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 汉书颜师古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汉书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一〕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二〕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三〕平乐道,沮,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四〕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莽曰杨德。〔五〕

  〔一〕应劭曰:「故白马氐羌。」

  〔二〕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

  〔三〕师古曰:「华阳国志云一名仇池,地方百顷。」

  〔四〕师古曰:「沮音千余反。羡音夷。」

  〔五〕师古曰:「辨音步见反。」

  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一〕户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四。有铁官、盐官。县十一:狄道,白石山在东。莽曰操虏。〔二〕上邽,〔三〕安故,氐道,禹贡养水所出,至武都为汉。莽曰亭道。〔四〕首阳,禹贡鸟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东至船司空入河,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雍州浸。予道,莽曰德道。大夏,莽曰顺夏。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五〕襄武,莽曰相桓。临洮,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东入(西)〔河〕。禹贡西顷山在县西,南部都尉治也。〔六〕西。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过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莽曰西治。

  〔一〕应劭曰:「有陇坻,在其西也。」师古曰:「陇坻谓陇阪,即今之陇山也。此郡在陇之西,故曰陇西。坻音丁计反,又音底。」

  〔二〕师古曰:「其地有狄种,故云狄道。」

  〔三〕应劭曰:「史记故邽戎邑也。」师古曰:「邽音圭。」

  〔四〕师古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音丁溪反。养音弋向反,字本作漾,或作瀁。」

  〔五〕师古曰:「水经云羌水出羌中参谷。」

  〔六〕师古曰:「洮音吐高反。枹读曰肤。顷读曰倾。」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一〕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莽曰修远。〔二〕浩亹,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莽曰兴武。〔三〕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莽曰罕虏。〔四〕枝阳,金城,莽曰金屏。榆中,枹罕,〔五〕白石,离水出西塞外,东至枹罕入河。莽曰顺砾。〔六〕河关,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过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破羌,宣帝神爵二年置。安夷,允街,宣帝神爵二年置。莽曰修远。〔七〕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莽曰盐羌。〔八〕

  〔一〕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曰:「称金,取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瓒说是也。一云,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

  〔二〕应劭曰:「允吾音鈆?。」

  〔三〕孟康曰:「浩亹音合门。」师古曰:「浩音诰。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诗大雅曰『凫鷖在亹』,亦其义也。今俗呼此水为合门河,盖疾言之,浩为合耳。湟音皇。」

  〔四〕孟康曰:「令音连。」师古曰:「令音零。」

  〔五〕应劭曰:「故罕羌侯邑也。枹音鈇。」师古曰:「读曰肤,本枹鼓字也。其字从木。」

  〔六〕应劭曰:「白石山在东。」

  〔七〕孟康曰:「允音鈆。」

  〔八〕师古曰:「阚駰云西有(毕)〔卑〕和羌,即献王莽地为西海郡者也。抵音丁礼反。」

  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阳。〔一〕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二〕街泉,戎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幵,〔三〕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四〕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五〕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六〕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七〕兰干。莽曰兰盾。

  〔一〕师古曰:「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填音竹真反。其後并同。」

  〔二〕师古曰:「阚駰云故襄戎邑也。」

  〔三〕应劭曰:「音羌肩反。」师古曰:「本破罕幵之羌处其人於此,因以名云。」

  〔四〕师古曰:「续汉郡国志云有缇群山、落门聚。圄读与圉同。」

  〔五〕师古曰:「即今土俗呼为健士者也。随室之初避皇太子讳,因而遂改。」

  〔六〕师古曰:「今呼陇城县者也。」

  〔七〕应劭曰:「豲,戎邑也,音完。」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开。莽曰张掖。〔一〕户万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县十: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张掖,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休屠,莽曰晏然。都尉治熊水障。北部都尉治休屠城。揟次,莽曰播德。〔二〕鸾(鸟)〔乌〕,扑?,莽曰敷虏。〔三〕媪围,苍?,南山,?陕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莽曰射楚。〔四〕宣威。

  〔一〕师古曰:「休音许虯反。屠音直闾反。其後并同。」

  〔二〕孟康曰:「揟音子如反。次音咨,诸本作恣。」

  〔三〕孟康曰:「音蒲环。」

  〔四〕师古曰:「?,古松字也。陕音下夹反,两山之间也。松陕,陕名。」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设屏。〔一〕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县十:觻得,千金渠西至乐涫入泽中。羌谷水出羌中,东北至居延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官式。〔二〕昭武,莽曰渠武。删丹,桑钦以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莽曰贯虏。氐池,莽曰否武。屋兰,莽曰传武。(曰)〔日〕勒,都尉治泽索谷。莽曰勒治。〔三〕骊靬,莽曰揭虏。〔四〕番和,农都尉治。莽曰罗虏。〔五〕居延,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都尉治。莽曰居成。〔六〕显美。

  〔一〕应劭曰:「张国臂掖,故曰张掖也。」师古曰:「昆音胡门反。」

  〔二〕应劭曰:「觻得渠西入泽羌谷。」孟康曰:「觻音鹿。」师古曰:「孟音是也。涫音官。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泽音铎。索音先各反。」

  〔四〕李奇曰:「音迟虔。」如淳曰:「音弓靬。」师古曰:「骊音力迟反。靬音虔是也。今其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虔。揭音其谒反。」

  〔五〕如淳曰:「番音盘。」

  〔六〕师古曰:「阚駰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於居延城。」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辅平。〔一〕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县九:禄福,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莽曰显德。表是,莽曰载武。乐涫,莽曰乐亭。天?,〔二〕玉门,莽曰辅平亭。〔三〕会水,北部都尉治偃(前)〔泉〕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莽曰萧武。〔四〕池头,绥弥,〔五〕乾齐。西部都尉治西部障。莽曰测虏。〔六〕

  〔一〕应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师古曰:「旧俗传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二〕师古曰:「音衣。此地有天?阪,故以名。」

  〔三〕师古曰:「阚駰云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於此。」

  〔四〕师古曰:「阚駰云众水所会,故曰会水。」

  〔五〕如淳曰:「今曰安弥。」

  〔六〕孟康曰:「乾音干。」

  敦煌郡,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有蒲昌海。莽曰敦德。〔一〕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县六: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广候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莽曰敦德。〔二〕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三〕效谷,〔四〕渊泉,〔五〕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莽曰广桓。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

  〔一〕应劭曰:「敦,大也。煌,盛也。敦音屯。」

  〔二〕师古曰:「即春秋左氏传所云『允姓之戎居于瓜州』者也。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三〕应劭曰:「冥水出北,入其泽。」

  〔四〕师古曰:「本渔泽障也。桑钦说孝武元封六年济南崔不意为鱼泽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

  〔五〕师古曰:「阚駰云地多泉水,故以为名。」

  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县二十一:高平,莽曰铺睦。复累,〔一〕安俾,〔二〕抚夷,莽曰抚宁。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三〕泾阳,幵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四〕临泾,莽曰监泾。卤,灈水出西。〔五〕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都卢山在西。莽曰乌亭。〔六〕阴密,诗密人国。有嚣安亭。〔七〕安定,参?,主骑都尉治。〔八〕三水,属国都尉治。有盐官。莽曰广延亭。阴盘,安武,莽曰安桓。祖厉,莽曰乡礼。〔九〕爰得,眴卷,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一〇〕彭阳,鹑阴,月(支)〔氏〕道。莽曰月顺。〔一一〕

  〔一〕师古曰:「复音服。累音力追反。」

  〔二〕孟康曰:「俾音卑。」

  〔三〕应劭曰:「史记故戎那邑也。」师古曰:「湫音子由反。」

  〔四〕师古曰:「幵音苦见反,又音牵。此山在今灵州东南,土俗语讹谓之汧屯山。」

  〔五〕师古曰:「灈音其于反。」

  〔六〕师古曰:「氏音支。」

  〔七〕师古曰:「即诗大雅所云『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者。」

  〔八〕师古曰:「?音力全反。」

  〔九〕应劭曰:「祖音(置)〔罝〕。」师古曰:「厉音赖。」

  〔一〇〕应劭曰:「眴音旬日之旬。卷音箘簬之箘。」

  〔一一〕应劭曰:「氏音支。」

  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一〕直路,沮水出(东,西)〔西,东〕入洛。灵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莽曰特武。〔二〕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三〕昫衍,〔四〕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鹑孤,归德,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马苑。回获,略畔道,莽曰延年道。〔五〕泥阳,莽曰泥阴。〔六〕郁郅,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菀官。莽曰功着。〔七〕义渠道,莽曰义沟。弋居,有盐官。大?,〔八〕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一〕师古曰:「川形似马领,故以为名。领,颈也。」

  〔二〕师古曰:「浑音胡昆反。」

  〔三〕师古曰:「苑谓马牧也。水中可居者曰州。此地在河之州,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州,又曰河奇也。二苑皆在北焉。」

  〔四〕应劭曰:「昫音煦。」师古曰:「音香于反。」

  〔五〕师古曰:「有略畔山,今在庆州界,其土俗呼曰洛盘,音讹耳。」

  〔六〕应劭曰:「泥水出郁郅北蛮中。」

  〔七〕师古曰:「郁音於六反。郅音之日反。」

  〔八〕师古曰:「?即古要字也,音一遥反。」

  上郡,秦置,高帝元年更为翟国,七月复故。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属并州。〔一〕户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县二十三: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独乐,有盐官。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畤。木禾,平都,浅水,莽曰广信。京室,莽曰积粟。洛都,莽曰卑顺。白土,圜水出西,东入河。莽曰黄土。〔二〕襄洛,莽曰上党亭。原都,漆垣,莽曰漆墙。奢延,莽曰奢节。雕阴,〔三〕推邪,莽曰排邪。〔四〕桢林,莽曰桢干。〔五〕高望,北部都尉治。莽曰坚甯。雕阴道,龟兹,属国都尉治。有盐官。〔六〕定阳,〔七〕高奴,有洧水,可?。莽曰利平。〔八〕望松,北部都尉治。宜都。莽曰坚宁小邑。

