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续通典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七 职官五

 

  尚书下

  ○尚书下

  吏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司封郎中 员外郎 司勳郎中 员外郎 考功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户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度支郎中 员外郎 金部郎中 员外郎 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礼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祠部郎中 员外郎 膳部郎中 员外郎 主客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兵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职方郎中 员外郎 驾部郎中 员外郎 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刑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都官郎中 员外郎 比部郎中 员外郎 司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工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屯田郎中 员外郎 虞部郎中 员外郎 水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吏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司封郎中 员外郎 司勳郎中 员外郎 考功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唐

  唐肃宗至德二载仍改文部曰吏部尚书一人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掌文选勳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其属有四曰吏部曰司封曰司勳曰考功各有郎中员外郎掌其事 【 自肃代兵兴官员冗滥铨法日淆德宗建中时太常寺协律郎沈既济建言近世爵禄失之者久请五品以上及群司长官宰臣进叙吏部得参议焉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听州府辟用则铨择之法委於四方结奏之成归於吏部使接名伪命之徒菲才薄行之人下诏之曰随声而废通大数十去八九矣帝善其言而不能用是时吏部数岁一集选人文簿纷杂吏得因缘为奸士至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阙员亦累岁不补陆贽为相乃惩其弊命吏部内外员三分之计阙集人岁以为常】  郎中二人掌文官阶品朝给禄赐给告身假使一人掌选补流外官 员外郎二人一人判南曹皆为尚书侍郎之贰 司封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 司勳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掌官吏勳级 考功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形状若死而传於史官諡於太常则以其行状质其当否其欲铭於碑者则会百官议其宜述者以闻报其家

  ·宋

  宋制吏部尚书一人掌文武官吏选试拟注资任迁叙荫补考课之政封爵策勳赏罚殿最之法 【 尚书共掌二选曰尚书左选曰尚书右选文臣京朝官以上及职任非中书省除授者左选掌之武臣升朝官以上及职任非枢密院除授者右选掌之太宗至道二年置判部事二人以带职或无职京朝官充哲宗元佑初置权尚书序在试尚书之下时吏部资望重於他部说在历代尚书篇孝宗乾道九年叶顒权吏部尚书召对便殿赐坐赐茶帝因言吏部条例朕置一通在禁中卿当以何者为先对曰以公忠为先又苏颂前後掌天官四选每选人改官关陞磨勘吏故为稽滞颂敕吏云某官缘官事当会某处合用某例时称其明允】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 侍郎共掌二选曰侍郎左选曰侍郎右选自初任至幕职州县官左选掌之自副制以上至从义郎右选掌之元佑初置权侍郎如未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及待制以上者带权字禄赐比谏议大夫】  郎中四人 员外郎四人分尚左尚右侍左侍右参掌选事而公治之旧主判二人以朝官充元丰官制行置郎中员外郎凡郎官并用知府资序以上人充未及郎中员外郎 【 高宗建炎四年诏权摄添差郎官吏部郎官掌选事其职不轻授初神宗熙宁中刘述为待御史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胡铨亦以奏对称旨迁尚书左郎】  司封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官封叙赠承袭之事凡三师三公以下至升朝官褒赠祖考母妻亲王郡王内外命妇以下保任宗属封爵诸亲皆因其位叙而为之等凡宗室当赐名训具钞拟官凡庶姓孔氏柴氏折氏後应承袭者辨其嫡庶旧制司封判事一人初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封爵之制一出於中书本司但掌定諡先期戒本部赴集而已元丰官制行始置郎中员外郎实行本司事 司勳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勳赏之事孝宗隆兴元年省并以司封郎中兼领淳熙元年复以司农寺丞范仲苞兼司勳未几改除复省 考功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掌文武官选叙磨勘资任考课之政令凡命官随所隶迁以其职事具法於历给之於其属州若司岁书其功过应陞迁授者验历按法而叙进之有负殿则正其罪罚以七事考监司以四善三最考守令凡应諡者覆大常所定行状报尚书省集议以闻 【 哲宗绍圣四年河东提刑司徐君平奏乞凡将集议前三日持考功状遍示当议之官使先紬绎而後集於都堂以询之庶几有所见者得以自申以称朝廷博谋尽下之意诏从之】 旧制判司事一人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元丰官制行置郎中员外郎实行本司事

  ·辽

  辽北面官有南枢密院掌文铨视吏部而部族丁赋之政亦与焉南面官吏部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金

  金吏部尚书一人掌文武选授勳封考课出给制诰之政以才行劳效比仕者之能否以行止文册贴黄簿制各阙之机要正七品以上以名上省听制授从七品以下每至季月则循资格而拟注自八品以下则奏以下则否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郎中二人一人掌文武选流外迁用官吏差使行止名簿封爵制诰一人掌勳级酬赏承袭用荫循迁致仕考课议諡之事 员外郎分判曹务及参议事所掌与郎中同 【 凡内外官之政绩所历之资考更代之期去就之故秩满皆备陈於解由据以定能否又撮解由之要於铨拟时读之谓之铨头又会历任铨头而书於行止簿以资考功过章宗泰和四年定考课法准唐令作四善十七最之制而迁叙之】

