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国学金门志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二

 

  分域略

  金门,澥外山也。晋时避难者入焉,仿佛武陵桃源境界。唐置牧马场,始辟榛芜为乐土;斯陈侯之遗烈矣。代经几易,沿革相寻,山川风景亦因时变态。国家清晏日久,井里市廛生聚蕃息,巳嵬然作沧溟保障、海上奇观。是又当於小中见大而已。为分域略。

  沿革

  形势

  山川

  津梁

  港埭

  都图

  街市

  第宅

  坊表

  坟墓

  义塚

  物货

  ·沿革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明初,改今名(「紫峰文集」作吴洲)。晋,中原多故,难民逃居者六姓(苏、陈、吴、蔡、吕、颜)。唐为万安牧马监地;德宗贞元十九年闽观察使柳冕奏置。从牧马监陈渊来者十二姓(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王审知在闽编泉属邑,凡山川海岛不科征税。宋太平兴国三年,岛居者始输纳户钞。熙丰间,始立都图。都有四,其统图九,为翔风里,并统於绥德乡。嘉定十年,真德秀知泉州府,巡海滨、屯要害,尝经略料罗战船。咸淳间,复税弓丈量田亩,给养马。元始建场征盐。至正六年,置管勾司。至大二年,改为司令司。洪武元年,改为踏石司,旋改为盐课司。二十年,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及峰上、官澳、田浦、陈坑四巡检司。

  国初,郑氏窃踞。康熙二年,官军大蒐两岛,毁其城,迁其居民界内,浯洲遂墟。十三年,复为郑经所踞。十九年,两岛平,始开设标营。今以一协镇、一县丞、一盐大使驻焉(「浯洲闻见录」)。

  ·形势

  浯洲,在县治东南,自大海中崛起。凡海屿皆县治,水门罗星,而此特其总汇。山之形势,自北而南,以数计之,南北直亘三十里、东西横亘十里许(「闽书」作五十余里)。其盘郁峻拔而中起者,为太武山。自麓徂顶,盖十余里;岩岩之势,皆积石也。近观之,则群石团结若兜鍪状,故以太武名。其纷纠萦纡若印章篆刻,亦谓之海印(昔人有句曰:『要知海印分明处,一点青山下大江』)。越江望之,则又见其倏然若偃卧之形,故俗谓之仙人倒地(曹学佺诗:『浯洲断屿入海水,仙人倒地眠不起』)。其山脉有谓起自仙人旗,历排头、嘉禾、烈屿而过金门;或云:由澳头而过古龙头;一说自秀山发脉,历鸿渐山、小嶝、角屿而过青屿。语云:『天弧天角,龙跃渡江』;鸿渐,非即天弧天角乎?且文公尝至鸿渐叹曰:『鸿渐脑已渡江矣』。又曰:『鸿渐反背皆是同,乃向浯也』(「康熙舆地志」:『鸿渐高冠群山,浯洲隔海望之,尤为竦秀』)。则此说为是。以故浯洲各乡,凡鸿渐照到者,无不吉利;惟浯东相去较远,故发科较迟。太武山以西航海内渡者,去县治约八十里,莲河、安海约五十里、一百里,嘉禾、漳洲八十里、百五里;外则沧海巨浸,弥茫淼漫无涯际矣(「沧海记遗」)。

  东南数岛屿,上下盘错。其大者有太武、洪济诸山砥立海中,真形势之奇也(隆庆间「县志」)。

  浯洲西连烈屿、中左,南达担屿、镇海,料罗尽其东,官澳极其北。虽土壤之广,金与厦共为海洋之锁钥、全邑之藩篱而尤要於厦也(「闽书」)。

  澎湖,闽南之界石,浯江、嘉禾、泉南之扞门(「清白堂稿」)。

  群屿萦带,二担、二嶝镇於深濑,南北太武水蒸云霭(「大同赋」)。

  浩浩乎波涛之大,渺无际涯;而浯洲一山逆流高出,此天地设险,为环海屏藩(郑晋「平寇志」)。

  同安三面距海,金、厦尤为险要,门户之防也(「方舆纪要」)。

  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漳郡之〕咽喉(「海国闻见录」)。

  同域在泉、漳之冲,三面罗山,皆立铁千寻,屏藩天造。东南一岛,扃钥海门,为两郡之巨镇,控制澎、台,阻厄闽、粤。又大屿盘薄,近贴内地,蕴之以篔簹、辅之以鼓浪,高居堂奥,雄视漳东。中左之镇城也,东悬海表,为厦外藩。官澳以内之港道沿边(安边船港)、料罗以东之水天无际(洋船候风在於此),收浯岛之幅员也。二嶝守内港之边,二担扞外港之门,烈屿当两岛之轴,而海疆之形势概见於此矣(乾隆间「县志」)。

  同为海疆重地,金、厦门户,全省所关(陈之佺「县志」序)。

  闽地濒海者虽多,而金、厦最着。盖其间有平原广陆,可以牧马屯兵;有曲港深洲,可以泊舟结砦;有豪门巨贾,可以助饷资粮。故为海外诸夷所必争之地,不独台湾藉辅车之依、有桴鼓之应(陶元藻「县志」小序)。