  〔一〕师古曰:「匈归者,言匈奴归附。」

  〔二〕师古曰:「圜音银,其释在下。」

  〔三〕应劭曰:「雕山在西南。」

  〔四〕师古曰:「邪音似嗟反。」

  〔五〕师古曰:「桢音贞。」

  〔六〕应劭曰:「音丘慈。」师古曰:「龟兹国人来降附者,处之於此,故以名云。」

  〔七〕应劭曰:「在定水之阳。」

  〔八〕师古曰:「?,古然火字。」

  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莽曰归新。属并州。〔一〕户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县三十六:富昌,有盐官。莽曰富成。驺虞,鹄泽,〔二〕平定,莽曰阴平亭。美稷,属国都尉治。中阳,乐街,莽曰截虏。徒经,莽曰廉耻。皋狼,大成,莽曰好成。广田,莽曰广翰。圜阴,惠帝五年置。莽曰方阴。〔三〕益阑,莽曰香阑。平周,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蔺,宣武,莽曰讨貉。千章,增山,有道西出眩雷塞,北部都尉治。〔四〕圜阳,〔五〕广衍,武车,莽曰桓车。虎猛,西部都尉治。离石,谷罗,武泽在西北。饶,莽曰饶衍。方利,莽曰广德。隰成,莽曰慈平亭。临水,莽曰(坚)〔监〕水。土军,西都,莽曰五原亭。平陆,阴山,莽曰山宁。觬是,莽曰伏觬。〔六〕博陵,莽曰助桓。盐官。

  〔一〕师古曰:「翁龙、埤是,二障名也。埤音婢。」

  〔二〕孟康曰:「鹄音告。」师古曰:「音古督反。」

  〔三〕师古曰:「圜字本作圁,县在圁水之阴,因以为名也。王莽改为方阴,则是当时已误为圜字。今有银州、银水,即是旧名犹存,但字变耳。」

  〔四〕师古曰:「眩音州县之县。」

  〔五〕师古曰:「此县在圁水之阳。」

  〔六〕苏林曰:「音麑。」师古曰:「觬音倪,其字从角。」

  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开。西部都尉治窳浑。莽曰沟搜。属并州。〔一〕户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县十:三封,武帝元狩三年城。朔方,金连盐泽、青盐泽皆在南。莽曰武符。修都,临河,莽曰监河。呼遒,〔二〕窳浑,有道西北出鸡鹿塞。屠申泽在东。莽曰极武。渠搜,中部都尉治。莽曰沟搜。沃野,武帝元狩三年城。有盐官。莽曰绥武。广牧,东部都尉治。莽曰盐官。临戎。武帝元朔五年城。莽曰推武。

  〔一〕师古曰:「窳音庾。浑音魂。」

  〔二〕师古曰:「遒音在由反。」

  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东部都尉治稒阳。莽曰获降。属并州。〔一〕户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县十六:九原,莽曰成平。固陵,莽曰固调。五原,莽曰填河亭。临沃,莽曰振武。文国,莽曰繁聚。河阴,蒱泽,属国都尉治。南兴,莽曰南利。武都,莽曰桓都。宜梁,曼柏,莽曰延柏。〔二〕成宜,中部都尉治原高,西部都尉治田辟。有盐官。莽曰艾虏。〔三〕稒阳,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莽曰固阴。〔四〕莫?,〔五〕西安阳,莽曰鄣安。河目。

  〔一〕师古曰:「稒音固。」

  〔二〕师古曰:「曼音万。」

  〔三〕师古曰:「辟读曰壁。艾读曰刈。」

  〔四〕师古曰:「曼音莫安反。虖音呼。」

  〔五〕如淳曰:「音忉怛。」师古曰:「音丁葛反。」

  云中郡,秦置。莽曰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云中,莽曰远服。咸阳,莽曰贲武。陶林,东部都尉治。桢陵,缘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莽曰桢陆。犊和,沙陵,莽曰希恩。原阳,沙南,北舆,中部都尉治。〔一〕武泉,莽曰顺泉。阳寿。莽曰常得。

  〔一〕师古曰:「阚駰云广陵有舆,故此加北。」

  定襄郡,高帝置。莽曰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县一十二:成乐,桐过,莽曰椅桐。〔一〕都武,莽曰通德。武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西部都尉治。莽曰伐蛮。襄阴,武皋,荒干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中部都尉治。莽曰永武。骆,莽曰遮要。定陶,莽曰迎符。武城,莽曰桓就。武要,东部都尉治。莽曰厌胡。〔二〕定襄,莽曰着武。复陆。莽曰闻武。〔三〕

  〔一〕师古曰:「过音工禾反。」

  〔二〕师古曰:「厌音一叶反。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复音服。」

  鴈门郡,秦置。句注山在阴馆。莽曰填狄。属并州。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县十四:善无,莽曰阴馆。沃阳,盐泽在东北,有长丞。西部都尉治。莽曰敬阳。繁畤,莽曰当要。〔一〕中陵,莽曰遮害。阴馆,楼烦乡。景帝後三年置。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莽曰富代。〔二〕楼烦,有盐官。〔三〕武州,莽曰桓州。?陶,〔四〕剧阳,莽曰善阳。崞,莽曰崞张。〔五〕平城,东部都尉治。莽曰平顺。埒,莽曰填狄亭。马邑,莽曰章昭。〔六〕强阴。诸闻泽在东北。莽曰伏阴。

  〔一〕师古曰:「畤音止。」

  〔二〕师古曰:「累音力追反。治音弋之反。燕剌王传作台字。」

  〔三〕应劭曰:「故楼烦胡地。」

  〔四〕孟康曰:「音汪。」

  〔五〕孟康曰:「音郭。」

  〔六〕师古曰:「晋太康地记云秦时建此城辄崩不成,有马周旋驰走反覆,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遂名为马邑。」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属幽州。〔一〕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县十八:桑乾,莽曰安德。〔二〕道人,莽曰道仁。〔三〕当城,〔四〕高柳,西部都尉治。马城,东部都尉治。班氏,秦地图书班氏。莽曰班副。延陵,狋氏,莽曰狋聚。〔五〕且如,于延水出塞外,东至宁入沽。中部都尉治。〔六〕平邑,莽曰平胡。阳原,东安阳,莽曰竟安。〔七〕参合,平舒,祈夷水北至桑乾入沽。莽曰平葆。代,莽曰厌狄亭。〔八〕灵丘,滱河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九〕广昌,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莽曰广屏。〔一〇〕卤城。虖池河东至参(合)〔户〕入虖池别,过郡九,行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过郡六,行千三百七十里。莽曰鲁盾。〔一一〕

  〔一〕应劭曰:「故代国。」

  〔二〕孟康曰:「乾音干。」

  〔三〕师古曰:「本有仙人游其地,因以为名。」

  〔四〕师古曰:「阚駰云当桓都城,故曰当城。」

  〔五〕孟康曰:「狋音权。氏音精。」

  〔六〕师古曰:「且音子如反。沽音姑,又音故。」

  〔七〕师古曰:「阚駰云五原有安阳,故此加东也。」

  〔八〕应劭曰:「故代国。」

  〔九〕应劭曰:「武灵王葬此,因氏焉。」臣瓒曰:「灵丘之号在赵武灵王之前也。」师古曰:「瓒说是也。滱音寇。又音苦侯反。其下并同。」

  〔一〇〕师古曰:「涞音来。」

  〔一一〕师古曰:「虖音呼。池音徒河反。」

  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调。属幽州。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县十五:沮阳,莽曰沮阴。〔一〕泉上,莽曰塞泉。潘,莽曰树武。〔二〕军都,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居庸,有关。雊瞀,〔三〕夷舆,莽曰朔调亭。宁,西部都尉治。莽曰博康。昌平,莽曰长昌。广宁,莽曰广康。涿鹿,莽曰抪陆。〔四〕且居,(乐阳)〔阳乐〕水出东,(东)〔南〕入(海)〔沽〕。莽曰久居。茹,莽曰谷武。女祈,东部都尉治。莽曰祈。下落。莽曰下忠。

  〔一〕孟康曰:「音俎。」

  〔二〕师古曰:「音普半反。」

  〔三〕孟康曰:「音句无。」师古曰:「雊音工豆反。瞀音莫豆反。」

  〔四〕应劭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渔阳郡,秦置。莽曰(北顺)〔通路〕。属幽州。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有铁官。莽曰得渔。狐奴,莽曰举符。路,莽曰通路亭。雍奴,泉州,有盐官。莽曰泉调。平谷,安乐,厗奚,莽曰敦德。〔一〕犷平,莽曰平犷。〔二〕要阳,都尉治。莽曰要术。〔三〕白檀,洫水出北蛮夷。〔四〕滑盐。莽曰匡德。〔五〕

