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唐律疏议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唐律疏义序 柳贇

 

  故唐律十二篇,非唐始有是律也。自魏文侯以李悝为师,造法经六篇,至汉萧何定加三篇,总谓九章律,而律之根荄已见。曹魏作新律十八篇,晋贾充增损汉魏为二十篇,北齐後周或并苞其类,或因革其名,所谓十二篇云者,裁正於唐。而长孙无忌等十九人承诏制疏,勒成一代之典,防范甚详,节目甚简,虽总归之唐可也。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於唐。始太宗因魏徵一言,遂以宽仁制为出治之本,中书奏谳,常三覆五覆而後报可,其不欲以法禁胜德化之意,皦然与哀矜慎恤者同符。史言「有司定律五百条,分十二卷」,即篇为卷是已。今定次三十卷者,长孙制义疏时,固已增多。义疏出永徽初,去贞观应未远。其後定令、删格、编式,各随世损益,科条无艺,大抵皆原於律矣。

  然则律虽定於唐,而所以通极乎人情法理之变者,其可画唐而遽止哉?国家立经陈纪,迪德践猷,较诸近世之中,稽合唐制为多,故凡垂之为甲令,着之为事比,无非忠厚恻怛之所形,累圣重光,何其甚似乎太宗也。予尝备数礼官,陪在廷末议,见吏抱成法寘前,曰律当如是,不当如彼。虽辩口佞舌,莫不帖帖顺听,无敢出一语为异。及按而视之,则本之唐以志其常,参之祖宗睿断以傅其变。非常无古,非变无今。然而必择乎唐者,以唐之揆道得其中,乘之则过,除之即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呜呼!法家之律,犹儒者之经。五经载道以行万世,十二律垂法以正人心。道不可废,法岂能以独废哉!彼谓除参夷连坐之罪,作见知部主之条,为萧、张控制天下之一术,其论抑浅末矣。予何足以知之?因其理之在人心者而窃窥之耳。

  江西在声教渐濡之内,诸学经史,板本略具,而律文独阙。予间请於廉访使师公曰:「礼、刑其初一物,出礼入刑之论,固将以制民为义,而非以罔民为厉也。吾欲求故唐律疏义,稍为正讹缉漏,刊之龙兴学官,以庶几追还时会读法之遗,公傥有意乎?」公亟谋诸寮寀,咸应曰:「诺。」而行省检校官王君长卿,复以家藏善本及释文、纂例二书来相其役,公欣然命出公帑所储没入学租钱以供其费,踰月绪成。因执笔冠篇,而且以识公恤刑之本心无往而不在也。若曰铸刑鼎,作爰书,以取讥於世,则予岂敢!泰定四年秋七月既望,文林郎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柳贇谨序。(录自元至正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