆成疾,求登岸以避之而不可得,泣诉於予。予曰:「乘桴浮海,子路喜之,未知浮海之险若此也。人至四千,力亦众矣,不能挽一舟以行,虎贲三千,犹足以成武功,孰为浮海为易耶?」二十三日,世子复遣王亲一员,益以数舟而来,风亦微息,始克行。法司官左右巡督,鼓以作气,自夕达旦,夷众亦勇於用力无少懈。至二十四日,犹未克到,世子复遣长史来曰:「世子闻至移山,刻期拱俟,六日不詹,中心孔棘。恐为从者忧,谨遣小臣奉慰。」予等谢之。

  二十五日,方达泊舟之所,名曰那霸港。计广石登舟,至此几一月矣。予二人局於一舱,不便出入,暑气薰蒸,脾胃受疾,寝食弗安。兼以风涛之险,日惊于心,得保残喘以终王事,呜呼艰哉!是日登岸,岸上翼然有亭,扁曰「迎恩」。世子遣众官大小百余员,随龙亭候於亭下,予等捧诏敕安於龙亭,众官行五拜三叩头礼,前行导引至天使馆。馆距港约五里,不移时而至,龙亭安於中堂,众官复行礼如初进见,予等亦行礼而退。予等呼长史问曰:「世子不迎诏敕,何也?」对曰:「洪武礼制,凡诏敕至国,世子候於国门之外,数代相承,不敢违制以行。」予等曰:「守制,国之经也,臣之良也,大以字小,惟信之怀,敢惟一己是便而裂信毁制乎?」听之。然世子虽不至馆,馆中皆官正莅事,礼无不肃,用无不周,下逮从人,各有寝舍,时给廪饩,亦使之安。每三日遣大臣一员问安,具酒二壶,菓盒二架,酌酒于斗,跪而言曰:「世子念天使舍崇丽而卑痹是就,恐不能安朝夕,令小臣问候起居。」予受其酒,乃曰:「宾至如归,不惟其物,惟其诚,世子诚矣,胡弗安之有?」饮毕,复献牛羊菜菓,初皆麾之,後见其意勤恳,间一或受。每一馈,予等亦遍及於从人,无弗均。六月哉生明,报长史舟至北山。又越五日,始抵国,较之予舟,浃旬之隔。询之,乃知桅折帆倾,非夷众之熟于操舟,几何而不饫鱼腹也。

  越既望,行祭王礼,王墓不知所在,有寝庙一所在国门外,即於庙祭焉。封其生者而又祭其薨者,厚也,所以劝天下之忠也;祭先於封者,尊也,所以劝天下之孝也。忠孝之道行于四夷,胡越其一家矣。祭品皆钦定之数,牲牷维腯,酒醴维醹,罔敢弗洁。先迎至庙,俟设定後,用龙亭迎谕祭文。予等随行将至庙,世子素衣黑带候於门外,戚乎其容,俨然若在忧服之中。予等拱而入,至寝庙,神主居东西向,予等居西东向,龙亭居中南向,世子居南北向。宣谕祭文毕,世子出露台,北面谢恩,进与予等交拜。揖至中堂,予等南向坐定,世子令长史致词曰:「清蜗处海角,辱玉趾远临,当匍匐奔迓,有制不敢违越,徒怀惭竦。今又辱贲及先人,幽明倍感,敬具清酤二卣,以献左右,聊用合欢,其敢曰休享?」予等曰:「朝廷之制,臣子所当共守而弗斁焉者也。人欲为善,谁不如我,敢夺人之守乎?宾主初觌,良用合欢,玄堂在迩,恐非其时,敢辞。」世子又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礼也。斯可以燕乐嘉宾之心,今皆无之,正以此耳,幸毋辞。」予等爱其言,敬不踰制,忠也;乐不忘亲,孝也。忠孝之人,可以言礼,诺之。酒数行,皆亲献,礼仪律度罔弗恭,坐少顷,别。随遣法司官同长史至馆,致世子词曰:「今日劳从者,为先人宠光,小国无以为献,戋具黄金十两为寿。」予等辞曰:「世子知道,而亦以此凂我乎?」令持去,不从。作书与之曰:「君子交际之间有礼焉,有义焉,礼以将敬,义以揆物,宾主各欲自尽而已。今日之举,君命是将,敬共王事乃其职也,欵我以华筵,亦云厚矣,而又惠我以褭蹄,不已过乎?在贤世子行之固为尽礼,在侃等受之则为非义,授受之间天理人欲判焉。辨之明而守之固,敢自欺乎?辞不更赘,惠无再贻。」世子果知礼仪者,得是书不复再馈。