  〔一〕孟康曰:「厗音题,字或作蹄。」

  〔二〕服虔曰:「犷音巩。」师古曰:「音九永反,又音穬。」

  〔三〕师古曰:「音一妙反。」

  〔四〕师古曰:「洫音呼鵙反。」

  〔五〕应劭曰:「明帝改名盐。」

  右北平郡,秦置。莽曰北顺。属幽州。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万七百八十。县十六:平刚,无终,故无终子国。浭水西至雍奴入海,过郡二,行六百五十里。〔一〕石成,廷陵,莽曰铺武。俊靡,灅水南至无终东入庚。莽曰俊麻。〔二〕薋,都尉治。莽曰裒睦。〔三〕徐无,莽曰北顺亭。字,榆水出东。土垠,〔四〕白狼,莽曰伏狄。〔五〕夕阳,有铁官。莽曰夕阴。昌城,莽曰淑武。骊成,大揭石山在县西南。莽曰揭石。〔六〕广成,莽曰平虏。聚阳,莽曰笃睦。平明。莽曰平阳。

  〔一〕师古曰:「浭音庚。即下所云入庚者同一水也。」

  〔二〕师古曰:「灅音力水反,又音郎贿反。」

  〔三〕师古曰:「音才私反。」

  〔四〕师古曰:「垠音银。」

  〔五〕师古曰:「有白狼山,故以名县。」

  〔六〕师古曰:「揭音桀。」

  辽西郡,秦置。有小水四十八,并行三千四十六里。属幽州。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县十四:且虑,有高庙。莽曰鉏虑。〔一〕海阳,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大水、绥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新安平,夷水东入塞外。柳城,马首山在西南。参柳水北入海。西部都尉治。令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二〕肥如,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又有卢水,南入玄。莽曰肥而。〔三〕宾从,莽曰勉武。交黎,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东部都尉治。莽曰禽虏。〔四〕阳乐,狐苏,唐就水至徒河入海。徒河,莽曰河福。文成,莽曰言虏。临渝,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莽曰冯德。〔五〕絫。下官水南入海。又有揭石水、宾水,皆南入官。莽曰选武。〔六〕

  〔一〕师古曰:「且音子余反。虑音庐。」

  〔二〕应劭曰:「故伯夷国,今有孤竹城。令音铃。」孟康曰:「支音秪。」师古曰:「令又音郎定反。」

  〔三〕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於此也。」师古曰:「濡音乃官反。」

  〔四〕应劭曰:「今昌黎。」师古曰:「渝音喻。其下并同。」

  〔五〕师古曰:「冯读曰凭。」

  〔六〕师古曰:「絫音力追反。」

  辽东郡,秦置。属幽州。户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县十八:襄平,有牧师官。莽曰昌平。新昌,无虑,西部都尉治。〔一〕望平,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莽曰长说。〔二〕房,候城,中部都尉治。辽队,莽曰顺睦。〔三〕辽阳,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莽曰辽阴。险渎,〔四〕居就,室伪山,室伪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高显,安市,武次,东部都尉治。莽曰桓次。平郭,有铁官、盐官。西安平,莽曰北安平。文,莽曰(受)〔文〕亭。番汗,沛水出塞外,西南入海。〔五〕沓氏。〔六〕

  〔一〕应劭曰:「虑音闾。」师古曰:「即所谓医巫闾。」

  〔二〕师古曰:「说读曰(侻)〔悦〕。」

  〔三〕师古曰:「队音遂。」

  〔四〕应劭曰:「朝鲜王满都也。依水险,故曰险渎。」臣瓒曰:「王险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此自是险渎也。」师古曰:「瓒说是也。浿音普大反。」

  〔五〕应劭曰:「汗水出塞外,西南入海。番音盘。」师古曰:「沛音普盖反。汗音寒。」

  〔六〕应劭曰:「氏水也。音长答反。」师古曰:「凡言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

  玄菟郡,武帝元封四年开。高句骊,莽曰下句骊。属幽州。〔一〕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县三: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又有南苏水,西北经塞外。〔二〕上殷台,莽曰下殷。〔三〕西盖马。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玄菟亭。

  〔一〕应劭曰:「故真番,朝鲜胡国。」

  〔二〕应劭曰:「故句骊胡。」

  〔三〕如淳曰:「台音鲐。」师古曰:「音胎。」

  乐浪郡,武帝元封三年开。莽曰乐鲜。属幽州。〔一〕户六万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有云鄣。县二十五:朝鲜,〔二〕?邯,〔三〕浿水,水西至增地入海。莽曰乐鲜亭。〔四〕含资,带水西至带方入海。黏蝉,〔五〕遂成,增地,莽曰增土。带方,驷望,海冥,莽曰海桓。列口,长岑,屯有,昭明,南部都尉治。镂方,提奚,浑弥,〔六〕吞列,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东?,〔七〕不而,东(郡)〔部〕都尉治。蚕台,〔八〕华丽,邪头昧,〔九〕前莫,夫租。

  〔一〕应劭曰:「故朝鲜国也。」师古曰:「乐音洛。浪音狼。」

  〔二〕应劭曰:「武王封箕子於朝鲜。」

  〔三〕孟康曰:「?音男。」师古曰:「?音乃甘反。邯音酣。」

  〔四〕师古曰:「浿音普大反。」

  〔五〕服虔曰:「蝉音提。」

  〔六〕师古曰:「浑音下昆反。」

  〔七〕应劭曰:「音移。」

  〔八〕师古曰:「台音胎。」

  〔九〕孟康曰:「昧音妹。」

  南海郡,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万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有圃羞官。县六:番禺,尉佗都。有盐官。〔一〕博罗,中宿,有洭浦官。〔二〕龙川,〔三〕四会,揭阳。莽曰南海亭。〔四〕

  〔一〕如淳曰:「番音潘。禺音愚。」

  〔二〕师古曰:「洭音匡。」

  〔三〕师古曰:「裴氏广州记云本博罗县之东乡也,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

  〔四〕韦昭曰:「揭音其逝反。」师古曰:「音竭。」

  郁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谿川水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郁平。属交州。户万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二。县十二:布山,安广,阿林,广郁,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中留,〔一〕桂林,潭中,莽曰中潭。〔二〕临尘,朱涯水入领方。又有斤(员)〔南〕水。又有侵离水,行七百里。莽曰监尘。定周,〔周〕水首受无敛,东入潭,行七百九十里。增食,驩水首受牂柯东界,入朱涯水,行五百七十里。领方。斤(员)〔南〕水入郁。又有?水。都尉治。〔三〕雍鸡。有关。

  〔一〕师古曰:「留音力救反,水名。」

  〔二〕师古曰:「潭音大含反。」

  〔三〕师古曰:「?音桥。」

  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离水关。户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万六千一百六十。县十:广信,莽曰广信亭。谢沐,有关。高要,有盐官。封阳,〔一〕临贺,莽曰大贺。端谿,冯乘,富川,荔蒲,有荔平关。〔二〕猛陵。龙山,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莽曰猛陆。

  〔一〕应劭曰:「在封水之阳。」

  〔二〕师古曰:「荔音(肄)〔隶〕。」

  交趾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九万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七。县十:羸?,有羞官。〔一〕安定,苟?,〔二〕麊泠,都尉治。〔三〕曲昜,〔四〕北带,稽徐,〔五〕西于,龙编,〔六〕朱。

  〔一〕孟康曰:「羸音莲。?音受土篓。」师古曰:「?篓二字并音来口反。」

  〔二〕师古曰:「?与漏同。」

  〔三〕应劭曰:「麊音弥。」孟康曰:「音螟蛉。」师古曰:「音麋零。」

  〔四〕师古曰:「昜,古阳字。」

  〔五〕师古曰:「稽音古奚反。」

  〔六〕师古曰:「编音鞭。」

  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有关。莽曰桓亭。临允,牢水北入高要入郁,过郡三,行五百三十里。莽曰大允。朱卢。都尉治。

  九真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八千五百六十里。户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万六千一十三。有界关。县七:胥浦,莽曰驩成。居风,都庞,〔一〕余发,咸驩,无切,都尉治。无编。莽曰九真亭。

  〔一〕应劭曰:「庞音龙。」师古曰:「音聋。」

  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水十六,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属交州。〔一〕户万五千四百六十,口六万九千四百八十五。县五:朱吾,比景,〔二〕卢容,西卷,水入海,有竹,可为杖。莽曰日南亭。〔三〕象林。

  〔一〕师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

  〔二〕如淳曰:「日中於头上,景在已下,故名之。」

  〔三〕孟康曰:「音卷。」师古曰:「音权。」

  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故。莽曰桓亭。属冀州。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县四:邯郸,堵山,牛首水所出,东入白渠。赵敬侯自中牟徙此。〔一〕易阳,〔二〕柏人,莽曰寿仁。〔三〕襄国。故邢国。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任入浸。又有蓼水、冯水,皆东至朝平入湡。〔四〕

  〔一〕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师古曰:「邯音寒。」

  〔二〕应劭曰:「易水出涿郡故安。」师古曰:「在易水之阳。」

  〔三〕师古曰:「本晋邑。」

  〔四〕师古曰:「湡音藕,又音牛吼反。」

  广平国,武帝征和二年置为平干国,宣帝五凤二年复故。莽曰富昌。属冀州。户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口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县十六:广平,张,朝平,南和,列葭水东入?。〔一〕列人,莽曰列治。斥章,〔二〕任,〔三〕曲周,武帝建元四年置。莽曰直周。南曲,曲梁,侯国。莽曰直梁。广乡,平利,平乡,阳台,侯国。广年,莽曰富昌。城乡。

  〔一〕师古曰:「葭音家。?音斯。」

  〔二〕应劭曰:「漳水出治北,入河。其国斥卤,故曰斥章。」

  〔三〕师古曰:「本晋邑也。郑皇颉奔晋,为任大夫。」

  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置。属冀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县四:真定,故东垣,高帝十一年更名。莽曰思治。稿城,莽曰稿实。〔一〕肥累,故肥子国。〔二〕绵曼。斯洨水首受太白渠,东至鄡入河。莽曰绵延。〔三〕

