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 宋元学案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032卷 卷三十二 周许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周许诸儒学案 (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补定)

  周许诸儒学案表

  周行己      (族孙)去非(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吴表臣 (子)松年

  (曾孙)  (潘凯) (方来(别见《水心学案》。)

  王十朋(别见《赵张诸儒学案》。)

  (浮沚私淑。)(从弟)伯谦

  胡一桂(别见《木钟学案》。)

  (节卿绩传。)

  陈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叶适(别为《水心学案》。)

  陈亮(别为《龙川学案》。)

  蔡幼学(别见《止斋学案》。)

  朱伯起

  (别附)木待问

  林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吕祖谦(别为《东莱学案》。)

  (并公叔讲友。)

  郎鹏举(附见《龙川学案》。)

  张淳(别见《艮斋学案》。)

  (并景望同调。)

  李迎

  许景衡  林季仲

  林叔豹

  林仲熊

  林季狸

  (别附)萧振

  谢天申

  (并伊川、蓝田门人。)

  (安定、濂溪、横渠再传)

  (高平三传。)

  沈躬行      (从弟)琪  

  (伊川、蓝田、塘 (从子)大廉   从孙季丰 

  奥、深父门人。) (从子)大经

  (安定、濂溪、横渠、荆公、管氏)

  (再传

  高平、古灵三          (从曾孙)体仁(别见《止斋学案》。)

  传。)

  刘安节      (弟)安礼

  刘安上

  戴述       (弟)迅

  鲍若雨

  潘闵

  陈经正

  陈经邦

  陈经德

  陈经郛

  (并伊川门人。)

  (安定、濂溪再传。)

  赵霄       (弟)沾

  张煇       (子)孝恺   陈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诸葛纯    (子)说

  蒋元中

  (并周、许讲友。)

  蔡元康

  潘安固

  (并周、许学侣。)

  徐谊(别为《徐陈诸儒学案》。)

  刘轸   (子)天益

  (并平阳续传。)

  周许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世知永嘉诸子之传洛学,不知其兼传关学。考所谓「九先生」者,其六人及程门,其三则私淑也。而周浮沚、沈彬老又尝从蓝田吕氏游,非横渠之再传乎﹖鲍敬亭辈七人,其五人及程门。晦翁作《伊洛渊源录》,累书与止斋求事蹟,当无遗矣,而许横塘之忠茂,竟不列其人,何也﹖予故谓为晦翁未成之书。今合为一卷,以志吾浙学之盛,实始于此。而林竹轩者,横塘之高弟也,其学亦颇启象山一派。述《周许诸儒学案》。(梓材案:周、许诸先生原列《永嘉学案》之一,谢山《序录》始定为《周许诸儒学案》。

  ◆程吕门人(胡、张再传。)

  正字周浮沚先生行己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人也。学者称为浮沚先生。少而风仪秀整,语音如钟,十行并下。游太学。《时新》经之说方盛,而先生独之西京从伊川游,持身艰苦,块然一室,未尝窥牖。尝作《颜子不贰过论》曰:「过不必大,豪末萌于心,而天地为之应。悟不必久,斯须着于心,而天下归其仁」伊川亦称之。吕与叔时在同门,先生亦师事之。丰清敏公为司业,一日驺从哄于堂下,先生上书规之,清敏为巽谢焉,时两贤之。成元佑进士,求监洛中水南籴埸,以便从学。先生未达时,从母有女,为其太孺人所属意,尝有成言而未纳釆。至是,其女双瞽,而京师贵人欲以女女之,先生谢曰:「吾母所许,吾养志可也。」竟娶之,爱过常人。伊川常语人曰:「某未三十时,亦不能如此。然其进锐者其退速,当慎之。」其後先生尝属意一妓,密告人曰:「勿令尹彦明知也!」又曰:「此似不害义。」伊川闻曰:「此安得不害义!父母之体,而以偶贱倡乎﹖」谢上蔡曰:「恭叔不是摆脱不开,只为立不住,便放倒耳。」胡文定曰:「恭叔才识高明,只绿累太重。若把得定,便长进矣。」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愿分教乡里以便养亲,许之。寻教授齐州。大观三年,侍御史毛口劾先生师事程氏,卑污苟贱,无所不为,遂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卒于郓。所着有《周博士集》三十卷。(梓材案:陈直斋《书录解题》,《浮沚先生集》十六卷,《後集》三卷,云先生所居谢池坊有浮沚书院。云濠案:《周博士集》三十卷,本之万历《温州府志》。考《宋史》《艺文志》称《周行己集》十九卷,正合前後两集之数,《温志》盖传■也。《永乐大典》本《浮沚集》八卷,见《四库书目》。)予从《永乐大典》得见之,其文盖学东坡者。先生以偶堕狎邪之故,遂为谢、尹诸公所讥。然考其晚年所造,似已为不远之复,未可以此一节抹杀之。晦翁谓先生学问「靠不得」者,恐太过也。永嘉诸先生从伊川者,其学多无传,独先生尚有绪言。南渡之後,郑景望私淑之,遂以重光。故水心谓永嘉之学「觇千载之已绝,退而自求,克兢省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郑承于後」。然则先生之功不可没也。(修。)

  浮沚语

  先生教人,为学当自格物始。格物者,穷理之谓也。欲穷理,直须思始得,思之有悟处始可。不然,所学者恐有限。(补。)