  水师之星罗棋布於海者,澳之西为广之碣石镇、虎门镇、高廉镇,西南则雷琼镇;澳之东则闽之金门镇、漳洲镇、福清镇,东南则台湾镇。排若鴈齿,联如贯珠(「南澳志」)。

  南澳与南日、铜山、金门、浯屿,吭背相属(齐翀「南澳志」序)。

  海中扼要,南澳、中左、金门、铜山同一体。譬如造舟,一牢百牢、一漏百漏(戴冠「上经略南澳书」)。

  ·山川

  太武山雄伟庄厚,独冠屿上,海上人别呼为仙山。其脉由鸿渐穿波出海,至青屿突起三小阜,逶迤凝结神区,嶒崚皆石(「沧海琐录」)。洪武江夏侯周德兴尝登而为之谶云:『帝典王猷,海外传一肩行李;龙楼凤阁,空中起百代文章』。故石门关之旁刻曰:「海山第一」(「沧海纪遗」)。中有十二胜,曰:太武岩、香几案(「府志」作玉几案)、蘸月池(亦作浸月池)、眠云石、偃盖松、跨鳌石、石门关、古石室、蟹眼泉、倒影塔、千丈壁、一览亭,士大夫多所题咏」通志」)。後人又增为海印室、羊肠路、万顷田、风动石(十九都山前山亦有之)、步云悌、蛎房石诸胜。

  凤山塔山在大武东,其下一望平衍,尽於料罗。左起一小阜,下有二盘石入海,大四、五丈。又左一石山如虹,直亘海中。明时议建铳台於盘石上,为备海最要地(「清白堂稿」)。

  虎山在太武山西。形如伏虎,与青屿狮山相对,俗号五虎朝狮。转而西南,三山突起,圆若连珠;其大者如龟,左右二山会绕如蛇,名曰金山(「闽书」)。

  双山在太武之南。再转小径而下,大小突兀,形若双乳;大者回结平林诸乡(「县志」),小者蜿蜓起伏,直际西山。双山之下,弥望坦夷,故名青山坪。松柏茂密,每伏莽,患行人,官为伐去,相传古谶云:『青山开,状元来』。下产碗青,村民凿取,多成阱;经知县朱奇珍及总兵林孙勒石示禁。道光十年,护总兵杨继勳捐俸雇工砌平之。

  长安山在双山稍南。南下数里,直趋後浦。

  丰莲山(亦名香莲)在後浦东南隅。其脉由石狮山北折突起,岛上诸山为独秀。

  太文山在丰莲山南。与太武对峙海上,望之如玉柱双擎。

  献台山左揖鸡笼、右抱南磐,在太文山南。旁即鼓岗湖,明进士董扬先隐处;凿石为室,自题「正冠」二字。上有诗,旁镌「石洞天」三字,不题名号。又「汉影云根」四字,明监国鲁王寓岛时手书刻石。诸葛倬、吴兆炜、郑缵祖、郑缵绪,各有诗镌石室旁。湖畔钓矶,扬先垂钓於此;前俯漂布石,镌「董子垂钓」四字。

  南磐山由献台西转,其石如磐,故名。背城面海,气象万千,为备海要地。上有啸卧亭。明都督俞大猷守金时,题其石曰「虚江啸卧」;门人杨宏举继治构石亭,赞曰:『汪洋沧海,波浪怒来;我有片物,挥之使回』。国朝雍正间,燕山朱杰镌「大观」二字,总兵吕瑞麟镌「如画」二字。仍有「砥柱观海」诸字及诗石二片,一明丁一中题、一朱杰题,俱莓苔不可辨。旁即宝月庵,临海有石;镌『金门外,谷神完;贼舟泊,谁有生还?来者不信,即往而观』六句,不知何时何人所题。亭北数武,塔巍然;明百户陈煇镌「湖海清平」四字,又有「文台宝塔」四字。人每於此登高焉。

  矛山由城西出水头村,别名金龟山。南有矛山塔,明周德兴造。濒海两巨石,形类龟。一依山作下水状、一沈海作上水状,故俗有「下水龟」、「上水龟」之呼;而金龟尾亦由是而得名。塔旁有浮石,大如舟,每一摇弄,随手掀舞。山上有仙掌石,拳爪螺指之痕分明可数。隔海与浯屿相望,乃後浦屏障,亦备海要地。

  浯洲旧称八景,曰埔城海日、仙阴瀑布、双阳霁景、珠江夜月、丰莲积翠、董屿安流、洗马湖光、啸卧栖云。

  烈屿在浯洲西南,隔水;广二十里。上有吴山,与栖山、牧山、湖山相接,而吴山为最。又有麒麟山,以形似得名。居民多业渔盐。屿前有牧祠,有军营;屿後有牧马寨、有草堂。唐贞元间,监察柳冕置万安牧马处(「县志」)。

  大嶝屿在浯洲西北,隔水;周广十里,多村落。洪武二十年,徙大小嶝民,二都遂墟(「府志」)。屿之西与十四都交界,有沙线在海中,号东粮线;广袤二、三里,潮没汐现。多产海错,故名粮线(「县志」)。