  ·元

  元吏部尚书三人掌天下官吏选授之政令凡职官铨综之典吏员调补之格勳寺爵邑之制考课殿最之法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人至元元年以吏礼自为一部尚书三人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合为吏礼部尚书仍二人七年始专立吏部尚书一人八年仍为吏礼部尚书一人十三年又专立吏部尚书增至七人十九年减为二人二十八年增尚书为三人遂为定制 【 皇庆延佑中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泰定帝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御史韩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於法不可用诏从之】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中统元年设左三部侍郎二人至元元年以吏礼自为一部侍郎仍二人五年又合为吏礼部侍郎一人七年专立吏部侍郎一人八年仍合为吏礼部侍郎一人十三年专立吏部侍郎三人十九年定侍郎为一人遂为永制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中统元年设左三部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五年合为吏礼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七年专置吏部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十三年员外郎置四人十九年裁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二十三年定郎中员外郎各二人遂为永制 考功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元初无是职顺帝至正元年巴延等奏请置吏部考功郎官诏从之

  ·明

  明吏部尚书一人掌天下官吏选授勳封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洪武元年始设六部部设尚书隶中书省六年部设尚书二人十三年罢中书省仿周官六卿之制陞六部秩各设尚书一人而吏部视五部为特重 【 明制吏部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铨衡重地不轻制授信任特专宣宗宣德中蹇义为吏部尚书有除官不得善地诉其不公者帝皆斥之王翱为吏部尚书严考察公铨注抑奔竞社请寄一时任使并称得人上进退大臣时召翱面询可否宪宗成化中李裕拜冢宰裕感上知遇精白思报每大选先二日於後堂设一木榻上书皇天鉴之与二侍郎傍坐文选司官前立以缺员与选人一一第资格可否注牍至期引奏填牓更无舛错故庶官皆得其人孝宗弘治中召王恕拜吏部尚书言官谓恕老而贤不当劳以繁剧宜用之内阁备顾问帝曰朕用蹇义王直故事官恕吏部谋议无所不听从何必内阁恕在吏部访海内之士随器荐用马文升迁冢宰明年当大计帝面论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阶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世宗嘉靖中唐龙为吏部尚书兼论资望殊劳异能疏远必用中才不得越次以进有所用舍聚同僚共谋众议合然後署疏以请】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惠帝建文中改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位侍郎上永乐时悉复旧制 【 吏部侍郎为重任嘉靖时侍郎缺出廷臣以应补者上帝不用谕欲得老成持法者以南京兵部侍郎欧阳铎上乃用之铎佐吏部不携家曰吾敢家此官哉】  文选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洪武二十九年置文选郎官即前代之吏部郎中也掌官吏班秩迁陞改调之事以赞尚书凡选法有六咸登资簿厘其流品平其铨注而序迁之 主事一人职掌与郎中员外郎同 【 按各部郎官终明之世增省不一兹特载其初设者明制选郎职任最重英宗大顺中黄孔昭为都水员外郎郎署无故例不得改调以孔昭贤特奏改文选郎中孔昭持法最慎汲汲以人才为虑凡询访有所得必书於册往往随地量才各得其用嘉靖中屠楷历文选郎中凡职官繁简人才贤不肖咸书之於册以高下其任先节行後才艺抑奔竞奖廉能每注选因才授职权势请托抗论不从侍郎霍韬见其自任始不能平久而益信且服之及出部遗以所服寓传衣之意侍郎张邦奇署部事楷久任当迁邦奇奏留之曰四十年来无此文选云】  验封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验封即古司封之职掌封爵袭荫褒赠吏算之事 稽勳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稽勳即古司勳之职掌勳级名籍丧养之事 考功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掌官吏考课之事 南京吏部尚书一人 【 自成祖初建北京分置六部及定都後以南京官属移之北仁宗洪熙元年复置六部官属於南京其时或称行在以别南京或去行在字加南京字以别北京说在尚书省篇】  右侍郎一人侍郎自弘治後始专设右神宗万历三年俱革十一年复设熹宗天启中每部添设侍郎一人庄烈帝又除之 文选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验封郎中一人 稽勳郎中一人 考功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凡南京官六年考察考功掌之不由北吏部

  △户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度支郎中 员外郎 金部郎中 员外郎 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唐

  宋

  辽

  金

  明

  ·唐

  唐制户部尚书一人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赋贡之差以佐邦治 【 元宗开元以後赋法渐坏代宗广德中始以亩定税敛以夏秋德宗建中时杨炎作两税法置两税司以总之复遣黜陟使按比诸道已改贞观时租庸调之法矣】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掌户口土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婚婣继嗣之事以男女之黄小中丁老为之帐籍以永业口分园宅均其土田以租庸调敛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以佐尚书侍郎 【 自宪宗元和以後兵兴悉厚敛以馈饷令诸道节度观察调费取於所治州不足则取於所属州而属州送使之余因其上供者皆输户部至会昌咸通末而制度日更矣】  度支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至德时率以诸行郎官分判钱谷会昌二年着令以本行郎官分判钱谷时以财赋之任最重故李绅以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判度支郑肃卢商皆以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判度支自此以後判度支悉归宰臣焉 金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建中时罢盐铁等使天下钱谷皆归金部中书门下拣两司郎官准格式调掌 【 元和时复制置盐铁诸使】  仓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以木契百合诸司出给之数以义仓常平仓备凶年平谷价