  祀事毕,越七月二日封王。是日黎明,世子令众官候於馆门之外,导引诏敕之国,国门距馆路三十里,介在山海之间,险侧高卑不齐,不能如砥如矢。将至国五里外有牌坊一座,扁曰「中山」。自此以往,路皆平坦,可容九轨,傍垒石墙,亦若百雉之制,世子候於此。龙亭至,行五拜三叩头礼,导之国门,门曰「欢会门」。内逶迤数步即王之宫,宫门三层,层有数级之堦,至正殿,巍然在山之巅。设龙亭于正中,行大封拜礼,国王升降进退,舞蹈祝呼,肃然如式。先期五日,长史已请仪注,习之熟矣。礼毕,揖予等至别殿,复行见礼,众官亦拜见如初。王暂退,出临羣臣。是日,维良受天子新命与一国正始,羣臣但四拜为贺,臣之尊者亲者捧觞为寿,夷俗以此为敬,君臣之间亦行之。朝罢,别殿设宴,金鼓笙萧之乐翕然齐鸣,王奉酒劝坐。酒清而烈,来自暹逻者,比之面米春醺,人更不须一盏,予等但尝之而已。笾豆之实,备水陆之珍,膷臐膮炙之膳,既旨且多,然不能自制也,皆假予等所带庖人为之。盖夷俗蓆地而坐,无燕享醵会之事,不知烹调和剂之味,故假以文其陋耳。献酬交错,至晡而止。予等令仪从迎诏敕至馆,王再拜曰:「小国无以为宝,玺书以为宝,先朝诏敕藏之金匮,已八叶于兹矣。今辱贲临,幸留镇国,不尔,予小子自底不类,为先人羞。」予等见其词意虽诚,犹未信也,令启其金匮之藏,以验其留否之实。长史数臣各捧一道而来,奎璧辉映,绚采一堂,遂许留之,王喜甚,重拜而别。予等至馆,王亲一员同长史来馈礼物,厉色麾之,长跪不起,不得已,姑取扇、布二物以答其诚,余不之受。复与一书曰:「士君子立身大节,不过礼仪二者,前书备布,想已知之,贤王亦知朝廷之大法乎?今圣天子御极,仪礼制度,万物维新,羣工济济,皆秉羔羊之节,晋如鼫鼠者,愁如摧如而已。侃等叨居近侍,万里衔命,正欲播君德於无疆,守臣节於不辱,为天朝增重,乃敢自冒非义,以贻满槖之讥耶?与者受者,其戾一也。欲馨清议,甘罪不恭。」王见书,令长史来言曰:「圣天子威德被海外,清闻之常虩虩不自安,惟恐不道为圣朝弃,况天使之陟降左右者乎?敬君之心,华夷无二,昨闻高论,敢犯朝箴?」

  二十二日,复设宴,名曰「拂尘」。使琉球与使他国不同,安南、朝鲜之使,开读诏敕之後,使事毕矣,陆路可行,已事遄返,不过信宿。琉球在海外,候北风而後可归,非可以人力胜者。日久不免会多,会多不无情亵,势所必至也。踽踽凉凉,岂能一日安耶?是宴之设,笾豆尚楚,而方物不复陈矣。但令四夷童歌夷曲,为夷舞,以侑其觞,伛偻曲折,亦足以观。舞罢,令世子介子执弟子礼,奉酒三斝。将行,复躬捧玉盃,乃武宗所赐者,引满劝白,辞以不善饮,一酌而止。

  越二十五日之夕,飓风暴雨,倐忽而至,茅舍皆席卷。予馆亦兀兀不安,寝不能寐,起坐中堂,门牖四壁荡燃无存。因念港口之舟恐不及系,遣人视之,佥曰:「昏黑不辨牛马,而岐路安可分?盍待之?」风雨果恶,亦不可强质。明而往,王已差法司官率夷人数百守於舟侧矣。询之舟人,乃夜半时至也,法司亦夷官之尊者,路且遥,不避而来。予因叹曰:「华夏之人,风雨晦冥之夕,塞向墐户以避之, (「塞向墐户以避之」,「墐」原作「塞」,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犹恐未安,冲风冒雨而行者,必其骨肉颠沛而不容已,孰能视他事如家事,而艰险不辞者乎?夷之君臣,其亦可感也夫!」

  八月中秋节,夷俗亦知为美,请赏之,因得徧游诸寺。寺在王宫左右,不得轻易往来,有曰天界寺,有曰圆觉寺,此最钜者,余小寺不暇记。二寺山门殿宇弘厂壮丽,亚於王宫。正殿五间,中供佛象一座,左右皆藏经数千卷,夷俗尚佛,故致之多。上覆以板,绘以五彩,下用蓆数重,清洁不可容履。殿外亦凿小池,甃以怪石,池上杂植花卉,有凤尾蕉一本,树似棕而叶似凤尾,四时不改柯易叶,此诸夏所无者。徜徉良久,尘虑豁然。但僧皆鄙俗,不可与语,亦不敢见。然亦知烹茶之法,设古鼎于几上,煎水将沸,用茶末一匙于锺,以汤沃之,以竹刷瀹之,少顷奉饮,其味甚清。是日,王因神降送迎无暇,遣王亲侍游。至未刻,邀坐,宴不甚丰而情意则款洽矣。诸从人皆召至堦下,令通事劝饮,旅进旅退,各以班序,至醉而止。向夕回馆,月明如昼,海光映白,松影筛青,令舆人缓步徐行,纵目所适,心旷神怡,乐兹良遇,忘其身之在海外也。

  二十三日,王始至馆相访,令长史致词曰:「清欲谒左右久矣,因日本人寓兹,狡焉不可测其衷,俟其出境而後行,非敢慢也。」予等但应曰:「已知之矣,海外之国,唯彼独尊,深居简出,乃其习也。井底之蛙,岂可与语天日之高明哉!」亦具殽核,留坐移时别去。

  二十九日,请饯行,陈席于水亭中,观龙舟之戏。舟之制与运舟之法皆效华人,亦知夺标以为乐,但运舟者俱小吏与大臣子弟也。各簪金花,具彩服,虽濡于水而不顾,以示夸耀之意。越九月七日,复请饯,予等讶其烦也,深拒之,恳之再三而後行。至则见其席之所列皆非昔比,山蔬海错,糗饵粉酏,杂陈于前者,制造精洁,味甚芳旨,但止数品,不能如昔之丰。询之左右,乃知前此之设,皆假诸闽人,此则宫中妃嫔亲制,以表献芹之敬耳。临行,长史捧黄金四十两,王乃言曰:「送赆之礼,振古有之,非清敢自亵,其毋辞。」予等曰:「於义可受,轲氏受薛之馈,不以为嫌。但予等以君命来,受此而归,是以君命货之也,恶乎敢?」王愕然曰:「天使言必称君、动必比义,清知道矣。」遂不敢强。复手持泥金倭扇二柄,乃曰:「天使远来,赐清以弁服,即清之师也。此别不复再会,挥此或可以系一念耳。」予等悯其情,受之,各答以所持川扇,彼喜不自胜,再拜而别。