  小嶝屿在大嶝屿之东,隔水;距县六十里。宋邱钓矶家此。下有品泉,三石如品字,泉涌其中,潮则没、退则清甘,名仙人井。又有棋局石,在虎砦,方广二尺许;旧镌「万几分子路,一局笑颜回」十字,钓矶笔也。今惟「万几分……回」四字尚存。局以西,钓石在焉。东半里为钟山,宋时有章法寺,今废。寺北数尺许,阔丈余、长十余丈,形如鲤鱼,四旁水深,洞不可测(乾隆间「县志」)。

  蟹眼泉在太武山上。以形似名。

  将军泉在金龟尾。源出石罅,上镌「将军泉」三大字,旁镌「汴泉」二小字。

  龙泉井(别名圣泉)在贤聚乡,近下市村。

  华岩泉在城南门外。

  马玉泉在金龟尾。上镌「玉泉」二孛。味殊淡冽。

  蟹泉在古坑湖边。水自石出。旁有巨人迹,相传仙人濯足於此。石刻绝句四首,剥落不全。

  要涂泉在陈坑山足。地中瀵出,流长味甘,村人误以此为蟹眼泉。

  绿池在城中宝月庵前。有碑,存。

  ■〈鱼逮〉鱼池在後浦东门。池二,今堙其一。

  药井(讹为洋井)在洋井乡。即牧马王神剑所指愈疾者。

  甲花井在浯江书院前(前县丞萧重有诗)。

  桑海井(俗呼井仔)在後浦船仔头海岸中。潮来涨满、汐仍清淡,里人石砌之。

  仙人井在小嶝屿。三石如品字,泉涌其中,又名「品泉」。潮来则没,退仍清甘。

  义泉在大嶝屿。深数十丈。嘉靖间,倭掠大嶝,有烈妇吴氏投泉死,故名。

  附录

  附录

  浯洲称海国,中有太武岩,亦奇观之所萃也;「齐谐」志之矣。

  蘸月、蟹眼,名曰泉奇;眠云、跨鳌,名曰石奇。以灵奇,则有倒影、玉几;以幽奇,则有石室、门关。其他千丈之壁、一览之亭,与夫偃盖之松、步云之梯,讵非种种称奇耶。然愚闻山之奇也以物,物之奇也以人。如清源、紫帽奇矣,得虚斋、紫峰而奇始彰;鸿渐、三秀奇矣,得苏魏、次崖而奇益显。然而奇於人、不奇於物也;如以物论,则一石之怪、一壑之幽,孰夫不以奇称。彼松亭者,固昔日之奇也,而今安在哉?故太武岩之奇胜者,当日勒石赋诗,肖鹤丁公为山发一奇可也;而桂峰之华构,奇益增胜矣,以至一榜七士、复榜八士,天下真奇,又孰有大於此哉!

  余少浪得奇材之誉,无能继群公奇迹,不亦落漠否!而搜奇括异,欲抒山川之奇於毫端,亦云奇在此而不在彼也。采奇者,当自得於物外。自非大观乌能睹(洪爱「太武山十二奇记」)?

  将欲为嵁岩穷谷据险阻、蟠龙蛇,则必辇山石、开幽径,极人工之巧,而後怪特百出。若夫依山阻势,怪石奔腾,不以铲筑为工,瑰景异迹,靡不跨奇竞秀,岂不为形胜一大观乎?

  自鹭岛涉海而北,有太武山焉,中有十二奇。山之阳,居耸千峰,绝谷凌烟、奔风驰雨者,不可胜纪。有岩曰海印岩,襟江带岫,立於盘阿之间。其外连山高陵,其内异景天成;其左右旁达,瑰奇可喜之观环抚之。岩之前後,可坐而见也。岩之内,有蘸月池,雨不溢、暵不涸,晦明未定,常有日月照其中;盖得乎日月之精,而光辉其形。步曲而前,一松横密,直累而上绝顶,则卷然下垂,若偃盖然,号为偃盖松。至若岩之外,万山面内,苍萃绣错,势若星拱。对竖一石,形类几榻;远观近望,如香几之遥临,曰香几案。天作之势,非经工庀材所可及也。旋转而左,徐行百步许,有石萃然起於苍莽之中,不断木以为椽、不积土以为垣,石室天成;微风远响,坐临终日,若与安期羡门接於物外也。峰回路转,石室之右、高邱之上,有亭翼然;登高而嬉,可上望甚远,烟市之所聚、碧云之所栖,一瞬千里,谓一览亭。履巉岩,距虎豹,渐闻水声潺潺然;两泉泻出於大石之间,曰蟹眼泉。泉清而甘,煮泉而饮,令人朝往而夕忘归焉。尤其奇者,岩之旁,石塔崇巍。塔在太武之中,流形飘影,倒出东海之外;影之所及,鱼屏其迹,斯不亦怪特奇伟之观乎?由是循岗陟巘,跋履於塔之左。忽一石突兀在高原之中,每云雨骤至,狂风怒号,石为之动,如轻风之拂芳草,曰风动石;何所生之异耶?不特此也,岩後诸峰,泉石尤美。摄衽寻径往游之,两石对竖,类门然。其旁环以清流,盖为迁客逸士往来嬉游之道。由石门而出,屈折西向,冈陵起伏,有步云梯焉。因高邱之阻,累石为级,高数十丈,迥出层适时有白云游其上。因石梯而上,极山之巅,四望如一,可以脱埃尘、绝烦嚣,迎云气而侣风月也。从是据险临深,寻道而往,则左悬石壁,凭虚峭立,四无附丽;望之约千丈许,令人目眩魂摇,阻绝之形於是乎极。石壁之右,又有路盘曲三十六回,虯蟠数千仞如一线然;往来行旅,隐见继续皆出其中,殆所谓羊肠道者也。夫是山处环海之中,吞长江、衔远山,固足为异;况幽奇壮丽之景,皆迥拔献巧以效兹岩之中乎!虽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山之苍颜秀璧,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与夫烟云开敛、俯仰百变,则虽智者不能穷其状也。