  〔一〕师古曰:「稿音工老反。」

  〔二〕师古曰:「累音力追反。」

  〔三〕师古曰:「曼音万。鄡音口尧反。」

  中山国,高帝郡,景帝三年为国。莽曰常山。属冀州。〔一〕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十。县十四:卢奴,〔二〕北平,徐水东至高阳入博。又有卢水,亦至高阳入河。有铁官。莽曰善和。北新成,桑钦言易水出西北,东入滱。莽曰朔平。唐,尧山在南。莽曰和亲。〔三〕深泽,莽曰翼和,苦陉,莽曰北陉。〔四〕安国,莽曰兴睦。曲逆,蒲阳山,蒲水所出,东入濡。又有苏水,亦东入濡。莽曰顺平。〔五〕望都,博水东至高阳入河。莽曰顺调。〔六〕新市,〔七〕新处,毋极,陆成,安险。莽曰宁险。〔八〕

  〔一〕应劭曰:「中山,故国。」

  〔二〕应劭曰:「卢水出右北平,东入河。」

  〔三〕应劭曰:「故尧国也。唐水在西。」张晏曰:「尧为唐侯,国於此。尧山在唐东北望都界。」孟康曰:「晋荀吴伐鲜虞及中人,今中人亭是。」

  〔四〕应劭曰:「章帝更名汉昌。陉音邢。」

  〔五〕张晏曰:「濡水於城北曲而西流,故曰曲逆。章帝丑其名,改曰蒲阴,在蒲水之阴。」师古曰:「濡音乃官反。」

  〔六〕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

  〔七〕应劭曰:「鲜虞子国,今鲜虞亭是。」

  〔八〕应劭曰:「章帝更名安熹。」

  信都国,景帝二年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故。莽曰新博。属冀州。〔一〕户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县十七:信都,王都。故章河、故虖池皆在北,东入海。禹贡绦水亦入海。莽曰新博亭。历,莽曰历宁。扶柳,〔二〕辟阳,莽曰乐信。〔三〕南宫,莽曰序下。下博,莽曰闰博。〔四〕武邑,莽曰顺桓。观津,莽曰朔定亭。〔五〕高堤,〔六〕广川,〔七〕乐乡,侯国。莽曰乐丘。平堤,侯国。桃,莽曰桓分。西梁,侯国。昌成,侯国。东昌,侯国。莽曰田昌。修。莽曰修治。〔八〕

  〔一〕应劭曰:「明帝更名乐安。安帝改曰安平。」

  〔二〕师古曰:「阚駰云其地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

  〔三〕师古曰:「辟音珪璧。」

  〔四〕应劭曰:「博水出中山望都,入河。」

  〔五〕师古曰:「观音工唤反。」

  〔六〕师古曰:「堤音丁奚反。」

  〔七〕师古曰:「阚駰云其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至隋仁寿元年,初立炀帝为皇太子,以避讳故,改为长河县,至今为名。」

  〔八〕师古曰:「修音条。」

  河间国,故赵,文帝二年别为国。莽曰朔定。〔一〕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二。县四:乐成,虖池别水首受虖池河,东至东光入虖池河。莽曰陆信。候井,武隧,莽曰桓隧。〔二〕弓高。虖池别河首受虖池河,东至平舒入海。莽曰乐成。

  〔一〕应劭曰:「在河之间。」

  〔二〕师古曰:「隧音遂。」

  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莽曰广有。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县四:蓟,故燕国,召公所封。莽曰伐戎。方城,广阳,阴乡。莽曰阴顺。

  甾川国,故齐,文帝十八年别为国。後并北海。户五万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一。县三:剧,义山,蕤水所出,北至寿光入海。莽曰俞。〔一〕东安平,菟头山,女水出,东北至临甾入钜定。〔二〕楼乡。

  〔一〕应劭曰:「故肥国,今肥亭是。」

  〔二〕孟康曰:「纪季以酅入于齐,今酅亭是也。」师古曰:「阚駰云博陵有安平,故此加东。酅音携。」

  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莽曰广有。户二万七百四

  胶东国,故齐,高帝元年别为国,五月复属齐国,文帝十六年复为国。莽曰郁秩。户七万二千二,口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县八:即墨,有天室山祠。莽曰即善。昌武,下密,有三石山祠。〔一〕壮武,莽曰晓武。郁秩,有铁官。挺,〔二〕观阳,〔三〕邹卢。莽曰始斯。

  〔一〕应劭曰:「密水出高密。」

  〔二〕师古曰:「挺音徒鼎反。」

  〔三〕应劭曰:「在观水之阳。」师古曰:「观音工唤反。」

  高密国,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更为高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县五:高密,莽曰章牟。昌安,石泉,莽曰养信。夷安,莽曰原亭。〔一〕成乡。莽曰顺成。

  〔一〕应劭曰:「故莱夷维邑。」

  城阳国,故齐。文帝二年别为国。莽曰莒陵。属兖州。户五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二十万五千七百八十四。县四: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後。有铁官。莽曰莒陵。阳都,〔一〕东安,虑。莽曰着善。

  〔一〕应劭曰:「齐人迁阳,故阳国是。」

  淮阳国,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属兖州。〔一〕户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县九:陈,故国,舜後,胡公所封,为楚所灭。楚顷襄王自郢徙此。莽曰陈陵。苦,莽曰赖陵。〔二〕阳夏,〔三〕宁平,扶沟,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四〕固始,〔五〕圉,新平,柘。

  〔一〕孟康曰:「孝明帝更名陈国。」

  〔二〕师古曰:「晋太康地记云城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

  〔三〕应劭曰:「夏音贾。」

  〔四〕师古曰:「狼音浪。汤音徒浪反。涡音戈,又音瓜。」

  〔五〕师古曰:「本名寝丘,楚令尹孙叔敖所封地。」

  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莽曰陈定。属豫州。〔一〕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县八:砀,山出文石。莽曰节砀。〔二〕甾,故戴国。莽曰嘉谷。〔三〕杼秋,莽曰予秋。〔四〕蒙,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恩。已氏,莽曰已善。虞,莽曰陈定亭。下邑,莽曰下洽。睢阳。故宋国,微子所封。禹贡盟诸泽在东北。〔五〕

  〔一〕师古曰:「以有砀山,故名砀郡。」

  〔二〕应劭曰:「砀山在东。」师古曰:「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县。砀音唐,又音徒浪反。」

  〔三〕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

  〔四〕师古曰:「杼音食汝反。」

  〔五〕师古曰:「睢音虽。」

  东平国,故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莽曰有盐。属兖州。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有铁官。县七:无盐,有郈乡。莽曰有盐亭。〔一〕任城,故任国,太昊後,风姓。莽曰延就亭。东平陆,〔二〕富城,莽曰成富。章,亢父,诗亭,故诗国。莽曰顺父。〔三〕樊。

  〔一〕师古曰:「郈音后。」

  〔二〕应劭曰:「古厥国,今有厥亭是。」

  〔三〕师古曰:「音抗甫。」

  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属豫州。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县六:鲁,伯禽所封。户五万二千。有铁官。卞,泗水西南至方与入沛,过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一〕汶阳,莽曰汶亭。〔二〕蕃,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三〕驺,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峄山在北。莽曰驺亭。〔四〕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後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

  〔一〕师古曰:「即春秋僖十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於卞者也。方与音房豫。」

  〔二〕应劭曰:「诗曰『汶水汤汤』。」师古曰:「汶音问。即左传所云公赐季友汶阳之田者也。」

  〔三〕应劭曰:「邾国也,音皮。」师古曰:「白裒云陈蕃之子为鲁相,国人为讳,改曰皮。此说非也。郡县之名,土俗各有别称,不必皆依本字。」

  〔四〕应劭曰:「邾文公卜迁于峄者也。音驿。」

  楚国,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莽曰和乐。属徐州。户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县七:彭城,古彭祖国。户四万一百九十六。有铁官。留,梧,莽曰吾治。傅阳,故偪阳国。莽曰辅阳。〔一〕吕,武原,莽曰和乐亭。甾丘。莽曰善丘。

  〔一〕师古曰:「偪音福。左氏传所云偪阳妘姓者也。」

  泗水国,故东海郡,武帝元鼎四年别为泗水国。莽曰水顺。户二万五千二十五,口十一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县三:淩,莽曰生夌。〔一〕泗阳,莽曰淮平亭。于。莽曰于屏。

  〔一〕应劭曰:「淩水所出,(入淮南)〔南入淮〕。」

  广陵国,高帝六年属荆州,十一年更属吴,景帝四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莽曰江平。属徐州。户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口十四万七百二十二。有铁官。县四:广陵,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吴。莽曰安定。江都,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高邮,平安。莽曰杜乡。

  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莽曰安风。户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县五:六,故国,皋繇後,偃姓,为楚所灭。如谿水首受沘,东北至寿春入芍陂。〔一〕蓼,故国,皋繇後,为楚所灭。安丰,禹贡大别山在西南。莽曰美丰。安风,莽曰安风亭。阳泉。

  〔一〕师古曰:「沘音匕,又音鄙。芍音鹊。」

  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县十三:临湘,莽曰抚睦。〔一〕罗,〔二〕连道,益阳,湘山在北。〔三〕下隽,莽曰闰隽。〔四〕(收)〔攸〕,酃,〔五〕承阳,〔六〕湘南,禹贡衡山在东南,荆州山。昭陵,荼陵,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莽曰声乡。〔七〕容陵,安成。庐水东至庐陵入湖汉。莽曰思成。