  十二日,登舟,官民送者如蚁,皆以汉官威仪不可复覩,至有泣下而不忍去者,亦足以见夷人天性之良,莫不羡衣冠文物之美,拘于法而不得入,是可哀也。泊舟之港出海仅一里,中有九曲夹岸,皆石,惟灭风而复可行,坐守六日。王日使人侍于其侧,且致慰词,仍遣看针通事一员、夷稍数人护送。又遣王亲、长史等官驾昔日所假之舟进表谢恩。

  十八日,风少息,挽舟而出,亦斜倚于岸,众恐其伤于石,大惊,幸前月亲督修艌,不为所伤,复止。二十日,始克开洋,挽舟同行。二十一日夜,飓风陡作,舟荡不息。大桅原以五木攒者竟折去,须臾舵叶亦坏,幸以铁梨木为柄,得独存。舟之所恃以为命者,桅与舵也,当此时,舟人哭声震天,予辈亦自知决无生理,相顾叹曰:「天命果如此,以计免者得之矣,狐死尚正首丘,呜呼!狐之不能若也。」舟人无所庸力,但大呼天妃求救,予等为军民请命,亦叩首无已,果有红光烛舟,舟人相报曰:「天妃至矣,吾辈可以生矣。」舟果少宁。翼日,风如故,尚不敢易舵。众皆废寝食以待毙,不复肯入舱上去。同行夷舟遂相失,不知所往。

  二十三日,黑云蔽天,风又将作,有欲易舵者曰:「舵无尾不能运舟,风弱犹可以持,烈则不可救。」有不欲易者曰:「当此风涛,去其旧而不得安其新,将奈何?」众不能决,请命于予等,予等曰:「风涛中易舵,静则可以生,动则可以死,中心惶惑,亦不能决。」令其请珓于天妃,乃得吉兆,众遂跃然起舵。舵柄甚重,约有二千余斤,平时百人举之而不足,是时数十人举之而有余,兼之风恬浪止,倏忽而定。定後风浪复厉,神明之助,不可诬也。舵既易,众始有喜色。

  二十六日,忽有一蝶飞绕于舟,佥曰:「山将近矣。」有疑者曰:「蝶质甚微,在樊圃中飞不过百步,安能远涉沧溟?此殆非蝶也,神也,或将有变,速令舟人备之。」复有一黄雀立于桅上,雀亦蝶之类也,令以米饲之,驯驯啄尽而去。是夕,果疾风迅发,白浪拍天,巨舰如山,漂荡仅如一苇。稍後距水不下数丈,而水竟过之,长年持舵者衣尽湿,则舱中受水又可知也。风声如雷而水势助之,真不忍闻。舟一斜侧,流汗如雨,予等惧甚,衣服冠而坐,欲求速溺,以纾其惧。又相与叹曰:「圣天子威德被海内外,百神皆为之效职,天妃独不救我辈乎?当此风涛中而能保我数百民命,真为奇功矣,当为之立碑,当为之奏闻于上。」言讫,风若少缓,舟行如飞,彻晓已见闽之山矣。舟人皆踊跃鼓舞,以为再生,稽首於天妃之前者若崩厥角也。

  二十八日,至定海所。十月初一日入城。痛定思痛,不觉伤感,凡接士大夫,叙其所以,无不为之庆幸。区区二人,何德获此?实荷圣天子威福,以致神明之佑,不偶然也。今越旬日,同行之舟尚未至,或不免漂溺之患焉,呜呼危哉!呜呼危哉!予因是而有所感,浮海以舟,驾舟以人,二者济险之要务也。今官府造作什器,官之尊者视为末务而不屑于查理,官之卑者视为奇货而惟巧於侵欺,以故种种皆不如法,不久即坏。房舍器用之物,坏则可修,犹未甚害,惟舟之坏,即有覆溺之患,虽有般师在舟,亦无及矣。前之所云古米山之险,其明效也。後之使海外者,军官不必三员随行,先择有司贤者二员委其造舟,舟完令其同行,彼躯命所关,督造必不苟且,万一藩臬不从,以之请于上命可也。从予驾舟者,闽县河口之民约十之八,因夷人驻泊于其地,相与情稔,欲往为贸易耳,然皆不知操舟之术。上文所云长年数人,乃漳州人也。漳人以海为生,童而皆之,至老不休,风涛之惊见惯,浑闲事耳。其次如福清,如长乐,如镇东,如定海,如梅花所者亦皆可用。人各有能有不能,唯用人者择之,果得其人,犹可少省一二,此贵精不贵多之意也。一则可以节国之费,一则可以衞众之生,故不惜辞之烦为後使者忠告。

  ○羣书质异

  大明一统志:琉球国,在福建泉州之东海岛中,其朝贡由福建以达于京师。国之沿革未详,汉魏以来不通中华。隋大业中,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其国,语言不通,掠一人以返。後遣武贲郎将陈棱率兵至其国,虏男女五百人还。唐宋时未尝朝贡,元遣使招谕之,不从。本朝洪武中,其国分为三,曰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朝贡。嗣是,惟中山王来朝,其二山盖为所并矣。

  风俗:男子去髭须,妇人以墨黥手为龙虎文,皆紵绳缠发,从顶後盘至额。男以鸟羽为冠,装以珠玉赤毛,妇以罗纹白布为帽。织斗镂皮并杂毛为衣,以螺为饰,而下垂小具,其声如佩。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妇人产乳,必食子衣。食用手,无匙筯。得异物先进尊者。死者浴其屍,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上不起坟。无他奇货,犹好摽掠,故商贾不通。不驾舟楫,惟缚竹为筏,急则羣舁之,泅水而逃。俗事山海之神,祭以殽酒,战斗杀人,即以所杀人祭其神。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所居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殿宇多刻禽兽。无赋敛,有事则均税。无文字,不知节朔,视月盈亏以知时,视草荣枯以计岁。

  山川:鼋鼊屿,在国西,水行一日。高华屿,在国西,水行三日。彭湖岛,在国西,水行五日。落漈深水至彭湖渐低,近琉球,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不回也。凡两岸渔舟至彭湖,遇飓风作,漂流落漈,回者百无一二。

  土产:斗镂树、硫黄、胡椒、熊罴、豺狼。

  按:琉球国在泉州之东,自福州视之,则在东北,是以去必孟夏,而来必季秋,乘风便也。国无典籍,其沿革不能详,然隋兵劫之而不服,元使招之而不从。我太祖之有天下也,不加兵,不遣使,首效归附,其忠顺之心无以异於越裳氏矣。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有六姓焉,使之便往来、时朝贡,亦作指南车之意焉耳。在昔其国三分,今中山并而为一者,得非沃强晋弱之故欤?