  余既尽书其山之异,尤乐其岩之幽以奇。於是因昔所谓十二奇而为之记焉(黄琇「太武山十二奇记」)。

  虚江为谁,都督俞公别号也。公曷以啸卧於兹耶?初,公以乙未武进士加千户秩,来守金门,期年而化。暇时尝游息於此,故自题曰「虚江啸卧」云。

  公为秀才,即喜诵范文正公「先忧後乐」之语,慨然慕效之,啸卧岂自暇逸乎哉?必不然矣!夫公文武忠孝,所至人诵其名;生平以理自信,虽百折不少挫。其视文正,殆後先一辙尔矣。当在金门,尝有志构亭,寻因陞去不果。余後公二十二稔,乃来继治。思以阐公志也,故命工甃石构是亭於石,题之於前。後扁曰「後乐」;於其乐也,乐山川人物,互相辉映。後有登斯亭者,其亦闻风而兴矣。遂记之;又从而歌之曰:『啸於斯、卧於斯,留芳百世肇於斯』(杨宏举「虚江啸卧亭记」)。

  浯之为洲,大海环之。地本斥卤,泉鲜清甘,茗饮者病焉。盖茗之香味,不得佳泉不发;而岛上之泉,非出自石中者不佳。予不能酒,而有茗癖,终日与泉作缘。曩缘旧闻,第知有蟹眼、将军二泉耳。蟹眼出太武山巅,泉窍嘘吸,象蟹眼之转动;将军出兜鍪山麓石壁间,故以为号。予家东北望太武二十里而遥,蜡屐酌泉未数数然;西南距鍪山四里而近,奚童汲运不甚艰,遂得时时属餍。去秋偶过华岩庵,试其天井中石泉,而善之曰:『蟹眼、将军而外,此其鼎之一足乎』?题壁纪事,有『未经尝七碗,几失第三泉』之句。已而族人告予曰:『村北数百武,有龙泉焉。宋时龙起其地,泉涌石罅,迄今大旱不涸;吾里名龙湖,先永丰令公别号龙泉者以此。灵迹所存,必有异味,盍试之』?汲以沦茗,果大佳。叹诧曰:『忽近而谋远,得毋为龙神所笑』。

  因并致四泉而详较之,蟹眼醇酿冽洁,赴喉之後,舌吻间尚有余甘;龙井醇冽,不减蟹眼。所微逊者,蟹眼出於危石,旋涌旋泻,汲者必以叶成之入器,其鲜活之性毫无所损;而龙井有窟濑水,水稍停宿,故入口始觉迟钝。若决积渊而挹新液,二泉殆难为伯仲矣。将军居洲之尾,气力发泄已尽,冽而不醇。华岩分太武之支,醇精未散,但庵堂既高於井、而庵外稼地复高於堂,人迹所狎,不无飞廛所犯,遇久雨则客水注入,色同行潦矣。移其宇、濬其沟,使出泉之石挺然而露,即不敢望蟹眼,何不可轶将军而上之也哉!盖泉之所处,亦有幸、有不幸也。据现在而品之,蟹眼第一、龙井第二、将军第三、华岩第四。

  己亥伏日,岛上泉客识(卢若腾「浯洲四泉记」)。

  ·津梁

  後浦渡往厦门。

  後丰港渡

  水头渡俱有渡船往厦门。

  同安波泊後浦西南隅。往县城。

  刘五店渡与同安渡同泊一处。往刘五店。

  官辐往安海。

  西黄渡小渡船。往莲河。

  金山港渡泊金山宫。往厦门。

  烈屿渡小船往来後浦。

  青崎渡往厦门。

  大桥在後浦东门乡外。从前海潮涨至桥下,而後垵、董林二溪之水合流,由此入海,桥下可以泊舟。今则浮沙塞满,而桥址尚存。

  观德桥在高坑乡边。道光庚戌年,琼林人武德骑尉蔡行猷建。

  观澜桥在兰厝乡。前绅士蔡苑建。道光间蔡德成重建。

  ·港埭

  金门通潮五港凡濒水处,俱有盐埕,可以晒盐。一在官澳沙塘头入潮,今沙压成田,名枋港。港门通潮,每秋汛淹渍,坏田崩岸。一在金山头两湾,舟楫随潮出入。旧有梁埭,左分遶西黄湾、右分遶汶水头社。一在鸡浔尾刘澳入潮,遶浦边及平林社後。一在古宁头乌沙头入潮,通浦头埭。一在东沙澳入潮,通东沙村後,沙壅成田(「沧浯琐录」)。

