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国语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国语卷第六

 

  齐语

  1 桓公自莒反於齐〔一〕,使鲍叔为宰〔二〕,辞曰:「臣,君之庸臣也〔三〕。君加惠於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四〕。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五〕;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六〕;忠信可结於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於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七〕。」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於死〔八〕。」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九〕也〔一0〕。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一一〕。」桓公曰:「若何〔一二〕?」鲍子对曰:「请诸鲁〔一三〕。」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一四〕,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於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一〕 桓公,齐太公之後、僖公之子、襄公之弟桓公小白也。初,襄公立,其政无常,鲍叔牙曰:「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公孙无知杀襄公而立。管夷吾、邵忽奉公子纠奔鲁。齐人杀无知,逆子纠于鲁,庄公不即遣,而盟以要之。齐大夫归逆小白于莒。庄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

  〔二〕 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後、鲍敬叔之子叔牙也。宰,太宰也。

  〔三〕 庸,凡庸也。

  〔四〕 管夷吾,齐卿,姬姓之後、管严仲之子敬仲也。

  〔五〕 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柔,安也。

  〔六〕 柄,谓本也。

  〔七〕 军门,立旍为军门,若今牙门矣。加,益也。

  〔八〕 三君皆云:「滨,近也。管仲臣於子纠,乾时之战,亲射桓公中钩。」

  〔九〕 案考异卷二引洪颐烜说:「『动』,当为『勤』字之误也。」

  〔一0〕君,子纠也。

  〔一一〕宥,赦也。犹是,言为君犹为子纠也。

  〔一二〕若何得还。

  〔一三〕是时桓公使鲍叔胁鲁杀子纠,邵忽死之,管仲不死。

  〔一四〕施伯,鲁大夫,惠公之孙、施父之子。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一〕,所在之国,则必得志於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屍授之〔二〕。」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三〕,若不生得以戮於群臣,犹未得请也〔四〕。请生之。」於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一〕 才冠天下也。

  〔二〕 授予齐使也。

  〔三〕 欲得生自戮之,以逞射己之忿。

  〔四〕 犹未得所请也。


  比至,三衅、三浴之〔一〕。桓公亲逆之于郊〔二〕,而与之坐而问焉〔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四〕,田、狩、罼、弋〔五〕,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六〕。九妃、六嫔〔七〕,陈妾数百〔八〕,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九〕,戎士待陈妾之余〔一0〕。优笑在前,贤材在後〔一一〕。是以国家不日引〔一二〕,不月长〔一三〕。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一四〕?」管子对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一五〕,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一六〕,设象以为民纪〔一七〕,式权以相应〔一八〕,比缀以度〔一九〕,竱本肇末〔二0〕,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二一〕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二二〕。」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二三〕,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二四〕,陵为之终〔二五〕,而慎用其六柄焉〔二六〕。」