  风俗男子不去髭,亦不羽冠,但结髻於首之右,凡有职者簪一金簪。汉人之裔,髻则结於首之中。俱以色布缠其首,黄者贵,红者次之,青绿者又次之,白斯下矣。王首亦缠锦帕。衣则大袖宽博,制如道服,然腰束大带,亦各如缠首之布之色辨贵贱也。足则无贵贱皆着草履,入室宇则脱之,一则蓆地而坐恐尘污,一则以跣足为敬,故王见神,臣见王及宾主相见皆若是也。唯接见余等则加冠具服履,揖逊之间,每见其疾首蹙额,盖弗胜其束缚之劳矣。妇人真以黑黥手为花草鸟兽之形,而首足反无饰。髻如童子之角总于後,而簪珥不加。不知足而为之屦,男女皆可用也,第富室则以苏蓆藉履底,少加皮缘,即为美观。上衣之外,更用幅如帷蒙之背上,见人则以手下之而蔽其面。下裳如裙而倍其幅,褶细而制长,覆其足也。其贵家大族之妻,出入则戴箬笠,坐於马上,女仆三四从之,俱无布帽、毛衣、螺佩之饰,亦无产乳必食子衣之事也。

  其君臣之分,虽非华夏之严,而上下之节亦有等级之辨。王之下则王亲,尊而不与政也;次法司官,次察度官,司刑名也;次那霸港官,司钱谷也;次耳目之官,司访问也;此皆土官而为武职者也。若大夫、长史、通事等官,则专司朝贡之事,设有定员而为文职者也。王并日而视朝,自朝至於日中昃,凡三次。陪臣见之,皆搓手膜拜,尊者亲者则延至殿内赐坐赐酒,其卑疏者则移时长跪於堦下焉。凡遇元旦、圣节、长至日,王率众官具冠服设龙亭行拜祝礼,盖久渐文教,非复曩者之陋矣。

  父之於子,少虽同寝,及长而有室则异居。食亦用匙筯,得异味先进尊者。及子为亲丧,数月不肉食,亦其俗之可嘉。死者以中元前後日溪水浴其屍,去其腐肉,收其骸骨,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衬土而殡,上不起坟。若王及陪臣之家,则以骸匣藏於山穴中,仍以木板为小牖户,岁时祭扫,则启钥视之,盖恐木朽而骨暴露也。地无货殖,是以商贾不通。若以为防摽掠,则其国小法严,凡有窃物者,即加以劓剕之刑,人谁敢犯?朝贡往来,具乘大航,海边渔盐亦泛小艇,未尝不驾舟楫而缚竹为筏也。俗畏神,神皆以妇人为尸,凡经二夫者则不之尸矣。王府有事,则哨聚而来,王率世子及陪臣皆顿首百拜。所以然者,以国人凡欲谋为不善,神即夜以告王,王就擒之。闻昔倭寇有欲谋害中山王者,神即禁锢其舟,易而水为盐,易而米为沙,寻就戮矣。惟其守护斯土,是以国王敬之,而国人畏之也。尸妇名女君,首从动经三五百人,各戴草圈,携树枝,有乘骑者,有徒行者,入王宫中以游戏,一唱百和,声音哀惨,来去不时,唯那霸港等处不至,以此多不良者家,兼有汉人故也。闽人为王倩作宴者身亲见之。且传闻封王曰必见天使,是日不来,此则真有,而杀人祭神则非也。王之宫室建于山巅,国门扁曰「欢会」,府门扁曰「漏刻」,殿门扁曰「奉神」,四围皆石壁,无有波罗檀洞之名,亦无聚髅为佳之说也。门外有石砌,砌下有小池,泉自石龙口中喷出,名曰「瑞泉」,王府汲之供饮食,取其甘洁也。道路坦夷,曾不设堑树棘以为险。殿宇朴素,亦不雕禽刻兽以为奇。至于赋敛,则寓古人井田之遗法,但名义未详备。王及臣民各分土以为禄食,上下不交征,有事如作封王所用布帛、粟米、力役之征,则暂取诸民而不常也。虽无经生卜士之流,然亦谙汉字,奉正朔,岂至视月盈亏以知时,视草荣枯以计岁哉?

  山则南有太平山,西有古米山、马齿山,北有硫黄山、热壁山、灰佳山、移山、七岛山,盖不鼋鼊等屿,彭湖等岛而已。落漈不知所在,殆远去琉球,而非经过之处也。昨见古米山水急礁多,闻舟有至此而败者,亦不亚于落漈之险矣。

  土产无斗镂树,亦无胡椒。硫黄虽产自北山,而取之亦甚艰。无熊、罴、豺、狼、虎、豹等猛兽,是以多野马、牛、豕,价廉甚,每一值银二三钱而已。牲虽贱,人有终岁不获食者,贫约故也。凡杀牲,不血刃,但以水泅之而火其毛。不畜犬,亦鲜鹅、鸭,莺、燕、鹳、鹊之族俱无,鸟唯乌鸦、麻雀而已。有蛇、蝎,蝎亦螫人,蛇则不为害,闻前使遭蛇怪之惊,无是事也。谷则有稻、秫、稷、麦、菽,蔬则有瓜、茄、姜、蒜、葱、韮等。品果则有芭蕉、柑樜、石榴、橘、柿之类。人言冬瓜可以解渴,柑樜巨如盌形,皆非也。至于壁间有虫,形如中国之蝎虎者,声噪如雀,则罕异焉。