  〔一〕应劭曰:「湘水出零山。」

  〔二〕应劭曰:「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师古曰:「盛弘之荆州记云县北带汨水,水原出豫章艾县界,西流注湘。?汨西北去县三十里,名为屈潭,屈原自沉处。」

  〔三〕应劭曰:「在益水之阳。」

  〔四〕师古曰:「隽音字兖反,又音辞兖反。」

  〔五〕孟康曰:「音铃。」

  〔六〕应劭曰:「承水之阳。」师古曰:「承水原出零陵永昌县界,东流注湘也。承音丞。」

  〔七〕师古曰:「荼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本秦京师为内史,〔一〕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大)〔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於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二〕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

  〔一〕师古曰:「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秦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内史,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二〕师古曰:「提封者,大举其封疆也。」

  凡民函五常之性,〔一〕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二〕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於乐。」〔三〕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虖中和,然後王教成也。汉承百(年)〔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域)〔地〕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四〕终其本末着於篇。

  〔一〕师古曰:「函,苞也,读与含同。」

  〔二〕师古曰:「好音呼到反。恶音一故反。」

  〔三〕师古曰:「孝经载孔子之言。」

  〔四〕师古曰:「辑与集同。」

  秦地,於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巂、益州,皆宜属焉。

  秦之先曰柏益,出自帝颛顼,尧时助禹治水,为舜朕虞,养育草木鸟兽,赐姓嬴氏,〔一〕历夏、殷为诸侯。至周有造父,〔二〕善驭习马,得华骝、绿耳之乘,〔三〕幸於穆王,封於赵城,故更为赵氏。後有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汧、渭之间。孝王曰:「昔伯益知禽兽,子孙不绝。」乃封为附庸,邑之於秦,今陇西秦亭秦谷是也。至玄孙,氏为庄公,〔四〕破西戎,有其地。子襄公时,幽王为犬戎所败,平王东迁雒邑。襄公将兵救周有功,赐受厩、酆之地,列为诸侯。〔五〕後八世,穆公称伯,以河为竟。〔六〕十余世,孝公用商君,制辕田,〔七〕开仟伯,〔八〕东雄诸侯。子惠公初称王,得上郡、西河。孙昭王开巴蜀,灭周,取九鼎。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至子胡亥,天下畔之。

  〔一〕师古曰:「伯益一号伯翳,盖翳益声相近故也。」

  〔二〕师古曰:「造音(於)〔千〕到反。父读曰甫。」

  〔三〕师古曰:「华骝,言其色如华之赤也。绿耳,耳绿色。」

  〔四〕师古曰:「氏与是同,古通用字。」

  〔五〕师古曰:「厩亦岐字。」

  〔六〕师古曰:「伯读曰霸。竟读曰境,言其地界东至於河。」

  〔七〕张晏曰:「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恶,商鞅始割列田地,开立阡陌,令民各有常制。」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废。商鞅相秦,复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复易居也。食货志曰『自爰其处而已』是也。辕爰同。」

  〔八〕师古曰:「南北曰仟,东西曰伯,皆谓开田之疆亩也。伯音莫白反。」

  故秦地於禹贡时跨雍、梁二州,诗风兼秦、豳两国。昔后稷封?,〔一〕公刘处豳,〔二〕大王徙厩,〔三〕文王作酆,〔四〕武王治镐,〔五〕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七〕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八〕沃野千里,〔九〕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於长陵。後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於诸陵。〔一〇〕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一一〕是故五方杂厝〔一二〕,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奸。濒南山,〔一三〕近夏阳,〔一四〕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一五〕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

  〔一〕师古曰:「?读曰邰,今武功故城是也。」

  〔二〕师古曰:「即今豳州栒邑是。」

  〔三〕师古曰:「今岐山县是。」

  〔四〕师古曰:「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

  〔五〕师古曰:「今昆明池北镐陂是。」

  〔六〕师古曰:「谓七月之诗。」

  〔七〕师古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腹之下肥曰腴,故取谕云。」

  〔八〕师古曰:「郑国,人姓名。事具在沟洫志。」

  〔九〕师古曰:「沃即溉也,言千里之地皆得溉灌。」

  〔一〇〕师古曰:「訾读与赀同。高訾,言多财也。」

  〔一一〕如淳曰:「黄图谓陵冢为山。」师古曰:「谓京师为干,四方为支也。」

  〔一二〕晋灼曰:「厝,古错(反)〔字〕。」

  〔一三〕师古曰:「濒犹边。濒音频,又音宾。」

  〔一四〕师古曰:「夏阳即河之西岸也。今在同州韩城县界。」

  〔一五〕师古曰:「放,依也,音甫往反。」

  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一〕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二〕及车辚、四臷、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三〕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四〕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孔子曰:「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乱,小人有勇而亡谊则为盗。」〔五〕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寇盗。〔六〕

  〔一〕师古曰:「小戎之诗也。言襄公出征,则妇人居板屋之中而念其君子。」

  〔二〕师古曰:「无衣之诗也。言於王之兴师,则修我甲兵,而与子俱征伐也。」

  〔三〕师古曰:「车辚、美秦仲大有车马。其诗曰『有车辚辚,有马白颠』。四臷,美襄公田狩也。其诗曰『四臷孔阜,六辔在手』,『輶车鸾镳,载猃猲獢』。小戎,美襄公备兵甲,讨西戎。其诗曰『小戎俴收,五楘良輈』,『文茵畅毂,驾我骐?』,『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辚音邻。臷音耋。輶音犹,又音诱。猃音力赡反。獢音许昭反。俴音践。楘音木。?音?。鋈音沃。觼音玦。軜音纳。」

  〔四〕如淳曰:「医、商贾、百工不得豫也。」师古曰:「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期门,解在百官公卿表。」

  〔五〕师古曰:「论语载孔子对子路之言也。」

  〔六〕师古曰:「质木者,无有文饰,如木石然。」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一〕武帝时攘之〔二〕,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三〕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四〕或以誖逆亡道,家属徙焉。〔五〕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屮宜畜牧,〔六〕(古)〔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於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一〕师古曰:「昆音下门反。休音许虯反。屠音除。」

  〔二〕师古曰:「攘,却也,音人羊反。」

  〔三〕师古曰:「鬲与隔同。」

  〔四〕师古曰:「过其本所杀。」

  〔五〕师古曰:「誖,乱也,惑也,音布内反。」

  〔六〕师古曰:「屮,古草字。」

  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一〕南贾滇、僰僮,〔二〕西近邛、莋马旄牛。〔三〕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厄。〔四〕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於世,乡党慕循其迹。後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五〕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六〕故孔子曰:「有教亡类。」〔七〕

  〔一〕师古曰:「疏菜也。」

  〔二〕师古曰:「言滇、僰之地多出僮隶也。滇音颠。僰音蒲北反。」

  〔三〕师古曰:「言邛、莋之地出马及旄牛。莋音材各反。」

  〔四〕师古曰:「言其材质不强,而心忿?。」

  〔五〕师古曰:「遵即严君平。」

  〔六〕师古曰:「繇读与由同。倡,始也,音充向反。」

  〔七〕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言人之性术在所教耳,无种类。」

  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柯、越巂,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而武都近天水,俗颇似焉。

  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一〕曰:「此之谓夏声。〔二〕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旧乎?」

  〔一〕师古曰:「札,吴王寿梦子也,来聘鲁而请观周乐。事见左氏传襄二十九年。」

  〔二〕师古曰:「夏,中国。」

  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

  魏地,觜觿、参之分野也。〔一〕其界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强、新汲、西华、长平,〔二〕颍川之舞阳、郾、许、傿陵,〔三〕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四〕皆魏分也。

  〔一〕师古曰:「觿音弋随反。」

  〔二〕师古曰:「召读曰邵。?音於靳反,又音殷。」

  〔三〕师古曰:「郾音一扇反。傿音偃。」

  〔四〕师古曰:「卷音去权反。」

  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一〕鄁,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二〕故书序曰「武王崩,三监畔」,〔三〕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四〕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雒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邶诗曰「在浚之下」,〔五〕庸曰「在浚之郊」;〔六〕邶又曰「亦流于淇」,〔七〕「河水洋洋」,〔八〕庸曰「送我淇上」,〔九〕「在彼中河」,〔一〇〕卫曰「瞻彼淇奥」,〔一一〕「河水洋洋」。〔一二〕故吴公子札聘鲁观周乐,闻邶、庸、卫之歌,曰:「美哉渊乎!吾闻康叔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更封卫於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一三〕而河内殷虚,更属于晋。〔一四〕康叔之风既歇,而纣之化犹存,故俗刚强,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一五〕

  〔一〕师古曰:「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庸,东谓之卫。邶音步内反,字或作鄁。庸字或作鄘。」