  〔一〕 以香涂身曰衅,亦或为「熏」。

  〔二〕 逆,迎也。郊,近郊也。

  〔三〕 还国与坐也。

  〔四〕 居高台以自尊也。

  〔五〕 田,猎也。狩,围守而取禽也。罼,掩雉兔之网也。弋,缴射也。

  〔六〕 崇,高也。

  〔七〕 唐尚书曰:「九妃,三国之女,以侄娣从也。」昭谓:正适称妃,言「九」者,尊之如一,明其淫侈非礼制也。侄娣之属皆称妾。嫔,妇官也。

  〔八〕 陈,列也。

  〔九〕 案:「{前衣}」,公序本作「裂」。考异卷二引太平御览作「裂」,是,因形近作「{前衣}」。

  〔一0〕戎车,兵车也。游车,游戏之车也。裂,残也。

  〔一一〕优笑,倡俳也。

  〔一二〕引,申也。

  〔一三〕长,益也。

  〔一四〕为,治也。

  〔一五〕周,管子之先也。绩,功也。言昭王、穆王虽有所阙,犹能世法文王、武王之典,以成其功名也。周语曰:「厉始革典。」言至厉王乃变更文、武之常典。

  〔一六〕合,会也。叟,老也。比,比方也。校,考合也。谓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

  〔一七〕设象,谓设教象之法於象魏也。周礼:「正月之吉,悬法於象魏,使万民观焉,挟日而敛之。」所以为民纪纲也。

  〔一八〕式,用也。权,平也。治政、用民,使平均相应也。

  〔一九〕比,比其众寡也。缀,连也,连其夫家也。度,法也。

  〔二0〕竱,等也。肇,正也。谓先等其本,以正其末。

  〔二一〕纠,收也。

  〔二二〕班,次也。序,列也。颠,顶也。毛,发也。统,犹经也。言次列顶发之白黑,使长幼有等,以为治民之经纪。

  〔二三〕参,三也。国,郊以内也。伍,五也。鄙,郊以外也。谓三分国都以为三军,五分其鄙以为五属。圣王,谓若汤、武也。

  〔二四〕谓使四民各居其职所也,若工就官府、农就田野,所以成其事也。

  〔二五〕以为葬地。 案:「地」原作「也」。考异卷二引太平御览「也」应作「地」,今据改。

  〔二六〕柄,本也。六柄,生、杀、贫、富、贵、贱也。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一〕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二〕。」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一〕 四民,谓士、农、工、商。

  〔二〕 哤,乱貌。易,变也。

  〔三〕 士,讲学道艺者。闲燕,犹清净也。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一〕,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二〕。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三〕,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

  〔一〕 萃,集也。州,聚也。

  〔二〕 物,事。迁,移也。

  〔三〕 肃,疾也。


  「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一〕,辨其功苦〔二〕,权节其用〔三〕,论比协材〔四〕,旦暮从事,施於四方〔五〕,以饬其子弟〔六〕,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七〕。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

  〔一〕 言四时各有其宜也,谓死、生、凝、释之时也。

  〔二〕 辨,别也。功,牢也。苦,脆也。

  〔三〕 权,平也,视其平沈之均也。节,节其大小轻重。

  〔四〕 论,择也。比,比其善恶也。协,和也,和其刚柔也。

  〔五〕 施其物用於四方也。

  〔六〕 饬,教也。

  〔七〕 陈,亦示也。功,成功也。功善则有赏。


  「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一〕,而监其乡之资〔二〕,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三〕,服牛、轺马〔四〕,以周四方〔五〕,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六〕,旦暮从事於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赖〔七〕,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为商。

  〔一〕 四时所用者,预资之也。

  〔二〕 监,视也。资,财也。视其贵贱、有无。

  〔三〕 背曰负。肩曰担。任,抱也。荷,揭也。

  〔四〕 服,谓牛服车也。轺,马车也。诗云:「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五〕 周,遍也。

  〔六〕 市,取也。鬻,卖也。

  〔七〕 赖,赢也。


  「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一〕,权节其用,耒、耜、耞、芟〔二〕,及寒,击菒除田〔三〕,以待时耕〔四〕;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五〕;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六〕,以旦暮从事於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七〕,沾体涂足〔八〕,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敏〔九〕,以从事於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一0〕。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一一〕。有司见而不以告,其罪五。〔一二〕有司已於事而竣〔一三〕。」

  〔一〕 四时树艺各有宜也。

  〔二〕 权,平也,平节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耞,柫也,所以击草也。芟,大鎌,所以芟草也。

  〔三〕 寒,谓季冬大寒之时也。菒,枯草也。

  〔四〕 时耕,谓立春之後。

  〔五〕 疾,速也。耰,摩平也。时雨至,当种也。

  〔六〕 在掖曰挟。枪,桩也。刈,鎌也。耨,鎡錤也。鎛,鉏也。

  〔七〕 脱,解也。茅蒲,簦笠也。襏襫,蓑襞衣也。茅,或作「萌」。萌,竹萌之皮,所以为笠也。

  〔八〕 沾,濡也。

  〔九〕 敏,犹材也。

  〔一0〕昵,近也。

  〔一一〕秀民,民之秀出者也。赖,恃也。

  〔一二〕有司,掌民之官也。罪在五刑也。

  〔一三〕已,毕也。竣,退伏也。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一〕」桓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二〕:工商之乡六〔三〕;士乡十五〔四〕,公帅五乡焉〔五〕,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六〕。参国起案,以为三官〔七〕,臣立三宰〔八〕,工立三族〔九〕,市立三乡〔一0〕,泽立三虞〔一一〕,山立三衡〔一二〕。

