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古今地名对照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寿州—一隋以北周扬州置寿州,治寿舂。宋为安丰军。元安丰路。明清仍寿州。民国为县。

寿昌——晋改新昌县为寿昌县,原治今浙江建德西南。唐移今寿昌。现并入建德。

寿春——今寿县古为寿春,东晋名寿阳。

杜曲——已见韦曲。

杞——姒姓古国,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在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战国初为楚所灭。

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北杨柳村,唐宋时黄河重要渡口。

邯郸——战国为赵都,始于公元前386年。秦设邯郸郡。汉为赵国。自古至今,惟东魏一度度入临漳县,隋复置。

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的古盐泽。

芙蓉城——简称蓉城,指成都,因五代后蜀在城上遍植木芙蓉得名。

芙蓉湖——今无锡西北与常州间,古有芙蓉湖,后淤为田。

苍梧——汉置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本兼有湘粤各一部。南朝时仅辖今梧州一带。隋唐苍梧郡即封州(隋)、梧州(唐)。

苎罗山——传为西施生地,今地说法亦不一致,或云今浙江诸暨南,或云在今萧山县境。

苏州——隋灭陈后,改吴州为苏州,吴始有苏州之称。

苏禄——古国,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

花刺子模——中亚古国,在阿姆河下游,都城乌尔坚奇(玉龙杰赤)。成吉思汗征服其国,后又为帖木儿征服。十六世纪中叶迁都基华。1873年为俄国兼并。

亦县——旧以“赤县神州”指中国。又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京都所治为赤县,列第一等。

赤岭——今名日月山,以土石皆赤得名,在青海湟源西。

赤城——浙江天台北有赤城山,四川青城山亦称亦城山。浙江台州因赤城山而有赤城之称。又今河北有亦城县。

赤嵌——台南一带原有赤嵌社之称。1653年荷兰侵略者在今台南造普罗文查城,人称赤嵌城或红毛城。

亦壁——①今蒲圻县西北亦壁山,与洪湖县乌林矶隔江相对,为赤壁战处。另说谓战地在今湖北武汉市以南的武昌县西赤矶山。②湖北黄冈县江边赤鼻矶,宋苏轼误以为亦壁战处。

杏山——明杏山驿在今辽宁锦县西南。

杏花村——指今安徽贵池县西,亦指山西汾阴东。

严州——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县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

两江——清初指江南、江西两省,乒分苏、皖、赣三省,而两江总督官名不变。

巫县——今四川巫山县,隋以前名巫县,晋以前治今县北。

甫里——指今江苏苏州东南角直镇。

邳州——北周置邳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唐贞观时废。金复置。清移今邳县西北旧邳县。民国改县。

辰州——隋改武州为辰州,后移沅陵,明清为府。

辰阳——汉辰阳县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隋改辰溪,移至今治。

扶风——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扶余——扶余即夫余,古族名,居松花江中游平原。渤海以其旧地置扶余府,治扶州,在今吉林农安。

扶南——中南半岛古国,在今柬埔寨。七世纪中叶为属国真腊所灭。

抚州——①隋抚州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明清为府。民国为临川县。今为抚州市,设临川县于其西南之上顿渡镇。②金以柔远(今河北张北)为治所,置抚州。蒙古为隆兴府。

抚冥——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

连州——隋连州治桂阳(今广东连县)。1911年改为县。

邺——邺本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汉之魏郡、东汉末的冀州,都以邺为治所。以后迭为都城。北周为相州魏郡治所。杨坚毁邺城,迁相州至安阳。以后又在故地设邺县,宋并邺县入临漳。

邺都——五代后唐以魏州为兴唐府,号邺都。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即后周。北宋大名府所在地。

坚昆——唐于铁勒结骨(黠戛斯)部地置羁縻都督府,名坚昆,在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岐山——①今陕西岐山县,隋改北周三龙县置。②岐山县东北之山,亦称天柱山。

岐州——魏孝文帝时置,治雍县(今凤翔南),隋移凤翔。唐为凤翔府。

岐沟关——唐末至宋有岐沟关,在今河北涿县西南。

岘山——即岘首山,在襄阳南,东临汉水。

别失八里——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唐为庭州治所。曾属西州回鹘。十三世纪受蒙古统治;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后裔于1370年建国,国号别失八里,以建都此城得名。后迁亦力把力(今伊宁)。最后为瓦剌所并。

吴山——①即虞坂、盐坂,在山西平陆县北,为中条山重要通路。②即杭州西湖东南的城隍山,亦名胥山。

吴门——苏州的别称。

吴会——指吴郡、会稽郡。

吴州——①梁、陈曾置吴州,隋改苏州。②梁、陈又曾在今江西波阳一带置吴州,隋改饶州。⑧北周在淮南东部置吴州,治江都,隋改扬州。

吴兴——三国吴在今浙江湖州一带置吴兴郡。唐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吴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杭州亦在吴郡之内。参“苏州”条。

