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弁言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年),日本藉口琉球难民被台湾先住民杀害事情出兵台湾。关於此一事件的档案,散见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第九十三~一百卷中间。现在把这些文件汇录起来,题做「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分为四卷。

  从这些文件上,我们可以看出下列五项具体的事实:(1)日本怎样出兵到台湾;(2)钦差大臣沈葆桢在台湾怎样一面交涉,一面布置;(3)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怎样和日本使臣柳原前光及大久保利通反覆争辩;(4)中、日双方怎样获得协议,互换条约;(5)日本怎样撤兵离台湾。

  我们在阅览这些具体事实的时候,最好用蒋廷黻先生所提示的几个注意之点来助我门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他说:当年『台湾问题,有几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第一、日本进攻台湾的消息,我们最初得自西人,且半信半疑。第二、沈葆桢受命办理台湾海防以後,只好临时抱佛脚。第三、中国彼时就好找西洋各国来处置中、日两国间的问题。第四、日本特使大久保乘机大教训我们如何主权与责任不能分离。第五、因台湾问题,我们想起新式海军之必要。第六、日本进兵台湾,我们不但未抵抗,反而出钱以诱其撤退。第七、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使日人以为中国默认琉球是属於日本』(见蒋廷黻编「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中卷一○六~一○七页)。

  叙述本案事实的文件里面,有两处或者令人摸不着头绪,所以特别注意提供一点参考资料的出处。在七月二十五日总理衙门的奏摺中说到日本使臣提出英、美两国兵船曾到台湾、中国何不阻止的话(见本书九九页);在八月初二日沈葆桢的奏摺中说到李让礼之来去、何关大局的话(见本书一一六页);按美国兵船曾於同治六年攻打台湾「番社」,其时李让礼(亦作李仙得,LeGendre)是美国驻厦门的领事。关於李让礼这个人,可以参阅本丛刊第四六种「台湾番事物产与商务」一书;关於美国兵船攻打台湾「番社」的事情,见於「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第四十九~五十卷,我们已经把这些资料抄出来附在前书之後了。又按英国兵船曾於同治七年在台湾违约闹事,亦见於「夷务始末」第六十二~六十三卷;我们也拟将这件事的资料,编入「台案汇录乙集」。

  又本书所载二百多个文件,并不限於台湾事件的范围。其中有些是在台湾事件紧张的时候,沿海各省奉命整顿防务的报告;有些是在台湾事件了结以後,各省督、抚筹议此後如何讲求自强的奏摺。

  当时沿海各省整顿防务的事情是由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发动的。他们在五月三十日的奏摺上说:『台湾地方既经沈葆桢等竭力筹备,而各省沿海口岸甚多,不乘此时振刷精神,为有备无患之计,则积弱之势,曷由奋兴?设一旦事变猝乘,又将何以御之?臣等承办各国事务,遇笔舌相争时,无一事不防决裂,实无一日敢忘战守。应请饬下南北洋两大臣暨两广、两江、闽浙、山东、奉天各督、抚、将军统筹全局,体察各该省沿海形势,何处可以扼要,何处必应设防?应如何联为一气,得操胜算之处,会商妥筹,请旨办理』(见本书三六页)。同日,皇帝便下了一道上谕,着沿海各省的督、抚们妥筹布置,奏明办理。於是各省督、抚在六、七、八三个月间,把各省筹办海防的情形陆续奏报到京。仔细看看:这些奏摺的内容,其实也都是临时抱一抱佛脚,敷衍了事而已。

  那时中央大臣之中,要以在总理衙门商办洋务的文祥为最有远见了。他在六月十三日的奏摺中就曾说:『现在日本藉端启衅,欲肆侵吞,已有不能敷衍之势。且彼与中国最近,傥使其得志台湾,将来之患愈不堪问』。他认为『为今之计,惟有亟图自强,以御外侮』。他更具体的请求『饬下户部,宽筹饷需,停不急之费用,谋至急之海防,俾各海疆督、抚备御有资,不致因饷项支绌,再滋贻误』(见本书五九~六○页)。所以到台湾事件解决之後,恭亲王等便於九月二十七日的奏摺中先检讨以往十几年间「自强」之所以全无实效。他们说:『溯自庚申(咸丰十年、一八六○年)之衅,创钜痛深,当时姑事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有自强之言,而迄今仍无自强之实。从前情事,几於日久相忘。臣等承办各国事务,於练兵、裕饷、习机器、制轮船等议,屡经奏陈筹办,而歧於意见致多阻格者有之,绌於经费未能扩充者有之,初基已立而无以继起久持者有之。同心少,异议多,局中之委曲,局外未能周知,切要之经营,移时视为恒泛,以致敌警猝乘,仓惶无备。有监於前,不得不思毖於後』。因此,他们拟了几条紧要应办的事宜,请求『饬下南北洋大臣、滨海沿江各督、抚、将军,详加筹议』(见本书一八一~一八二页)。皇帝立即谕令与江海防务有关的各省督、抚,就恭亲王等所陈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诸端仔细研究,『将逐条切实办法,限於一月内覆奏』。十月十一日,广东巡抚张兆栋又把前江苏巡抚丁日昌所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代奏到京。结果也发交各省督、抚一并筹议。所以本书第四卷中,大半都是讨论海防问题的文件。其中固然有些幼稚可笑的文章,但也有不少可贵的意见。经过这一番热烈的研讨,此後的海防总该立下一个规模了;可是事实上仍和从前一样的『人人有自强之心,人人有自强之言』,等到事过境迁,一切便都松懈下来,依旧是『无自强之实』。别的地方且不说,单就曾为日本所觊觎的台湾而论,只要看看刘璈「巡台退思录」(本丛刊第二一种)和「刘壮肃公奏议」(本丛刊第二七种)二书所述光绪七年到十年间台湾的海防情况,就可证明这次筹议的办法并没有真正做到。无怪乎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国都免不了失败。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将本书选录文件的范围放大一点,不是没有意义的。(百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