  〔一〕 唐尚书云:「四民之所居也。」昭谓:国,国都城郭之域也,唯士、工、商而已,农不在也。

  〔二〕 二千家为一乡。二十一乡,凡肆万二千家。此管子制,非周法也。

  〔三〕 工、商各三也,二者不从戎役也。

  〔四〕 唐尚书云:「士与农共十五乡。」昭谓:此士,军士也。十五乡合三万人,是为三军。农,野处而不昵,不在都邑之数,则下所云伍鄙是也。

  〔五〕 五乡万人,是谓中军,公所帅也。

  〔六〕 国子、高子,皆齐上卿,各帅五乡,为左右军也。

  〔七〕 参,三也。案,界也。分国事以为三也。

  〔八〕 三宰,三卿也,使掌群臣也。

  〔九〕 族,属也。晋赵盾为旄车之族。上言工商之乡六,则各三也。

  〔一0〕市,商也。商处市井,故曰市也。

  〔一一〕周礼有泽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泽之大小及所生育者。

  〔一二〕周礼有山虞林衡之官。衡,平也,掌平其政也。


  桓公曰:「吾欲从事於诸侯,其可乎〔一〕?」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二〕,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三〕;遂滋民,与无财〔四〕,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五〕,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六〕。」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七〕。」桓公曰:「善。」

  〔一〕 欲行伯道,讨不义也。

  〔二〕 百王之法也。 案:「百王」,公序本作「伯王」。

  〔三〕 业,犹创也。

  〔四〕 遂,育也。滋,长也。贫无财者,振业之。

  〔五〕 周礼:「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今管子亦以五人为伍,而以二百人为卒。

  〔六〕 事,戎事也。隐,匿也。寄,托也。匿军令,托於国政,若有征伐,邻国不知。

  〔七〕 内政,国政也。因治政以寄军令也。


  管子於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一〕;十轨为里,里有司〔二〕;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三〕。以为军令〔四〕: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五〕;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六〕;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七〕。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八〕,秋以猕治兵〔九〕。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一0〕。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一一〕,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一二〕,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一三〕。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於天下〔一四〕,以诛无道,以屏周室〔一五〕,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一六〕。」

  〔一〕 轨中一人为之长也。

  〔二〕 为立有司也。

  〔三〕 贾侍中云:「良人,乡士也。」昭谓:良人,乡大夫也。

  〔四〕 为军掌令也。

  〔五〕 居则为轨,出则为伍,所谓寄政也。

  〔六〕 小戎,兵车也。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诗云:「小戎俴收。」古者,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今齐五十人。

  〔七〕 五乡,每一军为五乡也。乡帅,卿也。万人为军,齐制也,周则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帅,长也。

  〔八〕 春田曰蒐。振,整也。旅,众也。周礼:「仲春教振旅,遂以蒐田。」

  〔九〕 秋田曰猕。周礼:「仲秋教治兵,遂以猕田。」

  〔一0〕迁徙,犹改更也。

  〔一一〕恤,忧也。

  〔一二〕畴,匹也。

  〔一三〕致死以相救。

  〔一四〕方,当作「横」。 案:公序本作「方,犹横也」。

  〔一五〕屏,犹藩也。

  〔一六〕御,当也。


  2 正月之朝,乡长复事〔一〕。君亲问焉,曰:「於子之乡,有居处〔二〕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三〕、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四〕。桓公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众者〔五〕,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悌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六〕,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七〕,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是故乡长退而修德进贤,桓公亲见之,遂使役官〔八〕。

  〔一〕 乡长,乡大夫也。复,白也。周礼,正月之吉,乡大夫受法于司徒,退班於乡吏,以考其行也。

  〔二〕 案:述闻卷二0:「『居处』下脱『为义』二字。下文『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云云,并与此同,则此文亦当有『为义』二字。管子小匡篇正作『於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

  〔三〕 慧,解了也。质,性也。

  〔四〕 竣,退伏也。

  〔五〕 胫本曰股。肱,臂也。大勇为拳,诗云:「无拳无勇。」

  〔六〕 上,君长也。

  〔七〕 比,阿党也。

  〔八〕 役,为也。


  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一〕,以告且选,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