  後埔港南尽下滋卢岭,而遥汇诸路之水;外环以沙汕,潮涨不没,为全浦关锁。汕之上,有石堤二,各长八十余丈。一里人捐造,县丞金忠铭有「筑堤修塚记」;一定海镇陈光求造,亦有石碑(俱嘉庆时事)。港本深,上通洗马、董林诸溪。十年前,■〈舟古〉艇犹载货入龟桥;今溪既沙压为路,港亦平浅成田,潮涨时小船尚可泊湾。

  浦头埭宋时,有傅府、曾府田。今荒。

  梁埭在金山湾。今没。

  梁府埭近湖尾湖。

  後浦埭向循梁丞相古蹟,筑埭成田;後再筑外埭,而屡崩坏。顺治四年,杨耿踞岛,决堤田堙,民多失业负课。康熙二十五年,清丈现业输官,苦埭累者始息。

  附录

  附录

  昔年循梁丞相古蹟,筑埭成田,所获甚厚;因之期望转奢,再筑外埭。至今,无不追咎其後举之谬者。盖内埭闪在一傍,於海水潮汐之道不相妨碍;且上承宋洋有源之水,四时浔注,故遂化斥卤为膏腴。外埭则异是矣。自有天地即有此港,今横筑一岸而壅塞之,海潮既朝夕浸啮,霪雨时山水复从内冲出,岸非铁铸,安有不坏之理!且上流绝无活水注下,即使堤岸无恙,而田土咸味不变,所收曾不足当内埭之一二。某生世六十年,亲见外埭崩坏六次,补筑劳费,得不偿失,可谓愚矣。

  为今之计,莫如弃外埭,而并料、并工,以筑内埭。内埭坚固,岁岁禾稻丰熟,冠於浯上;其利一也。外埭改为海堰,鱼虾蛏蛤滋生无穷;其利二也。大海潮堂,堪舆所最重,阳基阴地,临此者福力厚而且远;其利三也。■〈风贝〉风时作,舟楫移泊港内,永无覆败之虞;其利四也。夫筑内埭则有利而无害,筑外埭则有害而无利,章章如是;即奈何复踵前日之误乎?今移外埭石料以筑内埭之半截,绰绰有余;其上半截,水势至此缓弱,不能坏岸也,循旧址而挑土培筑足矣。一劳永逸,可不俟再计而决也(卢若腾「後浦埭议」)。

  ·都图

  金门属马巷翔风里十五都(统图一)、十六都(统图一)、十七都(统图三)、十八都(统图三)、十九都(统图二)、二十都(统图一),在县东界。共分领十一保、一百七十六乡(「同安县志」)。

  十五都大嶝保:洋塘、桑沪、上■〈宀尗〉、下尾、坑尾、山头、麦埕、内笼、浔淈、上山、洪甃、湖边、东蔡、院兜、嶝头、田墘、涂厝、大小比。

  十六都小嶝保:前保、後保。

  十七都刘浦保:斗门、刘澳、营山、浦边、塘头、欧宅、吕厝、内厝、蔡厝、何厝、长福里。阳田保:西黄、青屿、官澳、阳翟、後山、东店、东珩、田墩、塘头、吴坑、南垵、赤埕、後珩。汶沙保:沙尾、浦头、山前、山西、山後、山枘、西吴、蔡店、东萧、东埔、英坑、汶水头。

  十八都仓湖保:新头、田浦、料罗、庵边、湖前、埕下、蚵壳、赤西、塔後、後园、西洪、峰上、下峰、湖头、溪边、前浦、大治、西仓、新塘、北青、下庄、西浦、内洋、前墩、林兜、山外、东仓、涂楼、下湖、瓯垄、东沙尾、上下坑、下新厝。琼山保:平林、後沙、西山、东园、高坑、後半山、上下兰、小径。

  十九都後浦保:後浦、埔後、埔下、埔边、董林、後洲、东洲、驷湖、前湖、菅里、吴厝、庵前、後垵、後湖、菽藁山。古贤保:金门城、水头、古坑、山仔兜、东沙、欧厝、谢厝、古坵、贤聚、官路边。古湖保:湖下、湖尾、半山、湖南、後岐、田墩、浦头、东坑、古宁头、冰厝、山灶。

  二十都烈屿保:後头、下寮、罗厝、湖下、青岐、埔头、林边、高厝、西吴、中墩、後山、上林、庵上、报塘、西路、西宅、後井、南塘、杨厝、湖井、前园、东坑、前埔、下田、後宅、剌园、下林、上库、庵下、东林、黄厝、西方、西仓口。