  〔二〕师古曰:「武庚即禄父也。尹,主也。管叔、蔡叔皆武王之弟。」

  〔三〕师古曰:「周书大诰之序。」

  〔四〕师古曰:「康叔亦武王弟也。孟,长也。言为诸侯之长。」

  〔五〕师古曰:「凯风之诗也。浚,卫邑也,音峻。」

  〔六〕师古曰:「干旄之诗。」

  〔七〕师古曰:「泉水之诗。」

  〔八〕师古曰:「今邶诗无此句。」

  〔九〕师古曰:「桑中之诗。淇上,淇水之上。」

  〔一〇〕师古曰:「柏舟之诗也。中河,河中也。」

  〔一一〕师古曰:「淇奥之诗也。奥,水隈也,音於六反。」

  〔一二〕师古曰:「硕人之诗也。洋洋,盛大也,音羊,又音翔。」

  〔一三〕师古曰:「曹及楚丘,二邑名。」

  〔一四〕师古曰:「殷虚,汲郡朝歌县也。虚读曰墟。」

  〔一五〕师古曰:「生分,谓父母在而昆弟不同财产。」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周武王子唐叔在母未生,〔一〕武王梦帝谓己〔二〕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三〕及生,名之曰虞。至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唐有晋水,及叔虞子燮为晋侯云,故参为晋星。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四〕「宛其死矣,它人是媮」;〔五〕「百岁之後,归于其居」。〔六〕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七〕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一〕师古曰:「谓怀孕时。」

  〔二〕师古曰:「帝,天也。」

  〔三〕师古曰:「属音之欲反。参音所林反。」

  〔四〕师古曰:「蟋蟀之诗也。迈,行也。言日月行往,将老而死也。蟋音悉。蟀音率。」

  〔五〕师古曰:「山有枢之诗也。媮,乐也。言己俭吝,死亡之後当为它人所乐也。媮音愉,又音偷。枢音瓯。」

  〔六〕师古曰:「葛生之诗也。居谓坟墓也。言死当归于坟墓,不能复为乐也。」

  〔七〕师古曰:「中音竹仲反。」

  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曰「彼汾一曲」;〔一〕「寘诸河之侧」。〔二〕自唐叔十六世至献公,灭魏以封大夫毕万,〔三〕灭耿以封大夫赵夙,〔四〕及大夫韩武子食采於韩原,〔五〕晋於是始大。至於文公,伯诸侯,尊周室,〔六〕始有河内之土。〔七〕吴札闻魏之歌,曰:「美哉渢渢乎!〔八〕以德辅此,则明主也。」文公後十六世为韩、魏、赵所灭,三家皆自立为诸侯,是为三晋。赵与秦同祖,韩、赵皆姬姓也。自毕万後十世称侯,至孙称王,徙都大梁,故魏一号为梁,七世为秦所灭。

  〔一〕师古曰:「汾沮洳之诗。沮音子豫反。洳音人豫反。」

  〔二〕师古曰:「伐檀之诗。寘,置也,音之豉反。」

  〔三〕师古曰:「毕万,毕公高之後,魏犨祖父。」

  〔四〕师古曰:「赵夙,赵衰之兄。」

  〔五〕师古曰:「韩武子,韩厥之曾祖也,本与周同姓,食采於韩,更为韩氏。此说依史记,而与释春秋传者不同。」

  〔六〕师古曰:「伯读曰霸。」

  〔七〕师古曰:「左氏传所谓『始启南阳』者。」

  〔八〕师古曰:「渢渢,浮貌也。言其中庸,可与为善,可与为恶也。渢音冯。」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阳、谷成、平阴、偃师、巩、缑氏,是其分也。

  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一〕故立京师。至幽王淫褒姒,以灭宗周,子平王东居雒邑。其後五伯更帅诸侯以尊周室,〔二〕故周於三代最为长久。八百余年至於赧王,乃为秦所兼。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三〕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四〕

  〔一〕师古曰:「言雒阳四面皆有诸侯为蕃屏。」

  〔二〕师古曰:「伯读曰霸。解在刑法志。更,互也,音工衡反。」

  〔三〕韦昭曰:「通在二封之地,共千里也。」师古曰:「宗周,镐京也,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也。雒邑,成周也,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三)〔二〕都得百里者〔百〕,方千里也。故诗云『邦畿千里』。」

  〔四〕师古曰:「墬,古地字。」

  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为商贾,不好仕宦。〔一〕

  〔一〕师古曰:「?音许吏反。」

  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周之分也。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韩分晋得南阳郡及颍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郏,〔一〕东接汝南,西接弘农得新安、宜阳,皆韩分也。及诗风陈、郑之国,与韩同星分焉。

  〔一〕师古曰:「郏音工洽反,即今郏城县是也。」

  郑国,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虚也。〔一〕及成皋、荥阳,颍川之崇高、阳城,皆郑分也。本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於宗周畿内,是为郑。〔二〕郑桓公问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四方之国,非王母弟甥舅则夷狄,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三〕子男之国,虢、会为大,〔四〕恃势与险,?侈贪冒,〔五〕君若寄帑与贿,周乱而敝,必将背君;〔六〕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亡不克矣。」公曰:「南方不可乎?」对曰:「夫楚,重黎之後也,黎为高辛氏火正,昭显天地,以生?嘉之材。姜、嬴、荆、芈,实与诸姬代相干也。〔七〕姜,伯夷之後也;嬴,伯益之後也。伯夷能礼於神以佐尧,伯益能仪百物以佐舜,〔八〕其後皆不失祠,而未有兴者,周衰将起,不可偪也。」桓公从其言,乃东寄帑与贿,虢、会受之。後三年,幽王败,(威)〔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沛)〔泲〕,食溱、洧焉。〔九〕土?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一〇〕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一一〕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一二〕此其风也。吴札闻郑之歌,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一三〕自武公後二十三世,为韩所灭。

  〔一〕师古曰:「虚读曰墟。後皆类此。」

  〔二〕师古曰:「即今之华阴郑县。」

  〔三〕师古曰:「济音子礼反。」

  〔四〕师古曰:「会读曰郐,字或作桧。桧国在豫州外方之北,荥播之南,溱、洧之间,妘姓之国。」

  〔五〕师古曰:「冒,蒙也,蔽於义理。」

  〔六〕师古曰:「帑读与孥同,谓妻子也。」

  〔七〕师古曰:「代,递也。干,犯也。」

  〔八〕师古曰:「仪与宜同。宜,安也。」

  〔九〕师古曰:「溱、洧,二水也。溱音臻。洧音鲔。」

  〔一〇〕师古曰:「亟,屡也,音丘吏反。」

  〔一一〕师古曰:「出其东门之诗。东门,郑之东门也。如云,言其众多而往来不定。」

  〔一二〕师古曰:「溱洧之诗也。灌灌,水流盛也。菅,兰也。恂,信也。盱,大也。伊,惟也。谑,戏言也。谓仲春之月,二水流盛,而士与女执芳草於其间,以相赠遗,信大乐矣,惟以戏谑也。灌音胡贯反。菅音奸。」

  〔一三〕臣瓒曰:「谓音声细弱也,此衰弱之徵。」

  陈国,今淮阳之地。陈本太昊之虚,周武王封舜後妫满於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鹭羽。」〔一〕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二〕此其风也。吴札闻陈之歌,曰:「国亡主,其能久乎!」〔三〕自胡公後二十三世为楚所灭。陈虽属楚,於天文自若其故。

  〔一〕师古曰:「宛丘之诗也。坎坎,击鼓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值,立也。鹭鸟之羽以为翿,立之而舞,以事神也。无冬无夏,言其恒也。」

  〔二〕师古曰:「东门之枌之诗也。东门,陈国之东门也。枌,白榆也。栩,杼也。子仲,陈大夫之氏也。婆娑。舞貌也。亦言於枌栩之下歌舞以娱神也。枌音扶云反。栩音许羽反。杼音神汝反。」

  〔三〕师古曰:「言政由妇人,不以君为主也。」

  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韩自武子後七世称侯,六世称王,五世而为秦所灭。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於南阳,〔一〕故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宣帝时,郑弘、召信臣为南阳太守,〔二〕治皆见纪。信臣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颍川,韩都。士有申子、韩非,刻害余烈,〔三〕高(士)〔仕〕宦,好文法,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四〕韩延寿为太守,先之以敬让;黄霸继之,教化大行,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南阳好商贾,召父富以本业;〔五〕颍川好争讼分异,黄、韩化以笃厚。「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信矣。〔六〕

  〔一〕师古曰:「不轨,不循法度者。」

  〔二〕师古曰:「召读曰邵。」

  〔三〕师古曰:「申子,申不害也。烈,业也。」

  〔四〕师古曰:「遴与吝同。」

  〔五〕师古曰:「召父,谓召信臣也。劝其务农以致富。」

  〔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言从教而化。」

  自东井六度至亢六度,谓之寿星之次,郑之分野,与韩同分。

  赵地,昴、毕之分野。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一〕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上党,本韩之别郡也,远韩近赵,後卒降赵,皆赵分也。

  〔一〕师古曰:「鄚音莫。」

  自赵夙後九世称侯,四世敬侯徙都邯郸,至曾孙武灵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乱余民。〔一〕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椎剽掘冢,〔二〕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後宫。〔三〕

  〔一〕晋灼曰:「言地薄人众,犹复有沙丘纣淫地余民,通系之於淫风而言之也,不说沙丘在中山也。」

  〔二〕师古曰:「椎杀人而剽劫之也。椎音直追反,其字从木。剽音频妙反。掘冢,发冢也。」

  〔三〕如淳曰:「跕音蹀足之蹀。音屣。」臣瓒曰:「蹑跟为跕,拄指为。」师古曰:「跕音它颊反。字与屣同。屣谓小履之无跟者也。跕谓轻蹑之也。」

  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奸。

  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一〕嫁取送死奢靡。〔二〕汉兴,号为难治,常择严猛之将,或任杀伐为威。父兄被诛,子弟怨愤,至告讦刺史二千石,〔三〕或报杀其亲属。

  〔一〕师古曰:「直,亦当也。」

  〔二〕师古曰:「取读曰娶。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讦,面相斥罪也,音居列反,又音居谒反。」