  二〕之〔三〕,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四〕,惟慎端悫以待时,使民以劝,绥谤言〔五〕,足以补官之不善政〔六〕。」桓公召而与之语,訾相其质〔七〕,足以比成事〔八〕,诚可立而授之〔九〕。设之以国家之患而不疚〔一0〕,退问之其乡,以观其所能而无大厉〔一一〕,升以为上卿之赞〔一二〕。谓之三选〔一三〕。国子、高子退而修乡,乡退而修连,连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轨,轨退而修伍,伍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政既成,乡不越长〔一四〕,朝不越爵〔一五〕,罢士无伍,〔一六〕罢女无家〔一七〕。夫是,故民皆勉为善。与其为善於乡也,不如为善於里;与其为善於里也,不如为善於家〔一八〕。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终岁之计;莫敢以终岁之议,皆有终身之功。

  〔一〕 官长,长官也。期,期年也。伐,功也。书其所掌在官有功者。

  〔二〕 案述闻卷二0:「『用』字盖涉上文『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而衍,管子小匡篇正作『选官之贤者而复之』,无『用』字。」

  〔三〕 复,白也。

  〔四〕 休,美也。

  〔五〕 待时,动不违时也。绥,止也。

  〔六〕 谓前有阙者也。

  〔七〕 訾,量也。相,视也。

  〔八〕 比,辅也。足以辅其官,成其事。

  〔九〕 言可立以为大官,而授之事也。

  〔一0〕患,难也。疚,病也。豫设以国家之患难问之,不病不能也。 案:「不能」,公序本作「不罢」。

  〔一一〕问其乡,本其行能也。厉,恶也。

  〔一二〕赞,佐也。

  〔一三〕三选,乡长所进,官长所选,公所訾相。

  〔一四〕乡里以齿,长幼不相踰也。

  〔一五〕贤、不肖之爵不相越也。

  〔一六〕罢,病也。无行曰病。无伍,无与为伍也。周礼:「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

  〔一七〕夫称家也。

  〔一八〕本其事行也。


  桓公曰:「伍鄙若何〔一〕?」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二〕;政不旅旧,则民不偷〔三〕;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四〕;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五〕;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六〕。」

  〔一〕 管子上言「参其国而伍其鄙」,内政既备,故复问伍鄙之事。

  〔二〕 相,视也。衰,差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移,徙也。

  〔三〕 旧,君之故旧也。偷,苟且也。不以故人为师旅,则民之相与不苟且也。孔子曰:「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四〕 时,谓衡虞之官禁令各顺其时,则民之心不苟得也。

  〔五〕 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墐,沟上之道也。九夫为井,井闲有沟。谷地曰田,麻地曰畴。均,平也。憾,恨也。

  〔六〕 略,夺也。遂,长也。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一〕;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二〕;立五正〔三〕,各使听一属焉。是故正之政听属〔四〕,牧政听县〔五〕,下政听乡〔六〕。」桓公曰:「各保治尔所,无或淫怠而不听治者!」

  〔一〕 制野鄙之政也。此以下与郊内之制异也。

  〔二〕 五属,四十五万家也。

  〔三〕 正,长也。

  〔四〕 正,五正也。听大夫之治也。

  〔五〕 牧,五属大夫也。听县帅之治也。

  〔六〕 下政,县帅也。听乡帅之治也。


  3 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桓公择是寡功者而谪之〔一〕,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教不善则政不治〔二〕,一再则宥〔三〕,三则不赦。」桓公又亲问焉,曰:「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又问焉,曰:「

  於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又问焉,曰:「於子之属,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悌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五属大夫於是退而修属,属退而修县,县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政既成矣,以守则固,以征则强。

  〔一〕 谪,谴责也。

  〔二〕 治,理也。

  〔三〕 宥,宽也。


  4 桓公曰:「吾欲从事於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於天下诸侯,则亲邻国〔一〕。」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埸,而反其侵地〔二〕;正其封疆,无受其资〔三〕;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於诸侯〔四〕,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为游士八十人〔五〕,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於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皮币玩好,使民鬻之四方〔六〕,以监其上下之所好〔七〕,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