  ·宋

  宋户部尚书一人掌军国用度以周知其出入盈虚之数凡州县废置户口登耗则稽其版籍若贡赋征税敛散移用则会其数而颁其政令焉太祖建隆时以天下财计归之三司本部无职掌止置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元丰官制行始并归户部建炎兵兴尝以知枢密院张悫提领措置户部财用後迁中书侍郎仍兼之五年复以参知政事孟庾提领措置後罢专委户部孝宗淳熙十年诏左藏南库拨隶户部 【 自罢三司後寺监兼理财用元佑元年司马光奏言户部尚书宜兼领左右曹而旧散在五曹寺监者宜并归户部则利权归一乃诏尚书省立法李常为户部尚书作元佑会稽录三十卷韩忠彦为户部尚书因会稽录初成入狭而用广因言敛财节用遂裁冗费置局於户部】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建炎时止除长贰各一员绍兴四年诏置户部侍郎二员通治左右曹自此相承不改 【 侍郎分左右曹右曹侍郎兼水利元佑五年主议者执开河减水之策户部侍郎苏辙上疏谏曰臣为右曹户部休戚计在此河若复缄默谁当言者惟断在圣心尽罢其议】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分左右曹各治其事建炎三年诏省并郎曹惟户部以职事繁剧不并仍各置一员绍兴中专置提举帐司总天下帐状以户部左曹郎官兼之右曹岁具常平钱物总数每秋季具册以闻初置三管左右曹总称户部郎官绍兴七年阎彦昭以太府寺丞兼左曹郎官绍兴三十二年徐康正除左曹郎官自是相承不改是年又诏户部事有可疑难裁决者许长贰与众郎官聚议文字皆令连书有定议然後付本曹行遣 度支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计度军国之用量贡赋税租之入以为出凡军需边备会其盈虚而通其有无岁终则会诸路财用出入之数奏於上而以其副申尚书省乾道三年置会稽都籍度支掌之 金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天下给纳泉币计其岁之所输归於受藏之府以待邦国之用 仓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国之仓庾储积及其给授之事元佑元年省郎官一员後复置建炎三年罢司农事以所司皆归仓部

  ·辽

  辽北面官有北南大王二院掌部族军民之政视户部南面官有户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并同吏部

  ·金

  金户部尚书一人掌土田财赋之事 【 世宗大定以後重理财官是时命伊喇道为户部尚书帝曰朕初即位卿为户部员外郎闻孳孳为善进卿郎中果有可称及贰京尹亦能善治户部经理国用卿其勉之道顿首谢又马琪拜户部尚书帝称之曰琪不肯欺官亦不肯害民真可用也泰和中高汝砺拜户部尚书时钞法不能流转汝砺随事上言多所更定帝皆从其议民甚便之】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章宗泰和七年减一人承安二年复置二人 郎中二人海陵天德二年置五人泰和中省一人又增至四人宣宗贞佑四年增至八人五年减至六人後定为二人一人掌户籍物力婚婣继嗣田宅财产盐铁酒麴香茶矾锡丹粉坑冶榷场市易等事一人掌度支国用俸禄恩赐钱帛宝货贡赋租税府库仓廪积贮权衡度量法式给授职田拘收官物并照磨计帐等事 员外郎三人佐郎中分掌曹事泰和中置二人後增一人贞佑四年增置八人五年减四人後定为三人元户部尚书三人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凡田赋出纳之经金弊转通之法府藏委积之实物货贵贱之直敛财准驳之法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人至元元年特置户部尚书三人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复分为户部尚书一人十三年增置尚书一人二十三年定为二人明年增二人成宗大德五年减一人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中统元年设左三部侍郎二人至元元年特立户部侍郎四人七年始立六部员额定侍郎二人 【 至元中杨湜拜户部侍郎兼交钞提举时用壬子旧籍定民赋役之高下湜言贫富不常岁久浸易其可以昔时之籍而定今之赋役哉廷议善之俾第其轻重人以为平】  郎中二人 员外郎三人中统元年设左三部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至元元年特立户部郎中四人员外郎三人十九年郎中员外郎俱增至四员大德五年定郎中二人员外郎三人 【 时户部条例繁剧桂山为户部郎中老成练达刚介不阿部务繁剧剖决不遗】

