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公署
台湾县
台湾道署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厅事颜曰「敬事堂」,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增建官厅(中有斐亭,康熙间观察高拱乾建,丛篁环植,翠色猗猗,故取卫诗有斐之义。澄台在斐亭左,观察高拱乾建,高可望海。寓望园在治後,康熙间观察周昌辟)。
季麒光记略:园不依山则不古,园不依水则不灵,园不依乔枝古木则不纡回而盘曲;盖以人胜者未有能成趣者也。若就方区员幅以写其胸中之邱壑,其妙在於借景而不在於造景。东宁荒海之岛,不入职方,有山则顽翳於蔓草,有木则卤浸於洪涛,求天作地成之景,皆无所得,是盖造物者之有所缺焉,以俟乎名贤之补救乎?宪副周公,治台一载,政治之暇,就署後筑小室,中置图史,旁构一亭,颜曰「寓望」,取左史畺有寓望之言,则燕闲寂处已不忘周防扞御之意也。复结草作亭,颜曰「环翠」,以蕉阴竹韵,依绕左右。当风来奏响,月落呈姿,云容天籁与霓裳羽衣相赓和,真不啻渭川千亩、绿天万树矣。又一亭,颜曰「乾坤一草亭」。杜少陵侨居巴蜀,慨然有身世蓬鬓之思,公旷情逸致,俯仰宇宙,取诸怀抱於寄其所托,高霞相映,白云可侣,信足乐也。亭之右建一方台,衔遥天,吞大海,安平胜状,如在几席。稍西一亭,为公观射处,以「君子」名之,有取於无争之义也。公他日内擢秉冲,俾余小子得以不文旧吏,从容颂祷,回记海风岭草,瘴雨蛮烟,犹可以手声而口貌之,则知此园之标奇天外,为後人翦茇所不加者,皆公政事之留余也已。鹤驯堂在後堂。丰亭在治东南,观察刘良璧建。禔室,乾隆间观察蒋允焄建,有十二胜。
知府署在东安坊,南向。旧伪郑宅,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恺恢廓重建,规制悉具。九年,知府王士任建三来堂,又置住屋一所为新署。署右侧旧有榕梁四合亭遗址,地甚宽敞,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改建官厅(中有怀堂,总督刘世明题扁。四合亭在治後,亭侧老榕三株,根干蟠结,架空如桥,亘数丈,广二尺,人可步履其上,名曰仙梁,亦曰榕梁。鸿指园,乾隆间郡守蒋允焄因四合亭而广之。三来堂、榕荫堂,俱嘉庆间郡守庆保题。来复堂,嘉庆间郡守杨廷理建)。
经历署在府署东南。
海防南路理番同知署在西定坊,西向。旧在鹿耳门,雍正八年移驻於此。嘉庆二年,大风圯。八年,同知钱■〈雨上澍下〉借廉重建。中有内省轩,同知何恺建,澹怀轩、研北书屋,俱同知朱景英建。
通判署在澎湖大山屿西澳,原巡检旧署。
知县署在镇北坊赤嵌楼之右,西向。旧在东安坊,故伪郑宅,规制甚隘。乾隆十五年,知县鲁鼎梅莅任,谋改易,邑绅张方陞、王克裦、诸生龚帝臣辈首事劝捐,知府方邦基以其事详於督抚,得允乃移建今所(中有新民堂,在治内;後为爱堂,郡守方邦基题额。又有斋曰古春小筑)。
典史署在县署右。
巡检司署在番薯寮。旧在罗汉门,即县丞署,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巡检,嘉庆十五年移驻於此。
校士院,在东安坊县学左。乾隆二十七年改建海东书院。今校士於道署。
镇守台湾挂印总兵署在镇北坊。
中军中营游击署在永康里,驻防中路口。守备署在永康里。
左营游击署在镇北坊,驻防北路口。守备署在镇北坊。
右营游击署在东安坊,驻防南路口。道光六年移驻北路,十三年照旧增设。守备署在东安坊,道光六年裁归左营兼管,十三年复。
城守营参将署在北门内,驻防府治。左军守备署在冈山。右军守备署在下茄冬汛。
台湾水师副将署在安平镇。
中营游击署在安平镇。守备署在本营内。
左营游击署在鹿仔港。乾隆五十三年,由安平镇移驻,嘉庆九年领帑建。安备署在笨港,嘉庆九年建。
右营都司署在安平镇。旧制游击,嘉庆十四年,移驻艋舺营,将北路淡水营都司移驻。守备署在安平镇。
协镇澎湖水师副将署在澎湖大山屿妈宫澳。
左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游击署东。
右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妈祖宫东。
教场在郡城北。康熙三十六年,总兵张玉麒建演武厅,乾隆十六年,总兵李有用建内堂。台湾水师营教场在安平镇城南。乾隆十四年,副将沈廷耀於演武厅後增建内堂三间。澎湖水师营教场在妈宫澳。
接官亭在西门外海口风神庙前。
附废署:御史衙在东安坊。初为凤山县公馆,雍正元年改建察院行辕内,左右分建满汉御史住宅。乾隆元年,满察院白起图辟左旁旷地为射圃。十五年,汉察院杨开鼎辟右旁旷地为射圃。後察院钱琦成之。乾隆四十六年停设。