  百家谨案:伊洛之学,东南之士,龟山、定夫之外,惟许景衡、周行己亲见伊川,得其传以归。景衡之後不振;行己以躬行之学,得郑伯熊为之弟子,(梓材案:郑先生为浮沚私淑弟子。)其後叶适继兴,经术文章,质有其文,其从甚盛。

  祖望谨案:浮沚时与许景衡、刘安节、安上、戴述、赵霄、张煇、沈躬行、蒋元中称「元丰太学九先生」。族孙去非为张南轩高弟。

  附录

  先生作《浮沚记》曰:予浮云其仕,泛然出,油然归。有名无位,凡民如也;有乡无居,逆旅如也。僦室浮光山之下古西射堂之遗址,蕞然小洲,缭以勺水。予视吾生若沤,起灭不常:若萍,去留无止;于是名之曰浮沚。其西为阁,名曰沤阁;其东为轩,名曰萍轩。其北为室,名曰桴室。室者,窒也,窒吾心之阴幽不善也。其南引舟而渡,名曰筏渡。渡者,度也,度一切阳明之善也。是吾居也,因水而为洲,因洲而为室,因室而为名,因名而为义,皆浮义也。故吾不独浮其仕,又且浮其居;不独浮其居,又且浮其生。生,有之而何得!无之而何失!古之有道者,贫而乐,穷而通,岂谓是与﹖非曰能之,愿学焉!(补。)

  忠许横塘先生景衡

  许景衡,字少伊,瑞安人也。学者称为横塘先生。伊川讲学,浙东之士从之者自先生始。成绍圣进士,历仕至殿中侍御史。东南之未定也,诏两浙、江东路权免茶盐比较,贼平依旧徵之。先生疏言:「茶盐人所日用,当视食者之多寡以为岁额之高下。今被兵州县户口减半,而岁额必使与旧比,东南赤子何以堪命!」三疏得请。燕山之役,力言童贯不可用,且列其罪数十条,又言谭稹罚未称罪。时以用兵故,诛求益甚,先生言:「财不足,当节用;民已困,当厚恤之。元丰左藏库日支约三十六万缗,今费一百二十万,非旧制者可减。营缮诸役,花石纲运,非旧制者可罢。凡吏员以黠检文字、祗应准备为名,及伶官、伎艺、待诏之属,因事增置,禄费尤多,与夫无名之功赏,非常之赐予,侥幸之请求,宜一切省绝。常赋之外,又以买籴为名,与其他抑配者,不可一二数,监司督责,州县促办,百姓破产相属。为民父母,岂不恻然加恤乎﹖」王、蔡乱政日甚,先生言:「尚书省比阙长官,而同知枢密亦久不除。虽近例以三公通治,然文昌政事之本,枢密总兵之地,各有任属,安可虚位。况近年赏罚僭滥,官吏猥多,奸赃狼籍,财匮民困,军政纵弛,边备不严,陕西诸路地震弥月,京东、淮东积水害稼,此正敷求辅佐,振举纪纲之时。望博考公议,慎选忠贤,以补政府之阙。」王黼大怒,适知洋州吴岩夫以书抵执政,言先生之贤,而误达于黼,以是逐之。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中丞陈过庭引亲避嫌,改太常少卿兼谕德。已而除中书舍人,上书论人君心术及时政。而耿南仲以旧学执政,深恶鲠直之士,李光、程瑀相继被斥,先生争之。。会过拜中书侍郎,先生复引嫌,南仲乃诬先生视大臣进退为去就,与同官晁说之俱罢。胡文定公争之,不报。已而有诏召还,则京师被围,道梗信绝。高宗即位之八日,以给事中召,至则除中丞。时宗忠简公守东京,小人撼之,先生力言其不可罢。又言:「方今人材未备,而政事不立,意欲节浮费,轻赋役,慎命令,明赏罚,平寇盗,严武备,汰奸贪,抑亲党,申公论,以革往事之漭。」浙西军变,提刑下招安之令,既降,请授以官,先生谓作乱而反得受爵,非政刑也,罢之。惟驻跸之议,则李忠定公主南阳,宗忠简公主还京,而先行独请东幸建康。黄潜善之兄潜厚为户部尚书,先生极论其不可。乃罢尚书之命,独以延康殿学士领财计,再疏言之。高宗甚向用先生,遂拜右丞,入政府,而潜善等益忌之。初,先生谓天下方多事,当调和同列以求济,已而叹曰:「调和不可为也。」则请间为上极言之,潜善等益恨。会议改钞法,先生曰:「国家号令失信于天下,垂三十年,而钞法最甚。尤而效之,柰何﹖」遂止。有从臣污伪命者,宰相以其有文,欲复使典制,先生曰:「是大辱国。此而可用,孰不可用也﹖」或谓正二月之交,乃太乙正迁之日,宜于禁中设坛望拜。上以为问,先生曰:「修德爱民,天自降福,何迎拜太乙之有!」潜善等恶宗忠简公,谤之不已,先生廷辩之曰:「泽忠义之节,居守之功,非特臣能言之。东都宗庙所在,北抗强敌,责任不轻。必欲易之,非左右大臣不可。」谤者默然。初,李忠定公为相,遂定南阳之议。忠定去位,议亦罢,而忠简累请还京。先生独谓:「三镇未复,不宜居危地。南阳漕运不继,且当居建康。」及金人攻汜水,高宗尚在广陵,先生请幸建康益力。会有传信王榛将入洛者,高宗惧,遂下还京之诏。汪、黄实主东幸,而故以渡江之议罪先生,以资政殿大学士奉祠。先生闻还京之举,忧之,至瓜洲,得暍疾,舟至京口而卒。夷考当时之议,自以李、宗之北面为是,而东幸为怯,此不足为先生讳也。然汪、黄本主东幸,及怵于传闻,始议还京,而借渡江之议以倾先生,是则小人之丑正,可为太息者。且汪、黄之主东幸,特以自便其私,而先生则主于择险而守,其所见正不同。及夫仓卒下还京之诏,漫无牧圉之备,羽书猝至,狼狈渡江,然後知先生之早计,较之李、宗虽有逊,而小人当媿死矣。故先生既卒,而高宗思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执政忠直,遇事敢言,无如张懿、许景衡者。」赐谥忠简。明年,先生夫人胡氏乞借所僦官屋,诏以给其家。所着有《横塘集》三十卷,(云濠案:《横塘集》,《四库》厘为二十卷。)予从《永乐大典》中曾见之。(以下补。)