  ·明

  明户部尚书一人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稽版籍岁会赋役实徵之数以下所司天子耕耤则尚书进耒耜统属十三司凡所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卫所禄俸边镇粮饷并仓场盐课钞关之事 【 时财计皆归户部别无司监分领嘉靖时尚书缺出廷臣上议言司徒乃国计大臣总领财赋得人实难惟梁材操心廉直终始不渝且综理既闲出纳有执实人才之望帝乃用之】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 【 洪武时郁新为户部侍郎每奏事廷中帝问以天下地理阴阳户口漕运之数民间利害无钜细皆响应无所遗谬谢琏陞户部侍郎会尚书杨公致政琏独主部事夙夜勤劳厘奸别蠹创便宜六事为经久可继之规端正严直最有大臣风度】  总督仓场尚书一人掌督在京及通州等处仓场粮储洪武时置军储仓二十所各设官司其事永乐中迁都北京置京仓及通州诸仓以户部司员经理之宣德五年始命李昶为户部尚书专督其事後或不置尚书专置侍郎一人理之嘉靖十五年又命兼督西苑农事 督饷侍郎一人始於万历四十七年至崇祯间有督辽饷寇饷宣大饷增设至三四人 督理钱法侍郎一人天启五年增置 浙江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羽林右留守左龙虎应天龙骧义勇右康陵七卫及神机营】  江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旗手金吾前金吾後金吾左济阳五卫】  湖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国子监教坊司在京羽林前通州和阳豹韬永陵昭陵六卫及兴都留守同】  福建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顺天府在京燕山左武骧右武骧右骁骑左虎贲右留守後武城中茂林八卫五军巡捕勇士四卫各营及北直隶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七府延庆保安二州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并北直所辖各卫所山口永盈通济各仓】  山东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锦衣大宁中大宁前三卫及辽东都司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山东福建各盐运司四川广东海北云南黑盐井白盐井安宁五井各盐课提举司陕西灵州盐课司江西南赣盐税】  山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燕山前镇南兴武永清左永清右五卫及宣府大同山西各镇】  河南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府军前燕山右大兴左裕陵四卫牧马千户所及北直隶潼关卫蒲州千户所】  陕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宗人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太仆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京卫武学文思院皮作局在京留守右长陵献陵景陵四卫神枢随侍二营及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各镇】  四川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府军後金吾右腾骧左腾骧右武德神策忠义後武功中武功左武功右彭城十一卫及应天府南京四十九卫南直隶安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十三府徐滁和广德四州中都留守司并南京直隶所辖各卫所】  广东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羽林左留守中鹰扬神武左义勇前义勇後六卫蕃牧奠靖二千户所】  广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太常寺光禄寺神乐观牺牲所司牲司太仓银库内府十库在京渖阳左渖阳右留守前宽河蔚州左五卫及二十三马房仓各象房牛房仓京府各草场】  云南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在京府军府军左府军右虎贲左忠义右忠义前泰陵七卫及大军仓皇城四门仓并在外临清德州徐州淮安天津各仓】  贵州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理一省财赋之事 【 带管上林苑监宝仓提举司都税司正阳门张家湾各宣课司德胜门安定门各税课司崇文门分司在京济州会州富峪三卫及蓟州永平密云昌平易州各镇临清浒墅九江淮安北新扬州河西务各钞关】  南京户部尚书一人 右侍郎一人 总督粮储侍郎一人加都御史衔 浙江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江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湖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广东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穆宗隆庆三年裁革一人 广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隆庆中裁革 主事二人 福建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山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嘉靖三十七年裁革 主事二人 陕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嘉靖三十七年裁革 主事一人 云南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隆庆中裁革 主事二人 山东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河南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四川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贵州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礼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祠部郎中 员外郎 膳部郎中 员外郎 主客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唐

  唐礼部尚书一人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 【 穆宗长庆以後率以宰臣兼之如杜元颖牛僧孺李宗闵崔铉皆以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礼部尚书王铎令狐绚裴澈皆以礼部尚书兼中书门下平章事】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 时制以侍郎掌知贡举职任綦重崔郾为侍郎凡两试贡士平心阅试所擢者无非名士为公辅名卿者十人韦纯为礼部侍郎取士抑浮华先行实尝从容奏曰礼部侍郎重於宰相帝曰侍郎是宰相除安得为重因对曰为陛下拣宰相者得无重乎帝善其言】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 【 至德以後员外郎已久不知贡举宣宗太中时许孟容为员外郎有公主之子请补宏文馆诸生孟容举令式不许公主诉於上遣中使问状孟容执奏遂得迁郎中】  祠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 膳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陵庙之牲豆酒膳诸司供奉之事 主客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二王後诸番朝见之事

  ·宋

  宋礼部尚书一人掌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贡举之政令旧制礼仪院掌其事以枢密使参知政事等官充礼部止设判部一人官制行始设尚书建炎三年诏鸿胪光禄寺悉并归礼部太常国子监亦隶焉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奏中严外办同省牲及视馔腥熟之节祭天地则与尚书迭为亚献祀神则与尚书迭为初献建炎中礼部不备官长贰互置绍兴七年置侍郎二人隆兴元年诏除尚书不常置外侍郎常署二人 【 时吕广问为礼部侍郎老成持重帝尝对廷臣面奖之】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参预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贡举之事有所损益则审订以次谘决凡庆会若谢掌撰文表与祠部主客膳部并列为四建炎三年并省部曹礼部领主客祠部领膳部隆兴元年复诏礼部祠部一员兼领自是并行四司之事矣 【 时李焘除礼部员外郎中兴祭典未备焘上言岳镇海涛先农先蚕风雨雷师九祀乃以酒脯代牲牢雨阳失节郡国水灾未必不由於此诏许复旧】  膳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牲牢酒醴膳羞之事 主客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以宾礼待四夷之朝贡凡郊劳授馆宴享赐予辨其等而以式颁之元佑六年兵部奏言番夷授官向例由主客郎官令番国进奉人陈乞下主客郎曹看详请今後令主客关报兵部诏从之 祠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天下祀典道释祠庙医药之政

  ·辽

  辽北面官以多罗伦穆腾司掌礼仪视礼部南面官有礼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金

  金礼部尚书一人掌凡礼乐祭祀燕享学校贡举仪式制度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医卜释道四方使客诸国进贡犒劳张设之事 【 熙宗天眷中以张浩为礼部尚书田谷事起台省一空浩行六部事簿书丛委决遗无留人服其才】  侍郎一人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元

  元礼部尚书一人掌天下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凡仪制损益之文符印简册之信神人封諡之法忠孝贞义之褒送迎聘好之节文学僧道之事婚婣继续之辨音艺膳供之物悉以任之中统元年设左三部置尚书二人至元七年分立礼部尚书三人二十三年定为二人成宗元贞元年复增一人领会同馆事 【 时制大乐诸坊悉隶礼部库库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正色率下每遇公讌众伎毕陈库库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许扆除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事每外国使至必命与之语词理明辨莫不倾服赐日月龙凤文绮衣三袭】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中统元年设左三部侍郎二人至元七年别立礼部侍郎一人二十三年定员额为二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中统元年设左三部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至元七年别立礼部郎中二人员外郎四人二十三年定员额郎中仍二人员外郎二人