吴头楚尾——今皖赣间沿江一带,古吴楚交界之地。

利州——西魏置,治兴安(今四川广元)。宋以利州为路名,治兴元府(今汉中)。南宋分东西两路,西路治兴元,东路治兴州(今陕西略阳)。利州属利州东路。元以利州为广元路。

秀水——浙江嘉兴北有绣水(秀水)。明宣德间分嘉兴县置秀水县。民国先并为嘉禾县,又改嘉兴县。

秀州——五代吴越始以嘉兴为治所建秀州。南宋庆元时升嘉兴府。余见“秀水”。

秀容——在今山西省西北部,即秀容川。有城,北秀容梁郡城在今朔县北,北魏时尔朱氏为秀容部酋长居此。南秀容城在今岚县南。

伯力——即伯利。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会处东岸。1858年,俄占,称哈巴罗夫斯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被俄割占。

佛山——原为镇,今广东佛山市。旧为四大镇之一。

佛郎机——明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因而又称其炮为佛郎机。明人亦有称西班牙人为佛郎机者。

佛逝国——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国。

佛堂山——即今斯里兰卡南端栋德拉角。

佛陀加雅——传为释迦牟尼成道处,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南。

余吾水一—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土拉河。

谷城——谷城山亦称黄山,今山东平阴西南。刘邦葬项羽处。

狄道——秦置狄道县,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郡治。西晋末为狄道郡治。唐狄道郡、临州,宋熙州,均治狄道。清乾隆时改州。民国初为狄道县,后改临洮。

邹——古国,本为邾,都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迁绎(今邹县东南)。战国时为楚所并。

龟兹——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车一带。唐于此置羁縻都督府,又为安西四镇之一。

条支——西域古国,在今伊拉克境内。汉时属安息。

身毒——汉时译印度为身毒。

库伦——意为城圈,用作地名。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应——在今河南鲁山东。战国秦封范雎应侯,即此地。

应天——北宋以宋州为应天府,治今商丘南。明初改元集庆路为应天府,治今南京。明统辖南直隶江南各府及江北安庆等地的巡抚称应天巡抚,驻苏州。

应昌——元应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

庐州——隋置庐州,治合肥。明清为庐州府。

庐江——汉庐江郡治舒(今安徽庐江西南)。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庐陵——汉置庐陵县,历代县治屡迁,初在今泰和西北,隋在今吉水东北,唐始以今吉安为庐陵。孙策置庐陵郡,治庐陵。隋唐曾以吉州为庐陵郡。明清为吉安府。

怀庆——元有怀庆路,治河内(今河南沁阳)。明清为怀庆府。

怀州——北魏置,治今河南沁阳,本野王,隋改河内。蒙古为怀孟路,元改怀庆。

怀朔——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怀荒——北魏六镇之一,在今河北张北。

忻州——隋以秀容(今山西忻县)为治所,置忻州。民国废。

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沅州——唐沅州治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黔城镇),后曾称巫州、叙州,宋熙宁中再改沅州,治卢阳(今芷江)。元为路。明清均曾为府。民国以府治为芷江县。

沔州——南宋在略阳(今属陕西)置沔州(原称兴州)。元移州治到铎水(今勉县东),略阳为州之属县。明并铎水入州,又降沔州为沔县。今为勉县。

沔阳——①西汉沔阳县在今勉县东,魏晋曾为梁州治所。②今湖北另有一沔阳。南朝梁在这一带置沔阳郡。北周为复州。隋为沔州沔阳郡。唐为复州竟陵郡。宋为复州。元改复州路置沔阳府。明、清为州。

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秦始皇死处。

沙州——十六国时河西各国屡置沙州,或在敦煌,或在乐都,或在酒泉,均不久即废。南朝齐曾以阴平氐帅杨氏为沙州刺史。,唐以瓜州为西沙州,又改沙州,治敦煌(今县西)。后入吐蕃,张议潮以之归唐,后属西夏。元再为沙州。明置卫,后废。

沙苑——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唐在此置监牧马。

沙羡——西汉置沙羡县,在今湖北武昌县(非武汉市的武昌)西金口。晋移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后废入沙阳。

狈水——史籍所记,一般指今朝鲜大同江。

沃野——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

沂州——北周置,治即丘(今山东临沂东南)。隋移临沂。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临沂县。

沧州——北魏置,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唐移治清池(今沧州市东南)。明移治长芦,即今沧州。清中叶后不辖县。民国为沧县。今置市。