  先生论学诗

  咨尔学者,学古之道。惟古善教,有伦有要。其学维何﹖致知格物。反身而诚,物我为一。匪曰我私,推之斯行。亲亲长长,而天下平。

  合谢生生天申

  谢天申,字用休,瑞安人也。见于《伊川语录》。和靖先生亦雅重之。以贤良荐,知合门。

  祖望谨案:晦庵《伊洛渊源录》用休名天申,而《止斋集》名佃,岂其人有二名邪﹖

  (梓材谨案:陈止斋《重修瑞安县学记》云:「始,林介夫先生不为《新经》,以《春秋》教授于乡。既而许公景衡与沈公躬行、谢公佃偕同郡诸儒又尝越数千里外窃从程、吕二氏问学。」此即谢山所谓「《止斋集》名佃」者,亦据此可见许、谢二先生皆从蓝田游矣。)

  太学沈石经先生躬行

  沈躬行,字彬老,永嘉人也。不喜举 业之学而好古学,讲明《礼经》丧葬之制。初从塘奥先生林石游,安定、古灵之再传也。已而从伊川,兼师同门蓝田吕氏。其学以《中庸》、《大学》为本,笃信而力行之,卓然以圣贤为依归。王氏废《春秋》,先生独手摹古经《春秋》,藏于家云(梓材案:「王氏废《春秋》」句,犹仍叶水心之说。)

  谢山《跋水心先生石经春秋诗》曰:嘉佑开封石经,片纸只字不存人间,并不得如成都孟蜀之本尚见于藏书之目,亦异事也。读《水心诗集》有曰:「石经《春秋》,一代奇宝,王氏为熙丰学,废不用。瑞安沈彬老搨而有之,其孙体仁阁以庋焉,予为名曰深明。」(梓材案:体仁字仲一,别见《止斋学案》。又案慈湖作《深明阁记》,谓彬老为仲一族曾王父,则仲一乃彬老从曾孙,非其孙也。)诗曰:「喟昔洛门初上石,未久翻遭焚书厄。」是所指者,开封之石经也。然予考嘉佑本当宋时流传亦寡,不特《春秋》。水心特因荆公不解《春秋》,而遂以此尤之。其实荆公「断烂朝报」之言出于人所附会,尹和靖尝辩之矣。且荆公不解《春秋》,而要何尝废石经之《春秋》﹖後世有误解水心之诗者,将复增荆公一过,可不辩与!

  (梓材谨案:浮沚为先生父子正墓志云:「洛阳程正叔、京兆吕与权、括苍龚深之与乡先生林介夫皆传古道,名世宗师,学者莫得其门。君能资躬行从之游,而乡党朋友咸称之。」掳此,则先生又为龚氏门人。)

  ◆伊川门人(胡、周再传。)

  知州大刘先生安节

  刘安节,字元承,永嘉人也。嗜学。有所未达,思之夜以继日,必至于得而後已。少与从父弟安上相友爱,师事伊川。游太学,成元符进士,主诸暨簿。祭酒率其属表留太学,不报。寻除莱州教授,未行,改河东提学管句文字。召对便殿,先生言春宫宜慎择官属,虽左右趋走者,必惟其人,又论节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上称善,即日擢监察御史。自学禁起,伊川弟子无显者,至先生与许公景衡始见用。已而除起居郎,次年迁太常少卿。为宫宦所诬劾,谪守饶州。州饥,大发廪赈之,又檄旁郡无遏籴。军储不足,他州皆强取诸民,先生曰:「岁荒如此,重困之,可乎!他司宜有相通者」市人为在官者所扰,多逃散,先生安集之。未几,饥者充,乏者济,逃者复。于是与之治赋,裁制贡奉之须,俾属县先期戒民,无仓卒之扰。移知宣州,饶之民遮留之,涕泣不忍别曰:「吾州自范文正公而後,始见刘公。」甫至宣,大水,先生分遣其属具舟拯溺,而躬督之,昕夕不休。远近流民至者以万数,辟佛寺以处之。欲发廪,吏以为法令不可,部使者亦持之,先生弗听。大疫,命医治之,其全活者无算。政 和六年,卒。先生从事于致知格物、存心养性之说,久而有得。遇人无贵无贱,一以至诚,未尝见其有恚辞怒色。至于大节,则凛然不可夺。道乡邹公得罪,与其所厚数十人道送劳勉之,朝廷震怒追逮,先生泰然。已而哲宗宥之,亦自若。宣州荒政,有诏褒,先生归功于监司。其待胥吏,不以刑威而自服。尝相戒曰:「神可欺,府君不可欺。」讼者亦或相戒曰:「何面目见府君。」以是政甚清简。尝辑《伊川语录》一卷。或有问先生于伊川者,曰:「未见他进处,只他守得定不变,亦是好手。如廉仲之徒,皆忘之矣。」所着有《刘左史集》四卷,非足本也。许横塘铭先生墓曰:「温温刘子其美璞,斯文有传与敦琢。始乎致知物斯格,沈涵充积卒自得。众人巧智独敦朴,众人迫隘独恢廓,众人利欲独淡泊,洞然无碍油然乐。」