  〔一〕 邻国亲,足以为援;不然,将为己害,难以远征。

  〔二〕 审,正也。反,还也。侵地,齐侵取邻国之地。

  〔三〕 积土为封。资,资财也。

  〔四〕 眺,视也。

  〔五〕 州十人。齐居一州。尔雅曰「齐曰营州」也。 案:「州十人」,「州」下原有空格,札记疑缺「游」字,考异卷二疑缺「八」字而注有脱误。

  〔六〕 玩好,人所玩弄而好也。鬻,卖也。

  〔七〕 监,视也。观其所好,则知其奢俭。上下,君臣也。玩好物贵,则其国奢;贱,则其国俭。


  5 桓公问曰:「夫军令则寄诸内政矣,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一〕」管子对曰:「轻过而移诸甲兵〔二〕。」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三〕,轻罪赎以鞼盾一戟〔四〕,小罪谪以金分〔五〕,宥闲罪〔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七〕。美金以铸剑戟〔八〕,试诸狗马〔九〕;恶金以铸鉏、夷、斤、斸〔一0〕,试诸壤土。」甲兵大足。

  〔一〕 甲,铠也。兵,弓矢之属。

  〔二〕 诸,之也。移之甲兵,谓轻其过,使以甲兵赎其罪也。

  〔三〕 重罪,死刑也。犀,犀皮,可用为甲也。戟,车戟也,柲长丈六尺。

  〔四〕 轻罪,劓、刖之属。鞼盾,缀革有文如缋。

  〔五〕 小罪,不入於五刑者。以金赎,有分两之差,今之罚金是也。书曰:「金作赎刑。」

  〔六〕 宥,赦也。闲罪,刑罚之疑者。书曰:「五刑之疑有赦。」

  〔七〕 索,求也,求讼者之情也。三禁,禁之三日,使审实其辞也。而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坐成,狱讼之坐已成也。十二矢为束。讼者坐成,以束矢入於朝,乃听其讼。两人讼,一人入矢,一人不入则曲,曲则服,入两矢乃治之。矢,取往而不反也。周礼「以两造禁人讼,入束矢於朝,然後听之」也。

  〔八〕 铸,冶也。

  〔九〕 狗马难为利也。 案:「也」,公序本作「者」。

  〔一0〕恶,麤也。夷,平也。夷所以削草平地。斤,形似鉏而小。斸,斫也。


  6 桓公曰:「吾欲南伐,何主〔一〕?」管子对曰:「以鲁为主。反其侵地棠、潜〔二〕,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三〕,环山於有牢〔四〕。」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对曰:「以卫为主。反其侵地台、原、姑与漆里〔五〕,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环山於有牢。」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对曰:「以燕为主〔六〕。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七〕,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环山於有牢。」四邻大亲。既反侵地,正封疆,地南至於鋾阴〔八〕,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九〕,有革车八百乘〔一0〕。择天下之甚淫乱者而先征之。

  〔一〕 主,主人,共军用也。

  〔二〕 棠、潜,鲁之二邑。

  〔三〕 贾侍中云:「海,海滨也。有蔽,言可依蔽也。渠弭,裨海也。水中可居者曰渚。」昭谓:有此乃可以为主人,军必依险阻者也。

  〔四〕 环,绕也。牢,牛、羊、豕也。言虽山险皆有牢牧也。一曰「牢,固也。」

  〔五〕 卫之四邑。

  〔六〕 燕,今广阳蓟也。

  〔七〕 燕之二邑。

  〔八〕 鋾阴,地名,齐南界也。

  〔九〕 纪,故纪侯之国。酅,纪季之邑,已入於齐也。

  〔一0〕贾侍中云:「一国之赋八百乘也。乘七十五人,凡甲士六万人。」昭谓:此周制耳,齐法以五十人为小戎,车八百乘当有四万人。又上管仲制齐为三军,军万人,下又曰「君有是士三万人,以方行於天下」也,而车数多者,其副贰陪从之车也。或云:「八当为六。」