  锺、代、石、北,迫近胡寇,〔一〕民俗懻忮,〔二〕好气为奸,不事农商,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三〕而武灵王又益厉之。故冀州之部,盗贼常为它州剧。

  〔一〕如淳曰:「锺,所在未闻。石,山险之限,在上曲阳。」

  〔二〕臣瓒曰:「懻音冀,今北土名强直为懻中。」师古曰:「懻,坚也。忮,恨也,音章豉反。」

  〔三〕师古曰:「剽,急也,轻也。悍,勇也。剽音频妙反,又音疋妙反。悍音胡旦反。」

  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地,颇有赵、齐、卫、楚之徙。〔一〕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雁门亦同俗,於天文别属燕。

  〔一〕师古曰:「言四国之人被迁徙来居之。」

  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於燕,其後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勃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燕称王十世,秦欲灭六国,燕王太子丹遣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不成而诛,秦遂举兵灭燕。

  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一〕初太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後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取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後稍颇止,然终未改。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於急人,〔二〕燕丹遗风也。

  〔一〕师古曰:「蓟县,燕之所都也。勃,勃海也。碣,碣石也。」

  〔二〕如淳曰:「赴人之急,果於赴难也。」

  上谷至辽东,地广民希,数被胡寇,俗与赵、代相类,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隙乌丸、夫余,〔一〕东贾真番之利。

  〔一〕如淳曰:「有怨隙也。或曰,隙,际也。」师古曰:「训际是也。乌丸,本东胡也,为冒顿所灭,余类保乌丸山,因以为号。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夫读曰扶。」

  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一〕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二〕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三〕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雠,〔四〕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五〕。其田民饮食以笾豆,〔六〕都邑颇放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七〕郡初取吏於辽东,吏见民无闭臧,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於犯禁浸多,至六十余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於三方之外,〔八〕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於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九〕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一〇〕

  〔一〕师古曰:「濊音秽,字或作薉,其音同。」

  〔二〕师古曰:「史记云『武王伐纣,封箕子於朝鲜』,与此不同。」

  〔三〕师古曰:「八条不具见。」

  〔四〕师古曰:「雠,匹也。一曰,雠读曰售。」

  〔五〕师古曰:「辟读曰僻。」

  〔六〕师古曰:「以竹曰笾,以木曰豆,若今之檠也。檠音其敬反。」

  〔七〕师古曰:「都邑之人颇用杯器者,效吏及贾人也。放音甫往反。」

  〔八〕师古曰:「三方,谓南、西、北也。」

  〔九〕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从我者其由也欤!』言欲乘桴筏而适东夷,以其国有仁贤之化,可以行道也。桴音孚。筏音伐。」

  〔一〇〕如淳曰:「如墨委面,在带方东南万里。」臣瓒曰:「倭是国名,不谓用墨,故谓之委也。」师古曰:「如淳云『如墨委面』,盖音委字耳,此音非也。倭音一戈反,今犹有倭国。魏略云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度海千里,复有国,皆倭种。」

  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甾川、东莱、琅邪、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勃海之高乐、高城、重合、阳信,西有济南、平原,皆齐分也。

  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崱,〔一〕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二〕诗风齐国是也。临甾名营丘,故齐诗曰:「子之营兮,遭我虖嶩之间兮。」〔三〕又曰:「俟我於着乎而。」〔四〕此亦其舒缓之体也。吴札闻齐之歌,曰:「泱泱乎,大风也哉!〔五〕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一〕师古曰:「崱音仕力反。」

  〔二〕师古曰:「武王封太公於齐,初未得爽鸠之地,成王以益之也。」

  〔三〕师古曰:「齐国风营诗之辞也。毛诗作还,齐诗作营。之,往也。嶩,山名也,字或作?,亦作?,音皆乃高反。言往适营丘而相逢於嶩山也。」

  〔四〕师古曰:「齐国风着诗之辞也。着,地名,即济南郡着县也。乎而,语助也。一曰,门屏之间曰着,音直庶反。」

  〔五〕师古曰:「泱泱,弘大之意也,音乌郎反。」

  古有分土,亡分民。〔一〕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二〕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後十四世,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国,〔三〕合诸侯成伯功,〔四〕身在陪臣而取三归。〔五〕故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六〕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七〕

  〔一〕师古曰:「有分土者,谓立封疆也。无分民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

  〔二〕师古曰:「舄卤,解在食货志。」

  〔三〕师古曰:「解在食货志。」

  〔四〕师古曰:「伯读曰霸。」

  〔五〕师古曰:「三归,三姓之女。」

  〔六〕如淳曰:「纨,白熟也。纯,缘也,谓绦组之属也。丽,好也。」臣瓒曰:「冰纨,纨细密坚如冰者也。纯丽,温纯美丽之物也。」师古曰:「如说非也。冰,谓布帛之细,其色鲜絜如冰者也。纨,素也。绮,文缯也,即今之所谓细绫也。纯,精好也。丽,华靡也。纨音丸。纯音淳。」

  〔七〕师古曰:「言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一〕,急之则离散,缓之则放纵。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於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痛乎,道民之道,可不慎哉!〔二〕

  〔一〕师古曰:「不可得其情。」

  〔二〕师古曰:「上道读曰导。」

  昔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後世必有篡杀之臣。」其後二十九世为强臣田和所灭,而和自立为齐侯。初,和之先陈公子完有罪来奔齐,〔一〕齐桓公以为大夫,更称田氏。九世至和而篡齐,至孙威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一〕师古曰:「公子完,陈厉公之子也。左氏传鲁庄二十二年『陈人杀其太子御寇,公子完与颛孙奔齐』,盖御寇之党也。」

  临甾,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云。〔一〕

  〔一〕服虔曰:「士、农、商、工、贾也。」如淳曰:「游子乐其俗,不复归,故有五方之民也。」师古曰:「如说是。」

  鲁地,奎、娄之分野也。东至东海,南有泗水,至淮,得临淮之下相、睢陵、僮、取虑,皆鲁分也。〔一〕

  〔一〕师古曰:「睢音虽。取音趣,又音秋。虑音闾。」

  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一〕以为周公主。〔二〕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言近正也。〔三〕濒洙泗之水,〔四〕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五〕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齗齗如也。」〔六〕孔子闵王道将废,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後世浸弱矣。」〔七〕故鲁自文公以後,禄去公室,政在大夫,季氏逐昭公,陵夷微弱,三十四世而为楚所灭。然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一〕师古曰:「少昊,金天氏之(地)〔帝〕。」

  〔二〕师古曰:「主周公之祭祀。」

  〔三〕师古曰:「鲁庶几至道,齐人不如鲁也。」

  〔四〕师古曰:「言所居皆边於一水也。濒音频,又音宾。」

  〔五〕师古曰:「任,负戴也。」

  〔六〕师古曰:「齗齗,分辨之意也,音牛斤反。」

  〔七〕师古曰:「言渐微弱也。」

  今去圣久远,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坏。地?民众,颇有桑麻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一〕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於它俗。〔二〕

  〔一〕师古曰:「以言相毁曰訾。訾音子尔反。」

  〔二〕师古曰:「愈,胜也。」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东平、须昌、寿良,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当考。〔一〕

  〔一〕师古曰:「当考者,言当更考核之,其事未审。」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周封微子於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虚也。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武王封弟叔振铎於曹,其後稍大,得山阳、陈留,二十余世为宋所灭。

  昔尧作游成阳,〔一〕舜渔?泽,〔二〕汤止于亳,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三〕

  〔一〕如淳曰:「作,起也。成阳在定陶,今有尧冢灵台。」师古曰:「作游者,言为宫室游止之处也。」

  〔二〕师古曰:「渔,捕鱼也。?,古雷字。」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

  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後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参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故今之楚彭城,本宋也,春秋经曰「围宋彭城」。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沛楚之失,急疾颛己,地薄民贫,〔一〕而山阳好为奸盗。

  〔一〕师古曰:「颛与专同。急疾颛己,言性褊狭而自用。」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也。今之东郡及魏郡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分也。

  卫本国既为狄所灭,〔一〕文公徙封楚丘,三十余年,子成公徙於帝丘。故春秋经曰「卫?于帝丘」,〔二〕今之濮阳是也。本颛顼之虚,故谓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成公後十余世,为韩、魏所侵,尽亡其旁邑,独有濮阳。後秦灭濮阳,置东郡,徙之於野王。始皇既并天下,犹独置卫君,二世时乃废为庶人。凡四十世,九百年,最後绝,故独为分野。

  〔一〕师古曰:「卫懿公为狄人所灭,事在春秋闵公二年。」

  〔二〕师古曰:「?,古迁字。」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一〕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二〕故俗称郑卫之音。周末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三〕故其俗刚武,上气力。汉兴,二千石治者亦以杀戮为威。宣帝时韩延寿为东郡太守,承圣恩,崇礼义,尊谏争,至今东郡号善为吏,延寿之化也。其失颇奢靡,嫁取送死过度,而野王好气任侠,有濮上风。

  〔一〕师古曰:「阻者,言其隐厄得肆淫僻之情也。」

  〔二〕师古曰:「亟,屡也,音丘吏反。」

  〔三〕师古曰:「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性好勇。夏育亦古之壮士。皆卫人。」

  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於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後十余世至熊达,是为武王,?以强大。〔一〕後五世至严王,总帅诸侯,观兵周室,并吞江、汉之间,内灭陈、鲁之国。後十余世,顷襄王东徙于陈。