  大刘先生语

  尧、舜之道,不过孝弟。天下之理,有一无二。乃若异端,则有间矣。

  致知甚难。

  学者须至于大。

  至诚可以蹈水火。

  作文害道。

  (梓材谨案:谢山所录大刘语六条,今移入《明道学案》者一条。)

  给事小刘先生安上

  刘安上,字元礼,左史安节从弟也。见知于范忠宣公,与兄同受业伊川之门,里人称为大、小刘先生以别之。成绍圣进士,累迁至提举两浙学事。陛对称旨,,徽宗称其蕴藉有大臣体,由监察御史再迁至侍御史。上尝目送之曰:「安上奏事,可谓详审!」先生面奏蔡京罪状数十,退复以疏言之,而京自若,乃再疏论之曰:「臣累疏论列蔡京罪恶,虽蒙俞允,未即显诛。臣不敢避再三之渎,仰干天听。三省事务,必由圣断,京不候奏拟,径行批下,其罪一也。文昌旧省,乃先帝睿画,京惑于阴阳之说,一毁为墟,其罪二也。谋动边衅,举师黔南,民不聊生,其罪三也。钱钞朝令夕改,商贩不行,弃妻鬻子,或至自经,其罪四也。汲引凶奸,结为死党,其罪五也。株连罗织,冀钳异议,其罪六也。胪传赐第,摘其语涉讽己者,编废二十余人,其罪七也。交结宫闱,私通近习,其罪八也。托祝圣以营临平之私域,假利民以决兴化之谶水,其罪九也。孟翊、张怀素皆其所引奸妖恶逆,其罪十也。其余积恶,未容殚述。臣愚欲望陛下斩京头以谢天下,斩臣头以谢京。」时大观二年也。于是中丞石公弼、谏议大夫张克公复与先生廷劾之,京始罢相。三年,迁右谏议大夫,又劾给事中蔡「以道家吐纳之说,妄自尊大,侍班瞑目,上轻君父」,时论伟之。寻除中书舍人。踰年,除给事中。寻以徽猷阁待制历知寿州、婺州、邢州,皆有声。已而升寿州为府,复以先生守之。又知舒州,奉祠。建炎二年,卒。先生在言路,尝曰:「吾仇怨满天下矣!然吾职所在,吾无心也。」故其章奏多不存者。所着有《刘给事集》三十卷,今止五卷,非足本。(云濠案:薛嘉言所作先天行状称有诗五百首,杂文三十卷。然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其《集》实止五卷。盖兵毁之余,後人掇拾而成也。)

  祖望谨案:先生之风节峻矣!顾晁景迂作《客语》,谓道乡之贬,舟子参之,先生取舟子决之,此必传闻之妄也。先生兄弟同学同志,方道乡之贬,左史送之,而先生乃辱之,得无类司马牛之兄弟乎﹖且道乡初贬,在先生未为御史之前,其时先生一官钱塘,再官晋云,三官登州,皆非道乡贬谪之路所经。若其再贬,则先生为御史矣,于岁月亦皆不相合。况先生冒不测之祸以纠蔡京,而肯辱道乡以媚之乎﹖晦翁又误移此事属之左史,则以送道乡之人而反决其舟子,又事之所必无者也。

  小刘先生语

  天下未尝无才也。作而成之,才不可胜用矣!

  能制于外者,则能养其中。

  拱而尚右,此信孔子之行而行之者也。「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此信孔子之言而言之者也。非自得也。

  今长吏多以捕获功自列。幸人之死,而己取赏,吾弗忍为!

  教授戴先生述(附弟迅。)

  戴述,字明仲,永嘉人也。孝友直谅,少工于文。尝试广文馆,赵挺之得其卷,以为老儒,擢异等,而先生未冠也。先生为小刘先生妹,遂同游于程门,求为己之学。居父丧,卢墓尽哀。成元符进士,不乐为簿监等官,辞之不得,赋《归去来》投檄去。起为临江教授。居母丧,病于倚卢,或请迁于内,先生不可,六日而卒。周浮沚志其墓曰「明仲资禀刚明,少而有立。既从程氏问学,知圣人之道近在吾身,退而隐,于心若有自得。方沈涵充积,日进不已,而年止三十有七,可谓不幸也已!」先生弟迅,字几仲,私淑洛学于其兄,时称为大、小戴先生。门人合其文曰《二戴集》。几仲别有《晋史属辞》三卷。

  鲍敬亭先生若雨

  鲍若雨,字商霖,永嘉人也。学者称为敬亭先生。张思叔《敬亭记》曰:商霖从学伊川先生,勤苦自励,早夜不息,为同门之畏友。伊川尝令与和靖讲明口口。睦州之乱,率其门人扞御有劳,有司奏功,力辞不受。所着有《伊川问答录》、《敬亭集》。