  ·明

  明礼部尚书一人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凡典乐典教内而宗藩外而诸藩上自天官下逮医师膳夫伶人之属靡不兼综职任綦重成化以後率以翰林诸臣为之其由此登公孤任辅导者最多盖冠於诸部焉 【 弘治以後费宏靳贵蒋见毛纪袁宗皋贾咏张璁李时顾鼎臣张璧徐阶李春芳高拱陈以勤赵贞吉殷士儋高仪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余有丁许国王锡爵赵志皋陈于陛沈一贯沈鲤朱赓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吴道南沈■〈氵隺〉何宗彦韩爌朱国祚孙如游顾秉谦朱国祯朱延禧魏广微周如磐黄立极丁绍轼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木普〉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钱龙锡李标刘鸿训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温体仁吴宗达郑以伟徐光启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黄士俊孔贞运贺逢圣刘宇亮傅冠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姚明恭张四知魏炤乘蒋德璟黄景昉吴牲皆以礼部尚书入阁为大学士】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洪武十三年设侍郎一人寻复增置一人 【 天顺以後为侍郎者多入阁许彬薛瑄李贤陈文刘健李东阳冯铨文震孟张至发范复粹陈演皆以礼部侍郎入阁为大学士】  仪制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洪武二十九年改仪部为仪制掌礼文宗封学校贡举之事凡诸司之印信领其制度刓弊则换给之 祠祭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洪武二十九年改祠部为祠祭掌诸祀典及国恤庙讳之事凡有諡则定议以闻 精膳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洪武二十九年改膳部曰精膳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 主客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掌诸番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掌之弘治五年增置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 南京礼部尚书一人 右侍郎一人 仪制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祠祭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精膳郎中一人 主客郎中一人

  △兵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职方郎中 员外郎 驾部郎中 员外郎 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唐

  唐兵部尚书一人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凡命将 庙授斧钺凡发兵降敕书於尚书始下文符 【 至德以後有九节度恢复大功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王侯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兵骄逐帅自择留後以邀命於朝廷天子不能制而姑息之兵制遂渐坏焉】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 郎中二人一人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之事一人判部及军戒调遣之名数朝集禄数告假之事 员外郎二人一人掌贡举杂请一人判南曹部岁选解状则核簿书资历考课 职方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凡番客至讯其国山川风土为图奏之殊俗入朝者图其容貌衣服以闻 驾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 唐时要家势人以处驾曹为辱毕諴为驾部员外郎恬然处之如美官】  库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掌武库器仗兵部长官涖其修完

  ·宋

  宋兵部尚书一人掌兵卫武选车辇甲械厩牧之政令以天下郡县之图而周知其地域凡陈卤簿设仗卫饬官吏整肃番夷除授奉行其制命凡军兵以名籍统隶者阅习按试选募迁补及武举校试之事皆总之旧设判部事一人以两制充官制行乃设尚书一人掌之乾道时诏将下班祗应并进义校尉守阙仕义副尉进武校尉守阙进武副尉并隶兵部 【 时尚书郎为卤簿使苏轼以兵部尚书充卤簿使从帝祀南郊至青城有赭伞犊车青盖犊车百余乘冲突而来轼呼御营巡检使立车前曰西来谁何敢尔乱行曰皇后并某国夫人某大长公主轼即於青城上疏劾之明日使传命申饬有司严整仗卫】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建炎时长贰互置续置侍郎二人绍兴後常置一人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参掌本部长贰之事建炎三年诏以郎中员外郎兼理职方事 职方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天下图籍以周知方域之广袤及郡邑镇砦道里之远近凡土地之产风俗所尚州为之籍遇闰岁造图以进四夷归附则分隶诸州度田屋钱粮之数给之旧设判司事一人以无职朝官充掌受闰年图经令天下每闰年造图纳仪鸾司太宗淳化四年令再闰一造真宗咸平四年令上职方转运画本路诸州图十年一上 驾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舆辇车马驿置厩牧之事旧设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官制行始置郎官掌其事建炎三年并太仆寺隶焉 库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卤簿仪仗戎器供帐之事国之武库隶焉建炎三年以驾部兼库部

  ·辽

  辽北面官有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视兵部南面官有兵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金

  金兵部尚书一人掌兵籍军器城隍镇戍厩牧舖驿车辂仪仗郡邑图志险阻障塞远方归化之事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元

  元兵部尚书三人掌天下郡邑邮驿屯牧之政令凡城池废置之故山川险易之图兵站屯田之籍远方归化之人官司刍牧之地駞马牛羊鹰隼羽毛皮革之徵驿乘邮运祗应公廨皂隶之制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人至元元年以兵刑自为一部置尚书四人七年特立兵部尚书一人二十三年定尚书员额为二人英宗至治三年增置一人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中统元年设左三部侍郎二人至元元年以兵刑自为一部置侍郎三人二十三年定侍郎员额为二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中统元年设右三部郎中五人员外郎五人七年特立兵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二十三年定郎官员额各置二人 【 时郎中掌驿传往来之事至元中赵孟頫为兵部郎中是时天下诸驿繁甚使客饮食之费十倍於前吏无以供给强取於民不胜其扰孟頫请於中书增钞给之】