  嬴虫录:琉球当建安之东,水行五百里,土多山峒,峒有小王,各为部队而不相救援。国朝进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按:福州梅花所开洋,顺风七昼夜始可至琉球,以水程计之,殆将万里矣。若夫建安,则建宁属邑也,又在福州之西北,而云水行五百里,不知自何洋以发舟而若是乎其近易耶?琉球固多山,而崆峒则少,王之子弟虽出分各山,而未尝不听徵调,如祭王封王等日,则各率所部戎服而列伍以防衞,则其有事而相为救援可知矣。归附国家之初,朝贡固无定期,今每二年而一举。至于令子侄入太学,仅于洪武二十二年而创见之,嗣是唯遣陪臣之子进监读书,大司成教以诵诗学礼,处以观光之馆,夏葛而冬裘,朝饔而夕飱,礼待不亦厚乎?迩如蔡廷美、郑赋、梁梓、蔡瀚等皆俊秀可教,曾北学中国,授业名儒,今皆补为长史、都通事等官。进见之时,仪不忒而言有章,未必不自读书中来也。其他则苦礼法之拘,衣冠之缚矣。

  星槎胜览:琉球国山形抱合而生,一曰翠麓, (「一曰翠麓」,「麓」原作「丽」,据星槎胜览改。) 一曰大崎,一曰斧头,一曰重曼,高耸丛林。田沃谷盛,气候常热。酋长遵理,不科民下。酿柑樜为酒,煑海为盐。能习读中国书,好古画、铜器,作诗效唐体。地产沙金、黄蜡。

  按:琉球国之山形,虽南北一带而生,不甚抱合,亦无翠麓等四山之名,且形势卑小,不高耸,林木朴樕不茂密。厥田沙砾不肥饶,是以五谷虽生而不见其繁硕也。气候不常热,雨过即凉,秋冬亦雨霜雪,其地近北故也。政令简便,各食分土,故曰酋长遵理,不科民下。造酒则以水渍米越宿,令妇人口嚼手搓,取汁为之,名曰米奇,非柑樜所酿,亦非美姬含米所制。其南番酒则出自暹罗,酽如中国之露酒也。陪臣子弟与凡民之俊秀者,则令习读中国书,以储他日长史、通事之用,其余但从倭僧学书番字而已。古画、铜器非其所好,其所好者唯铁器、绵布焉。盖其地不产铁,土不植绵,故民间炊爨多用螺壳,红女织袵,惟事麻缕。如欲以釜甑爨,以铁耕者,必易自王府而後敢用之,否则犯禁而有罪焉。至于作诗,则弄文墨,参禅乘者间亦能之,而未必唐体之效矣。地不产金,亦无黄蜡及玻璃等物。通国贸易,惟用日本所铸铜钱,薄小无文,每十折一,每贯折百,殆如宋季之鹅眼綖贯钱也。曾闻其国用海巴,今弗用矣,然与其用是钱,孰若用海巴之犹涉於贝哉!

  集事渊海:琉球与泉州之岛曰彭湖者烟火相望,其人骁健,以刀、矟、矢、剑、鼓为兵器。旁有毗舍那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

  按:地之相去,近则可望,远则视之而弗见也。琉球去彭湖不下数千里,山川出云蜃气作雾,则光景且伏矣,烟火可得而相望乎?闽中士夫常曰:「霁月登鼓山,可望琉球。」盖所望者小琉球也,若大琉球,则虽离娄之目,亦岂能明见万里之远哉?若曰其人骁健,则诚是也,盖生有膂力,耐饥渴劳苦,热壁挽舟之时,虽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而亦未尝告病。匪直贱者若是,虽酋长之贵亦惯勤动,大风暴雨,虽夜必兴,相与徒行露立于港逸,以防舟之漂荡焉,而寒湿不能使之疾也。国无医药,民亦不夭札,或壮或老,始生痘,地虽卑湿,而不见有疲癃残疾之人。是岂尽出于禀赋哉?亦由其薄滋味寡嗜慾,元气固而腠理密也?第人尚忿争,有不平即以刃杀人,度不免亦剖腹自毙。所用兵器如刀、剑、弓矢之类,亦严利劲直。弓稍长如握担,射则树于地而两手弯之,矢可至二百步许。盔甲制以文革,进退节以金鼓,邻国目为勍敌焉。其国西南则暹罗,东北则日本,闻东隅有人鸟语鬼形, (「闻东隅有人鸟语鬼形」,「隅」原作「隔」,据明嘉靖刻本改。) 不相往来,岂即所谓毗舍那国耶?杜氏通典:琉球国王姓欢斯氏,名渴剌兠,土人呼之为「可老羊」,妻曰「多拔茶」。居舍大十有六间。王乘木兽,令左右舆之。凡宴会,执酒者必得呼名而後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然後衔杯共酌。歌呼蹋蹄,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 (「扶女子上膊」,「女子」原作「子女」,据明嘉靖刻本改。) 摇手而舞。又曰民间门户必安兽头。