  敬亭语

  先生前日教某思「君子和而不同」,思之数日,便觉胸次广阔,其意味有不可以言述者。

  窃有一喻,愿留严听。今 有人焉,久寓远方。一日归故乡,至中途适遇族兄者俱抵旅舍,异居而食,相视如途人。彼岂知为族弟,此亦岂知为族兄邪!或告曰:「公之族兄弟也。」既而懽然相从,无有二心。向之心与今之心,岂或异哉﹖知与不知而已。今学者苟知大本,则视天下人犹一家,亦自然之理也。先生曰:「此诚善喻。」

  人之初生,仁固已存乎其中。及其既生也,幼而无不知爱其亲,长而无不知敬其兄,而仁之用于是见乎外。当是时,惟知爱敬而已,固未始有事物之累。及夫情欲窦于中,事物诱于外,事物之心日厚,爱敬之心日薄,本心失而仁随丧矣。故圣人教之以务本,而曰孝弟为仁之本,盖谓为仁者必本于孝弟。先生曰:「如此寻究甚好!」

  身者,资父母血气以生者也。尽其道,则能敬其身,敬其身,则能敬其父母矣。故曰:尽其道,谓之孝弟。

  隐君潘先生闵

  潘闵,字子文,瑞安人也。与敬亭诸公入洛从伊川。尝以子夏、子张之论交为问,伊川曰:「子张是成人之交,子夏是小子之交。」先生退而有得。志趣高远,见当时政事混浊,党锢之祸正烈,遂隐居不仕。

  陈先生经正

  进士陈先生经邦(合传。)

  陈先生经德(合传。)

  陈先生经郛(合传。)

  陈经正,字贵一,平阳人也。与其弟经邦从伊川游。谢持正之见伊川也,贵一实介绍之。经邦成大观进士,字实新。贵一、贵新皆有问答,见《语录》。其二弟经德、经郛亦私淑洛学者。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成于徐忠文公宏父。贵一尝曰:「盈天地间皆我之性,不复知我之为我。」

  (梓材谨案:谢山以经德、经郛为洛学私淑。然考《温州旧志》,谓经正与弟经邦、经德、经郛、永嘉鲍若雨俱受业二程之门,二程谓伊川也。《儒林宗派》亦以为程门弟子,第以经郛为经邦弟,经德为经郛弟。许横塘为其祖宗伟墓志云:「男孙九人,经德、经邦、经郛、经正、经世、经言、经纶、经猷、经辨。」则经德最长,而经邦、经郛、经正皆其弟也。横塘亲见诸陈,且谓经德状其祖府君之行,告其所游许某,则其同在程门而非私淑可知矣。)

  ◆周许讲友

  学正赵先生霄(附弟沾。)

  赵霄,字彦昭,瑞安人也。十岁赋《猛虎行》,甚工。少孤,从父豫析其产,先生悉以属之兄。入太学,与横塘诸公为洛学。成崇宁进士,官济州教授,导诸生以躬行之实,不专事科举,东方士俗为之丕变,时称为赵颜子。官至太学正。先生弟沾,字彦泽,学业亚于其兄。大观中以八行举,耻其为蔡氏所设科,力辞不赴。方贼之难,同县令王公济守御有劳。既卒,县人祀之。许横塘称其临大节而不挠,视古人为无愧云。

  学录张草堂先生煇

  张煇,字子充,永嘉人也。自《六经》、诸子史家之说,皆通习而辨析之。性笃孝,居丧哀毁不自胜,筑霜露堂于墓侧,栖止其中。有甘露降于庭,学者争请识之,曰:「是自衒也。」与横塘诸公日从事于治气养心之术,学者从之益多。政和中,举八行不就。政和二年上舍擢第,累仕为洪州教授。以荐为国子学录。所着有《草堂语录》,学者称为草堂先生。

  上舍蒋先生元中

  蒋元中,字元中,永嘉人也。见道超卓,与横塘诸公为洛学。尝作《经不可使易知论》,太学诸生盛传诵之,至刻之石,而张文忠公横浦亦时时为学者诵之。方元丰中,太学有「永嘉九先生」之自,即刘、许以至沈、蒋九人也。张氏、赵氏、蒋氏,疑未见伊川者,盖私淑也。然永嘉之为洛学者尚不止此,盖指其同时在太学者耳。

  ◆周许学侣

  上舍蔡先生元康

  蔡元康,字君济,平阳人也。初入太学,慨然叹曰:「学止科举而已邪!」所见贤者一言一行,孜孜访之。由横塘诸公私淑洛学。崇宁中,游京师,谓其友曰:「连日不乐,得非吾亲不安邪﹖」驰归,果父病,寻愈。学以诚正为本,龟山、道乡、了翁皆重之。道乡临殁,告以死生之说并学问源流甚详。尝失金,有得诸同舍箧中者,以告,曰:「此非吾金也。」寻以八行荐,未报而卒。横塘为志墓。

  潘先生安固

  潘安固,字仲硕,平阳人也。由横塘诸公私淑洛学。尝举八行,不就。一日行市上,负薪者误触其巾堕沟中,皇遽弛担谢罪,先生抚而遣之曰:「汝行矣!吾自取之。」(以上补。)

  ◆浮沚门人(胡、张三传。)

  学士吴愖然先生表臣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也。大观初进士。高宗时累官右正言,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秦桧欲其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曰:「归来可坐此。」先生不答,坐罢。复起知婺州,寻进直学士。晚号湛然,乡论推其清约。《宋史》谓其源流得之陈忠肃公了翁,而不知其为浮沚先生高弟。永嘉诸公之传,其最达者,先生也。(修。)