  ·明

  明兵部尚书一人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 【 弘治中刘大夏为兵部尚书知遇最深每朝罢传宣循御陛而上帝面与商确时事虽公辅贵近有不预闻者尝召对自旦至午惫不能行命司礼太监李荣扶掖而出】  侍郎二人隆庆四年增添注侍郎二人寻罢万历中复置 协理京营戎政一人或尚书或侍郎皆随时置掌京营操练之事永乐初设三大营总於武将景泰元年设提督团营命兵部尚书于谦兼领之後罢成化三年复设以本部尚书兼之嘉靖二十年始命尚书刘天和辍部务另给关防专理戎政二十九年以总督京营戎政之印畀仇鸾改设本部侍郎协理戎政万历九年裁革崇祯二年复增一人以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侍郎充之 武选郎中一人即前代兵部郎中之职掌卫所土官选授陞调袭替功赏之事凡军政五年一考凡除授出自中旨者必覆奏然後行之 【 弘治中陈恺为武选司主事历陞郎中武选繁剧怨丛势轧恺一意奉公私谒不行一时武选称得人本部长官举荐谓恺可胜方岳之任】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职方郎中一人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凡天下地理险易远近边胀疆界俱有图本三岁一报与官军车骑之数阶上 【 刘大夏调职方郎中举用守将有暮夜怀金谢之者却不受明练於天下事所奏覆皆当上意本部长官倚之如左右手】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车驾郎中一人洪武六年为驾部二十九年改为车驾掌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稽查太仆苑马二寺之簿籍以时呈其登耗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武库郎中一人洪武十三年增置库部二十九年改为武库掌戎器符勘尺籍武学薪隶之事凡武职幼官及子弟未嗣官者於武学习业以主事一人监督之考稽学官之贤否肄习之勤怠以闻 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南京兵部尚书一人参赞机务宣德八年黄福为南京兵部尚书始加参赞机务衔成化二十三年始奉敕谕专以本部尚书参赞机务同内外守备官操练军马禁戢盗贼振举庶务其职视五部为重云武选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车驾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职方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武库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刑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都官郎中 员外郎 比部郎中 员外郎 司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唐

  唐刑部尚书一人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令凡刑法之书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决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凡国有大赦集囚徒於阙下以听 【 建炎中诏中书门下选律学之士取至德以来制敕奏谳掇其可为法者藏之元和中刑部侍郎许孟容等删天宝以後敕为开元格後敕太和中命尚书省郎官各删本司敕而与侍郎复视中书门下参其可否而用之大中时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格敕为大中刑律统类诏刑部颁行之】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 文宗开成三年狄兼謩为刑部侍郎采开元二十六年以後至於开成制删其繁者为开成详定格】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赞尚书侍郎治其事 都官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俘隶部录给衣粮医药而理其诉免 比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勳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京师仓库三月一比诸司诸使京都四时句会於尚书省以後季句前季诸州则岁终总句焉 【 建中时以武元衡有才名特召授比部员外郎】  司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之物凡着籍月一易之流内记官爵姓名流外记年齿状貌非迁解不除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後入监门校尉巡日送平安凡奏事遣官送之昼题时刻夜题更筹阑遗之物揭於门外牓以物色期年没官凡关二十有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给过所出塞踰月者给行牒猎手所过给长籍三月一易番客往来阅其装重入一关者余关不讥

  ·宋

  宋刑部尚书一人掌天下刑狱之政令凡丽於法者审其轻重平其枉直淳化二年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两省充详议官以京朝官充掌详谳大理所断案牍而奏之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谳既定报审刑然後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奏记上中书中书以奏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置纠察刑狱司纠察官二人以两制以上充官制行悉罢归刑部徽宗崇宁二年诏刑部通治左右曹 【 初设审刑院以燕肃知院事是时天下疑狱虽听奏而州郡惧得罪不敢谳冤狱常多肃建请诸路疑狱皆听谳有不当者释其罪自是全活者众】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一治左曹一治右曹如独员即通治建炎後长贰互置隆兴中常置一员淳熙十六年诏依崇宁专法奏狱及法令事请大理寺官赴部共议之用侍郎吴博古之请也 【 时张九成为刑部侍郎一日法寺以成案上大辟九成阅首末得其情因请核实囚果诬服者也奏黜之时法官抵罚而朝论欲以平反为实九成辞曰职在详刑而卖众以邀赏可乎】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分左右厅掌详覆叙雪之事建炎三年刑部郎中以二员为额关掌职事无分异绍兴二十六年诏依元丰旧法分厅治事永为定制 【 是时右司汪应辰言刑部郎官分为左右左以详覆右以叙雪同僚异事祖宗有深意倘无分异有不当於理者孰为追改乞遵用旧制要使官各有守人各有见参而用之以称钦恤之意从之】  都官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旧制判司事一人以无职朝官充官制行始置郎中员外郎掌徒流配隶凡天下役人与在京百司吏职皆有籍以考其役放及增损废置之数若定差副尉则计其所历而以役之轻重均其劳逸给印纸书其功过展减磨勘岁月元佑八年以纲运差使关归吏部省副尉员三百绍圣间复其额崇宁中侍郎刘赓奏副尉差遣有立定优重等第都官条虽特旨亦许执奏从之建炎三年诏比部兼司门隆兴元年诏都官比部共置一员自此都官兼比部司门之事矣 【 建炎初滕庾擢都官员外郎时庶事草创赏功补副尉者不可胜计庾随事爬梳闻诸朝严其籍】  比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句覆中外帐籍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从所隶监司监察以上兵部至则审覆其外寡隐耗之数有陷失则理纳钩考百司经费有隐昧则会问同否而理其侵负旧帐案隶三司官制行隶其事悉归比部元佑元年用司马光奏总於户部三年厘正仓部句覆理欠凭由案及印发钞引事仍归比部徽宗政和六年诏寺监先期检举如库务监官所造文帐委无未备方许批书违者御史台奏劾用郎官梅执礼之请也建炎以後率以都官兼比部之事 司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门关津梁道路之禁令及其废置移复之事建炎以後率以都官兼司门之事