汾州——北魏置,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后移西河(今汾阳)。明清为府。民国废。

汴水——从中原通东南的水道,魏晋以前,为从狼汤渠(古鸿沟)南下颍水、涡水一线。魏晋以后,为先从荥阳汴渠沿狼汤渠向东至开封,再向东沿皈水(开封至商丘附近)、获水(商丘北起,经虞城、砀山等地至徐州)到徐州入泗水的一线。这一线总称汴水。隋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的旧运道不大用了,唐宋人就把通济渠叫做汴河。金元以后,旧汴河既被黄河所夺,通济渠(汴河)也因宋金分治,废弃不用而淤塞。

汴州——北周置,治浚仪(今开封)。五代后梁升开封府。

汴梁——开封的别称。元改金南京路为汴梁路。

沛郡——汉改泗水郡为沛郡,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东汉为沛国。东晋又有沛郡。北齐废。

汶山——西汉以汶江(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北)为治所,建汶山郡。隋汶山郡即会州。隋又于今茂汶置文山县。会州、汶山郡及唐以后茂州,都以汶山县为治所。

汶江一—一作汶水,古指岷江。

沪尾——台湾淡水港旧名。

沪渎——“扈”即现在的簖。古时上海人民多用“扈”捕鱼,因而境内的吴淞江有沪渎之称。六朝时所指为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一带的古吴淞江。东晋时在此筑垒称沪渎垒,故址在宋代坍陷江中。

沈州——契丹以乐郊(今辽宁沈阳)为治所建沈州。元改沈阳路。

沈黎——汉武帝以榨都(今四川汉源东北)为治所,置沈黎郡,旋废。成汉曾复置,北周废。

沈阳故宫——清入关前所建宫殿,除北京故宫外,历代帝王宫殿,保存完整者仅此一处。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宋州——隋置,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置郡后改宋城),曾称梁郡。唐为宋州睢阳郡。宋升应天府。

郏——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北。公元前597年晋楚战处。

张掖——公元前111年汉分武威郡置。后世又有甘州之名。

即墨——战国齐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不在今即墨。

灵州——北魏置,治薄骨律镇(今宁夏灵武西南)。北周改州洽名为回乐县。隋唐为灵州灵武郡。唐为朔方节度使治所。宋属西夏。元为灵州。民国为灵武县。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始建。清康熙曾改题云林寺。

陆口——即蒲圻口、蒲矶口,系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陆浑——春秋陆浑戎居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汉在此置陆浑县。五代时并入伊阳县。汉又有陆浑关,即在县境。

阿尔泰——清光绪末所设政区,统今新疆阿勒泰地区。1919年改隶新疆省,为阿山道。

阿力麻里——即阿力马力、阿里麻里、阿里马。元置行省,在今新疆霍城水定镇西北。

阿勒楚喀——清雍正时建城,清末改为阿城县(今属黑龙江)。

阿尔泰乌梁海——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山区。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其地。另一部为唐努乌梁海。

阿旃陀石窟——印度古代佛教徒所开,从公元前一或二世纪至公元六七世纪,经营六七百年,共二十九洞。久已湮没。近代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知地在印度西南部奥兰加巴德东北文达雅山,始重新发现,中有大量石像、壁画。

陇川——明有陇川宣抚司,治陇把,即今云南陇川。

陇右——古指陇山以西地区。唐有陇右道,辖六盘山以西及今新疆东部、青海东部,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又以为方镇名,节度使亦治鄯州。安史乱后,地为吐蕃攻占。

陇西一一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陈仓——秦陈仓县在今陕西宝鸡市东。隋移治今宝鸡市。757年,唐改名为宝鸡。

陈州——北周置,治秣陵(今河南沈丘南)。隋移治宛丘(今淮阳)。北宋末为淮宁府。金仍为陈州。清为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淮阳。

陈郡——秦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陈留——秦置,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陈仓道——即故道。从陈仓向西南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道至今凤县,转向东南入褒谷,出谷即至汉中。

陈桥驿——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赵匡胤“黄袍加身”处。

妫水——中亚阿姆河古名,亦称乌浒水。

妫州——唐置妫州,在今河北张家口、怀来一带。

邵陵——晋避司马昭讳,改原吴昭陵郡置,治邵陵(今湖南邵阳)。隋废。

邵州——唐从潭州分出邵阳置南梁州,旋改邵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升宝庆府。

鸡笼——台湾基隆旧称。港口外的基隆屿称鸡笼山。

鸡鹿塞——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邰——周族远祖至公刘所居地。在今陕西武功西。

甬——浙江宁波简称,因甬江得名。

甬桥——在今安徽宿县南古汴水上的桥梁。唐时为水陆交通要冲,元和时置宿州,以资镇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