  通守李济溪先生迎

  李迎,字彦将,济源人也。累官安抚司机宜文字、通判明州。晚寓苕上。尝自赞曰:「三仕三已,应缘而进。一丘一壑,倦游而归。」其高致如此。先生为永嘉周浮沚先生,因得闻伊洛之说。其居苕上,口口招提中,日手钞圣贤治心养性之学。有《济溪老人遗稿》一卷,周益公序之,又表其墓。(补。)

  ◆横塘门人

  直阁林竹轩先生季仲

  运副林先生叔豹(合传。)

  林季仲,字懿成,号竹轩,永嘉人也。(云濠案:先生自号庐山老人,尝侨寓暨阳。《竹轩集》中又自称「济南林某」者,盖其祖贯也。)兄弟四人,皆横塘许氏弟子,而先生与叔弟叔豹尤着。成宣和进士,官婺州兵曹,出死囚之无罪者。迁仁和令。建炎杭卒之乱,先生躬帅士兵扞截有功。高宗幸永嘉,先生奉母避兵山下。以中丞赵鼎荐,与吴表臣并召见,授台官,累迁吏部郎。乞重民牧之选,因乞一令自效,且云:「臣承乏郎官,求为县令,似乎不情。然官职之轻重,惟陛下如何。以省部为重,则郎官贵;以斯民为重,则县令贵。古人有言,『请自隗始』,今请以臣为郎官作令之始。」寻除太常少卿。赵鼎罢相,先生亦出知泉州。鼎再入相,奏:「今清议所与,如刘大中、胡寅、吕本中、林季仲,陛下能用之乎﹖不然,则臣无所措手足。」乃除检正。和议起,先生上疏引夫差、句践事争之,被斥。久之,召知婺州。寻复以直秘阁 奉祠。有《竹轩亲着》十五卷。(云濠案:《竹轩亲着》今存六卷。)叔豹字德惠,成进士,为李纲行营使幕官,甚倚任之。按慈溪县,鄞之降绅蒋安义献屠城策以媚金,求知明州,德惠自慈帅兵入,杖杀安义,奸民以定。累官江东副转运使。(补。)

  祖望谨案:先生兄弟遗书不传,然尝见直阁送虞仲琳诗云:「儒生底用苦知书,学到根源物物无。曾子当年多一唯,颜渊终日只如愚。水流万壑心无竞,月落千山影自孤。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原不隔江湖。」则已开象山宗旨矣。

  林先生仲熊

  林先生季狸(合传。)

  林仲熊、季狸,与叔豹皆竹轩弟也,皆知名。(参《直齐书录解题》。)别附

  学士萧德起振

  萧振,字德起,平阳人也。横塘许忠简公,故少受业于许氏。成重和进士,为婺州兵曹。忠简赴京,振祖道曰:「丈人至朝廷,幸勿见荐。今执政多私其亲,故丈人宜革之。」忠简肃然是之。高宗幸广陵,东南云扰。一日,婺卒数百挟刃倡乱,振安辑之。秩满数年不调,执政交荐,召对,除监察御史。久之,以亲老求去,章七上,不许,乃面奏曰:「臣事亲之日少,事陛下之日长,惟圣慈哀怜之!」遂外补。已而复召为秘书郎。当是时,伊洛之学盛行,其称程门再传弟子最有声者,上蔡之门则朱震,龟山之门则张九成、喻樗、高闶,横塘之门则振,而闽人刘子翬以私淑起。(见李心传《道命录》。)未几,宰相赵鼎为秦桧所排,遂以专门之学被诋,凡宗伊洛者,指以为赵鼎、胡寅之学,贬斥无虚日,振始稍讳其传,与句龙如渊等附于桧,以此累迁至工部侍郎。既劾刘大中,罢其参政,鼎曰:「振意不在大中也。」而振亦私谓人曰:「丞相殆不待论,当自为去就矣。」未几,鼎罢,然振亦出知台州,又坐荐李光之党杨炜,再谪池州,君子薄之。晚年起知成都府,颇有惠政。以敷文阁学士卒官。(云濠案:学士着有《文集》二十卷。以下补。)

  祖圣谨案:薛文宪公《浪语集》,所作振墓志无贬词,而王忠文《萧家渡诗》颇称其名德,殆出于乡里之私乎﹖今重为论定,庶以警後世之反覆者。

  ◆石经家学

  沈嘉庆先生琪

  沈琪,字东美,彬老从弟,行义如其兄。聚族而居,寝舍饮食皆放古制。学者称为嘉庆先生。

  提刑沈先生大廉(附子季丰。)

  沈大廉,字元简,石经先生从子也,传其家学。绍兴进士,为枢密院计议官。寻除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给事中周葵以封駮忤旨罢,先生力陈其不可,俄而中书舍人凌景、夏相继复争之,俱不报,自以不得其言,力求外补,遂以直秘阁提刑福建。卒,王公梅溪挽之曰:「能将一诚字,了却百年身。」九先生之後,能世其家,推周氏、沈氏、张氏。子季丰字俭光,亦躬行之士,止斋、宏父诸公并重之。

  论语说

  「三年无改,」黄继道曰:「君子不忍死其亲,三年之内,于父所行,或当否,将有所不暇议,忍改之乎﹖」昔居先君之丧,于哀苦中得此说,甚以为合于人情也。

  「宰予昼寝」,黄继道引《礼记》问疾之说,以为宰予好内而怀安,窃以为不然。宰予固不至是,圣人亦不察 人之微至是也。但昏惰无精进,故责之。

  胡五峰曰:范伯达亦云然。

  「如有所立卓尔」,黄继道以为颜子去聪明智力而後有所得,其论为妙。

  胡五峰曰:聪明智力岂可去,去之则入于空矣!