  ·辽

  辽北面官有伊勒希巴院掌刑狱事视刑部南面官有刑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官

  ·金

  金刑部尚书一人 侍郎一人 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一人掌律令格式审定刑名关津讥察赦诏勘鞫追徵给没等事一人掌监户官户配隶诉良贱城门启闭官吏改正功赏捕亡等事 【 大定中贾少冲为刑部郎中往北京决狱奏诛首恶误牵连其中者皆释不问全活凡千人以本职摄右司员外郎尝执奏刑名其坚帝谓侍臣曰少冲居下位有守如此】

  ·元

  元刑部尚书三人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凡大辟之按覆系囚之详谳挐收产没之籍捕获功赏之式冤讼疑众之辨狱具之制度律令之拟议悉以任之中统二年设右三部置尚书二人至元元年合兵刑为一部尚书四人七年特立刑部尚书一人二十三年定尚书员额为二人大德四年增置一人 【 仁宗皇庆中诏以吏多滞事责曹属按不如程令刑部尚书谢让曰刑狱非钱榖铨选之比宽以岁月尚虑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因入白宰相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迟】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中统元年设右三部侍郎二人七年特立刑部侍郎一人二十三年定六部侍郎员额仍置二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中统元年设右三部置郎中五人员外郎五人至元元年合兵刑为一部置郎中四人员外郎五人七年特置刑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二十三年定郎官员额各置二人

  ·明

  明刑部尚书一人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句覆关禁之政令领十三司每司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隶刑名以赞尚书 【 成化时杜铭为刑部尚书时饬其属吏以人命至重勿以喜怒用法度足以正邦典而彰至德一时用刑号称平允杨志学为刑部尚书刑部狱词既经侍郎详定尚书多不覆视惟死罪始自裁决志学凡笞以上必经亲览而後定】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 【 武宗正德中卫道官刑部侍郎清直之操终始不渝刘季篪为刑部侍郎狱多平反尤重人命】  浙江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所分一省之事 【 带管崇府中军都督府刑科内官御用司设等监在京金吾前腾骧左渖阳右留守中神策和阳武功右广洋八卫蕃牧千户所及两浙盐运司直隶和州涿鹿左涿鹿中二卫】  江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淮益弋阳建安乐安五府前军都督府御马监火药酒醋面筋等局在京府军前燕山左留守前龙骧宽河忠义前忠义後永清右龙江左龙江右十卫及直隶庐州府庐州六安九江武清宣府前龙门各卫】  湖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楚岷吉荣辽五府右军都督府司礼尚宝尚膳神功等监天财库在京留守右虎贲右忠义右武功左茂陵泳陵江淮济川水军右九卫及兴都留守司直隶宁国池州二府宣州神武中定州茂山保安左保安右各卫渤海千户所】  福建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户部太仆寺户科宝钞提举司印绶都知等监甲字等十库在京金吾後应天会州武成中武功中孝陵献陵景陵裕陵泰陵十卫牧马千户所及福建盐运司直隶常州府广德州中都留守左留守中定边开平中屯各卫美峪千户所】  山东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鲁德衡泾四府左军都督府宗人府兵部尚宝司兵科典牧所会同馆供用库戈戟司司苑局在京羽林右潘阳左长陵三卫奠靖千户所及山东盐运司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辽东行太仆寺直隶凤阳府滁州凤阳皇陵长淮泗州寿州滁州沂州德州左保定後各卫安东中护卫潮河龙门宁靖各千户所】  山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晋代渖怀仁庆成五府翰林院钦天监上林苑监南北城兵马司混堂司甜食房在京旗手金吾右骁骑右龙虎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後英武八卫及直隶镇江府徐州渖阳中屯各卫渖阳中护卫倒马关平定各千户所】  河南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周唐赵郑徽伊汝七府礼部太常光禄鸿胪詹事府国子监礼科中书舍人神乐观牺牲所兵仗局灵台钟鼓等司东城兵马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府军右武德留守後神武左彭城六卫及两淮盐运司直隶淮安扬州二府淮安大河邳州扬州高邮仪真宿州武平归德 宁山神武右各卫海州盐城通州汝宁各千户所】 陕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秦韩庆肃四府後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尚衣监针工局西城兵马司在京府军後腾骧右豹韬鹰扬兴武义勇右康陵昭陵龙虎左横海江阴十一卫及河东盐运司陕西行太仆寺甘肃行大仆寺直隶太平府建阳保定左保定右 保定中保定前各卫平凉中护卫】  四川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蜀府工部工科巾帽织染二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金吾左济川武骧右大宁前蔚州左永清左广武八卫及直隶松江大名二府金山怀安怀 来各卫神木千户所】  广东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应天府在京锦衣府军左虎贲左济阳留守左水军左飞熊七卫 及直隶延庆州怀来千户所】  广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靖江府通政司五军断事司中城兵马司宝钞银作二局在京羽林前燕山右燕山前大兴左通州武骧左镇南富峪八卫及直隶安庆徽州二府安庆新安通州左通 州右延庆延庆左延庆右各卫】  云南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顺天府太医院仪卫惜薪等司承运库及直隶永平广平二府镇海真定永平山海卢龙东胜左东胜右抚宁密云中密云後大司中屯潼关营州五屯万全左万全 右各卫宽河武定蒲州各千户所】  贵州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其一省之事 【 带管吏部吏科司菜局及长芦盐运司大宁万全二都司直隶苏州保定河间真定顺德五府苏州太仓蓟州遵化镇朔兴州五屯忠义中涿鹿河间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德州宣府左宣府右开平保安蔚州永宁各卫梁城兴和广昌各千户所】  南京刑部尚事一人 右侍郎一人 浙江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江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湖广司郎中一人主事一人 福建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山东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山西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河南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陕西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四川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广东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云南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贵州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广西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工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屯田郎中 员外郎 虞部郎中 员外郎 水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唐