  ·街市

  顶街在右营衙前。

  中街上与顶街毗连,下接观音亭街。

  观音亭街在观音宫前。

  新街由右营衙前。折而南,与南门街毗连。

  横街仔

  轿巷

  总爷街涂山头下。

  当店巷由衙口市折而东,接内较场马路边。

  北门街近丞署。

  南门街

  船仔头在小妈庙边。

  沙尾街在沙尾乡。

  衙口市镇署辕门外旷地,架栅为市,俗呼衙门口。

  西辕门街

  东辕门集在後埔镇署东。每日贩卖海鲜聚此。

  专汛口集在镇署西。岁时,聚卖蔬菜及蛎房。

  街头集在右营游击署东隅。村民至浦贩卖鸡鸭及杂榖聚此。

  观德堂集即小较场。村民卖蒭草聚此。

  ·第宅

  处士邱葵宅在小嶝钟山下。

  编修许獬宅在後浦。今为金门镇署。

  经略蔡复一宅在山兜村,废基犹存。

  黄氏西堂别业在前水头乡。有园林池沼之胜。旧址犹存。

  附录

  附录

  同邑遵海而南,巨岛错列;小嶝於诸岛,若沤浮海上,最渺也。而五百锺灵,宋邱钓矶先生独产其上。先生後朱考亭百余年,而道学独祖考亭。运当阳九,敛德自全。盖自读书论世,知有先生久矣。蔡虚台公重修邑乘,独高先生之风。而予居去先生一水,不能详言其遗宅故墟,予病焉。乃於季夏之八日,戒小舟,约王茂才诸君,诣小嶝访焉。舟行而东,过石虎砦之前,旋及悬崖,崖下白沙数武,有泉出沙之三石间,莹彻而甘,即「泉郡志」所载仙人井者。於是沿崖西而行,多石,或峭或圆。有方石,周几尺许,镌为象马嬉局。而於中分一道,则镌『万几分子路,一局笑颜回』十字,已遭琢没;『万几分』及『回』四字,完善可摹。草甚工,盖先生手笔云。踰局步渐西,则先生钓石在焉。从此东行半里,为锺山。南有寺,曰章法,肇於宋。而北则先生之所宅,址不半亩,黍秀离离;盖自我高祖以倭故,徙嶝民,一屿皆墟。成化初,乃复旧籍;邱氏俱望钟山之麓列屋,而先生之旧址竟废。予与诸君抚景低回,就先生之裔朝准君别业休焉。君因出所藏先生诗一编读之。先生之洞天人、彻性命,触发皆真;而为生人明大义,为天地辨大分。考亭统绪存以不坠,则先生之功诚大矣。然先生之高踪逸韵,亦今而後知其详,则岂非有数也哉!既归释楫,遂记之。

  万历四十年壬子夏望後三日,後学张日益书於海云馆。後六十一年壬子,後学林霍再删订;时仲夏二日,书於榄园(明张日益「访邱钓矶故居记」)。

  ·坊表

  银台进士坊在青屿。为张苗、张定父子立。

  褒忠坊在青屿。为御马监张敏立。

  封君坊在东洲。为封编修许振之立。

  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在庵前社旁。为编修许獬立。

  监察御史坊在官里乡。为嘉靖己未进士许福立。今圯。

  盛世儒英坊在琼林乡。为方伯蔡守愚祖希旦立。

  节烈坊在後浦渡头。康熙间,为许元洛妾黄氏立。

  节孝坊在後浦东门。嘉庆间,为赠提督邱志仁妻许氏立。

  一门在节坊在琼林。

  节孝坊在琼林。为蔡颜氏立。

  ·坟墓

  唐牧马王陈渊墓在庵前。

  宋同知颜五郎墓在庵前牧马庙旁。

  承事郎陈彬墓在东店湖边地东址。

  承事郎陈大灿墓在山柄乡(「府志」、旧「县志」俱作陈辽墓;误)。

  进士陈福墓在黄龙山背。

  处士邱葵墓在小嶝屿(明张日益云:『先生子孙耕陇间得一穴,探之,则先生坟,自书砖为记』)。

  明知州陈显墓在东洲。

  赠通政使张益初墓在青屿石庭前。

  赠锦衣卫同知张太常墓在青屿石庭前。

  封主事黄梁甫墓在英坑。

  知府黄伟墓在湖山乡。

  封员外郎陈祯墓在浦边黄龙山上。覆掌形。

  知府许大来墓在後林山。

  进士许福墓在官里乡。

  主事许廷用墓在山灶。

  编修许獬墓在山前乡。

  布政蔡守愚墓在湖南乡。

  礼科蔡国光墓在十八都前尾乡。

  尚书卢若腾墓在贤聚乡。碑镌有『明自许先生牧洲卢公之墓』,系从澎湖太武山下迁葬於此。

  附录

  附录

  附录

  先生之孙勖吾自譔其父饶研墓志曰:『通议公之殡於澎也,属红夷之警。忽梦公告以寒,觉而心动;复买舟至澎,启攒归葬於浯』。「福建续志」、「台湾府志」俱载进士卢若腾墓在澎湖,不知为废塚也。今依墓志正之(「歗云文抄」)。

  监国鲁王墓在古坑後埔。

  附录

  世传明监国鲁王薨於金门,葬後埔,墓久堙失。道光壬辰春,林生树梅访得之城东鼓冈湖之西。墓前合灰土为曲屏,不封树;土人称王幕,不知何王墓也。下一墓形制相似,相传瘗王从亡,岁久为耕犁所侵。林生急白凯,檄金门县丞清界址、加封植、禁樵苏,树碑以表之,期於勿替。