  按:琉球国嗣王姓尚氏,名清,父名真,祖名圆,自上世以来皆命名以汉字,妃皆选自民间女子充之。土人称王曰「敖那」,称妃曰「札喇」,无「可老羊」并「多拔茶」之称也。至于陪臣则无姓氏,但以先世及以所辖之地为姓名,如王亲孔加迷益器,法司官宁沽安丹也,皆地名也。若大夫金良,长史蔡瀚、蔡廷美,都通事郑赋、梁梓、林盛等,凡有姓者皆出自钦赐三十六姓者之後裔焉。王之居舍向南者七间,向西者七间,以南者旧制不利于风水,反以西者为正殿。阁二层,上为寝室,中为朝堂,末与臣下坐立。 (明纪录汇编本无「末」字。) 凡阁门,俱五色土朱为廉栊,中三间畧加金碧,傍有侧楼。亦有平屋,皆以板代瓦,廉不远地而阶亦近除,仅如国公侯之宅,无越制也。王出入乘肩舆,非木兽,以十六人扛之。伞盖用五色,从者数百人,鼓吹导前,戈矛拥後,仍以土朱小团扇四柄,贴金葫芦一对为仪衞,不知何所取义焉。宴会不时,礼亦简朴,陪臣遇吉,每称觞以寿王,王亦与之坐而共饮,但不至于呼名也。乐用弦歌,音颇哀怨,尝译其曲有「人老不少年」之句,亦及时为乐之意,如唐风之山有枢也。更以童子四人手击柝而足婆婆以为舞焉,所谓蹋蹄之歌,女子之戏,皆非也。大抵琉球俗朴而忠,民贫而俭,富室贵家仅有瓦屋二三间,其余则茅茨土堦,不胜风雨飘摇之患。人不善陶,虽王屋亦无兽头,况民间乎?传者讹矣。

  使职要务:洪武、永乐时,出使琉球等国者,给事中、行人各一员,假以玉带蟒衣极品服色,预于临海之处经年造二钜舟,中有舱数区,贮以器用若干。又藏棺二副,前刻天朝使臣之柩,上钉银牌若干两。倘有风波之恶,知其不免,则请使臣仰卧其中,以铁钉锢之,舟覆而任其漂泊也。庶人见之,取其银物而弃其柩于山崖,俟後使者因便载归。 (「贮次器用若」至「迩者鉴汩没之祸」间一段文字,原脱,据明嘉靖刻本补。) 迩者鉴汩没之祸,奏准待藩王继立,遣陪臣入贡丐封,乃命使臣齎诏敕驻海滨以赐之,此得华夷安危之道,虽万世守之可也。

  按:我朝封锡藩王之制,如安南、朝鲜则遣编修、给事中等官为使,占城、琉球则遣给事中、行人等官为使,各给以麒麟、白泽公侯伯驸马之服,恩荣极矣,故感激图报之下往往有人。且安南、朝鲜固陆路可通矣,若占城及琉球则海邦也,必於广东、福建临海之处经年造二钜舟以涉大川。余等以一舟所费已及二千五百两有奇,若人各一舟,非唯倍其费,抑亦不克共济矣,故止造一舟。至於藏棺钉牌之事,原无事例,纵有之亦无益也,故令有司不设备焉。大抵航海之行亦危矣,凡亲爱者为之虑靡不周,有教之以舟傍设桴如羽翼者,有教之以造水带者,有教之以多备小舠者,殊不知沧溟万里,风波莫测,凡此举不足恃也,所恃者唯朝廷之威福与鬼神之阴骘焉耳。乃若领封之说,则肇自前使占城者,正副畏难不肯航海以毕事,旷日持久,渠国不获。已而,领自海滨,非命旨也。尝稽古诸侯,凡嗣立,俱以士服入见天子而後受封。今之四夷,即古荒服诸侯也,虽不克入觐天王,俾其於海滨领封亦无不可,盖中国尊而当安,外夷贱而当危也,岂直省不赀之实而已哉?经国者为之建白可也。

  大明会典:琉球自洪武年间,其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奉表笺贡马及方物。洪武十六年,赐国王镀金银印并文绮等物,山南王亦如之。後赐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紵丝纱罗冠服,王妃紵丝纱罗,王侄、王相、寨官绢公服。永乐以来,国王嗣立,皆请命册封,自是惟中山王每二年朝贡一次,每船一百人,多不过百五十人。

  贡物:

  马 硫黄 苏木 胡椒 螺壳 海巴 生红铜 牛皮 櫂子扇 刀

  锡 玛瑙 磨刀石 乌木 降香 木香  

  按:琉球贡物,唯马及硫黄、螺壳、海巴、牛皮、磨刀石,乃其土产,至于苏木、胡椒等物,皆经岁易自暹罗、日本者,所谓櫂子扇,即倭扇也。盖任土作贡,宜其惟正之供,而远取诸物亦其献琛之敬,则夫符玺之赐,章服之颁,得非显忠嘉善之典欤?

  ○天妃灵应记

  神怪之事,圣贤不语,非忽之也,惧民之惑於神而遗人道也。侃自蚤岁承父师之传佩敬而远之之戒,凡祷词斋醮,飞符噀水,诵经礼佛之类,闾党有从事者,禁之不可,则出避之,或过其宫则致恭,效程子焉。廼者琉球国请封,上命侃暨行人高君澄往将事,飞航万里,风涛叵测,玺书郑重,一行数百人之生,厥系匪轻。爰顺舆情,申闽人故事,涛于天妃之神,且官舫上方为祠事之,舟中人朝夕拜礼,必虔真若悬命於神者。灵贶果昭,将至其国,逆风荡舟,漏不可御,羣噪乞神,风定塞袽,乃得达。及成礼还解缆,越一日,中夜风大作,樯折舵毁,羣噪如初。须臾红光若烛龙自空来,舟皆喜曰:「神降矣,无恐。」顾风未已。 (「顾风未已」,「已」原作「反」,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改。) 又明日,黑云四起,议易舵未决,卜珓於神,许之。易之时,风恬浪静,若在沼沚,舵举甚便,若插筹然,人心举安,允荷神助。俄有蝶戏舟及黄雀上樯,或曰:「山近矣。」或曰:「蝶与雀飞不百步,山何在?其神使报我以风乎?」予以其近於载鸣鸢之义,颔之曰:「谨备诸。」已而,飓风夜作, (「飓风夜作」,原无「风」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人力罔攸施,众谓胥及溺矣。予二人朝服正冠坐祝曰:「我等贞臣,恪共朝命,神亦聪明正直而一者,庶几显其灵。」语毕,风渐柔,黎明达闽。神之精英烜赫,能扞大患如此,谓非皇上怀柔百神致兹效职哉!然非身遇之,安敢诬也。揆之祭法,庙而事之允宜。在宋元时已有封号庙额,国朝洪武、永乐中屡加崇焉,予二人缩廪附造舟余直新之,广石望崎行祠则从行者敛钱以修。 (「广石望崎行祠则从行者敛钱以修」,原无「广」字,据明嘉靖刻本补。) 行当闻之朝,用彰神贶,因纪其槩。高君让侃援笔举以告,巡按侍御方君涯韪之。又命福郡倅姚一和视勒诸石。 (「又命福郡倅姚一和视勒诸石」,原无「命」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夷语附