  唐工部尚书一人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 【 至德以後多以宰臣检校各部尚书惟工部最少会昌六年郑肃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工部尚书大中二年裴休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守工部尚书余无所见大抵中唐以後此职不为要任】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 长庆中李栖筠为工部侍郎关中旧仰郑白二渠溉田而豪戚据上游取磑利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撤毁岁得租二百万民赖其入】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凡京都营缮皆下少府将作共其用役千工者先奏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功雇者日为绢三尺内中尚巧匠无作则纳资凡津梁道路治以九月 屯田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天下屯田及在京文武职田诸司公廨田以品给焉 虞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京都衢衖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番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之事凡郊祀神坛五狱名山樵采刍牧皆禁距壝三十步外得耕种春夏不伐木京兆河南府三百里内正月五月九月禁弋猎 水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津济船舻渠梁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磑之事凡坑陷井穴皆有标京畿有渠长斗门长诸州堤堰刺史县令以时检行而涖其决筑有埭则以下户分牵禁争利者

  ·宋

  宋工部尚书一人掌百工水土之政令稽其功绪以诏赏罚凡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所用材物按其程式以授有司旧制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官制行始置尚书总其事建炎时并将作少府军器监并归工部绍兴二年诏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工部长官提点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建炎时长贰互置隆兴初诏各置一人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凡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材物按程式以授有司则参掌之建炎三年诏工部郎官兼虞部绍兴二年诏郎官点检行在别置作院所造器甲 屯田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之事凡塘泺以时增减堤堰以时修葺并有司修葺种植之事以赏罚诏其长贰而行之绍圣元年诏屯田虞部互置郎官一人 虞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辨其地之产而为之厉禁凡金银铜铁铅锡盐矾皆计其所入登耗以诏赏罚 水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掌沟洫津梁舟楫漕运之事凡堤防决溢疏导壅底以时约束而计度其岁用之物修治不如法者罚之规画措置为民利者赏之元佑元年省水部郎官一人建炎三年诏屯田郎官兼水部

  ·辽

  辽北面官有宣徽北南二院掌御前祗应之事视工部南面官有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官

  ·金

  金工部尚书一人掌修造营建法式诸作工匠屯田山林川泽之禁令江河堤岸道路桥梁之事 【 大定中河决於卫诏刘玮兼工部尚书往塞玮斋戒祷於河工役齐举河复故道】  侍郎一人为尚书之贰 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元

  元工部尚书三人掌天下营造百工之政令凡城池之修濬土木之缮葺材物之给受工匠之程式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中统元年设右三部置尚书二人至元元年分立工部置尚书四人七年裁尚书二人二十三年定尚书员额仍以二人为额明年以曹务繁剧增尚书二人二十八年省尚书一人 侍郎二人中统元年设右三部置侍郎二人至元元年分立工部置侍郎三人七年裁革一人二十三年定侍郎员额为二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中统元年置右三部郎中五人员外郎五人至元元年分立工部郎中四人员外郎五人七年裁革郎中一人二十三年定郎中员外郎员额各以二人

  ·明

  明工部尚书一人掌天下百官山泽之政令嘉靖後增置尚书一人专督大工 【 正德时以孙需为工部尚书务厘宿弊不欲以浮冘多耗民财先是诸营建给领料价率匠魁专之涖部事者或与为市故群匠无所得而工不完需令匠魁及群匠同领而均分之称便如一毛伯温陞工部尚书奉命提督天寿山工程诸陵石柱道远车推劳费千百伯温以意制八轮车前後联络随地险夷为低昂工作易就帝闻之喜赐绣囊银勺各一】  侍郎二人为尚书之贰 营缮郎中一人即前代工部郎中之职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掌经营兴作之事凡宫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廨宇营房王府邸第之役鸠工会材以时程督之凡卤簿仪仗乐器移内府及所司各以其职治之凡置狱具必如律 【 时制以工部居六曹後仕进者冷局视之嘉靖间兴大工添设郎官数倍营缮司尤盛郎官多至十余员骤得陞京堂或有先赐四品服者人始慕之而为语云马前双马後方督工郎双者棍方者杌也】  虞衡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凡军装兵器下所司同兵部省之洪武六年设虞部二十九年改为虞衡 都水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掌凡川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量衡之事凡诸水要会遣京朝官专理以督有司凡公侯伯铁券差其高广凡祭器册宝乘舆符牌杂器皆会则於内府凡度量权衡谨其校勘而颁之悬式於市而罪其不中度者洪武六年为水部二十九年改为都水 屯田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嘉靖中增置一人掌屯种抽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凡军马守镇之处其有转运不给则设屯以益军储凡抽分征诸商视其财物各有差凡薪炭南取洲汀北取山麓及坟茔及堂牌碣兽之制第宗室勳戚文武官之等而定其差 提督易州山厂主事之事掌督御用柴炭之事景泰间以本部尚书或侍郎督厂事嘉靖八年罢革改设主事管理 南京工部尚书一人 右侍郎一人 营缮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 虞衡郎中一人 主事二人 都水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嘉靖三十七年裁革 主事二人 屯田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七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