  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遂南征伐楚,济汝,踰方城,望汶山〔二〕,使贡丝於周而反。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遂北伐山戎〔三〕,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四〕。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五〕。与诸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六〕,与诸侯戮力同心〔七〕。西征攘白狄之地〔八〕,至於西河〔九〕,方舟设泭,乘桴济河〔一0〕,至于石枕〔一一〕。悬车束马,踰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一二〕,西服流沙、西吴〔一三〕。南城於周〔一四〕,反胙于绦〔一五〕。岳滨诸侯莫敢不来服〔一六〕,而大朝诸侯於阳谷〔一七〕。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一八〕,诸侯甲不解累〔一九〕,兵不解翳〔二0〕,弢无弓,服无矢〔二一〕。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二二〕。

  〔一〕 莱,今东莱也。莒,琅邪县也。徐夷,徐州之夷也。

  〔二〕 济,渡也。汝,水名。方城,楚北之厄塞也。谓师至于陉时也。在鲁僖四年。汶山,楚山也。

  〔三〕 山戎,今之鲜卑,以其病燕,故伐之。

  〔四〕 二国,山戎之与也。刜,击也。斩,伐也。令支,今为县,属辽西,孤竹之城存焉。

  〔五〕 海滨,海水涯也。

  〔六〕 饰牲,陈其牲。为载书加于牲上而已,不歃血。

  〔七〕 戮,并也。

  〔八〕 攘,却也。白狄,赤狄之别也。

  〔九〕 西河,白狄之西也。

  〔一0〕方,并也。编木曰泭,小泭曰桴。济,渡也。

  〔一一〕石枕,晋地名。

  〔一二〕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一三〕流沙、西吴,雍州之地。

  〔一四〕城,王城也。周襄王庶弟子带作乱,与戎伐襄王,焚其东门,不克。桓公使仲孙湫徵诸侯戍周而城之。事在鲁僖十三年。

  〔一五〕说云:「胙,赐也。谓天子致祭胙,赏以大辂、龙旗。桓公於绦辞之,天子复使宰孔致之。」贾侍中云:「反,复也。胙,位也。绦,晋国都也。晋献公卒,奚齐、卓子死,国绝无嗣,晋侯失其胙位。桓公以诸侯讨晋,至高梁,使隰朋帅师立公子夷吾,复之於绦,是为惠公。事在鲁僖九年。」昭谓:人君即位,谓之践胙。此言桓公城周,尊事天子,又讨晋乱,复其胙位,善之也。案内传宰孔於葵丘致胙肉,赐命,无辞让反覆之文。贾君得之,唐从贾也。

  〔一六〕岳,北岳常山。

  〔一七〕阳谷之会,在鲁僖三年也。

  〔一八〕属,亦会也。兵车之会,谓鲁庄十三年会於北杏,十四年会于鄄,十五年复会於鄄,鲁僖元年会于柽,十三年会於咸,十六年会於淮;乘车之会,在僖三年,会于阳谷,五年会于首止,九年会于葵丘:九会也。

  〔一九〕累,所以盛甲也。

  〔二0〕翳,所以蔽兵也。

  〔二一〕弢,弓衣也。服,矢衣也。无者,无所用也。

  〔二二〕谓首止之会,会王太子,谋宁周也。


  7 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於桓公〔一〕,曰:「余一人之命〔二〕有事於文、武〔三〕,使孔致胙。」且有後命〔四〕曰:「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无下拜〔五〕。」桓公召管子而谋,管子对曰:「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桓公惧,出见客〔六〕曰:「天威不违颜咫尺〔七〕,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尔无下拜〔八〕』,恐陨越於下,以为天子羞〔九〕。」遂下拜,升受命。掌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旗〔一0〕,诸侯称顺焉〔一一〕。

  〔一〕 天子,周襄王也。宰孔,周之公也。胙,祭肉也。 案:「

  周之公也」,公序本作「宰周公也」。

  〔二〕 案述闻卷二0:「『之命』二字因下文『天子之命』而衍。」

  〔三〕 事,祭事也。

  〔四〕 且,犹复也。

  〔五〕 天子称王官之伯,异姓曰伯舅。无下拜,无下堂拜赐也。

  〔六〕 客,宰孔也。

  〔七〕 违,远也。颜,眉目之闲也。八寸曰咫。

  〔八〕 承,受也。

  〔九〕 陨,坠也。越,失也。

  〔一0〕唐尚书云:「大辂,非也。」贾侍中云:「大辂,诸侯朝服之车,谓金辂,钩樊缨九就;龙旗九旒也。渠门,亦旗名。赤旗,大旗也。」昭谓:龙旗,画交龙於縿也,正幅为縿,旁属为旒。钩,娄颔之钩;樊,马大带,缨当{凶月},削革为之,皆以五采罽饰之。九就,就,成也。渠门,两旗所建,以为军门,若今牙门也。〔一一〕言下拜顺於礼也。