  (梓材谨案:谢山所节沈元简引黄庄定之说七条,其专为庄定说者四条,移入《武夷学案》。)

  主簿沈先生大经

  沈大经,字元诚,石经先生从子也。通物以性,成身以行。後进登其门,咸有所裁正。在家尤严肃,妻子莫不化之。用累举恩,主漳浦簿,奉南岳祠。沈氏自石经绍正学,先生与其兄大廉并称克世,而先生惜未见其施云。

  ◆大刘家学(胡、周三传。)

  刘先生安礼

  刘安礼,字元素,左史同产弟也。学于左史,于书无所不读,有才气。宣和辛丑睦州之乱,刘教授士英纠义兵,永嘉士子助之者,鲍敬亭与先生,皆佐方略。盗至,共守城有功。朱汉上与之厚。敬亭病于京师,先生以师友之谊,不远二千里往视,得寒疾,遂卒,时论惜之。

  ◆草堂家学

  架阁张先生孝恺

  张孝恺,字思豫,草堂先生子,传其父学。绍兴庚辰进士,官架阁。止斋先生妇翁也。(以上补。)

  ◆草堂门人

  诸葛先生纯

  诸葛纯,永嘉人。其父娶城南张氏,以诸子从其舅学,所谓草堂先生,以八行应书

  者也。由是阖郡贤士大夫,往往多诸葛氏师友娅云。(参《陈止斋集》。)

  ◆浮沚续传(胡、张四传。)

  通判周先生去非(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湛然家学

  知州吴公叔先生松年

  吴松年,字公叔,湛然先生表臣子也。少年工于文,时以为有孙觌、汪藻之风。张忠献公谓之曰:「士当为有用之学,不必苦心词章。」因令与其子敬夫游。以任子累官明州通判。朝臣争荐之,除将作监丞、江西安抚司参议。寻知南■州,以答天意、固民心为对。先生善折狱,其在明州,出死囚数人,其在南■州亦然。暇则之学宫,与诸生讲经羲。课政以最入朝,政府将以为郎官,孝宗以其治郡有声,再令知潭州,未之官而卒。先生风神高迈,谈论倾座,超然如唐、晋间人物。好古乐道,经明行修,不竞于进,悫而澹,介而通。于兄弟尤友爱。最与王忠文公十朋、郑文肃公伯熊、艾轩、东莱诸公善。所着有《江湖集》。(补。)

  ◆公叔讲友

  忠文王梅溪先生十朋(别见《赵张诸儒学案》。)

  文肃郑景望先生伯熊(附弟伯英。)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人。与其弟归愚翁齐名,时人称为大郑公、小郑公。先生少慕吕申公、范淳夫舅甥之为人,行己一以为法,而论事则慕贾长沙、陆宣公。已而直见道体。绍兴十五年进士,历黄岩尉、婺州司户。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出为福建提举。魏王判宣州,南面坐受属吏进谒,幕府进劄子亦坐可否之。及先生除王府司马,遂以劄子开说:「谦德未光,嫌疑之际,或骇视听。」又判罢吏羊绾再役,先生引吏人年满归晨,不得再应募条法。不听,遂自劾去。改江西提刑,奉祠。起知婺州,入为吏部郎官兼太子侍读,历国子司业、宗正少卿。方向用矣,每小不合,辄乞去。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知建宁,卒,後谥文肃。方秦桧擅国,禁人为赵鼎、胡寅之学,而永嘉乃其寓里,後进为所愚者尤多。故绍兴末,伊洛之学几息,九先生之绪言且将衰歇,吴湛然、沈元简,其晨星也。先生兄弟并起,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会,师友警策,惟以统纪不接为惧,首雕程氏书于闽中,由是永嘉之学宗郑氏。大郑公臧否人物最矜慎,称为方峻。小郑公喜贤,借一介之善,虽辈行县绝,必引进之。乾、淳之间,永嘉学者连袂成帷,然无不以先生兄弟为渠率。尝见张宣公之文,谓归愚曰:「世以为是人志于功名者,廖矣。是学人也,当纳交焉。」吕成公尤重之,先生恂恂谨厚,少而德成,悃愊无华,无一指不本于仁义,无一言不关于教化。顾徇道寂寞,视退如进,历中外,不自陈年劳以求磨勘,故卒不达。弟伯英,字景元,资性後健果决,视其兄又别为一格。每慷慨论事,自谓一日得志,必欲尽洗绍圣以来弊政,复还承平之旧。隆兴元年进士第四,故事,以甲科高第入仕者,每易进用,文肃喜而笑曰:「子一日先我矣!」然先生性刚,自度不能俯仰于时,甫任秀州判官,遂以亲老乞养,奉祠,三十年不调,竟不起。当事亦畏其气岸,幸其自重不出,无能害己为幸,不复徵也。晚而朝议将以司干处之,先生笑曰:「此官吾方议当省之,而身居之邪﹖」竟以疾辞。论者以先生兄弟性行虽不同,然并为豪杰之士。文肃有集三十卷,有《六经口义拾遗》,有《戆语》,有《记闻》,(云濠案:先生《集》已不传,今惟《敷文书说》一卷行世。)判官有《归愚翁集》二十六卷,今皆无传,良可惜也。(修。)