  〔一〕师古曰:「?,渐也。」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一〕果蓏蠃蛤,食物常足。〔二〕故?窳媮生,而亡积聚,〔三〕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四〕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五〕汝南之别,皆急疾有气势。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

  〔一〕师古曰:「山伐,谓伐山取竹木。」

  〔二〕师古曰:「蠃音来戈反。蛤音合,似?而圜。」

  〔三〕应劭曰:「?,弱也。言风俗朝夕取给媮生而已,无长久之虑也。」如淳曰:「?或作鮆,音紫。窳音庾。」晋灼曰:「?,病也。窳,惰也。」师古曰:「诸家之说皆非也。?,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材不能勤作,故朝夕取给而无储偫也。如音是也。」

  〔四〕师古曰:「还,及也,言常相及而给足也。」

  〔五〕师古曰:「失读曰泆。柱音竹甫反。枝柱,言意相节却,不顺从也。」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殷道既衰,周大王亶父兴厩梁之地,长子大伯,次曰仲雍,少曰公季。公季有圣子昌,大王欲传国焉。大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公季嗣位,至昌为西伯,受命而王。故孔子美而称曰:「大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一〕大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二〕大伯卒,仲雍立,至曾孙周章,而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又封周章弟中於河北,是为北吴,〔三〕後世谓之虞,十二世为晋所灭。後二世而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其少子则季札,有贤材。兄弟欲传国,札让而不受。自(大伯)寿梦称王六世,阖庐举伍子胥、孙武为将,战胜攻取,兴伯名於诸侯。〔四〕至子夫差,诛子胥,用宰嚭,〔五〕为粤王句践所灭。

  〔一〕师古曰:「皆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虞仲,即仲雍也。夷逸,言窜於蛮夷而遁逸也。隐居而不言,故其身清洁,所废中於权道。」

  〔二〕师古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

  〔三〕师古曰:「中读曰仲。」

  〔四〕师古曰:「伯读曰霸。」

  〔五〕师古曰:「嚭音披美反。」

  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粤既并吴,後六世为楚所灭。後秦又击楚,徙寿春,至子为秦所灭。

  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一〕亦一都会也。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二〕後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於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於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着书。而吴有严助、朱贾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其失巧而少信。初淮南王异国中民家有女者,〔三〕以待游士而妻之,故至今多女而少男。〔四〕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五〕故民俗略同。

  〔一〕师古曰:「皮革,犀兕之属也。鲍,鲍鱼也。木,枫柟豫章之属。」

  〔二〕师古曰:「诸赋,谓九歌、天问、九章之属。」

  〔三〕晋灼曰:「有女者见优异。」

  〔四〕如淳曰:「得女宠,或去男也。」臣瓒曰:「周官职方云『扬州之民,二男而五女』,此风气非由淮南王安能使多女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志亦言土地风气既足女矣,因淮南之化,又更聚焉。」

  〔五〕师古曰:「比,近也,音频寐反。」

  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菫菫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一〕江南卑湿,丈夫多夭。

  〔一〕应劭曰:「菫菫,少也。更,(赏)〔偿〕也。言金少耳,取不足用,顾费用也。」师古曰:「应说非也。此言所出之金既以少矣,自外诸物盖亦不多,故总言取之不足偿功直也。菫读曰仅。更音庚。」

  会稽海外有东鯷人,〔一〕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一〕孟康曰:「音题。」晋灼曰:「音鞮。」师古曰:「孟音是也。」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其君禹後,帝少康之庶子云,封於会稽,〔一〕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二〕後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三〕夫差立,句践乘胜复伐吴,吴大破之,栖会稽,〔四〕臣服请平。後用范蠡、大夫种计,遂伐灭吴,兼并其地。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於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後五世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君服於楚。〔五〕後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

  〔一〕臣瓒曰:「自交址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後也。按世本,越为芈姓,与楚同祖,故国语曰『芈姓夔、越』,然则越非禹後明矣。又芈姓之越,亦句践之後,不谓南越也。」师古曰:「越之为号,其来尚矣,少康封庶子以主禹祠,君於越地耳。故此志云其君禹後,岂谓百越之人皆禹苗裔?瓒说非也。」

  〔二〕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三〕师古曰:「隽音醉,字本作檇,其旁从木。」

  〔四〕师古曰:「会稽,山名。登山而处,以避兵难,言若鸟之栖。」

  〔五〕师古曰:「事楚为君而服从之。」

  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一〕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一〕韦昭曰:「果谓龙眼、离支之属。布,葛布也。」师古曰:「毒音代。冒音莫内反。玑谓珠之不圜者也,音祈,又音机。布谓诸杂细布皆是也。」

  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一〕男子耕农,种禾稻紵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与虎,民有五畜,〔二〕山多麈嗷。〔三〕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四〕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壹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一〕师古曰:「着时从头而贯之。」

  〔二〕师古曰:「牛、羊、豕、鸡、犬。」

  〔三〕师古曰:「麈似鹿而大,嗷似鹿而小。麈音主,嗷音京。」

  〔四〕师古曰:「镞,矢锋,音子木反。」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一〕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二〕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巿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齎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三〕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四〕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燿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八)〔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一〕师古曰:「谌音士林反。」

  〔二〕师古曰:「都卢国人劲捷善缘高,故张衡西京赋云『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又曰『非都卢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也。夫音扶。」

  〔三〕师古曰:「禀,给也。耦,?也。给其食而侣?之,相随行也。」

  〔四〕师古曰:「剽,劫也,音频妙反。」

  校勘记

  一六一〇页五行北至抱罕东入(西)〔河〕。景佑、殿、局本都作「河」。王鸣盛说作「河」是。

  一六一一页一五行西有(毕)〔卑〕和羌,景佑、殿本都作「卑」。王先谦说作「卑」是。

  一六一二页一五行鸾(鸟)〔乌〕,景佑、殿本都作「乌」。段玉裁说作「乌」是。

  一六一三页七行(曰)〔日〕勒,殿本考证说,按匈奴传当作「日勒」。

  一六一四页三行治偃(前)〔泉〕障。景佑本作「泉」,殿本作「水」。

  一六一五页一一行月(支)〔氏〕道。景佑、殿、局本都作「氏」。

  一六一六页四行祖音(置)〔罝〕。景佑、殿本都作「罝」。

  一六一六页八行沮水出(东,西)〔西,东〕入洛。王念孙、陈澧、王先谦都说「西」「东」误倒。

  一六一八页一一行莽曰(坚)〔监〕水。景佑、殿本都作「监」。王先谦说作「监」是。

  一六二二页七行虖池河东至参(合)〔户〕入虖池别,齐召南说「参合」当是「参户」之误。王念孙说齐说是。

  一六二三页八行(乐阳)〔阳乐〕水出东,(东)〔南〕入(海)〔沽〕。王念孙说「乐阳」当为「阳乐」,「入海」当为「入沽」。王鸣盛说南监本下「东」作「南」,是。按殿本亦作「南」。

  一六二三页一四行莽曰(北顺)〔通路〕。景佑、殿本都作「通路」。王先谦说此涉下右北平而误。

  一六二六页四行莽曰(受)〔文〕亭。景佑、殿本都作「文」。王先谦说作「文」是。

  一六二六页七行说读曰(侻)〔悦〕。景佑、殿本都作「悦」。

  一六二七页九行东(郡)〔部〕都尉治。朱一新说汪本「郡」作「部」,是。按景佑、殿本都作「部」。

  一六二八页一三行又有斤(员)〔南〕水。景佑本作「南」,温水注同。

  一六二八页一三行〔周〕水首受无敛,王先谦说「水」上夺「周」字。

  一六二九页九行三〔十〕七。「十」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六三八页八行(入淮南)〔南入淮〕。王鸣盛说南监本作「南入淮」,是。按景佑、殿本都同南监本。

  一六三九页五行(收)〔攸〕。景佑、殿本「收」作「攸」。

  一六三九页一五行以其郡(大)〔太〕大,上「大」字殿本作「太」。

  一六四〇页一〇行汉承百(年)〔王〕之末,朱一新说汪本「年」作「王」,是。按景佑、殿本都作「王」。

  一六四〇页一一行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域)〔地〕分,景佑、殿本都作「地」。

  一六四二页一行造音(於)〔千〕到反。景佑、殿、局本都作「千」。

  一六四三页一四行厝,古错(反)〔字〕。景佑、殿本都作「字」。朱一新说作「字」是。

  一六四五页二行(古)〔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景佑、殿本都作「故」。朱一新说作「故」是。

  一六四六页一〇行(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王念孙说「秦豳」二字衍。

  一六五一页三行(三)〔二〕都得百里者〔百〕,方千里也。朱一新说「三都」当作「二都」,谓宗周及雒邑也。「者」下当有「百」字。按景佑、殿本都作「二都」,「者」下都有「百」字。

  一六五二页七行(威)〔桓〕公死,景佑、殿本都作「桓」。

  一六五二页七行右雒左(沛)〔泲〕,朱一新说「沛」当作「泲」。按景佑、殿本都作「泲」。

  一六五四页九行高(士)〔仕〕宦,景佑、殿本都作「仕」。钱大昭说作「仕」是。

  一六五八页八行有以也夫!(九)注〔九〕原在「也」字下。刘攽说「夫」字宜属上句。

  一六六二页一一行金天氏之(地)〔帝〕。景佑、殿本都作「帝」。

  一六六七页七行自(大伯)寿梦称王六世,陈奂说「大伯」二字疑衍。

  一六六九页一行更,(赏)〔偿〕也。景佑、殿、局本都作「偿」。

  一六七一页八行船行可(八)〔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