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景公问後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一〕

 

  景公与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见齐国,问晏子曰:「後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晏子对曰:「非贱臣之所敢议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无失,则虞、夏常存矣〔二〕。」晏子对曰:「臣闻见不足以知之者,智也〔三〕;先言而後当者,惠也〔四〕。夫智与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虽然,臣请陈其为政:君强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罚在君,民之纪也。今夫田无宇二世有功于国〔五〕,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国权专之,君臣易施〔六〕,能无衰乎〔七〕!婴闻之,臣富主亡。由是观之,其无宇之後无几,〔八〕齐国,田氏之国也?婴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九〕。」公曰:「然则柰何?」晏子对曰〔一十〕:「维礼可以已之。其在礼也〔一一〕,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一二〕,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谄〔一三〕,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礼之可以为国也〔一四〕。」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经也〔一五〕。君令而不违〔一六〕,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质也〔一七〕。」公曰:「善哉!寡人乃今知礼之尚也〔一八〕。」晏子曰:「夫礼,先王之所以临天下也,以为其民,是故尚之〔一九〕。」

  〔一〕 卢文弨云:「元刻末注云:『此章与景公坐路寝问谁将有此、景公问鲁莒孰先亡因问後世孰有齐国、晋叔向问齐国若何三章畣旨同而辞异,故着于此篇。』」

  〔二〕 则虞案:「常」,吴刻作「当」,元刻作「常」。

  〔三〕 孙星衍云:「言见所不足而能知之。」◎王念孙云:「按『不』字衍,下文『臣奚足以知之』,即其证,孙说非是。』◎苏时学云:「案『不』字误。」◎陶鸿庆云:「『见不』二字当倒乙,『之』字衍文,涉下文『臣奚足以知之』而误也。『惠』与『慧』同,原文本云『不见足以知者,智也;先言而後当者,惠也』。文相对而义亦相因。孙氏依误文强解,王氏以『不』字为衍,皆失之。」

  〔四〕 孙星衍云:「『惠』与『慧』通。」

  〔五〕 苏舆云:「『宇』旧刻误『字』,今正。」

  〔六〕 王念孙云:「『施』读为『移』,『易移』,犹『移易』也。荀子儒效篇『充虚之相施易也』,汉书卫绾传『人之所施易』,『施』字并读为『移』。倒言之,则曰『易施』,庄子人间世篇『哀乐不易施乎前』是也。陈氏专国而君失其柄,故曰『君臣易施』。」

  〔七〕 王念孙云:「按『而』即『能』字也。『能』古读若『而』,故与『而』通(说见淮南人闲篇)。元刻『能』作『而』,今本径改为『能』,而古字亡矣。」

  〔八〕 俞樾云:「按『无几』当作『为几』,字之误也。问上篇正作『田无宇之後为几』,可据以订正。」◎刘师培云:「黄本作『何几』。」

  〔九〕 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政」误作「改」。

  〔一十〕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曰」作「其」。

  〔一一〕则虞案:左昭二十六年传作「在礼」。

  〔一二〕卢文弨云:「左传作『民不迁,农不移』。」

  〔一三〕则虞案:当从左传作「滔」,杜注:「慢也。」

  〔一四〕则虞案:左传作「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後知礼之可以为国也。』」

  〔一五〕则虞案:左传「并」下无「立」字,「臣忠」作「臣共」,又无「之经」二字,当据正。

  〔一六〕黄以周云:「元刻『违』下衍『厉』字。」◎刘师培校补云:「『违』字衍,盖後人据左传注此字,因以并入。各本又无『厉』字,则又据传校改。贾子新书礼篇正作『君令而不厉』。」

  〔一七〕则虞案:左传「臣忠」作「臣共」,「贞」作「正」,「质」作「善物」。

  〔一八〕则虞案:左传作「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後闻此礼之上也。』」

  〔一九〕则虞案:左传作「对曰:『先王所禀於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