  8 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一〕,二君弑死,国绝无嗣。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二〕。

  〔一〕 夫人,鲁庄夫人哀姜也。庆父,庄公之弟共仲也,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庄公薨,庆父杀太子般,在庄三十二年;又弑闵公,在闵二年。

  〔二〕 高子,齐卿,高奚敬仲也。存之,谓立僖公而成鲁。 案:「高奚」,公序本作「高傒」。


  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一〕,男女不淫,牛马选具〔二〕。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三〕,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四〕。其畜散而无育〔五〕,桓公与之系马三百〔六〕。天下诸侯称仁焉。於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七〕,是故诸侯归之〔八〕。

  〔一〕 邢,姬姓,周公之後。夷仪,邢邑也。狄人攻邢,在庄三十二年;封而迁之,在鲁僖元年。

  〔二〕 淫,见淫略也。选,数也。

  〔三〕 庐,寄也。狄人攻卫,杀懿公,遂入卫。卫人出走宋,桓公逆之於河,以卫之遗民立公孙申以寄于曹,是为戴公。在鲁闵二年。

  〔四〕 楚丘,卫地。桓公迁其国而封之。事在鲁僖二年。

  〔五〕 畜,六畜也。散,谓失亡也。育,养也。

  〔六〕 系马,良马在闲,非放牧者。

  〔七〕 动为救患分灾也。

  〔八〕 案:「归之」下,公序本有「譬若市人」四字。


  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一〕。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二〕,缕綦以为奉〔三〕,鹿皮四个〔四〕;诸侯之使垂櫜而入〔五〕,稛载而归〔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七〕,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八〕,故又大施忠焉〔九〕。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一0〕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一一〕,使关市几而不征〔一二〕,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一三〕。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一四〕,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於诸侯也〔一五〕;筑五鹿、中牟、盖与、牡丘〔一六〕,以卫诸夏之地〔一七〕,所以示权於中国也。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一八〕,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一九〕,文事胜矣〔二0〕。是故大国惭媿,小国附协。唯能用管夷吾、甯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二一〕。

  〔一〕 币,挚币也。礼,酬宾之礼也。

  〔二〕 罢,不任用也。币、圭以马也。

  〔三〕 奉,藉也,所以藉玉之藻也。缕綦,以缕织綦,不用丝,取易共也。綦,绮文。

  〔四〕 个,枚也。

  〔五〕 垂,言空而来。櫜,囊也。

  〔六〕 言重而归也。稛,絭也。

  〔七〕 许,谓听其盟约。

  〔八〕 无不从也。与,从也。

  〔九〕 施其忠信也。

  〔一0〕军,谓以军灭之。不有,以分诸侯也。桓公奔莒,过谭,谭子不礼,入又不贺。北杏之会,遂人不至。故皆灭之。在鲁庄十年及十三年。

  〔一一〕言通者,则先时禁之矣。东莱,齐东莱夷也。

  〔一二〕几,几异服、识异言也。征,税也。取鱼盐者不征税,所以利诸侯、致远物也。

  〔一三〕施惠广也。

  〔一四〕四者皆厄塞,与山戎、众狄接也。

  〔一五〕禁暴,禁其暴掠於诸侯也。

  〔一六〕四塞,诸夏之关也。

  〔一七〕卫,蔽扞也。

  〔一八〕定,奠也。隐,藏也。三革,甲、胄、盾也。五刃,刀、剑、矛、戟、矢也。说云:「三革,甲、楯、鼓。」非也。兵事息,则礼乐兴,焉得废鼓?

  〔一九〕西行渡河以平晋也。

  〔二0〕胜,举也。

  〔二一〕五子皆齐卿、大夫也。隰朋,齐庄公之曾孙、戴仲之子成子也。


  国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