  天文门

  天 甸尼 日 非禄 月 都急

  风 嗑济 云 姑木 雷 刊眉

  雨 嗑也 雪 由其 星 波世

  霜 失母 雹 科立 雾 气力

  露 秃有 电 波得那 霞 噶嗑尼

  起风 嗑济福禄姑 天阴 甸尼奴姑木的 天晴

  下雨 嗑也福禄 下雪 由其福禄 明日

  昨日 乞奴 风雹 嗑济科立 

  地理门

  地 只尼 土 足只 江 密乃度

  河 嗑哇 海 吾乜 山 牙马奴

  水 民足 冰 谷亦里 路 密集

  石 依石 井 依嗑喇 墙 拏别

  城 遶 泥 乜禄 沙 是那

  灰 活各力 桥 松只 砖 牙及亦石

  瓦 嗑哇喇 岸 倭嗑 远 它加撒

  近 即加撒 长 拏嗑失 短 密失拏失

  前 马乜 後 吾失禄 左 分达里

  右 民急里 上 吾乜 下 世莫

  东 加失 西 尼失 南 未南米

  北 乞火 

  时令门

  春 法禄 夏 拏都 秋 河及

  冬 由福 冷 辟牙撒 热 嗑子撒

  寒 辟角禄撒 暑 奴禄撒 阴 姑木的

  阳 法立的 昼 皮禄 夜 由禄

  早 速多 晚 约姑里的 时 吐急

  气 亦急 年 多失 节 些谷尼即

  正月 烧哇的 二月 宁哇的 三月 撒哇的

  四月 升哇的 五月 恶哇的 六月 禄谷哇的

  七月 式的哇的 八月 法只哇的 九月 谷哇的

  十月 柔哇的 十一月 失木都及 十二月 失哇思

  花木门

  茶 扎 花 法拏 米 谷米

  树 拏急 果 吾乜 松 马足

  栢 马足那急 竹 达急 笋 达急

  枣 那都乜 草 谷撒 瓜 吾利

  菜 菜 梅 吾乜 叶 尼

  香 稿 莲花 花孙奴法拏 龙眼 龙暗

  荔枝 利是 甘蔗 翁急 胡椒 谷烧

  苏木 司哇

  鸟兽门

  龙 达都 虎 它喇 鹿 加目

  马 吾马 狮 失失 牛 吾失

  兔 吾撒急 熊 谷马 象 槽

  鸡 它立 鵞 荅嗑 猪 吾哇

  驴 仝 骡 仝 狗 亦奴

  皮 哇嗑 鼠 聂 鸎 打荅噶

  鱼 亦窝 羊 非都只 蛇 密密

  猴 撒禄 龟 嗑乜 雀 孙思乜

  凤凰 失窝 麒麟 其粦 孔雀 公少 

  狮子 失失 獬豸 害宅 僊鹤 司禄

  象牙 查查华 玳瑁 嗑乜那各  牛角 吾失祖奴

  喜雀 孔加查思 鹤项 它立奴谷只

  宫室门

  门 勒那 牕 慢多 房 亦叶

  楼 塔嗑牙 井 依嗑喇 河 嗑哇

  御路 密集 丹墀 密集 御桥 扒只

  皇城 谷俗谷 馆驿 馆牙 瓦房 嗑哇喇亦叶

  器用门

  盔 不力千 甲 约罗衣 刀 荅知

  箭 牙力 弓 由迷 弦 秃奴

  枪 牙力 桌 代 盘 松只

  盆 大箣 瓶 飘 床 堕谷

  船 福尼 椲 花时 舵 看失

  橹 罗 篷 贺 箸 朳只

  带 文必 画 叶 书 福密

  笔 分帖 字 闲的 墨 思墨

  纸 嗑乜 砚 孙思利 锁 沙舍奴

  碗 麻隹里 屏峰 飘布 香炉 稿炉

  花瓶 法拏飘 香盒 福法各 倭扇 昂季

  箱子 凯 酒锺 撒嗑子急 茶锺 溥嗑子急

  棊子 乞是 玉带 衣石乞各必 金锺 孔加尼麻加里

  人物门

  皇帝 倭的每 王妃 札喇 国王 敖那

  王子 敖那吾哇 朝廷 倭每奴 大夫 大福

  长史 丈思 使者 使臣 通事 度日

  正使 申司 副使 付司 唐人 大刀那必周

  师父 失农包 和尚 鲍子 父亲 阿舍都

  母亲 阿乜 琉球人 倭急拏必周 日本人 亚马奴必周

  大明皇王 大苗倭的每 朝贡使臣 嗑得那使者 兄 先比

  弟 非都只 妻 眠多木 子 吾哇

  琉球国王 倭急拏敖拏

  人事门

  跪 非撒慢都急 说 嗑达里 拜 排是

  兴 吾达里唆亦 走 七姑 去 亦急

  来 外亦利 你 吾喇哇 我 昂哇

  有 阿力 无 乃 好 约达撒

  歹 哇禄撒 买 鸟利 卖 高叶

  睡眠 不里 请来 孟盖失 见朝 大立叶亦急

  入朝 大立叶密达 鞠恭 鸟逊皮 底头 鸟其利

  立住 荅只歪立 叩头 嗑蓝子 谢恩 密温 普古里

  朝贡 嗑得那 平身 各失吾奴必约 庆贺 密由歪利

  表章 虎鸟 赏赐 非进的 起来 揭知

  进贡 嗑得那 进表 漂那阿杰约 进本 盆那阿杰的

  报名 包名 辞朝 慢多罗 回去慢 多罗

  早起 速多密的 下程 林斤 筵宴 扎半失

  敕书 着谷少 拿来 莫只个 好看 约达撒

  不好 哇禄撒 放下 吾着刻 作揖 撒哇利是礼

  给赏非近的 方物木那哇 多少亦如撒

  言语 谷只 晓的 失达哇 不晓的 民纳失达哇

  圣旨 由奴奴失 御前谢恩 恶牙密温普谷里 且慢走 鸟其利耐

  上紧走 排谷亦急 上御路 恶牙即约里 再叩头 麻达嗑蓝子其马

  衣服门

  段 怒司 纱 撒 罗 罗

  紬 柔 绢 活见 布 木绵

