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一〕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二〕,施贶寡人〔三〕,寡人受贶矣,愿有私问焉。」晏子巡遁而对曰〔四〕:「婴,北方之贱臣也,得奉君命,以趋于末朝〔五〕,恐辞令不审,讥于下吏,惧不知所以对者。」吴王曰:「寡人闻夫子久矣,今乃得见,愿终其问。」晏子避席对曰:「敬受命矣。」吴王曰:「国如何则可处,如何则可去也?」晏子对曰:「婴闻之,亲疏得处其伦,大臣得尽其忠,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是以君子怀不逆之君〔六〕,居治国之位。亲疏不得居其伦,大臣不得尽其忠,民多怨治,国有虐刑,则可去矣。是以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一〕 则虞案:杨本缺此章。

  〔二〕 刘师培补释云:「『之地』二字衍文也。『地』为『施』之误字,後人并存之,因于『地』上增『之』字,实则左传诸书,凡称『弊邑』,无有复言『之地』二字者,下晏子聘鲁节『辱临敝邑』亦无『之地』二字。」◎则虞案:元明本「敝」皆作「弊」。

  〔三〕 孙星衍云:「诗传:『贶,赐也。』当为『况』。」

  〔四〕 孙星衍云:「说文:『巡,视行貌;遁,迁也。』汉书平当传赞『逡遁有耻』,师古曰:『「遁」与「循」同。』刊谬正俗曰:『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遁廵而不敢进」,「遁」者,盖取「循」声以为「逡」字。』◎卢文弨云:「『廵』当作『逡』,下文正作『逡』。」黄以周曰:「元刻作『逡遁』。」◎则虞案:非是。元刻本、活字本皆作「巡遁」。

  〔五〕 黄以周云:「卢校作『本朝』。按『末朝』谦词,犹下文云『下吏』,似非误。」

  〔六〕 则虞案:以下句「不怀暴君之禄」句例之,此句似有讹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