  顾按外史诸家所载,王薨葬年月互异,辨之者亦异。兹就凯所见诸书为考证:据阮文锡「夕阳寮集」谓:『王薨於金门,岁在庚子』。无名氏「台湾外史」亦云:『王以庚子十一月殂於金门,郑成功令兵部侍郎王忠孝礼葬於後埔』。江日升东旭「海滨纪录」及鹭岛道衲梦庵「海上见闻录」所载并同,全祖望「鲒埼亭集」据沈光文「斯庵集」挽王诗序则谓,王薨於壬寅冬、十一月,在成功卒後;且谓王同成功入东甯,故即葬焉。引张煌言「苍水集」与卢牧洲书,以成功既卒,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及祭王文有『十九年旌节』之语。由乙酉监国数至癸卯,适合以为证。邓传安「蠡测汇钞」辨之谓:『谢山据杨陆荣辈野史讹传「成功沈王於海」一语为昭雪,而并易其年月薨葬之地,以释群疑,其说当存疑。而引外史诸书,主阮夕阳说为庚子,且言鲁王未尝至东甯。沈斯庵居台湾,在郑氏之先,何由与王唱和?台湾太湖之鲁王墓,疑为王世子极皇葬处;诸臣尊宗室,亦称鲁王,并疑议复奉监国之鲁王亦为王世子。其说虽近臆创,而辨王之未至东甯为较确。然则墓何由在东甯,又「鲒坷亭集」之讹也。凯又按林霍子濩「续闽书」载:『王素有哮疾,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薨。生万历戊午五月十五日,年四十有五,葬於金门王所尝游地』。林生树梅又搜得卢若腾「牧洲岛噫集」,有辛丑仲夏寿鲁王诗、壬寅仲夏作「泰山高」寿鲁王诗。按林子濩,同安榄里人,学诗於牧洲,自少与纪许国、阮夕阳遁迹鹭岛,称遗民;必及闻见之。牧洲,金门人,从王於岛上,其诗与「绩闽书」诞日符合,岂有王薨而犹为之寿者?则壬寅又若可据。凯要而断之,成功之攻台湾也以辛丑三月,克以十二月,其卒也以壬寅五月。当渡台攻取时,胜负未可知,断无挟王同行之理;则邓说为是。逊荒诸遗老与甯靖王及诸王子之渡台也,皆在郑经袭位、二岛将破之时,当在癸卯。甲辰牧洲之作寿王诗,犹在金门也。又纪许国「石青集」亦有寿王诗,不载年月。而「续闽书」并详记王薨之日,则似当以壬寅为是。盖当日诸臣流离琐尾,道途梗塞,传闻异词,故所载亦异词;而墓在金门後埔,则无疑焉。今墓前有鼓冈湖,广四十余丈。湖南多石,镌王手书『汉影云根』四字,并镌从亡诸公题咏;其为王尝游处,又似可信。甲辰以後,二岛糜烂,或碑碣无存。惜不得沈斯庵集而读之;其云墓前有太湖,谓鼓冈耶?抑谓台湾之大湖,即今鲫鱼潭耶?凯尝游其处,鲁王墓亦无考焉。呜呼!王以有明宗室,间关颠沛,漂泊海上数十余年,惟郑氏是依;而又不以礼待,致受沈海之诬。卒至埋骨荒岛,榛莽为墟。春霜秋露,麦饭无闻,亦可悯巳!

  我国朝加惠前代,自陵寝及名臣贤儒坟墓俱有禁;今於明史,不讳唐、桂诸王事,靖节诸臣,皆锡之谥典。圣德皇仁,超越千古。若鲁王墓,固守土者宜恪遵禁令,急为防护者也。而斯邦人士展念陈迹,宜何如之感慕叹息保守之,期勿再失乎!因为考以实之(巡道周凯「内自讼斋文集」)。

  王讳以海,字巨川;明太祖十世孙。崇祯甲申,袭封鲁王。乙酉,监国绍兴。师溃,郑彩自舟山迎王入闽,居中左所,郑成功修寓公之礼。戊子,居闽安,颁监国三年历。有兴化以南二十七州县,旋失。癸巳,去监国号;居金门,凡十年。壬寅,成功死;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会王得哮疾,於十一月十三日薨;距生於万历戊午五月十五日,年四十有五。葬於城东所尝游地。野史载成功沈王於海,又称王薨於海外,皆传讹也。沈太仆光文挽王诗序云:『墓前有大湖』;按即今鼓冈湖,去墓里许。湖南多石,镌王手书并从亡诸臣题咏。知王尝游息於此,则墓在金门无疑。惜久湮失!林君树梅访得之,凯为立墓碑、禁樵苏,加封植焉。惧久而复湮也,为记於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周凯又书(「内自讼斋文集」)。