凤山县
知县署在城内兴隆庄,东南向。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芳声创建。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重建。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修堂廨。乾隆五年,知县程芳建吏舍。二十一年,知县丁居信建官厅。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修。五十四年,知县张陞吉修。
县丞署在下淡水。旧驻阿里港,乾隆五十三年移驻。
典史署在县东。
下淡水巡检司署旧驻下淡水大昆麓,乾隆五十三年改驻县旧城,即兴隆里巡检署。
南路营参将署在兴隆庄县治後,统辖本营、下淡水营官兵。下淡水营都司署在山猪毛口汛,乾隆五十三年分设驻劄。守备署在水底寮汛。旧在凤弹下埤头,乾隆五十三年移驻。军装局、火药局俱在山猪毛口汛。
嘉义县
知县署在城内。旧诸罗县原在佳里兴,康熙四十三年移驻今所。四十五年,摄县同知孙元衡建大堂、川堂、仪门。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建後堂、内廨、左右两廓。五十九年,署县孙鲁修。雍正六年,知县刘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建吏舍。二十七年,知县卫克堉重建。五十二年,林爽文倡乱,义民守城,奉谕旨改名为嘉义。五十六年,知县单瑞龙领帑重建。
县丞署在笨港街坂头厝。原在砖仔窰,雍正十二年移建今所。
县丞署在斗六门,乾隆五十三年设。
典史署在县署西。
巡检司署在大武垄。乾隆五十三年以斗六门巡检移驻。
佳里兴巡检司署在盐水港。
嘉义营参将署在县治。旧为北路左营都司署,道光十三年,都司移驻斗六门,添设参将驻此。
中军守备署在县治。道光十三年设嘉义营,以斗六门汛守备驻县治,为参将中军。
斗六门营都司署在斗六门。道光十三年,以北路左营都司移驻。
彰化县
鹿仔港理番同知署旧在邑内南门街,即淡水厅署。乾隆三十二年,移泉州西仓同知驻此。四十九年,改建於鹿仔港仓前。嘉庆间改建於龙山寺前。
知县署在县城北。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建。乾隆五年,知县许廷璠重建吏舍,後令刘靖、陆广霖、苏渭生、刘辰骏、张世珍相继增建。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乱,毁。五十六年,知县宋学颢领帑重建。嘉庆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修。
县丞署在猫罗保南投街。
典史署在县仪门外西偏。
猫雾拺巡检司署在猫雾拺犁头店街。
鹿仔港巡检司署在鹿仔港米市街,嘉庆二十年移驻大甲。
北路协副将署驻劄县治,在县学後。
中军都司署在副将署西。
淡水厅
同知署在竹堑士林庄。旧公馆在彰化县治,雍正二年,同知王汧建。乾隆七年,同知庄年重建门堂,规制悉具。二十一年,同知王锡缙改建今所。二十八年,监生何长兴捐修。
县丞署在艋舺。旧本八里岔巡检司,雍正十一年设,後移驻新庄。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县丞。嘉庆十三年,设艋舺营,距新庄仅十里,因改驻於此。
竹堑巡检司署在竹堑城内。
北路右营游击署在竹堑城内。道光七年,以镇标右营游击移驻,即旧右营守备署为之。
守备署在大甲溪,淡水、彰化交界。道光七年,由竹堑城内移驻於此。
通判署在噶玛兰适中五围地方。嘉庆十六年新设,二十一年建。
县丞署在噶玛兰头围,嘉庆二十五年建。
罗东巡检司署在噶玛兰五围,与通判同城,兼司狱。
艋舺营水师参将署,嘉庆十三年设游击,以台协右营游击移驻。二十四年建,道光五年改为参将,统辖艋舺陆路、沪尾水师官兵,兼辖噶玛兰营官兵。
陆路中军守备署在艋舺。嘉庆十四年,以延平协左营守备移驻。
水师守备署在沪尾。嘉庆十四年,以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
噶玛兰营都司署在五围城,道光五年新设。
守备署在头围汛,嘉庆十七年设,道光五年移驻。军装库、火药库俱在守备大堂东。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八。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