  附录

  吕东莱《与陈同甫书》曰:景元廓落,自其所长。区区所望于渠者,正欲其爱养气血,点检细行以待时。

  文节林艾轩先生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成公吕东莱先生祖谦(别为《东莱学案》。)

  ◆景望同调

  郎先生鹏举(附见《龙川学案》。)

  监岳张忠甫先生淳(别见《艮斋学案》。)

  ◆架阁门人

  文节陈止斋先生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诸葛家学

  主簿诸葛先生说

  诸葛说,字梦叟,其父草堂先生之甥,永嘉人也,得其外家之传。绍兴庚辰进士,以禄不逮亲,无意于仕,名其园曰艮园,室曰傃室,以正学教其乡人。晚年以荐主长乐簿。史越公帅闽,重之,延居幕中,多所谘访,且荐之朝,而先生卒矣。尝自言:「读书二十年,得一健字。」(补。)

  ◆平阳续传

  忠文徐宏父先生谊(别为《徐陈诸儒学案》。)

  刘先生轸(附子天益。)

  刘轸,字德舆,平阳人也。尝曰:「忤心而能乐处,则忤者终顺也;快心而不豫防,则快者终害也。怒将以惧人,过怒适以自伤也;能将以致誉,矜能适以召谤也。」凡此皆非浅心者所能知。所着《诠心指要》二万余言。子天益,传家学,有筠坡集。尝应嘉泰贤良上书,极陈时政,不报。(补。)

  (梓材谨案:是传原底有「学于止斋」四字,谢山抹之,云「恐是徐子宜之徒」,又标题云「欲附《张忠甫传》」,是皆疑而未定。今列徐子宜为《平阳续传》,而以先生次之,于张忠甫亦不相远云。)

  ◆景望家学(胡、张五传。)

  教授郑节卿先生伯谦

  郑伯谦,字节卿,永嘉人。官修职郎、衢州府学教授。着《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发挥《周礼》之羲。其曰《太平经国书》者,取刘歆「周公致太平之」语也。首列四图,一曰《成周官制》,一曰《秦汉官制》,一曰《汉官制》,一曰《汉南北军》。所图仅三朝之职掌宿卫,盖其大意,欲以宫中、府中、文事、武事,一统于太宰,故惟冠此四图,明古制也。其书为目三十,曰《教化》、《奉天》、《省官》、《内治》、《官吏》、《宰相》、《官民》、《官刑》、《揽权》、《养民》、《税赋》、《节财》、《保治》、《考课》、《宾祭》、《相体》、《内外》、《官制》、《臣职》、《《官民》、《官卫》、《奉养》、《祭享》、《爱物》、《医官》、《盐酒》、《理财》、《内帑》、《会计》、《内治》。其中《内外》一门,《会计》一门,又各分为上下篇,凡论三十二篇。皆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设为问答,推明建官之所以然。多参证後代史事,以明古法之善。(参《四库书目提要》。)

  (梓材谨案:先生《太平经国书》《自序》称「伊洛老师」「横渠夫子」,盖永嘉周浮沚、沈彬老诸子皆伊门人,横渠再传弟子郑景望又私淑浮沚,以绵伊洛、横渠之传。观先生所称,其为景望家学无疑也。)

  ◆景望门人

  文节陈止斋先生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忠定叶水心先生适(别为《水心学案》。)

  文毅陈龙川先生亮(别为《龙川学案》。)

  文懿蔡先生幼学(别见《止斋学案》。)

  朱先生伯起

  朱伯起,口口人。师郑景望,而与景元为友。景望爱其质醇,以为近道。嗜地理学,着书二十篇,曰《阴阳精义》。(云濠案:谢山《劄记》谓先生着有《阴阳粗义》二卷。)陈君举欲为之序,不果,水心序之。(参《叶水心集》。)别附

  侍从木蕴之待问

  木待问,字蕴之,永嘉人也。隆兴癸未进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郑文肃弟子。待问以大魁,官至侍从,然无所表见,其于师门九等人表,当在下中。荆溪吴氏言其贵後颇侮归愚而侵其居,则又小人之靡也。(补。)

  ◆石经续传

  沈先生体仁(别见《止斋学案》。)

  ◆湛然续传(胡、张六传。)

  监仓吴子量先生

  吴,字子量,表臣曾孙。世其家学,笃志穷经,栉沐俱废。嘉定间,叶味道、陈埴以朱学显,而先生从游之士过之。潘凯、方来,其高弟。(补。)

  (梓材谨案:《温州旧志》载:「先生初名涛,登淳佑第,监平江府大军仓。秩满,将处以京秩,弗就。」注:「青田令归。」则先生出处可考矣。)

  ◆子量门人(胡、张七传。)

  待制潘先生凯

  潘凯,字南夫,永嘉人。弱冠入太学,尝上书言史弥远擅政。登绍定第,教授常德府。勇信军作乱,先生驰入营,裂帛植于门,曰:「在营者非叛。」军士皆归伍,无敢後,乃止戮其首乱者。郡人德之,与董文清槐同立祠祀之。淳佑末,除监察御史。三疏论丞相郑清之不胜任,未报即归。後以宗正少卿除秘阁修撰,进刑部侍郎。丐外,擢宝章阁待制、知太平州,卒。(参《温州府志》。)

  侍郎方先生来(别见《水心学案》。)

  ◆节卿续传

  乡贡胡人斋先生一桂(别见《木钟学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