  通判赠参政蔡宗德墓在戴洋山。

  赠参政蔡宜勳墓在径林。

  赠按察蔡希旦墓在庵前。

  赠知县蔡潜毓墓在十七都孤坑乡。

  知府林龙釆墓在古坑。

  赠按察蔡宗道墓在琼林。

  知州蔡潜墓在高坑乡(十八都)。

  封知县洪家玉墓在董林乡北山。

  提督蔡攀龙墓在径林。大学士蔡新撰志铭。

  总兵李耀先墓在前坊。

  提督男爵邱良功墓在小径。

  总兵陈光求墓在湖下乡烟墩山脚。

  提督李光显墓在山灶。

  总兵杨华墓在湖下。

  总兵文应举墓在古坑。

  副将杨康能墓在庵前。

  副将林廷福墓在太文岩之麓。

  ·义塚

  後浦义塚一在後浦社南;县丞金忠铭有「筑堤修塚」记。一在赤头浦。一在大沟;职员林可远重修。一在西门外;新塚。

  古区义塚在大文山足;职员薛道南重修。

  後塘义塚在斗门乡边。

  万善同归所在後浦渡头。一在马蹄山下、一在埔後。

  附录

  附录

  浯浦义塚凡有三:北门大沟,其一也。岁久崩塌,不堪蒿目。上舍林君可远见而悯之,首输钱百串,议修筑;谋诸绅士某等,咸怂恿募捐。以某月日诹吉兴工,讫若干日告成。坟修计数千,拾其暴露者几三百。有子孙者,给物料使自修。縻金钱若干,助砖石灰礶者无算。仍於东偏隙壤辟一室,令近地农氓居之,月给薪资,以时禁樵采或牛羊践躏罔懈。某某等帅杨某者更日督之严,以故工坚事速,泉壤以甯。役既竣,问序於余;余乃纪其实,俾镌诸石,用告後来,所以劝善也(「竹畦文抄」)。

  ·物货

  物货有志,所以纪土性之宜,而徵物力之丰歉也。浯洲蕞尔地,羽毛齿革之所弗生。泽国居民,惟资海错;问生涯於风涛万顷中,亦足慨已。田无水利,居山者,时苦亢阳;所产地瓜、花生而外,更鲜嘉榖。兹特就他处所稀有及所产稍多者约举之,以附於疆域之後;而浯民拮据情形,开卷如睹,有民社之责者其念诸!

  榖之属地瓜(金门无水田,不宜稻,故遍地皆种地瓜。终岁勤劳,所望祗此。若年岁丰登,仅供一年之食。其粉,较他处尤良。至於黍、稷、菽、麦,亦间之,特所产少耳)。

  附录

  附录

  三姐者,浯之孀媪也。初,万历中,有贾於吕宋者,截其薯蔓归。十年後,忽不实。或梦神语云:『三姐宅前取蔓种之,则倍登』。如神言剪插之,信。後竞传种谓「三姐藤」(郑得潇「红薯序)。

  蔬之属鸡■〈土从〉(类香蕈。气味香甜,与云南鸡■〈土从〉不殊。出西洪沙中,夏月雨过有之,人釆食。见「县志」)、落花生(地瓜而外,惟花生为多)、白菜(出金门者,味清甘,甲他处。种来自山东,以初年种者佳;再传味逊)、紫菜、山瓜(三、四月间生。前水头随地蔓生,形如王瓜,人采食焉)。

  果之属桃、柑(金门风烈,凡果不花;惟桃、柑二种能结实,然种者寥寥)、甘蔗(出下坑乡者,甘脆殊胜)。

  花之属汉宫春(生太武山。红艳异常)、蒜花(叶如兰,茎长尺许,红艳异常。花落,其根蒂结瓣如蒜,明年复抽茎发花,土人以蒜花呼之。春夏间,惟前水头山间有之)。

  草之属水管草(生於水滨。叶略如竹形。其节能吐沫,数日则雨)。

  药之属山栌(出金、厦,见府、县志)、青礞石(见「县志」)、香附、枸杞、地骨皮(出金门者较良)、五采石脂(生新头山。外实中空,内贮脂粉,有五色;用以和膏药,敷刀伤,极效)。

  禽之属黄鸲、鹩鹑。

  畜之属羊(生金门者,甘脆特胜)。

  鳞介之属鲥鱼(有重至十余斤者,味极甘美)、红花鱼(按海鱼甚夥,不能悉载;此其尤佳者)、涂龙(能益气血)、龙虫(一名沙虫。出沙际,晒为乾,亦甘味)、竹■〈咠〉(山仔兜五、六月间有之。性极冷,味如鸡蛤)、红蚝(官澳间有之)、香蛏(出金门官澳。形如■〈虫间〉,色赤,味香。春时有之)、鸡蛤、龙虾、乌力(生古甯港沙中。或言即海参也;视海参差小而气味清甘。十月间始有,至正月间止;所出亦不多)。

  货之属盐、碗青(生金门地中,平林、後湖等乡多有之。居民穴地采取,用以染画磁器。大如碗、小如弹;佳者百斤值银数十两、下者数两。但亏损地脉,敢宜禁止)、金沙(出金山港。非金也;沙甚细,闪闪作金色,鑪银器无痕)、煤炭(出青屿。见「沧海纪遗」)、五色土、水晶(太武山间有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