  靴 谷足 韈 都谷也 鞋 三朳

  帽 帽 纱帽 纱帽 带 丈必

  网巾 网巾 圆领 急那 衣服 急那

  彩段 法拏那恕司 绵布 奴奴木绵 夏布 拏都木绵

  竹布 达急木绵 葛布 嗑布 官绢 活见

  改机 盖乞 倭绢 活见 西洋布 尼朱木绵

  饮食门

  酒 撒急 肉 失失 茶 札

  饭 翁班尼 麪 以利蒙巳 菓 吾乜

  菜 菜 水 民足 酒饭 撒急翁班尼

  鲜鱼 必沙莫知 吃茶 昂乞利札 吃饭 昂乞利翁班尼

  吃肉 昂乞利失失

  身体门

  头 嗑蓝子 耳 眉 眉 马山

  目 乜 手 帖 脚 恶失

  心 各各罗 身 度 发 加监

  眉 毛不洁 胡 子品其 鼻 花那

  牙 帖 口 谷之

  珍宝门

  金 孔加尼 银 南者 铜 嗑加加尼

  铁 谷禄嗑尼 锡 失禄加尼 钱 热尼

  钞 支尼 玉 衣石 珠 达马

  石 衣石 玛瑙 吾马那达马 珊瑚 牙马那达马

  珍珠 达马 水晶 民足达马 玉石 达马衣石

  琥珀 它喇 犀角 吾失祖奴 倭刀

  硫黄 鱼敖 

  数目门

  壹 的子 贰 答子 叁 密子

  肆 由子 伍 孪孪 陆 木子

  柒 拏拏子 捌 甲子 玖 姑姑奴子

  拾 土 拾壹 吐的子 拾贰 吐达子

  拾叁 吐密子 拾肆 吐由子 拾伍 吐亦子子

  拾陆 吐木子 拾柒 吐拏拏子 拾捌 吐甲子

  拾玖 吐姑奴子 贰拾 答子吐 壹钱 亦止买每

  贰钱 尼买每 叁钱 衫买每 肆钱 深买每

  伍钱 吾买每 陆钱 禄谷买每 柒钱 式止买每

  捌钱 法只买每 玖钱 谷买每 壹两 就买每

  拾两 辟牙谷就每 壹百两 辟牙姑 壹千个 森那

  壹万个 麻柔吐失  千岁 森那  万万岁 麻由哇失

  通用门

  买 吾利 卖 高叶  来 外亦利

  去 亦急 说 嗑达力  看 密只

  求讨 答毛里 起身 榻知亦急 起去 榻知亦急

  起来 榻知 回去 慢多罗 说话 嗑达力

  不敢 扬密撒 晓的 失达哇 知道 失知

  付答 仝 回赐 仝 好看 约达撒

  不好 吐禄撒 买卖 亚及耐 有无 阿力乃

  东西 加尼尼失 不知道 失监子 明早起身 阿者速多密的榻知

  ○夷字附

  □以 □路 □罢 □尼 □布

  □比 □度 □知 □利 □奴

  □而 □倭 □哇 □加 □有

  □他 □吕 □苏 □了 □尼

  □那 □剌 □武 □鸟 □倚

  □恕 □窝 □古 □牙 □末

  □去 □不 □孤 □依 □的

  □亚 □沙 □其 □又 □未

  □芙 □实 □□ □庇 □母

  □世 □敲  

  夷国上下文移,往来书札,止写此数字。凡音韵略相类者, (「凡音韵略相类者」,「凡音韵略」四字原缺,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即通用也。

  【赵子富点校】

  附录:

  使琉球录二巻(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郭世霖撰据浙江遗书目录称世霖永丰人官吏科给事中类姓登科考载嘉靖癸丑进士郭汝霖永丰人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当卽其人特讹世爲汝耳万厯中萧崇业使琉球录称陈侃郭世霖二录其明证也初嘉靖十一年命吏科左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册封中山王尚淸侃述其事爲琉球录自爲之序至嘉靖三十七年又遣世霖与行人司行人李际春册封中山王尚元世霖因取侃旧本缀续成编所言大畧与明史琉球传合惟每条列原录於前而附所续於後皆以霖按二字冠之似乎考订旧闻实则铺叙新事於体例殊未协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存目)

  使琉球录二巻(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萧崇业谢■〈术上灬下〉同撰崇业云南临安衞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术上灬下〉长乐人万厯甲戌进士官至戸部尙书总督仓塲万厯七年崇业爲戸科给事中■〈术上灬下〉爲行人司行人奉使往封琉球国世子尙永爲中山王是年六月渡海抵其国十月还闽因记其行事仪节及琉球山川风俗爲此书大抵本嘉靖十三年陈侃四十年郭世霖二录而稍润益之明史艺文志载谢■〈术上灬下〉使琉球录六巻此本止分上下二卷检勘并无阙佚殆六字爲传写之误欤(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存目)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